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桥》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肆”等6个生字,会读“咆哮”等14个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老汉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词句,体会老汉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齐读课题。

2、(播放背景音乐)师:故事发生在一个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村庄里熟睡的人们谁也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地向他们逼近。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书读完了,生字会读了吗?请自由读一读?(出示会认的字。

)(1)指名交流,师随即强调“肆”为平舌音,“搀”是翘舌音,也是前鼻音。

“奠”为前鼻音。

“瞪”为后鼻音。

(2名学生)(2)齐读。

2、课文中除了这些要求会认的字以外,还有一些要求会写的字,让我们来齐读。

出示(洪水)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村民)乱哄哄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拥戴3、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了三行,看看每一行词语都是写什么的?4、请根据屏幕上的词语提示用简洁的话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过渡:下面让我们走进这场可怕的灾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体会一下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自学,师板书:老汉)(老师提醒:“请没拿起笔的同学拿起笔边读边画答案,留下你读书的痕迹。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探究。

2、交流汇报。

师随即指名到黑板板书。

(沉着、镇静、无私、深爱儿子……)过渡:你从哪里读出了老汉是一个沉着、镇静的人?随即屏显: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像什么?(他像一座山。

)四、感悟老汉的沉着、镇静。

(一)感悟山洪的咆哮。

1、老汉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沉着、镇静,像一座山?把描写洪水的句子读出来。

桥 (1)

桥 (1)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4、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魅力。

5、通过朗读和体会,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写作特色,如:文中描写暴雨和洪水与人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写作特色,如: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描写及洪水与人物的关系。

2、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写作特色,如: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描写及洪水与人物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五、教学时间: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配乐)通过默读课文和课前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果断而沉稳的指挥,把村民送上了跨过死亡的生命桥。

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它是一座生命桥。

板书课题:16、桥(出示PPT)学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会让你产生怎样的思考呢?二、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1、ppt出示词语:齐读词语咆哮疯了似狞笑淌着放肆揪出豹子瞪着呻吟胸膛搀扶祭奠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你能分辨出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什么的吗?三、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恐慌。

1、研读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

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文章是怎样描写,表现大雨和洪水的威力和可怕?(学生读找到的句子写批注)ppt随机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

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

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桥》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桥》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猜谜语,回顾学过的小说
同学们,以下三张图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插图,你能根据插图的内容猜出课文的题目吗?
《小英雄雨来》《芦花鞋》《刷子李》
2.聊小说,发现特点
回想三篇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1:都是小说,小说篇幅都很长。

——共同点2: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雨来、青铜、刷子李都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们都代表了小说故事背景下的某一类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小说篇幅大都很长,内容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学生打开课本,翻到本单元的单元介绍页)
3.引入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小说,题目是——《桥》(生齐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与学过的小说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这篇小说比较短,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小小说”。

二、预学反馈,带入小说语境
(一)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词
1.出示第一组字词,学生自读并理解字词。

(1)识字正音
出示字词
①搀扶祭奠咆哮狞笑蹿上来势不可当
学生读词(指名读)。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大单元教学备课 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大单元教学备课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1.本单元围绕“小说的魅力”这个人文主题,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桥》《穷人》《金色的鱼钩》。

其中,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

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4.谈话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读读单元导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认识的新文学体裁: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5.我们怎样读小说呢?【预设】:关注情节、环境,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来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桥》。

6.齐读课题。

点明:谈歌写的小小说。

朗读课文,发现《桥》与其他课文的不同。

(篇幅短小,独句成段、短句短段)小小说的独特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尾出人意料。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学习任务单,出示词语:第一组: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狞笑、放肆第二组: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第三组:揪出、吼道、沙哑、清瘦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意。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

(课件出示)①引导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要写好这类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

②指导书写:“口”在字的左边时,字形要写小,位置靠上。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教学应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感悟来构建简约、实用阅读教学的课堂。

《桥》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小组合作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版画激趣,导入新课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里面住着几十户人家。

村子的北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上架一座窄窄的木桥,每天人们从桥上走来走去,一路洒下欢歌笑语。

可是有一天山洪暴发了,小村庄会怎样呢?小桥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板书:桥)[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知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2.检查反馈。

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重点指导“奠”的写法。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咆哮,呻吟”等词语,会正确书写“瞪”字。

2、了解小说的特点“虚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3、让学生学会利用小说人物之间的四次冲突,去感悟老支书的伟大品质。

4、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学会理清文章的情节。

5、了解结局揭示人物关系的写法有何好处。

6、深刻理解课题《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比人物不同的表现,找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领悟老支书是一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共产党员。

教学过程:一、走近小说,了解小说特点。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走进第四单元,小说单元,请同学们看到P35面单元导读,小说有什么特点?(虚构)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小说四部分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按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微型小说。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微型小说《桥》。

二、检测生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两组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发抖,呻吟。

2、第一组词都要描写洪水,咆哮的洪水就像张开大口的猛兽,发出了很大很大的声音。

势不可当,当的意思是抵挡,加上提手旁的挡,但读还是读第一声。

想象画面,理解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朗读。

3、指导朗读第一组词。

4、第二组词都是描写木桥的。

这窄窄的木桥在肆虐的洪水中,发抖。

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不堪重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就是呻吟。

5、指导朗读第二组词。

三、关注环境,梳理情节。

1、出示书中所有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生你一句,我一句配合朗读。

2、读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洪水越涨越(猛),情况越来越(危急)。

3、环境的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完成鱼骨头思维导图。

当洪水来临时,一百多村民在干什么(慌乱逃生,拥向木桥)。

洪水越涨越猛,谁出现了?(老支书)他干了什么?(组织村民有序撤离)小说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就是高潮。

发生了什么事呢?(老支书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让他排到后面去,结果桥塌了,老支书和小伙子都被山洪吞没)4、小说写到这里看起来是结束,人物命运的结局都写完了。

《桥》第二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顾敏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字词。

2、品味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文中适合文本情景的言语形式。

3、研读关键词句,感受肆虐的山洪和危急的情况。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咱们绍兴历来因桥多而闻名,被人们称为“桥乡”,有着“万古名桥出越州”的美称。

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咱们绍兴都有哪些桥?(指生说)(越城区: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拜王桥题扇桥春波桥谢公桥宝珠桥建安桥跨龙桥东双桥小江桥蜈蚣桥会龙桥凰仪桥星郎桥)咱们绍兴人还用数字历数城内的桥:一大木桥,二凤仪桥(绍兴人二仪同音),三三脚桥,四螺蛳桥(绍兴人四蛳同音),五鲤鱼桥(绍兴人五鱼同音),六福禄桥(绍兴人六禄同音),七蕺山桥(蕺与七谐音),八八字桥,九酒务桥(酒九谐音),十日晖桥(绍兴人十日同音)。

同学们,绍兴的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并不是交通工具这一简单含义,它的内涵深广无限。

一座桥或许就有一个故事,一座桥或许就是一种文化,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一、导入新课,三读课题刚才我们聊了家乡绍兴的桥。

(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叫“桥”的课文。

虽然这只是一座毫不起眼的木桥,(生读题)但是一个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乡亲们搭设了一座不朽的桥。

(生再读题)这座桥或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读就一定能感受到。

(生三读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习字词课件出示: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放肆(注意指导“当”、“肆”的读音,“肆”的写法。

读出词语感觉)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注意指导“跌跌撞撞”的读音,轻声)站着清瘦盯着像一座山(注意指导读法,要沉稳)A、自由读,你发现这三排词语分别在写什么?(指生说,板书:山洪、村民、老汉)B、教师引读:同学们,这场肆虐的山洪是怎样冲向那座木桥的?一起读——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放肆在山洪和死亡面前,村民们是怎样涌向那座木桥?一起读——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老汉却镇静地站在那座木桥前,一起读——站着清瘦盯着像一座山3、了解课文大意:现在你能根据“桥、山洪、村民、老汉”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自由说——指生说)三、聚焦木桥,了解原因同学们,这的确是一则感人的故事,这故事就发生在这座“窄窄的木桥”前,但是我反复地读了整篇课文,发现课文直接写这座木桥的句子并不多,只有三处,现在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这三处句子。

1016六年级【语文(统编版)】桥(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1016六年级【语文(统编版)】桥(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06YWTB030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桥》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袁润枝
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
指导教师
牛玉玺
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能抓住情节概括课文大意。
3.练习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环境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能抓住情节概括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钟
一、单元概读
教师讲解单元导读页,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梳理单元导读页内容,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3
分钟
二、引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4
分钟
五、朗读短句
1.再读课文,有什么发现?
2.积累并朗读环境描写句子。
【设计意图】本文短句多,结合情节发展积累环境描写的句子,通过朗读练习初步体会短句的表达特点。
1
分钟
六、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熟读课文,试着读好短句。
(一)梳理小说学习方法
1.回顾之前所学小说及阅读小说的经验。
2.总结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二)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小说的学习方法,为深入学习小说打好基础。
5
分钟
三、学习字词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视频,让学生谈感受。

要读懂一篇课文,我们往往可以从视频入手.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然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像倒没腿似的狂奔而来奔上木桥指名读,正音出示: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山洪)读着这些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洪水?出示:拥戴清瘦沙哑揪出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老汉)文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板书人们小伙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参考板书来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预设:写了在山洪暴发的黎明,老支书组织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支书牺牲了。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恐慌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在旁边写写感受。

1、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关注夸张!指导朗读。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关注比喻,关注好词!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关注拟人,指导朗读)跳舞本来是一个很美好的词,可在这里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让你感受到的是洪水的什么?(疯狂肆无忌惮)(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关注拟人,指导朗读)2、同样是描写洪水的来势凶猛,作者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夸张,比喻、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洪水描写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势.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读这些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13《桥》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13《桥》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9个生字,理解“咆哮”“呻吟”等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短句。

3.了解小说是虚构的故事。

关注情节、环境,品味语言,感受老支书的高风亮节。

4.练习用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形成阅读小说的策略。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雨、洪水、木桥等环境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情节上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感知“小说”1.谈话了解本单元教学安排。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

师:板书“小说”。

2.关于小说,有这样两句话,请同学来读一读。

你对小说有了哪些了解?也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一谈。

3.师总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提炼。

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更多巧合和出人意料,更加吸引人去读。

小说有三个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出示)。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物,小说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何去理解人物形象呢?读一读导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2.出示初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2.出示生字词。

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3.指名读一读4.指导书写生字“废”。

(1)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废”。

(2)请同学们观察书写这个汉字时需要注意什么?(3)师生一起书写汉字“废”。

(4)在练习本上书写。

5.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四、再读课文,关注环境描写1.师:一部微型小说:全文共634个字,27个自然段。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咆哮、狞笑、沙哑、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借环境之险来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受到震撼。

【教学重、难点】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借环境之险来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受到震撼。

【教学流程】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书吧!【设计意图:借课文情境造境,直接导入课文,用“可怕的灾难”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了解梗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馈字词:(出示)咆哮狞笑放肆窜势不可当狂奔(1)读准字音。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洪水)那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看看哪个词语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重点品读“咆哮”和“狞笑”:①咆哮:什么叫咆哮?此时真的是野兽在怒吼吗?②狞笑:谁会发出这样的笑?可是此时,这来势汹汹的洪水却让我们听到了恶魔般凶狠恶毒的笑声,因为,死亡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点拨:同学们,你能想象得出那种可怕的场景吗?这咆哮着、狞笑着、势不可当地向人们奔来的洪水,将在瞬间吞没——(房屋、村舍、农田),甚至是生命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洪水,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可怕的——灾难!(4)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者:王力山(南沙区实验小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

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读读课文,去追寻这篇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知课文,梳理内容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
(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指导书写。

(3)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4)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3.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1)交流反馈。

(2)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又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打好基础。

]
4.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
三、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可怕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交流汇报,相机分析,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3.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及洪水的可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抓关键词和有感情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

]
4.小练笔:同学们,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写出雨大及洪水的可怕,烘托小说的环境。

你能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方法写写3月31日上学时的那场暴雨及周围的情况吗?先说说,再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方法,通过小练笔检测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否到位,使语言文字训练在记叙文中得以有效落实。

]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现在你明白这篇小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之一吗?
2.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小说的结尾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下节课再学。

3.作业布置:课外,请同学们去阅读《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如《放心不下》、《一丝不苟》、《无名母亲》等。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再设悬念,激起学生学习下文的欲望。

同时,把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
【附板书设计】:
16 桥
洪水可怕
老汉?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聚焦老汉,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

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题目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反思】
《桥》一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再次指引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完成《桥》第一课时教学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一、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次、反复、分层次朗读,真真切切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1.展示每天语文课十分钟写字时间
本课生字较多,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合作相互学,让学生识字正音,牢记字形,练习书写,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成每天语文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目标,扫除学习障碍,为学生能顺利进入文本、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2.抓好多形式、分层次朗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各种“读”的任务明确,各有侧重,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领悟文章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扫除了障碍。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扎实进行,但我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以研究和改进:
1.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整节教学中有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放心不下,总想让学生围绕老师为中心,使劲往预设目标上引,结果导致教师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变较多的老师引导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初步从洪水可怕中感知老汉的形象,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洪水的危害,对党员、党支部书记等特定身份还不够了解,这对小说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
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对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影响。

课前,我虽然对这一学情已经做了分析,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解决。

所以我想,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党员干部的资料或事迹,或者结合时事,了解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及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会更好地与作者、文本人物产生共鸣。

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成功和遗憾都是收获。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与研究,让教学艺术拾阶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