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2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03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对土壤的污染极为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各类污染的影响,使得大量耕地无法正常的种植,农业大量减产,进而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以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为主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具体应用前言:土壤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健康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为更好地提高污染土壤的治理效率和质量,可以充分地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修复技术。

1土壤污染现状目前,中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仍然严重,多数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土壤污染可分为四大类:1.1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如汞,铅,石油和化学农药等较为普遍。

污染物。

1.2物理污染物主要是指工厂,矿山和其他领域的固体废物,例如工业废物、废石等。

1.3生物污染物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和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等各种细菌的城市垃圾。

1.4放射性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材料开采和大气核爆炸地区,其中锶和铯是主要污染物。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

同时,经济发展正在上升,许多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因此,污染主要来自农业以及农业污染,城市垃圾造成的土壤污染也更加严重。

2生物修复技术2.1特点2.1.1对土壤的损害较小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许多方面发展的不够健全。

因此,生物修复技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使用。

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

·61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文_李磊 滨州达峰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土壤污染情况的日益加剧,对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已成为目前最关键的工作之一。

论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分析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它们对于土壤、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生态修复治理技术;污染土壤;污染治理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Polluted SoilLi Lei[ Abstract ]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soil pollution, effect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polluted soil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analyzes the types of pollutants in polluted soil and their harm to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polluted soil.[ Key words ]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olluted soil; pollution control1 生态修复的内涵生态修复主要是在其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某些生物对于环境中污染物的代谢以及反应,同时借用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修复以及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各种条件的优化,从而实现修复被污染的环境以达到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污染土壤是一种世界性问题,由于化学污染物、重金属等长期积累,导致土壤质量下
降和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传统的化学工程和物理工程治理技术,虽然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土壤污染,但其成本高昂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局限性,促进
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
1.治理效果可观: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分解和减少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同时可以稳定和
平衡土壤。

2.治理成本低:生物修复技术相比传统的化学物理工程治理方法,其成本要低得多。

3.治理过程具有绿色、环保、能源回收等特点:生物修复过程是自然界中轻微的生物
修复过程,它不仅可以还原,而且可以促进植物吸收大量化学元素,具有显著的环保特
性。

1.菌植物共生技术:通过开发具有富集污染物能力的菌植物,实现对土壤污染物的
“二次降解”,提高生物修复的效果。

2.介质修复技术:介质修复技术基于自然孢子和微生物的组合,在一定的水分环境中,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分解并降解污染大气的化学物质。

3.植物物种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将污染土壤种植适应于特殊物种的方法,
以增加植物与土壤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4.水草修复技术:水草修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同时以地下水供应为基
础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地下水污染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修复目标、修复介质的性质、修复
剂种类、修复前土壤修复情况。

未来生物修复技术将更加成熟、完善,将更好地应用于污
染土壤的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也在逐渐加剧。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中。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代谢和生化反应的机制,使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减少其毒性,从而达到减轻土壤污染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1. 对环境的影响小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化学治理和物理治理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生物修复技术能够避免这些负面影响。

因为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进行修复,不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品,也不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2. 节约成本生物修复技术的治理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于物理治理和化学治理,生物修复同时能够有更加持久的效果。

一旦建立了一个适合微生物活动的热带生态修复系统,它就可以长时间地持续净化土壤。

3. 处理效果好生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土壤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在处理土壤污染时能够起到“自净作用”,使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生物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的治理中。

以下是一些生物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

1.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活性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

通过对微生物和土壤环境的调查研究,选择并添加特定的细菌、藻类或真菌等,利用其代谢和生化反应作为修复工具,从而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代谢和吸附作用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

收集适合该污染物质的植物,让其根系吸收有害物质质并将其转化为不具有毒性的物质,或者将其吸附到植物体内,减少污染物的负面影响。

土壤生物活性修复技术就是通过调整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等生物体的活性,促进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解和清除。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壤污染一直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壤污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土壤污染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和修复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局限,展望其发展前景,并总结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各种类型的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中的污染物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相比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更加温和,对环境影响较小,且成本更低。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双赢。

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推动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生物修复技术,提高其治理效果和适用范围,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和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深入将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2. 正文2.1 生物修复技术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修复环境中受到污染的土壤或水体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理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动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活动吸收、积累、分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比如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有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从而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浓度。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土壤中进行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等活动,将有毒物质降解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以净化土壤。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一、生物修复技术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等生物体来修复、净化污染土壤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生物激活、生物修复和生物隔离三类。

生物激活是通过引入适合的微生物、添加营养物质等方式,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从而加速土壤中的有机物降解过程。

生物修复是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

生物隔离是利用植物等生物体吸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技术。

在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常用于石油污染土壤、农药残留土壤、有机物废弃物填埋场土壤等的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中常用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原位生物修复和外部堆肥法。

原位生物修复是指通过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种和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直接在受污染土壤中进行污染物降解。

外部堆肥法则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掘出来进行堆肥处理,再重新覆盖至原来位置。

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降解石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并且成本较低、效果显著。

农药残留土壤的治理常采用生物激活技术。

通过添加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菌种和适量的营养物质,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从而加速土壤中农药残留的降解过程。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对土壤中的残留农药进行隔离。

在有机物废弃物填埋场土壤的修复中,生物修复技术也能够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并且可以降低填埋场的环境风险。

生物修复技术在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技术改进。

重金属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常出现在工矿区、冶炼厂和化工厂周边的土壤中。

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多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如土壤剥离、化学还原和化学稳定等。

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且难以根治污染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备受瞩目。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和植物吸收两种方法。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治理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来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方法。

其中,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

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可以分解、转化或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例如,国内某研究团队在某工业废弃场进行了微生物修复试验。

他们通过添加一种特殊的细菌,成功降解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土壤恢复了一定的生态功能。

二、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或减少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解、超声波和电动力场等。

热解技术是通过加热土壤,使污染物蒸发或分解,从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超声波技术则是利用超声波的震荡作用,使污染物颗粒分散,增加其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加速污染物的迁移和分解。

电动力场技术则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力,推动污染物的运移和迁移,达到去除的效果。

这些物理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氧化、还原和沉淀等。

化学氧化技术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还原技术则是通过添加还原剂,使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化学沉淀技术则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污染物与沉淀剂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污染物。

这些化学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综合修复技术综合修复技术是将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案,以提高治理效果。

例如,某地区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研究人员采用了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导致了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还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探索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是生态环境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农业、工业和民生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和污染物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将很容易导致土壤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热解修复、电化学修复等。

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其代谢产物来分解、转化和去除污染物。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污染物物质的残留量和毒性,改善土壤的环境质量和植物的生长环境,使受污染的土壤逐步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

二、水污染修复技术水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的过度开采和排放污水会给水资源带来重大威胁。

目前,全球水污染是一项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水污染的类型和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在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最常用的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去除污染的技术。

它可以利用生物体进行水中有机物、无机物质的能量转换或通量转换,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而在物理化学修复技术领域,光催化技术又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氧化过程令 contaminant转化成低毒的物质。

它具有高效、节省能源、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造纸厂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空气污染修复技术空气污染修复技术是另一个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量的燃烧排放、工业排放、交通运输排放等活动导致了空气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摘要:为提升土壤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应时刻关注土壤的污染情况并做好一定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对此,本文立足于新形势,分析了土壤污染的危害与来源,认为土壤污染不仅能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下降,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土壤污染多为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就是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损害土壤环境所造成的。

土壤是陆地生物生存的基础,因此,土壤污染治理问题一直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

所以,本文就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治理;应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对陆生生态系统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可用耕地面积减少,最终威胁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

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为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

现阶段,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等优势,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原理和现状分析对于植物修复来说,这种技术所应用的原材料就是植物。

通常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这种生物修复技术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植物自身的降解作用,栽种的花草树木将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

吸收的过程中就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吸收到植物体内,这种特定化的成分将是无毒的,实现达标排放,这样就实现土壤净化的作用。

第二,植物根部对于土壤污染物的吸收。

大家知道,植物的根系在土壤对各种养分进行吸收,同时这种吸附作用还能对土壤中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促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实现分解,将有害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或者水等物质实施排放,实现土壤净化的作用。

第三,实施植物萃取作用。

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区域,大规模地种植相应的植物,不断实施这种行为,将使得土壤净化的作用得到提升。

生物修复技术的过程中,各类植物将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植物的种植将使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流动性得以降低,生物的吸收效率得到降低,以特定化的植物来吸收有毒物质,将有利于别的植物的成长。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在当今社会中,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难以忽视的问题。

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愈加严重的态势。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运用生物修复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将从生物修复技术的定义、应用价值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等方面阐述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定义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利用植物或微生物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在降解、转化、吸附或彻底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达到修复或修补被污染的环境的一种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

它通过生物体代谢作用引起的化学反应,来有效降解污染物,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更加环保,损伤普遍较小且极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价值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价值凸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节约成本生物修复技术比起传统的土壤治理技术,如化学法和物理法,不需要大量耗费人力和财力,且操作方便,仅需要少量植物和微生物动物等,从而降低了治理成本。

2.可持续性生物修复技术将治理过程展现为自然、可持续的过程。

通过不断植入植物代谢,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达到持续降解和修复土壤的目的。

3.保护人体传统的污染物修复技术,大多会经过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会扰动土壤的自然状态。

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是通过利用植物代谢作用获得自然修复的效果,从而可大大减少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4.多功能性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物治理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优异的表现,可以对多种有机和无机物污染物进行降解。

同时,在污染治理中还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例如某些金属离子可以经腐殖质对其进行吸附而被开拓出新的应用形态。

三、现有技术局限性当前,生物修复技术的具体实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对重金属污染物的适用范围受限生物修复技术的具体实现针对的重金属种类存在限制,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如铬、锌等,根据不同污染地点和气候条件,生物修复技术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负荷和植被自身修复能力的情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还对农作物生长、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微生物等)及其代谢活性来修复和改良受污染土壤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持久性强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下面我将重点讨论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吸收、富集和转运有害物质,进而促进植物和土壤的共生修复作用的方法。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一些金属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如锌超富集植物Thlaspi caerulescens和镉超富集植物Lycopersicon esculentum等,可以通过吸收和富集土壤中过量的金属,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植物根系释放的有机物质还可以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一步促进土壤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降解酶来分解、转化或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选择性强以及可持续性的特点。

一种叫做生物刺激剂(bioaugmentation)的技术,通过添加富含特定代谢能力的微生物来增强土壤的生物修复能力。

这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或转化特定的有害物质。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构建复合菌群来协同作用,提高土壤污染物的酶解效率,从而加速土壤的修复过程。

添加适宜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良好的条件。

生物-物理相结合修复技术是一种将生物修复技术与物理隔离或物理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建造植物盖膜和植物围栏等工程手段将污染土壤进行物理隔离,然后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来修复土壤。

生态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态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态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一、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由于工业污染、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以及垃圾填埋等原因,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法。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如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等,将污染的土壤与未污染的土壤进行置换,或者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修复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氧化剂、还原剂、沉淀剂等,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使其从土壤中沉淀出来。

化学修复方法见效快,但容易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生态平衡。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分解、吸收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土壤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利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农药等;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汞等。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原因,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法。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如截污、清淤、曝气等,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体的物理环境。

截污是指将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防止其直接排入水体;清淤是指清除水体底部的淤泥,减少污染物的积累;曝气是指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的水质。

化学修复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絮凝剂、消毒剂等,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絮凝剂可以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修复技术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态修复技术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广泛意义。

### 生态修复技术概述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模拟、恢复或重建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恢复受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这些技术涵盖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水体治理等多个方面。

其核心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

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质量、改善水域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及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 土壤污染治理农村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土壤的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健康。

生物修复是处理污染土壤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引入特定微生物,可以分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这种方式不仅安全,而且经济。

此外,植物修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某些植物,如向日葵和水葫芦,具备吸收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的能力。

在农田中种植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净化土壤,还能通过其根系改善土壤结构。

### 水体污染治理农村水体污染主要源自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

化肥和农药在降雨过程中被冲刷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后果包括水生生态系统的崩溃和饮水安全隐患。

在这一方面,湿地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湿地通过构建自然生态系统,有效滤除水中营养成分和污染物。

湿地不仅具有水质净化功能,同时也为鸟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

还有一种创新方法是采用生态浮岛。

这些浮岛由植物和基质组装而成,漂浮在水面上,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养分与污染物。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湖泊水质,并为水域增添绿意。

###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治理中的应用土壤,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它为植物提供养分,为生物提供栖息之所。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众多土壤治理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生物修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三大类。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固定和挥发等作用来净化土壤。

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够从土壤中大量吸收特定的污染物,并将其积累在自身的组织中。

比如,蜈蚣草对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砷的含量。

此外,植物根系还能分泌一些物质,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增强对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修复则是依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将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假单胞菌可以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白腐真菌能够分解多环芳烃等。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共代谢作用,即在利用其他底物生长的同时降解污染物,提高土壤的净化效果。

动物修复在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某些土壤动物,如蚯蚓,能够通过吞食、消化和排泄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间接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治理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对环境的干扰较小。

相比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生物修复不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化学试剂投入,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其次,生物修复可以在原位进行,不需要将污染土壤挖出运输,降低了治理成本。

此外,生物修复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的土壤治理。

然而,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生物修复的速度相对较慢,对于高浓度污染的土壤可能效果不明显。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土壤污染是当代环境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其严重影响了农田的肥沃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的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治理土壤污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及其优势和挑战。

一、生物修复技术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将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技术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土壤动物修复等形式。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根系和茎叶来吸收、转移和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完成土壤污染的修复过程;土壤动物修复是指运用土壤中的动物资源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土壤污染的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可再生等优势,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修复技术之一。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或者通过植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害物质,从而使得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减少,从而实现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代表作物包括太阳花、一串红、槐树、紫杉等,这些植物对于一些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之一是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类物质,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石油污染的土壤治理中。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土壤动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动物资源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土壤污染的修复。

土壤动物修复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之一是蚯蚓修复技术。

蚯蚓可以通过持续的生物迁移和土壤通气等方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养分循环,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的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壤污染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而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微生物、植物)对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方式。

1. 生物降解:通过注入特定的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或较为安全的物质。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如石油、石油化工、染料厂和农药等。

2.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将其转运至植物体内并储存在各部位,从而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已有的或者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害物质,促进土壤营养循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通过上述方式,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土壤的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物质进行修复,如重金属、石油类、有机氯化合物等。

2. 矿区土壤修复:矿区土壤污染是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所致,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化学药品。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适生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矿区土壤,减少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农田土壤修复:农田土壤中常常受到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影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土壤污染治理成为环境保护行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各国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以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技术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效果,以期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和人工引进的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

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植物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等方式达到治理目的。

现实中,生物修复技术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中国南京市江北新区某农田油污染案为例,该地区由于企业违法倾倒工业废弃油导致土壤油污染严重。

当地政府采用了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首先,立体搭建油田栽植系统,种植梭梭、油菜等能够吸收和转化油污染物的植物。

然后,引进适应性强的微生物,增强土壤生态功能。

经过数年的修复,该农田油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成功恢复了农作物的种植。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土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生物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有限,对重金属等无机物的修复效果较差,修复周期较长。

二、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改变土壤环境,使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成为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

日本东京湾地区汞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成功的应用案例。

该地区的土壤受到了来自电池、电子产品等企业废弃物的汞污染。

当地政府采用化学修复技术,在受污染区域表面喷洒氧化铁等改性药剂,通过与汞形成化学结合物,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有效性和毒害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汞污染得到了明显控制。

化学修复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治理效果,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然而,化学修复技术会产生大量药剂,可能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分析

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分析

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分析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保护屏障的一个关键要求,也是将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的一个主要任务。

在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时候,修复的关键点是“治土”,通过土壤的治理,不仅可以使土壤的质量得到提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对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来讲,这些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也是有着一定效果,比如说在重金属土壤污染中,污染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环境的质量,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土壤修复的过程中,采用的修复方法也可以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作用。

对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生态环境保护;方法应用;应用情况引言:对于污染土壤来讲,污染物的来源较为广泛,像无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等,因此在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采取相应的修复方法。

通过这些修复方法的结合应用,不仅可以对污染土壤起到修复治理的作用,也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结合起来,像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就可以借助热脱附技术、氧化技术等予以改善,进而使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保证。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运用植物可以对土壤中的金属污染物进行吸收,进而将这些成分转化为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一些特殊植物的根部甚至可以对污染物起到分解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污染物被隔断钝化[1]。

比如说在修复无机污染土壤的时候,这项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将土壤中的氮元素、磷元素吸收掉,进而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成分得以去除。

对于植物修复技术来讲,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践应用的时候,若只是使用一种植物,所产生的修复效果就很难达到最佳,因此更多的是将多种植物联合使用。

二、物理修复技术的运用(一)热脱附技术热脱附技术的应用主要借助高温的环境来完成污染土壤的溶解,进而针对溶解后的土壤采取对应的措施,像易挥发性的化合物、半挥发性的化合物就需要通过降解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土壤中的混合性物质得到有效去除[2]。

生态修复技术有哪些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有哪些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有哪些应用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使其重新具备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和生态系统类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壤生态修复方面,常见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方法如客土法、换土法,通过移除受污染的土壤或引入新的土壤来改善土壤质量。

化学修复则运用化学药剂来降解或固定污染物,例如使用螯合剂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或转化污染物。

例如,某些植物具有超积累重金属的特性,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体内,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在水域生态修复领域,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改善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向水体中投放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可以分解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在矿山生态修复中,植被恢复技术至关重要。

在矿山开采后,土地往往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贫瘠、缺乏植被覆盖。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如耐旱、耐瘠薄的草本和灌木,并采取适当的种植和养护措施,可以逐步恢复矿山的植被。

同时,利用土壤改良技术,如添加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湿地生态修复方面,湿地补水和栖息地恢复是常用的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许多湿地面临着干涸和萎缩的威胁。

通过合理的补水措施,如引调水、雨水收集等,可以增加湿地的水量,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

此外,恢复湿地的自然栖息地,如营造浅滩、沼泽、水湾等多样化的生境,为湿地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有助于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修复姓名:吴培强学号:1117441028摘要:论述了土壤污染的种类及对环境的危害、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内涵,还进一步描绘了生态修复技术的构成要素及不同表现形式,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结合它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发展等方面,展望了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与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前言:土壤是大气、水体及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滞留和沉积目标,是长期环境污染的承受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息的资源,越来越暴露出不堪重负的迹象,鉴于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及其资源的有限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国外开始研究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微生物、植物分解代谢土壤污染等生态修复方法,今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不仅较其他修复方法经济,同时也不易产生二次污染,更适于大面积土壤的修复。

目前,生态修复技术已开始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处理技术,可以预见,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一) 土壤污染的种类1、有机污染物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化学农药。

例如以及氯类,包括六六六、DDT、艾氏剂、狄氏剂等;有机磷类,包括马拉硫磷、对硫酸、敌敌畏等;氨基甲酸脂类,有的为杀虫剂,有的为除草剂;苯氧羧酸类,如2,4—D、2,4,4—T等除草剂。

工业“三废”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常见的有酚、油类、多氯联苯等有机化合物。

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入土壤的;由于使用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随着含重金属的粉尘落入土壤中;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制剂等。

常见的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包括汞、镉、铅、铜、锌、镍、砷等。

因为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且可以为生物所富集。

因此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是较难予彻底消除的,可对环境形成潜在的威胁。

3、放射性元素污染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中核爆炸降落的裂变产物和部分原子能科研机构排出的液体和固体的放射性废弃物。

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弃物不可避免的随自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污染土壤。

土壤一旦被放射性元素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只能自行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4、化学肥料污染为了提高产量,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氮和含磷的化学肥料,但是往往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这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污染环境。

5、病源微生物污染土壤中的病源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医院用水),当人与污染的土壤接触时可传染各种细菌及病毒,若食用被土壤污染的蔬菜、瓜果等会威胁人体健康。

这些被污染的土壤经过雨水冲刷,又可能污染水体。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由于近年来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土壤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由于土壤中的病原体进入水里或雨里,会引发疾病的传播。

土壤中的有害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机理作用,造成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土壤被放射线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线衰变会产生很多有害射线,可以直接穿过人体,破坏人体组织,使正常细胞死亡或白细胞发生癌变。

土壤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大的伤害,同时対国家的经济有不小的影响,每年的土壤污染都会花费大笔费用来治理,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到其他的环境影响,如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一)生态修复的内涵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特异生物対污染物的代谢过程,并借助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的某些措施加以强化或条件优化,使污染环境得以修复的方法。

生态修复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新兴技术,它严格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等生态学原理,它是由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

生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基础,而微生物修复是生物修复中最有用的修复技术。

物理和化学修复是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但是一般要与生物修复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目前应用很广也很有效的一种修复技术。

(二)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1、生物修复1.1 原位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主要集中在亚表层土壤的生态条件优化,尤其是通过调节加入无机营养或可能限制其反应速率的氧气(或诸如过氧化氢等电子受体)的供给,以促进土著微生物或外加的特异微生物对污染物质进行最大程度的生物降解。

当挖取污染土壤不可能时或泥浆生物反应器的费用太昂贵时,宜采用原位生物修复方法,如土耕法、投菌法、生物培养法、生物通气法等。

土耕法要求现场土质必须有足够的渗透性,以及存在大量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

该法操作简单、费用低、环境影响小、效果显著,缺点是污染物可能从土壤迁移,且处理时间较长J。

投菌法的核心是引入新的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一般在现有微生物不能降解污染物或降解能力低的情况下考虑此法。

生物培养法是要定期地向污染环境中投加H202和营养,以满足污染环境中已经存在的降解菌的需要。

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受污染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活力比采用外源微生物的方法更有效。

对生物通气法,大部分低沸点、易挥发的有机物可直接随空气抽出,而那些高沸点的重组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彻底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其显著优点是应用范围广,操作费用低;缺点是操作时间长。

1. 2 异位生物修复异位生物修复指将被污染土壤搬运和输送到它处进行生物修复处理,主要有土地耕作法、堆肥法、厌氧处理法、生物反应器法。

土地耕作法费用极低,应用范围较广,但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此法受到限制,也容易导致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且难降解的物质会积累其中,增加土壤毒性。

堆肥法对去除含高浓度不稳定固体的有机复合物是最有效的,处理时间较短。

对三硝基甲苯、多氯联苯等好氧处理不理想的污染物可用厌氧处理,效果较好。

由于厌氧条件难以控制,且易产生中间代谢污染物等,其应用比好氧处理少。

由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降解的条件容易满足与控制,因此其处理速度与效果优于其它处理方法,但大多数的生物反应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目前,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微生物主要有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3大类,已应用于地下储油罐污染地、原油污染海湾、石油泄漏污染地及其废弃物堆置场、含氯溶剂、苯、菲等多种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但是,微生物修复有时并不能去除土壤中的全部污染物,只有与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组成统一的处理技术体系时,才能真正达到对污染土壤的完全修复。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过程是一项涉及污染物特性、微生物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复杂系统工程。

目前虽然对利用基因工程菌构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人们对基因工程菌应用于环境的潜在风险性仍存在着种种担心,美国、日本、欧洲等大多数国家对基因工程菌的实际应用有着严格的立法控制。

在对微生物修复影响因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提高微生物修复效能的其它途径显得非常迫切。

2、物理化学修复利用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

最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即将受污染的土壤转移到指定地填埋,然后移送新的土壤到污染地置换为可耕种的土壤;或者用清洗法,通过清洁水的灌溉带走土壤表面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并在地下深层挖深井抽取地表的渗透水,以达到水洗带走污染土壤的目的;土壤通风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可挥发物的污染,所需成本仅有土壤挖掘法和清洗法10%;此外还有热处理法、磁分离等手段。

化学修复就是向土壤投入改良剂,使其改变土壤的酸聩葑陛、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或土壤中离子的构成情况,进而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拮抗或沉淀作用产生影响,降低重金属的污染。

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改良效果显著。

3、植物修复的类型3.1植物提取即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金属污染物,随后收割地上部并进行集中处理,连续种植该植物,达到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这些植物有两类,超量积累植物和诱导的超量积累植物。

前者是指一些具有很强的吸收重金属并运输到地上部积累能力的植物,后者则指一些本不具有超量积累特性但通过一些过程可诱导出超量积累能力的植物。

目前已发现有700多种超积累重金属植物,积累cr、co、Ni、Cu、Pb 的量一般在0.1%以上,Mn、Zn可达到1%以上。

3.2植物挥发其机理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金属,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挥发到大气中,以降低土壤污染。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和se。

印度芥菜有较高的吸收和积累硒的能力。

在种植这类植物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可使土壤中的全硒减少48%和13%。

一些农作物如水稻、卷心菜、胡萝、大麦、苜蓿及一些水生物质等也有较强的吸收并挥发土壤硒的能力。

研究表明se挥发的主要形态是基本无毒的二甲基硒[(cH ) Se],其毒性比无机硒低500—700倍。

3.3植物固定利用耐重金属植物或超累积植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其机理主要是通过金属存根部的积累、沉淀或根表吸收来加强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

如植物根系分泌物能改变土壤根际环境,可使多价态的cr、№、As的价态和形态发生改变,影响其毒性效应。

植物的根毛则可直接从土壤交换吸附重金属增加根表固定。

3.4植物降解利用植物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区系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或无机物。

植物降解一般对某些结构较简单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很高,对结构复杂的污染物质则无能为力。

根际生物降解修复方式实际上是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过程,其中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植物修复是一种天然、洁净、经济的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要花数年时间才能把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降到安全或可接受的水平,因为已发现的大部分金属超积累植物不但生长缓慢而且植株矮小。

(三)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的实例20世纪80年代初,约有106t汽油泄漏进入纽约长岛汽油站附近土壤和地下水中,尽管回收了月82t未被土壤吸附的汽油,但仍有相当多的汽油残留在土壤中。

1985年4月开始在该地以双氧水为供氧体,进行生物修复处理,在21月中,估计通过生物作用去除的汽油约为17.6t,占总去除量的72%。

修复后的土壤中,汽油含量已低于检测限。

三、结束语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总体来说相当严峻,土壤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

在技术再造的意义上,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代表了21世纪环境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