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专题复习共36页文档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共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李白诗歌专题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李白诗歌专题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李白诗歌专题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 李白诗歌专题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 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 《李太白集》传世,收诗九百多首。
23
【教材追踪】统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
青山横北郭,
【译】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绕东城。

【译】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画面描述:青翠的山峦横亘在 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 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 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诗 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修辞: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 现了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有志难 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表现手法: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用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人生理 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以 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 着无限的悲慨。
【主旨情感】这首诗涉及五个地名,
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
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及对友人
16
的思念之情。
【教材追踪】统编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
【译】不知何人用笛子吹奏出悠扬的声音,
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乘着春风散落全城。
表现手法、情感:诗人 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 飞”,变客体为主体。“谁” 与“暗”照应,渲染笛声。 说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 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 也是艺术的夸张,表达了诗 人的思乡心切。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颔联
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通过自
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
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写 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表达诗人担忧奸邪为非作
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
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而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 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 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 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 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7.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 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2025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李白专题】教师版

2025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李白专题】教师版

豪放飘逸的诗仙--李白【诗歌特点】李白(701-762艺术成就极高。

在李白的一生中,对于他来说有四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他处在我国唐代由鼎盛时期转为衰败的时代,他的这四个历史阶段不仅仅指的是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转折点,对于他的诗歌创作这四个时期李白诗歌的特点二、长安三年——狂(42-44岁,742-744)李白在他 42 岁时,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仕途,并将他推向了狂傲的巅峰。

在这一时期 , ,但创作,使诗人对当时的社,他的理想主义【七上】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旨】1.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

2.抒发了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⒈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灵向三峡驶去。

年轻的诗人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七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

此时许多听到《折杨柳》曲子的人,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主旨】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1.首句写出夜深人静,内心孤独,不知谁吹起,笛声断续、隐约。

范围之广,绵延不断,体现夜的静谧、笛声悠扬。

既写出静,又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2.之情。

【八上】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辽远无际的原野奔腾而去。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境;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但我还是更喜爱故乡滔滔江水,它流过万里送我远行。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经典资料(按生平阶段)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经典资料(按生平阶段)

诗仙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是紧接着陈子昂把唐诗推上高峰的伟大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

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

他把屈原开启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其作品今存诗九百多首。

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他的人生可分为五个阶段:1. 701—725 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读书和任侠时期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15岁时,学习剑术。

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

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

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

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

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

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2. 726—74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了,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并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

李白专题

李白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难点】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基本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春夜宴从桃花园序》第一课时:生平及诗歌简介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学习重难点: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学习方法:阅读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

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

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二、生平介绍1、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

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李白诗六首整合复习 (课件)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李白诗六首整合复习 (课件)

诗人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要到湖北、 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此时的诗人朝气蓬勃,怀揣梦想 ,坐在船上纵情观赏长江三峡两岸的崇山峻岭。船过荆门一 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象。 Nhomakorabea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峨眉山月歌
诗句大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 的画面?
名家 妙赞
·明代杨慎:太白《渡金(荆)门》诗:“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寓怀乡之意。 ·明代胡应麟:“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 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 ·明末清初唐汝询:此自蜀入楚,渡荆门而赋,其形胜如此。 ·清末高步瀛:语言倜傥,太白本色。
知人论世 绘景悟情
李白诗六首整合复习
诗仙 生平
早年天才好剑侠,仗剑去国辞亲游。 蹉跎岁月归安陆,献赋谋仕博赏识。 供奉翰林每被妒,李杜相识纵谈欢。 安史入幕终见放,赋歌而终归天宫。
仗剑去国辞亲游
在蜀地生活的李白“十五好剑术”, 自带游侠气质,且才华横溢。唐玄宗开 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二十四 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 上壮游之旅,游山览水。在离开蜀中赴 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峨眉山 月歌》此类山水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 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 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 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 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 吐月的优美意境。

李白组诗复习

李白组诗复习

xx组诗复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xx组诗复习)旧知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儿时天真浪漫”“寄情山水”“注重友情”“思念故土”的印象似曾相识。

一、追寻xx—xx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2、《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前两句写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虽然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后两句写了人与山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鸟飞云去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抓住“独坐”,从诗中追寻李白是个怎样的人?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距他离开长安整整十年。

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你是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的?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和“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在纯净的空间,只有敬亭山与诗人进行着精神上的交往;诗人的精神与敬亭山的神貌完全融汇在—起了。

诗人把山人格化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从欣赏自然美的乐趣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和超脱凡俗的自我肯定。

表面看来,这里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有情”,愈是表现出人“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李白诗歌专题(共24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李白诗歌专题(共24张PPT)
诗词复习
——李白专题
学习目标
1.一个理念:同类信息的整合(同一作者的 异质文本组合)
2.两个明确:明确古诗词赏析的几大考点 明确其中三个考点的解题思路
古诗词曲赏析考点知识网构建
初中教材李白诗歌汇总
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七年级下册 《春夜洛城闻笛》 八年级上册 《渡荆门送别》 八年级下册 《送友人》 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其一) 九年级下册 无
须知,高下起伏,才是人生;悲喜起落, 才叫无常。
他去了,很沉默,但是千年之后, 仍有回响。
世界苍白而喧嚷。总有芳草,于 荒径原野,倔强地长出。
那是一种叫诗的东西。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作业: 1.*完成课堂工具条考点中剩余题目。 2.**品读《送友人》,从所复习的三个考点中任选两个, 各设计一个题目,与同学交换作答。 3.***借鉴本节课所学的整合方法,尝试从剩余三个考点的 角度梳理初中阶段杜甫的作品。
座右铭: 我是才高放旷之人,我所求的,不是富贵豪
奢,也不是身在权力之巅,被万人仰视,我只是 相信自己有安民济世之才,不愿意被埋没于盛世。
仗剑远游
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尘世间,每个人都是异乡过客,在世事 阡陌间辗转琉璃。
最好的姿态应该是,风至便听风,花见溪羌月 下向江半 渝三水轮
仍月山渡 怜下随远 故飞平荆 乡天野门 水镜尽外 ,,,,
渡 荆 门 送 别
万云江来
里生入从
送结大楚
行海荒国
舟楼流游
。。。。
包罗宇宙万象。 ——《精选五言七律耐吟集》
语言倜傥,太白本色。 ——《唐宋诗举要》

李白专题

李白专题

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 ,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 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 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 ,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 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 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 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 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合作探究: 3.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 了诗人的什么性格?这两句诗历来都被评家认为是诗眼, 请结合全篇谈谈你的理解。 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全诗前两段 侧重对景物的描写,最后一段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理想 追求,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而这两句正是点睛之笔,升华 了诗歌主题。
合作探究: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 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有何作 用?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 主题有什么作用? 3.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 了诗人的什么性格?这两句诗历来都被评家认为是诗眼, 请结合全篇谈谈你的理解。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李白专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 通过诵读,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2.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 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 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4.背诵全诗。

《李白诗知识点整理》

《李白诗知识点整理》

《李白诗知识点整理》李白诗知识点整理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诗才横溢,作品包含了抒怀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等多个题材,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意象闻名。

李白的诗意丰富,表达了个人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成为后世诗人的楷模。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了对自然、命运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他的诗作常常运用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意象,给人一种狂野而热情的感觉。

他的诗句多言辞骚丽,气势磅礴,给人以无边自由的感觉。

李白的诗作形象独特,写景手法多样,常用对偶句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情感和思想的张力。

李白的代表作品1. 《蜀道难》:这首诗描绘了历经艰险的蜀道,描述了作者身临其境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豪情壮志。

2. 《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乡的心情,通过描写月亮和床前明月光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

3. 《将进酒》:这首诗以豪情激昂的笔触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和奢华的心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命运的追求。

4.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这首诗以月亮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独坐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白的艺术成就李白的诗歌给后世的诗人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意丰富,语言豪放,意境独特,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和研究对象。

他的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白的诗歌主题李白的诗作主题多样,包括了对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行乐的追求等。

他的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和社会思潮,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热爱。

李白的影响李白的诗歌对于后世的诗人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豪放诗风和丰富的意象,成为后世文人研究和模仿的对象。

李白的诗歌也被广泛传播和演绎,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以上是关于李白诗知识点的整理,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和了解有所帮助。

李白诗专题

李白诗专题

欣赏经典,走进李白九户镇初级中学一、李白生平:(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

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天宝初年,由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

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

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谤中伤,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于是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李白诗歌专题复习

李白诗歌专题复习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⑴表现个人的 理想抱负与建 功立业的渴望, 以及理想和愿 望难以实现的 失意与愤懑的 情绪。
❖ ⑵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 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 疾苦的关怀。
❖ (3)热情讴歌大 自然,寄托自己的 情怀 :《蜀道难》
《望庐山瀑 布》……
❖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二十五岁时在出 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 乡之情。
天李
子白
呼一 来斗 不诗 上百 船篇 ,,
饮 中 八 仙 歌
自长
称安
臣市
是上
酒酒
中家
仙眠
。。
——
桃李 花白 潭乘 水舟 深将 千欲 《尺行 赠,, 汪不忽 伦及闻 》汪岸 伦上 送踏 我歌 情声 。。
静夜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又号“谪 仙人”。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杜甫并称 “李杜”
天宝元年,玄宗已丧失了早年 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 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 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 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 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 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 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 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李白
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漂泊 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
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 歌〉〈春夜洛城闻笛〉〈行路难〉〈送友人〉〈渡 荆门送别〉〈登金陵凤凰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月下独酌〉〈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诗歌赏析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 最引人瞩目,最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 李白的诗歌最充分最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的精 神风貌——大唐气象。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 豪放洒脱的气度,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 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愿望,强烈 的个性色彩,汇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格外 富有朝气的歌唱。

【诗歌专题复习】——李白

【诗歌专题复习】——李白

【诗歌专题复习】——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一、生平。

(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开始出现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奔放的气势。

(二)以安陆为中心干谒漫游,《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记此数年间行踪。

(三)约在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入长安,看到官场的黑暗,心中愤慨不平,如《古风》、《蜀道难》、《梁父吟》、《行路难》集中表现愤激不平。

(四)再次漫游,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五)天宝元年奉召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为权贵所谗毁,天宝三载离开长安。

(六)在洛阳与杜甫相遇,游梁宋遇高适。

之后受道箓,再次举行入道仪式。

这时思想复杂,既悲慨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立功业。

二、思想。

(一)少年受道教影响。

(二)约18岁时隐居大匡山,从赵蕤学纵横术。

(三)蜀中任侠风气影响。

(四)理想化的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儒家用世思想,因此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五)神仙道教信仰占重要地位。

充满对于神仙境界的幻想,失意时便走向道教,给他自我解脱的能力,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渴望融入自然,终极目的是对人生自由向往),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来源于此;有时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和风骨为革新手段,大力拟作古乐府。

二、李乐府诗大量沿用乐府古题,创新意识表现在:(一)借古题写现事,具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属缘事而发之作,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二)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作者的感触。

1、偏重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如《蜀道难》古辞寓功业难成之意,这一点触动悲愤。

李白诗歌考频

李白诗歌考频

李白诗歌考频
下列诗句是各类考试经常作为考点的知识点: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月下独酌》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之一》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