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比例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比例的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3.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后的价格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例知识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比例概念:如购物时商品打折,原价与折后价的对比;烹饪时食材的比例搭配等。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比例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明确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列出比例式。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比例概念,让学生感受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小组竞赛:设置小组竞赛环节,鼓励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争取优秀成绩,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明确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比例计算的准确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如在探索比例性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比例有哪些基本性质?如何证明这些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第1篇】"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48页,是该单元的开端。
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一、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
主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连结点。
即:复习了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
为学习"比的意义"平坡架桥。
然后由除法转化为另外一种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自然导题定向,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具体做法是:1.回答:(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列式解答:(生口述,师板演)(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引入新课刚才复习的这两道题(指板演),都是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两种数量进行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这节课我们要懂得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板书"比的意义")二、探索发现,总结规律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到理*的飞跃;一次从理*到实践的飞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知识点归纳(五四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知识点归纳(五四制)第六章比例一、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二、内外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三、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四、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对比例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比例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难点: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资料、练习题、黑板。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一幅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组成。
如: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例的性质。
如:如何求比例尺,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3∶2.6 =1.3÷2.6 = 0.5
8∶18
=
8÷18
=
4 9
0.9∶1.5 = 0.9÷1.5 = 0.6
哪两个比的 比值相等?
探究新知
国旗长5m, 宽10 m。
3
国旗长2.4m, 宽1.6m。
国旗长60cm, 宽40cm。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国旗长5m, 宽10 m。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比 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 1 课时 比例的意义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
15 ∶10=
3 2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36∶72
1.3∶2.6
8∶18
0.9∶1.5
36∶72 = 36÷72 =0.5
和
1 4
不能组成比例
1:1 = 1:1 23 46
(答案不唯一)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不能 不能
能,2∶30=8∶120
400
800
能,5∶400=10∶800
(教材P41 练习八T2)
4.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 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2)2,3,4和5
4∶5=12∶15
不能组成比例
(答案不唯一)
(3)1.6,6.4,2和5
(4)12,13
,1 6
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和比例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形式不同 :
意义不同 :
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模式:“激趣—自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成年男女体形的差异。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临摹、写生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人体的完美,感化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完美中感受现实世界。
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绘画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课不在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用艺术美净化灵魂和审美、美术感受及绘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以测量实验、临摹写生为主,教材在本节课中起辅助作用。
2、重点和难点:重点: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成年男女体形的差异。
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难点:人物速写技法、技巧及速写线条的把握。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多媒体演示、欣赏、测量、比较、临摹、写生与教师示范相结合,创造性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结合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测量实验活动中获得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知识,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从临摹写生中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直尺、挂图、铅笔、橡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脑筋急转弯小题目:“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2、由学生的回答“人”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人的问题。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美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
”3、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幅中外有关人体的绘画作品,教师并简单讲解。
4、教师引导“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十分完美,那么人体为什么这么完美呢?”5、“人体之所以完美是因为人体的各部分都是按照和谐对称和严格的结构、比例关系组合而成的”师生问好二、讲授新课自主探究、互动交流1、出示人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人体可以分为几部分?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出正确的人体结构。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比的应用通过比可以应用一些问题。
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性质在一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在一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个求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成反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一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二是看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
比的意义:两个量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我们通常称之为“比”。
定义:在两个量的比中,我们把数量放在前面,单位“1”放在后面,我们称之为前项,后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或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数或分母,比值相当于商或分数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外两项叫做内项,中间两项叫做外项。
如果中间的两项是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比例叫做对称比例。
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我们把比例尺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两种。
缩小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即可;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 比例
4 比 例一、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可以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c ∶d ,那么ad=bc 。
3.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也可以解比例。
三、解比例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外项之积与内项之积相等的等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四、正比例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y 和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k ..。
3.正比例的图象......:如果把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是一个数对,在方格纸上把写这些数对相对应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射线..;反之,该射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就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一组具体值。
五、反比例提示: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读法相同。
例如:2.4×40=1.6×60提示:如果4个不同的数能组成比例,那么这4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提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是解比例唯一的方法,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或其他方法解比例。
总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两种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最后作出判断。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的方法以及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学习比例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求比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实际应用,求比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2.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行程等问题。
2.准备比例的图片或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比例的概念。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购物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比例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直观理解比例的含义。
同时,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共同探究、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甲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5公里,问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归纳总结
六、比例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4、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5 、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
练习1:
应用比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里走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2
练习2: 比例的应用
01
解:设小红家离学校有x米。
02
=500×14
03
=500×14÷8
04
=875
05
答:小红家离学校有875米。
在太阳的照射下,测得某身高为1.75米人的影子长1米长,然后又测得某电线杆的影子长8米,问能求出电线杆的高吗?
4
1
4
10
2
1
4、根据要求写出一个比例式
1)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x,两和内项分别是9和12。 2)等号左边的比是x:5,右边比的比值是5。 3)使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的比值为0.8。
×
×
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写出关系式。
写“解”,设未知数。
按两种相关联的量所成的比例关系
列出比例式。
解比例。
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检验结果是否正
确是否符合题意。
作答。
5、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01
02
03
甲乙两地相距2千米,画在一幅
图上的距离是5厘米,求这幅图
的比例尺。
0.9∶0.6=9∶( ) =3∶( )
6
2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5∶6 = 20∶24
( )×( )=( )×( )
6
20
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便能够理解和灵活运用比例。
比例的意义: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数量之间的比较,以及抽象的概念之间的相关性。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食谱中的分量等等。
比例的基本性质:1.同比例关系:比例中的两个数成比例,表示它们之间有固定的比值关系。
例如,如果两个比例相同,即a:b=c:d,那么a与b的比值等于c与d的比值。
2.交叉乘积相等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这个性质常用于解决比例问题中的未知量。
3.图形的比例:当两个图形之间的边长成比例时,它们的面积也成比例。
例如,如果一个矩形的边长是另一个矩形的两倍,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4:1比例的应用:1.实际问题求解:比例可以应用于各类实际问题中。
例如,如果购买商品时打八折,可以通过比例计算出实际支付的金额。
又如,如果食谱上需要加入一种调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确定所需的数量。
2.图形的相似性:两个图形的相似性可以通过比例来判断。
如果两个图形的边长成比例,那么它们是相似的。
对于相似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其其他属性,如周长、面积等。
3.统计与数据分析:比例也可以应用于统计与数据分析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描述人口的结构,一些地区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在学习比例时,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图形的相似性验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含答案)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是一个等式。
注意:写比例时,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法相同。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a :b =c : d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 (b 、d 均不为0),那么ad=bc 。
注意: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后,内项和外项并不改变。
如b a =dc (b 、d 均不为0),a 、d 仍然是外项,c 、d 仍然是内项,这时求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就是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即ad=bc 。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内项外项方法1: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判定等式两边的比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方法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看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相等。
若相等,则假设成立,能够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三)解比例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是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转化成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的形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检验: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比例中,看比例是否成立。
知识点一:比例的意义例题1.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能组成比例的填入()中0.9:1.2和8:651:61和6:5 0.6:0.4和43:41 1.2:43和54:5( )练习1. 12:9的比值是( ),31:41的比值是( ),所以这两个比( )组成比例(填“能”或者不能)。
练习2.(判断) 8:2=4是比例( )例题2.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练习. 12的因数有( ),用其中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是( ):( )=( ):( )知识点二:比例的基本性质例题1:在24:9=8:3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能够解释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例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一本书的宽和高的比例。
- 一辆汽车的轮胎和车身的比例。
- 一次混合果汁的水和果汁的比例。
步骤二:讲解比例的意义1.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或者其他特点关系。
3. 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中的优惠折扣、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
步骤三:比例的表示方法1. 比例用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冒号“:”表示,例如1:2、2:3。
2. 比例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1/2、2/3。
步骤四:比例的计算1.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中的一项和比例的另一项,可以通过分析得到未知项目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2的值是4,可以通过分析得到3的值是6。
2.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和比例的一个项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比例的其他项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一个项的值是4,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另一个项的值是6。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答。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有清晰的理解。
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和发现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 能够用不等式比较法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3. 通过练习,提高对负数大小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2. 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数轴、练习题等);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负数的概念(5分钟)1. 要求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数表示什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a:b=c:d(a、b、c、d为不为0的数);(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比例的辨识(1)辨识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定义,判断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辨识比例的注意事项:注意区分比例与比的关系,避免混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性质;(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4. 比例的辨识(1)学生自主尝试辨识比例;(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辨识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辨识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比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下学期)数学: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问题1、比的意义和性质是什么?问题2、已知两个数的比和其中的一个数,如何求另一个数?例如:已知两个数的比是4:5,其中一个数是20,另一个较小的数是多少?【知识梳理】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之一。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它的项,分为内项和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重要依据。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例1 如果两个比的比值和互为倒数,那么a 、b 、c 、d 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怎样的比例?写出比例式?例2 判定、、、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b a d c1012131032经典例题剖析 知识梳理知识重难点题目【举一反三】1、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7与7:740.25:0.75与0.3与0.92、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9与12:2734096543:与:例3、 甲的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比乙少几分之几?例4、如果5X=4Y=3Z ,那么X:Y:Z=( )【举一反三】1、如果4A=5B ,那么 A:B=( )。
2、甲数的54等于乙数的76,甲乙两数的比是( )。
3、X:Y=3:4,Y:Z=6:5,X:Y:Z=( )4、甲数的41等于乙数的51,等于丙数的61,甲:乙:丙=( )4372例5、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解题技巧指点】1.用求比值的方法组成比例时,注意四个数如何分成两组:一是将较小的两个数分成一组,将较大的两个数分成一组;二是将较小和较大的两组数中的较小的分成一组,较大的分成一组。
如:1,2,4,8。
可以将1、2和4、8分成两组,即1∶2=4∶8或2∶1=8∶4,也可以将1、4和2、8分成两组即1∶4=2∶8或4∶1=8∶2。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比例时,分组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用最小的和最大的组成一组,其余两个组成一组:如3、4、6、8四个数:可以将3、8和4、6组成两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比例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例材料。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与现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出比例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比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具体的数据,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例表示这组数据,并解释比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例操作,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每组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实例,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让学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感知相似(形状
相同,大小不同)图形中对应边成比例。
2. 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的意义及求比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
生:比例的意义
师:数学上很多新的概念都和旧知识是有联系的,从课题来看,你觉得比例和什么有关?
生:比
师:的确,它是在比的基础上研究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人体中有趣的比。
(课件出示)
师: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头部和身高的比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在各个时期头部与身高的比分别是多少?
生:胎儿期是1:2,婴儿期是1:4,成人期是1:8
师:所以刚出生的婴儿看起来头很大,上面这三个比的比值是多少,怎么求? 生:1:2=1÷2=21 1:4=1÷4=41 1:8=1÷8=8
1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引出比例的概念。
师: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比,(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三面不同场景的国旗,观察这三面国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我们来计算一下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操场国旗:长5m ,宽3
10m 校园国旗:长2.4m ,宽1.6m
教室国旗:长0.6m ,宽0.4m
生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生:5:310=23 2.4:1.6=23 0.6:0.4=2
3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值都是2
3。
师: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比值相同的比用等号连起来(板书:5:
3
10= 2.4:1.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清楚了吗?什么是比例?按你的理解说一说。
生复述,其余学生补充 师:两个比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板书:比值相等),在图上你还能找到哪些比例?
2、体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刚才我们讨论的是长与宽的比,那么反过来宽与长的比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动笔算一算,写一写。
生独立完成后板演
2.4:0.6= 1.6:0.4 1.6:2.4=0.4:0.6
0.6:2.4=0.4:1.6 3
10:5=1.6:2.4 310:1.6=5:2.4 3
10:5=0.4:0.6 交流:首先判断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其次对应比例和图形
如第一组2.4:0.6= 1.6:0.4是每两个图形的长与长之比等于宽与宽之比, 第二组3
10:5=1.6:2.4是每两个图形的宽与长之比相等。
小结:看来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只要是对应边的比都能组成比例。
3、介绍国旗知识,根据国旗长与宽的比制作符合实际场景的国旗
《国旗法》对国旗的制作有明确规范。
国旗尺寸分6种规格(单位CM ):
1号,288×192;
2号,240×160;
3号,192×128;
4号,144×96;
5号,96×64;
6号,66×44
但不论哪种都满足长:宽 = 3:2
活动:春季运动会上要求每位同学带一面小红旗,请你帮忙设计一下。
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学生边交流边用手比划感知国旗的大小):
长30cm ,宽20cm
长18cm ,宽12cm
长60cm ,宽40cm (拿在手里太大)
小结:只要符合长:宽 = 3:2,且大小符合实际情况即可。
三、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下内容,并汇报。
两个比要符合( ) 就可以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首先讨论判断的方法)
6:10 和 9:15 20:5 和 1:4
0.6:0.2 和43:4
1 2、 2:4 = 0.5 是比例吗?
2:4 = 8:( )
2:4 =( )
2:4 = a :1.2
3、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比例?
生找比例,之后课件动态演示,小结:对应边的比成比例就可以看出这两个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4、下面的一组图形中你能想到哪些比例?
4:3 = 8:6
4:3 = 8π :6π
两圆的半径之比等于直径之比等于周长之比
两圆的面积之比等于半径的平方之比
5、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出比例
对应的路程与时间之比相等
对应的时间之比等于路程之比
对应的时间与路程之比相等
6、照片的放大与缩小也存在着这样的比例,课后作业:寻找照片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