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谈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对私家园林内外空间的理解以及空间的组织关系这个角度来阐明对江南私家园林的认识,同时也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私家园林布局手法空间理景

江南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山水园林的典型代表,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风景园林界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并且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探讨了对古典园林的不同理解,展开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为我们今后中国园林道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路和指导意义。

一、私家园林的历史背景

私家园林起源于两晋,是在世局动荡,文人才子们怀才不遇、宦途受挫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文人园林作为中国私家园林风格的主流,充分体现了人们当时矛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对一种收放自如的人生境界的把握和憧憬。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他们为了在居常生活中寻找一片天然净土供作调剂精神和寄托情赏之用,造园活动盛极一时。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私家园林不断完善,明末,江南园林之盛达于顶点。明清时期,园林风格也更为细腻、精致,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种种手法都日趋成熟。园林建筑也在匠师们不断改进下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品类。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使得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方式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势不同的。中国传统建筑基本采用沿南北轴线纵深发展,创造出一系列院落,形成变化有度的空间序列。而中国私家园林小巧精致,为了在一个有限的人工环境里展现无限的大自然,其空间层次极富变化,时而虚实相渗, 时而既围又透,相互交错穿插从而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序列。按照计成的话说是“虽由人做, 宛自天开”,历代的造园师们在师法自然的观念指导下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源泉,创造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

二、江南私家园林布局手法

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的组织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对当时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构成的设计思想的影射。归结起来,其布局手法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或为山水,或为奇石,或为名花,或为古木,力求内容多样。

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有分隔而又不闭塞,彼此空间渗透,似分似合,隐约可见,层次丰富,境界深邃,这是小空间园林的重要理景法则。

欲扬先抑――在进入主景区之前,先通过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沿园的基址作周边式环行布置游线式江南园林发挥小园特色的常用手法。

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轻盈空透,亭榭小巧,半亭半榭也常被运用。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石峰置于庭院,盆景置于室内,都是为了取得合宜的空间尺度与视觉效果。余意不尽――采用诱导联想的手法在意念上拓宽景的感受与想象;或把水面延伸于亭阁之下,或由桥下引出一弯水头,从而产生水势漫泛、源远流长的错觉;或使假山体势奔竞止于界墙,犹如截取了山脉一角,隐其主峰于墙外。用匾额楹联点景,可收到发人遐想、浮想联翩的效果,如“月到风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亭名等,都是绝妙手笔。

邻借远借――借园外景物供园内欣赏,这是最讨巧的扩大空间手法,《园冶》早就作出总结。

江南园林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对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水池不种荷莲,留作明月白云之俯借;芭蕉、残荷听雨声,则为应时而借;苏州拙政园之宜两亭,是为邻借;见山楼、塔影亭是远借。

三、以苏州留园为例谈空间理景方式

留园最可称道的是建筑空间处置手法的高超,也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它不单单体现了以上介绍的私家园林传统的布局手法,更有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的处理方法。

其一,从入园一开始,以一系列暗小曲折的空间为前导,使人从喧闹的城市街道转入园门后经过一段情绪净化,再见到山水景色,宛如进入桃花源中与世隔绝的境界。这是江南诸园入口处理中最成功的一例。其空间序列安排是门厅-曲廊-小院与二门-曲廊与小院-山池。

其二,在主厅五峰仙馆周围,安排一系列建筑庭院作为辅助用房(包括揖峰轩、还读我书处及鹤所等处),这些庭院空间既相分隔,又相渗透,相互穿插,层次很多,景色丰富,面积虽不大,但无壅塞局促之感,可称是建筑空间处理的精品。

留园规模仅次于拙政园,面积约2公顷。在这个范围里,它是如何将不同群组的建筑空间与中部山池景色相结合起来的呢。通过分析,在留园中利用园中庭院作为建筑与园林主景的过渡与衔接的。园中庭院即园内附属于厅堂斋馆的各种庭院,它们是园林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园林的主景山池空间总是较为开朗,属于“旷”的境界,而庭院空间较为狭小,封闭,属于“奥”的境界(柳宗元把风景分为“旷”与“奥”两大类,园林理景必须有“旷”有“奥”,使之产生对比变化)。这样不但丰富了空间层次,也起着衬托山池主景的作用。

对于留园的各个独具特色的庭院理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园子不大,但理景的方式却是变化多样的。每个庭院会以不同的内容、主题作为庭院的核心,而且每个庭院与建筑的组合关系也是不径相同的,有的辅以建筑两侧,有的被柱廊相环,有的位于建筑一角。总之是呈现一派丰富多彩,层次有加的景象。另外,不同建筑群组通过廊、庭院、曲桥等连接起来,形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序列。传统私家园林的布局手法在这其中表现的是淋漓尽致,通过漏窗形成的借景扩大了建筑的审美空间,通过亭廊与建筑的相互组合形成步移景异的风貌,通过合理的比例与尺度来表现事物对人的视觉感等等。

四、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对传统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传统园林的启示作用,即传统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传统园林的警示作用,亦即传统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予警示。积极的一面:无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是景观设计中。对于空间布局的把握很多都蕴涵着传统园林的思想,例如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以及空间程序的组织等。这些都是传统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值得提起注意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主流思想的变迁,传统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封闭的小空间,人工形成的山池景色已不在是人们所追求的。因此,我们不能固守陈规,仅仅抱着园林的传统形式不放,以不变应万变,其实并不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借鉴,融合,找到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园林形式。

参考文献:

1.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4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10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王少锐,韩怡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中的空间美重庆建筑 2005.10

5.刘彦红,刘永东,龚志龙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收”与”放“分析江苏林业科技 2004.8 6.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广东园林 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