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与地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善这种关系。

首先,人地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威胁着地球的健康,也会对人类自身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保护地球。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人地关系的平衡。

人类生活离不开地球资源,但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变得稀缺,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我们应当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是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个人出发,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管理,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绿色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人地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

例如,节约用水,减少食物浪费,鼓励低碳出行等。

其次,我们可以提高环保意识,从购物环节开始,选择环保产品和包装,并鼓励其他人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最后,我们可以参与到环保组织和社区活动中,积极推动环保行动,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观点。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才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和可持续的人地关系。

春天的呐喊——试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春天的呐喊——试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1 理环境之间是休戚与共、 相互依存的 关系。 一方面, 人
。一 类 需要 从环 境 中获 取 物质 和 能量 ; 一方 面 , 另 人类 生
产和生 活所产 生 的废弃 物也 需要 排放 到 环境 中 。不 当的利 用 方 式 让人 类 在 利 用 和 改 造 自然 的 同 时对 环 境 造 成 了破 坏, 也导致 了人类发 展与地 理环境 之 间的矛盾 。 其是 自 1 尤 8

人地关 系的恶化
人类 历史 发 展过 程 中人 地关 系并 不 是一 成不 变 的 。从
采猎 文 明时 期人 类对 地理 环境 的崇 拜 和依赖 ,到 农业 文 明
时期对 地理 环境 的利 用 和对 抗 ,再 到工业 文 明时 期人 地关 系的全 面不协调 、人 地关 系发生 了彻底 的改变 。究 其原 因 , 主要是 由于人 类对 人 地关 系 的错 误认 识 造成 的 。工业革 命 后社 会生 产力 的进 步极 大地 提高 了人 们利 用 和改造 自 的 然 能力 ,蒸 汽机等 新 动力 机器 的广 泛使 用则 刺激 了人 们对 能 源 资源 的需 求 , 这 种 背景 下 人们 提 出 了 “ 服 自然 ” 口 在 征 的 号, 于是 , 原本郁郁 葱葱 的山林变 得荒芜 遍野 , 原先 清澈见底
淘 汰的高能耗 、高污染企业趁 着国家的政策扶持和 当地 政府 提 出的优 惠条件大举 向西 部一些经济欠发达但 资源 丰富的省 份转移 。 这些企业产生 的污染物任意 向环境 中排放 , 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 ,使得 西部地 区原本就脆 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毁灭
性 打击 , 亲河黄河也被他们 当作 一条 巨大 的排水 沟 , 母 污水未 经处理便向河流 中排放 , 影响 了下游人 民的健康 。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摘要人地关系自人类产生起便随着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地关系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矛盾,本文回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的特征,并针对目前的人地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对人地关系的前景提出展望和建议。

【1】关键词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内涵协调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论述。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

从公元前几百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环境决定论,到工业革命以后风行一时的人类意志决定论,再到20世纪初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

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人地关系的内涵及特征1.1人地关系的内涵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利用土地中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地关系的实质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主体,为土地利用与生产提供人力资源;土地是客体,为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这种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

在人利用土地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衍生关系称为简介的人地关系。

2人地关系的特征【1】2.1客观性人地关系是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优化,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但人来要处理好人地关系。

系统性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子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

2.2人地关系的地域性由于组成人地关系系统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水,土,气生物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类型的地域上不尽相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因此,研究人地关系要区域化。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
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解题知能培养] 从图中可获得信息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答案] D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持续 性原 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 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 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 境的关系
共同 性原 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 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 族、宗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 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 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 示:
主要问题
具体措施
环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 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 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态 土地荒漠化 然植被遭破坏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破 坏
生物多样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 大熊猫、华南虎、藏
性减少 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的大量
水污染、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意义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人地关系不仅涉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也包括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人地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人地关系的含义和内涵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它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地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制约。

1.2 人地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改变和影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究人地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人地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2.1 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当确保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在人地关系中,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相互协调。

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提高,同时也要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社会不稳定。

2.3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共生人类的文化是人地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建立和发展人地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共生,尊重并保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生态的延续。

三、实践案例: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地区某国的一个城镇被赋予发展生态旅游的使命,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1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该地区的政府部门注重生态保护,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浅析中国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浅析中国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公众的资源环境需求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在经历环境决定论、人地或然论与征服自然论之后,人地关系和谐成了全球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之道。

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地关系的协调;人地关系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1、人地关系的内涵人地关系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形成是以人类的出现为前提,以人类劳动方式为手段,以物质技术为中介而构建的。

由于人的主体性及其认知能力的存在,使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即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是人地关系研究的物质实体系统。

吴传钧先生指出:“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

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发展变化的机制。

2、人地系统理论的研究2.1人地系统的要素组成对于人地系统组成要素这个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

吴传钧先生认为,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

在人地系统中,人口与社会经济要素为一端,资源与环境为另一端,双方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存在着多种直接反馈作用,并密切交织在一起。

2.2地系统的动力机制、结构、功能。

毛汉英先生认为人地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递进的越来越高层次的有序结构的形成,而其动力来自远离平衡状态下系统内部非线性的“涨落”效应。

人地系统的开放性是其产生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而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效应则是其产生有序结构的基础,具有生物-社会的自组织过程。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概述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人地关系则是指人类与地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相互依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繁荣。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二、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1. 人口增长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时,资源利用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食物、水资源、能源等都受到了巨大压力。

高中地理教育应该加强对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关系的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合理利用资源和制定科学规划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方法。

2. 可持续农业实践为了应对食物需求和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应该重点介绍可持续农业实践。

包括有机农业、农田水利、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学生应该了解到,合理的农业实践有助于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并且能够提供可持续的食物供给。

三、城市化与环境保护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开发和工业化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加强对于城市化对于环境的影响认知,培养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2. 可持续城市规划为了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城市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相关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评估不同城市规划措施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设计未来城市时更好地平衡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

四、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传统能源问题全球对于传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化石能源的使用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导致了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加强对于传统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论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

论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

论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
论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在进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关注和使用地方资源到当今的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受到文明发展的影响。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地方资源的使用逐渐加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然而,随着人类的文明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损害也日益严重。

因此,应当加强人与地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

应当充分尊重地球家园的生命力,并以此作为保护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例如实行绿色能源、改善环境污染等。

最后,要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好规划,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观念。

应当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并尊重地方文化,加强人民的环境意识,提升社会的文明素质。

总之,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观念,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探讨以沙尘暴为例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人地关系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作为地理学的人地关系,“人”是指社会性的人,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是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也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即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经过了十分矛盾对立的阶段。

人类对自然环境无限度的索取、破坏;失衡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

比如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此,人地关系问题引起了许多学科的重视,地理学积极吸收环境学、生态学的学科成果,提出了新的人地观。

即和谐论或协调论。

人地协调论强调人地双方紧密结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并强调人应主动地与地理环境和谐地发展。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

沙尘暴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它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高考命题思路中,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体现“有用的地理”的课改观念,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关注。

一、地理高考试题与沙尘暴(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的的是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考查的知识点是沙尘暴。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二)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滥伐 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由于大 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由 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 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见图5-5);等等。
(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和改造自然,不停地对各环境要素施加影响,时刻 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 度仍在不断地加大加深。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三)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身,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按结果分为正反 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即生产和消费活动符合环境的客观 属性——自然规律时,环境则在人类的引导下向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的方向发展,它既能实 现物质能量的持续供给,又能使废弃物及时得到转化和清除,这就是正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统一的,环境 造福于人类;反之,当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时,环境将会恶化,出现生态失调、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这就是负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对立的,人类将遭到环境的惩罚。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演变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对人地 关系的思考总是殊途同归。从其核心理念上,可以分成三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如何在保障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地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长期以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落实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理念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必须建立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实现人地共生共赢的局面。

其次,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益,但同时又不破坏生态平衡,是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可以通过采取节约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等措施来达到目的。

同时还需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和效果。

第四,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人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地和谐共处。

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研究(发展经济学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研究(发展经济学

Lvt
pvt
yvt
xt
cvt svt
eivt xivt
i 1

1 r (t1)

(1)
M
N
K

wmt zmt wnt znt wkthkt

m
n
k

s.t.
CG
A Acg
cg
(2)
scg s st g , sl g , rf , lg , cg , xcg (5)
• Econometric estimation approach:
– Lack of consistent data, especially long time series data about effect of soil degradation;
– Difficult to derive function form of the reducedform equation.
Modules )
– Production (22): cropping corresponding to land type
Corn, Millet, Potato, Sunflower, Rapeseed, Beans, Goat, Sheep, Hog, Cattle
Bio-economic village LP Model
C

G Acgt pct ycgt xt ccgt scgt n eicgt xicgt
c1 g 1
i 1

T V
n

U

t1 v1
x : a vector of inputs used in production of crop c or livestock v e : the per unit input price for input x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介绍人地关系的概念及重要性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

它涉及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造,以及这种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反馈作用。

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了解人口迁移、城市化、农业发展等现象的基础,也是研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前提。

二、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1. 工业化与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排放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增多,导致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

尤其是工业区域,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会导致大气中含有过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全球变暖问题。

2. 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消耗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大量土地被开发建设,耕地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此外,城市发展需要大量水、能源和材料资源的消耗,在过度利用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3. 农业发展与土壤质量下降农业是人类最早开始的一种生产活动,但长期以来大规模种植使用化肥、农药等过程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除了化学物质对土壤不利影响外,频繁耕作和过度放牧也加速了土壤侵蚀的速度。

三、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社会公平与人民福祉统一。

它关注未来世代的需求,追求满足当前人类需求而不损害后代子孙福祉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并追求这三个方面之间良好的协调与平衡。

1. 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要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进行,并要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超出环境承载力。

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开发清洁能源等方式实现。

2. 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人民生活质量,追求公平、和谐、稳定的社会。

这意味着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保障人们基本权益,减少社会不平等。

3. 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并重视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2024年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范文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本篇研究将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供策略建议,旨在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关中地区乡村现状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域广泛。

目前,许多乡村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房屋改造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该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垃圾处理不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居老旧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三、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改善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人居环境的改善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通过整治乡村环境,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回流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四、整治规划策略(一)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针对关中地区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

同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土壤。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关键。

应优先改善交通设施,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同时,加强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民居改造与美化环境对老旧民居进行改造,提高房屋的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等措施,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发展乡村旅游与产业经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例如,可以开发农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同时,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五、实施保障措施(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

1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大家阅读第123页“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分 别探究下列三个问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可持续】

长远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改造自然阶段
时期:农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发展、灌溉和耕作技术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关系:环境科学萌芽(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征服自然阶段
时期: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发展速度惊人,较高 主要环境问题: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
01
探究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 概念: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 的影响。 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 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阅读教材第119页到121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内容,自学完成下面 表格
人口激增,资源欠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
缺,环境污染严重, 到公认,人口、资源、
生态破坏
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活动探究3
从大坝拆除看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 河的大坝?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 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历史阶段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Fra bibliotek工业社会

从地理视角解读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中作文800字

从地理视角解读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中作文800字

从地理视角解读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中作文800字标题:从地理视角解读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它关乎着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甚至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地理视角出发,探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关系并非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一方面,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也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这个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地和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逐渐失衡。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地关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主题——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地理学中,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丹麦的风能发展、荷兰的水管理、中国的生态农业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人地关系处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的来说,从地理视角看,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实现了人地和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研究(发展经济学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研究(发展经济学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必要 性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环境政 策
• 欧美国家的农业环境政策
– 石油农业的化肥农药高投入导致水质污 染等环境问题
– 价格支持政策导致农产品过剩 – 农业环境政策的核心是推行农业粗放化
经营,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减少农产品 产量
– 对于实行粗放经营的农户给予政策补贴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环境问题
– Self-supply (5):
Seeds, Fodder, Manure, Firewood
– Resource supply(17): Land supply(6), Labor supply(11)
Modules of LP Model -
continue
Household decision
Land degradation
Macro and Regional Models
Household and Village
Models
Bio-economic Models
Bio-economic household Model
Bio-economic village Model approach
• Agricultural policies affect soil degradation by influencing the level of output, input and factor prices (Heerink, 2001).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环境变化的机制
• 政策和制度——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农 户经济行为——资源环境变化
• 发展可持续集约农业的关键是技术进步, 开发实用适用技术
– 实用:实际农业活动中可应用的技术 – 适用:适合当地条件适合当地农户采用的技术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人地关系理论分析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人地关系理论分析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人地关系理论分析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立国安邦的基本要素。

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从人地关系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析,反思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对策,对规划持续利用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地关系理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焦点。

在我国,由于加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耕地资源过度耗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也尤为紧迫。

为了合理地协调与均衡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应运而生。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中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增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能力,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指南和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还存在许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指令性指标,规划的权威性、可操作性不强。

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来分析其间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土地利用问题本质上属人地关系问题,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协调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则源于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分析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高规划的科学指导意义。

二、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地理科学中被表述为人地关系论,它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整个地理科学的核心理论和中心问题。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为理论思维,人地关系学说主要有以下代表:(1)地理环境决定论。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征、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理论早期的一种观点,简称决定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地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阅读,分析了关中地区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关中地区人地关系优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中地区人地关系主要存在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压力大;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化问题突出等问题。

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城乡政策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城市,合理布局产业。

关键词:关中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资源1引言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用永恒主题[1-2]。

李振泉认为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

其中" 人" 是指社会性的人," 地" 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

[3]而王黎明则将人地关系概括为,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4]。

也有学者把人地关系定义为,人地资源及其相互关系[5],人地关系是人类需求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6]。

而更多的学者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称为人地关系。

[7-8]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系地堑式构造平原。

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

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形似“新月”。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

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

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随着人们对于关中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关中地区的资源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于关中地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关中地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概况2.1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十五”与“十一五”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稳定、持续的增长势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2008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到达4314.63亿元,占全省的62.98%。

人均GDP为18778.53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323.96亿元。

与2000年相比,总GDP/人均GDP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加了2倍多,而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了近4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增加了6.5倍。

2.2关中水资源概况关中地区河流众多,有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灞河、黑河等,关中地区大多属于黄河流域。

区内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135条,其中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河在陕西段河床长502km,流于面积3.32km2,横贯整个关中平原市关中地区的主要地表水源。

2.3关中地区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关中地区总面积5.55km2,约占全省的27%。

而且关中地区又称渭河平原,全区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耕种条件优越。

[11] 2.4矿产资源概况关中地区是陕西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在矿产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该地区因地质构造复杂和成矿期次多,而形成种类多样的成矿区块。

其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关中北部的铜川/渭南等地区,其保有储量约为180.6亿吨。

关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特别是优质煤炭/天然气/石油/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上临近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晋蒙和陕北地区,为区域矿产资源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5生态环境资源概况关中地区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错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带。

关中地区有种子植物2300种,其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余种。

区内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在渭河南部的水资源丰沛地区部分种植水稻,而在渭北台塬区农作物以谷子、高梁等秋杂粮为主。

3.关中地区人地关系中的几点矛盾3.1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压力大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

2008年底全区有人口2297.64万,占陕西省人口总数的61%,而土地面积5.55万km2,约占全省的26.96%;人均土地0.0024km2,不足全省的一半。

区内各地区的人均国土面积也相差悬殊,按人均国土面积的多少将各市进行排位,一次是宝鸡/铜川/渭南/咸阳和西安。

西安的人均国土面积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06%。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全省前三大城市都聚集在此,城市数量多,经济实力强劲,城市用地扩张迅速。

[12]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被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经济区关中和陕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得到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日益繁荣,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使得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异速生长系数不断上升。

而且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势必使土地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土地供需矛盾加剧。

3.2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关中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塬地,人们不能因地制宜进行开发,植被破坏严重,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同时关中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一直重地下水,轻地表水。

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区域性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过度采取地下水破坏了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引起城市地面沉降/地缝活跃等一些列环境地质灾害。

而且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由于采伐过量的各种原因,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区内河流含沙量高/输沙量大。

土地资源污染破坏严重,工业“三废”污染相当严重。

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开发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资源所在区域的土地污染严重。

3.3城市化问题突出关中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虽在陕西乃至整个西部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城市化规模等级不合理,按照我国对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将城市化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朝特大城市5类。

根据2009年《陕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按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在关中地区,西安是我唯一的超大型城市,没有特大型城市,大城市两个(宝鸡和咸阳),中等城市两个(渭南和铜川),小城市3个(兴平/韩城和华阴)。

平且关中地区从人口/经济/产业等方面地区差异性显著,城镇空间分布不均。

关中地区的城镇集中分布在关中的中部地区,盐陇海铁路沿线成串珠状分布,而关中中部以南,以北城镇分布稀疏。

这种城镇分布格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削弱了中心城市对区域整体经济的恶带动作用,对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4.关中地区人地关系的影响因素4.1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自然条件和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经济发展往往较快;相反,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短缺、区位优势缺乏的地区,经济发展往往较慢。

关中地区冬季多西北风,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易造成春旱。

夏季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形成大面积的降水。

区内降水总的分布趋势是山区向平原河谷递减,由关中东部递减,形成明显的带状分布。

这都造成了在农业发展方面关中地区所存在的差异。

该区在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

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充分处理任意排放,造成区内环境不断恶化。

据不完全统计,渭河极其支流每年接纳工业污水为3.37亿t,工业废水4.5亿t,且80%以上属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这都给区内的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13]4.2城乡政策差异城乡之间不合理的政策和发展思路导致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向城市合理流动,加剧农村劳动力过剩,使不少农民安于贫困;过分向工业、向城市、向发达地区倾斜的投资政策,大量的国家财政资金被投入到了主要的大中型城市,削弱了农村地区获取资金的渠道,致使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资金短缺;不合理的价格政策,造成农民收益受损,利益流失,削弱农村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收入低下。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由于市场、自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不合理的税收政策,造成农村低收入高税收,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不完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城镇的医疗、社保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分灶吃饭的财政政策,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财政紧张,投入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4.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中地区主要城市眼陇海线、渭河流域成带状分布,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造成了区内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铁路沿线城市发展迅速,偏远城市发展缓慢,制约了整个关中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

关中地区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最优区位,依托各种资源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区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以2008年为例,西安市GDP总额达到了2190.05亿元,占到了关中地区GDP总额的50.76%,西安市一家就占去了关中地区的经济总额的一半,居于第二位的是咸阳市GDP总额为764.56,占到了关中地区GDP总额的17.72%,其中最少的为铜川市GDP总额为128.65亿元,占关中地区GDP总额的2.98%。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到了城市的整体发展。

5关中地区人地关系的调整与优化5.1控制人口增长,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的生存与发展以资源、环境为依托,人口增长作为分享资源消耗的很强的“分母加权效应”,将会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14]过快人口数量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从而降低了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不利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要关中地区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适度规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方面,首先要结合农村农业生产的实际引进农业增产技术,提高人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其次,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针对特困户可以安排一定的专项养老资金,消除他们对养老的担忧,进而减少“多生”现象。

5.2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过度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因此必须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再次要通过对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大力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培养其适度消费、节俭生活的绿色环保生活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