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诗词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手”的诗词教学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三方面:人物形象,景象,物象。我这一节课就是重点讲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我知道现在的学生不是特别喜欢诗歌,就先从歌词导入。我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歌手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接着我就问:“看这首歌词,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贵妃的人物形象。”
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比较感兴趣,纷纷讨论起来。最后总结的答案:贵妃是一个美丽、雍容华贵的女子,他相信真爱,敢于为爱献出生命。
时机成熟,我就自然的引入到本课的重点,谈到了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讲了四道典型例题,而且还布置了课堂作业。一切的教学安排在我掌控之中。
我觉得学生应该掌握的不错,可有一位学生说:“老师,你只讲了四个题,可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比较多,你能给我介绍一些常见的类型吗?”
好在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就给学生们介绍了常见的九种艺术形象。
这位学生还不满足,他继续问道:“你能举一些例子吗,这样我们可以印象更深。”
没想到,这一下子难到了我。九种艺术形象那该需要多少诗词的
例子呀。对了,新课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我干脆让他们来归纳总结。于是,我就发问:“你们现在按照我列举的九种艺术形象去翻课本,看那些诗词可以一一对应,最好把找到的诗词背下来,并且还要有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们更认真了,有的査书,有的翻资料,有的忙着讨论。我就把学生的答案整理了一下。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名篇《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陆游的名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回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名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还有杜甫的《兵车行》,全文反映诗人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诗人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一学生的回答:我选择的是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最有名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官吏的鞭挞,对人民的同情。
这节课就在学生归纳总结诗词的基础上结束。课后,我想了一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老师死讲要好得多,我要相信我的学生,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去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下一次诗歌教学,我一定放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