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
2.教学难点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三、玄奘西行1. 目的通过史料讲述玄奘西行的目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阅读教材了解玄奘西行的目的。
通过参与课堂,提升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2. 概况通过玄奘西行动画示意图,讲述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其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玄奘西行的概况。
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 贡献教师通过史料和图片资料,讲述玄奘的贡献。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通过阅读材料和聆听讲解,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知识面。
合作探究: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件事的异同。
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进而比较其异同点。
学生回忆所学,并积极思考回答。
想一想: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和启示?教师通过史料和地图资料,讲述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发。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随堂练习1.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本意是波斯人的围巾,唐朝时用作宫廷歌舞的曲子名,后来演变为长短句的词牌。
这表明当时文化的特点是( B )A.博大精深B.包容并蓄C.影响中外D.历史悠久2.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C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3.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感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造的遣唐使船2010年5月8日,一艘按1:1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按照历史上遣唐使船的真实路线,经濑户内海驶至九州的五岛列岛,于6月12日日本国家馆日驶入世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重现了当年中日交流的传奇。
遣唐使是怎么回事,中日两国的交往起始于何时,同一时期,唐朝还与哪些国家或地区有所往来?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遣唐使1.图片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2.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中先后有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
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提示: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3学习内容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制度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设立太学,完善学制建筑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文字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生活风俗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重阳节等4.图片展示唐招提寺5.日本政府把鉴真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6.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鉴真东渡的史实,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提示: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里,此则葱岭北原,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毒蛇猛兽,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
3、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需要面对哪些困难?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4、拓展延伸“唐朝前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中外交流密切,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们为先辈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呢?”三、玄奘西行
1.学生阅读课文,并依据课文回答。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目的
到达地方
意义
优秀品质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遣唐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长安和洛阳的外国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历史史实的理解不够深入;2. 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足;3. 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认识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史实的解读,突出人物形象,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掌握遣唐使、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信念,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比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近现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教学课件。
2.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4.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为何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遣唐使、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们在中外交往中的贡献。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学情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四课,讲述唐朝的中外交流。
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课标要求】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3.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能力培养】1、通过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招提寺》、《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2. 通过对对日本遣唐使来华的自主归纳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通过将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4、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核心问题】鉴真东渡、玄奘西行【评价任务】1、结合课文的相关史事和《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图,通过问题集结号,让学生阅读课本,标画出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板书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中外文化交流”这个课题。
初步讨论:“你认为中外文化交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发现问题(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唐朝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外文化交流?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有哪些?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三、解决问题(30分钟)1. 同台赛车: 交流的形式——通过同台竞技让中外文化交流(学生自由发挥)2. 文化杂交: 交流的内容——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3. 走出去: 交流的方式——让唐朝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讨论)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阅读《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本P32页,完成课后习题。
2. 在网上搜索关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些新的交流方式和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小结:整合本课所学,用50词左右的话概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板书设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交流形式:同台赛车交流内容:文化杂交交流方式:走出去【教学反思】本堂历史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板书式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自我发现中,掌握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课堂活动生动有趣、话题有深度、探究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应和热烈的讨论。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含教学
反思】
本节课将探讨唐朝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和唐与新罗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将了解外交开放对唐朝国力强盛的影响,并感知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遣唐使和XXX东渡。
在唐朝时期,日
本天皇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到中国,以研究中国的先进文化。
这些使节由2500多人组成,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
同时,XXX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
他对佛经
深有研究,晚年受日僧礼请,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在传播XXX与盛唐文化上,XXX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XXX
把XXX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他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
其次,我们将探讨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唐朝与新罗是友好邦交,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唐朝对新罗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包括制度、教育、建筑、文字、生活风俗等方面。
唐招提寺就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重要传播中心之一。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将了解到外交开放对唐朝国力强盛的影响,以及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课题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第 4 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板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目标展示目标导学一、温故知新:1、唐朝建立后,先后出现的两大盛世是_______和_______。
这也说明了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辉煌,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强盛的唐帝国对世界特别是周边各国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对外交通发达,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唐朝时对外交往十分活跃,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有“唐人街”。
二、整体感知1、本课共有几目?分别是什么?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阅读教材19-20页)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交往___________。
2、日本派许多人来到中国,其中派遣的使节称为________,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些遣唐使把唐朝的哪些东西传回了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5、右图中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精神?6、右图中的人物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①他在日本传播________;②还传播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书法、建筑、绘画等;③为中日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阅读教材20页及所给材料)新罗原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唐朝前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
其商船经常往来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山东、江苏之间。
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唐朝的影响。
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
中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
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是汉文。
7世纪时,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制了“吏读”,以帮助阅读汉文。
雕版印刷术在唐末五代时传入新罗,佛教也由唐传入新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__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
这是胡锦涛同志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化的恩人”又是为何?(二)新课展开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
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
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Ⅰ自读课文:遣唐使部分结合教材思考讨论:问:什么是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Ⅱ史料研读:(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mdash;mdash; 《日本书纪》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掌握唐代的创新及其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关系。
•认识唐朝对外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唐代与海外文化的交流。
2.唐朝创新及其影响。
难点1.理解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2.了解唐代文化的崛起及其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唐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1唐代的文化创新 1唐朝的外交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 21. 唐代与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重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唐朝与东亚和东南亚,甚至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广泛文化交流。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唐朝运用了先进的造船建造和海图制作技术,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融合。
2. 唐代的文化创新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它的文化创新涉及到各个领域。
例如,唐朝的诗歌,其创新性和高峰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的科技水平也非常先进,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等,不仅在中国,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唐朝的外交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的外交政策以“释交”为主,尤其对印度、波斯等地交往密切。
通过外交手段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在学术、艺术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画与藏传佛教艺术人才的往返交流,使唐代绘画吸收了不少外来艺术形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
教学手段包括PPT、板书、多媒体、模拟演练等。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全面展现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在讲授中,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创新及其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在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入了解唐朝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同时,教学中保证了教学进程的正常进行,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学习重点】唐朝与和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开放的启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
2.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对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僧人的邀请东渡,经过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
4.鉴真在传授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6._______初年。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取经。
7.玄奘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为中国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三、练习巩固1.下列国家中,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唐朝时一位高僧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那么这位高僧是()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3.唐朝时,外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A.B.新罗C.印度D.天竺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鉴真东渡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遣唐使到来5.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情况,你会向他们推荐()A.《史记》B.《大唐西域记》C.《水经注》D.《齐民要术》6.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化交流》教案《唐朝的中外⽂化交流》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化对⽇本的影响;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奘西⾏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法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的重⼤影响,培养学⽣的分析能⼒。
②通过出⽰⼤量的⽂字、视频、图⽚等素材,引起学⽣兴趣,并引导学⽣进⾏深度思考,提升学⽣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积极上进、⾃强不息的精神动⼒。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的重⼤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奘西⾏。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PPT展⽰:全世界的唐⼈街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是什么地⽅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街,为什么外国⼈会称中国⼈为“唐⼈”?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分活跃,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习惯把中国⼈称为“唐⼈”。
那么今天我们就⼀起来领略⼀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新课学习(⼀)遣唐使1.唐朝时期,中国和⽇本的交流⾮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化,⽇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本遣唐使图⽚)⽇本派出的遣唐使有⼗⼏批,最多的⼀次达到500多⼈。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历法、⽂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本。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第一章:唐朝与印度的交流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认识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唐朝时期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往来、佛教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讲解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法,以玄奘西行取经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的交流。
第二章:唐朝与日本的交流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文化传入、遣唐使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讲解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的历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现实生活中的中日关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第三章:唐朝与阿拉伯的交流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唐朝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3.2 教学内容:介绍唐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贸易往来、科技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讲解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传入和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阿拉伯数字的传入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唐朝与阿拉伯的交流。
第四章:唐朝与南洋的交流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南洋地区的交流情况,认识唐朝对南洋地区文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唐朝时期中国与南洋地区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华人移民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讲解唐朝对南洋地区文化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唐朝对南洋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第五章:唐朝文化交流的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2 教学内容:总结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评价唐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唐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第一章: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背景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1.2.1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国力强盛,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 唐朝的经济繁荣,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外贸易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
1.2.3 唐朝的文化繁荣,包括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学者前来交流。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或书籍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条件。
1.3.3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情况,包括佛教、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2.2 教学内容:2.2.1 唐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2.2.2 唐朝与印度的学术交流,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传播。
2.2.3 唐朝与印度的艺术交流,如印度的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在唐朝的传播和发展。
2.3 教学活动:2.3.1 组织学生参观佛教寺庙和博物馆,了解佛教艺术和文化。
2.3.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讲解唐朝与印度在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2.3.3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探讨唐朝与印度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情况,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3.2 教学内容:3.2.1 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科举制度等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3.2.2 唐朝的佛教、道教等宗教传入日本,与日本本土的宗教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宗教文化。
3.2.3 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篇1一、牢固树立课标意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研读“课程标准”自然是我展开教学设计的起点。
《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本课作出如下规定:“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这是较为典型的以“点”带“线”的呈现方式,指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个典型事例——“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它们在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知识结构的综合考量下,我将这两点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鉴真东渡”这一重点的处理,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出示《鉴真坐像》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信息并关注“双眼紧闭”的细节,询问学生其中的缘由。
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通过充分提取书本信息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唐大和尚东征传》选段,化身为小导游为游客讲解家乡园博园内“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这一景点。
之所以创设这一情境,我主要是为了吸引初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将知识点变为“活的”、“可用的”知识,既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在活动中渗透基本技能、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我提供了鉴真在日本医药学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传布佛法外,鉴真还传播了中国许多的文化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另一重点“玄奘西行”的处理,我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阅读过青少版的《西游记》或观看过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对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感兴趣,对相关的情节也较为熟悉,只是在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未能作很好的区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
流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
【学情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四课,讲述唐朝的中外交流。
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3.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能力培养】
1、通过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招提寺》、《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2. 通过对对日本遣唐使来华的自主归纳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通过将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4、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核心问题】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评价任务】
1、结合课文的相关史事和《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图,通过问题集结号,让学生阅读课本,标画出知识点。
(对应学习目标1)
2、结合课件图片展示,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影响。
(对应学习目标2)
3、通过设计学习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玄奘西行,分析唐时期中外频繁交往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