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技巧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设计的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景观廊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景观构筑物,它不仅可以为园林增添美感,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观赏的场所。

制作景观廊架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一、木制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木制景观廊架制作相对简单,常见的材料有木材、木方等。

首先要确定廊架的尺寸和形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加工。

然后使用木工胶水和螺丝将木材连接起来,确保廊架的稳固性。

最后进行修整和上漆,使廊架更加美观和耐用。

二、金属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金属景观廊架常见的材料有铁艺、铝合金等。

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尺寸和形状的制定,并进行切割和焊接。

焊接时要注意焊点的均匀和牢固。

然后进行打磨和喷涂处理,使廊架表面光滑且耐腐蚀。

最后进行安装和固定,确保廊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石材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石材景观廊架常用的材料有大理石、花岗岩等。

首先要确定廊架的尺寸和形状,然后进行石材的切割和雕刻。

切割时要注意安全,雕刻时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精细处理。

然后进行石材的拼接和固定,使用专业的胶水和螺栓等材料,确保廊架的稳固性。

最后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廊架表面光滑细腻,展现出石材的美感和质感。

四、玻璃景观廊架的制作方法玻璃景观廊架常用的材料有钢化玻璃、夹胶玻璃等。

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尺寸和形状的制定,然后进行玻璃的切割和加工。

切割时要注意安全,加工时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

然后进行玻璃的固定和安装,使用专业的夹具和胶水等材料,确保廊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进行清洁和护理,使廊架的玻璃表面光滑清澈,展现出透明的美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景观廊架制作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掌握,确保制作出的廊架具有美观、稳固和耐用的特点。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使廊架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丽的休闲场所。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随着中国景观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和规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园林景观⾏业定会有⾃⼰特⾊的设计品牌,那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有哪些呢?⼀起来了解⼀下!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特⾊ 园林不仅是塑造⾃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座城市历史⽂化和地域⽂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特⾊,即社会特⾊和⾃然特⾊。

园林应突出其地⽅社会特⾊,即突出其⼈⽂特性和历史特性等。

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的历史⽂脉,适应地⽅风情民俗⽂化,突出地⽅建筑艺术特⾊,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和城市的吸引⼒。

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合理布局。

园林还应突出其地⽅⾃然特⾊,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温⽓候等。

城市园林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富有地⽅特⾊的建筑艺术⼿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园林特⾊,以适应当地⽓候条件。

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利⽤现代的艺术⼿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打造地⽅⾃然特⾊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1.2突出主题 园林⽆论规模如何,⾸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园林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

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园林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态环境)、满⾜⼈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功能。

1.3协调发展 园林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论在社会⽂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常重要的作⽤。

随着园林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现代园林综合利⽤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益显现。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法,⽽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绿化堆坡造型技巧

绿化堆坡造型技巧

绿化堆坡造型技巧
绿化堆坡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园林设计技巧,可以为景观增添自然的美感和绿色的气息。

在绿化堆坡的设计中,造型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绿化堆坡造型技巧。

1. 层级分明
层级分明是绿化堆坡造型中最常见的技巧之一,通过不同高度的台地和坡面来创造出不同的层次感。

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高度和形态来分层,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而有序的感觉。

2. 曲线设计
曲线设计是一种可以增强绿化堆坡流畅感和动态感的技巧。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曲线形状的山坡和植物来创造更加有趣的视觉效果。

此外,曲线设计还可以使绿化堆坡看起来更加自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3. 安排不同形状的花坛
在绿化堆坡上设置不同形状的花坛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造型技巧。

通过安排不同形状的花坛,可以使绿化堆坡更具立体感和丰富性。

这种技巧还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植物提供更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使植物更加健康。

4. 利用水景
利用水景是一种将自然元素融入到绿化堆坡设计中的技巧。

在设计中可以设置水池、喷泉和小溪等水景,通过将水景和植物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一种非常宜人的绿色空间。

总之,绿化堆坡造型技巧非常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技巧。

通过巧妙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景观。

提升园林景观效果的五大设计技巧

提升园林景观效果的五大设计技巧

提升园林景观效果的五大设计技巧园林景观设计是创造美丽的户外空间的艺术。

它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宜人而舒适的环境,同时展示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有许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其效果,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令人难忘。

本文将介绍五大设计技巧,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效果。

1. 考虑景点布局和流线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景点的布局和流线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确定景点的主题和功能,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它们的布局和相对位置。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引人注目的焦点,如花坛、假山或喷泉,这些景点应该在整个空间中形成有机的流线,使游客能够流畅地穿过整个区域,同时欣赏到不同景观元素的美丽。

2. 利用植物的色彩和纹理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选择植物的色彩和纹理,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不同的花卉和植物可以提供不同的颜色,从明亮的红色到柔和的绿色,甚至是引人注目的紫色。

同时,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和纹理也可以带来视觉上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创造出独特而迷人的园林景观。

3. 设计照明效果夜晚的园林景观同样重要,设计师可以利用照明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合理设置照明设施,利用不同的灯光颜色和亮度,在夜晚中营造出浪漫、神秘或令人惊奇的氛围。

同时,照明还可以突出重要的景点或景观元素,使其在夜晚中更加引人注目。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不要忽视照明效果的重要性,它可以为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4. 创造多样性和丰富度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和丰富度,使游客不会感到枯燥或单调。

通过结合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景观元素,如植物、水景、石头、木材等,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此外,投入不同的季节变化也可以为园林景观增加生命力和变化。

例如,在春天植物会开花,夏天水景可以提供清凉感,秋天的红叶可以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冬天的裸露树木可以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通过多样化和丰富度的设计,园林景观将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隐私保护与空间分隔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隐私保护与空间分隔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隐私保护与空间分隔技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隐私保护与空间分隔技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私密性和空间分隔的需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隐私保护和空间分隔成为了设计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隐私保护与空间分隔技巧,并探讨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一、植物屏障植物屏障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隐私保护和空间分隔手段之一。

借助于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有效地隔离视线,形成一个私密的空间。

常用的植物屏障包括绿篱、藤蔓植物、竹子等。

这些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视觉效果,能够有效地保护隐私。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例如,在住宅庭院中,可以选择生长快速且浓密的绿篱作为隐私屏障;在公共空间中,可以选择高大的竹子或者藤蔓植物来实现空间分隔。

此外,植物屏障还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如水景、假山等,创造出更加独特的空间氛围。

二、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也是一种常用的隐私保护和空间分隔手段。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隔离视线、形成私密的空间。

比如,可以通过墙体、窗户等建筑元素来控制视线的进入和外部的视觉干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结构可以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强设计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通过合理布置建筑元素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实现空间的分隔和屏蔽。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带有天井或庭院的建筑,通过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关系,形成私密而美观的空间。

三、水景水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元素之一,不仅能够增加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还能够起到隐私保护和空间分隔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水景的形状和布局,可以隔离视线,形成一个私密的空间。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利用水池、喷泉、水帘等水景元素来实现隐私保护和空间分隔。

例如,在室外庭院中,可以设计一个小型水池作为空间分隔,通过水的流动声和水面的反射效果,形成一个宁静而私密的空间。

四、景观小品和装饰物景观小品和装饰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们不仅能够增加景观的美感,还能够起到隐私保护和空间分隔的作用。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是指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法,可以使园林更加美观、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造景手法:
1. 草木搭配:通过搭配不同的草木,可以让园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作用。

2. 石材运用:在园林中运用石材可以增加景观层次,美化园林,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腐等作用。

3. 水景打造:在园林中打造水景,如池塘、喷泉等,可以增加园林的灵动性、生动性,同时也可以起到降温、增湿等作用。

4. 色彩搭配:通过搭配不同的植物颜色,可以增加园林的色彩层次,美化环境,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改善人体健康等作用。

5. 雕塑摆设:在园林中设置雕塑、石像等,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性、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层次等作用。

以上是园林常见的造景手法,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 1 -。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与技巧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与技巧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与技巧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造园技巧,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园林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园林。

一、整体性与自然性中国园林注重整体性和自然性的原则。

整体性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和结构中,追求整个园林的和谐统一;自然性则表现在园林景观的还原和再现,力求与自然的融为一体。

通过整体性和自然性,中国园林艺术创造出了一种宛如大自然的空间,给人以舒适和平静的感受。

二、隐逸与显著中国园林常常采用隐逸与显著的手法来创造视觉上的错落有致。

隐逸是指通过布局和植物选择,使得景观在视觉上有所隐藏,增加探索的乐趣;显著则是通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设置,突出园林的重要元素。

隐逸与显著的结合形成一种艺术的张力,让人在游园中能够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水与山的巧妙应用水和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其应用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在园林中,水可以代表着柔和、灵动和流动不息的生命力,通过池塘、湖泊和人工水流的设置,营造出宁静和动感并存的氛围。

山作为园林的背景和点缀,可以增加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四、园林中的建筑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多以亭、台、楼、阁为主,以及走廊、厅堂等。

建筑的风格通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古代文字、绘画和音乐等。

园林中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人们休憩和逗留,更重要的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共同构建起一幅以人为本的自然画卷。

五、意境的渲染中国园林注重意境的渲染,通过景观、植物和建筑的组合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这种意境的渗透使得中国园林艺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表达,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六、禅意的体现中国园林中常常融入了禅意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追求和修身养性的理念。

这种禅意的体现在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亭,都蕴含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精神。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路径规划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路径规划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路径规划技巧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而路径规划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径作为连接各个景点的纽带,不仅能够引导游客流线,还可以增加景观的连贯性和可观赏性。

本文将从路径规划的角度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技巧。

一、路径布局与规划1. 规划路径的功能性在进行路径规划时,需要考虑路径的功能性。

比如,主要路径应该直接通达景点,方便游客直接到达目的地;次要路径则可以设计弯曲或错落有致,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2. 连贯性与景观结合路径的设计要与周围的景观相结合,保持连贯性。

可以通过选择与景观相匹配的材料、色彩和形式,使路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增加景观的整体感。

3. 多样性与选择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路径的多样性与选择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路径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形式、材料和颜色来实现,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喜好。

同时,为了增加游客的选择性,可以设计多条路径,让游客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二、路径材料与形式选择1. 材料选择常见的路径材料有石质、木质、水泥、瓷砖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根据景观的特点和整体风格来决定。

例如,在自然风光的园林中,可以选用木材或石材,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在现代化的园林中,可以选用水泥或瓷砖,与现代感的景观相契合。

2. 形式设计路径的形式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直线、曲线、环形等不同形式的路径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和体验。

直线路径简洁大方,适合连接两个主要景点;曲线路径可以增加游客的探索感和趣味性;环形路径则可以让游客进行循环游览,增加游览的时长和体验。

三、路径标识与引导1. 路径标识牌为了方便游客找到路径,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路径标识牌。

标识牌可以包括箭头指示、景点介绍和距离提示等信息,以便游客了解当前位置和目的地的方向。

2. 照明与安全设施在夜间游览或者景点较为复杂的地方,需要考虑添加照明和安全设施。

合理设置照明设施,可以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在需要翻越水域或跨越高差时,也应设置合适的栏杆和扶手,确保游客的安全。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造景的七种方法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造景的七种方法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造景的七种方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手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手法

四、一季突出,季季有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之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适当借鉴,按诗格或画理取裁植物景观。
1、“意”景
现代城市园林是外向型景观,城市范围内外的景观都可成为借景的对象,如远山、高楼、立交桥等。 图片
2、借景:有意识地把园林内外的景物纳入视野范围内使之成为某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适地适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造景方法。
(3)以人为本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设计的,植物造景首先要满足使用者最根本的需要(人的审美心理、行为习惯等)。 图片
植物景观的稳定性、经济性、具有地方特色
色相:植物所具有的群落色彩形象。以优势种的色彩为主,伴生种的色彩起点缀作用。
02
优势种的生活型:此为决定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
04
热带雨林复杂的垂直结构
将具有相同季相特点的植物合理配置在一起表现同一主题。 图片
A 春花景观
春季
红色:桃、杏、梅、牡丹、山茶、海棠、杜鹃 黄色:迎春、棣棠 白色:樱花、李、白玉兰、木本绣球、珙桐、含笑 蓝紫色:紫玉兰、紫丁香、紫荆、泡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2
原则及常用手法
3
第一节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第三章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
5
第三节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4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类型
二、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材料既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各种景观艺术特性,因此植物造景应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点。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多层次景观处理指南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多层次景观处理指南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多层次景观处理指南一、引言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景观设计和布局来创造美丽、舒适、实用的室外空间。

多层次景观处理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增加空间层次感,并使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本文将为您介绍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多层次景观处理指南。

二、景观的层次感在园林设计中,多层次景观处理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层次感是指景观中不同高度、形状、颜色等元素所形成的递进关系。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建筑布局和材料运用,可以使景观环境呈现出多个层次,给人以深度和丰富感受。

1. 植物选择: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能够有效地创造出层次感,例如,在大片的草坪中,可以设置一些较高的乔木或灌木来形成上层;在花坛中,可以选择一些高矮搭配的花卉来打造一种递进的效果。

2. 建筑布局:建筑物也可以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形状来增加层次感,例如,在空间较大的公园中,可以设置一些有高度差的平台或台阶,使人们在不同的高度上欣赏景观。

3. 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颜色,它们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例如,在路径和花坛的铺装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砖块或石材来形成对比,营造出层次感。

三、景观的深度感除了层次感,景观设计中的多层次处理还要注重创造深度感。

深度感是指景观空间的延伸感和远近感,它使人们在欣赏景观时产生距离的感知,并能够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

1. 预留视线: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合理地预留视线的延伸空间,可以使人们的视线在远处找到焦点,产生深度感。

例如,在远处设置一座喷泉或雕塑,使人们在观赏时可以通过喷泉或雕塑找到远处的视觉焦点。

2. 远近对比:通过运用远近对比的原理,可以增强景观的深度感。

例如,在设计人行道时,可以在路径两侧种植高度递减的树木,使远处的树木显得较小,近处的树木显得较大,产生距离感。

3. 空间层次: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的空间布局来创造出多个层次的空间,使人们在空间中游走时产生追逐和探索的欲望,增强深度感。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风景线设置与视觉引导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风景线设置与视觉引导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风景线设置与视觉引导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风景线的设置和视觉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风景线设置和视觉引导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和舒适度,引导人们的观赏流线,让人们在园林中自然流动,尽览园林的美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园林景观设计中风景线设置和视觉引导的原则和技巧。

一、风景线设置原则1. 前后呼应的原则:园林景观的风景线设置要注意前后呼应的原则,前景和后景之间应有明显的过渡和连接,起到引导人们的视觉流线,使整个景观呈现出连贯和谐的感觉。

2. 多样性原则:园林景观的风景线设置要追求多样性,不要过于单一和重复,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景点、景观元素等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3. 异地对望的原则:园林景观的风景线设置要考虑到景观元素的位置和距离,使园林中的不同景点可以互相对望,形成一种连续的视觉体验。

这种异地对望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深度感,让人们在观赏中产生探索和向往的欲望。

4. 动线与景点的协调原则:园林景观的风景线设置要与人们的活动流线相协调,使观赏的路径和景点之间的距离适宜,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们的停留和欣赏时间,使人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观赏和感受景观的美。

二、视觉引导原则1. 对比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视觉引导可以通过对比来实现。

比如,在景观中设置高低起伏的地形或植物,通过高处俯瞰或低处仰望的视角,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向。

2. 导向线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视觉引导可以通过设置导向线来实现。

比如,在景观中设置弧形的小路或曲线形的池塘,通过这些曲线的引导,引导人们的视线从一个景点引向另一个景点,同时也起到分隔和组织空间的作用。

3. 色彩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视觉引导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实现。

比如,在景观中使用鲜艳的花朵或彩色的植物,吸引人们的视线,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向,并在视觉上产生亮点,增加园林的美感和活力。

4. 对称和平衡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视觉引导可以通过对称和平衡来实现。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1.水池与喷泉水池和喷泉是最经典和常见的水景元素。

水池可以分为静水池和动水池。

静水池一般用于营造安静、宁静的环境,适合于放置一些水生植物和观赏鱼类。

动水池可以通过喷泉、喷射水柱等形式增添动态效果,使整个水景更加生动活泼。

2.水帘墙与瀑布水帘墙是将水流经过一个特制的结构,形成一道垂直的流水墙面。

水帘墙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如水幕电影、水纹花纹等。

它可以增加空间的艺术感,并在夏季提供一定的降温效果。

瀑布则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模拟大自然的飞瀑景观,可以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3.水流与水道水流和水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较为常见的水景展现方式。

通过设置一定的水流路径和水道,可以形成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水流可以轻柔流淌、潺潺作响,或者变得湍急起伏,与周围的景物进行有机的结合。

水道可以设置蜿蜒曲折的线路,通过人工的设计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

4.水面景观水面景观是指借助水面反射、折射的效果来创造景观。

通过在水面上设置一些具有艺术感的物品,如雕塑、摆件等,可以使景观呈现出独特的景象。

同时,合理地运用水面反射,可以提高整个园林的景观层次和美感。

5.游泳池与水疗设施游泳池和水疗设施是水景中的高档消费项目,通常可以在酒店、度假村和高档住宅等场所看到。

游泳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清澈的水质、舒适的环境、宽敞的泳道等。

水疗设施可以包括温泉、喷泉、按摩浴缸等,为人们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

营造水景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地理环境和水源: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园区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源和地质等因素,以确保水景的稳定和持久。

2.考虑设计目标和风格要求:水景设计应与整个园林风格和设计目标相一致,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3.合理利用水源与节约用水: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并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4.合理设计水体与周边环境的比例:水景的尺度和比例应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避免因比例不当而显得突兀或不和谐。

园林构景手法

园林构景手法

园林构景手法
园林构景手法是指在园林设计中,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观赏价值的景观。

常见的园林构景手法包括:
1. 对称与平衡:通过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使整个园林景观显得平衡和谐。

2. 留白与遣词:通过合理安排空地和疏密程度,营造出开敞、自然的氛围。

3. 尺度与比例:通过准确测量和计算,合理安排各个景观元素的大小和比例,使整个园林构景显得和谐。

4. 境界与头脑:通过利用隔断、拱门等构造物,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体验。

5. 色彩与光线: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和使用合适的照明设备,营造出丰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6. 路径与流线:通过设置合适的路径和流线,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使游览过程更加舒适和顺畅。

7. 水景与石景:通过设置水池、喷泉、水流等水景元素,以及设置石头、假山等石景元素,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8. 植物与花卉: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和花卉,使园林处处生机盎然,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景致。

以上这些园林构景手法都是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有趣和舒适。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技巧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技巧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技巧水景设计是园林景观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元素,它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宁静的视觉享受,并且在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和舒适。

水景设计技巧需要考虑水的来源、形状、布局和种植等方面的因素,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景设计技巧。

一、水的来源与循环在水景设计中,水的来源和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它要保证水的质量和持续流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集雨水或者利用自然地下水作为水源。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设置,将水循环引导到一个固定的水池或者喷泉中,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二、水景形状的选择水景的形状对整体景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景的形状可以根据景区的特点和主题来确定。

例如,如果是自然风景区,可以选择不规则的形状,模仿湖泊或者小溪;如果是现代主题的园林,可以选择规则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

三、水景布局的搭配水景的布局是整个园林景观中起着桥梁作用的部分,合理的布局可以起到点缀景区的作用。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景区的整体风格和空间规划,选择合适的水景元素进行搭配。

例如,在大型的园林景区可以设置大型的喷泉,而在小型的庭院中可以设计小型的水池或者喷泉。

四、水景植物的选择与种植水景中的植物是为了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绿色元素,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在选择水景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一般来说,常见的水景植物有睡莲、芦苇、鹅掌柴等,这些植物在水中生长良好,并且具有观赏价值。

五、水景光照和照明的设计光照和照明是水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可以为水景增添更多的层次和深度感。

光照可以利用阳光的自然照射,也可以通过人工照明来实现。

合理的光照和照明设计可以突出水的质感和水景的美感,同时也可以在夜晚增加景观的观赏性。

六、水景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水景设计在整个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因此需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完美融合。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被选择,使水景与周围的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场景。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常用规范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常用规范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常用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常用的规范,以确保设计效果的实现,并为人们创造一个宜人的居住与休憩环境。

一、场地规划与布局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场地规划与布局。

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与场地条件,合理规划与布局景观绿化的元素。

这包括合理划分场地功能区域,确定景观节点,考虑人流与交通需求等。

二、植物选择与配置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根据设计目的、景观风格、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并将它们进行合理的配置。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适应性、观赏性、生态性等因素,并根据它们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空间。

三、景观元素的设计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需要考虑各种景观元素的合理运用。

这包括景观石、水体、雕塑、喷泉等元素的设计与布置。

在运用这些景观元素时,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其融入整体设计,营造出具有美感与艺术性的景观效果。

四、景观照明设计景观照明设计在园林景观绿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提升景观的夜间效果,增强人们的观赏体验。

在景观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照明效果、能量消耗、安全性等因素,并结合景观元素与场地特点进行合理的布置。

五、生态环境保护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需要积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在设计中,我们应遵循生态原则,注重保护和营造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护现有的生态要素,如树木、水源等,并采用环保、可持续的设计与施工方式。

六、安全与便捷性考虑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安全与便捷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们需要考虑人们的出行与活动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设计,确保人们在使用绿化空间时的安全与便捷。

这包括规划合理的路径系统、设置安全设施、考虑无障碍通行等。

园林景观常用的构景手法

园林景观常用的构景手法

园林景观常用的构景手法园林景观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构景则是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构景是指通过设计、组合各种景观元素,形成一种景致,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视觉享受。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构景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景手法。

1.对称构景对称构景是指将园林景观设计成左右对称的形式,使整个景观在视觉上呈现出稳重、规则和秩序的感觉。

对称构景常见于宫廷式园林、花园和公园等园林形式。

这种构景手法适合形式正规的园林景观,通过对称构景可以让人们在闲逛、赏景时感受到一种整体感。

非对称构景是指将园林景观设计成不对称的形式,通过利用景物的差异、高低起伏和阴影的变化等手法,形成一种生动、灵动的构景效果。

非对称构景适合那些要求自然、随意、灵活的园林景观,它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自然的美感,带给人们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3.回廊构景回廊构景是指在园林中建立一条环形的、廊式的景观走道,围绕着园区内的某一中心点,通过回廊的设计可以实现在空间中的延伸,形成一种让人感到无限视觉的构景效果。

回廊通常有覆盖物,如柱子、栏杆等,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并形成线性构图,使人们在履行走的同时,不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层次的转换。

4.流线构景流线构景是指利用自然的地形和植被等,设计成一种自然的、流线型的景观走廊。

流线构景常常被用于花园、公园等场所中,通过引导人们沿着一条规划好的线路走过,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环境中的流畅和自然,其中流线的弧度、长度、宽度都是需要设计者考虑的因素,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行走体验。

5.层次构景层次构景是指通过景观元素之间的高低关系,形成一种上下分明、层次分明的景观构图。

层次构景通常采用梯形、堆叠等形象来表现,它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高低、增加障碍物的高度、增加人造地形的高度差等手法,提高景观空间的多样性。

层次构景能够带来一种立体感,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感。

6.重复构景重复构景是指通过设计相同或相似的景观元素,形成一种有节奏、有规律的构图效果。

抑景的名词解释

抑景的名词解释

抑景的名词解释抑景,作为一个园林设计领域的术语,通常被用来描述园林中的特定元素或景观,其目的是通过某种手法或设计方式来抑制或减弱它们的视觉效果,以增强其他景观元素的突显或平衡整体景观的效果。

抑景是园林设计师常用的技巧之一,它着眼于整个园林场所的统一性和和谐感,并在空间中创造出一种流动和层次感。

抑景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起到分隔和定义空间的作用,还能够加强人们对特定景点的关注。

通过巧妙地运用抑景,设计师能够有效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使得整个园林场所呈现出更加和谐和自然的视觉效果。

抑景的实现方式和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使用低矮的植物、石墙或帷幕等来隐蔽或分割景观元素。

在这种设计手法中,植物作为最常见的抑景元素之一,被广泛运用。

通过选择高度较低的植物种类,设计师可以在视野上将其与其他高大的景观元素相分离,从而使其成为更加温和和谐的背景,而不会抢夺主要景点的视觉焦点。

同时,这些低矮的植物也可以将不同功能区域或景点有效地分隔开来,为景区的游客提供更好的导览路径和空间分布。

此外,石墙和帷幕等垂直结构也可以被用作抑景的手法。

设计师可以根据场地的特点和风格需求,在园林中设置一些独特的石墙或帷幕,通过其挡视效果将特定景观元素包围起来,从而达到抑制其视觉影响力的目的。

这种设计手法常被应用于私密场所的设计中,例如私人花园或庭院空间中。

至于抑景的选择,园林设计师通常会根据景区的整体风格和主题来进行植物或结构物的选择。

例如,在自然风格的园林中,草地或地被植物可以作为抑景元素,以创造出一种宁静和柔和的氛围。

而在现代风格的园林设计中,石墙和金属网格等垂直结构物则更为常见,以增加一种时尚和几何感。

抑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独特的方式下平衡整个园林场所的视觉效果。

通过掌握抑景的原理和技巧,园林设计师能够在遵循场地自然环境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的园林空间。

抑景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园林的美感,还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和愉悦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设计中,ps后期是必须掌握的软件,话虽如此,可不是你会了魔棒、会了通道、会了选区就能做好的,还关乎很多硬性知识,比如比例,比如透视,比如色调等,问题肿么多,咋整呢?
今天我们来看,ps后期过程中你也遇过以下这些问题吗?
一、比例把握不准;
首先要了解常用植物的表现高度,表现高度和植物成年高度不一样,以画面好看为主:通常乔木的高度保持在8-12米左右;小乔或高灌木的高度保持4-8米左右,地被和灌木在其下(特殊植物除外,如:棕榈类)。

如果周边有建筑或硬质的话,就可以以其做参考,比如建筑层高3.米,廊架高度3米,乔木大概在2-4层建筑的高度,灌木在廊架顶部上下浮动均可(鸟瞰通常以此为参考)。

注:当多种乔木或多种灌木处于同一个组团中时,要注意高低搭配富有变化。

如:乔木在2层建筑的高度,灌木在1层建筑的高度。

如从正面处理时,比例比较好把握,稍微换点有透视空间感的角度时,就很容易忽略或把握不住。

处理方法:
可以借助透视参考线来放置并小范围调整,遵照近大远小的原则(透视与比例)
对很多初学者来说,“透视”是拦在他们前行大道上的一杠,巨难跨越的坎。

而且这道坎,你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再好的素材、再炫的色彩,透视一错则全盘皆输,好好一张图就这么“死”在透视上了。

就像上面这张,线条色彩皆好,可任谁看了都觉得透视不对。

看着这样的画,心里像被挠痒痒似的煎熬,想打人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怎么画透视?
出于将勤补拙笨鸟先飞的原则,我的经验就1个字——练!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还征集了各位大神与小仙们的意见,总结起来就2个字——多练!
二、颜色容易脏、灰、跳;
每样植物都有自己的固有色,根据环境色会产生相应变化,但固有色是不变的。

如:绿乔,固有色是绿色,受到光的影响,会有点偏黄,但是看起来整棵乔木看起来依然是绿色,只是偏暖;花乔,固有色是黄或红,加上光源色,也只会让色相偏暖色,并不影响自己本身的固有色;其他硬质物体也同样道理,且会受到周边植物的影响,称为环境色。

植物调色时要尽量避免脏、灰、跳。

当植物固有色为绿色时,亮部可偏黄绿,暗部偏蓝绿。

因为绿色是中性色,往色相环的左右两侧偏都会在绿色色相内,不会脱离固有色。

如果偏离到色相环以外,就不易把控,看起来脏。

处理方法:
调完色后分别用吸管吸取颜色,可以看色标上的位置是在什么位置,如果整棵植物的色相都在绿色内。

亮部绿偏黄,明度较高;暗部绿偏青,明度较低是比较合适的颜色。

如果不是,则可以相应调整色相和明度。

有时候单体植物或场景看起来雾蒙蒙的,或平淡没有精彩之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灰”,没有素描体量感,或对比不够。

对比度不是任意加强就好,也要保持在适度灰,就是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感觉还能左右调整的程度,这种状态就叫适度灰,最容易被人接受。

当物体有了体量感,就会表现出很漂亮的光感,让画面生动起来。

处理方法:
可以用调色分别增加亮部和暗部的色彩,也可以调整明暗对比度包括色彩冷暖对比。

在调整前先明确植物的受光面和背光面,调整的时候才有目的性。

绿色大面积出现且不透明度较高的时候,明度和纯度要把握好,不能太高,在拾色器色框内2、3、5、6的位置要慎重处理,特别是3框,会出现塑料色(从而跳出画面)。

处理方法:
让植物的色相在色标的位置往黄色调,或明度降低,会让颜色看起来相对柔和,但在4、7、9框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太灰或太暗。

当然,没有绝对,还是要以场景整体色调为主。

很多植物单独看起来很好看,放在场景中后却很灰或很跳。

是因为植物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感受的光度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就要以场景预设的色调为准,如同样色相的植物尽量统一协调,可微调
色相或明度以区分层次。


、植物
搭配组团关系的把握;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新手容易困惑的点,包括工作几年的行业老手,也可能会被困扰,很多时候是靠经验去解决。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植物为什么需要组团,而不是阵列或独植(此处指的是自由种植)。

对比发现,上排植物很平均,林冠线比较平,导致画面感比较呆板;而下排有高有低,产生了丰富的林冠线,画面也跟着活跃起来。

自然界的神奇就是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植物,甚至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所以植物也不会一样高矮。

我们在做植物搭配的时候仿照大自然的生态,种出不一样的组合感会更具美感。

从其他角度观察也发现,植物搭配包括乔木与乔木的形态大小、色相肌理不一样,也能产生富有变化的美感,再用灌木和地被丰富层次,整个组团就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让人心情愉悦。

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就像一个画家,又像一个诗人,精心设计的每一处节点景观都像一幅画,游览园林就像读一首诗…所以,用心去做园林设计表现,就是在创造一幅画,一种艺术行为,投身进来会格外有趣。

植物搭配口诀:
两棵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棵一丛要分主宾,四棵以上要有间距。

如果加上灌木,则高度上就有了区分,再加上色相的区分,基本层次很好把握。

地被往往是为了将乔木和灌木组合得更有群体感。

这个还是要靠多练多找感觉方可熟记于心,进而融会贯通(表现中实用的设计知识一(植物配置)
四、前后空间关系的把握;
此处我说的空间关系,不仅是指透视空间,而是三维空间。

通过电脑屏幕的二维画面,表现出一个立体的空间,除了需要具有想象力,还需要有想象力。

不但要凭空想象,还要有具体的表达,让画面更有延伸感,并且通过细节处理延续到画面看不到的地方。

以上画面中,你能看到多少个层次空间?
左边的图,从前景植物到中间圆形花坛,到廊架前花池然后到廊架及后面植物群体,再到背景植物林和后面的建筑,通过天空又能体现出建筑后的空间。

右边的图,从人物前后的植物贯穿到廊架后的植物,再透过植物的空隙又能看到后面的建筑及前面的植物,也有很多个层次。

一张平面的图纸竟然可以体现出这么多层空间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处理方法:
色相的变化和明度的不同,都是让层次拉开最快速且明了的两个方法。

因为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只有色相不一样,或者明度上不一样,两者之间才会看出区别。

即使大小变化,没有这两者的变化,也会糊在一起。

而空间就是在这样一层一层的变化中体现的,每一层的变化都不一样。

越到后面对比度越弱,明度变化要看画面需求,如左图背景树比中景要深,是因为刚好在建筑影子里,右边则比较浅,受光照和视线可视度影响。

一般画面中一定具备的空间关系即是:近—中—远。

五、在放置人物的过程中,不是人物拉太大了比例不协调,就是人物太多了导致画面拥挤。

(以下教程来自智筑网,话说,这也是一个找素材的好网站哦)
如果说在图纸表现中
建筑主体或景观主体是一张图纸的骨骼构成的话那么场景中的人物
就是这整个画面的灵魂
说了这么多
到底这小小的人物素材是怎么撑起这个画面的呢?
根据经验可以感受出,配景人物有
三大主要功能
1
丈量空间尺度
一般配景人物的身高默认为1.6-1.8m
我们可以根据人物与建筑之间的高度差
大概感受出效果图展示出来的空间有多高
也可以通过人群的散布
对效果图
展示的空间范围有一定的判断
2
阐述空间功能
通过观察配景人物所做的动作、姿态
我们可以判断出空间的功能
如下图
人群的散布以及其休闲姿态
可以看出此处空间即可作为人群休憩场所也可以是一个人群集散地
3
烘托场景氛围
一个好的效果图
要让看图者感受到整个场景的氛围
因此,人物在图中的动作姿态是很重要的
选对了人物,场景的氛围就一目了然了
如下图
草坪上的孩子们以及做在座椅上的人们
都可以感受出这是一个休闲场所
那么重点来了!
到底要怎样放置人物
才能真正发挥配景人物在效果图中的作用呢
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好用的方法~
最重要要记得!
根据不同的效果图选择性的添加配景人物哦!
01
场景较空旷,透视不明显
如果图中的场景较为空旷
我们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距离来增加场景的透视感
让整个空间更有feel
如下图
人物的大小以及前后散布
让整个空间的远近透视更为明显
02
场景具备较强的透视感
场景本身具有较强透视感
就需要选择与场景氛围匹配的人物
以此突出场景的氛围
也可以根据人物的动作反映此处的功能性
03
场景人物数量不多
人物数量不够多
场景容易变得单调没有生气
此时要通过人物之间互动让效果图变得活跃增加画面的趣味性
04
场景中某个物体需要强调
如果画面中有需要强调的景观或者建筑
就要让配景人物的视线大概朝向需强调的方向这样我们看效果图的时候
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
从而达到强调物体的目的
05
人物视线高度要基本保持一致
放置人物的时候
要注意让人物的视线高度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人物大小透视是正确的不会造成人物前小后大的严重错误
如下图红框部分
人物太小,几乎与后一个座椅上的人物同样大小这样整个画面的透视看起来就有点怪怪的
06
最重要的一点!
放置配景人物的时候,不论人物数量多少
都要尽量用三角形构图形式去处理人物之间的位置三角形是较为稳定的一个几何图形
以三角形构图来处理人物的位置
能够让画面的重心被稳稳压住
不至于让整张画面轻重失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