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力求使学生对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有个完整的体会: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初步认识到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2.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关结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 , 初步体会实验设计的基本要领;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4.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述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初步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难点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程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大家每天都在呼吸, 同学们知道每分学生数呼吸次数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引入钟呼吸多少次吗?那我们来数一下问题入手 , 激发兴趣吧 , 开始停止 , 按照你们现在的年龄 ,大概是每分钟 20下 ,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吸入的是什么气体 ?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有什空气么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学生相互讨论题板书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猜想那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猜想呢?与假设你认为氧气的量有没有变化?其它气体呢 ?你知道是那些气体吗?还有没有不同的猜想?倾听,理解甲:吸入的气体氧气被人体吸收 , 会释放二氧化碳 , 还有没有呼吸完的空气, 同时还有很少量的氧气 ?\乙:我认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量少丙:二氧化碳增多了 , 可能还没有氮气,稀有气体等 .丁: 水蒸气也变多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能力实验同学们在老师提出问题后 ,设计给出了三种猜想 , 那么我们的这种猜想到底对不对呢 , 化学上解决问题重要途径就是化学实验 .现在请大家设计实验一 : 怎样验证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背景资料 : 氧气可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木条燃烧越旺 , 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那个小组来说一下本组的设计结果 .用什么样的木条 ?具体怎样操作?我们记录方案一 :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小组合作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甲 :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呼出的气体中,看木条是否熄灭 .乙 :用染着的木条放在呼出的气体中 , 看木条燃烧的程度 .丙 :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然后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还有别的方案吗 ?记录 : 方案二 :燃着的木条是否需要收集一瓶空气呢?对比意识的强调 :我们要研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需要收集两瓶气体 ,这样我们的实验才具有科学依据 .这也是实验中要强调的控制变量思想丁: 我觉得用燃着的木条,更好 .戊 : 我觉得应该在收集一瓶空气作为对比 ,讨论后确定 :需要一瓶空气作为对比学生讨论后 ;用集气瓶如何收集气体呢?展示集气瓶,我们在实验室用这种仪器来盛放气体,展示三个集气瓶请同学们选择两个很好,同学们考虑到要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实验,开始领会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 .那么集气瓶怎样使用呢?老师介绍一下,老师手里拿的这个玻璃片比较特殊,一面是光滑的,一面是磨砂的,当我们把一瓶气体收集满后 ,用玻璃片当它的盖子 ,磨砂面朝下 ,盖在一起 ,这样我们就可以保存我们收集的气体了 .有了两瓶气体后 ,我们还要选择我们刚才提到的木条 ,用什么点燃木条呢 ?我们用酒精灯点燃木条 ,你可以选择然手的木条 ,等木条燃烧一段时间后 ,吹灭 ,就得到燃着的木条了 .木条确定以后 ,我们该如何得到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呢 ?两个相同大小的甲: 现在集气瓶中的就是空气,乙: 或者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倒掉老师的想法 ,我拿出一个干净的集气瓶 ,现在里面的就是空气 ,刚才有同学的想法到是提醒了我们 ,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有没有同学来想一想怎样收集丙 :在集气瓶中装满水 ,然后用吸管向瓶中吹气 ,等把水全部吹出后 ,用玻璃片盖住 ,这样就得到一瓶呼出的气体大家看一下刚才同学所说的方法的进行图示,(展示排水集气法)大致过程如实验下,请大家注意看老师的示范,首先, 选一个小集气瓶 ,把它平放在桌面上这时 ,瓶中没有水 ,用小烧杯向里面加水 ,现在集气瓶中的空气已经被水排出去了 ,在用玻璃片压住瓶口 ,向前平推 ,然后把它倒置在水槽中 ,现在集气瓶中是满满一瓶水 ,我们用吸管向里面吹气 ,看到气泡冒出时 ,这时 ,在下面用玻璃片盖好 ,拿出平放在桌面上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要领 ,请小组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仪器整理好,那甲 : 我们用带火星的木条同时放入收交流个小组来交流一下观察到的现象集到的两瓶气体中,没有明显的变化乙 : 我们用燃着的木条同时放入两瓶气体中 ,发现呼出的气体中 ,木条很快熄灭 .大家做法和结论都很好 , 呼出的气体学生已经在氧气含中氧气的含量少 .量的探究中 ,领会基本的实验设计的思请大家继续思考 , 怎样验证呼出的气甲 : 收集两瓶气体, 分别在两瓶气体路 ,因此可以放心让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吸入的气体的中加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学生大胆的去设计大小 , 水的含量是否增加了?象的不同 .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和水蒸汽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 , 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展示此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在黑板上记录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老师想问一个问题 ,向两个瓶中分别加入石乙 : 我们组的方案是, 分别向相同量灰水 ,对石灰水的量是不是有要求?的石灰水中 , 一瓶中吹气 , 另一瓶放置在空气中 . 或者向里面吹空气 .其它小组的方案有不同的吗?小组间的交流可以使问题清楚展示第二种方案 ,并且强调 ,吹空气的量和呼出气体的量要相同,同学们可以两种方案都试一下 .那个小组说说水蒸汽含量的探究的丙 ; 找两片相同的玻璃片,向其中的实验 ?一片吹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看现象的不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doc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本节课内容是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化学学习的知识背景下的一节课,我也是借助优质课的机会,对这节课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下面是我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一些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内容位于刚开始化学学习的第一单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对蜡烛燃烧简单的实验探究中,给学生们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科学的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生今后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开了个好头。
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和探索。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用具:火柴、烧杯、集气瓶、试管、水槽、玻璃片、玻璃管、吸管、石灰水、滴管、小木条等。
2教学方法本次探究活动趣味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
但探究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手边的物品进行收集呼出气体的练习,以便课上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得出收集气体的方法,然后尝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描述现象,并分析现象,进而讨论小结实验结论,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热情。
在教学环节中,我特意提供了多种仪器,引导学生在原型设计的基础上稍加改进,使之更加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着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脑筋猜谜语。
学生回答问题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用猜谜语的方式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得出空气中的几种成分,然后顺利引出课题。
自我评价
合作伙伴评价
老师评价
优
良
合格
优
良
合格
优
良
合格
能否根据已有知识作出合理的猜想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是否具有小组合作意识
是否具有安全意识
在实验活动中进行分析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否具有表达与交流能力
总结探究过程中经验教训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化学后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先猜谜激趣,再结合具体事例和学生实际,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的拓展延伸是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实验的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收集气体。
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环节来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成分的不同;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专题1.2.2 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新人教版)

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如图所示 2.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中,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注意换 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 ),直到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 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上
☆示例分析☆ 吸入的氧气与人体内的葡萄糖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导致呼 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 量升高。
根据标签中所给出的内容判断物质应具有的性质, 并进一步判 断和回答。
方法点拨: 1、细心阅读题目中关于物质的性质或相关的现象的描述。 2、在进行猜想时一定要分析好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性,或 者根据已知的猜想,并结合后面的事实验证中的部分提示,进行科学 正确的猜想。 3、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 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
【考点】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题型】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探究现象分析
☆考题详解☆ 【考题示例】 将少量的澄 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 (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 ,振荡后,集 气瓶Ⅰ中无变化 ,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A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C.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知识点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知识详析☆ 实验步骤 1. 用排水法分别收集两集气瓶的空 气和呼出气体 2.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空 盛有呼出气体 呼 出 的 气 体 中 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 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 的瓶内更浑 浊 二氧化碳的 含量更高 实验现象 分析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三、教学难点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呼吸过程。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3.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人体呼吸系统模型。
3. 呼出气体收集装置(如气球、塑料袋等)。
4.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检测试剂。
5. 实验记录表。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吗?2. 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3. 提问: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1. 讲解呼吸道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2. 演示实验:用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学生的呼出气体,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
3. 讲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操作:学生用呼出气体填充气球,用吸入空气填充另一个气球,比较两个气球的膨胀程度。
5.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6. 讲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变化。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吸过程吗?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呼吸道的健康?4. 布置作业:结合实验现象,绘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图。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组成及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探究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组成。
2. 人体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探究:观察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人体呼吸过程的动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片、澄清石灰水、塑料瓶、气球等。
2. 教学课件:人体呼吸过程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人体呼吸过程的基本原理,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呼吸过程。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的差异。
a. 每组分发一片玻璃片,让学生吹一口气在玻璃片上。
b. 观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水雾,分析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水分含量上的差异。
c. 每组分发一瓶澄清石灰水,让学生吹入一口气。
d. 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分析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二氧化碳含量上的差异。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原因。
5.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6. 总结归纳:总结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强调人体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呼吸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游泳时的呼吸技巧、高原地区的呼吸适应等。
2. 介绍呼吸疾病及其影响,如:哮喘、肺炎等,让学生了解保持良好呼吸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2. 强调人体呼吸作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1.2.2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75% 15% 3.68% 5.44% 0.88%
(1)请你判断(填物质名称): X 是 氮气 ,Y 是 氧气 。 (2)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氧气 (填物质名称)。
(3)要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对着_ 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4)X 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 中体积分数却减小,原因是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大 。
放在实验桌上。
呼出气体样品
实验与探究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 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空气
呼出的气体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很少
实验与探究
步骤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分别滴入 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课堂小结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二氧 化碳
二氧 化碳
吸入的 空气
氧气
水蒸 气
氧气
呼出的 气体
水蒸 气
随堂训练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
现的现象是( B )
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二
C.甲、乙都变旺氧氧气来自化D.甲、乙都熄灭
碳
甲
乙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B )
归纳与小结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出的气体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石灰水 现象 变浑浊、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
结论 吸入的空气
氧气 较多
二氧化碳 较少
水蒸气 较少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呼吸过程。
激发学生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呼吸现象。
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们知道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吗?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呼吸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总结人体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人体吸入空气的成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吸入空气的成分。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体吸入空气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讲解氧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吸入空气的成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第三章: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讲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第四章: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变化。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变化过程。
介绍呼吸作用的原理。
4.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成果。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实验探究:呼吸过程中的气体成分变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观察呼吸过程中的气体成分变化。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PPT课件

—
.
现象
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 显变化;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 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
结论
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于吸 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干燥玻璃片、眼 镜片置于空气中
.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 或眼镜片呼气
现象
放置不动的玻璃片上无明 显变化;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 有水珠
结论
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吸入空 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
.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空气
少
呼出的气体 多
少
多
多
少
.
课后作业:
1、试着写一份本节课的活动探究报告。
2、如何收集某实验室中的空气样品?
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既能证明绿色植物在 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又放出氧气 的实验。
设计要求:写出实验材料、实验操作、观察到的 现象、结论。
.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空气插入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插入呼出的气体中的木条火焰立 即熄灭
结论
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 气体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少于呼出 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
.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走进自然, 走进生活, 走进化学, 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感受化学的魅力!
.
探究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作出猜想: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能设计方案证明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对比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用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石灰水、滴管、小木条、酒精灯、火柴。
(学生)自备饮料管、小镜子、眼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瓶子外壁有一层水珠,为什么?2、生机勃勃的地球,少不了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什么?3、煤、汽油、酒精、木柴等燃料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支持燃料燃烧的气体是什么?4、从上述问题中我们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引言:空气中不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还有氮气、稀有气体和杂质,我们这节课主要观察人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做出猜想: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4、……给出资料:1、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木条燃烧不旺,说明氧气越少。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3、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
[教师引导]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高低。
(强调集气瓶的规格、滴入石灰水的量、同样的木条)实验中需要几瓶气体?如何收集两瓶空气?如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案.docx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解读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
通过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石蜡的性质,初步学会对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准确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石蜡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有关结论。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
2.基本掌握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报告的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述能力等。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彖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案例二教学过程简案教蔘1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设问】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阅读教学生对于炼丹、炼金导的炼丹炉?请阅读教材PI1看看它和化学有什么关系?弓|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骑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材,回答问题。
这样的字眼的第一印象就是迷信,不会想到竟然还能和化学钩,抓住学生这个认识上的盲区,创设一种充满悬念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
活动探究1展示:两支蜡烛,一支完整的,一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发现玻璃片上的水雾气中的高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活动过程记录:
实验目的1.认识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组成上的不同。
2.学会气体收集、液体倾倒及常见气体的性质验证。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分析
]
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这样就收集好两瓶空气了
2、将两个空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慢慢往前推把瓶口全盖住(瓶内不可留有气泡),玻璃片紧盖住瓶口,然后倒扣在水槽中。用吸管往瓶中吹气,直到集气瓶中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把瓶口盖紧,取出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同样的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3、检验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①往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瓶和呼出气体瓶中,
~
①观察到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空气瓶中的小木条没变化,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熄灭,
①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②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也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2.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观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教学重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不同的探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想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用具:烧杯、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玻璃管、胶头滴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门,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生呼吸。
请大家深深的吸一口气,再缓缓呼出一口气,同学们做深呼吸二次。
【提问】,同学们感觉如何,舒服吗?学生回答。
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
【提问】,大家在感觉舒服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完全一样吗?回答:不一样,师:对不完全一样,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板书假设猜想,既然大家认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不完全一样,那就请大家大家猜想一下,可能有什么不同(是物质不同还是气体含量不同)——学生讨论回答。
收集气体,师:你们能不能收集一瓶空气来研究?准备如何收集呢?给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师:这能作为我们收集到的“呼入的气体吗”?生:不能。
生,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实验。
师:那我们如何收集“呼入的气体”呢?学生讨论。
生:描述,先把集气瓶里装满水,拿到教室外或操场后将水倒掉,再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带回教室。
师:很好,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就收集到两瓶“呼入的气体”。
那我们又该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呢?(学生讨论)注:两次学生的讨论及时,使学习气氛达到了一次高潮,同时分组讨论又提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学生逐渐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借鉴,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生3和生4:(边讲边演示)集气瓶里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把玻璃管伸到集气瓶中,用嘴吹,将水排除,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
师:非常好,以上同学们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取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1.2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学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
教学用具: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吸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
CO2含量不同
科学探究科学猜想: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O2含量不同设计实验:控制变量集气瓶的体积
一般步骤澄清石灰水的量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说课-2021-2022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重难点
6
重点:正确完成实验操作过程,正确得 出实验结论。难点:初步学会用科学探 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7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讲述、引导练习的探 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
8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 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 集气瓶若干
11
实验探究的流程(步骤)是什么?
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查阅资料 → 设计实验 → 收集证据 → 得到结论 → 反思引申。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掌握实验探究的 一般步骤
猜想假设
12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提出假设】
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吸入的空气 多 少
14
步骤1:用 排水集气法 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另用两个空瓶收集两瓶空气。
思考: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判断气体已经收满? 当观察到气泡从瓶口往外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满。
设计意图:学会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明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步骤。
设计实验
15
请同学们利用课桌上的实验仪器,结合教材P14和P15的实验,动手操 作,观察并描述,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9
课程引入
准备两个空的矿泉水瓶,其中一个挤瘪,挤瘪之 后用嘴吹回原状,盖好盖子,另一个也盖好盖子。 分别向两个空瓶子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好 盖子,震荡,观察。
10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如何设计实 验来探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演示和互动,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目标
5
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学会准确、客观地观察、描 述和记录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 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氧气含量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根 据木条燃烧情况做出判断
比较水蒸气含量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根 据哈气前后水雾情况判断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进行实验——
➢ 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一(1)
收集呼 出气体
步骤一(2) 收集空气
•对整个 探究活 动进行 整理总 结并完 成报告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提出问题——
➢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常根据学习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疑惑经 过思考提炼,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一般来 说提出问题是基于一定知识范围内、可操作的、 具体的问题。
制定方案——
收集气体样品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将一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制定方案——
比较二氧 化碳含量
分别注入等量澄清 石灰水,根据振荡后 浑浊情况做出判断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知识链接——
➢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 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也 越多。
➢氧气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 明氧气越多。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不支 持燃烧。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经过以上环节的活动,基本上 完成了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 体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探究。为 了能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并能向 他人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以 便交流成果,往往还要完成实验(探 究)活动报告。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方法提炼
提出 问题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查阅资料——
➢ 人吸入的空气经呼吸作用后排出。根据生物学知识 可知,呼吸过程中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与营养物质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维 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资料可以是此前所学和问题相关的(本学科 或其他学科)知识、生活经验或常识等。
步骤二
比较二氧 化碳含量
步骤三
比较氧 气含量
步骤四
比较水蒸 气含量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得出结论——
➢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对照问题和猜想得出以下结论: •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多 • 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少 •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多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制定方案 进行实验 作出结论 完成报告
•根据学习 或生活中 的某些现 象或疑惑 提出自己 想要探究 的问题
•根据相关 知识或常 识或经验 做出初步 猜想和假 设
•依据相关 知识的资 料制定验 证猜想和 假设的实 验方案
•根据制 定的实 验方案 逐步实 施,并 记录现 象
•对现象 进行分 析,对 照问题 与猜想 做出结 论
初 中 化 学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我们学习了有序观察和描述化学实 验现象的方法。要想进一步掌握科 学探究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科学探 究的基本环节。下面通过对人吸入 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 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 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思路先行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做出猜想——
➢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通常结合此前所学知识、生活经验或常识进 行分析,初步做出可能的假设并提出合理的猜想。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不违背常识、明确的科学道 理等,猜想只能在被证实之后才能是结论。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做出 猜想Leabharlann 制定 方案进行 实验
作出 结论
完成 报告
初 中 化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