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文本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教学目标】

知识:1.掌握文中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及盈\资\就、审等重点词语。

2.了解辞赋的特点并熟读成诵.

能力:1.学生能流畅诵读本文,能准确理解作者所述之志。

2.通过探究交流,学生能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并对作者

的思想进行简评。

情感:学习作者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诵读,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准确背诵全文并归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以重点句段的点拨引导。

【媒体使用】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畅诵读本文。

2.在熟读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注解大致理解文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思想追求,据此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怀。

3.认真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为背诵打下基础。

一.导入

投影并讲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个人是——陶渊明。

在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大背景下,他却沉迷于采菊栽柳、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并且,为着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毅然抖落身上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归隐山林。《归去来兮辞》就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那篇洗尽铅华的千古妙文——《归去来兮辞》。二.通读序文,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教师提问:序文向我们交待了作者归隐原因有二,试用原文回答。

参考1. 质性自然,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深愧平生之志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第一点是根本。在《归园田居》中,作者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可见崇尚自然,性行随意才是作者的情趣与追求。官场有违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读——正字音。凭借注解,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二读——准句读。简介辞赋的特点,读准停顿。

附:关于辞赋的知识: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材料二: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读——明韵律。读出语气语调语速,借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作业:认真朗读课文,尽量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2.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检测:

教师出示投影检测,学生通过听读复习掌握重点词语读音。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有酒盈樽。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云无心以出岫

5.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6.或棹孤舟。

7.或植杖而耘耔。

教师讲解序言部分大意,学生回忆复习。

二.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1段,学习过程描述:学生诵读——结合注解理解词句义——感知体会——表达交流——诵读再体会

重点词句: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研读思考: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陶潜辞官归田的原

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

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失意”,而是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这里,陶氏的“归去”缘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作者这种“心为形役”视官场为迷途的心情,与我们学过的他的哪首诗可互为佐证?

明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研读第2段,学习过程描述:学生诵读——结合注解理解词句义——感知体会——表达交流——诵读再体会

重点词句: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研读思考:

投影:“第二段写了归家途中的迫切,抵家时的欣喜,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归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1《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