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室护理质控标准
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

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手术室环境、设备器械、操作规范、感染控制和团队管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
一、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标准:1.1 温湿度控制:手术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45%-60%之间,以确保手术人员和患者的舒适度。
1.2 空气净化:手术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空气中的微粒、细菌和病毒,确保手术区域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1.3 噪声控制:手术室应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水平,以减少对手术人员和患者的干扰,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
二、手术室设备器械质量控制标准:2.1 设备维护保养:手术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如手术台、手术灯、麻醉机等。
2.2 设备标准化管理:手术室应建立设备标准化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清单、设备操作规范和设备使用记录等,以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2.3 设备消毒灭菌:手术室器械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标准进行处理,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手术室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标准:3.1 手术室准备工作:手术室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室清洁消毒、器械摆放和手术台准备等,确保手术环境的整洁和无菌。
3.2 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室应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操作流程,明确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风险和错误,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3.3 术前术后护理:手术室人员应提供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包括患者的准备和安抚,手术后的伤口处理和疼痛控制等,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满意度。
四、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控制标准:4.1 消毒措施:手术室应按照感染控制标准进行消毒操作,包括手术室表面的清洁消毒、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和手术人员的手卫生等,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2 感染监测与报告:手术室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手术室环境、器械和手术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手术室质控标准

3.术中临时添减物品时,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必须双人清点、及时准确记录。(2分)
4.手术切口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或腔隙时,关闭每个部位及腔隙时均需严格清点。(2分)
5.清点过程中应检查确保手术敷料及器械的完整性。(2分)
4.手术部(室)应当加强手术患者体位安全管理,安置合适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手术患者的皮肤、神经、肢体等损伤。(3分)
5.手术部(室)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用药差错。(2分)
6.手术部(室)应当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妥善保管和安全使用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及气体等,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灼伤。(2分)
2.手术标本应由双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师)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标本名称等信息。处理多个标本时,应分别做好标记,严防混淆。(2分)
3.手术标本离体后30分钟内使用10%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固定液不少于组织体积7-10倍,特殊需求除外。(2分)
4.病理标本应由专人送,严格交接,有实施记录。(2分)
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3分)
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3分)
8.洗手池应设在手术间附近,2~4个手术间宜配置1个洗手池。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水龙头开关采用非手触式。(2分)
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

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手术操作。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质量,制定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以下是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内容。
1. 设备和设施标准1.1 手术室应配备齐全的手术设备,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等。
1.2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净化。
1.3 手术室应具备紧急情况处理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等。
1.4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2. 人员标准2.1 手术室应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和护士,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专业性。
2.2 手术室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
2.3 手术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3. 感染控制标准3.1 手术室应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并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
3.2 手术室应实施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3.3 手术室应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3.4 手术室应对手术室内空气和表面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无菌环境。
4. 手术操作标准4.1 手术室应制定手术操作规程,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后处理等。
4.2 手术室应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遵循相关的手术操作指南和标准。
4.3 手术室应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包括清洗、消毒和维修等。
5. 术后护理标准5.1 手术室应提供良好的术后护理服务,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等。
5.2 手术室应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5.3 手术室应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情况,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
6. 质量评估标准6.1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手术室设备的运行情况、手术操作的质量等。
6.2 手术室应采集和分析手术相关的数据,评估手术室的绩效和质量指标。
6.3 手术室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手术室的质量水平。
以上是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内容。
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一项不符合扣1分
9、压力蒸汽灭菌锅专人负责、监测符合要求(工艺、生物监测,并记录)
3
一项不符合扣1分
10、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有清洁消毒制度,连台手术之间有再次消毒处理制度
5
一项不符合扣2分
11、器械处理正确,术后器械核对清点完毕,应分类清洗处理,污染器械需注明并经过特殊处理后,方可按常规清洗。需灭菌的器械必须经过清洗、烘干、保养、分类打包后方可灭菌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科室:得分:检查人:检测时间:
项
目
质量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扣分标准
扣分
扣分原因
规章
制度
和技
术操
作常
规
1、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外出衣、鞋有明显标志,定点放置,区分明显
5
现场查看看制度提问护士
一项不符合扣1分
2、熟悉手术室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查对、防视等)
5
不熟悉一项扣1分
3、熟悉应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和职业暴露危险防护
5、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定点放置、无过期
3
一项不符合扣1分
6、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排列,无菌包清洁、干燥,无破损,无过期,包外有物品名称,有效起至日期,灭菌指示卡及签名
10
一项不符合扣1分
7、有监督制度,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结果符合要求,并有登记
5
看记录
问方法
一项不符合扣1分
8、各种消毒液标识清晰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结果符合要求有登记3ຫໍສະໝຸດ 查看一项不符合扣1分
无
菌
技
术
管
理
1、护士着装整齐,头发、指甲均符合要求
3
一人不符合扣1分
手术室护理水平质控表

手术室护理水平质控表背景手术室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非常重要。
为了评估手术室护理水平,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质控表来监测和评估手术室护理的各项指标。
目标本质控表的目标是评估手术室护理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方法本质控表将包括以下关键指标:1. 手术室环境整洁度:评估手术室的清洁程度和无菌环境的维护情况。
2. 患者手术前准备:评估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手术前准备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清洗、消毒、换药等。
3. 手术室护理操作:评估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技巧。
4. 患者术后护理:评估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伤口处理、药物给予、监测等。
5. 感染控制措施:评估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控制规范的遵守情况,包括手卫生、穿戴无菌物品等。
质控流程1. 设定评估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手术室护理水平的评估周期,例如每季度或半年一次。
2. 选择评估人员:由质控小组成员或独立的质控人员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3. 进行评估:评估人员按照质控表中的指标,对手术室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4. 分析评估结果:质控小组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6. 实施改进措施:质控小组监督和推动改进计划的实施。
7. 再次评估:在下一个评估周期,再次进行评估,以检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结论手术室护理水平质控表是评估和改进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改进,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理质控职责及标准

2.每周对各种记录登记本进行检查,保证记录真实、准确、无涂改。
3.每月做好一次性物品及各类医疗器械及敷料的请领。
4.每周监督敷料间、洗涤室、器械室的卫生情况。
1.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95% ,择期手术访视率≥95%。杜绝涂、刮等现象。
2.一次性物品请领及时准备齐全。
4.每周检查巡回护士送病人与病区护士的交接情况。
5.抽查术中安全用药制度的落实情况。
6.每周抽查患者皮肤完整性。
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率达到100%
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士知晓率100﹪
3.术前、术后护送交接到位,腕带信息核对到位。
4.对患者保护措施到位,不发生坠床、烫伤、烧伤、压伤。
5.三查七对执行到位。
4.腔镜器械清洗合格,放置妥当。
5.毒麻药品完好率100%
6.各类器械包数目准确,无遗失。
负责手术间管理
1.每周检查手术间人员着装,参观人数数量。
2.每周负责各手术间的质控检查,各个手术间的物品尽量做到定量、定位放置,物品摆放要整齐,无过期。
3.抽查巡回护士台上用物提供情况,是否擅自离岗。
4.每周检查术中手术间的整洁度,连台手术手术间的清洁与消毒。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对手术间清洁、整理、消毒。
4.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开质控会议
1.科内质控检查达标。
2.严格执行《医院手术部管理规范》
3.护理服务达标95%,满意度达标95%。
4.对实习生严格管理,杜绝出现差错。
***
1.护理质控小组副组长。
2.负责手术室综合质量的管理。
3.负责各种护理记录质量管理。
4.负责科室一次性物品的请领及管理。
5.负责敷料间、洗涤室、器械室的卫生督察
手术室的质控记录内容

手术室的质控记录内容手术室的质控记录。
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工作区域之一,对于手术室的质控记录,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手术室内的工作环境和手术质量达到标准。
以下是手术室的质控记录内容。
一、手术室环境质控。
1. 温度和湿度,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避免对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影响。
2. 洁净度,手术室必须保持高度洁净,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3. 空气质量,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定期进行空气检测,确保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呼吸健康。
二、手术器械和设备质控。
1. 器械消毒和灭菌,所有手术器械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感染风险。
2. 设备运行状态,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设备故障。
3. 废弃物处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对环境和人员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三、手术质量质控。
1. 手术流程,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手术流程操作,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规定,避免手术失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2. 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病史了解、术前检查、患者沟通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术后记录,医务人员必须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手术操作、药物使用、患者情况等,为术后评估和医疗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四、医务人员质控。
1. 培训和考核,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2. 专业素养,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医疗行为合法合规。
3. 团队协作,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和沟通协调。
医院妇科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标准

现场查看
访谈护士
一处不符合扣1分
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检查方法
评分标准
扣分
扣分原因
缺陷跟踪
效果评价
时间/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
35分
1.护士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无菌操作符合要求。
2.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消毒,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3.感染、非感染治疗车要分开,有标识;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有效时间≤2小时,启封抽吸的溶媒有效时间≤24小时。
8.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使用,定点、分类,按有效期排列放置,无过期,包装完好。
1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相关要求分类收集、管理各项登记记录及时,并签全名。
11.严格落实手卫生,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
12.手术间清洁、消毒处理符合要求。
13.每季空气监测、每季度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达标
15.规范实施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35
现场查看
一项不符合扣1分
抢救管理
5分
1.抢救车内用物齐全,记录完整。
2.抢救车管理做到“五定”,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满足临床需求,急救物品及设备完好率100%。
工作质量
10分
1.了解麻醉药物的作用,掌握常见药物的注意事项
2.无痛人流患者观察到位,术后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自诉症状,3.及时发现异常,告知医生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做好交接班
5.结合岗位做好三查七对 ,利用反问式查对方法,落实到位
6.各种登记登记内容齐全,符合要求。
护理质控标准(手术室)

4.仪器、器材有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呈备用状态。
5.各类气体分类定点放置,有明显标识(包括气体种类、空满)。
6.停水、停电、停气等突发时间有应急预案。
7.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征求手术科室意见。
制度不齐全
1分/项
物品放置无序、未定位、定点、标识不清晰
1分/台
无菌柜不清洁
1分/只
无菌物品未专柜放置
1分/只
无菌物品未按顺序放置
1分/处
无菌物品过期
10分/只
无菌包大小不符合要求
1分/只
无菌包布不洁,有破损
1分/处
无菌包外标签不符合要求
1分/处
无菌包外灭菌指示带或指示带未变色
5分/只
高危险性包内无化学指示剂或指示带未变色
5分/只
无菌包内物品不洁
2分/件
储槽桶关闭不严密
1分/只
无菌物品打开无启封时间或超过有效时间
2分/只
一次性物品未定点放置
1分/只
消毒容器标识不清
1分/件
各类物品浸泡时间、浓度、方法不正确
5分/项
浸泡物品未全部浸没,关节未打开
2分/件
浸泡容器未加盖或不清洁
1分/件
术后器械未按要求处理
1分/件
未定期空气消毒或连台手术之间未再消毒
2分/次
护理质控标准(手术室)
医院科室日期分数
项目
分值
内容和要求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仪表
10
分
1.护士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符合要求。
2.出入手术室(产房)更衣、换鞋,定点放置,分区明显。
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标准护理质量标准一、基础护理质量标准:100%1.病室整洁,空气清新,床单位平整,无渣屑,干燥,床下无杂物。
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2.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工作。
3.按照护理经别要求巡视患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及处理。
晨晚间护理及饮食护理到位。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记录及时、准确。
4.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需要,穿病员服。
5.患者头发清洁、整齐、无异味,胡须短,指(趾)甲短,无污垢。
口腔清洁、无异味,溃疡者有处理措施。
会阴、肛门清洁、皮肤清洁、无褥疮(特殊情况例外)。
6.昏迷躁动病人有安全防范措施,卧床病人有防止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7.各种导管固定正确,引流管通畅,更换及时,消毒规范。
8.掌握病情,包括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状况等。
9.按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实施操作。
10.配备基础护理必要设备,如洗头车、床单元消毒机等。
1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12.计算方法: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分90分)。
注:一保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二整洁:病室及床单元的整洁。
病室清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床单元清洁、整齐,床单平整、紧扎,无渣屑和污迹,扫床一床一巾,床头牌符合要求,床头柜及床旁物资放置符合要求。
三短:头发、胡须、指(趾)甲短四无:无坠床、无烫伤、无压疮、无护理并发症五及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情及时、抢救处理及时、汇报医生及时、书写记录及时。
XXX:口腔、皮肤、会阴、指(趾)甲清洁、头发清洁、肛门清洁七到床:热水、开水、服药、治疗、护理、饮食、便器到床八知道:知道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心理和饮食九效果好:卧床及心理舒适,健康教育效果好。
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90%1.特护患者需设专人24小时护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一级护理患者按等级护理要求实施。
3.备齐急救药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掌握急救药品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进行各类手术操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从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室团队协作、手术后护理和手术室感染控制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手术室环境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手术操作的舒适性和患者的安全。
1.2 空气净化:手术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过滤掉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减少手术室感染的风险。
1.3 照明和声音控制:手术室内的照明应璀璨且均匀,以便医生和护士进行精确的操作。
同时,需要控制手术室内的噪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手术器械消毒2.1 消毒程序:手术器械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包括清洗、消毒和灭菌等步骤,以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2.2 消毒剂选择: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对手术器械的消毒效果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的器械类型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3 消毒质量监控:手术室应建立消毒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消毒程序和消毒剂的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消毒质量符合标准。
三、手术室团队协作3.1 沟通与协调:手术室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2 培训和教育:手术室团队成员需要不断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3 团队建设:手术室团队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结力和工作效率。
四、手术后护理4.1 术后监护:手术室护士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监护,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疼痛评估和病情变化等,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4.2 伤口护理:手术患者的伤口需要进行规范的护理,包括更换敷料、定期清洗伤口和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4.3 术后宣教: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宣教,包括注意事项、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等,匡助患者顺利康复。
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

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质量控制标准对于手术安全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的五个部分,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手术人员、手术流程和手术后处理。
一、手术室环境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应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以确保手术操作的舒适性和患者的安全。
1.2 空气洁净度: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空气洁净度,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空气过滤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更换,手术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气流循环,保证手术区域的洁净度。
1.3 照明和声学:手术室应提供充足的照明和适宜的声学环境,以确保手术人员的操作准确性和安全性。
照明设备应具备调节亮度和颜色的功能,声学环境应减少噪音干扰。
二、手术器械2.1 消毒和灭菌: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消毒和灭菌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和无菌。
2.2 器械检查和维护: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和功能正常。
同时,手术器械的维护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并确保其安全性。
2.3 库存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器械库存管理系统,包括库存清单、采购计划和库存监控等。
合理管理手术器械的库存可以避免因器械不足或过期而影响手术进程。
三、手术人员3.1 人员培训和认证:手术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认证,包括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和手术医生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术室操作规程、卫生防护和急救措施等,以确保手术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2 人员配备和轮班安排:手术室应根据手术量和手术类型合理配置人员,并制定合理的轮班安排。
手术室人员的合理配备和轮班安排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人员疲劳,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3.3 个人卫生和着装要求:手术室人员应遵守个人卫生和着装要求,包括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戴口罩等。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手术室的灵魂.一: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组长:祁国群副组长:王广云刘小芳组员:各手术配合组组长二:手术室护理质控内容:1:无菌技术质量2:手术器械准备的完好率3:手术配合业务熟悉的程度4:手术患者全程护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6:各项记录的完整性7: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8: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主要是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9:消毒隔离技术质量-—包括污物的处理、消毒,灭菌的过程,限制、半限制、非限制区的划分和流程是否合理10:精密、贵重器械、仪器的完好率11:急救物品准备的完好率12:有无过期的无菌用物13:清洁卫生情况等三、手术室护理质控方法:1、每周确定一项质控重点。
2、每周组织一次质控活动,并记录3、每月按护理质控标准对手术室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并记录。
4: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5:每年进行一次质控效果评价.四:手术室质控标准:见上级部门颁布的"规范”、"要求”、”通知”及手术室"职责"、"制度”、"要求”等各级护理人员学历统计各级护理人员职称统计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各种护理规章制度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护理部第一季度工作计划2007年护理部工作计划(例表) 护理部上半年工作总结护理行政查房质量检查标准护士长例会记录本护士长例会签到表护士长请假记录护士长例会记录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变动名单医院职工内部调动审批意见表院内护理人员调动记录护理人员参观登记文件目录护理工作大事记业务管理档案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疾病护理常规密闭式防针刺安全型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护理工作管理委员会护士委员会会议记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模拟图护理质量控制反馈单护士长竞聘流程临床护士长考核评分标准护士长竞聘选票护士长岗位竞聘申报表护理(临床)业务查房质量评分标准护理业务查房记录2007护理继续教育、业务培训记录沈医奉天医院护理人员外出进修申请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护士轮转鉴定表护理安全讨论分析护理不良情况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护理部不良情况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2006年护理论文统计。
一级质控手术间质量管理检查标准

危险药品(易燃、易爆、腐蚀性强)专柜放置,上锁
有年计划、月计划、周安排及年终总结
护理质控小组人员配置合理,定期检查有记录,奖惩分明
质控 管理
20
对夜查房、二、三级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及时有力,有整改后评价效果,并 有记录
有接触射线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定期进行护理人员放射物质剂量监测。
护理人员接触各种消毒液及腐蚀性液体时,严格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化学性损 伤。
护理人员安全、正确地使用和处理锐器。
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
护理人员知晓手术室各区域功能及要求。
手术室环境保持整洁、安静、安全。
环境 手术间整洁,各室物品放置有序,定位、标识明显。 管理 污洗间整洁,台面清洁整齐,垃圾处理按规范执行。
人民医院手术室 一级质控优质护理服务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手术间管理
检查日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查科室:
检查人员:
得分:
项目
质量标准
工作人员入室按规定着装,外出更换外出衣、鞋。
护士符合专科护士培训资质,依法执业。
手术室护士配置符合三甲医院要求。
护理人员知晓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人员 手术室工作人员每年一次健康体检。 管理 和安 配备器械清洗防护用品,护理人员规范使用。 全25 配备特殊感染手术隔离用品,护理人员严格按规范使用。
和安 消防设施定位放置、标识明确,各通道通畅,不放杂物,应急灯及安全出口标识符合 全35 要求。
分 内外交换车有标识,接送病人车清洁,有消毒措施,有定期维护记录。
电路、电闸安全无漏电,水管、水闸安全无漏水,定期检查、维修有记录。
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

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背景手术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进行各种手术操作。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工作能够高效、安全地进行,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护理质控记录。
目的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的目的是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内容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包括以下内容:1. 手术室环境监测:记录手术室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指标,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2. 消毒管理:记录手术室内各种器械、设备、工具的消毒情况,包括消毒方法、消毒剂使用情况等。
3. 无菌操作:记录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情况,包括手术前的洗手消毒、穿戴手术衣、戴口罩等。
4. 患者安全:记录手术室内对患者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患者身份确认、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器械核对等。
5. 废弃物处理:记录手术室内废弃物的分类、处理方式,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6. 突发事件处理:记录手术室内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包括火灾、停电等应急情况的处理。
7. 文档管理:记录手术室内各种文档的管理情况,包括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
流程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的流程如下:1. 制定标准: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2. 培训人员:对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标准化质控记录的要求和流程。
3. 执行记录: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按照标准化质控记录的要求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定期评估: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质控记录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纠正。
5. 审核备案:将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进行审核备案,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总结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记录内容和流程,能够提高手术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的评估和审核备案能够确保记录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手术室护理标准化质控记录的实施对于医院的手术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进行各类手术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手术室环境控制1. 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 空气洁净度控制:手术室应保持高洁净度,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应定期进行空气洁净度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要保持手术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积聚有害气体和异味。
3. 噪音控制:手术室应保持安静的工作环境,避免噪音对手术过程和患者的影响。
应采取措施降低噪音产生,如使用低噪音设备、设置隔音墙等。
二、手术室设备和器械管理1. 设备维护和保养: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时间、内容和维护人员,以便追溯和排查问题。
2. 器械消毒和灭菌:手术室内使用的器械和器具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有效监测和验证。
3. 设备和器械的存放和管理:手术室内的设备和器械应按照规定的分类、标识和存放位置进行管理。
不同类型的器械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清点存放的设备和器械,确保完整和正常。
三、手术室护士工作流程和标准1. 手术室护士的着装和卫生:手术室护士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手术室护士的操作规范:手术室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工作,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包括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等环节。
3. 患者安全和护理:手术室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需求,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理质控标准一、急救物品管理:1、药柜放置定位,清洁、整齐、无灰尘。
2、柜内药品有基数单,帐物相符,各种标签清楚,无过期、变质。
3、吸引器性能良好,电源插座性能良好。
4、值班人员每日检查、签名。
5、熟练使用抢救设备,掌握复苏抢救技能,熟悉抢救药品的性能,剂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器械室管理:(专人管理)1、器械柜摆放整齐,柜内清洁,无灰尘。
2、器械分类放置。
3、器械光洁无锈,关节灵活,性能良好,锐利器械有防护,定期清洁、检查、保养。
4、精密手术器材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及保养。
5 、掌握各类器械用途,灭菌方法,保养等。
三、无菌物品储存(每天值班人员管理)1、无菌物品摆放整齐,符合要求。
专柜储存,有取放标志,保持清洁。
2、无菌物品包装清晰、项目齐全,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无过期。
3、无菌物品有灭菌方法相符的合格的灭菌指示胶带、灭菌时间、过期时间,包装着签名。
4、打开无菌物品时注明开启时间。
5、无菌物品包布无潮湿、破损,清洁、干燥。
6、一次性物品拆外包装与其他无菌物品分柜放置,包装合格,标识清楚,无过期。
7、各种物品数量充足。
四、污物间1、医疗废物分别放置,标志明确,传染性污染敷料双层包装,标注送洗。
2.、污物间整洁,污物及时处理,不堆放。
3.、各区拖把标识清楚,分池洗涤,悬挂晾干。
4、安全存放病理标本,标识清楚,当日标本当日送,有交接手续,不丢失。
五、感染管理1、一次性用物不得重复使用。
2、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使用有效时间4小时,标记清楚,有灭菌、使用日期,不得连台使用。
3、按照特殊感染手术处理标准进行消毒隔离,医疗垃圾处理按照特殊感染手术标准处理。
4、隔离手术手术通知单有标注,安排在隔离手术间,术后终末消毒,不得参观,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齐全。
5、采用对接车,被服每日更换并消毒,感染病人专用,用后并消毒。
6、洗手毛巾刷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
7、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8、术后器械密闭运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特殊感染手术手术按照特殊感染手术处理标准进行消毒隔离。
9、手术后的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10、湿化瓶、吸引瓶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瓶子光亮清洁,管壁无污物。
六、卫生保洁1、每日手术后对手术间壁柜、无影灯、仪器、器械车、手术床、操作台面、地面进行擦拭。
2、每周对天花板、、墙壁、空调机网进行彻底清洁。
3、内外走廊、辅助间地面每天拖抹两次。
4、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不能混用,有明显标记。
5、手术床单清洁、整齐,一人一单。
6、用物清洁整齐,表面无灰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术中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面,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浓度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
7、连台手术,手术结束后迅速清理用物,空气消毒>30min未经消毒、清洁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
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2)术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先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保持有效静脉通道,必要时在开一条静脉通道。
穿刺困难时,可配合医生做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
(3)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做好病情记录。
口头医嘱必须复述,得到确认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各种药物安瓿及药瓶,做到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4)注意为患者保暖,可使用各种加温装置。
如升温毯,液体升温器等。
(5)巡回护士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6)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每班清点,完好率达到100%,保证应急使用。
(7)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手术患者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报告医生,患者就地平卧,进行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减,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
(3)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应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抗组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以维持血压,呼吸,解除支气管痉挛。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CPR等抢救措施。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病情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准确记录抢救记录,如未及时记录应按相关规定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三、手术室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药品应专人管理,集中领用、保管,药品存放环境及温度符合要求。
(2)了解药物性质、疗效和不良反应,保存新药说明书,组织学习。
(3)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药品现用现配,掌握配伍禁忌。
(5)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
(6)密切观察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或特殊药物,发现异常反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用药,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7)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8)必要时做好封存、检验等工作,报告药剂科、感染办公室、护理部。
四、手术患者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高风险药品(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毒麻药品、精神类管理药品)专人、专柜、上锁管理,标志醒目。
(2)遵医嘱用药,用药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再次查对患者腕带信息。
(3)杜绝执行口头遗嘱。
严重患者紧急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须重述,待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充记录并双签名。
、(4)发现用错药物,立即停药,通知医生,遵医嘱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对患者的损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5)报告科主任、护士长,上报医务部。
护理部。
(6)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善后工作。
(7)组织讨论,分析整改。
五、手术患者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2)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及输液装置质量。
(3)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4)输液前排尽空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加压输液时准人看护。
(5)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液,必要时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根据反应类型及程度进行相应处理:①发热反应,低热患者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加强观察;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②循环负荷过重,病情允许,取端坐位,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且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等。
③空气栓塞,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高流量给氧,对症处理。
④静脉炎,更换输液部位,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相应处理。
(6)病情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CPR(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
(8)报告药剂科、感染办公室、护理部。
(9)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送检。
(10)患者/家属有异议时,按相关程序封存液体及输液器具。
六、手术患者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 严格管理输血用具,使用一次性输血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正确管理血液及血制品,血液取出后避免剧烈震荡,如为血库,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 后再输入。
(2) 输血过程中(从血液标本采集到血液成分的输入)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核对床号、姓名、病房、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的种类和血量)。
(3) 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不超过20gtt/min,观察15min,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成人40~60gtt/min,儿童。
老年、严重贫血及心衰患者速度宜慢。
(4) 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麻醉师及输血科,按反应类型及程度给予处理;a、低热患者,减慢输液速度,密切观察;高热患者,遵医嘱物理降温,给予解热镇痛药及抗过敏药物。
B、过敏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保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激素及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及CPR。
C、溶血反应:①立即停止输血,报告手术医生,保留剩余血液,将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标本送输血科检验;②维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碳酸氢钠碱化尿液③双侧腰部封闭及热敷;④抗休克治疗;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7)必要时上报医务部、护理部。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相关程序对血液及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七、术中发生物品清点误差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手术前后必须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认真清点所有物品的数量、规格型号及完整性,执行《手术物品五次清点制度》并认真记录于《手术清点记录》上,依此作为法律依据。
(2)术中物品清点误差时,应立即上报手术医生及护士长,暂停手术,并再次仔细检查所有可能遗留的地方,直到确认无误。
(3)严格坚持手术中使用过的物品不离开本手术间的原则,包括脓液、粪便等。
(4)在确保患者病情不受影响时,如再次查对无效时应与手术医生共同商讨采取拍X线片或其他检查方法。
当以上措施仍无效时,手术人员再次确认物品不在伤口内,可关闭伤口,并请手术医生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巡回护士在记录单上注明查找的经过。
八、手术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术中患者突发大出血,器械护士应密切观注手术野,及时准备止血用物,密切配合医生手术。
(2)巡回护士立即向周围工作人员求助,推抢救车并组织抢救。
(3)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通道。
(4)及时向台上提供止血用品。
(5)紧急合血,补充血容量。
(6)注意患者保暖,可使用各种加温装置,如升温毯、液体升温器等。
(7)及时执行医嘱,准确用药。
执行口头医嘱时,需要重述一遍,双方确认后再执行;书面医嘱,直接执行。
(8)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记录。
十一术中仪器设备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总务科为手术室配置一名维修人员,以便及时解决仪器设备发生的故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2)对常用的仪器设备应有备用的仪器设备,如遇设备突发故障时可立即更换,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并尽快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