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井架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沉井基础与沉降观测方案

沉井基础与沉降观测方案

沉井基础东深干渠中桥,采取钢筋砼矩形沉井基础。

由于该桥两台内设有4.5m宽人行通道,需逐台施工,保持施工期间留一条通道。

九龙方向桥台沉井外壁侵入河道挡墙,插打钢板桩围堰后,预制沉井;该台沉井下沉过程中拆除河道挡墙将影响钢板桩稳定,需在自然地面以上对钢板桩采取水平支撑的办法。

钢板桩按照一端固定另一端铰结的力学模型检算板桩强度和求出插入河床下的埋土深度,用柴油打桩机打桩。

原地面整体预制沉井达到强度后挖土下沉。

其施工工艺为:a、铺垫。

场地整平后采用普通枕木立放沿沉井周长密铺,垫木间隙用砂填缝。

b、预制沉井。

钢筋绑扎后,在垫木上立沉井内外模和支撑,井壁外侧的模板板缝应顺垂直方向,并保证平整。

为避免外模斜支撑影响公路交通,所有支撑均设于井内,采取组合钢模板、撑木斜顶钢拉杆水平拉结。

井壁外侧设双排钢脚手架作施工平台。

砼分层灌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起重机配合吊斗运送混凝土,砼倾倒高度超出2M时设留槽以防离析。

c、抽垫。

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抽垫。

抽垫时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设专人统一指挥。

当抽出几组空档后,即可回填,以后每抽出一组即回填一组。

回填材料选用砂夹石并应分层洒水充分夯实,其回填高度的决定,应使最后分配在定位垫木上的重量不压断垫木及垫木下的承压应力不超出原地面极限承压应力。

抽垫过程中应在沉井上下左右各设测点一个,观察其下沉情况。

如果在抽垫过程中发生倾斜、回填的砂夹石挤出、垫木压断、下沉量急速增加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d、挖土下沉。

本沉井上部采用分段掏空刃脚,每段掏空后即回填砂夹石,待最后几段即定位承垫处掏空并回填后,再分层次逐步挖去回填料,使沉井下沉。

下部土质比较松软,先在中部下挖40-50CM,并逐渐向四周对称、分层、同步地扩挖。

在下沉前在沉井外壁涂机油,以减少下沉时与土的侧向摩阻力。

挖土上部采用人力开挖至岩层时,采用风铲开挖,卷扬机吊土。

e、基底清理:根据设计资料基底为泥岩,岩块用风动凿岩机具破碎,破碎后用吸泥机吸出,直至设计标高并清除沉淀淤泥。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探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和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地质灾害、土壤沉降、地面下沉等情况,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案,包括测量工具、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以便工程建设人员和地质勘探工作者了解并运用这一技术方案。

一、测量工具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目前常用的沉降观测工具主要包括:1. 沉降柱:沉降柱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土壤或结构物沉降的设备。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

沉降柱通常安装在需要观测的土地或结构物上,并通过测量柱体上的标志物的高度变化来进行沉降观测。

2. 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经典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面高差和沉降变化。

它通过观察水平线的偏移来测量地面的高度变化。

3. GNSS测量仪:GNSS测量仪是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设备,常用的有GPS、北斗和伽利略系统。

它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定位测量点的坐标,并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二、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观测的对象和实际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两种观测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将测量工具直接放置在需要观测的土地或结构物上,通过测量工具上的标志物的高度变化来测量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小范围的土地或结构物观测。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某些固定物体的变化来间接推断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例如,在测量沉降柱时,可以通过观测参考点的高度变化来推断相应地面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土地观测和地质勘探。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沉降观测所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有价值的结果。

下面是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 数据平滑:原始观测数据通常包含一定的误差和噪声,需要进行平滑处理以去除不必要的干扰。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土地基础的沉降变形情况,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并提供保障建筑物安全的依据。

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针对某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长期监测,以确定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

一般来说,应选择位于建筑物四个角落以及底板中心位置的观测点。

三、观测参数和仪器设备:1. 观测参数:(1) 水平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2) 垂直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

2. 仪器设备:(1) 水平位移测量仪:使用全站仪或全自动水平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2) 垂直位移测量仪:使用自动水准仪或测斜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

四、观测方案:1. 观测频率:(1) 短期观测:每周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3个月,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快速变化情况;(2) 长期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2年,以监测基础沉降的趋势和变化幅度。

2. 观测方法:(1) 水平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水平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水平位移;(2) 垂直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垂直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位移。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观测点各个时期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

五、责任划分:1. 工程师:负责观测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现场的指导;2. 观测人员:负责实际的观测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数据的采集;3.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沉降曲线。

六、安全措施: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合理安排观测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七、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基础沉降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和加固基础,避免因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1.1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地质
病害(沉降)的损害也随之出现,而沉降是城市的地质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地下水井开发、排水网落槽等均会造成沉降损害。

因此,对沉降现象
的定量观测及分析,对做好安全防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
为了保证城市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地下水环境的演变特
点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观测方案,以便定量观测和评估沉降现象,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二、观测内容
2.1现场勘察
现场调查工作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地貌工作:通过现场调查建立基础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貌
地质特征,主要将进行地形分析、地质构造分析等。

(2)地下水工作:了解地下水斜面深度、倾角、渗透率、瞬间渗透
率等物理参数,推测沉降潜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3)土地利用及建筑物工作:对土地利用和建筑物类型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沉降影响范围、潜在程度等。

2.2数据采集
为了更好地实现沉降的定量观测与分析。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施工单位:XX施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省XX市XX区
工程规模:
二、工程目标
(1)汇总工程地点的地基沉降情况,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

(2)判断施工对现有的地基沉降是否会有影响,能够准确地估算出施工所造成的沉降量,并及时监督和采取措施。

三、施工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为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情况,主要进行沉降观测的点布置,按照需要安装沉降观测仪,组成沉降观测网络,满足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密度应该在每平方公里50—80个,确定每个观测点的经纬度,高程,必要时还需要确定地质构造,岩性,节理,含水量等。

2.沉降观测要求
通过沉降观测仪,实时观测沉降变化,采集沉降数据,采用集中自动记录仪,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以小时为单位,连续记录沉降变化,采集数据质量要求高,沉降量的具体范围要结合工程需要确定。

3.沉降结果分析
结合实测结果,进行沉降情况分析,包括时间沉降分析,空间沉降分析,局部沉降分析,以及各种沉降方式的分析。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用于监测地表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案2.1 目标与原则沉降观测点施工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准确的沉降观测点,以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观测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

2.准确性原则:观测点的建立和使用应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表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3.稳定性原则:观测点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或损坏。

2.2 施工流程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观测点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在地表或工程结构上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置。

观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程的重要部位,以更好地监测沉降情况。

2.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主要包括:杆子或标志物、水平仪、测量工具等。

3.施工观测点:将选定的观测点位置进行清理,确保表面平整。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杆子或标志物固定在观测点位置上。

在固定时,要保证杆子或标志物的良好连接性和稳定性。

4.进行观测点标高测量:在观测点旁边设置参考点,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进行标高测量。

标高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观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差。

5.进行沉降观测:根据设定的观测周期和要求,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水准仪、测微杆等,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无线传感器等设备。

2.3 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施工沉降观测点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事项:1.执行规范:依据相关规范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观测点的建立和使用符合要求。

2.定位精度:观测点的位置应精确测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定位时可以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设备。

3.观测频率:根据工程要求和沉降情况,合理确定观测点的观测周期和频率。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变形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的实施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点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到工程结构的主要承载部位,如建筑物的角部、墙体的中心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地基类型、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

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

在选择观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观测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率的确定。

观测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观测的次数。

观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地基条件、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对于重要工程结构,观测频率应该较高,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

4. 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

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5. 观测报告的编制。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点的位置、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等内容。

同时,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结构的维护和保护提供参考。

三、总结。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方案和严格的观测实施,可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此,各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沉降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提供保障。

立井井架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立井井架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立井井架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主副井井架概况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采用一对立井开拓。

矿井主要开采水平为-310.0 m,主、副井井口标高均为+193.7 m。

主副井井架为单斜撑式钢井架,井架设置两层永久提升天轮平台,井架两斜柱与混凝土基础铰接。

主井井筒净直径为D4500 mm,装备一对4吨钢罐道4绳箕斗,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

副井井筒净直径为D5000 mm, 装备一对1t矿车双层双车钢罐道4绳罐笼(一宽一窄), 担负全矿井提人、矸石、设备及升降材料等任务。

1、主井井架技术特征1)提升机:JKMD-2.25×4(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最大静张力Fjmax=215 kN,最大静张力差Fcmax=65 kN。

2)天轮:直径Dt=2250 mm,变位质量Gt=2×2600 kg 3)钢丝绳:24ZAB6V×21+7FC1670ZZ(SS)型钢丝绳4根,左、右捻向各2根,主要技术参数:绳径:dk=24mm,丝径δ=2.0mm,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k=2.15kg/m,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为Q=318kN。

4)平衡尾绳:P8×4×7-94×16-1370-I型扁钢丝绳2根,主要技术参数:宽×厚=94×16 (mm2), 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w=4.36kg/m。

5)提升高度Ht=487.606 m,井架(上天轮中心)高度Hj=39 m2、副井井架技术特征1)提升机:JKMD-2.8×4(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最大静张力Fjmax=335 kN,最大静张力差Fcmax=100 kN。

2)天轮:Dt=2800 mm,天轮变位质量Gt=2×4100 kg3)钢丝绳:24ZAB6V×21+7FC1670ZZ(SS)型钢丝绳4根,左、右捻向各2根,主要技术参数:绳径:dk=24mm,丝径δ=2.0mm,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k=2.15kg/m,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为Q=318kN。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沉降观测技术的重要性沉降观测技术是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通过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1. 观测点的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设置应该覆盖到地下工程的整个施工范围,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量法、监测法和遥感法等。

不同的观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观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3. 观测仪器的选用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

不同的观测仪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观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4.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5. 观测报告的编制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该详细记录观测过程和结果,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旨在对土壤和基础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施工方案旨在详细介绍沉降观测的施工步骤、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1)调查研究:对观测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质地形情况、工程结构特点及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等。

(2)确定观测点: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选择观测点位,确保观测点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3)仪器设备调试:对使用的沉降观测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精度。

2.观测设施安装(1)地面标志物布设:在每个观测点附近,根据设定的坐标位置,设置地面标志物,用于后期观测时的定位。

(2)沉降观测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和观测需要,在选定的观测点位上进行地面沉降仪器和设备的安装。

(3)仪器设备连接:将地面沉降仪器与观测设施连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观测数据采集(1)观测周期确定: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观测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

(2)观测数据采集: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沉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数据记录和存储等。

(3)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和解读: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专业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3)报告编写和提交:根据观测结果,编写出详细的观测报告,提交给相关单位和工程监理部门。

三、观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计算出沉降点的坐标位置。

2.水准仪测量法: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点的高程差,计算出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3.激光测距法: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点的距离变化,计算出沉降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沉降变形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和监测提供参考。

二、技术原理沉降观测技术主要通过测量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法、GPS法、测量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三、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沉降观测技术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监测区域,并进行现场勘测,确定监测点位及布设方案。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并进行设备的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观测方案制定在确定监测区域和设备后,需要制定具体的观测方案。

观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案、观测时间节点、观测频率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制定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案,以便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

3. 观测设备布设根据前期准备和观测方案,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布设。

在布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确定的监测点位进行布设,并确保观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观测设备布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和频率进行数据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四、技术应用沉降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

通过沉降观测技术,可以及时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监测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五、总结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通过对地表或建筑物沉降变形情况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本文介绍了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希望能为相关工程和监测提供参考,推动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工程监测方法,用于评估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以及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沉降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种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包括设备准备、监测方案制定、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步骤。

设备准备是实施沉降观测的首要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沉降监测仪器,包括测量仪器和数据记录仪器。

测量仪器可以选择精确测量土地或结构物变形的传统测量工具,如水准仪、测距仪等;也可以选择使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数据记录仪器,用于收集和储存测量数据。

数据记录仪器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可以是手持式设备也可以是固定式设备。

监测方案制定是沉降观测的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的选择应该代表整个土地或结构物的变形情况,既要考虑局部变形情况,也要考虑整体变形情况。

其次,需要确定监测的时间间隔和监测的持续时间。

时间间隔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来决定,如土地的沉降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长的时间间隔,而结构物的沉降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短的时间间隔。

监测的持续时间一般要覆盖所需数据的时间范围,以便获取完整的沉降信息。

此外,还需要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估指标。

数据采集是沉降观测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如校正仪器误差、设置基准点等。

在采集数据过程中,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重复测量和交叉测量等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需要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地表水位等,以便后续分析时进行修正。

在数据采集结束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处理,剔除异常值或干扰数据,以确保最终得到的数据是可靠的。

数据分析是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如计算监测点的沉降量、速度和加速度等。

其次,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各个监测点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可信度等。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或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一、施工区域划定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确定施工区域的范围和边界。

一般来说,施工区域应包括待观测的土地或土地基础以及周边一定距离的范围。

具体范围的确定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

二、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施工区域内,以充分反映整个区域的沉降情况。

2.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每个观测点的间距不应超过50米。

3. 观测点应选择在无干扰的地方,尽量避免水体、高原、斜坡等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

三、观测点施工观测点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区域,去除杂物和障碍物。

如果地表土层较厚,可以进行土层开挖或表层剥离。

2. 底板构筑:在每个观测点的基准点位置,采用混凝土基础或钢板基础进行底板构筑。

底板面积一般为1平方米左右,厚度在20厘米左右。

3. 启动设备:在底板上安装沉降仪器和测量设备。

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可以选择激光仪、自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

4. 数据传输:将测量设备与计算机或数据记录器相连接,确保观测数据能及时传输和存储。

5. 沉降观测:启动测量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具体项目需要确定,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四、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包括去除异常数据和噪声。

2. 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数据,进行沉降计算和分析。

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3. 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观测结果,评估土地或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判断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对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建议。

以上是一份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和数据处理,能够准确评估土地沉降情况,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井井架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主副井井架概况
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采用一对立井开拓。

矿井主要开采水平为-310.0 m,主、副井井口标高均为+193.7 m。

主副井井架为单斜撑式钢井架,井架设置两层永久提升天轮平台,井架两斜柱与混凝土基础铰接。

主井井筒净直径为D4500 mm,装备一对4吨钢罐道4绳箕斗,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

副井井筒净直径为D5000 mm, 装备一对1t矿车双层双车钢罐道4绳罐笼(一宽一窄), 担负全矿井提人、矸石、设备及升降材料等任务。

1、主井井架技术特征
1)提升机:JKMD-2.25×4(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最大静张力Fjmax=215 kN,最大静张力差Fcmax=65 kN。

2)天轮:直径Dt=2250 mm,变位质量Gt=2×2600 kg 3)钢丝绳:24ZAB6V×21+7FC1670ZZ(SS)型钢丝绳4根,左、右捻向各2根,主要技术参数:绳径:dk=24mm,丝径δ=2.0mm,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k=2.15kg/m,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为Q=318kN。

4)平衡尾绳:P8×4×7-94×16-1370-I型扁钢丝绳2根,主要技术参数:宽×厚=94×16 (mm2), 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w=4.36kg/m。

5)提升高度Ht=487.606 m,井架(上天轮中心)高度Hj=39 m
2、副井井架技术特征
1)提升机:JKMD-2.8×4(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最大静张力Fjmax=335 kN,最大静张力差Fcmax=100 kN。

2)天轮:Dt=2800 mm,天轮变位质量Gt=2×4100 kg
3)钢丝绳:24ZAB6V×21+7FC1670ZZ(SS)型钢丝绳4根,左、右捻向各2根,主要技术参数:绳径:dk=24mm,丝径δ=2.0mm,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k=2.15kg/m,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为Q=318kN。

4)平衡尾绳:P8×4×7-94×16-1370-I型扁钢丝绳2根,主要技术参数:宽×厚=94×16 (mm2), 钢丝绳单位长度质量为Pw=4.36kg/m。

5)提升高度Ht=503.7 mB,(上天轮中心)高度Hj=24 m 。

二、井架允许变形值
《矿上井架设计规范》中规定井架基础变形允许值:单斜称式钢井架,斜撑基础的沉降差不应大于0.001L,最大沉降量不应大于80mm。

三、沉降等级的确定
主副井属变形比较敏感的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进行沉降观测,
结合《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有关规定,并参考其它矿井主副井观测经验,确定主副井变形观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程中中误差≤±0.3mm。

四、仪器设备与观测组织
1、根据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需配置一台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精密铟刚条码水准尺两把。

2、为贯彻落实定期对立井井架、井筒变形定期观测的工作,特成立定期观测小组:
组长:索杰
副组长:马乐辉
成员:陈哨钝郭强常程卫炜
3、观测领导小组职责:
1)小组组长负责监督、指导主副井变形沉降观测工作。

2)小组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定期观测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小组成员负责定期对主副井井架及井筒的变形变化情况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资料整理、分析、汇报。

4、定期观测内容
定期观测工作内容:
1)建立主、副井沉降变形监测网
2)对井筒周围地表沉降变化情况、主、副井井架偏斜变化情况按照《主要建筑物变形观测规范》规定进行定期观测
3)并对主、副井沉降变形量、主、副井井架偏斜量进行分析。

五、观测网的建立
1、基准点的布置
鉴于常村煤矿工业广场实际情况,基准点围着工业广场办公楼前后布设,共布设六个水准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形线组成基准网。

2、工作点
在在通往主井及通往机修车间的水泥路旁分别埋设4个工作点,作为基准点与观测点之间的联系点。

3、观测点
为能全面观测井架的沉降变化情况,分别在主副井斜撑井架上各布设1个观测点,共布设4个,均布设在斜撑刚架上。

4、基准点、工作点埋设方法
基准点、工作点全部用300mm的铜棒锚注在水泥路基上,与路面保证水平。

5、沉降监测网的布设。

主副井沉降监测网的布设如下图:点S1、S2、S3、S4、G2、S5为基准点,点P1、P2、P3、P4为工作点,Z1、Z2为主井变形观测点,F1、F2为副井变形观测点。

附图:
六、观测工作
1、基准网观测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沉降观测指标如下:
1)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得大于n
mm(n为测站数))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计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S1级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点埋设完毕后初始值观测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平差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原始高程数据,之后每半年检测一次,直至观测工作结束。

2、沉降点的观测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每次观测时,必须按照附合水准路线至少联测两个水准基点,以保证具有沉降观测的所有条件,减少测量误差的发生,布点完成后,立即进行高程传递测量,以便准确计算各点位相邻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保证成果的连续性,每次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变形点的高程
3、观测周期
监测网建立完成后,主副井变形观测一般一季度观测一次,如果出现异常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4、观测原则
变形观测应始终遵守点位稳定、仪器稳定,观测人员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的五定原则,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资料整理
在观测工作结束后,观测人员根据各观测站野外记录手薄,绘制计算表格,计算各观测点的标高,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下沉数据,绘制沉降变形对比曲线图,并将分析结果向变形观测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

常村煤矿生产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