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和含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三者的____成__分____、含量相近。 (2)最主要差别:血浆中的___蛋__白__质___含量较多,组织液和 淋巴的则很少。
3.细胞外液的本质:一种____盐__溶__液____,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变化的原因:
溶质微粒的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2)决定因素:
越小
越低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 (3)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主要由 HCO- 3 、HPO24-、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 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 体液的酸碱平衡。
[探究与学习] 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 是( )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 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 D.呼吸、内分泌、循环、运动 [答案]B
内环境中的细胞及内环境成分的比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凡是存在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蛋白等. 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一切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血红蛋白、胞内酶、载体等.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囊腔、液体: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以及尿液、唾液、汗液、消化液、泪液等.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内环境与稳态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那么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的pH:7.35~7.45; 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770kPa
细胞对内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它要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pH、一定的渗透压,总之一定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细胞的代谢活动又会使内环境理化性质时刻发生改变,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下面以内环境的PH值为例来说明:
组织水肿及产生的原因:
组织水肿: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内环境与稳态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那么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的pH:7.35~7.45; 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770kPa
细胞对内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它要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pH、一定的渗透压,总之一定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细胞的代谢活动又会使内环境理化性质时刻发生改变,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下面以内环境的PH值为例来说明:
组织水肿及产生的原因:
组织水肿: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32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复习巩固:
•细胞外液包括什么?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有什么关系?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测, 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这是由于( C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D.血液中H2CO3和HCO3-的浓度比保持不变
3.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 ) 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pH
D.渗透压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A.H CO /NaHCO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2的现代3观点是( ) 3
B.NaHCO3/Na2CO3
H2CO3/NaHCO3
温馨提示: 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 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波动 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实例:血液pH稳定的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 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 钠。这些酸性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 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 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C.HCl/NaOH
D.HNO3/NaNO3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细胞外液包括什么?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有什么关系?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测, 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这是由于( C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D.血液中H2CO3和HCO3-的浓度比保持不变
3.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 ) 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pH
D.渗透压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A.H CO /NaHCO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2的现代3观点是( ) 3
B.NaHCO3/Na2CO3
H2CO3/NaHCO3
温馨提示: 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 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波动 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实例:血液pH稳定的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 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 钠。这些酸性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 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 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C.HCl/NaOH
D.HNO3/NaNO3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经过消化直接 被吸收。
2.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 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 基酸后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 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 入组织液和淋巴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般组织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细胞外 液是细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相同点
都属于细胞 外液,共同 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 的化学成分 相同。组织 液和淋巴的 化学成分最 相近。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 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 壁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可能 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 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血浆中的葡萄糖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经 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
脂质
蛋白质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0.025 0.38 0.14
无机盐离子
脂质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经过消化直接 被吸收。
2.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 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 基酸后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 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 入组织液和淋巴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般组织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细胞外 液是细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相同点
都属于细胞 外液,共同 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 的化学成分 相同。组织 液和淋巴的 化学成分最 相近。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 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 壁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可能 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 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血浆中的葡萄糖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经 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
脂质
蛋白质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0.025 0.38 0.14
无机盐离子
脂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4
5
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归纳
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 媒介。
6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 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 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13
解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当内环境的渗 透压和细胞渗透压一致时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细胞过度吸水甚至涨破, 而使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当内环境渗透压过高时, 细胞因大量失水而萎缩,正常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所以说内 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 条件,A正确。 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但内环境中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细 胞内CO2向内环境的扩散,在细胞内抑制细胞呼吸过程,故不 利于人体代谢,B错误;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不能进行正 常代谢,C错误; 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 挥催化功能,而并非温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D错误。 答案:A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正常渗入淋巴 管,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易引起水肿;血钙增多容易引起 肌无力,血钙过少容易引起抽搐;过敏反应是由再次接触 同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 的大量丢失,蛋白质不会丢失。
12
5
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归纳
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 媒介。
6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 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 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13
解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当内环境的渗 透压和细胞渗透压一致时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细胞过度吸水甚至涨破, 而使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当内环境渗透压过高时, 细胞因大量失水而萎缩,正常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所以说内 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 条件,A正确。 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但内环境中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细 胞内CO2向内环境的扩散,在细胞内抑制细胞呼吸过程,故不 利于人体代谢,B错误;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不能进行正 常代谢,C错误; 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 挥催化功能,而并非温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D错误。 答案:A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正常渗入淋巴 管,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易引起水肿;血钙增多容易引起 肌无力,血钙过少容易引起抽搐;过敏反应是由再次接触 同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 的大量丢失,蛋白质不会丢失。
1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对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解)析直】1接.细参胞与外内液环包境括的血系浆统、有淋四巴个、;组织液,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作用;
②表示用2.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考点七 五
1.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考点三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 况如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
细胞 外液 理化 特性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温度: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与汗腺等活动有
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
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
延,都是专用名词。需要注意的是:(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
√ 稳定。( )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讨论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以反
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 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巩固练习
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 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自变量: 酸性、碱性物质 HCl/NaOH 溶液(0.1mol/L)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 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 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 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 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 会导致死亡。
思考: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况?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48张)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 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 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 小,这是为什么?
▪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_缓__冲____作
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NaHCO3
例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
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A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例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
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D
B.B. H2O2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葡萄糖、氨基酸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 碱度
2、体内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一样吗? ▪ 血细胞- 血浆 ▪ 组织细胞- 组织液 ▪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淋巴液 ▪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组织液 ▪ 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 组织液
例1: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
例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D
B.牛奶被饮入胃中
_消__化__系统、_循___环__系统、_呼__吸__系统、_泌__尿__系统
营养物质
外界环境
_内__环__境___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源自_内__环__境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4: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
一种? A间接交换
B直接交换
C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例8.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
▪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_缓__冲____作
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NaHCO3
例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
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A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例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
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D
B.B. H2O2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葡萄糖、氨基酸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 碱度
2、体内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一样吗? ▪ 血细胞- 血浆 ▪ 组织细胞- 组织液 ▪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淋巴液 ▪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组织液 ▪ 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 组织液
例1: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
例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D
B.牛奶被饮入胃中
_消__化__系统、_循___环__系统、_呼__吸__系统、_泌__尿__系统
营养物质
外界环境
_内__环__境___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源自_内__环__境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4: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
一种? A间接交换
B直接交换
C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例8.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 C.组织液
•
淋巴
•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主要是Na+和Cl-) ❖37℃时,人类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体液的组成 何不同? 细胞内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内环境
• 血液
血浆
纤维蛋白原 水
血清
血细胞
其它溶质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双向渗透
血浆
单
单
向
向
渗 透
淋巴
渗 透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 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A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D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
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酸碱度 ( 7.35-7.45 )
血液酸碱度在缓冲物质(如 : NaH2PO4/Na2HPO4 H2CO3/NaHCO3 ) 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如氨、尿素等。
•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和含 量 相。近
2、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 多 蛋白质。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溶盐液。
考点2: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成分: O2、水、无机盐、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调节成分: 激素、维生素、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1) 内环境的稳态
红细胞
问题探讨: 血小板白细胞 • 1.图1和图2各是 什么细胞?请说出细 草履虫 胞的名称. • 2.它们分别生活在 什么样的环境中?两
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 同?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与细胞液有
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内__环__境_____。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水,血浆中含有90%-92%的水。 2.气体,其中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其中以Na+ , Cl-
,K+,Ca2+,HCO3-和HPO42-的量较多。 4.有机化合物,如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
D
①葡萄糖分解成CO2、水 ②抗体与抗原反应
③淋巴因子 ④神经递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 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C和B的成分最相脂肪、葡萄糖
C.图中02浓度A>B>D D.当D的渗透压过低,会使B的含 量增加
C
B D
•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 途径是 ( C)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
• 1.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
之间关系的是( D )
•
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经过几层磷脂 分子?( B ) A.2层 B.4层 C.6层 D.0层
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 ) A.碳酸氢盐的形成 B.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2)酸碱度
❖血浆pH=7.35~7.45 ❖HCO3-、HPO4- 等离子维持pH的稳定
❖(3)温度:
❖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
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 B 组织液增加
• C 组织液减少
• D 淋巴减少
右图所示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
3﹑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②_组__织__细__胞_;④表示为
组织间隙的__组__织__液____;①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___血__浆______;③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淋__巴__液__。
(2)以上① ﹑ ③ ﹑ ④合称_细__胞__外__液,它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