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统计表
岗位职业禁忌统计表
![岗位职业禁忌统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a8b96a8aa58da0116c1749e2.png)
磷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二氧化硫、氟化物、硫酸、磷酸、氨气、噪声、盐酸、氢氧化钠
序号
所在部门及
岗位名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禁忌证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护措施
1
磷铵厂厂长、磷铵厂分管SHE副厂长、磷铵厂分管生产技术副厂长、磷铵厂分管设备副厂长、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
行政管理副厂长、设备动力科科长、设备动力科副科长、设备动力科设备管理员、设备动力科设备技术员、调度室调度长、调度室副调度长、调度室调度员、安全环保科科长、安全环保科专职安全员、安全环保科专职职业健康管理员、安全环保科专职环保员
粉尘、磷酸、氨气、噪声
36
磷铵干燥
粉尘、磷酸、氨气、噪声
37
磷铵包装
粉尘、噪声
38磷酸行车氟化来自、硫酸、磷酸、氨气、噪声、盐酸、氢氧化钠
39
氨站
氨气
40
氨站班长
氨气
41
硫酸车间主任
粉尘、二氧化硫、硫酸、氨气、噪声、盐酸、氢氧化钠
42
硫酸车间副主任
粉尘、二氧化硫、硫酸、氨气、噪声、盐酸、氢氧化钠
43
硫酸车间班长
3、风机等修建隔音间
盐酸
1、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病。
2、活动性角膜疾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和接触性皮炎
1、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2、配备耐酸服、耐酸手套、耐酸鞋、防护眼镜等劳动防护用品
3、现场设置轴流风机
氢氧化钠
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病
化学性皮肤灼伤
1、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粉尘、噪声
51
硫酸车间脱盐水岗位
氨、噪声、盐酸、氢氧化钠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现场调查表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现场调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67361622915f804d2b16c1fa.png)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现场调查表
填表人:
陪同人:
填表日期:
被调查单位:
(被调查单位章)
填表说明
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必须填写全称;
2.职业卫生情况: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工种、岗位,以及作业方式等要具体写清楚;
3.工作制度:
填写各个车间的工作制度,包括轮班制,轮班时间
4.劳动定员;
包括:(1)各生产部门保障本部门正常运作所需要的生产工人,辅助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数量统计;(2)非生产部门的人员构成;
5.防护用品:
主要技术参数,例如:耳塞(耳罩)的SNR/NNR值;口罩是N/P/R系列的那种;方法标准主要指的是发放周期;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现场调查表
共10页第页3
共10页第页4
四、劳动定员与岗位一览表
七、现场调查方面(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辅助卫生用室)
注:结果判断:☆为符合△为基本符合×为不符合√为该项不用检查
八、“初步设计”、“预评价报告”和“卫生审核意见”中卫生工程防护设施
检查结果判断:☆为落实△为部分落实×为未落实
调查单位:江苏通标职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0
共10页第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档案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ea1e3a87c24028915fc375.png)
系统档案之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档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就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将自己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安监部门)做出说明,以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的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基础资料。
一、申报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二、申报的分类1、初始申报又称第一次申报,是指《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实施前以存在的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称“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后第一次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所需材料。
2、变更申报是指当用人单位第一次申报后因各种原因使第一次申报的内容发生改变后,再次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变更材料。
它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发生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变更所使用的高毒物品品种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原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报。
(2)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用人单位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向原受理机构申报变更内容。
(4)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当向原申报机构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三、申报的内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职业卫生档案》表格
![《职业卫生档案》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8d6ae30858fb770bf78a5555.png)
职业卫生档案表姓名单位电话建档日期劳动者基本情况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填表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月日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长等。
表1-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填表时间:年月日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人员变化时本表应重新填写并同调整前表格一并存档。
表2-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一览表Array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年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及时归档;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可与其他操作规程合并,但内容必须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的相关规定。
表2—2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表3-1填表人:部门负责人: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分布、人员接触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内容为上年度数据;2)接触时间是指每个班接触时间,以小时计,可在危害因素种类后以括号内的数字表示;3)合计是指一个部门或车间汇总情况,总计是指用人单位汇总情况;4) 其他危害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等;5)岗位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填入表3-2。
表3-2 人员变动表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各岗位人员每年变动情况。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https://img.taocdn.com/s3/m/60d478717fd5360cba1adb73.png)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申报单位(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名)主管部门申报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一、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二、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注:本表数字均按申报前一年度的统计数字填报。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填报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编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简称《申报表》)。
申报单位应依照本《填报说明》如实填报《申报表》。
填报的检测数据采用国家标准采样和分析方法。
一、基本情况表【企业规模】根据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所颁布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来划分企业规模,按特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一档、中二档、小型和其它分类,在本栏填入相应代码。
参照表1给出的7种规模的代码来填写,为1位数字。
表1 企业规模代码表【企业注册类型】按表2给出的10种企业注册类型代码填写,为3位数字。
事业单位不填写此项。
【行业分类】按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填报,为4位数字。
注意与行业小类所填列的内容相对应。
【填报类别】申报单位是第一次申报还是变更申报,请在相应处划√。
【变更原因】用于变更申报登记用,参照表3中所列的变更原因,填写相应的代码,为2位数字。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填报。
如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12个可加页续填。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装置名称。
【作业方式】指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密闭化、自动化程度。
可按全密闭、半密闭、敞开式、自动化、手工操作、隔离操作等情况填写。
【应急救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处划√。
三、其它资料【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用方框表明工艺、装置和设施的名称;用线条表明生产工艺全流程;文字注明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名称及产生或存在部位。
四、申报登记号和数据库编号由卫生行政部门填写。
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作业人员接触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de6684dbe1e650e52ea99f7.png)
填报单位(盖章):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职工人数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
总人数
在册
非
在册
在册职工
非在册职工
小计
化学物质
粉尘
噪声
放射线
高温
高频微波
其它
小计
化学物质
粉尘
噪声
放射线
高温
高频微波
其它
合计男女合计 Nhomakorabea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总计
合计
男
女
批准:审核:编制:编制日期:年月日
说明1、在册职工:指调查时在编的本单位在岗职工;非在册职工:指调查时在岗的其他从业职工、劳务派遣职工;
2、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在岗接触一种或一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人数。某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小计人数是指接触各种有害因素的实际人数,其数值应等于或小于化学、粉尘、噪声等人数之和。
职业健康现状评价报告表
![职业健康现状评价报告表](https://img.taocdn.com/s3/m/878887df3169a4517623a3c9.png)
其中:
女工
农民工
培训机构名称
工作制度(班次、时间)
是否进行过职业健康检查
最近一次职业健康检查时间
是否做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现状评价
控效评价□
现状评价□
未作评价□
评价
建议
落实
情况
全部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
评价建议未落实原因
主要原、辅料
名称、成分和
年用量
主要产品
名称和年产量
主要生产工艺
职业健康现状评价报告表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报告表名称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用人单位地址
建厂时间
所属行业
主管部门
企业年度产值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是否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职业卫生管理
机构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职业卫生
管理人数
专职人数
兼职人数
在岗职工总人数
其中:
女工
农民工
参加职业病危害培训总人数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序号
工作场所/岗位
职业病
危害因素名称
危害
来源
检测
结果
设备状态
操作
方式
是否隔离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个体防护用品
总人数
女工
农民工
有
(名称)
无
有
(名称)
无
合计
注:1.危害来源应填写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部位或产生的主要设备;
2.检测结果应填写实际测量/检测值(此表作为报告书汇总表时,检测结果应填写超标/不超标);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65097c9d0d233d4b04e6900.png)
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2020年1月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一、总说明 (1)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 (4)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情况(卫健统ZYWHD表) (4)四、统计表式 (6)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地区)(卫健统ZYWHT1表) (6)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行业)(卫健统ZYWHT2表) (7)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规模)(卫健统ZYWHT3表) (8)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按登记注册类型)(卫健统ZYWHT4表) (9)五、主要指标解释 (10)六、附录(一)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14)(二)抽样方案 (16)(三)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 (18)(四)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统计资料清单 (18)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我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数量及不同行业、地区、经济类型、规模等用人单位分布情况;掌握我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电离辐射的劳动者数量、岗位分布等情况;了解我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培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完善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数据库,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https://img.taocdn.com/s3/m/9e4a5e8acc22bcd126ff0ca0.png)
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集团公司、行业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目录和规范要求,组织当地用人单位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附件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四、物理因素:(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总则1.1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统计表双重体系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统计表双重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90bcd3e647d27284b73519c.png)
10
/ / 2.5 5 5 20 / 8 20 / /
轻度 危害
##### 0.110 ##### 0.007 ##### 0.027 / / / 0.100
3
动力 车间 除盐 水岗 位
磷酸 钠粉 尘 氨 氢氧 化钠 盐酸
##### 0.083 ##### 0.15
##### 0.410
3
动力 车间
0.8 0.048 0.264 0.22 0.032 0.12 0.264 0.27 2.56 / 0.268 1.48
##### 0.024 ##### 0.066 ##### 0.110 ##### 0.008 ##### 0.030 ##### 0.066 / 0.270
公司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统计表
CTWA 接触 (LEX,8h 车间/ 岗位/ 危害 PC-TWA ) 序号 部门 工序 因素 (mg/m3) mg/m3 种类 dB(A) 噪声 苯 甲苯 81.2 <0.6 <1.2 <3.3 0.07 0.005 0.06 80.9 <0.6 <1.2 <3.3 0.12 0.01 0.1 / 6 50 50 5 5 20 / 6 50 50 5 5 20 职业 CSTEL PC-STEL 接触 (MAC) (MAC) 比值 mg/ m3 mg/m3 (B1) / ##### ##### ##### ##### ##### ##### / ##### ##### ##### 0.024 ##### ##### / <0.6 <1.2 <3.3 1.2 0.008 0.033 / 10 100 100 10 10 30 / 10 100 100 10 10 30 化学 职业 毒物 接触 权重数 危害 比值 (WB) 指数 (B2) THI / ##### / 0.1 / 68 44 56 40 61 59 / 68 44 56 40 61 59 权重 数 (WD) 体力 劳动 强度 分级 /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权重 数 (WL) 分级 作业 指数 分级 (G)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相对 无害 作业 分级 权重 数 (Ci)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作业 职业 岗位 危害 权重 分级 接触 数(P) 指数 人数 (T) 0 0 0 0 0 0 0 4 4 4 4 1 4 4 4 7 0 0 相对 无害 作业 岗位 危害 分级
职业健康危害表
![职业健康危害表](https://img.taocdn.com/s3/m/821a2b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6.png)
职业健康危害表职业健康危害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中,工作人员因接触到某些有害物质、作业场所不良条件或特定工作方式,而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危害和相关的工作环境或物质:1. 化学危害:接触到有毒的化学物质,如化学试剂、有害气体、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和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2. 物理危害:包括高温、低温、噪音、振动、辐射等。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受损,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可能引起中暑。
3. 生物学危害:与生物体接触,如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这些致病体可以导致传染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4. 心理社会危害:强大的工作压力、超负荷工作、长时间工作、缺乏工作满足度和工作不平衡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和工作倦怠。
5. 职业病危害:长期暴露于特定环境或特定工作条件下,可能引发特定的职业疾病。
例如,矿工长时间接触矿尘可导致尘肺病,办公室工作者长时间处于长期坐姿可能引发颈椎病等。
6. 劳动安全危害:来自于不安全或不健康的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如缺乏安全设备、不当的工作布局、不正确的操作技巧等,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
为了预防和减少职业健康危害,雇主和员工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和遵守相关的健康安全规定和标准。
2.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和意识到潜在的健康危害。
3.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耳塞等。
4. 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环境,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5. 提供适度的休息和工作时间安排,避免过度劳累。
6. 鼓励员工参与自我保护和健康促进活动。
总之,职业健康危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意识到潜在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福祉。
地铁运营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预防分析
![地铁运营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预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798b1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5.png)
地铁运营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预防分析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越来越完善,从业者不断增多。
因为地铁各设备运转、检修与地下环境干扰,值班者、检修者以及驾驶者等员工必定会受职业病危害原因干扰。
所以,地铁运营方加强职业病防范非常关键。
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地铁运营方职业病危害原因,例如噪音、微波辐射、全体振动、工频电场、粉尘以及放射性成分等,并提出了防范策略,希望为地铁运营方职业健康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铁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防范策略1、职业病危害原因城市地铁是个庞大的项目,主要涉及调度、站务、司乘、通讯、信号、配电、工务与土建等诸多专业。
各专业职工因受电气装置运转、列车运转、应用设备等干扰,工作时将受噪音、微波辐射、全体振动、工频电场、粉尘以及放射性成分等因素限制。
(1)可能性因素第一,“微波辐射”一般源于驾驶者、站务、机械维护等岗位职工在工作时采用手持台、对讲机形成的微波辐射;第二,“全体振动”一般源于电客车驾驶者、调车驾驶者在操控电客车与轨道车时因列车运转形成的全体振动;第三,“工频电场”一般是因为高压电力装置运转时形成的工频电场;第四,“放射性成分”一般源于安检机形成的X射线与爆炸物探测器内采用的镍-63放射源。
地铁运行期间这些危害因素尽管在正常状态下都远远小于相关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不会危及人体健康,但是依旧有职业健康危险,若遇到设备质量异常、产生故障或是其他特殊现象,依旧会造成危害[1]。
地铁运营方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标准规定仔细检测、维护,防止“意外”现象的出现。
针对地铁运营而言,最典型的职业危害原因包含噪音、粉尘两种。
其中,“噪音”形成的原因包含车辆出入站、刹车、鸣笛、运转时形成的噪声,还有空调、风机、水泵、列车清洗与吹扫等机械运转时形成的噪声。
“粉尘”一般源于空调、电机等吹扫过程形成的灰尘,若对这两种因素管控不严,将极易使之接近或超出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
岗位职业禁忌统计表改
![岗位职业禁忌统计表改](https://img.taocdn.com/s3/m/0d7e4de201f69e3142329408.png)
2、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3、配备耐酸服、耐酸手套、耐酸鞋、防护眼镜等劳动防护用品
噪声
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
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Hz、1000Hz 和2000Hz 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2、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3、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
2、现场设置除尘器
3、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4、现场积尘定期进行清理
氟化物
1、地方性氟病
2、骨关节疾病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工业性氟病
1、生产装置自动化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
2、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3、废气经尾气洗涤塔水洗后排空
硫酸
1. 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病。
3、配备耐酸服、耐酸手套、耐酸鞋、防护眼镜等劳动防护用品
磷酸
1、慢性牙周炎、牙本质病变(不包括龋齿)
2、下颌骨疾病
3、慢性肝炎
4、慢性肾炎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生产装置自动化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
2、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3、配备耐酸服、耐酸手套、耐酸鞋、防护眼镜等劳动防护用品
氨气
3、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4、现场积尘定期进行清理
二氧化硫
1、慢性阻塞性肺病
2、支气管哮喘
3、支气管扩张
4、慢性间质性肺病
二氧化硫中毒
生产装置自动化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
2、生产装置露天布置,减少二氧化硫职业病危害浓度。
3、人员采用每小时巡检作业方式,减少职业危害接触时间
职业病各种统计表
![职业病各种统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d614f7445901020206409c3b.png)
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表职业卫生统计表—1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史
视为无效。
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分布统计表。
4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表
注:职工身份填写职工或民工。
5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登记表。
6
食品卫生状况统计表。
7
传染病、职业病月报表
注:管内职工人数:家属人数:
实际报出时间:年月日单位负责人:填报人:所报数据均截止到每月30日。
8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统计表。
9
职业病防护设施登记表。
10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03e4482cf61fb7360b4c65f9.png)
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
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法)是不适合的。
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
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
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提供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职业安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立即昏迷,可致猝死。
磷及其 无机化
合物
1、慢性牙周炎、 牙本质病变(不包 职业性慢性 括龋齿) 磷中毒 2、下颌骨疾病 3、慢性肝炎 4、慢性肾炎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刺
激皮肤、黏膜。表现为流
泪、咽痛、呛咳、胸闷、气
氯 急,重者呼吸困难、咳白色
或粉红色泡沫痰、口唇青
紫、昏迷、窒息。可引起皮
磷酸酯,可出现与急性中毒
相同的神经系统损害。
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如下异常者:白细 胞计数低于 4.5×109/L; 血小板计数低于 8×1010/L; 红细胞计数男性低 于4×1012/L,女 职业性慢性 性低于 苯中毒、职 3.5×1012/L或血 业性苯所致 红蛋白定量男性低 白血病 于120g/L,女性低 于110g/L 2、造血系统疾病 如各种类型的贫 血、白细胞减少症 和粒细胞缺乏症、 血红蛋白病、血液 肿瘤以及凝血障碍 疾病等; 3、脾功能亢进
工业性氟病
1、地方性氟病 2、骨关节疾病
—
—
1、慢性肾小管-间
质性肾病
2、慢性阻塞性肺
职业性慢性 镉中毒
病 3、支气管哮喘 4、慢性间质性肺
病
量接触可出现蛋白尿及肾功 能损害。 可经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 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 统,对皮肤黏膜有刺激腐蚀 作用。表现为头痛、头晕、 肼 乏力、恶心、呕吐、眼痛、 眼胀、咽痛、咳嗽,重者呼 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 痰。可引起皮炎。
致肺癌和恶性间皮瘤。
病
4、伴肺功能损害
的疾病
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呼吸系
统的损害,作业工人在生产 石墨尘肺、
环境中长期接触不同种类的 炭黑尘肺、 1、活动性肺结核
粉尘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尘肺 滑石尘肺、 病
病。矽尘能导致的是矽肺 水泥尘肺、 2、慢性阻塞性肺
其他粉 病。尘肺病是一种以肺组织 云母尘肺、 病
尘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 陶工尘肺、 3、慢性间质性肺
常见职业病危害统计表
有害因 素
健康危害
法定职业 病
职业禁忌证
一 粉尘
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呼吸系
统的损害,作业工人在生产
环境中长期接触不同种类的
1、活动性肺结核
粉尘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尘肺
病
病。矽尘能导致的是矽肺
2、慢性阻塞性肺
粉尘
病。尘肺病是一种以肺组织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
尘肺病
病 3、慢性间质性肺
棉尘病
1、活动性肺结核 病 2、慢性阻塞性肺 病 3、伴肺功能损害 的疾病
功能损害。
二 毒物
由呼吸道吸入,低浓度对粘
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以
1、慢性阻塞性肺
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
病
氨
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 职业性急性 2、支气管哮喘 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 氨气中毒 3、慢性间质性肺
出血,造成呼吸功能障碍,
疾病,主要是以肺部纤维化
病
改变为主,随着尘肺病病情
4、伴肺功能损害
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导致一
的疾病
些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脏等
其他脏器的损害。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较高的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矽肺 矽尘 病。矽肺早期可能无自觉症 状或症状较轻。随着病情的 进展,可出现胸闷、气短、 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
病
出现低氧血症,乃至成人呼
4、支气管扩张
吸窘迫综合征、心脑缺氧。
1、血常规检出有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主要损害神经和造血系 统。短期大量接触可引起头 苯系物* 痛睡、、头步晕态、不恶稳心,、重呕者吐发、生嗜抽 搐、昏迷。长期过量接触可 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
主要经吸入、食入或皮肤吸
疾病,主要是以肺部纤维化 铝尘肺、电 病
改变为主,随着尘肺病病情 焊工尘肺、 4、伴肺功能损害
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导致一 铸工尘肺和 的疾病
些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脏等 其他尘肺
其他脏器的损害。
长期吸入棉花、亚麻、软大
棉尘
麻等植物性粉尘可引起以支 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为主 的疾病,具有特征性的胸部 紧缩感、胸闷、气短症状, 可伴有咳嗽,偶有咳痰,并 伴有急性通气功能下降。长 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通气
毒 3、视网膜病变
1、慢性阻塞性肺 急性二氧化 病
硫中毒、 2、支气管哮喘 化学性眼部 3、支气管扩张
灼伤 4、慢性间质性肺 病
症、窒息或昏迷。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后 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 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 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 二氧化 损伤作用浓度的该物质气 氯 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 度溶液,也可能引起强烈的 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 致慢性支气管炎。
2、慢性阻塞性肺 病 3、慢性间质性肺 病
阴影和大阴影,还有肺纹理
4、伴肺功能损害
和肺门阴影的异常变化。
的疾病
1、活动性肺结核
病 长期吸入石棉粉尘可引起以
肺纤维化为主的石棉肺,主 石棉肺、石 2、慢性阻塞性肺 石棉粉 要症状是咳嗽和呼吸困难。 棉所致肺 病
尘 石棉纤维在肺中沉积亦可导 癌、间皮瘤 3、慢性间质性肺
衰弱、四肢远端麻木、无
力、小腿肌肉疼痛、走路困
难。
轻度中毒出现眼及上呼吸道
刺激症状,头痛、恶心、呕
吐、乏力等全身症状;眼结
膜、鼻粘膜及咽喉部充血水
肿。中度中毒除轻度中毒临
二氧化 床表现加重外,尚有胸闷、
硫 剧咳、痰多、呼吸困难等;
并有气促、轻度紫绀等;重
度中毒可引起肺泡性肺水
肿、突发呼吸急促、较重程
收,此物会引起中毒性神经
病,对体内假性胆碱酯酶有
抑制作用,但不抑制真性胆
碱酯酶。急性中毒会先出现
恶心、呕吐、腹泻,后出现
三甲苯 磷酸酯
肌肉疼痛,继而迅速出现肢 体发麻和肌无力,可引起 足、腕下垂。损害以运动神
经为主。重者可有咽喉肌
肉、眼肌和呼吸麻痹,可因
呼吸麻痹而致死。慢性中毒
者长期少量接触邻位三甲苯
5、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
职业性中毒 肝病
—
1. 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轻度肺功能减 ———— 退。 2. 器质性心血管 系统疾病。
化学性皮肤 灼伤和牙酸
蚀 病。
1、中枢神经系统
职业性急性 硫化氢中毒
器质性疾病 2、伴肺功能损害 的呼吸系统疾病
3、器质性心脏病
接触盐酸烟雾,可以刺激眼
睛,使眼睑肿胀,结膜充
血,也可出现鼻咽喉部的刺
盐酸 激症状,还可引起支气管
炎、肺炎,裸露皮肤受刺激
可发生皮炎,甚至造成酸烧
伤。
可经呼吸道、胃肠和皮肤道
进入人体。急性中毒可出现
头晕、头痛、胸闷、眼和上
正己烷
呼吸道粘膜刺激及麻醉症 状,甚至意识不清。长期接
触可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
1. 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轻度肺功能 — 减退。 2. 器质性心血管 系统疾病。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主要对皮肤和黏膜有刺 激、腐蚀作用。表现为流 氟及其 泪、咳嗽、胸闷、气急、头 化合物* 痛、头晕等。可引起皮炎、 角膜溃疡。长期过量接触可 致骨关节活动限制、骨骼畸 形。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主要对皮肤、黏膜有刺 激、腐蚀作用。表现为鼻、 咽喉等烧灼感、咳嗽、声音 氟化氢* 嘶粉哑红、色呼泡吸沫困样难痰、,咳高白浓色度或吸 入时,可引起喉痉挛、水 肿,甚至窒息,长期过量接 触可引起牙酸蚀病。氢氟酸 能严重灼伤皮肤、眼。 可经呼吸道、胃肠道进入人 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和 肾。表现为头晕、头痛、乏 镉及其 力、咳嗽、咳痰、胸闷、寒 无机化 战、发热、四肢酸痛等,重 合物 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白色 或粉红色泡沫样痰,长期过
大量逸散入空气中导致空气 中氧含量下降,导致窒息中 毒,其分解产物四氟化硫对 肺有侵害作用,影响呼吸系 统,毒性与光气并列;十氟 六氟化 化二硫毒性超过光气,主要 硫及分 破坏呼吸系统;氟化亚六酰 解产物 可造成严重的肺水肿;氟化 硫酰无臭无味,中毒后会迅 速造成死亡;四氟化硫酰对 肺有侵害作用;氟化氢对皮 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 可引起肺水肿、肺炎等。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牙齿 酸蚀病;对呼吸道具有强烈 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即会引 硫酸 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出现流泪、咳嗽、胸闷、呼 吸较快等,甚至引起肺水 肿。 可经呼吸道吸入,主要损害 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刺激 黏膜。表现为流泪、畏光、 硫化氢* 眼嗽刺、痛胸、闷咽、喉头部痛灼、热头感晕、、咳恶 心、呕吐、乏力,重者抽 搐、呼吸困难。吸入高浓度
———— ————————
1. α抗胰蛋白酶 缺乏症;
对眼结膜及呼吸道粘膜有刺 激作用,引起支气管炎,高 臭氧 浓度(4㎎/m³)可引起肺水 肿,较低浓度(0.4㎎/m³) 即能引起视力降低、头痛、 头晕等症状。
轻度中毒出现胸闷,咳嗽
等。中度中毒胸闷加重,咳
嗽加剧,呼吸困难,咯痰或
咯血丝痰等。重度中毒可引
和角膜损害,碱大量被吸收
后可引起人体碱中毒。
可经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
进入人体。主要损害皮肤、
肝、呼吸及神经系统。表现
砷及其 无机化 合物*
为头晕、头痛、失眠、多 梦、乏力、皮肤疣状过度角 化、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消化不良、肝区不适,重者
出现肝硬化、肢体运动障碍
或瘫痪。长期过量接触可致
肺癌和皮肤癌。
1. 牙周、牙体颌
—————
骨的明显病变。 2. 慢性肝、肾疾
病。
一氧化 度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意识 碳 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 皮层状态,脑水肿;休克或 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 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 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 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 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