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河大版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良好品格。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能够准确地背诵《过故人庄》并理解其字面意义;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了解作者孟浩然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能够进行古诗文的鉴赏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良好品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学习和欣赏,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孟浩然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讲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特点。
2.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3.第三课时: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4.第四课时:进行古诗文的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过故人庄》及相关古代文化和历史资料。
2.参考书:相关古诗文鉴赏书籍和古代文化历史书籍。
3.多媒体资料:相关诗歌朗诵视频、古代文化历史图片和音乐等。
4.实验设备:如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过故人庄》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过故人庄》文本。
2.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导入(5分钟)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导入话题:“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或重逢的感觉?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思考。
Step 3 学习(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4 分析(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过故人庄》中的主题和意义。
可以先提问,再让学生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Step 1 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人物或故事情节,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然后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Step 2 分享(10分钟)每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3 讲解(15分钟)教师在板书上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并逐一解释和分析。
第三课时Step 1 复习(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忆和复述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 分组讨论(20分钟)Step 3 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Step 4 教师总结(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分析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和价值。
第四课时Step 1 写作(3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要求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对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进行分析。
Step 2 分享(20分钟)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
Step 3 作业检查(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人庄园的怀念之情,理解友情和故乡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培养对家乡和朋友的珍惜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过故人庄》的诗句和意义。
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2 教学资源: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
作者的生平介绍和作品选集。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故人和故乡的意义。
通过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乡和朋友的怀念之情。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乡和朋友的情感和体验。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表演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调和情感的把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的合理性,给予鼓励和指导。
4.3 学生创意写作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的真实性,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生的其他诗歌作品,扩展对作者的了解。
《饮酒》《过故人庄》-说课稿
《饮酒》《过故人庄》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故人庄》是河大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后的一首诗。
从这两首诗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不属于讲读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完成的内容。
其目的是拓宽学生得到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背诵、默写两这首诗,并以此为起点了解作者,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有简单的社会经历。
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思维活跃,他们的参与意识强,但他们思维的客观性差,情感的感受程度浅,参与的盲目性强。
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做到深入浅出,要通过反复阅读,逐步去感受三、说教法我把《长歌行》这首诗作为讲读内容,是想通过对这首诗的讲解,让学生在丰富知识与理解大意的同时掌握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丰富一下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点赏析诗歌的能力,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做一点思想与情感上的准备。
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学《过故人庄》。
为达到以上目的,我设计了一下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师生共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思想美。
3.通过质疑和练习增强理解的深度四、说学法教学相长强调的是过程性学习,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补充,而两者中学更重要。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特安排如下学习方法。
1.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2.牢记课文注解与诗歌当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意思。
3.更多的了解诗人的生平4.选择《过故人庄》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句,结合已有的方法进行简单赏析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说过程1.八年级的学生对孟浩然并不陌生,但同学们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开课这样讲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反复诵读就是加深理解与感情的过程。
3.让学生说出诗歌大意并不是对诗句的翻译这位认识不准确,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另一方面考验学生的想象力,与组织语言的能力。
4.对诗歌的欣赏,只可意会,不能过多地做分析和讲解,这是上好古诗的一项基本原则,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故人庄》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过故人庄》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讨论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诗人(1)教师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4.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欣赏与朗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的美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文。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过故人庄》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庄子里几个居住的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是一份《过故人庄》的语文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过故人庄》的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3. 掌握一些关键词和句子的解释和运用;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结构。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曹禺的其他作品,并谈论他的写作风格;2. 阅读《过故人庄》的简介,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3. 学生预习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课时:分析情节与人物1.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2. 学生小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3. 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写成小结,进行课堂分享。
第三课时:理解关键词和句子1. 教师解释小说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的含义;2. 学生交流自己对关键词和句子的理解;3. 学生整理关键词和句子的解释,写成笔记。
第四课时:阅读理解与写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深度阅读;2. 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讨论;3. 学生根据所读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他们对小说的体会和感受。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文章,互相评价;2. 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总结;3.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互动。
四、教学辅助手段:1. 教师提供小说原文和解释;2. 学生使用笔记、白板和黑板进行记录。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2. 课堂笔记和小结;3. 阅读理解题目的回答;4. 写作的表达和内容。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人、故土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题《过故人庄》的含义和背景。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题《过故人庄》,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词和短语。
3.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过故人庄》。
4.2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过故人庄》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4.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过故人庄》的原文和注释。
5.2 教学图片:与诗中景象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5.3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诗人孟浩然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互动游戏:设计一个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6.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创作一幅以《过故人庄》为灵感的画或海报,展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背诵《过故人庄》,并能够正确默写。
7.2 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过故人庄》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配乐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诗人及风格。
2.交代写作背景。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要求:a读通顺;b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感知大致内容)。
要求:a边听边想说了件什么事;b自由谈初步感受。
4.自由读课文,要求:a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b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上“?”;c尝试背诵古诗。
5.指名读,并尝试背诵。
6.学生质疑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7.分组背诵课文。
要求:a用合适的语音语调;b有感情;c姿势端正;d集体背诵时要有整体效果。
8.尝试背诵。
9.检查自学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生字新词)。
要求:a看拼音读词;b指名认读;c齐读;d扩词练习(用词说话)。
10.听课文录音带,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讨论回答问题。
(作者应邀到一位农村朋友的家里去做客,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主客之间亲切随意地交谈,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11.简介作者的其他作品及风格。
12.巩固生字新词(用实物投影仪出示)。
要求:a指名认读;b齐读;c扩词练习(用词说话)。
13.作业:收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作品及有关田园诗的资料。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2)了解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体验其中的淳朴民风,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3. 诗文意境的体验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农村生活场景的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的体会。
3. 朗读与表演的技巧指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本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文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诗文内容。
4.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中的情感内涵。
七、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背诵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文,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以“访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访友的经历。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故人庄》,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相聚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题目意义和诗文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加强语言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诗文解析3.1 词句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3.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中景象或情感的理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景象、情感和友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5.2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其他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让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6.2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过故人庄》与其他相关诗词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河大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河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及背景,了解诗意并背诵全诗。
2、结合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语境导入,田园诗,就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星星,汇集在唐诗的灿烂星河里,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走进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板书课题)二、解题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
年近四十应试不第,失意而归,后从事小官,三年后患病卒。
其诗风格诗淡自然,盛唐著名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
这首诗写作者受朋友五邀,到乡村做客的事,表现了朋友间亲切的感情。
三、诵读①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及韵律,学生轻声朗读②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四、研习诗歌内容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明确:老朋友准备的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农家去做客。
小村掩映在绿色之中,青山横卧在村外。
推开小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圃,端起酒杯,谈起桑麻农事。
酒足饭饱,临行时,主动提出重阳节时还要来赏菊花、喝酒。
①首联:起,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
应邀做客。
向:饭菜丰盛吗?诗人的心情怎样?用“鸡黍”,并一请就到,说明方宾关系怎样。
明确:饭菜丰盛,诗人心情愉快高兴。
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友谊极深。
②颔联:承,承接上文,写田庄风光。
风景美吗?美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解:美,美在诗新,谈远,幽静,色调丰富,对仗手法。
③颈联:转,由写景转入写人事。
相聚饮酒的情形,把洒闲话,气氛融洽,深情厚意就在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田园生活恬静而闲适、和协而幸福。
④尾联:合,收拢全诗。
“就”暗含欣赏之意,再来做客,诗人分别时是什么感情?明确:依依不舍2、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也让他想再来,从而表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情。
《过故人庄》 学历案
《过故人庄》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词句、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朋友,当我们去拜访朋友时,心情往往是愉快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过故人庄》,就是诗人孟浩然去拜访老朋友时所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的心情和乡村的美景。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具鸡黍”“合”“郭外”等词语的意思。
(四)赏析诗歌1、赏析诗歌的意境(1)提问: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引导学生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诗句入手,想象乡村的美景,感受宁静、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赏析诗歌的情感(1)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诗句中,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种情感的理解。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故人庄”吗?大家心中的“故人庄”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意境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诗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一:《过故人庄》导入活动目标: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并了解故事背景。
步骤: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给学生展示一张田园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农村生活的问题,如农村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3. 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课文朗读和课文讲解。
教案二:《过故人庄》课文分析目标:通过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句型。
步骤:1. 向学生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梳理课文的结构和主要意思。
4. 练习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并进行语法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
教案三:《过故人庄》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目标:通过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的融合和情感的表达。
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情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或视频中情感的感受。
2. 通过导入活动,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如课文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情感问题,如: 你认为主人公思乡的情感是怎样的?你在课文中有没有找到让你共鸣的情感?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离别和思乡中的情感和体验,并展示给全班。
教案四:《过故人庄》情景表演目标: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1. 把课文分成几个情节,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学生的理解进行改编和创作。
2. 给学生合理安排角色,并引导他们思考对话和行动的方式。
3.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诗歌风格。
(2)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结合诗歌内容和个人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和对作业短文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过故人庄》诗歌文本。
《过故人庄》教案(精选12篇)
《过故人庄》教案(精选12篇)《过故人庄》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鸡黍?具?这句诗什么意思?(指名说)(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句诗句。
(指名读——评——齐读)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指名说)(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指名回答。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篇,反映了诗人怀念故友、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篇诗既有古朴的书法与结构,又有精美的意境。
学习此篇诗能够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过故人庄》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语言和思想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对生命的启示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内容放在文本资料中,或者利用PPT播放器把诗歌的相关图片等展示给学生。
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对这首诗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回顾知识•了解唐代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课堂ppt等方式,介绍唐代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文学风貌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唐代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诗歌内容,充分了解《过故人庄》的内容和主旨。
3.理解诗歌讲解这首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诗歌的形式和结构等方面。
4.课后作业•要求同学复制《过故人庄》诗歌,课堂上指定根据自己理解创作出至少五句诗,课后逐句推敲、斟酌、完善。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课堂中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回答问题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2.发挥思维•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思维,完成多种智力思维小任务。
3.交流分享•老师引导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同时推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支持互动交流。
五、教具与参考资料1.教具:•PPT播放器•诗歌相关图片2.参考资料•金正民. 《唐代诗歌》.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孔昭重, 卫瑞华. 《我们喜爱的中国古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六、教学评价1.总体评价•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相对于制定的教育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课堂互动,学习兴趣是否增强,学习效果是否好。
初中《过故人庄》教案
初中《过故人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友情。
(2)领略自然风光,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代表作品。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故人?你们是如何感慨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意境美和哲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描写友谊的诗歌。
(2)讨论友谊的重要性,珍惜身边的友情。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友谊的珍贵,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7. 作业布置:(1)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过故人庄》的艺术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友情。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并描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感受并欣赏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解释关键词和意象。
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意境营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诗歌朗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3 诗歌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
4.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的写作。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和注释资料。
提供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的写作指导。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供在线资源,如诗歌分析和相关文学作品的,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创作背景探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6.2 诗歌朗读与模仿: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及背景,了解诗意并背诵全诗。
2、结合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语境导入,田园诗,就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星星,汇集在唐诗的灿烂星河里,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走进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板书课题)
二、解题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
年近四十应试不第,失意而归,后从事小官,三年后患病卒。
其诗风格诗淡自然,盛唐著名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
这首诗写作者受朋友五邀,到乡村做客的事,表现了朋友间亲切的感情。
三、诵读①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及韵律,学生轻声朗读②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四、研习诗歌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明确:老朋友准备的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农家去做客。
小村掩映在绿色之中,青山横卧在村外。
推开小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圃,端起酒杯,谈起桑麻农事。
酒足饭饱,临行时,主动提出重阳节时还要来赏菊花、喝酒。
①首联:起,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
应邀做客。
向:饭菜丰盛吗?诗人的心情怎样?用“鸡黍”,并一请就到,说明方宾关系怎样。
明确:饭菜丰盛,诗人心情愉快高兴。
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友谊极深。
②颔联:承,承接上文,写田庄风光。
风景美吗?美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解:美,美在诗新,谈远,幽静,色调丰富,对仗手法。
③颈联:转,由写景转入写人事。
相聚饮酒的情形,把洒闲话,气氛融洽,深情厚
意就在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田园生活恬静而闲适、和协而幸福。
④尾联:合,收拢全诗。
“就”暗含欣赏之意,再来做客,诗人分别时是什么感情?明确:依依不舍
2、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也让他想再来,从而表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情。
五、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六、小结:这首诗看似平淡,平平地叙述,省净的语言,但读完之后,却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园交响曲,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不已。
七、布置作业
改写成现代散文
板书设计
过首联:应邀做客
孟
故颔联:田园风光真挚友情
浩
人颈联:欢饮闲话向往田园
然
庄尾联: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