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知识点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是必学内容之一。
下面对人文地理高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数量与分布-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内部人口流动与外部人口迁移的概念- 内部人口流动的类型和原因- 外部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3.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城市化的定义及阶段- 城市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征二、经济地理1. 农业地域格局- 世界农业地域分类- 中国农业地域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2. 工业地域格局- 世界工业地域分类- 中国工业地域分类- 工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3.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中心地带、城市边缘带和城市外围带的特征与功能- 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城市环境保护措施-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资源与能源问题- 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及其影响 - 能源的分类和分布-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对比四、文化地理1. 宗教与文化- 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力-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2. 城市与文化- 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功能- 城市规划对文化的影响- 城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3. 区域文化差异- 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区域文化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以上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高考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了解人文地理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环境的影响。
高中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数量与分布: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的测算、人口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等。
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现象,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变化。
3. 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研究城市的规模结构、城市系统和城市功能等。
4.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方向。
二、经济地理与农业地理1. 经济地理: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农业地理:研究农业的发展形态、农业区位选择原则、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3. 城市化与工业化:学习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文化与环境1. 文化地理:研究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统,以及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旅游地理:研究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选择及旅游影响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四、城市与区域规划1. 城市规划:学习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践,以及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区域规划: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划理论和实践,以及区域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 城市设计:了解城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以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的关系。
五、地理信息系统(GIS)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GIS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了解GIS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的基本流程。
3. GIS应用与分析:研究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和分析方法。
以上只是高中人文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实践。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以下就是一些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一、人口与城市1.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和面积之比,而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意味着聚居的人口多个区域内,反之亦然。
2.城市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应运而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被称为城市化。
城市化通过城市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的数量来表示。
3.城市人口流动:城市人口流动主要包括迁入和迁出。
迁入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机会和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迁出原因则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原因等等。
二、经济地理1.地域经济:地域经济是根据各个地理位置优势不同,发挥各个地域生产所特有的优势,以及在地域内协调推动经济发展。
2.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指通过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诸多因素,如产业、技术和贸易等,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环境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层的温度、降雨量、风力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倾向于导致极端气象现象,如洪水、干旱和海平面升高等。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的是在保证资源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实现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
四、文化地理1.文化类型:文化类型指由某一地区的文化环境和历史遗留物所决定的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可能包括风俗、语言和宗教等方面。
2.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指各种文化元素(如文化价值观念、技艺、传统艺术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间的流动与传递。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城市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规模、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
规模等。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分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过程、城市层级、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
规划等。
3.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等。
4.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和工业园
区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规
划等。
5.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对地域的影
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交通规划等。
6.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商业网络和商
业中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商业类型、商业中心、商业网络和商业布
局等。
7.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和旅
游开发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划分和旅游规划等。
8.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
化传承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和文化地域差异等。
9.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组织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区域系统、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
高中人文地理
第一章人口及人口问题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二、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教育文化水平、医疗水平、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战争、灾害,人口政策三、三种人口增长模式:1、原始型 2、传统型 3、现代型四、人口变化的两个原因:1、人口的自然增长2、人口的机械增长五、人口迁移(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水、土、矿)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2、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战争、政策)(二)人口迁移的推力及拉力1、推力2、拉力(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2、对迁入地的影响六、环境人口容量1、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2、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第二章城市及城市化一、城市的功能分区1、住宅区2、商业区3、工业区二、大城市、小城市的比较1、服务范围2、城市的功能三、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通达(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2、其他因素(1)收入(2)知名度(3)种族(4)历史因素四、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比重增加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比较1、发达国家2、发展中国家六、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第三章农业及其农业区位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水土地2、社会经济因素:市交政3、科技因素:机化冷良二、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2、农作物3、区位优势4、特点三、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2、农作物3、区位优势4、特点四、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地区2、农产品3、区位优势4、特点五、乳畜业1、分布地区2、农产品3、区位优势4、特点六、混合农业1、特例2、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特点、区位因素、局限因素及解决方法。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等问题。
在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例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等。
1.2 人口结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结构等。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则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3 人口变动: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变动情况。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国际移民对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2.1 城市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的起源、演变和扩张等。
例如,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有关。
2.2 城市结构: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例如,城市中心一般设有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域。
2.3 城市问题:了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3.1 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景观特点,如宗教建筑、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知识点小汇总
人口部分知识点: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差异空间差异2、人口金字塔3、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4、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迁移、中国人口迁移、现代人口迁移特点5、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土壤、气候、淡水、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教育、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婚姻家庭)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改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6、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7、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8、人口三角坐标城市部分1、城市的形态比较<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距离市中心远近)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5、世界城市化进程:时间差异、空间差异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合理规划城市分布农业部分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土地气水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机械、肥料、良种、冷藏保鲜2、农业类型:季风水田、大牧场、混合农业、种植园、乳畜业、商品谷物3、中国农业分布工业部分1、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土地、水源社经:劳动力、政策、原料、动力、运输、市场2、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3、工业联系-----工业聚集-----工业地域----工业分散------新的工业地域4、世界主要工业地域日本太平洋沿岸、英国中部、美国东北部、俄罗斯四大工业区、印度东北部交通部分1、交通运输方式比较2、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社经:经济、社会、技术例1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 I期B. II期C. III期D. IV期<2)在I期<)A. 人口急剧膨胀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例2 下图 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B.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C. 1978—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D. 1978—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例3<06年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1)—<3)题.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例 4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例5 读图回答.<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b5E2RGbCAPA. 93%B. 23%C. 13%D. 60%<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p1EanqFDPw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6.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B.③到⑤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D.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题:10.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A. A国B. B国C. C国D. D国11.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A. A国B. B国C. C国D. D国1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A. A国B. B国 C.C国 D.D国例1 <2005年北京文综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3)题:DXDiTa9E3d<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东B、南C、西D、北<2)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3)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 钢铁厂B 、印染厂C 、化肥厂D 、服装厂例 2 读下面城市平面图,根据工业布局原理,各工业区的布局相对合理的是< )A.①微电子工业 ②纺织工业③食品工业 ④ 化学工业B.①纺织工业 ②化学工业③食品工业 ④微电子工业C.①食品工业 ②化学工业③微电子工业 ④纺织工业D.①食品工业 ②纺织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微电子工业 例4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 a —d —b —cB. a —c —d —bC. d —b —c —aD. c —d —b —a<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 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 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3)b图中距市中心8千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A. 商业区B. 行政区C. 工业区D. 住宅区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9、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 )10、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RTCrpUDGiT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例1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例3<2008年山东卷)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2)题.5PCzVD7HxA表1: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1月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生产成本<元/千克)中国某产区8~12490~660―1~―819~230.64美国某产区15~17470~5206~818~21 2.05北半球最适宜区8~12560~750>―1419~23 1.20<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A.300N—400N西海岸B.300N—40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例4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9.1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jLBHrnAILg<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限应该是< )A.E、FB.F、GC.E、HD.F、H<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例5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1>一(3>题.<1)处于阶段Ⅱ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 )A. 大农场生产B. 生产专业化C. 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D. 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2)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 )A. 进行农业区划 B . 加强水利建设C. 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3)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 加大技术投入B.加强市场营销C. 改善交通条件D.大量使用农药例6 <2004全国文综)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答案】 (1>玉M 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下表为四种农产品产销资料,假若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以种植花卉、蔬菜、稻M、甘蔗等农作物,其产品全部供应其中心城市.据此回答4-7题.xHAQX74J0X4.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5.根据该资料信息可知,如果该地距离中心城市为1km,则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哪两种作物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华卉、甘蔗 D.蔬菜、甘蔗6.从经济效益看,上述两种作物应种植在以城市为中心的( >LDAYtRyKfEA.2.5km B.3.5kmC.4.5km D.6.0km7.当距离达到多少千M以上时,四种农作物中以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最高 ( >A.15km B.20kmC.30km D.45km读图回答11-12题.11、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12、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接近市场B.大量的廉价劳动力C.接近原料产地D.交通运输方便下图是M国从几内亚等四国进口原料发展炼铝工业的示意图,判断9-10题:9. 这种工业属于<)A. 市场指向型B. 原料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10. 这个国家最可能是<)A. 英国B. 美国C. 加拿大D. 日本下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1~12题.Zzz6ZB2Ltk11.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工业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D.制糖工业12.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元: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 A.L1点 B.L2点C.L3点 D.L4点dvzfvkwMI1例 1 <2008年广东卷)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黑点表示某种地理事物,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A.公共汽车站 B.加油站C.超市 D.工厂2.从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④四地中,距离该区域中心城市最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图中国道走向平直的主要原因是:A.尽可能联系较多的经济据点 B.缩短线路长度,节省运营时间C.降低筑路成本 D.少占耕地6.货运按运输距离的远近划分为短途、中途、长途货运,从运费考虑,中途货运宜选择<)A.水运B.铁路C.公路D.航空7.右图为公路运输网,小圆圈表示公交站点,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公路上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车流量;假设M站的车流量只来自于N,从N到M无论选择哪一条路线所需时间均为10分钟,有30辆车同时从N出发,过10分钟后,统计到达M的车辆最多为:rqyn14ZNXIA.26辆B.24辆C.20辆D.19辆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图11>,回答18—20题18.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城镇布局B、地形起伏C、河流流向D、矿产分布19.与丙城区位条件相类似的城市有A、大连B、武汉C、重庆D、石家庄20.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A、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B、位于河流人海口,常年不淤C、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D、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人类地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赤道和子午线等地理要素对人类定居、移民、生产和文化活动产生了影响。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方式、居住方式、服装食物等均有所不同;而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农作物生长丰富,居住方式和文化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比如,山地地区交通不便,土地利用受限;平原地区地势开阔,适合农业生产等。
二、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迁移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工业化、商业化、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成为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等。
三、聚落与农业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聚落的分布与形态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聚落类型和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地区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方式、农田布局、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与养殖、农业技术等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四、交通与通讯交通是连接世界各地的纽带。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的研究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组织与发展等。
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结构。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文化与意识形态人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传统风俗、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人口与城市、文化与社会、经济与交通、政治与环境等方面。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世界人口多集中在亚洲、欧洲等地。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形式。
2.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面积、人口、功能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和演变。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率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3. 城市结构与城市规划: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分布情况,包括中心城区、郊区、工业区、住宅区等。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进行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与社会1.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递,包括语言、音乐、电影等形式。
2.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各个社会群体的组织和关系,包括家庭、职业、阶级等。
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在时间上的演变和转变。
3. 教育与社会福利: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社会福利是社会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保障。
三、经济与交通1. 经济发展与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时间上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组织。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一种以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为主的产业,工业则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
3. 交通与运输:交通是人与物质在空间上流动的一种方式,运输是交通的一种具体方式,包括陆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形式。
四、政治与环境1.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和管理方式,政治体系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和组织。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移动、聚居以及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
人文地理知识点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人口多集中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如亚洲人口最多,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人口在国内的分布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比如城市和农村的人口分布不均等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因素等。
自然环境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口的适宜程度有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会有更高的人口密度;社会文化因素如历史、习俗等也会影响人口的迁徙和聚居。
二、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对社会和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特点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在城市规模的扩大方面,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人口规模非常庞大;人口的集聚使得城市成为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的中心;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经济结构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变,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三、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的过程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有着重要影响。
文化传承既包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包括新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促使不同地区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比如气候对农耕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文化也会发生融合和互动,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化的空间模式和过程。
它关注人口的增长、迁移、城市化和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
它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扩张和城市规划的问题。
三、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变化。
它关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
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四、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和传播。
它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化交流。
文化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的问题。
五、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和影响。
它关注政治边界、政治组织和政治决策等问题。
政治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和政治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六、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它关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等问题。
旅游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七、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变化。
它关注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区域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相似性和相互联系。
总结: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等重要知识点。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占据了一定比例。
本文将从人口、城市以及文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考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
一. 人口人口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人口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变化、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
1. 人口变化人口变化是指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改变。
以中国为例,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口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增速放缓的变化过程。
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等。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也是当前人口变化的热点关注。
2.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存在差异,这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因素等有关。
例如,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此外,沿海地区、河谷地带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集中程度较高。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化和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城市间的迁移以及国际间的人口迁移等。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务工是重要的人口迁移方式之一。
同时,城市间人口的流动也会带来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二. 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功能。
城市知识点主要包括城市体系、城市化以及城市规划。
1. 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结构系统,通过城市之间的关系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和划分。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城市体系可分为超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等。
这些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
2. 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程度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城市化的推进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
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确切来说是从地理必修二开始涉及到的,一直到后来的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的人口、人种、宗教、城市、交通、都有包括在内。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
以下将介绍几个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1.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十分不均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地迁往另一地的现象,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人口分布与迁移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城市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城市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文化与文化景观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群体所创造的、传承的、符合一定情感和意义要求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文化景观是指文化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各具特色,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
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地方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4. 地域差异与地理特色地域差异主要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物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地理特色是指一个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所形成的特点。
地域差异和地理特色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5.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与用地规划。
土地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距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区域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距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理空间上的不平等和不均衡现象。
总结: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包括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文化与文化景观、地域差异与地理特色、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以及区域发展与区域差距等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地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七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
1.人口与分布
-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特征
-人口密度与人口迁移
-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的影响
2.城市与乡村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城市的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乡村聚落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3.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域文化特点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5.经济发展与地域差异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布局特点及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6.交通运输与通信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原则与方式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分布特点。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文地理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探究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人文地理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在确定人口分布的因素中,人们通常考虑的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文、资源分布等。
2.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但二者在人口密度、职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城市通常人口密度高,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生活便利程度较高;乡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以农业生产为主。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过程。
城市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交通与通信1.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人与物在地理空间上进行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包括陆路、水路、空路和管道等。
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口头传播、书信、电报、电话、互联网等。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已经变得更加紧密相连,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三、文化与传统1. 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群体所共有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等。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也是地域差异的重要标志。
2. 传统节日与风俗: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宗教:宗教是人们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信仰和敬仰,不同地区和国家有其特定的宗教信仰。
宗教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影响。
四、资源与环境1. 资源类型:资源是指供人们利用的自然物质、能量或信息,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大类。
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人文资源如教育、科技、劳动力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理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点高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球与地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交流密集的区域。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等问题。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土地种植和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
工业是指以机械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在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农业发展、农业种植方式、工业布局等问题。
3. 交通与通信:交通是指人和物的运输活动。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交通发展、交通网络、通信技术等问题。
4.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两个基本类型。
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经济繁荣和社会交往活动。
乡村相对较小、人口较少,主要以农业为主。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农村发展等问题。
5.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区域差异、区域规划、区域经济等问题。
二、自然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工业、居住等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气候类型、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问题。
3. 地貌与地质灾害:地貌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原因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地貌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等问题。
4. 水资源与水环境:水资源是指可供人们利用的水的总量。
水环境是指水体及其周围的环境条件。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水资源分布、水环境保护、水污染等问题。
5.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组织系统。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人文地理知识点涉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下面对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人口1.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平方千米人口数”或“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来表示。
2.人口分布: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和集中程度。
常见的人口分布类型包括集约分布、稀疏分布和均匀分布。
3.人口增长: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4.人口负担:指不劳动年龄人口(老人和儿童)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
5.人口流动: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迁入和迁出现象。
常见的人口流动原因包括就业、婚姻、学习等。
城市1.城市的功能: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密集的人口集聚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功能。
2.城市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经历初级城市、二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不同阶段。
3.城市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用城镇化率表示。
4.城市规模: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5.城市布局: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组合,包括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等。
农业1.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
通常受气候、土壤、人口、市场等因素影响。
2.农作物种植与分布:根据气候和土壤适宜条件,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同。
3.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4.农田利用率:指农田有效利用的程度,包括种植密度、种植结构、土地质量等因素。
5.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经济条件和人口分布,发展相应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粮养笔、农牧交错等。
工业1.工业布局:工业行业在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常受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
2.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的发展经历原始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当代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市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影响)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其它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距离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5、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结构模式特点成因举例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冲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阳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淄博3、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表现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国家晚(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