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4)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85f73d5ee06eff9aff8077e.png)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2020·浙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蒋勋先生讲宋词,不仅讲诗词本身的含义,也讲宋词的来路与根基。
他尝试以一朵花或者一片雪的姿态来体会宇宙自然,在柔性与刚性之间,帮助读者与宋词之美结一段善缘。
不仅这种美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也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
又如,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以文学特有的意境,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读者重拾对美和生命的感动,带领大家一起体验美。
古往今来,《诗经》的真挚含蓄,屈原的忧国忧民陶渊明的田园风格,李白的热情奔放,杜甫的人间冷暖,李煜的繁华幻灭,苏轼的豪迈深情,李清照的欲说还休,辛弃疾的侠士之情,韩柳的民间声音,《牡丹亭》的梦幻纯真,《水浒传》的草莽叛逆,《红楼梦》的青春孤独,张爱玲的荒凉凄美,沈从文的平和恬淡…几千年来的文学之美,一段段意境与情思,文学的性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更深的体悟。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
他“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更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得心应手侃侃而谈关照乃至B.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关照以至C.游刃有余娓娓道来观照乃至D.得心应手娓娓道来观照以至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美不仅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也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
B.这种美不仅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也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
C.不仅这种美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也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
D.不仅这种美存在于文字或音韵当中,也存在于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那份家国情怀里。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https://img.taocdn.com/s3/m/c13a29c884868762caaed581.png)
2014年春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后强化作业: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B.东篱.(lí) 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 堪摘.(zhāi) 玉枕.(zhèn)纱厨【答案】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派出的乒团男女队都是强强组合,人才济济,我队终于因人成...事.,稳拿冠军。
B.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住几辈子的。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进展,必须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答案】C(C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符合原句的意义。
A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B安之若素: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在此与语境不符。
D耸人听闻: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事,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应改为“骇人听闻”,属不理解成语含义用错。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俄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上没有什么波动。
B.中国第一幅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月面图像,是由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处理、拼接而成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72a820fad6195f312ba6c4.png)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纱厨.
乍.暖
还
乍暖还.寒 还.是
读音 chú zhà huán hái
加点字
东篱.
堆.积
识
相识. 标识.
读音 lí duī shí zhì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解多义 瑞脑销金兽(动词,燃烧)
(1)销 莫道不销魂(动词,除去)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动词,熔化) 莫道不销魂(副词,不要)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代词,没有谁)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 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 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寥,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 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2)莫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而卒莫消长也(副词,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人比黄花瘦(动词,表比较)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动词,比较) (3)比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动词,列在)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动词,与……相比) 寻寻觅觅(动词,寻找) 寻声暗问弹者谁(动词,沿着) (4)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形容词,平常的)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副词,不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 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 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该词体具有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a907959eef8c75ebfb31a.png)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解读李清照1.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苦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起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2.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圣洁。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神圣。
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繁城。
3.我徜徉在衰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通过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唉!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涤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必修四课时作业: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必修四课时作业: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92e7ee518964bcf847c3b.png)
课时作业7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D.憔悴损.(相当于“煞”)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销:焚烧。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却是旧时相识..C.东篱把酒..黄昏后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解析:A.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名词,次序;副词,一个挨一个地。
B.古今义均指彼此认识。
C.古今义均指端起酒杯。
D.古今义均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答案:A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瑞脑销金兽B.东篱把酒黄昏后C.帘卷西风D.人比黄花瘦解析:A.正常语序是“(于)金兽销瑞脑”。
B.正常语序是“(于)黄昏后东篱把酒”。
C.正常语序是“西风卷帘”。
D.为一般陈述句。
答案:D4.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其他三项均为借代,C项为对比。
答案:C5.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D.为豪放派,其他为婉约派。
答案:D6.下列各项中,全属于李清照诗词中名句的一项是()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⑤是范仲淹词中的,⑥是晏殊词中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5: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5: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499c655c7f1922791788e809.png)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B .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凄惨惨 C .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风劲草 D .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花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漫长 B .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C .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 .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瑞脑销.金兽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 ①有暗香盈.袖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 ①乍暖还.寒时候②秦王还.柱而走 D.⎩⎪⎨⎪⎧①憔悴损.②满招损.,谦受益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0fc68560242a8956aece484.png)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记一记一、字音玉枕.( ) 东篱.( ) 盈.袖( ) 戚.戚( ) 乍暖还.寒( ) 憔.悴( ) 怎生得.黑( ) 答案:zhěn lí yíng qī huán qiáo dé二、字形⎩⎪⎨⎪⎧ xiāo 魂xiāo 灭剥xuē xiāo 遥今xiāo 云xiāo⎩⎪⎨⎪⎧ 憔cuì 鞠躬尽cu ì 荟cuì 国cuì 答案:销 消 削 逍 宵 霄 悴 瘁 萃 粹辨一辨三、一词多义1.莫⎩⎪⎨⎪⎧ 莫.道不销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答案:不要 没有什么2.更⎩⎪⎨⎪⎧ 梧桐更.兼细雨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答案:又 复,再3.敌⎩⎪⎨⎪⎧怎敌.他、晚来风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抵挡,对抗 敌人4.比⎩⎪⎨⎪⎧人比.黄花瘦其两膝相比.者 答案:比较 靠近5.过⎩⎪⎨⎪⎧雁过.也,正伤心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答案:经过 过分 罪,加罪6.道⎩⎪⎨⎪⎧ 莫道.不销魂策之不以其道.道.芷阳间行答案:说 (正确的)方法 取道四、古今异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今今义:名词,次序;副词,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答案:光景,状况五、特殊句式帘卷西风句式:正常语序:译文:答案:倒装句 西风卷帘 西风卷起珠帘填一填六、名句积累1.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用“,,”,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秋夜特征,含蓄地说明辗转难寐。
答案: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2.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醉花阴》中“,”便是绘菊的名句。
答案: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李清照《声声慢》中“,,”,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凄伤的基调。
答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4.李清照《声声慢》中“,”写自己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b6474f3b0b1c59eef8c7b4c6.png)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一、基础达标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解析B项“消魂”应为“销魂”;C项“憔悴陨”应为“憔悴损”;D项“喜雨”应为“细雨”。
答案 A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D.这次第..(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销”是“焚烧”的意思。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解析A项都为否定副词,意为“不,不要”。
B项,名词,敌人;动词,同等,相当。
C 项,动词,飞过,经过;名词,错误,过失。
D项,介词,将,以;动词,拿,持。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了得”古义,囊括得了。
今义: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②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D5.下列对《醉花阴》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
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
B.“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是写因为时令转凉,作者睡在碧纱帐里,枕着瓷枕,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
C.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ec773fde80d4d8d15a4fff.png)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梧桐.(tóng)纱厨.(chú)卓.(zhuó)尔不群茅塞.(sè)顿开B.当.(dànɡ)真埋.(mái)怨吹毛求疵.(cī) 处.(chǔ)心积虑C.憔.悴(qiáo) 窥.(kuī)视暗香盈袖.(xiù) 乍.暖还寒(zà)D.堆.积(duī) 寻觅.(mì)情不自禁.(jìn) 伺.(sì)机反扑【解析】B项中“埋”应读mán; C项中,“乍”应读zhà;D项中“禁”应读jīn。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赋予次第弱不经风出其不意B.销魂焚烧带罪立功毕恭毕敬C.凄惨诡秘甘拜下风亘古至今D.漫谈佳奖兴高采烈汗流浃背【解析】A项“经”应为“禁”; B项“带”应为“戴”; D项“佳”应为“嘉”。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D.憔悴损.(相当于“煞”)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销”是“焚烧”的意思。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有所改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D.一个个庞大的体育馆里几乎只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和智障人士家属的身影,看台上大多冷.冷清清...,观众寥寥无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6: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6: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068a5c6f551810a6f424860c.png)
◆7 *李清照词两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雾(báo)重.阳(chónɡ)暗香盈.袖(yínɡ)B.东篱.(lí) 戚.戚(qī) 乍.暖还寒(zhà)C.将.息(jiǎnɡ) 相.识(xiānɡ) 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 堪摘.(zhāi) 玉枕.纱厨(zhè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D.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莫道不销魂..:形容因极度悲伤、愁苦或快乐而神思恍惚。
B.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状况。
4.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全词内容单纯,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课文名句默写。
(6分)(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精读(10分)阅读《声声慢》,回答6~8题。
6.结合全词看,对“三杯两盏淡酒”一句中的“淡”字应如何理解?(3分)答: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怎样的环境?这对词人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答:8.“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词人寓情于景,请说说这句中哪三个字用得最好。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eb7af42dcc7931b765ce1545.png)
李清照词两首——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一、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lí)销.魂(xiāo)憔悴.(cuì) 乍.暖还寒(zà)B.纱厨.(chú) 瑞.脑(ruì)将.息(jiāng) 暗香盈.袖(yíng)C.薄.饼(báo) 薄.荷(bò)薄.酒(bó) 日薄.西山(bó)D.堆积.(jī) 梧桐.(tóng)婉.约(wǎn) 凄凄惨.惨(cǎn)答案:A 解析:A项,“乍”应读“zh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C 解析:A项,消—销。
B项,燕—雁。
D项,弟—第。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永昼:永远是白天,夏天的白昼确实很长。
B.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镶有玉片的枕头。
纱厨:就是纱帐。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词人面容愁苦黄瘦。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怎样。
答案:D 解析:A项,“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是作者的心理感觉。
B项,“玉枕”应是瓷枕。
C项,“憔悴”指(菊花)枯萎凋零。
4.对这两首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B.“乍暖还寒时候”是写一天的早晨,而不是写一季之气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且下阕“到黄昏”一句正好与清晨呼应。
C.《醉花阴》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4.](https://img.taocdn.com/s3/m/46586a2d7f1922791788e832.png)
李清照词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C。
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黄昏后A.东篱把酒..B.莫道不销魂..C。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怎一个愁字了得D.这次第..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
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B。
《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
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C。
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
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
李清照处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5。
“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B.莫道不销魂..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
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
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
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处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5.“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要求:符合语境,语意连贯;尽量引用作者的诗文。
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又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之境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9.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效果?(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先描写深幽之境,然后抒赏梅之情,发寂寞之感。
B.下片转而写风、雨、笛声、冬雪、月夜,已不再着笔于梅花。
C.全词写出了作者在冷清寂寞之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D.本词使用“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跌宕多姿。
11.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
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
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词人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1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
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
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
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悠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D.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E.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
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15.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
”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答案】D[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2.【答案】D[D项,次第:古义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答案】B[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4.【答案】B[“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早年的作品。
]5.【答案】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
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洒落一行清泪;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
6.【答案】我喜欢悲风掀襟又内怀热肠的辛弃疾,虽是“如今识尽愁滋味”,也仍然渴望“金戈铁马”,报效祖国;我喜欢意志豪迈又沉郁悲壮的陆游,虽“僵卧孤村”“夜阑听雨”,也仍然坚持“位卑未敢忘忧国”。
7.【答案】(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答案】B[B项,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
]9.【解析】“春归秣陵树”,写春天将至;“人老建康城”,写人之将老。
两相对比,写尽人世感慨。
作答时,由此出发,分析出作者这种表达产生的艺术效果即可。
【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
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10.【答案】B[B项,词下片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
虽无“梅”字,却处处在写梅。
]11.【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
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12.【答案】CD[C项,“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词人对桂花的喜爱;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或反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