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古对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认识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能够正确区分和理解古代与现代的事物、风俗习惯。
•能够正确使用古代与现代的语言表达。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激发学生对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辨别古代与现代的事物。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代与现代的事物对比。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四、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具:图片、PPT等•课前准备:复习相关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或图片展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图,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有何不同。
2. 学习内容(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五单元古对今》,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观看相关图片,加深对古代和现代的了解。
3. 活动设计(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事物和一个现代事物进行对比,并列举它们的差异。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他们自己选择的对比内容,加深对古代与现代生活差异的理解。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短文,描述古代一个事物和现代一个事物的对比,要求包括至少3个差异点。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批判思维。
六、课堂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古代与现代的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写作或绘画展示出来,增加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堂教学,学生在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中,培养了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文化元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整体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篇课⽂,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
学⽣在⼀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
《古对今》这⾸对韵歌由三个⼩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圆结构以及⽓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
作为“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新增加的⼀篇课⽂,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是弘扬优秀传统⽂化的载体。
所以,教学这篇课⽂要引导学⽣运⽤多种⽅式�R字,调动学⽣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对⼤⾃然和传统⽂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常适合低年级学⽣诵读。
如何在诵读韵⽂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
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整体诵读,正⾳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调和谐,学⽣在初学课⽂时需整体诵读韵⽂,在读准字⾳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诵读前进⾏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
学⽣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字的读⾳,还可以在教师⼊情⼊境的诵读中进⼊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关注字⾳和朗读特点。
范读后,学⽣⾃主交流⽣字读⾳,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读准“暑”“晨”“朝”的读⾳。
最后,学⽣⽤⾃⼰喜欢的⽅式读⼀读韵⽂,巩固⽣字的读⾳,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特点,学⽣如能发现这⼀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节的第⼆⾏和最后⼀⾏的尾字分别是“⽅”“凉”“霜”“阳”“杨”和“⾹”。
学⽣⾃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发现第⼆位学⽣读的对⼦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概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3)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
1.听歌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几个生字宝宝。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六《古对今》。
3.简单介绍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对韵歌。
像题目一样,什么对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是对韵,也可以说是对对子。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就隐藏在课文里,你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们找出来。
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
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园严寒酷暑晨朝霞杨)(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的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方圆严寒酷暑早晨朝霞杨树)(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古今清凉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4)齐读词语。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古对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物品、生活方式的比较。
通过对比古今,让学生了解物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生活方式的不同;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比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及物品的异同;3.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古代和现代事物的对应关系;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比较。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古今物品及生活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教师先简单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差异。
2. 操作活动1.师生共同分析《古对今》这篇课文,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择古代和现代事物进行对比,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描述的古代和现代物品进行评价和指导;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能够理解《古对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不同。
2. 教学改进措施1.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今之间的差异;2.可以增加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总结本教案以《古对今》这篇课文为例,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物品及生活方式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变迁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3、背诵课文(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事物的异同;•掌握叙述古代与现代的事物的正确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能够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一些事物。
三、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与现代的事物。
四、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图片;•板书:内容包括关键词和句子;•学生课前预习和学习任务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话题引入,引出主题。
2. 学习与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图片,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异同点。
3. 总结(10分钟)•学生汇报,并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新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
2. 学习与实践(20分钟)•学生进行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比,进行口头描述,教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六、课堂作业•完成《古对今》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古对今•古代事物:xxx•现代事物:xxx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图片、观察对比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学生合作积极,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的不同。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对今》。
2.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3.PPT或教具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照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
2. 导入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古对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并找出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4. 组织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5. 拓展延伸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思考。
6.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鼓励学生多多关注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作业1.练习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写一篇日记,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避免赞美一方贬低另一方,要尊重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一些对比差异。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两种不同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和现代生活的部分对比情况。
2.能够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
2.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1.复印教材《古对今》课文。
2.准备图片或道具,辅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
3.制作PPT或小黑板,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道具,让学生猜测这些是属于古代还是现代的生活用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简单的介绍,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区别。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古对今》,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学生合作讨论,总结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写在小黑板上或PPT 上。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对比展开深入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古代生活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故事或观看古代文化相关影视作品,加深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
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字词:“古、今、山、水、江、河”。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知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不同。
•能够学会用“古、今”这两个词进行对比表述。
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珍惜现代的生活,并理解古人的智慧和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掌握“古、今”这两个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识字及理解“古、今”概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古代与现代的不同。
•提问:你认为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 学习课文(15分钟)•课前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熟悉课文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义。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课文理解。
3. 拓展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交通工具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小故事创作,结合“古、今”来写故事。
4. 活动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或小组进行展示分享小故事,并分析使用了哪些“古、今”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古、今”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了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对“古、今”概念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深化对古代与现代的认识,并激发对历史、文化的更多兴趣和思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古对今》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古代与现代在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对比展开;通过对文中古今对比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代与现代在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掌握《古对今》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描述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角色,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敏感性。
三、教学内容安排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古对今》课文材料;–教师准备幼儿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准备学生学习卡片和其他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学习。
2.学习内容安排–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课文:演示并学习《古对今》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别;–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总结评估:教师进行总结评估,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出课文的主题;2.讨论引导法:采用分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古今生活的异同;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展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4.任务导向法:通过明确的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评价分析法:通过总结评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反思学习过程。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次备课,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古对今》的基本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
(1)字数相同。
(2)意思相反或相近。
(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
四、学习第1节对子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
(古今)(2)铜钱。
(外圆内方)(3)四季对比图。
(严寒,酷暑,春暖,秋凉)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情况
2.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3.熟悉《古对今》这篇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提高学生对现代生活的感恩和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难点
1.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古与今的认识
2.帮助学生区分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之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古对今”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2. 学习《古对今》
1.听课文朗读。
2.师生共同探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
3.学习文中的知识点及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发言。
4. 朗读表达
学生围绕“古对今”主题展开朗读和个人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课堂作业
1.作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与古代的异同”。
2.背诵《古对今》课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理解仍有待提高,下一节
课我将增加互动环节,更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本节《古对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背景介绍《古对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注意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2.引导学生注意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2.PPT课件。
3.知识点整理表。
教学流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课文《古对今》的主题。
2.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2. 学习1.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古对今》。
2.分小组讨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并记录下来。
3.整理知识点表格,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4.阅读理解,让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5.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知识点整理表,并让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正。
6.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并帮助学生分类和整理。
7.小组展示现代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让其他小组评价和补充。
3. 总结1.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分享一些现代常见好习惯和坏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区分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3.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并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学生能够分析现代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努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反思与改进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3.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多地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基本认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基本理解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课文朗读(10分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代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七、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通过阅读有关古代生活的书籍或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为教材依据,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对今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
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
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