喘证病因病机讲演稿
中医关于“喘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喘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喘证
1.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症,严重者可致喘脱。
2.病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畅及久病体虚所致。
3.病位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
4.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为邪气塞盛,气失宜降;虚喘主要在肾,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
5.辨治以虚实为纲。
实喘有邪,其治在肺,当祛邪利肺,分别治以温宣、清泄、化痰、降气;虚喘正虚,其治在肾,当培补摄纳,须辨所病脏腑,予以补肺纳肾,或兼养心健脾。
喘脱危症应予急救,当扶正固脱,镇摄潜纳。
6.喘证的预后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有关。
一般而论,实喘易治,虚喘难疗。
虚喘为气失摄纳,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每因体虚易感外邪,诱致疾病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
二、喘证的日常防护措施
1.对于喘证的预防,平时要慎风寒,适寒温,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
2.节饮食,少食黏腻和辛热刺激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动火。
3.畅情志,保持情绪乐观稳定,使机体气机调畅。
4.喘证患者应注意早期治疗,力求根治,平素尤需防寒保暖,防止受邪而诱发加重病情。
5.忌烟酒,远房事,调情志,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应锻炼有度,避免过度疲劳。
哮喘发言稿
哮喘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我是一位哮喘患者,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哮喘的知识以及我个人的体会和感受。
一、关于哮喘1.1 什么是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通气受限、反复发作的喘息和喘鸣音。
这种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心理和经济的负担。
1.2 哮喘的病因目前哮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过敏原和感染等多方面原因都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1.3 哮喘的症状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气急、喘息、胸闷、咳嗽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夜间或者在与过敏原接触后加重,也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或者活动加重。
1.4 哮喘的治疗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症状和控制病情的两个方面。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对于重度和顽固性哮喘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生物制剂或者行手术治疗。
二、我与哮喘的故事2.1 发现哮喘我记得那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开始频繁出现气急、喘息、胸闷等症状。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是哮喘,以为只是平常的劳累引起的。
直到一次晚上睡觉时,突然没劲儿了,我吓坏了。
第二天,我告诉了我的家人,他们带我去看了医生,通过检查,确诊了我患有哮喘。
2.2 病情的波动初次确诊之后,我的病情一直是波动性的,有时候好转了一段时间,有时候又突然加重。
这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焦虑。
我们一直在找寻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找到能够缓解甚至根治哮喘的方法。
2.3 生活的改变哮喘虽然带给我很多的不适,但它也为我带来了一些改变。
为了控制病情,我每天都要做若干次吸入治疗,也要定期去医院复诊。
这一切都让我变得更加关注健康,更加注重锻炼和饮食,也让我对生活更加珍惜。
三、对于哮喘的认识3.1 正确认识哮喘哮喘是一种可控和可预防的疾病,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治疗方法,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大部分哮喘患者都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3.2 哮喘不可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能够和它和平相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病机概述
[ 中图分 类 号 ] 5 38 [ 献标 识码 ] [ R6 . 文 B 文章 编 号 ]04— 84(0 2 0 36— 2 10 2 1 2 1 )4— 4 0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 征 ( R S 以肺 容积 减少 、 顺 AD) 肺 应性 降低 、 重 的通 气/ 流 比例 失 调 为 病 理 生 理 特 严 血
A D R S的发生发展 与肺 之生 理 功能 及病 理 变化 密切 相
关 。肺 除主呼 吸之 外 , 尚有 主一 身 之气 生 成 和运 行 的功 能 , 主一身之气 功能 异常 , 肺 可影 响其他 各脏腑 功 能 的正常活动 , 加重 并诱发 其他 脏器气 机紊 乱 , 多脏 致 腑功能障碍 , 出现少 气 不足 以息 、 声低 气怯 、 肢倦 乏力 、 神 昏、 烦躁 等 。研 究 发现 , R S后 期 可 出现 神 经 和 AD
内皮 细胞核 I 型肺泡 上皮细胞受损 , 细血管 内皮细 胞 毛 肿胀, 细胞间隙增宽 , 胞饮 速度增加 , 基底 膜裂 解 , 致 导 血管 内液体 漏 出 , 成肺 水 肿 。电镜 下可 见 肺泡 表 面 形
活性物质层 出现 断裂 、 聚集 或脱 落到 肺泡腔 , 内充满 腔
富含蛋 白质 的水 肿液 , 同时可 见 灶性 或 大 片性 肺泡 萎
界环境之 间的气 体交换 , 以维持生 命活动 。发生 A D RS
乱, 气机紊乱肺 当最先受 累 。因肺 朝百 脉 , 种病 邪最 各 先伤及肺脏 ; 为娇脏 , 感六淫 之邪从 皮 毛或 口鼻而 肺 外 入, 常易犯 肺而 为病 。孔 立等 提 出 SR I S的特征 为 “ 始 于一处 , 五脏皆乱 , 五脏 皆乱 始于肺 ” 与全 身炎 症反 应 ,
的炎症反应才是 A D R S的根 本原 因 。孔 立 等 认 为 全身炎症 反 应 综合 症 ( IS 的根 本 病 机 在 于气 机 逆 SR )
中医内科学——喘证
伴有面色苍白, 颧红,怕冷, 腰酸膝软; 中医内科学——喘证
伴有紫绀,心 心悸,
二、治疗原则
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 。 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权衡标本,分
别处治。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三、证治分类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 表寒肺热证 痰热郁肺证 痰浊阻肺证 肺气郁痹证
虚喘
肺气虚耗证 肾虚不纳证 正虚喘脱证
张”。
2、病因病机:
《素问·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
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3、辨证纲领: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说: “实
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4、治疗原则:
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
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三、讨论范围
中医内科学——喘证
.实喘:
(一)、风寒壅肺证
1、证 候: (主)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 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
(兼)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 渴,无汗,
(舌脉)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3、治 法: 宣肺散寒 4、代 表 方: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喘证
发 意三作肺时部、当有结 无相合 干关听 湿诊 性检,啰注音查
或哮鸣音。
1.查体:
可协助鉴别喘证出现的原因是 肺源性的诸如支气管肺炎、肺 炎、肺气肿、肺结核、矽肺等
,或为心源性的如心衰。
2.胸部x片及CT检查,心电图检查:
3.配合血常规、检测血白细胞总数、中性
粒细胞数,痰培养,血气分析,肺功能测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为六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
一、病因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袭表犯肺,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宜畅,或因风热犯肺,肺为热壅,清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为喘。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有蕴热,寒邪外束,热不得泄,热为寒郁,或热蒸液聚成痰,痰热壅肺,肺失宜降,气逆而喘。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云:“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损伤脾胃,以致脾湿不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气塞阻,升降不利,发为喘促。
如复加外感诱发,可见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若痰湿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痰火交阻于肺,痰塞火迫,上逆为喘。
若湿痰寒化,可见寒饮伏肺,常因外邪袭表犯肺,引动伏饮,塞阻气道,发为喘促。
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则气逆而喘。
明·李梴《医学入门·喘》所载“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4.劳欲久病久咳伤肺,或病久肺虚,气失所主,气阴亏耗,因而短气喘促。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喘》云:“肺虚则少气而喘。
”若劳欲伤肾,精气内夺,真元损耗,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气逆喘促。
明·赵献可《医贯·喘》言:“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原也。
”或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气凌心,心阳不振,肺气上逆致喘。
此外,如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亦可因气虚而喘。
二、病机1.喘证的基本病机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2.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但与肝脾有关,甚则及心。
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华盖,乃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喘证中医辩证论治
喘证中医辩证论治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它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唇甲青紫为特征的病证。
西医学中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其它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核、矽肺、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出现呼吸困难时,均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六淫外感、七情所伤、饮食劳倦、痰热内蕴以及水饮潴留等都可引起喘病,而喘病发生的关键又在于人体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肺气上逆所致。
一、病因1.外感六淫六淫之邪,或从口鼻,或从皮毛而入。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袭入,表卫闭塞,肺气失于宣发,气壅于肺,肃降不行,气逆奔迫而为喘。
(1)风寒袭肺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外则郁闭皮毛,阻遏阳气,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上逆;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邪热壅滞气道,肺失宣降,亦上逆而喘。
(2)风热犯肺风热之邪,侵犯肺卫,火热内迫,气机失常,气逆涌上;或邪热内盛,蒸液成痰,痰热蕴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作喘。
(3)燥邪伤肺燥邪由口鼻而入,肺金受伤,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作喘。
(4)感受暑湿夏月天暑地热,若操劳过度,起居失调,元气亏虚,不能防御暑热病邪的侵袭,暑热灼伤肺气,肺失清肃,上逆奔迫而为喘。
2.饮食所伤过食膏粱厚味,或恣食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变生痰浊,上千于肺,肺气不宣,气逆而为喘。
3.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悲忧伤肺,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犯肺;或惊恐伤及心肾,气机逆乱,致使肺气升降失调,气逆而喘。
4.劳倦久病劳倦过度则伤脾,纵欲过度则伤肾,脾肾俱虚,根本不固,摄纳无权,气逆为喘。
久病伤肺,致使肺气不足,气失所主而为短气喘促。
久病不已,亦可由肺及肾,肾元亏虚,摄纳失常,气逆于肺而为喘促。
此外,痰饮瘀血是人体的病理产物,上述诸多病因均可导致痰饮、瘀血的产生,而使肺气壅塞,肺气上逆而为喘;而痰饮、瘀血一经产生,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喘病。
二、病机1.发病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过激、劳倦久病等,内外相因,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致肺气上逆而发为喘病。
喘证
表寒里热
主症: 咳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 加咯痰粘稠,形寒、身热、身痛、无汗或有 汗、烦闷、口渴,尿黄、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 治法: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
方解及加减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 方义: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杏仁――降气平喘 石膏――清肺热 随症加减: 表寒重:+荆芥、防风、苏叶 痰热重:+黄芩、鱼腥草、枇杷叶、桑白皮、瓜蒌 津伤甚:+天花粉、沙参、麦冬
痰热遏肺
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 加咳嗽痰黄稠, 或痰中带血,身热、汗出,面红,尿赤,咽 干,口渴喜冷饮,便结或发热。 舌脉: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
方解及加减
代表方:桑白皮汤 方义: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清肺热 贝母、杏仁、苏子、半夏――降气化痰 随症加减: 身热甚者: +石膏、知母 痰多粘稠:+海蛤粉、瓜蒌、枇杷叶、鱼腥草、金 荞麦、蒲公英、冬瓜子 痰涌便秘,喘不能卧:+葶苈子、大黄、芒硝 痰中带血:+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白芨
喘 脱
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 平卧,稍动则喘厥,兼心悸,烦燥,肢厥,面青唇 紫,汗出如珠. 舌脉:舌淡无华或干瘦,苔少或无,脉浮大无根, 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加蛤蚧、沉香、磁石 参附针或参麦针20ml iv. 50% GS 20ml
调畅情志
加强体育锻炼
对肺肾两虚患者,防止喘脱
常用中成药
生脉口服液 1支 TID 百令胶囊 2-4粒 TID 玉屏风颗粒 1包 TID 蛇胆川贝液 1支 TID 牡荆油胶丸 1-2丸 TID 河车大造丸 6g TID 固本咳喘片 6-8片 TID 补中益气丸 1丸 TID 5%GS 250ml VD QD 鱼腥草注射液
中医张斌:喘病临床精进心路
中医张斌:喘病临床精进心路古语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
概括医治喘病取效之艰。
我在喘病的诊治上,经二十余年的摸索探寻,近万例临床实战,有一点临床经验和大家分享:一、喘病的命名临床上以喘为主症的疾病很多,如完全按照西医的诊断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若干条条框框容易干扰中医思维的运用,凌乱繁杂,不方便驭疾治病。
我依据辨证胜于辨病的观点,结合中医以症状命名来诊断的特点,将临床上以喘息困难为主症的疾病,以方便我运用中医思维进行辨证论治,施药处方。
包括西医所谓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后期,肺不张,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等等,统称之为喘病。
我认为,教科书为了使人学习方便而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表面上似乎科学专详,实际上反而使喘病更加庞杂,难以掌握驾驭。
例如根据我的观察,临床上所遇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症状表现,大多并未出现痰鸣如吼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是以咳喘同时出现,如当前西医习用的“过敏性咳嗽”,又称“变异性哮喘”。
我按照传统古中医的诊断方式重新定义喘病,扩大了喘病的治疗范围,既符合临床实际,又符合患者对此类病的感受与诉求。
这同时也反映了我的学术观点——以古中医的诊断、辨证、处方、用药来治疗喘病,尽可能地不受西医诊断、治疗的误导。
二、喘病的治疗经验与体会喘病的难治,首先体现在遇见的患者上,往往发病史长达数年、十余年,三、四十年者亦不鲜见。
一个24岁的患者,病史就已经有十余年;五六岁的儿童,发病三四年很平常。
这些充分说明治疗此类病,中西医者往往束手无策,才造成如此迁延难愈的局面。
外面治疗咳喘病的实际情况基本是以激素打天下,包括许多知名专家、专科医院,也包括数不清的哮喘病研究所、治疗中心,各种祖传秘方、散剂、胶囊制剂,而激素在治疗喘病上也并非屡试不爽,在喘病后期则同样失效。
我治疗过喘病患者的年龄跨度,从2个月大的婴孩到93岁的老人,地域上则包括大江南北,从海南岛到哈尔滨,发病史短则数日,最长者近50年。
2-3喘证讲稿 中医临床护理学讲稿
第四节喘证定义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释义《说文心部》:“喘,疾息也”。
疾,快速之意;息,一呼一吸曰息。
疾息,指呼吸急促。
又说:“喘,息也”。
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历代中医文献也称“鼻息”、“肩息”、“上气”、“逆气”、“喘促”等。
历史沿革1.《内经》对喘证的症状、体征、病因、病位论述甚详。
《灵枢·五阅五史篇》:“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
”指出喘息、鼻张、肩息均是指喘证发作时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病变主脏在肺。
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和正虚的不同。
《灵枢·五邪篇》:“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灵枢·本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
”(外感)《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内伤)2.《金贵要略》有“上气”专篇并列证治“上气”——即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还包括哮证、肺张。
辛温祛寒化饮—射干麻黄汤;祛寒蠲饮、寒温并用—越婢汤、小青加石膏龙汤;豁痰祛浊—皂荚丸。
3.至金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说,辨证则以虚为纲:如朱丹溪等医家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体质虚弱皆为喘证的病因。
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
4.《京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为喘证的辨证纲领。
《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
”“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范围中医——涉及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它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而影响及肺致喘。
内科病证喘证病因病机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
• • • • 外邪侵袭 痰浊壅盛 情志所伤 肺肾虚弱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
• 风寒侵袭于肺 阻遏肺气 肺气失于宣降; • 或风热犯肺 肺气壅实 • 或肺有蕴热,又为表寒所束 肺气上逆。 皮毛郁闭
清肃失司; 热不得泄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至于虚实挟杂、寒热兼见之证,则须分清 主次,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处理。 • 对于虚脱之危证,常需配合西医抢救方法。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
一、实喘:风寒闭肺
• [证候] 喘急胸闷,咳嗽,咯痰稀薄色白, 或伴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舌 苔薄白,脉浮紧。 • [治法] 宣肺散寒。 • [方药] 麻黄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尺泽、风门、肺 俞,用泻法。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肺 肺气壅阻 气 逆喘促; • 痰蕴化热,或肺火素盛 炼液成痰 痰火交阻于肺 肺气不得宣降而致喘促。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
• 郁怒伤肝 升降失常 喘证。 肝气逆侮于肺 肺气不得宣肃 气机不利, 上逆而发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
实喘:表寒里热
• [证 候]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甚则息粗 鼻煽,咳而不爽,咯痰黄稠,身热,烦闷 口渴,或形寒身痛,或大便干结,舌质红, 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 • [治法] 宣肺泄热。
哮喘讲课稿
哮喘的发病机制
• 胆碱能神经 • 肾上腺素能神经 • 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
神经因素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典型哮喘发作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被 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 大量白色泡沫痰。
非典型哮喘(咳嗽型哮喘) 以发作 性剧烈咳嗽为主要特征,肺部听诊无 哮鸣音.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11.
基层医院的哮喘诊断现状
• 诊断设备缺乏或项目开展不完善
– 有些医院没有肺功能仪,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运 动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无法开展,不典型支 气管哮喘易于漏诊亦在所难免。 – 在没有肺功能仪的医院,也可开展峰流速仪检测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症状体征典型者,直接诊断哮喘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85.
症状体征不典型者,需要做肺功能 检查
肺功能检查
哮喘相关肺功能检查项目
FEV1≥70% 预计值 通气功能下降 通气功能正常/丌正常均可; 无条件进行激发或舒张试验时
GINA 2010.
任1周内有1 次†
分 级
• 应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使用按控制水平的分级
– 这种分级方法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掌握 – 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哮喘控制
• 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 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 – 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应用价值 – “严重程度”应同时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当前 治疗的反应 – 基于以上第三点的考虑, GINA不推荐以严重程度作 为调整治疗的唯一依据 分级变化较大,需要深刻理解和掌握
喘证的辩证要点
喘证的辩证要点
喘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气喘、呼吸急促、胸闷
等症状。
中医认为喘证是气的运行失调导致的。
为了较好地治疗喘证,必须掌握其辩证的要点,下面我们将围绕喘证的辩证要点来进行讲解。
一、辩證分析:中医治疗喘证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辩证分析,明
确病情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不同的病因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喘证病因有虚实两大类,如虚病喘证,实病喘证,寒热喘
证等等。
二、辩证病机:在进行完喘证的辨证分析之后,我们需要深入了
解其病机,从而进一步明确治疗的方向。
根据中医的理论,喘证产生
的原因是由于肺气运行不畅,以至于肺失宣降的功能,从而引发了喘
证的病理状态。
三、辩证治疗: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
病因和病机来进行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如虚病喘证需要补益气血、
扶正固本;而实病喘证则需要清热解毒、疏通气道等等。
在治疗过程
中中医还会采用一些中药调理、针灸以及推拿等治疗手段来促进患者
的康复。
四、注意饮食调理:中医治疗不仅要靠药物,患者在日常饮食上
也要有所注意。
喘证患者需要多喝温热开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辣椒、生姜等。
还要适当多吃一些清火解毒的食物,如黄瓜、柠檬、荸荠等。
五、改善生活习惯:除了治疗和饮食调理外,喘证患者还需要改
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如止烟限酒,避免过度用眼、过度劳累等习惯。
以上是围绕“喘证的辩证要点”所写的文章。
通过对喘证的分析、病机、治疗、饮食调理以及生活习惯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
制喘证的发生和康复。
论喘证的辨证与治法及预防调护
论喘证的辨证与治法及预防调护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常可并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也亦可单独出现,发生原因不外感受外邪,痰浊内盛,肺肾气虚,以致肺失清肃,痰阻气道,精气内耗,气失摄纳所致;笔者瑾将喘证的辨证和治法及预防调护分别简述如下。
關键词:喘证的辨证;治法及预防调护1辨证喘证也常为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一般来说,诊断并不甚难,但由于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以及受邪性质、病位深浅、病程长短,邪正盛衰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中要特别注重辨证施治。
1.1辨寒热寒热是辨别病邪性质在机体的反应,凡痰多稀薄,头痛恶寒,或兼恶寒发热,口不渴,苔白腻,脉浮滑此为寒证;凡喘而烦热、咽痛,口渴喜饮冷,痰黄稠粘,小便赤涩,或胸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属热证。
1.2辨表里表里主要是说明病位的浅深,喘证初起多兼恶寒、咳喘、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即属表证;如表邪不解,出现喘促气粗,胸闷咯痰,甚至发热等,即属里证。
1.3辨虚实虚实是指邪正盛衰对峙而言,虚证每见于体质赢瘦或慢性患者,虚证多见气怯难续,声低息短,动则为甚;又分肺虚和肾虚,肺虚是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微、神疲畏风,舌淡苔少,脉弱;肾虚多因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形瘦神疲,肾虚又分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是喘而跗肿、畏寒肢冷、脉微细或沉弱;肾阴虚则喘咳咽痛,潮热面红、五心烦热,脉细数无力;总之,实证声高气粗、邪气雍盛、病程较短,发病急促以感受外邪为主;虚证则以病程迁延日久、脏腑受损严重。
2治法中医治疗喘证,不拘一方一法,而是根据临床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2.1解表法喘证初起兼有表证,当先疏邪解表,调和营卫,使邪从汗解,喘证多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有汗用桂枝加杏子厚朴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无汗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甘草、芍药、五味子)。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喘证一、概念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
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源性哮喘等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治。
一、诊断要点(一)诊断依据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体格检查见三凹征、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见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可做血常规检查,并可做血清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及心肺功能测定。
(二)鉴别诊断1.哮病见“哮病”相关内容。
2.气短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
三、辨证论治(一)治疗原则喘证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
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虛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
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二)分证论治1.实喘(1)风寒闭肺证证候:喘息,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代表方:麻黄汤。
基本处方:麻黄9g,桂枝15g,杏仁10g,炙甘草10g。
(2)痰热遏肺证证候: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痰中带血,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或无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结,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肺热,化痰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
基本处方:桑白皮20g,半夏10g,苏子10g,杏仁15g,浙贝母10g,黄芩10g,黄连10g,栀子10g,生姜10g。
喘证的辨证辩护
喘证的辨证辩护喘证的辨证辩护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喘证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28—80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护理1.1病室环境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温度保持在18°C-20°C,相对湿度在55%-60%为宜,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注意防寒、保暖,严格探视,避免外邪入侵。
1.2体位与休息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坐位,氧气吸人,定时翻身叩背排痰,症状缓解,可适当下床活动,还可以配合气功,太极拳,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持续低流量吸氧,随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易脱落,扭曲。
值班护士应经常检查吸氧管位置是否正确,管道是否通畅。
一般吸氧浓度采用小于35%低浓度持续吸氧。
若持续高浓度吸氧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患者陷入二氧化碳麻醉状态。
因此,夜间巡视要特别注意观察氧流量大小,并注意缺氧状态是否改善,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等。
1.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经常深入病房,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神志变化。
观察发病的规律、诱因和发病先兆,特别是夜间更应加强巡视患者。
因喘证患者常在夜间发作,如能及时控制症状,常可避免喘证剧烈发作。
对出现神志恍惚、嗜睡、烦躁或头痛症状的患者要提高警惕,警惕是否为肺性脑病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物。
早期肺性脑病患者,白天嗜睡,易引起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注意,但在夜间易被误认为熟睡而延误病情。
因此,护士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时,应特别注意二者的区别,及时作正确的判断。
若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呼之能应,反应灵活,是正常熟睡的表现;若呼吸不规则,节律浅慢,潮式呼吸,面部口唇紫绀,皮肤湿冷,多汗,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反应迟钝,呼之不应,是二氧化碳潴留的征兆,应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各种抢救措施。
第三章第四节 喘病
江西省中医院针康部
水凌心肺
症状和体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 症状和体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 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苔白腻,脉弦滑。 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喘病日久,由肺及肾,肾气受损使水液代谢失常, 证候分析:喘病日久,由肺及肾,肾气受损使水液代谢失常, 水湿上犯于心肺,故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 水湿上犯于心肺,故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 心悸征仲。津液代谢失常而溢于肌肤,则可见肢体浮肿、尿少肢冷。 心悸征仲。津液代谢失常而溢于肌肤,则可见肢体浮肿、尿少肢冷。 舌脉为痰饮内盛之象。 舌脉为痰饮内盛之象。 [治法 治法] 治法 温阳利湿,安神定喘。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温阳利湿,安神定喘。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处方] 处方 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内关、肺俞。 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内关、肺俞。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 心悸怔忡者,加神门。 心悸怔忡者,加神门。 [刺灸方法 刺灸方法] 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并可加灸。 针用平补平泻,并可加灸。 [方义 方义] 方义 关元为补益元气之要穴,灸之可温阳除湿。阴陵泉、 关元为补益元气之要穴,灸之可温阳除湿。阴陵泉、足三里相配可 健脾利湿,扶正祛邪。内关可强心气以平喘。肺俞补肺气而平喘。 健脾利湿,扶正祛邪。内关可强心气以平喘。肺俞补肺气而平喘。
江西省中医院针康部
肺肾两虚
症状和体征:动则喘甚,气不接续,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 症状和体征:动则喘甚,气不接续,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 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证候分析: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气失摄纳,故动则喘甚、气不接续。 证候分析: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气失摄纳,故动则喘甚、气不接续。 肺气虚弱致胸阳不振,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 肺气虚弱致胸阳不振,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 气虚不能鼓动血脉,瘀血内停,颜面缺荣,故唇甲紫绀。精血不足, 气虚不能鼓动血脉,瘀血内停,颜面缺荣,故唇甲紫绀。精血不足, 虚热内扰,放心烦不寐、痰粘。舌紫为气虚血瘀之象, 虚热内扰,放心烦不寐、痰粘。舌紫为气虚血瘀之象,舌红少苔为精 亏血少之征,脉象为肺肾两虚之象。 亏血少之征,脉象为肺肾两虚之象。 [治法 治法] 治法 补肾纳气,平喘止咳。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补肾纳气,平喘止咳。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处方 处方] 处方 定喘、膏肓、肺俞、气海俞、肾俞、太渊、太溪。 定喘、膏肓、肺俞、气海俞、肾俞、太渊、太溪。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 心悸怔忡者,加内关、神门。 心悸怔忡者,加内关、神门。 [刺灸方法 刺灸方法]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法,可加灸法。 针用补法,可加灸法。 [方义 方义] 方义 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诸穴如前所述。气海俞、肾俞可固本培元, 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诸穴如前所述。气海俞、肾俞可固本培元, 以纳气平喘。太溪乃肾经原穴,可补肾填精。 以纳气平喘。太溪乃肾经原穴,可补肾填精。
中医如何认知气喘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中医如何认知气喘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气喘病,在中医范畴中被视为一种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病症。
中医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理论总结,对气喘病的病机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认识,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气喘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外邪侵袭是常见的诱因之一。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尤其是风寒之邪,若侵袭人体,可导致肺气失宣,气道不利,从而引发气喘。
比如在寒冷的冬季,或者季节交替之时,人体容易感受外邪,此时若防护不当,就可能出现气喘的症状。
其次,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
中医讲“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当情绪过度波动时,气的运行紊乱,肺气不能正常宣降,就可能引发气喘。
再者,饮食不当也会导致气喘。
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之物,或者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失调,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化生痰湿。
痰湿内阻,上阻于肺,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进而诱发气喘。
此外,久病体虚也是气喘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肺、脾、肾等脏器的亏虚。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弱则呼吸功能减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水谷,化生肺气;肾主纳气,肾气不足则不能摄纳肺气,导致肺气上逆而喘。
在中医理论中,气喘病的病机主要在于肺气的宣降失常。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宣发,则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则清气得以吸入。
若肺气宣降失常,就会出现呼吸不畅、气喘等症状。
同时,与肺相关的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降。
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肾不纳气,气不归元,都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喘。
中医治疗气喘病,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将气喘病分为多种证型,如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亏虚证、肾不纳气证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风寒袭肺证的气喘,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平喘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加减,其中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桂枝能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杏仁能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课件 范文
06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饮食调理
01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
化、营养丰富
02
食物选择:多食蔬菜、
水果、粗粮,少食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03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维
生素、矿物质、蛋白质
等营养素
04
饮食禁忌:避免烟酒、
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
物,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锻炼
运动方式:选择 适合自己的运动
喘 中 演
讲
人
证医
为单 了击 最此
终处
课内 演输 示入 发你
件科 布的 的正 良文
好,
学
效文 果字
是
之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目录
喘壹
证 概 述
喘贰
证 的 分 类
法喘 叁
证 的 治 疗 方
调喘 肆
养证 的 预 防 与
喘证概述
喘证的定义
01
喘证是一种 常见的内科 疾病,主要 表现为呼吸 急促、困难、 胸闷等症状。
内伤七情:忧 思、惊恐、悲 伤等情志因素, 导致气机失调
饮食不节:过 食肥甘厚味, 损伤脾胃,导 致痰湿内生
劳逸失度:过 度劳累或过度 安逸,导致气 血亏虚,肺气 不足
喘证的临床表现
01
呼吸急促:患 者呼吸频率加 快,呼吸困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胸闷气短:患 者感到胸闷,
呼吸不畅
03
咳嗽咳痰:患 者咳嗽,咳出
痰液
方式,如散步、 1
慢跑、瑜伽等
运动频率:每周 4
至少进行3-5次 运动,保持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喘即气喘、喘息。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咳”。
提出肺为主病之脏,并描述了喘证的症状表现。
《素问·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肺合于皮毛而主卫气,故邪在肺,则皮肤痛;营卫不和,则发寒热;以其上气,喘而汗出,咳动肩臂,皆肺病之现证,故寒热亦属肺邪。
《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
”指出喘证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亦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金元时期的医家对喘证的论述各有补充。
如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他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元·朱丹溪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在《丹溪心法·喘》中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
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
《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提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
1.外邪侵袭
《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肺之实邪,非风寒则火邪耳。
”这句话提出喘证常因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气机壅阻,上逆作喘。
若表邪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遏,肺失宣降,亦气逆作喘。
或因风热外袭,内犯于肺,肺气壅实,清肃失司,发为喘逆。
概括起来就是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肥甘,或因嗜酒伤中,脾运失健,水谷不归正化,反而聚湿生痰,痰浊上干,壅阻肺气,升降不利,也可发为喘促。
《仁斋直指方》说:“惟夫邪气伏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
”即是指痰涎壅盛的喘证而言。
如复加外感诱发,可见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若痰湿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则痰火交阻于肺,痰壅火迫,肺气不降,上逆为喘。
若湿痰转从寒化,可见寒饮伏肺,常因外邪袭表犯肺,引动伏饮,壅阻气道,发为喘促。
3.情志所伤
《医学入门·喘》说“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
声者。
”的喘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气痹阻,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
即情志所伤
4.劳欲久病
慢性咳嗽、肺痨等肺系病证,迁延未愈,久病肺虚,气失所主,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而短气喘促,故《证治准绳·喘》说:“肺虚则少气而喘”。
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喘。
正如《医贯·喘》所言:“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原也。
”若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邪泛滥,凌心犯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表现虚中夹实之候。
此外,如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亦可因气虚而喘。
病机
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
肺的宣肃功能正常,则吐浊吸清,呼吸调匀。
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若外邪侵袭,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
如肺虚气失所主,亦可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
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原,阴阳不相接续,气逆于肺而为喘。
另外,如脾经痰浊上干,以及中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不足;或肝气上逆乘肺,升多降少,均可致肺气上逆而为喘。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喘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每多影响到心。
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
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至出现喘汗致脱,亡阴、亡阳的危重局面。
喘证的预后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有关。
一般而论,实喘易治,虚喘难疗。
实喘由于邪气壅阻,祛邪利肺则愈,故治疗较易;虚喘为气失摄纳,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每因体虚易感外邪,诱致反复发作,往往喘甚而致汗脱,故难治。
《临证指南医案·喘》曾言:“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发,此喘证之实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效,此喘证之属虚者也。
”若实喘邪气闭肺,喘息上气,胸闷如窒,呼吸窘迫,身热不得卧,脉急数;虚喘下虚上盛,阴阳离决,孤阳浮越,冲气上逆,见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息鼻扇,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躁扰,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者,均属危候,必须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