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会学生言志,和学生砥砺言行等,这是现在仍然实用的,所以老教师千万不要说自己有经验但是不敢多谈新课改的东西,其实你们的经验就是财富,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财富。如何在信息课教学中推行审美教育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浅见:
一、转变学生的观点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工作方式。不同的学生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在应试教育的教育观点支配下,有些教育者往往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用固定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结果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状态,防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看成是有完整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实行因材施教。教师不但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感召力和人格吸引力。所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的重要教育观点。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相处。传统教育是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教师传道学生接受的一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而新课程理念是要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在思想教育中,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观点,敢于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是教师要在学习上引导学生,生活上关心学生,思想上了解学生,困难时协助学生,力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其三是教师应与学生同学习、同活动、同甘苦、同成长。其四是教师要树立无差生观,所谓差生不是先天的,而是受到不均等教育造成的,所以差生更应受到老师更多的协助和关心,协助他们找回自信,协助他们克服缺点,关心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成长,促使全班同学共同成长。树立教师价值的体现观。教师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知识的丰富,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体现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常言道:“只有乐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的价值体现不但仅是体现在他知识的丰富,而应体现在知识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确立全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观严重防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际上,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寻求适合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作为教师,要树立旨在构建学生主体性的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要求教师要把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必须认真解决好教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问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即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要把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际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弊端,而应该把书本当成培养水平的载体,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推行素质教育,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成素质教育系统的三大支柱,在素质教育系统中三者既
相互区别又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要处理好教育的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就要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家长基本上主宰着学生的命运,他们认为成绩不高,升不到高等学府,就不算成才,就有可能断绝学生的经济支柱,使学生停学。由此转变家长的陈旧观点,取得家长的支持,对促动素质教育有着长远的意义。家庭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三迁”的故事不是很好的例子吗?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准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思想,使家长能够准确地教育自己的子女,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家长看到学生有可塑性,就会积极协助学生选择受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受到不同形式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推行素质教育更好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部门,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走向。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集体性的特点。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处世,如何练就健康的体魄。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是其他任何部门都难以做到的。学校教育中集体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协调性,使学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发展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从而使教育具有较高的效率。
社会是人们集合的共同体,它提供给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又给人们以巨大的影响。这使社会也负有素质教育的责任和功能。社会教育具有导向性、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存有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而社会教育以强有力的手段,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特点使社会教育的形式表现出多样性,社会教育的涵盖面较广,能使教育取得普及性效果。
总来说之,无论“课程”是新是旧,只要我们的教法是常变常新的,只要我们的思想是创新的,我们就能真正把课程教“新”!只有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现在的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开拓未来的先锋和主力,而培养这些生力军和主力的就是教师和管理教育的教育部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而教育要发展,前方还有漫漫长路!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者,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困惑,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方法和出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找。要对未来负责,我们必须认真考虑今后要走的每一步,让我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