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 3、非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一般4条以
• 非机动车道宽度:
自行车为主:双车道2.5米、三车道3.5米,四车道4.5 米 一辆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3.5米 两辆三轮车4米 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米(或4.5米)、6.5 米(或6米)、8米(或7.5米)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 500M,支路150-250M
第四节 城市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一、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6、绿化带
• 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 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 或等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 或等于1.2×1.8m。
• 7、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 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 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 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 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管线所需要最 小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 宽度为1.5米,则至少要6米。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念交通: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通过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先进国家城市交通的4个阶段(P282)–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期–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交通二.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边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的特征:P28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干道网密度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2)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道路间距以300~800 m为宜。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题库
第一章城市与和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新城市主义2.城市化3.城市化水平4.逆城市化5.再度城市化6.城乡一体化7.城乡二元结构8.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9.城市化进程中的S形曲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
三、论述1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前景。
12.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意义。
13.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战略方向。
第二章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2.霍华德3.马丘比丘宪章4.北京宪章5.城市规划区6.人居环境科学7.城市规划体系8.区域规划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2.分区规划13.修建性详细规划14.控制性详细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16.结构规划17.远景规划18.战略规划二、简答题19.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20.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
三、论述21.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22.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第三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一、名词解释1.城市用地2.风玫瑰图3.热岛效应4.逆温层5.城市绿地系统6.绿地指标(三项)7.竖向规划8.工程管线综合9.结构规划二、简答题10.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11.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自然条件是土地适用性平地的主要考虑因素。
包括:(1)地质条件:建筑用地、滑坡、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湿度与降水。
(4)地形条件:山地、平原、丘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可以分为;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条件的综合评定。
1、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作用: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对用地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评定的内容:用地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是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种城市建设要求的用地,二类是只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就能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三类是用地不适宜建设的用地,用地评定的结果括图纸和文字说明,2、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包括现状建设条件,工程准备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的分析,A建设现状条件是指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条件与数量的状况,包括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适应发展,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选修4《城镇总体布局》课件
确定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
供电线路
规划和建设高压、中压和低压供电线路。
变配电设施
规划和建设变电站、开闭所、配电室等设施。
节能措施
推广节能型电气设备,加强用电管理,提高 电能利用效率。
通信工程规划与布局
通信需求
分析城市通信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信设施
如通信基站、交换中心、管道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ABCD
传承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展示等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
发展途径
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 项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历史 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国内案例
借鉴故宫、颐和园等国内著名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
均衡分布各类绿地,确保城市居民公平享受绿地资源。
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绿地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节约用地和投资成本。
景观风貌构建目标与策略
目标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风貌。
策略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加强城市设计,塑造特色 鲜明的城市形象;注重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用于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 育等公共设施。
城镇用地选择原则与方法
原则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满足功能需求, 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等自然因素。
方法
综合评价法、多因素分析法、GIS技术 等。
功能分区概念及作用
概念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 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
……………………………………………………………精品资料推荐…………………………………………………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 1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 3第五章城市发展目标及规划策略 7第六章城市性质和规模7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7第八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9第九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十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3第十一章旧城改造规划14第十二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15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16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17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城郊统筹发展规划18第十六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9第十七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25第十八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 26第十九章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26第二十章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26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7第二十二章附则27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安福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是安福县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文件,在规划区内所进行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本文本与国家、江西省及吉安市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配套实施,共同对安福县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四条安福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五条本文本制定、修改的程序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县城总体规划与本条例一经批准,即行生效,修改需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现状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规划图纸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第七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确定与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周期一致。
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条例》 [1]在1984年1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
1990年4月1日废止。
目录.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3第三章旧城区的改建.4第四章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5第五章城市各项建设的规划管理.6第六章处罚.7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规定,为了合理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城市,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大城市,是指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人口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城市。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城市规划,按照规划实施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并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平时与战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并且考虑治安的需要以及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因素,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应当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
Tran_Design_7
第四节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预测
一、城市远期客货需求总量预测
(一)城市客运需求总量预测 1、 总体预测法: 总体预测法:
Q = (1 + 数 β—大于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大于5 1+η—流动人口修正系数, η为流动人口百分率 1+η 流动人口修正系数, P—建成区常住人口(万人) 建成区常住人口(万人) Q—城市一日客流总量
四、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并有明确的目标;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并有明确的目标; 要有系统工程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要有系统工程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要有工程经济观点,讲究实际效益、 要有工程经济观点,讲究实际效益、综合效益 要有群众观点 要注意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要注意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要增加城市的总体活力、 要增加城市的总体活力、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要进行多方案评价和优化 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滚动性
三、交通工具发展预测
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出行结构生成法等。 出行结构生成法等。 时间序列预测法—— 时间序列预测法——根据各种车辆的时间序列资料及 ——根据各种车辆的时间序列资料及 其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规模。 其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规模。 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将各种车辆的发展与城市的社会经济 ——将各种车辆的发展与城市的社会经济 指标如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 指标如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 入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相关关系模型。 入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相关关系模型。再 根据相关变量的未来发展值预测未来相应车辆拥有量 的预测值。 的预测值。
07-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2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 4第一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5第四章城镇性质、规模 --------------------------------------------------------------- 6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 7第一节城镇总体布局----------------------------------------------------------------- 7第二节工业用地----------------------------------------------------------------------- 7第三节仓储用地----------------------------------------------------------------------- 7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 7第五节居住用地----------------------------------------------------------------------- 8第六节地价等级分区规划----------------------------------------------------------- 8第六章旧城的保护、改造与发展 ------------------------------------------------- 10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 11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12 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 13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 1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 1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 14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 1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 15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 16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 16 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 18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一节防震减灾规划 --------------------------------------------------------------- 19 第二节消防规划 --------------------------------------------------------------------- 19 第三节人防规划 --------------------------------------------------------------------- 19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一节指导思想 --------------------------------------------------------------------- 20 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 ------------------------------------------------ 20 第三节近期建设项目 --------------------------------------------------------------- 20 第十四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22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23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要抓住机遇,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指导和协调城镇各项建设,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在云南省、曲靖市及师宗县各级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师宗县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
洛川总体规划
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院长:周庆华总工:黄明华项目名称: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委托单位:洛川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85)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说明书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目录第一章概述 ------------------------------------------------------------------------------------------------------------------------------------- 1一、县域概况----------------------------------------------------------------------------------------------------------------------------------- 1二、规划编制背景----------------------------------------------------------------------------------------------------------------------------- 2三、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一、规划依据----------------------------------------------------------------------------------------------------------------------------------- 5二、规划年限----------------------------------------------------------------------------------------------------------------------------------- 5三、规划范围----------------------------------------------------------------------------------------------------------------------------------- 5四、规划指导思想----------------------------------------------------------------------------------------------------------------------------- 5五、规划原则----------------------------------------------------------------------------------------------------------------------------------- 6六、规划目标----------------------------------------------------------------------------------------------------------------------------------- 6第三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7一、县域发展条件评价----------------------------------------------------------------------------------------------------------------------- 7二、县域发展指导思想--------------------------------------------------------------------------------------------------------------------- 10三、县域发展目标--------------------------------------------------------------------------------------------------------------------------- 10四、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11五、县域空间发展布局--------------------------------------------------------------------------------------------------------------------- 12 第四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13一、县域城镇发展现状--------------------------------------------------------------------------------------------------------------------- 13二、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4四、旅游发展规划--------------------------------------------------------------------------------------------------------------------------- 18五、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 22一、城市性质--------------------------------------------------------------------------------------------------------------------------------- 22二、城市规模--------------------------------------------------------------------------------------------------------------------------------- 22 第六章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 ----------------------------------------------------------------------------------------------------------- 25一、发展条件分析--------------------------------------------------------------------------------------------------------------------------- 25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5三、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26四、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27五、“四区”划定 ---------------------------------------------------------------------------------------------------------------------------- 28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 29一、现状概况--------------------------------------------------------------------------------------------------------------------------------- 29二、布局分析--------------------------------------------------------------------------------------------------------------------------------- 29三、布局综述--------------------------------------------------------------------------------------------------------------------------------- 30四、布局结构--------------------------------------------------------------------------------------------------------------------------------- 31五、各类用地布局--------------------------------------------------------------------------------------------------------------------------- 32六、绿化系统规划--------------------------------------------------------------------------------------------------------------------------- 34九、住房政策建议--------------------------------------------------------------------------------------------------------------------------- 36十、城区及周边村庄发展与控制--------------------------------------------------------------------------------------------------------- 37 十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37 十二、城市建设时序安排------------------------------------------------------------------------------------------------------------------ 40 第八章旧城更新 ----------------------------------------------------------------------------------------------------------------------------- 42一、旧城范围及概况------------------------------------------------------------------------------------------------------------------------ 42二、现状问题--------------------------------------------------------------------------------------------------------------------------------- 42三、更新原则--------------------------------------------------------------------------------------------------------------------------------- 42四、更新目标--------------------------------------------------------------------------------------------------------------------------------- 42五、旧城更新的具体措施------------------------------------------------------------------------------------------------------------------ 43六、旧城整体风貌与景观特色规划------------------------------------------------------------------------------------------------------ 43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 45一、对外交通--------------------------------------------------------------------------------------------------------------------------------- 4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46三、城市广场--------------------------------------------------------------------------------------------------------------------------------- 46四、城市交通设施--------------------------------------------------------------------------------------------------------------------------- 46五、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47 第十章城市设计导引 ----------------------------------------------------------------------------------------------------------------------- 49一、原则 --------------------------------------------------------------------------------------------------------------------------------------- 49二、城市空间意象框架--------------------------------------------------------------------------------------------------------------------- 49三、城市设计框架--------------------------------------------------------------------------------------------------------------------------- 50四、城市自然与文化特色------------------------------------------------------------------------------------------------------------------ 52 第十一章开发强度导向 -------------------------------------------------------------------------------------------------------------------- 54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54二、中观层面:城市开发强度分区------------------------------------------------------------------------------------------------------ 54三、微观层面:地块开发强度分配------------------------------------------------------------------------------------------------------ 56 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规划 -------------------------------------------------------------------------------------------------------------------- 57一、给排水工程规划------------------------------------------------------------------------------------------------------------------------ 57二、电力工程规划--------------------------------------------------------------------------------------------------------------------------- 59三、电信工程规划--------------------------------------------------------------------------------------------------------------------------- 60四、供热工程规划--------------------------------------------------------------------------------------------------------------------------- 61五、燃气工程规划--------------------------------------------------------------------------------------------------------------------------- 62六、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 65一、城区环境质量现状--------------------------------------------------------------------------------------------------------------------- 65二、规划目标--------------------------------------------------------------------------------------------------------------------------------- 65三、环境功能分区--------------------------------------------------------------------------------------------------------------------------- 65四、规划保障措施--------------------------------------------------------------------------------------------------------------------------- 66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67三、人防规划--------------------------------------------------------------------------------------------------------------------------------- 68四、地质灾害防治--------------------------------------------------------------------------------------------------------------------------- 6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 70一、居住用地--------------------------------------------------------------------------------------------------------------------------------- 70二、公共设施用地--------------------------------------------------------------------------------------------------------------------------- 70三、工业用地--------------------------------------------------------------------------------------------------------------------------------- 71四、绿地 --------------------------------------------------------------------------------------------------------------------------------------- 71五、道路交通系统--------------------------------------------------------------------------------------------------------------------------- 71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71 第十六章规划环境影响评述 -------------------------------------------------------------------------------------------------------------- 73一、总则 --------------------------------------------------------------------------------------------------------------------------------------- 73二、环境现状--------------------------------------------------------------------------------------------------------------------------------- 73三、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3四、建议 --------------------------------------------------------------------------------------------------------------------------------------- 74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建议 -------------------------------------------------------------------------------------------------------------------- 75一、强化规划管理--------------------------------------------------------------------------------------------------------------------------- 75二、提高经营城市能力--------------------------------------------------------------------------------------------------------------------- 75三、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76第一章概述一、县域概况1.地理位置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洛河中游,位于东经109°18′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北依富县、宜川,南界白水,东接黄龙,西濒洛河与黄陵为邻。
【精品】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
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发布时间:2011-8-312:03:0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八章环境保护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综合研究和确定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及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稀薄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总体规划.第2条本规划是对山东省人民政府1984年批准的《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89年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订意见》(以下简称愿总体规划)的修编.在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城市建设活动及总体规划以下各层次规划均应遵守本规划拨。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个控告的权利.第3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五区行政辖区范围。
第4条立足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对市域的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进行通盘考虑,统一安排。
第5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10月1日)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4、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若干意见》(1994年7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桂冠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1年3月1日)6、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辫子审批办法》(1994年8月15日)7、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5月8日)8、建设部建规[1996]525号文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1996年9月16日)9、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7]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1997年4月15日)。
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作者:市规划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179 更新时间:2009-7-21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标为实现2020年婺源县坚持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建设“生态婺源、开放婺源、小康婺源、文明婺源”的总体目标,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建设上提供科学的、阶段性发展的统一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1、加速中心城区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人力资源、区域创新的培育作用。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规模推进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信息传递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加强城镇间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共建共享,提高县城的整体性和开放度,提高空间运行效率。
2、充分评估景婺常、景婺黄高速公路及九景衢铁路的修建对县城发展的影响,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关系。
3、以人为本,以山水为根脉,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创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把婺源建成以山水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2条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理念本次总体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
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婺源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上;对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县城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实施性考虑上。
第4条:规划期限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第5条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紫阳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以及高砂乡、秋口镇的部分地区。
规划控制区面积约48.61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效力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婺源县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对在城市规划区内一切从事涉及城市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空间资源利用的行为均有法律约束力。
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 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 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 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期 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 出设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 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 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 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 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 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 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 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 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 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 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 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 和要求。 (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 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 措施和政策建议。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引言•城市的概念1、城与市及城市城——防御城墙市——交易场所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2、定义的原则国外学者定义(1)功能原则定义的城市·一定规模的稳定的人口·可识别的街道空间和居住工作场所·典型的城市功能(市场、行政、军事、宗教等)(2)多样性、阶级分化原则定义的城市·当时当地的经济中心定义城市的原则:规模、永久性的建筑、基础设施、聚集的居民点、政治文化功能3、相关学科的解释(1)经济地理学·地域上的分工产生了生产职能分工(2)社会学·城市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综合体(3)经济学·人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4)生态学·人工建造的聚集场所(5)城市管理学和政治学·城市是一项公共事业(6)城市生态学·包括人、住房、道路及其他设施在内的有机整体4、字源学的解释“邑”、“廊”、“城”、“市”等5、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置设立的市和镇。
城乡规划法中的城市:建置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6、城市的条件聚集性:一定的人口密度经济性:二、三产业为主,非农业人口比重大社会性:社会综合实体7、城市的特征(1)以人为主体(2)高度集中(3)中心作用(4)多样性与复杂性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盛行•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陶器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出现•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一、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BC.4000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BC.3500上下埃及BC.3200第一(MENES)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地理地质与气候上埃及:丘陵、峡谷(多石、石灰石为主)下埃及:平原(多芦苇、粘土、缺石)缺雨、气候炎热、尼罗河是水运通道3、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自然神崇拜→皇帝崇拜,政教合一生者之城简单,死者之城永恒4、建造水平天文学、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发达二、城市概况1、孟菲斯古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2、卡洪城(卡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南北分阶层3、底比斯城·中王国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南北中轴线,神庙位于城中,凿岩为陵4、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首都·带型城市,沿尼罗河布置·棋盘式道路格局,北(平民)中(皇帝)南(官吏)分三区三、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市建设用地2、最早的城市分区(阶级分化所致)3、棋盘式道路格局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一、古西亚文明概况1、历史沿革古巴比伦(B.C.19C)埃及和亚述(B.C.16C)新巴比伦(B.C.7C-B.C.6C)波斯和马其顿(B.C.4C)2、宗教信仰(1)两河流域多神教天体崇拜(山岳台)与国王崇拜(宫殿)相结合(2)波斯高原露天拜火3、成就天文学、数学、雕刻二、城市概况1、乌尔城·B.C.2100-B.C.2000建成·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分区明显·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2、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B.C.3000建巴比伦城·B.C.650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第四章古希腊的城市一、自然与文化背景1、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2、多岛多山、盛产大理石、适宜建筑发展土地不富饶,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3、多神教、人本主义、神人同形同性4、五个历史时期:爱琴文化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希腊化时期5、城邦制国家——奴隶制下的民主政治6、继之以马其顿帝国二、古希腊城市建设概况1、城市:规模5000-17000人方格网布局(米利都、亚历山大城)2、广场·周边柱廊围合·尺度宜人·中心在端部·讲究铺地的材料形式和质感·不规则的布置(依地形而作,行为过程模拟)三、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古希腊城市建设1、克里特•商业繁盛,有高尼亚城、摩里亚城、费斯塔城•围绕高地上的防守据点或宫殿而形成,平面不规则•街道弯曲,住宅拥挤,无城墙•居民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按职业分区聚居2、迈锡尼•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后半叶•卫城为城市核心•城门、城墙坚固,防御性强四、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1、社会历史背景B.C.594 梭伦变法 - 发展生产和对外贸易柏拉图《理想国》 - 理想城市亚里士多德《政治篇》 - 探讨社会、人口和城邦古典时期城邦的四大发展动因·唯物论·奴隶制民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阻挠2、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视线变化·实例:阿波罗圣地3、卫城·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以防御为目的卫城——圣地建筑群氏族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宗教纪念性场所防御性为主公共活动为主位于高地或山顶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同自然环境不协调空间构图比较活泼,考虑观赏需要4、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广场无定形,建筑群排列因地制宜,社会功能齐全·街道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发形成·建筑类型丰富·居住平等,街坊呈方格型,贫富混居5、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纪念碑·历经40年建成·名为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公众活动场所·布局自由灵活,顺应观景需要·设施平民化五、希波丹姆规划形式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几何形,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中心广场靠一侧,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圣地、公共中心区、私宅私宅分:工匠、农民和城邦卫士、公职人员·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2、实践:米利都、普南城、庇拉伊斯、塞利伊城米利都:•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
【最新精选】a784划之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1 - 课题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授课学时 2 教学内容1、总体布局方案的优化选择2、总体布局方案优化案例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破方法案例法;分析法;讨论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结合作业参考文献- 2 -第七章中心城区规划第九节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一、产生多种方案的原因分析其一: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发展方向不同其二:城市中某一主导因素的布局不同其三:新城的选址与规划构思不同二、方案优化的方法与内容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一种最为常见而又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常用列表法:将不同方案主要的可比内容制成表格,用扼要的文字或数据逐项填写,以便比较。
注意事项:从分析不同方案的特点入手,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进行比较;从整体利益出发,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追求“最佳方案”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寻求城市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方案探求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寻求布局上科学、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操作上可行的优化方案,才是我们的追求。
- 3 -三、总体布局方案优化的实例分析案例分析比较一某镇有 1.4 万人,建成区2km2,处于山区平原,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威胁。
城北有一条重要过境公路,公路以北800 米处平行有一高压走廊。
旧城以西为大片高产田(亩产1400 斤),地势平坦;旧城以北地势高低不平,且低洼地势较多,其农田亩产量为1000 斤左右。
因当地资源情况不明,交通不大方便,现有工业以小型农产品加工及农机制造为主,工业污染甚微,近期尚无大工业的建设计划。
镇西拟建一条南北向过境公路。
该镇发展规划将人口近期控制在3万,远期5万左右,形成相对集中的工业区。
据现状条件分析,因东、南方受自然条件限制,城镇只能向西、向北发- 4 - 展。
特拟定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以旧城为基础主要向西发展,其北、西分别以现有和拟建公路为界,工业在现状基础上发展,新工业、仓库摆于西北部。
方案二:以旧城为基础,主要向北发展。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1983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2000年)》,对济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5月22日发布《关于做好〈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的通知》(济政发[1995]6号),决定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订。
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济南统计年鉴(199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第三条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
面积8227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是城镇体系规划。
市区为市辖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和卫星镇建设规划。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2010年,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Z000年。
第五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辖行政五区和市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总面积约257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性质第六条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七条济南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
横泾街道总体规划
横泾街道新区总体规划(2013-2022)指导老师:XXXXXX目录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横泾街道概况2一、自然地理:地理区位2地质地貌2气象气候2水文水系 2土地现状 2二、社会经济:历史沿革3行政区划及人口 3经济概况4基础设施条件 4交通条件 4第三章发展战略 5一、战略目标 5二、战略重点 6三、战略措施 6第四章主导产业 7一、横泾街道新区产业现状 7二、横泾社区主导产业选择标准 7三、量化指标 10四、总结 10 第五章性质与职能 11一、性质 11二、职能 11第六章城市规模预测 11一、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 11二、城市用地规模的预测 13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14一、四区分划 14二、空间布局结构 1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14一、布局原则 14二、居住区规划 14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5四、工业用地规划 15第九章道路系统规划 16一、交通组织原则 17二、道路现状 17三、规划目标 17四、道路规划 17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18一、规划范围与原则 18二、规划目标 19三、绿地布局规划 18四、绿地结构规划 19五、景观结构规划19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0一、给水工程规划 20二、排水工程规划 20三、雨水工程规划 21四、电力工程规划 21五、通信工程规划 22六、环卫设施规划 23七、综合防灾规划 24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政策建议26第一章总则一、规划原则1)中央“十二五”规划明确强调: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同时指出: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鼓励各地探索相关政策和办法,合理确定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规模。
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新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2)苏州市吴中区越溪横泾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的出台为横泾街道新区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字数2000字左右。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强制性内容◆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城市防灾减灾。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首页文本审批机关: XXX人民政府文本批准文号: XXXXXXXXX文本批准日期: XXXX.XX.XXX文本审查部门: XX规划局.建设厅等文本编制单位: XX规划设计院等文本编制日期: XXXX.XX.XXX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用地及布局第七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第八章城市能源第九章城市给水与排水第十章城市邮政与电信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十三章城市风貌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第十七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第十八章近期建设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管理第二十章附则第二十一章附录附录一: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附录二: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附录三:XX市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附录四:XX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五:XX市区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一览表附录六:XX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目录附录七: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目录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内容与深度文本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布局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 后,在对城市用地评价和用地选择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各组成 用地和空间进行统一安排。
1.研究城市总体布局的意义
研究城市总体布局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城市的主要结构
与布局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如果改变则需要付出极大
的代价。
4.4城市中心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城市中心的形态和布局与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相关。
城市中心的布局会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带动城 市的发展。 带状或组团城市中,城市中心趋于分散布局。
4.5其他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
(1)城市交通体系
不同的城市的交通体系与出行方式,尤其 是公共交通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 市总体布局。
赵炳时采用总平面图解式的形态分类方法,并将城市的结 构形态归纳为:①集中型;②带型;③放射型;④星座型; ⑤组团型;⑥散点型。
集中式布局城市的评价
优点:a布局紧凑,节约用地;b基础设施配套成本
低;c居民出行较近,城市氛围浓郁。
缺点:a分区不明确;b不利于交通组织;c近期与
远期关系较难处理。
(2)城市总体设计(城市总体艺术布局)
①重要建筑群(如大型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的形态布局
②公园、绿地、广场以及水面等开敞空间系统
③城市中心区、各功能区的空间市局
④城市干道等所形成的城市骨架 ⑤城市天际线等城市空间的起伏与景观
3.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①着眼全局和长远
全局观:对内处理好城市内部功能布局,对外处理
好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长远的眼光: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
和较为准确的预测。
把握城市布局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②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注意林地、湿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
成要素的保护,有意识地将其与城市绿化及开敞
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组织 组团内的生产和生活,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3)城市总体布局的演变趋势
①早期城市集中连片扩展 ②城市发展遇到“障碍”时,以分散的“组团式”发展 ③城市势力增强,各组团彼此吸引,城市又趋于集中 ④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控制时,又以分散的方式在其远郊 发展卫星城或新城„„
空间系统相结合
减少城市污染,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③采用合理的功能布局与清晰的结构 根据用地性质确定功能分区与功能混合。
建立明晰的城市结构,体现城市整体空间
与景观风貌上的明确构思。
凡尔赛宫
④兼顾城市发展理想与现实
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总
体布局不仅要使城市在达到或接近规划目标时形 成较为完整的布局结构,而且在城市的发展过程 中也可以达到阶段性的平衡,实现有序发展。
由于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近现代城市的历史与整个人类 历史相比较还非常短暂,城市发展的规律并没有被完 全发现和掌握。 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总体规划
2.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分布和内在联系,是 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 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抽象 写照,是城市布局要素的概念化表示和抽象表达。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 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
2.1城市布局与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反映城市功能活动的分布及其内
在联系。
城市结构将抽象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达 为具象的城市空间布局。
巴 黎 盆 地 整 合 发 展 示 意 图
பைடு நூலகம் 东京城市结构示意图
2.2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指城市在某一特定阶段中所呈现出 的空间布局特征。
对外交通设施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体现在:
①对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具有吸引或排斥作用。
②对城市用地发展及功能分配造成一定的影响。
③对城市中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对城市通路交通系统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4.3产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工业用地适于在城市中集中布局; 工业用地对地价承受力较弱,通常选择距离中心 区较远、但对外交通便捷的区位; 需要有便捷的交通保持与居住区之间的联系; 对城市其他功能的布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某种特定产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时,其对城市的 市局形态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城 市布局形态; 此外,产业发展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还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
4.2区域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区域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
在空间上应对城镇体系分工、等级划分、
整体布局所提出的要求,并为城市性质、 规模和布局给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答案。
(2)区域交通设施与城市布局 一方面构成城市用地发展的“门槛”;另一
方面对城市用地发展具有吸引作用。
区域交通设施经过城市时,多采用避开现 状城市用地的做法。
4.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矿产分布等对城市总
体布局有着较强的影响。地处山区、丘陵地区的
城市以及濒临江河湖海的城市,由于地形地貌的
制约,城市总体布局往往呈相对分散的形态,城
市用地常常被自然山体、河流所分隔,形成多个
大小不等,相对独立的组团或片区。
对策:规划要有弹性,给远期合理发展留下余地。
分散布局城市的评价
优势: a布局灵活;b环境优美,贴近自然;c易协调各物 质要素布局。 劣势:a用地分散,浪费土地;b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c 若城区规模达不到最低要求,城市氛围不浓;d出行成本 高,居民联系不便。
对策:城市布局重在处理集中和分散的“度”,既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