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 : 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1《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2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力和运动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活动内容:(1)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
(2)牛顿第一定律。
(3)摩擦力实验。
(4)重力实验。
(5)碰撞实验。
3. 活动步骤:(1)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
(2)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分组进行重力实验,观察重力的作用效果。
(4)分组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后的运动状态变化。
(5)总结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二、活动主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活动内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规律。
(3)共鸣实验。
(4)声速实验。
(5)声音的屏蔽实验。
3. 活动步骤:(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分组进行共鸣实验,观察共鸣现象。
(3)分组进行声速实验,测量声速。
(4)分组进行声音的屏蔽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受到阻碍的情况。
(5)总结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三、活动主题:光的传播和折射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活动内容:(1)光的传播规律。
(2)光的折射原理。
(3)折射实验。
(4)色散实验。
(5)光的聚焦实验。
3. 活动步骤:(1)讲解光的传播规律。
(2)分组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分组进行色散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分组进行光的聚焦实验,观察光的聚焦效果。
(5)总结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四、活动主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
趣味物理小实验
趣味物理小实验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趣味物理实验教案一时间:3月5号地点:物理实验1室参加人员:兴趣小组成员内容:瓶内吹气球主讲教师:高月明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趣味物理实验教案二时间:3月12号地点:物理实验1室参加人员:兴趣小组成员内容:能抓住气球的杯子主讲教师:赵素萍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趣味物理实验教案三时间:3月19号地点:物理实验1室参加人员:兴趣小组成员内容:会吸水的杯子主讲教师:黄慧琴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案5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搞好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引言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概况[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
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
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优秀8篇)高中物理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实验一:纸人跳舞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
科学教案进行有趣的物理实验
科学教案进行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自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物理现象,并培养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教师设计有趣的科学教案。
实验一:冰与盐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盐对冰的影响,了解溶解的概念。
实验材料:- 冰块- 常温水- 盐实验步骤:1. 取一块冰块放在一个容器中。
2. 向冰块上撒一层盐。
3. 观察冰块的变化。
实验原理:盐的加入会降低冰的融点,使冰变得更容易融化。
这是因为在加入盐之后,冰和盐溶液之间的温度会降低,从而使冰融化的速度加快。
实验二:静电球实验目的:观察静电现象,了解电荷的性质。
实验材料:- 电气球- 宽口塑料瓶- 羽毛或小纸片实验步骤:1. 将电气球蹭在头发或布上。
2. 将电气球靠近宽口塑料瓶的开口。
3. 观察羽毛或小纸片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电气球与头发或布擦拭时,会产生静电。
靠近宽口塑料瓶的开口时,静电会使它们附着在球上,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
实验三:风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空气的力对物体的影响,了解气体的性质。
实验材料:- 纸- 洗衣篮或塑料容器- 风扇实验步骤:1. 将纸剪成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
2. 在每个纸的一个角上剪个小口。
3. 将纸的四个角向中心折叠,使小口对齐并固定在洗衣篮或塑料容器上。
4. 打开风扇,将风扇正对纸的位置。
实验原理:当风扇吹向纸的时候,空气会推动纸的角,使整个纸片旋转起来。
这是因为空气的力对物体有推动作用,使风车转动。
通过以上的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物理现象,并逐步理解物理原理。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设计教案,提供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提供安全的实验场地和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总之,有趣的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第一章:测量物体长度1.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理解并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换算。
1.2 实验器材刻度尺物体(如直尺、课本等)1.3 实验步骤1.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
第二章:观察物体运动2.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尺子和秒表观察物体的运动。
理解并掌握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2 实验器材尺子秒表物体(如小车、球等)2.3 实验步骤1. 介绍尺子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起始位置,用秒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
3. 学生让物体沿直线运动,记录不同位置和时间,计算速度。
4.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第三章: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斜面和球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理解并掌握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规律。
3.2 实验器材斜面球尺子3.3 实验步骤1. 介绍斜面和球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将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用尺子测量球的运动距离。
3. 学生记录不同高度释放球的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重力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第四章:制作简易温度计4.1 实验目的学习制作简易温度计。
理解并掌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2 实验器材酒精灯玻璃管水银棉花4.3 实验步骤1. 介绍酒精灯、玻璃管、水银和棉花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按照指导手册制作简易温度计。
3. 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变化,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温度计的准确性。
第五章:测量物体质量5.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基本单位及换算。
5.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物体(如书本、石头等)5.3 实验步骤1.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1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2【目的和要求】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幼儿园物理实验教育教案
幼儿园物理实验教育教案一、教案背景物理实验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幼儿们在玩中学习,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观察并描述不同物理现象;3.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4.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和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球、玻璃瓶、磁铁、电池、导线等;2.实验工具:放大镜、计时器、尺子等;3.实验场地:保证安全的室内空间;4.备课:充分了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声音的传播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步骤: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球。
2.让幼儿站成一排,每个幼儿距离相等。
3.由第一个幼儿将小球轻轻抛向下一个幼儿,并观察小球的传播情况。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小球传播时发出的声音。
结果: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球传播时发出了声音,声音从一个幼儿传到另一个幼儿。
2. 磁铁的吸引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力。
步骤:1.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磁铁和一些小物体,如纸夹、硬币等。
2.引导幼儿用磁铁吸引不同的小物体,并观察吸引力的变化。
3.让幼儿探索磁铁吸引力的规律。
结果: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磁铁可以吸引特定的物体,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3. 电路的搭建目标:通过实验学习电路的搭建方法。
步骤:1.分发电池、磁铁、导线等实验材料。
2.引导幼儿利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磁铁,观察电流通过时的现象。
3.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观察现象的变化。
结果:幼儿通过实验学习到,电路中的导线可以连接电池和磁铁,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特定的现象。
4. 水的密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水的密度。
步骤:1.分发玻璃瓶和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塑料球、葡萄等。
2.引导幼儿将不同的物体放入玻璃瓶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掌握电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 学会利用公式 P = UI 计算电功率;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压表的使用原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2. 电流表的使用原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 电功率计算公式:P = UI,其中 P 表示功率,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三、实验器材1. 小灯泡一个;2. 电压表一个;3. 电流表一个;4. 滑动变阻器一个;5. 电源一个;6. 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将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依次连接成电路,注意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2.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处于正常发光状态;3. 观察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4. 根据公式 P = UI 计算小灯泡的功率;5.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多组数据;6.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小灯泡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时,要确保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2. 调节滑动变阻器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灯泡亮度突然变化;3. 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时,要准确记录;4. 计算功率时,要确保单位统一;5.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六、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观察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2. 邀请同学合作,分别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实验者的数据,探讨实验结果的差异;3. 查阅资料,了解实际生活中灯泡的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电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公式 P = UI 计算电功率,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最新6篇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最新6篇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篇一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教研教改,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研效益。
以新型的教育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角色转换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教研团队,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二、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1、制定科学的教研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要求:集体备课应广泛搜集信息,认真研究、确立切合实际的主题,周密设计安排。
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措施,操作性强、符合实际,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准备,扎实推进,确保教研的时效性,实效性,促进教育教学的稳步提高。
在教研中扎实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达成共识,统一行动。
2、加强平时的交流研讨。
将其作为一种教研的长效机制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兵团作战优势。
3、教学的常规管理及要求:(1)备课,备写规范教案。
无论哪个学科,都必须做到精心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吃透课标和考纲,做到“五明确”: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能力要求、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
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教法应灵活多样并具有可操作性,学法要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教研组每周将抽查每人的教案。
(2)上课,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坚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
千方百计开展学生实验和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等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注重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其在真空中的传播。
重、难点: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收音机、电源、导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进行新课:1、电磁波的产生:演示:课本80页试验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项目:振动源,波的形成水波声波电磁波,木棍的上下振动发声体的往复振动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2、电磁波的传播: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1MHz=1000kHz=它们的关系:c=λf3、电磁波的分类: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光也是一种电磁波阅读“科学世界”录像……电磁波的海洋3、达标练习:课本后8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总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包中课堂上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我们可以了解工作和工作的必要因素,并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努力工作而不做工作的例子,引起学生的焦虑,激发他们对学习工作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工作的讨论。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2. 实验要求(1)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2)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遵守实验纪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声音的变化。
(3)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实验方法:让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密度。
(3)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密度测量方法,理解密度概念。
3. 实验三:研究串并联电路(1)实验原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搭建串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4. 实验四: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抛物线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
(3)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 实验五:观察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
三、实验教学策略1. 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纪律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四、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现象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实验讨论: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时间安排1. 实验一:2课时2. 实验二:2课时3. 实验三:2课时4. 实验四:2课时5. 实验五:2课时六、实验六:制作简易指南针(1)实验原理:地球磁场对小磁针的影响。
物理实验初中讲解教案
物理实验初中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3.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2.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理论讲解: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解释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5. 结果分析: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2. 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重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装置。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过程。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2.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害。
物理的教案5篇
物理的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讲话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的教案5篇优秀的教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案的制定可以提醒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控,避免过度延长或过快结束教学,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理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初中物理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设计理念】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
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什么是力?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
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一)演示实验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
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学生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
)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演示实验: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学生实验: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欧姆电律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大小
(3)通过实验观察一些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电流电压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会测量电阻值,学会利用欧姆电律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会利用欧姆电律解决问题
2难点:正确连接电路及排除各种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哪些,如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实验教具: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实验教学过程:
1 复习相关知识,创设情镜,引入课题
问题提问:用那种仪器可测量出小灯泡的电流,使用电流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要和被测的电阻串联,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问题:怎样知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学生回答:用电压表测量可知,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选择合适的量程,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问题提问:如何正确读出被测量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这两个物理量?
学生回答: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没有应该先调整归零。
根据使用的电压和电器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弄清最大值和最小分度值。
待指针稳定后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前方读数,同时注意视线要以指针垂直。
点拨:如果指针没有指在某一刻度,这时为了减小误差,就要进行估读,同时记录数值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问题:通过电阻的电流值的大小可以用电流表测量,加在电阻两段的电压值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要想知道电阻的阻值是多大,能不能也用电阻表来测量,该怎么办?
点拨:没有直接可测量出电阻值大小的仪器,但是我们知道电阻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电阻值的大小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无关,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的大小有无没有关系。
由欧姆电律可知,电阻值等于加在电阻两段的电压值与电流值的一个比值。
2 合作交流解析探究
问题讨论:
1 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答:实验的目的是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答: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欧姆电率 I=U/R 可得R=U/I
3所需实验器材是什么?
学生答: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并阻器、开关、导线、学生电源
4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图略)
教师观察学生各自所设计的电路图,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必要的辅导。
5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实验所要获取的是哪些物理量,所观察的现象会有那些,可以用表格把它们记录下来。
(图表学生自己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按电路图联接各实验器材。
问题讨论1做实验前开关要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开关要断开
学生答:开关要断开,避免发生短路而损坏教学仪器。
2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之前要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
学生答:滑动变阻器要处于最大值,它起到分压保护电路元件不被损坏的作用。
3测量电阻值时,能不能只测一次就可以,为什么?
学生答:不可以,为了测量的更准确,要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做好指导和辅导的工作。
提示学生将观察的现象和指针所指的示数如实的记录下来。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观察讨论:1实验中注意观察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作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越来越亮?
点拨:灯泡变亮。
因为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由大变小时,灯泡两断的电压逐渐由小变大,通过灯泡钨丝的电流也逐渐由小变大,电流产生的热效应更加明显,因此更亮。
2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的所指的刻度情况。
如果出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指数为零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分析:可能是小灯泡钨丝断了。
3如果出现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为零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归纳: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可能是接触不良、没有电源、或是开关没有闭合。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各实验教学仪器按要求摆放整齐。
将获得的数据填如表格进整理,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3总结反思巩固提高
1如果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指针出现反偏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把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正极和负极接反了。
这种错误是不允许的。
2 为什么各小组测得的数据会不一样?
点拨: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所测量的小灯泡的电阻值不一样;也可能是读数时存在误差;还有就是读数时方法错误导致的结果;有可能是实验操作错误。
3 当小灯炮越来越亮时,由我们获得的数据可知电阻值变大,为什么电阻值会变大呢这与电阻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电阻值的大小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无关,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的大小有无没有关系。
由欧姆电律可知,电阻值等于加在电阻两段的电压值与电流值的一个比值,不是相矛盾了吗
点拨:不矛盾。
因为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由大变小时,灯泡两断的电压变大,根据欧姆电律可知,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值变大,灯泡变亮,灯泡的钨丝温度升高,电阻值会变大。
4反思实验成败拓展思维升华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组评估交流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
研究的问题可以是以下其中的一个:(1)为什么各小组测到的物理量不相等?(2)为什么小灯泡不发光,而电压表有示数,但是电流表没有示数(3)用这些实验仪器还能做那些实验研究;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想到的。
教案设计:唐永兰
勐永中学 200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