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与念奴娇

合集下载

2022粉笔第九季模考试卷答案

2022粉笔第九季模考试卷答案

2022粉笔第九季模考试卷答案1、1“念奴娇”“雨霖铃”是词牌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外甥(shēn)窘迫(jiǒng)刮痧(shā)秩序(zhì)B、筹划(chóu)供给(gěi)家谱(pǔ)惦记(diàn)C、蛮横(hèng)拥挤不堪(kān)发愣(lèng)济南(jǐ)(正确答案)D、私塾(shú)廿三(niàn)丧事(sāng)撮土(chuō)3、1《卖白菜》作者莫言,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54.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抗击疫情时期,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家学习。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正确答案)C.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在演讲比赛中,钟明“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

5、1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下列不属于《红楼梦》异名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石头记》B.《风月宝鉴》C.《太虚幻境》(正确答案)D.《金陵十二钗》7、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提防(tí)称职(chèn)狡黠(xiá)振聋发聩(kuì)B.氛围(fēn)憎恶(zēng)阴翳(yì)矫揉造作(jiāo)C.字帖(tiè)倔强(jué)叱咄(duō)吹毛求疵(cī)(正确答案)D.诡谲(jué)两栖(xī)愧怍(zuò)悲天悯人(mǐn)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宋词四首之《雨霖铃》

宋词四首之《雨霖铃》

分析鉴赏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此去经年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总结全 词,设想离别后相思的 景况。因意中人不在身 景况。 即使良辰美景, 边,即使良辰美景,也 无心欣赏, 无心欣赏,表达了词人 百无聊赖的心绪和执著 缠绵的情思。 缠绵的情思。
分析鉴赏
“执手相看泪眼,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写离别之际 两人极其复杂微妙的内 心活动和难舍难分、 心活动和难舍难分、缠 绵悱恻的情景, 绵悱恻的情景,细腻生 动,如在目前。 如在目前。
分析鉴赏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 念去去千里烟波 实景还是虚景?有何作用? 实景还是虚景?有何作用? 虚景, 虚景,由现实引向设想 未来。 未来。 表明词人的愁绪如千里 烟波般的绵长、 烟波般的绵长、沉沉雾霭般 的浓重、楚地天空般的深沉。 的浓重、楚地天空般的深沉。 结构上紧扣上句的“无语” 结构上紧扣上句的“无语”, 贯通下阕的描述。 贯通下阕的描述。
知人论世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 云便,争不恣狂荡。 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 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 斟低唱! 斟低唱!
分析鉴赏
景语 别 时 情语 作用 离 别 难 无绪、 寒蝉、 寒蝉、长亭 无绪、留恋 渲染足以触动离 情别绪的气氛, 情别绪的气氛, 晚、骤雨歇 无语凝噎 先给人一种无可 奈何的感受 实写) (实写)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虚写) 虚写) 良辰美景 虚设 千种风情 与何人说 景色暗淡, 景色暗淡,衬托 离别时黯然的心 情,且更添前途 茫茫的愁绪; 茫茫的愁绪; 清冷、 清冷、惆怅

婉约与豪放——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感受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

婉约与豪放——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感受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宋词是出现在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开始于隋朝,定型于中晚唐,至宋代词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取得了甚至可以同唐诗相比的辉煌成就。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填词”。

词按内容的多少,分为单调词、双调词和三叠词。

词最早是从民间的小调发展而来,最初的题材比较狭窄,多以艳情为主。

因表现委婉含蓄,于是就用“婉约”两个字来概括它的风格。

直至苏轼才扩展了词的题材,增加了军情国事、个人政治理想和抱负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豪放、雄健的风格。

自此词就从不同的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在我校语文教材下册诗词单元中,就选取了豪放派的代表词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婉约派的代表词作———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从对这两首风格迥异的词作的学习中,能够明显感受到豪放词与婉约词截然不同的风格。

下面就这两首词从题材、表达方式、意境三方面谈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风格。

1题材的不同婉约词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所谓“词为艳科”,“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意境宏大,气势恢弘。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所以全词倾吐的是深深的离愁,题材仍然摆脱不开儿女情长、离愁别绪的范畴。

词的上阙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浓浓的离愁别绪。

开篇即以秋天寒蝉凄切的叫声入手,营造出一种悲凉的离别氛围,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面对为他送行而摆下的酒宴,因即将要与恋人分别,词人毫无兴致。

恋人正依依不舍之际,“兰舟催发”,只能“执手相看泪眼”而“无语凝噎”,内心的悲伤可想而知。

“念去去”一句由上阙的实写转向下阙的虚写,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词人想象自己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孤身一人南下,从此酒醒后无人陪伴,良辰美景形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由悲从中来。

17 宋词四首(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

17  宋词四首(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

【提示】 上阕:主要描写赤壁雄奇的景色;
下阕:主要借怀古抒发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1.词的开首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1)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 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奠定了全词 壮阔豪放的感情基调。 (2)为下文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作铺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被指写诗讽刺 新法被捕入狱(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已四十七岁,他
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
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事业 无成,时不我待。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一句 话概括。
1.能够体现《雨霖铃》这首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全词 围绕这一中心,按照时间顺序,可将词分为哪三个层次? (1)中心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2)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楚:先写离
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
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 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
慰之辞。正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词人仕途坎坷、 壮志难酬,因此这种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 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观点三: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拟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拟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较鉴赏1、【泛读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生:推荐集体泛读《文摘》美文《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并作鉴赏。

(幻1)师:是的,在人生征程中,困难、挫折等如影随形,在困境面前,我们该怎么办?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人的生命如奔流的洪水,不遇着岛屿、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在北宋词坛上就有这样两位词人,他们在人生的洪流中就撞击出了别样的浪花,开创了词坛的两大流派。

他们是谁?生:苏轼柳永师:对。

(板书)今天我们就他们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进行比较鉴赏。

(幻2)师:通过比较鉴赏,我们需完成以下三个目标:(幻灯片3)1.通过诵读比较,口诵心惟,提高对诗词的感悟能力。

2.抓住意象特征,把握诗词思想情感,体会不同的风格特色。

3.深入理解苏柳思想及词作特点,汲取积极的生存智慧。

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逐个实现。

(生读)2、【精读探究·展示合作】诗词的美是读出来的。

学习诗词,三分鉴赏七分诵。

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诗词的节奏,在此基础之上要读出感情,悟出心得,这样,一首词就理解了七分。

(幻灯片4)(板书:诵读)【音读意读·课堂展示】师:好请两位同学通过诵读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幻灯片5)(学生诵读展示,教师鼓励评价。

)师:好,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有一幕士很善于唱曲讴歌。

苏东坡问他:“我的词比起柳永的词来怎么样?”幕士回答:“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女郎,手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你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手握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听了这番话,很是受用,满意得拍案叫绝。

(幻灯片6)分角色诵读女生:《雨霖铃》男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师:好。

思考: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宋词出现“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差异?这两派的区分基点是词作还是词人?生:词作词人请请大家调动积累:说说你心目中的苏轼或柳永。

比较鉴赏《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比较鉴赏《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比较鉴赏《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杨彦科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04期毫无疑问,作为诗的别体——被称为“诗余”的词发展到了宋代,已经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如果说李白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发展里程碑的话,那么柳永苏轼就是宋朝婉约和豪放词风发展的珠穆朗玛峰。

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柳永和苏轼的扛鼎之作《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鉴赏,希冀通过对两词的比较分析,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两个词派独特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风格。

一、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不同风格作为宋代词坛上主要两大流派,其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婉约派作品语言委婉、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

其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气魄大而毫无拘束,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二、两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柳永,生年不详,卒年在1053年左右。

原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创作作品以慢词居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作品中有极强的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后以“谤讪朝廷”罪名被贬到黄州。

他学识渊博,乐观旷达,词风豪迈大气,虽然数次遭贬,但不仅未能使他沉沦颓废,却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更深刻地表现内心的情感波澜。

三、两词不同的创作背景当时,柳永仕途失意,心情压抑颓废,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发展。

但作者一想到自己要与爱人分离,失去爱的慰藉,便痛苦万分,离别的伤感之情无以表达,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较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比较鉴赏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与 《 雨霖铃 》比较鉴赏
1 3 7 4 0 0 内蒙古鸟 兰浩特 市职教 中心 内蒙 古 乌 兰浩特 陈丽娟
【 摘 要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与《 雨 志无处施展 。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 因所 霖铃 》在题材 、主题、表现方法和语言等方 在 。 “ 多情应笑我”始 ,自我伤感之意 由此 面各具特 色,对 于读者都具有认识价值、审 可见 。华发早生 ,功业无成 ,失望之余 ,词 美价值 和 艺术 借鉴 的意 义 。 人 不免产 生人生 如梦之感 ,因而结尾二句归 【 关键词 】 婉 约;豪放 ;题材 ;主题 ; 结为词人深沉而又颇多消极的慨 叹。人生如 梦,世事 沧桑 ,面对滔滔东流 的江水 ,词人 表现方法;语言 只有举杯对月, 自浇心 中愁绪 。这首词在 吊 在宋代词坛上 , 先有婉约派 , 后有豪放派 。 古的基础上伤今, 回到现实 , 抒发 自我的感伤。 明人 张挺首先 明确地用婉约 、豪放来概括词 总体看来, 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 , 大开大阖, 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 向,他说 : “ 词体大 气象恢弘 ,堪称 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 , 略有二 ,一体 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 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 词调蕴藉 ,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苏东坡 的 再看 《 雨霖铃 》这是一 首离别之作。作 词和柳 永的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都 占有很重要 者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 ,柳永 的词大都 是在 的地位 ,但他们 的词 的风格明显不同,分 属 “ 偎红倚翠”生活 中 “ 浅斟低唱”的产物。 两派 。 他离乡背井 ,长期浪迹江湖 , 体 尝到了生活 下面就拿苏东坡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中的种种苦况 ;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 和柳永 的 《 雨霖铃 》做一 比较鉴赏 ,看看 他 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 雨霖铃 》 们 词 的不 同 。 ( 寒蝉凄切 ) 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先看 《 念奴 娇 ・ 赤壁 怀古 》,这 是一 首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 咏史怀古词 ,是一首被誉为 “ 千古绝唱”的 景 。上片纪别 ,从 日暮雨歇 ,送别都 门,设 名作, 是宋词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作品 , 帐饯行,到兰舟摧发 ,泪眼相对,执手告别 , 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 , 作 者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 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 的剧 曲,展示 了令人伤 家和 诗人。宋 神宗元 丰二 年 ( 1 0 7 9 ) ,苏轼 心惨 目的一幕。北宋时柳 词不但都 下传唱, 在湖州任上 因所做诗文被人诬陷有毁谤朝廷 甚至远及西夏, “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 之意 , 被捕入狱半年。 次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词”(《 避暑录话》) 。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 苏轼 到任后 ,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 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 的词风不无关 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系。 下片述怀 , 承“ 念” 字而来 , 设想别后情景 。 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刘熙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 酲何 处,杨 这首词的上片 以写景为 主,主要描写赤 柳岸 、 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 今 壁 的景色,同时兼 怀古人 ,仿佛是 由远景 、 宵” 二句, 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确实 , “ 今宵” 近景、特写等一组不 同的镜头组成 的画面组 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 , 合。首三 句,仿佛是远景扫 描,长江水浩浩 虚景实写 , 更因为以景 “ 染” 情、 融情人景 。 “ 今 荡荡 ,奔流不 息,亘古不变 的滔天波浪如大 宵酒醒何处” ,遥接上片 “ 帐饮”,足见虽 浪淘沙 ,送 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 陈 然 “ 无绪” 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 杨柳岸、 其事, 是近景的定格 ,目 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晓风残月” ,则集 中了一系列 极易触 动离愁 “ 人道是”三字,表 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 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 此 不是真正 的赤壁古 战场 ,只是借 “ 赤壁”之 去”以下 ,以情会景,放笔直写 ,不嫌重拙 , 名咏写古事 ,抒发感 叹。上片最后两句 ,是 由 “ 今宵 ”想 到 “ 经年 ”,由 “ 千里烟波” 千种风情”,由 “ 无语凝噎”想到 “ 更 整个上片景物描写 的总结 ,引起 了下片对周 想到 “ 瑜 的追怀。下片怀古 ,词 人抓住 周瑜年轻有 与何人说”, 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 “ 相 为这个 主要 的特征 ,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 见时难别 亦难 ”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 雄形象 。想 当年 ,年轻的周瑜手执羽扇 ,头 有 雅俗 之辨,柳词一 向被判为 “ 俗 曲”。此 戴纶 巾,他是那样 的英俊潇洒 、倜傥风流 ; 词上片中的 “ 执手相看 泪眼”等语 ,确实浅 他 又是 那样 的富有 谋略,谈笑之 间,曹军便 近俚俗 , 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但下片虚实相问, 被打得落花 流水 。周瑜少年有为 ,在年轻 的 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 “ 雅词”相比, 时候便 建立 了世人 瞩 目的赫 赫功绩 ,而 自己 因此堪称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现在已鬓染霜华 ,却 一事无 成,一腔报 国之 《 念 奴娇 ・ 赤壁怀古 》雄 壮豪 放、旷达

关于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关于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关于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 (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下面是 关于柳永《雨霖铃》的赏析,欢迎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 景) 赏析 1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 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 《雨 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 谑语。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 多歌妓, 并替她们填词作曲, 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 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 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 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 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 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 有很值得研究。

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 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 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

下面就 《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 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完整版)十首有名的宋词

(完整版)十首有名的宋词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

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极尽了相思之苦。

历来为人所称道。

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5、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 比较阅读
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虽然它们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但都展 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和美丽的诗意表达。
背景介绍
1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创作背景:柳永生活《念奴娇》
作者:李之仪 创作背景:李之仪生活在唐朝时期,这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离去的思念和对深情的诗意 描写。
《雨霖铃》简介
主题
失意离别
风格
婉约风格
写作手法
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
《念奴娇》简介
主题
思念和爱情
风格
豪放风格
写作手法
运用象征和意境描写
主题比较:风格和写作手法
1
《雨霖铃》
婉约风格、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
《念奴娇》
2
豪放风格、运用象征和意境描写
3
比较
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通过不同的 写作手法,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诗歌 氛围。
《念奴娇》
展示了唐代女性的柔情和对爱情的渴望,反映 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
结论与总结
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它们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美丽的意境描 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并代表了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诗意之美。
主题比较:感情表达和意境描写
《雨霖铃》
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 和思念之情,描绘了凄美 的雨夜情景。
《念奴娇》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 和思念之情,描绘了浪漫 的月夜情景。
比较
两首诗通过感情表达和意 境描写展示了作者的情感 和对美的追求。
主题比较: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雨霖铃》
抒发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离愁别绪,对人事沧桑 的反思。

唐诗宋词 越中览古 登高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唐诗宋词 越中览古 登高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唐诗宋词越中览古登高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教学要求1.了解诗词的有关常识,感受绝句与七律的区别,体会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不同风格。

2.品味《越中览古》独特的艺术结构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登高》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气势,体会诗人为世事多难和自身艰难而悲哀的复杂心情。

4.品味《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特点,体会词人凄婉怅惘的离愁羁怀。

5.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二、课文分析(一)解题1.《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多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途。

2.《登高》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停留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住三个年头。

而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眼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诗人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高二语文从雨霖铃 念奴娇 赤壁怀古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课件

高二语文从雨霖铃 念奴娇 赤壁怀古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课件

前人对柳词的评论: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 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伦之气,虽多 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如竹垞(chā)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 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 (宋翔凤《乐府余论》)
寒蝉、烟波、 晓风、残月
陈事
指挥若定, 谈笑退敌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缠绵 哀怨
抒情
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情人离别之情 个人内心愁苦
凄凉 悲惨
豪放派 词的特点: 意境壮美 感情豪迈 高远清新
婉约词派特点:
多写男女爱情, 离愁别绪;
语言含蓄、婉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调凄凉
差异
类别 内容 意境 语言风格
婉约派
爱恨离愁
缠绵柔婉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 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 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 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 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 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 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 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 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 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 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 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
《历代诗余》晁以道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 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 矣。

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词比较赏析

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词比较赏析

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
词比较赏析
 苏东坡的词和柳永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他们的词的风格明显不同,分属两派。

下面就拿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作一比较,看看他们词的不同风格。

 《念》和《雨》这两首词可以分别看成两人的代表作,《念》雄豪放旷达飘逸,《雨》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

 从题材上看,《念》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突出作者因即将与恋人离别而烦燥、忧思之情。

 从主题上看,《念》反映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豪情壮志。

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的感慨;《雨》表现的是凄凉的离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日亲相爱的恋人,一旦分别,留恋难舍,“泪流语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深深爱恋。

 从表现手法上看,《念》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展开的是宏伟的画卷:古战场,抒发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业,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整个词的豪放气势便跃然纸上,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壮大了整首词的宏伟气势,展现一幅壮伟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

【古诗词】美到心碎的词牌名

【古诗词】美到心碎的词牌名

【古诗词】美到心碎的词牌名美到心碎的词牌名有:念奴娇、雨霖铃、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雨霖铃: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

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

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

《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全面版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全面版
《雨霖铃》和《念奴 娇 ·赤壁怀古》比较阅读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 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 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 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 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谢谢光临!
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 韩红鹰 E-mail:hanhongying@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双声子(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zhào) 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 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思考和讨论: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宋词出 现“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差 异?是不是因为作家的不同而产 生?这两派的区分基点是词作还 是词人?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派,为什 么?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 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 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奢。
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 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江城子(苏轼)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比较阅读教案
省淳中田春艳
教学课题:《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豪放派和婉约派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鉴赏、背诵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幻灯投影: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幕士的回答形象地概括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风格,婉约词柔美奇丽;豪放词雄奇豪放。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比较阅读柳永和苏轼的代表作品进一步做深刻体会。

二、柳永、苏轼简介:幻灯投影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里面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的词句,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三、学习鉴赏《雨霖铃》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初步感知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上片写词人和他情人在都门外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实写)
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虚写)
低沉:作者仕途上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远行,这种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

作者把不想离别,又不能不离别,都有所爱,都不能得其所爱,又都不能忘其所爱的这种离情别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感人至深。

2、学生自读、品味、鉴赏自由发言:你认为那一句或那几句写得好,为什么?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怎样一种氛围?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典型的离别情景,说说你的理解。

……
4、小结:鉴赏要点:
寓情于景的手法
开篇凄切的寒蝉,清秋的骤雨,薄暮的长亭,既非专门叙事,也非刻意写景,而是作者有意在酝酿一种以打动人心、充满离情别绪的环境气氛,亦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历历如绘地把人的心声托出来。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全词寓情于景这一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

两岸杨柳,晓风轻拂,残月朦朦,是一幅凄清的景象,也最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怀。

所以本词景中含情,以景写情,情景妙合无垠
5、朗诵《雨霖铃》,再次体会。

四、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1、题解:北宋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
览黄州城西的赤鼻叽,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叽被称为黄冈赤壁。

苏轼见景生
情,兴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借以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感。

2、范读,学生初步感知内容及情感。

借咏史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感。

上片: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歌颂众多英雄人物。

下片:塑造周瑜形象,抒发感慨。

3、学生自读、品味、鉴赏自由发言:你认为那一句或那几句写得好,为什么?
4、鉴赏要点:
(一)、用豪壮的情调抒写心中情感。

(1)景物描写 (2)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

实景(赤壁险要形势)-----虚景(火烧曹军)
实景(早生华发)------- 虚景(雄姿英发)
五、 比较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题材 男女恋情 怀古
2、听录音:再次体会。

自读背诵两首词。

六、 小结:幻灯投影
婉约派、豪放派是宋代词坛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雨霖铃》 《念奴娇》 情景
寒蝉、烟波、杨柳、晓风、残月 凄美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 壮美 情事
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缠绵 指挥若定、谈笑却敌 豪迈 情感 清秋离别之苦 凄凉 壮志难酬之愤 悲愤
婉约词内容上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形式上善于铺叙,严守音律,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多曲折而真切,婉转而缠绵。

以柳永、李清照、秦观、姜夔为代表。

豪放词内容上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形式上,突破格律束缚。

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七:课后阅读鉴赏:《一剪梅》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