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国际贸易学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与需求
• 学习曲线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积累产 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13
14
• 学习曲线所描述的外部规模经济效果,我 们称之为动态报酬递增,或动态规模经济。
• 学习曲线论证了落后国家对幼稚工业的保 护有合理性。
15
第三节 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
• 1961年,瑞典学者林德尔(S B.Linder)从 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成因,提出了偏好相 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29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
贸易国分类:
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 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某些发展中国家。
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净出口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5
发达国家
0
时间
国
内
初
净进口
消 费
始 期
期
成 长
创新国 成
期
熟 期
31
1. 理论价值
第一,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 跃。
经营成本 转口贸易
经济合作 季节性需要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
• 创造差异产品产生贸易的方法
一是改变产品的设计——客观差异
自由贸易理论
国家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葡萄牙
酒产量
(单位)
1 1 2
2.125 2.125
1 1.125
所需劳动
(人/年)
120 80
200
170 17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2 2.2
2.2 1.2
1
所需劳动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贸易前的生产与消费(S0) 有贸易的生产(S1) 贸易后的消费(C)
1. 用两国国内商品交换比例解释国际贸易的比 价范围; 2. 用贸易条件解释贸易利得的分配; 3. 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国际交换比价分两步确定:
1.国内产品交换比价决定了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 界。超出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界,国际交换不会 进行。
2.国际交换比价的确定取决于国际供求 当国际交换比价确定且两国间需求等于供给时,
一﹑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要素禀赋论)
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了要素价格比例不同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了各国商品价格比例 不同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 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直接原因
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
绝对成本理论举例
同样付出了300天的劳动,通过贸易交换,英﹑法两国 获得的产品产量都从2个单位增加到了3个单位。
国家
分 英国 工 法国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法国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法国
铜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1
100
自由贸易理论
谢谢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目录
01 自由贸易概述
03 核心与前提
02 简介 04 理论要点
05 发展阶段
07 有利影响
目录
06 演变与发展 08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 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理论要点
自由贸易பைடு நூலகம்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 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 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进出口总额示意图(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 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最初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英国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成本学说,是研究国际贸易原因的第一座里程碑。它们是此后许多国际贸易 理论得以补充、引申和发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在假定生产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的前提下,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或比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不利影响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在全球 化新格局下的创新
自由贸易理论需要适应全球化新 格局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 展需求。
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全球化新格局为自由贸易理论带 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 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 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
06
总结与展望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互依存性
认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一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因此,各国 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02
自由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定义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一个国家在 生产某种产品时,如果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成本优势,则 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03
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数字贸易的发展给自由贸易理论带来 了新的挑战,如数字安全、数据主权 等问题,但同时也为自由贸易理论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绿色贸易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协同推进
绿色贸易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贸易是指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的贸易活动,具有环 保、低碳、可持续等特点。
自由贸易理论与绿色贸易的协同
20世纪初,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提出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各国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
03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现
代自由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与合作,认为国家应通过政策手
自由贸易理论
环节。因为初级产品旳需求弹性小,加上初
级产品旳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旳贸易
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旳出现就
不可防止了。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8
❖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初 级产品出口旳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 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旳出口,利用技术进 步来增进产业升级。但因为本身基础单薄, 主要经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 术外溢和改善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 际分工中旳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 节。但是这种改良型旳比较优势战略因为过 分旳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久得 不到提升,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 达国家旳技术进步。
又因为该理论尤其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旳生产要 素百分比,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百分比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26
❖ 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 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贸易利益。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1
1.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
❖ 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 1823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地主贵族阶级旳利
益颁布了《谷物法》。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2
(二)比较优势理论旳主要内容
❖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旳条件下,一国在 两种产品旳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 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旳国家 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旳那种产品,处于 劣势势地位旳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 旳那种产品,然后参加国际贸易,双方均能 够取得利益。
第三章现代自由贸易理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赫克歇尔小传
赫克歇尔(1879-1952),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 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
1897 年起,赫克歇尔在乌普萨拉大学跟耶尔纳学习历史, 跟戴维森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 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1929 年任 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学 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 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美国 小麦 1﹩ 纺织品 2 ﹩
英国 3£ 1£
美国 小麦 1 ﹩ 纺织品 2 ﹩
英国 2£ 4£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结论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供给)的差异→生产要素 价格的差异→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 的差异→国际贸易产生。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基本含义: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 动,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家间要素 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家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 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
原料周期理论
梅基和罗宾将原料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需求产生的繁荣阶段”时期。某种产品的需
求大量增加会引起该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需求的增加, 原料价格将大幅度上升。 第二阶段是“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时期。世界上天然 原料的供给开辟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来源,产品的原有原 料将被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所取代。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缓慢下来,甚至出现实际下降的情况。 第三阶段是“合成或研究与发展的介入阶段”时期。研究 与开发最终引致人工代用品的发展,或者,出现了节约使 用原料的重要方法。原料进入生命末期。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资 源 赋 予 论 的 图 示 说 明
技 术 要素禀赋的差异 最终产品需求差异 收入分配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要素供给差异 要素需求的差异 商品价格差异 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贸易 要素随商品流动而流动
消费偏好差异
图
示
说
明
需求偏好和生产中要素所有权的分 配共同决定了商品的需求, 配共同决定了商品的需求,对商品 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种商品所需要 的要素的派生需求 要素的需求与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 了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 了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要素价 格与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 产品的价格。 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 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和 贸易模式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的含义是:商品的国际贸易, (一)该定理的含义是: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 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拉平各 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 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 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 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 韩国:劳动力多----工资低;资本少----利息率高 ----工资低 ----利息率高 韩国:劳动力多----工资低;资本少---于是,韩国的厂商更愿意多使用廉价的劳动力, 于是,韩国的厂商更愿意多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愿 多使用资本。结果, 多使用资本。结果,韩国生产并出口较多的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少生产多进口。 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少生产多进口。 日本:劳动力少----工资高;资本多-------工资高 ----利息率低 日本:劳动力少----工资高;资本多----利息率低 日本厂商生产和出口情况与韩国相反。 日本厂商生产和出口情况与韩国相反。 久而久之,韩日两国的要素价格会趋于均等。 久而久之,韩日两国的要素价格会趋于均等。
自由贸易理论
生产成本a Lj
L Qj
布 小麦 布 小麦
中国 100 100 50
1 0.5 1 2
中国应专门生 产并出口布,美 国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小麦
美国 100 80
100
0.8
1
1.25
1
四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 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
劳动 L
中国 100
美国 100
➢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 ➢分工可以省却工人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
工作的时间; ➢分工可以使工人因专门从事某项操作而容易改
进工具和发明机器,
第二,分工的依据是绝对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 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 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
第二章 自由贸易理论
本章内容
2.1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2.2 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 全面认识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 成本 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比较优势 成本 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2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
1 严格的假设条件现实中难以满足, 2 是一种静态分析,只能说明短期内贸易利益问题, 3 对比较优势的根源及形成机制还未能做出很好的解释,
课堂练习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所需的劳动时 间,加拿大的劳动时间为600小时,中国的劳动时间为800 小时, 试判断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哪个 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第五章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第五章现代自由贸易理论一、填空题1.要素禀赋强调的是要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强调的是要素之间的________关系,与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的多少________。
2.依据H-O定理,国家倾向于________那些使用其充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3.依据H-O定理,________所有者会因贸易收益获益。
4.商品的自由贸易实现了________在国家之间的间接流动,因此国际贸易将使要素价格存在________的趋势。
5.里昂惕夫之谜指的是里昂惕夫运用投人产出法对1947年美国部分产品的进出口比例分析后所得出的________________相反的结论,即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裕、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实际上出口的却是________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却是________密集型产品。
6.根据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值在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变动,当该指数值越接近_________,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当指数值越接近________,则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7.规模经济有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将规模经济理论运用于国际贸易中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8.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依存于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9.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H-O理论说明()。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D. 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2.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价格的国际差异C.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 D.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3.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的学说。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AND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及其对当今的启示李笑川(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摘要: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核心思想之一是倡导自由贸易。
该理论不仅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文章概述了斯密对重商主义及其倡导的支还、奖励金、通商条约等限制自由贸易政策的批判,认为斯密对自由贸易的理论可以概括为除个别产业外,对其余产业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再次回顾古典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有利于正确看待当今逆全球化现象,全面理解我国对外开放进程。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重商主义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6-0042-03收稿日期:2021-03-17作者简介:李笑川(1998-),女(回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国富论》中,斯密用了很大篇幅批判国家用不适宜、不恰当的政策垄断特定商品国内进出口贸易以及殖民地贸易,认为这将会对自由贸易发展和国民财富增进产生种种不良影响。
他鼓励市场“看不见的手”指导下的自由贸易,认为限制自由贸易既会加重国民购买商品的负担,又会限制该产业在国内的正常发展,由此将导致该国家逐渐落后于世界上其他贸易自由的国家。
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当今依然有其合理成分,对国际贸易发展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斯密对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批判斯密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国民、不同富裕程度中发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二者对自由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斯密对这两种当时影响颇大的富民主义,尤其是重商主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说明。
因货币有商品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两重作用,重商主义便自然而然地将货币与财富等同。
洛克就认为,增值能够充当货币的金属应是政治经济的大目标。
所以,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往往是限制输入,奖励输出。
现代与当代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精讲
O
附:厂商均衡状态
K
Q C/R E
O
C/W
L
5.2 H-O模型证明
4 H-O模型的勒纳图证明(技术系数不同) 假定: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
A国L丰裕,B国K丰裕
两国技术系数不同
5.2 H-O模型证明
K b a′ a
YY
XX
N1 N M1
O
M Pb
Pa′ Pa
L
5.2 H-O模型证明
(1)XX、YY为单位产量的等产量曲线;Pa(Pa′)为 A国要素相对价格;Pb为B国价格,Pa斜率小于Pb (2)均衡点:M、N与M1、N1。OM与ON的斜率小于 OM1与ON1 (3)以资本计算,则A国成本为a与a′,B国成本 均为b,故A国X相对价格更低
KY/LY>KX/LX,即:SY>SX
故:PAX/PAY-PBX/PBY>0,即:PAX/PAY>PBX/PBY
5.2 H-O模型证明
由:PAX/PAY>PBX/PBY
即:资本丰裕国(A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Y商品) 相对价格更低;劳动丰裕国(B国)的劳动密集型产 品(X商品)相对价格更低
所以:H-O模型得证
产品沿OY生产
因为:kOX<kOY 所以有:X劳动密
集,Y资本密集
O
L
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2 要素丰裕度 (1)含义:即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
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针对国家而言
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与要素丰裕国
A 实物单位
若A、B国资本、劳动总量为ATK、ATL、BTK、BTL
5.1 H-O模型基本内容
2 H-O模型的假设前提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理论概述
经济贸易Economy & Trade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学说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影响后世几百年的绝对成本说。
他认为当两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如果成本不同,那两国就应该放弃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而选择生产成本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那两国都可以从中得利,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
但他并未解决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仍能进行贸易的问题。
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则走出了这个困境。
他认为只要两国在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进行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后世有关自由贸易的学说都以它为依据。
当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只所以很快被世人接受,也是因为当时英国非常需要欧洲各国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这个理论正好应运而生。
在古典贸易理论之后的是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以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悖论为代表。
生产要素禀赋论认为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是不同的,不同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比例也是不同的,一国应该密集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并将其出口以换取本国缺乏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而趋于均等化。
这个原理在最初一直被各国奉为至宝,后来被里昂惕夫推翻。
第三章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产出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曲线)
• (二)规模经济的类型 • 1.规模内部经济 • 2.规模外部经济 集聚效应
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 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 向心力。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等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内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 内部 经济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的创新和普及,制成品和 生物一样,也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 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技术和科技创新占优势的国家和厂商,会凭借创 新产品在一段时期内在贸易中取得优势,成为创新产 品的出口国,该产品成熟后,创新国优势消失,转为 进口国。
费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阶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 发生。
新产品阶段
需求量小、生产主要针对本国、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创新国家 拥有优势
成熟产品阶段
消费者接受、市场饱和、国外需求产生、出口、产品成熟、资本 密集型产品
标准化产品阶段 技术垄断优势丧失、发展中国家成为理想的低
成本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国际营 销理论结合,解释了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的 原因,让企业看清形势,通过把自己的产品 销往国外市场延长其市场寿命。
费农将国家分为技术创新国、一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
技术创新国率先开发新产品并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段 时间后,一般发达国家掌握技术并生产,凭借较低的 要素成本优势占领国际市场,成为新的出口国,发展 中国家很长时间后才掌握该技术,最后凭借低廉的劳 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为新的出口国。
(二)产品生命周阶理论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第二节 需求相似理论: 来自需求的解释
一、需求相似理论的假设条件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李嘉图 自由贸易
李嘉图:自由贸易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思想
认为
贸易壁垒
自由贸 易
全球化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
贸易 推动
社会
全球
资源
自由贸易
自由化
合作
国际
国家
可以
进行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探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启示。李嘉图作为19世纪初期 的经济学家,他的自由贸易思想对当时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嘉图认为贸易自由化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这种交换 可以使各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提高全球的福利水平。 李嘉图对贸易壁垒进行了批评。他认为,贸易壁垒不仅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还对社会和经济 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贸易壁垒会导致国内市场垄断和资源错配,保护落后的产业,甚至引发国 际冲突。因此,李嘉图主张消除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李嘉图对全球化持有积极的看法。他认为,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 各国可以相互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它既能增进贸易利益,又带来不可避免的代价。
但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中的获利及付出的代价大小是不一的,有的国家经济地位提升了,有的却被边缘化了。
—个重要原因是自由贸易理论所描述的自由贸易利益的实现有着或明或暗的一系列前提条件,而不同的国家这些贸易条件的具备程度是不同的。
发展中国家对自由贸易政策不能一概照搬。
亚当·斯密作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
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的商品成本不同,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成本会降低,劳动和资本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
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需要自由贸易的国际市场。
因此,他认为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选择。
但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无法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仍能过行互利贸易的原因。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成为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此后,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派就—直倡导自由贸易,并将其作为贸易政策追求的理想目标。
而在贸易实践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英国为主的各主要西方国家都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根据其成因可以分成两大群:第一群是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而产生的,被称为新要素贸易论;第二群是为解释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而产生的,可称之为国际贸易新理论。
新要素贸易论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比较优势时,人力技能、技术进展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对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与补充,所不同的是赋予了生产要素新的内涵,突破了原来的局限,这一理论群主要有人力资本论、人力技能论和技术差距论。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囿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仅介绍国际贸易原因理论。
它们主要有:需求相似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代国际贸易的实践,调查结果发现有三个十分显著的贸易事实不容忽视: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贸易产品知识化;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化;部门内贸易的主导化。
这些是传统的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和不能预见的。
针对这些重大变化,国际贸易新理论做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释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 2.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要素投入比例相同的产品
H-O模型无法解释
修正H-O模型的前提假定, 现代产自由生贸易了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2、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前提下,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即使不存 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本身也可以是产生贸易的原因。比如, 一些国家(如战后的日本)要素禀赋极其缺乏,却在国际贸 易中相当活跃。这类国家正是依赖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3、同样,战后大量发生在要素禀赋相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国 际贸易以及要素投入比例相同的同一种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之所以能够获利,其重要原因也在于规模经济。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2、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 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 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使得该产业的各个 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收入增加。
①外部规模经济依赖于产业中企业数目的增加, 而不是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 ②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通常倾向于在地理 位置上的集中。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的来源
➢这种产业集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产业集中的原因 是外部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专业化优势和技术 优势。 ➢第一,技术创新优势。一方面,大量企业的集聚加 强了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改进技术,改善经 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企业集聚又加 强了技术外溢效应,特别是一些高技术产业,使得他 们彼此之间互相了解最新技术发展的信息,互相促进, 推动新技术更加迅速发展。 ➢第二,专业化分工优势。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 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 ➢第三,成本优势。企业集聚带来了专业人才、专业 服务、专业生产零部件企业的集中,从而形成了从原 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各种专业化 设备和专业化服务的的集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增现加代自收由入贸易。理论
Case 1绍兴纺织业集群
• 集群内部有数千家 面料企业,环境、 区位优势、运输条 件、物流成本、原 材料价格、设备、 工资水平一样,只 有创新;
• 一个创新很难长期 独享,人员流动, 用户之间串连等, 必须不断创新。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Case 2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
整机生产企业E 组装调配
企业A 企业B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 1、克鲁格曼认为,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是规模收益不变,这在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前工业化时代, 是基本接近现实的。然而,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工业生 产中,许多产业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随着规模的 扩大,产出的增加超过投入的增加,从而带来单位产品成本 下降,收益递增,规模报酬递增又称“规模经济”。
企业Cபைடு நூலகம்
企业D
电子夹
压电点火装置
跳板
铖钩
电子汽箱
密封圈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Case 3 苍南金乡标牌产业集群
国内90%以上
分工带来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
标牌生产工序: 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 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 配以及包装
800多家企业参与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维修
金融
原材料
保养
运输
加工
零部件 仓储
售后服务
通用零件标 准件
装配 营销
最终产品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Case4 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
产值:年产袜50亿双,产值近百亿元
全镇袜子生产企业2000多家,平均每家纺织机8台
克鲁格曼在《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1979)、《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格局(1980 年)等论文中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
虽然历史上也曾有经济学家认识到规模经济是导致 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他们没有将这种思想模型化 并做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克鲁格曼的成功之处就在 于他构建了一个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是综合了传统观 点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年-)美 国经济学家,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 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 经济系教授。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 直接原因是其在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新经济学”研 究浪潮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突破性理论贡献之一是创建了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之处在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李嘉图比较优势 原理基础之上,新贸易理论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 之上的。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二)规模经济的分类
•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 1、内部规模经济 •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增加时,企业的平
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存在于企 业内部。
自行车数量
1 500 50,000
投入劳动 (小时)
10
每辆自行车投入劳动 (小时)
10
3,000
6
150,000
3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 第一,企业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但可分摊性。如相 对小企业,大企业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较低。
• 第二,企业规模较大,采购费用和销售费用较低; • 第三,大企业的内部协作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中
间环节,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费用,从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 第四,大企业内部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发挥专业 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技术、专业化设备的 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 • 典型的内部规模经济例子:波音和空客控制了全球 商用飞机的生产;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控制了 手机芯片的生产;全球汽车业则由美国、德国和日 本的几家公司等控制。
• 知识要点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预览
• 能力要求
理解几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
掌握几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差异
• 相关知识
规模经济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