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小四)课程代码:16040703(16115402)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英文名称: URBAN SOC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学时: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48学时,社会工作专业32学时学分: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3学分,社会工作专业2学分适用对象:社会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考核方式:集中/分散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二、课程简介《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人文地理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学科。
它起源于美国社会学研究,也是美国社会学的起源,在工业化后的城市化问题研究中逐渐成为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在社会学界第一个引入空间概念,注重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提倡在空间环境中考察人类社会的建构及内在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从人类生态学派到新城市社会学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
本课程重在介绍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以及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议题。
Urban soci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ociology. It is also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human geography. It originated from the sociolo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so the origin of American sociology.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Sociology in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after industrialization.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pace first in the community of sociolog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and advoc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ts internal problems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school of human ecology to the new urban social school,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Chines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urban sociology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of urban sociolog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理论学习,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
城市社会学教案,含国外各著名大学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课程介绍城市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度推进,城市研究也受到日趋广泛的重视。
城市如何成长和衰落,如何建构和运行,如何赋予社会生活以意义,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构成了城市社会学讨论的中心问题。
本课程将从基本视角、重要主题、主要理论观点、城市研究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对城市社会学作一概括性的介绍。
教学大纲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城市的结构、成长和变迁,城市社会过程的主要特征,作为划分城市人文地理区域主要维度的阶层、性别、民族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城市社会的组织方式或者社会的解体,以及经济、政治结构和变迁的过程。
同时,认识城市与地域及与时代环境的联系,以及处在世界经济中不同地域的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多样性特征。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的理论观点、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城市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以及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中的城市问题展开规范的和较深入的研究。
讲授重点第一讲:导论何谓城市?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视角有不同的定义,本讲首先在梳理各种不同的城市定义的基础上导引出社会学关于城市的界定,并就城市对人类社会和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本讲还简要介绍了城市社会学产生的背景、过程、涉及的主要问题。
以及城市社会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讲: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本讲分城市理论的起点、新旧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三个阶段重点介绍了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本讲旨在使学生了解城市社会学是如何研究城市的:它主要关注什么问题、社会学家一般从何种角度观察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等等。
第三讲: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和重要的影响。
本讲将城市视作一种历史现象,首先探讨了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动因,时间与地点等,然后以若干典型城市案例为基础,简要介绍了古代城市和封建时期城市的类型、特征和形成方式,最后扼要介绍了中国城市的起源、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Urban Community Planning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
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对世界各国城市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三、教学内容绪论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 4 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一、社会学的由来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第二节社会发展一、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二、社会运行三、社会变迁四、社会发展计划第三节城市社会问题一、老龄化问题二、就业问题三、贫困问题第四节城市社会学一、中国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基础二、城市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3 学时)第一节城市一、城二、市三、城市第二节城市案例一、外国城市二、中国城市第三节案例分析第二章城市化( 5 学时)第一节城市化一、城市化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案例一、英国城市化进程二、法国城市化进程三、美国城市化进程四、日本城市化进程五、中国城市化进程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化特征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三、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状况四、推进城市化的机制第三章城市规划( 5 学时)第一节城市规划一、城市规划的性质和特点二、城市规划的任务三、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第二节城市规划案例一、巴黎城市规划二、纽约城市规划三、伦敦城市规划四、上海城市规划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二、城市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第四章城市建筑( 5 学时)第一节城市建筑一、同心圆模式二、扇形模式三、多中心模式第二节城市建筑案例一、罗马城市建筑二、巴格达城市建筑三、柏林城市建筑四、德里城市建筑五、大连城市建筑六、济南城市建筑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建筑的功能分析二、当前城市建筑中的存在的问题三、城市更新第五章城市人口(3 学时)第一节城市人口一、人口与城市人口二、人口城市化第二节城市人口案例一、开罗二、旧金山三、莫斯科四、东京五、新加坡六、北京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人口规模二、城市人口的自然构成三、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四、城市人口的就业构成五、城市人口的文化构成六、城市人口的地域构成第六章城市经济( 3 学时)第一节城市经济第二节城市经济案例一、雅典——黄金时代的经济二、多特蒙德——城市经济转型三、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清明上河图四、克拉玛依——井架与炼塔托起的城市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古代的城市经济二、近代的城市经济三、现代的城市经济四、未来的城市经济第七章城市社会( 3 学时)第一节城市社会第二节城市社会案例一、古代城市社会——开封二、近代城市社会——芝加哥三、近代成社会——上海四、现代城市社会——深圳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总体功能的转换二、城市生活方式第八章城市文化( 3 学时)第二节城市文化案例一、耶路撒冷的城市文化二、澳门的城市文化三、上海的城市文化四、广州的城市文化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一种特质二、作为城市品牌的城市文化三、城市人与城市文化四、多元化的城市文化五、城市文化创新第九章城市灾害( 3 学时)第一节城市灾害一、城市灾害的定义二、城市灾害的特征第二节城市灾害案例一、日本阪神大地震二、楼兰古城三、雾都伦敦四、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五、沈阳沙尘暴第三节案例分析一、农业社会城市灾害的原因二、工业社会城市灾害的原因三、后工业社会城市灾害的原因第十章城市生态( 3 学时)第一节生态与生态城市一、生态与生态学二、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态学第二节生态城市案例一、世界绿都——华沙二、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三、绿色城市——莫斯科四、花园城市——堪培拉五、非洲花城——金沙萨第三节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国际大都市( 3 学时)第一节国际大都市第二节国际大都市案例一、美国纽约二、法国巴黎三、中国香港四、中国上海第十二章未来城市( 3 学时)第一节人文生态一、人文生态理念二、城市人文生态第二节未来城市案例一、巨型城市二、线型城市三、化整为零城市第三节案例分析总复习( 2 学时)四、教材《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五、主要参考资料1、1、郑也夫,《城市社会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6 月2、2、顾朝林,《城市社会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 月3、3、唐钧,《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华夏出版社,2003年 1 月4、4、潘允康,《城市社会学新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2 月5、5、李银河,《中国城市家庭贫富分化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4月6、6、王卓,《中国贫困人口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2月六、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占比70%,平时占比30%(包括随机抽查听课情况、课堂教学参与和作业完成)。
城市社会学课件
大河流域 农业文明
村庄 城市
最早的城市所以发源于这些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文明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 而大河流域是最适合农业与畜牧业发展的地方。农业文明必然导致固定的村庄 出现,而村庄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超越村庄的组织形式和聚合中心的出现, 则最终导致城市的产生。
两河流域: 乌尔城、巴比伦城
尼罗河流域:底比斯城
2. 是否有大大超过村落文化的创造力和创 造物,比如金字塔、超大型墓葬、大型 水利工程、巨大的城墙等。
3. 是否存在的明确的劳动分工,一定数量 的非农业人口,明显的社会等级或阶级。
4. 文字发明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
罗马城表现了罗马文化的精髓: 开放性的城市中心广场 富丽堂皇的公共建筑 规模巨大的排污明沟、输水渡槽以及筑路工程
古罗马时期的兵营城
古罗马城
中华帝国与都城
西方的古代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国的从西周(约公元前1100年)到南北朝这段时 期(公元500年),所经历的朝代有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 南北朝。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五章 城市社会学学派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什么是城市?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 是农村。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 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一节 欧洲商业文明与自治城市
城市从衰落到重新崛起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Urban Socialology课程编码:080720103总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及年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先修课程:建筑规划概论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社会学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任选课。
主要讲授社会学基本原理及研究城市社会的方法和成果,帮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的社会学问题,改善设计方案的社会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 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1-2 城市规划1-3 城市规划的社会学理解重点:准确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过程。
难点:掌握城市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并学会如何在城市规划中灵活应用城市社会学的方法解决城市问题。
第一章城市规划的社会学基础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城市社会学的古典渊源2-2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概述重点:准确掌握芝加哥学派在古典城市社会生态研究方面的内容与成果,了解现代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最新趋势。
难点:掌握现代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并将之与城市问题的解决有效结合。
第二章社区系统与社会规划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3-1 社区的基本概念3-2 社区的研究概况3-3 社区的静态系统3-4 社区的动态系统3-5 城市规划领域的社区规划重点:准确掌握社区的概念,了解社区文化的发展,掌握社区组织的基本要求。
难点:准确掌握国际和国内在邻里和社区组织上的差别,文化上的异同。
第三章社会分层与空间分异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社会分层的理论基础4-2 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状况4-3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4-4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重点:准确掌握社会分层的基础理论,了解中国城市分层状况,了解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和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和研究方法。
难点:准确掌握社会分层的基础理论。
第四章社会问题与相关对策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5-1 就业问题5-2 住宅问题5-3 贫困问题5-4 老龄化问题重点:准确掌握现代社会学关注的主要城市问题,了解社会学依据在城市规划评价中的作用与地位。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案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案城市社会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城市社会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研究城市社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迁3. 城市社会的结构与层次4. 城市社区的形成与发展5.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与身份6. 城市社会中的犯罪与治安问题7. 城市社会中的人口问题与社会福利8. 城市社会中的政治与治理9.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关系与互动10.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城市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讨论城市社会中的问题与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城市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4. 借鉴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学术著作,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周,每周3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引言与概述- 介绍《城市社会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讲解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第二周:城市化进程与发展- 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和动力- 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三周:城市社会结构与层次- 城市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城市社会的阶层与身份- 城市社会的分工与差异第四周:城市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特征- 城市社区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社区的发展与管理第五周:城市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与身份-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角色的定义与分类- 城市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冲突与协调第六周:城市社会中的犯罪与治安问题- 城市犯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治安管理的挑战与策略- 城市社会中的犯罪预防与社会安全第七周:城市社会中的人口问题与社会福利-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控制-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城市社会中的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第八周:城市社会中的政治与治理- 城市政治的定义和特点- 城市社会中的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 城市社会的治理结构与过程第九周:城市社会中的社会关系与互动- 城市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网络- 城市社会中的群体行为与集体行动- 城市社会中的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第十周: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城市可持续性的概念与实践-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第十一至十六周:学生课题研究与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城市社会学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撰写综合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和讨论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20%-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学生小组研讨和讨论表现2. 作业和报告占30%- 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和研究报告内容质量3. 期中考试占25%- 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期末考试占25%- 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六、参考书目1. 城市社会学原理(第三版),作者:李强2. 城市与社会(第六版),作者:陈丙亮3. 城市社会学入门,作者:王义夫4. 城市社会学概论,作者:何江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城市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深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纲《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体,5号字)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课程简介: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课程的⽬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进⾏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推荐教材:[1]《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学出版社,2003年7⽉[2]《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1] 城市社会学,帕克等,华夏出版社,1987年6⽉第1版[2] 城市社会学,康少邦等译,浙江⼈民出版社,1986年4⽉第1版[3] 城市社会学,章友德等,上海⼤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4] 城市社会学,许英,齐鲁出版社,2002年8⽉第1版[5] 城市社会学,向德平,武汉⼤学出版社,2002年12⽉第1版[6] 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学出版社,2002年8⽉第1版[7]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蔡⽲等,中⼭⼤学出版社,2003年1⽉第1版[8] 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6⽉第1版[9] 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学出版社 2003年版⼆、课程总⽬标通过理论学习,学⽣应该理解城市产⽣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经济、社会、⽂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态环境的相互作⽤;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向等。
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对世界各国城市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标(含学时分配)第⼀章绪论(2课时)第⼀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三、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节城市社会学的产⽣与发展⼀、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城市社会学的建⽴三、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四、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法⼀、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法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式三、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与技术第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教案大学二年级城市社会学课教学教案
教案大学二年级城市社会学课教学教案一、课程概述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关于城市社会现象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社会的结构、功能与变迁,并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思维和研究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城市规划、社会工作等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范围;2. 掌握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3.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4. 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思维、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讲:城市社会学导论- 城市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第二讲:城市社会结构- 都市阶级与社会阶层划分- 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团结3. 第三讲:城市化的社会变迁- 城市化对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塑造4. 第四讲: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城市贫困与社会福利- 城市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5. 第五讲: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城市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理论框架;2. 实例分析: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城市社会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3. 研讨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4. 学生报告:鼓励学生选取感兴趣的城市社会学研究课题,进行独立调查和报告,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积极参与等;2. 作业与报告: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要求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和报告;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城市社会学概念、理论及案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例如《城市社会学导论》、《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等;2. 课外阅读:推荐一些经典城市社会学研究著作,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3. 多媒体工具: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数据和视频,增加教学趣味性。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Urban Sociology课程代码:05234019课程类型:复合/选修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32 实验或实践学时:8 )学分:2.5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乡村规划等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适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根源之一是城市社会问题。
从国际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潮流看,规划理论与方法、社会经济分析、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分析技术与方法以及市政建筑工程等成为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五大支柱学科。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五大支柱学科的多个方面。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的生态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至规划实践中,并参与全国课程作业评优竞赛。
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牢固掌握: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社区理论及实证、城市社会组织、城市社会心理一般理解:现代相关理论、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一般了解:城市地理学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理论、社会学调研方法1 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等人的传统理论,掌握“城市性”概念及相关理论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城市性”概念及相关理论背景。
2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课内4学时+课外2学时)理解“局外人”研究方法和“局内人”研究方法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掌握城市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方法中的问卷法及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3 城市社会问题综述(课内6学时+课外3学时)了解城市人口问题、城市劳动就业问题等,理解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各种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5号字)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课程简介: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推荐教材:[1]《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2]《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1] 城市社会学,帕克等,华夏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2] 城市社会学,康少邦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3] 城市社会学,章友德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4] 城市社会学,许英,齐鲁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5] 城市社会学,向德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6] 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7]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蔡禾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8] 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9] 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
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对世界各国城市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含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课时)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三、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二、城市社会学的建立三、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四、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三、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与技术第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 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一节 欧洲商业文明与自治城市
城市从衰落到重新崛起
自治城市与新兴资产阶级
随着手工业、 商业的不断发 展,城市力量 壮大
封建领主鉴于 来自下层的反 抗和获取金钱 上的实际利益
城市与国 王结盟: 自治城市
商人,工匠力量不断壮大, 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行会 组织,成为议会成员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五章 城市社会学学派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什么是城市?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 是农村。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
东方两河流域:商代都城、龙山古城、屈家岭古城、良渚古城
这些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国城市文明的产生,是长江及 黄河流域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东方两 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如何判断远古城市产生的标志呢?
1. 是否有超凡于氏族村落之上的权利组织 形式和纪念性的仪典中心存在,即城市 首先是一个永久性的聚会地点。
二 商业城市与工业城市
商业城市的规划,不考虑如何适应地形和自然景观,也不考虑居民的各种要 求,而只考虑一种功能,即如何强化土地的利用率。因此,所谓城市规划只 是迅速把土地划分成小块,并迅速卖出去。
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城市里,城市建设市大规模的凑合将就时期,人人都忙 着赚钱,没有人关心城市建设。村子扩大为城镇,城镇扩大为大城市,城 镇数目不断增长。
君主新政权依靠的政治、 经济力量
新兴资 产阶级
城市社会学课程大纲(研究生)
城市社会学研究(15个课时)主讲:于长江(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电话:62757937)授课时间:2004年秋季,授课地点:待定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向学生提供有关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重要人物、重要课题研究等,启发同学对城市社会学、都市化和城市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为有兴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学提供学术支持。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现代化与都市化:1)现代化发生地的都市化;2)移民地都市化2、西方都市社会学某些理论:齐美尔、沃斯和“都市性”、生态学派(派克,布吉斯等)、新城市社会学(Manuel Castells新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当前区域都市化和多中心学派)。
3、全球化与城市发展:1)世界都市发生史;2)全球化过程中的都市;3)世界范围内的“反都市”思潮4、中国都市社会学研究:1)中国城市社会学的思想渊源和研究现状;2)小城镇以及“中国都市化”的争论5、有关城市、城市化研究的实际课题城市社会学与现代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有密切的联系,本课程把城市社会学置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动态角度探讨城市社会学以及相关问题。
授课方式:本课程以研究生为对象,基本形式为教师专题讲解、学生课堂提问发言、讨论课三种方式。
讨论以主题发言(事先准备)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成绩:平时和期中考试40%,期末考试60%预备阅读材料(供参考):蔡勇美、郭文雄主编,1978,《都市社会发展之研究》,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费孝通,1985,《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出版社。
顾朝林,1999,《中国城市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何金铭:1991,《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康少邦、张宁编译,1986,《城市社会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向德平,1994,《城市社会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易宏伟等,1990,《城市社会学》,北京;教育出版社张承安,1985,《城市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82页周尔鎏、张雨林主编,1991,《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引言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社会学教学的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框架和知识体系。
一、城市社会学概述城市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模,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城市社会结构1. 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变化,城市人口的组成和特征,城市人口的流动和迁徙。
2. 城市社会层次结构城市社会的阶层和阶层分化,城市社会的社会流动和社会流动机制,城市社会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变化。
3. 城市社会网络城市社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城市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城市社会网络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三、城市社会关系1. 城市社会的互动关系城市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城市社会互动关系的形成和维持,城市社会互动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城市社区与社会组织城市社区的定义和特征,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城市社区的组织和管理,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变迁。
3. 城市社会的群体行为城市社会的群体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城市社会的群体行为的形成和演化,城市社会的群体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四、城市社会问题1. 城市贫困与社会不平等城市贫困的定义和特征,城市贫困的原因和影响,城市贫困的应对措施和政策。
2. 城市犯罪与社会控制城市犯罪的类型和特征,城市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城市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3. 城市环境与社会生活质量城市环境的问题和挑战,城市环境对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管理。
五、城市社会学的应用与发展城市社会学在城市规划、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应用,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结语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框架和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城市社会的结构、关系和问题,培养他们的城市社会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 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 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 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 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 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教学要求:
1、 掌握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
2、 了解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等与城市发展 的关
系;
3、认识城市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如 何应用
城市社会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第一章绪论(5课时)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 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三、 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 二、 城市社会学的建立 三、 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
四、 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二、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三、 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与技术 第四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课程 内容
、教 求及 学时 分配
内容
、教求及学时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