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缺陷测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错是半导体中最主要的缺陷,它属于线缺陷,一般称为位错线。位错线有一定的长度,它的一端必须终止于晶体的表面或界面上,也可以头尾自己相接构成位错环。
晶体往往沿某些晶面发生滑移,通常把这些晶面称为滑移面。构成滑移面的条件是该面上原子的面密度大,面间距大,晶面间原子的相互约束力弱,这些平面也就容易相对滑移。如金刚石型结构晶体的(111)面,其位错线一般都躺在(111)面上。
然后,位错读数以及明视场直径读数存在主观上的误差,尤其有些位错位于明视场边界处的,存在主观上的舍取。
滑移时除了沿某一滑移面外,滑移方向也是一定的。滑移方向一般都是取原子距离最小的晶列方向,因为每移动一次必须移动一个院子距离或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在原子距离小的晶列方向滑移,所需要的能量最小。所以这样的景象晶向是最容易滑移的方向。
(2)硅中位错线的特点及观察:
位错线一般开口在晶体表面上,在位错管道附近存在着应力场。原子排列受到破坏,内能较高,化学活性较强,往往比其他地方低,较易失去电子而导致优先腐蚀,且往往因有活性杂质聚集于管道周围,更加强了位错区的优先腐蚀。适当选择腐蚀剂就会在晶体表面位错露头处显出化学腐蚀凹坑。硅(111)面是双层原子,相邻双层的面间距最小,共价键面密度最大,腐蚀速度最慢。故在位错露头处出现的蚀坑一般以(111)面系为其侧面,{111}面系在硅中组成四面体,所以蚀坑应该是正பைடு நூலகம்面体与所观察的晶面交线的图形。显然,(111)面蚀坑为三角形,(100)面为正方形,(110)面为菱形。如晶面偏离,则该面与正四面体的交线形状也会改变,蚀坑形状发生偏移。
(4)按需要的放大倍数选择物镜和目镜
(5)调节孔径光阑和视觉光阑,使之目镜中观察到视场大小合适,强度适中。
(6)调焦:先用粗动手轮调至物镜工作距离,出现模糊的图像,再用微动手轮进一步精确调焦,使图像清晰可辨。
(7)记录此时明视场直径大小及其中位错个数,并重复测量至5次。
(8)记录此时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9)关闭电源,整理实验仪器。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目镜放大倍数为M目=10
物镜放大倍数为M物=40
明视场直径D=5.4mm
位错个数为N1=11 N2=12 N3=7 N4=10 N5=12
所以,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M=M目·M物=10*40=400
则视场真正的半径为r=D/(2M) =5.4/(2*400) =6.75*10-3mm
由上式可见,似乎减小F可随意增大透镜的放大倍数。其实不然,由于单片透镜寻在像差,放大倍数不能无限增大。况且物体也不能离眼睛太近。因为超越人眼的调节能力将无法成像。透镜公式还可以写为:1/U+1/V=1/F(U为物体至透镜的距离;V为像至透镜的距离)物距和焦距恒为正值,而像距可正可负。正值为倒立实像。
半导体缺陷测量
一、概述
在半导体晶体的生长过程和器件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晶体缺陷。有些缺陷在适量的程度内是有益的。如必要的外来掺杂原子以及均匀而少量的位错等。然而,大多数,晶体缺陷是有害的。有些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使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和成品率。因此,研究晶体缺陷的产生、分布及数量,找出其形成、发展和制备工艺与器件参数的关系是极其有用的。
XJG-05型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采用优质镧系光学玻璃设计的负目镜,平场大视场的物镜,及双目观察系统,能再明场、暗场及偏光下进行观察、投影和摄像。图六是其光学系统的光路图:
五、实验步骤
(1)获取样品,并置之于腐蚀液中,15min以上。
(2)将样品正确的按装在载物台上。
(3)打开总电源及氙灯电源,触发氙灯使之处于照明状态。
腐蚀液的配制要求蚀坑出现率高、特征性强、再现性好。硅的常用腐蚀液的配方有多重,我们采用的是1961提出的Sirtl腐蚀液,其配方是50克GrO3加100毫升H2O组成标准液,使用时再以标准液:HF=1:1的比例现配先用。为了控制腐蚀速率,可增减HF量(2:1到1:2之间)
2.基本原理
(1)透镜及其放大原理
3.面位错
层错属于面缺陷,它是由于原子层次排布次序错误形成的,也称为堆垛层错。就是在正常的层次中缺少一层原子或插入一层原子。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构造极其操作
(2)了解晶体缺陷,及位错的特点及测量
(3)了解显微镜放大原理
三、实验仪器
大型金相显微镜XJG-05
四、实验原理
1.位错极其检测
(1)位错的一般特点:
所以视场面积为 S=4 r2=4*3.14*(6.75*10-3)2=5.723*10-4mm2
又平均位错个数为N=(N1+ N2+N3+N4+N5)/5 =(11+12+7+10+12)/5 =10.4
则位错密度 =N/S =10.4/(5.723*10-4) = 1.82*104个/mm2
七、实验总结
若物体AB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两倍焦点以内的位置,通过透镜折射,在两倍焦距以外,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实像。如图三所示。
若物体AB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则成像的特点如图四所示。象A1B1与物体AB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是A1B1/AB=S/F(S为人眼的明视距离,一般取250mm;F为焦距)
A1B1/AB透镜的放大倍数,用M表示,则M=S/F=250/F
所谓晶格缺陷是指在实际晶体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晶格的周期发生错乱。这些原因包括范性形变引起的晶格变形和滑移、晶体生长时产生的原子排列错乱以及杂质等。这种晶格的不完整性就称为晶格缺陷。晶格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1.点缺陷
最简单的点缺陷是空位。空位是晶格点阵上的原子失去后留下的,一般称为肖特基缺陷。另一种点缺陷是间隙原子,它是占据在晶体空隙处的额外原子。如果一个间隙原子和一个空位同时发生在临近的地方,则将这种间隙原子—空位统称为弗伦克尔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一般称为单原子缺陷。单原子缺陷还可以产生更复杂的复合缺陷或集合团,或形成沉积团,被称为为缺陷。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二所示。O点称透镜的广信。凡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过光心的任意直线叫透镜的光轴。过两个球心又过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其他光轴叫副光轴。光轴附近的光线叫近轴光线。
平行主轴的近轴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于焦点F处。位于焦点F处的点光源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轴的光线。近轴平行光通过凹透镜折射并不使光线会聚,而成发散状。这些发散光线反方向的延长线交于焦点。
位错腐坑在腐蚀过程中沿着位错线长度方向发展,腐蚀坑始终是尖底形的。显微镜明场观察时,真实的位错腐蚀坑是黑的,因为尖底蚀坑的微细台阶侧面不能将反射光反射回物镜中。
在高温下,位错在滑移中遇到障碍受阻时,后面接连而来的滑移位错也依次停下来,排成一排,出现位错排,高密度的位错排构成系属结构,它沿(110)晶向,大量的系属结构组成三角形或六角结构。
普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不能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因此需要用显微镜。最简单的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片凸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如图五所示。靠近物体有透镜L1叫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被观察的物体AB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外,通过物镜后可获得一个倒立的实像A1B1,它恰好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目镜将此像再次放大,在明视距离S处成虚像A2B2,A2B2为眼睛这一光学系统的目标,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便是物体通过显微镜获得的最终图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
2.线缺陷
位错属于线缺陷,是半导体中最主要的缺陷。位错是由于晶体中部分原子滑移生成晶格排列“错乱”形成的。它于晶体范性形变密切相关。位错分为螺位错、刃位错以及两者兼有的混合位错。位错的存在,增强对载流子的散射,从而影响载流子迁移率;位错在禁带中形成施主、受主能级,起复合中心作用,而影响载流子的寿命;位错还可以引起PN结结面不整,而影响晶体管击穿电压和放大倍数。
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了半导体晶体缺陷的相关知识,也学会了测量半导体晶体位错个数或者位错密度的方法以及原理,也加深了对显微镜调焦等操作过程。总体来说,本实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太多的操作没有,主要就是调焦。但是,实验原理方面尤其晶体缺陷这还是有点不是很理解。
八、误差分析
本实验还是会有误差的
首先,有可能会因为晶体腐蚀时间不够长,导致有些位错并没有腐蚀。
两个凸透镜内侧焦点之间的距离成为光学镜筒的长度,用△表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可求得物镜的放大倍数M物为M物=A1B1/AB =△/F1
目镜的放大倍数M目为M目=A2B2/A1B1=250/F2
显微镜观察时总的放大倍数M为M =M物·M目=△/F1·250/F2
3.XJG-05型金相显微镜极其光学系统原理
晶体往往沿某些晶面发生滑移,通常把这些晶面称为滑移面。构成滑移面的条件是该面上原子的面密度大,面间距大,晶面间原子的相互约束力弱,这些平面也就容易相对滑移。如金刚石型结构晶体的(111)面,其位错线一般都躺在(111)面上。
然后,位错读数以及明视场直径读数存在主观上的误差,尤其有些位错位于明视场边界处的,存在主观上的舍取。
滑移时除了沿某一滑移面外,滑移方向也是一定的。滑移方向一般都是取原子距离最小的晶列方向,因为每移动一次必须移动一个院子距离或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在原子距离小的晶列方向滑移,所需要的能量最小。所以这样的景象晶向是最容易滑移的方向。
(2)硅中位错线的特点及观察:
位错线一般开口在晶体表面上,在位错管道附近存在着应力场。原子排列受到破坏,内能较高,化学活性较强,往往比其他地方低,较易失去电子而导致优先腐蚀,且往往因有活性杂质聚集于管道周围,更加强了位错区的优先腐蚀。适当选择腐蚀剂就会在晶体表面位错露头处显出化学腐蚀凹坑。硅(111)面是双层原子,相邻双层的面间距最小,共价键面密度最大,腐蚀速度最慢。故在位错露头处出现的蚀坑一般以(111)面系为其侧面,{111}面系在硅中组成四面体,所以蚀坑应该是正பைடு நூலகம்面体与所观察的晶面交线的图形。显然,(111)面蚀坑为三角形,(100)面为正方形,(110)面为菱形。如晶面偏离,则该面与正四面体的交线形状也会改变,蚀坑形状发生偏移。
(4)按需要的放大倍数选择物镜和目镜
(5)调节孔径光阑和视觉光阑,使之目镜中观察到视场大小合适,强度适中。
(6)调焦:先用粗动手轮调至物镜工作距离,出现模糊的图像,再用微动手轮进一步精确调焦,使图像清晰可辨。
(7)记录此时明视场直径大小及其中位错个数,并重复测量至5次。
(8)记录此时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9)关闭电源,整理实验仪器。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目镜放大倍数为M目=10
物镜放大倍数为M物=40
明视场直径D=5.4mm
位错个数为N1=11 N2=12 N3=7 N4=10 N5=12
所以,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M=M目·M物=10*40=400
则视场真正的半径为r=D/(2M) =5.4/(2*400) =6.75*10-3mm
由上式可见,似乎减小F可随意增大透镜的放大倍数。其实不然,由于单片透镜寻在像差,放大倍数不能无限增大。况且物体也不能离眼睛太近。因为超越人眼的调节能力将无法成像。透镜公式还可以写为:1/U+1/V=1/F(U为物体至透镜的距离;V为像至透镜的距离)物距和焦距恒为正值,而像距可正可负。正值为倒立实像。
半导体缺陷测量
一、概述
在半导体晶体的生长过程和器件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晶体缺陷。有些缺陷在适量的程度内是有益的。如必要的外来掺杂原子以及均匀而少量的位错等。然而,大多数,晶体缺陷是有害的。有些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使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和成品率。因此,研究晶体缺陷的产生、分布及数量,找出其形成、发展和制备工艺与器件参数的关系是极其有用的。
XJG-05型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采用优质镧系光学玻璃设计的负目镜,平场大视场的物镜,及双目观察系统,能再明场、暗场及偏光下进行观察、投影和摄像。图六是其光学系统的光路图:
五、实验步骤
(1)获取样品,并置之于腐蚀液中,15min以上。
(2)将样品正确的按装在载物台上。
(3)打开总电源及氙灯电源,触发氙灯使之处于照明状态。
腐蚀液的配制要求蚀坑出现率高、特征性强、再现性好。硅的常用腐蚀液的配方有多重,我们采用的是1961提出的Sirtl腐蚀液,其配方是50克GrO3加100毫升H2O组成标准液,使用时再以标准液:HF=1:1的比例现配先用。为了控制腐蚀速率,可增减HF量(2:1到1:2之间)
2.基本原理
(1)透镜及其放大原理
3.面位错
层错属于面缺陷,它是由于原子层次排布次序错误形成的,也称为堆垛层错。就是在正常的层次中缺少一层原子或插入一层原子。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构造极其操作
(2)了解晶体缺陷,及位错的特点及测量
(3)了解显微镜放大原理
三、实验仪器
大型金相显微镜XJG-05
四、实验原理
1.位错极其检测
(1)位错的一般特点:
所以视场面积为 S=4 r2=4*3.14*(6.75*10-3)2=5.723*10-4mm2
又平均位错个数为N=(N1+ N2+N3+N4+N5)/5 =(11+12+7+10+12)/5 =10.4
则位错密度 =N/S =10.4/(5.723*10-4) = 1.82*104个/mm2
七、实验总结
若物体AB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两倍焦点以内的位置,通过透镜折射,在两倍焦距以外,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实像。如图三所示。
若物体AB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则成像的特点如图四所示。象A1B1与物体AB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是A1B1/AB=S/F(S为人眼的明视距离,一般取250mm;F为焦距)
A1B1/AB透镜的放大倍数,用M表示,则M=S/F=250/F
所谓晶格缺陷是指在实际晶体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晶格的周期发生错乱。这些原因包括范性形变引起的晶格变形和滑移、晶体生长时产生的原子排列错乱以及杂质等。这种晶格的不完整性就称为晶格缺陷。晶格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1.点缺陷
最简单的点缺陷是空位。空位是晶格点阵上的原子失去后留下的,一般称为肖特基缺陷。另一种点缺陷是间隙原子,它是占据在晶体空隙处的额外原子。如果一个间隙原子和一个空位同时发生在临近的地方,则将这种间隙原子—空位统称为弗伦克尔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一般称为单原子缺陷。单原子缺陷还可以产生更复杂的复合缺陷或集合团,或形成沉积团,被称为为缺陷。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二所示。O点称透镜的广信。凡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过光心的任意直线叫透镜的光轴。过两个球心又过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其他光轴叫副光轴。光轴附近的光线叫近轴光线。
平行主轴的近轴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于焦点F处。位于焦点F处的点光源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轴的光线。近轴平行光通过凹透镜折射并不使光线会聚,而成发散状。这些发散光线反方向的延长线交于焦点。
位错腐坑在腐蚀过程中沿着位错线长度方向发展,腐蚀坑始终是尖底形的。显微镜明场观察时,真实的位错腐蚀坑是黑的,因为尖底蚀坑的微细台阶侧面不能将反射光反射回物镜中。
在高温下,位错在滑移中遇到障碍受阻时,后面接连而来的滑移位错也依次停下来,排成一排,出现位错排,高密度的位错排构成系属结构,它沿(110)晶向,大量的系属结构组成三角形或六角结构。
普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不能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因此需要用显微镜。最简单的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片凸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如图五所示。靠近物体有透镜L1叫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被观察的物体AB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外,通过物镜后可获得一个倒立的实像A1B1,它恰好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目镜将此像再次放大,在明视距离S处成虚像A2B2,A2B2为眼睛这一光学系统的目标,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便是物体通过显微镜获得的最终图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
2.线缺陷
位错属于线缺陷,是半导体中最主要的缺陷。位错是由于晶体中部分原子滑移生成晶格排列“错乱”形成的。它于晶体范性形变密切相关。位错分为螺位错、刃位错以及两者兼有的混合位错。位错的存在,增强对载流子的散射,从而影响载流子迁移率;位错在禁带中形成施主、受主能级,起复合中心作用,而影响载流子的寿命;位错还可以引起PN结结面不整,而影响晶体管击穿电压和放大倍数。
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了半导体晶体缺陷的相关知识,也学会了测量半导体晶体位错个数或者位错密度的方法以及原理,也加深了对显微镜调焦等操作过程。总体来说,本实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太多的操作没有,主要就是调焦。但是,实验原理方面尤其晶体缺陷这还是有点不是很理解。
八、误差分析
本实验还是会有误差的
首先,有可能会因为晶体腐蚀时间不够长,导致有些位错并没有腐蚀。
两个凸透镜内侧焦点之间的距离成为光学镜筒的长度,用△表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可求得物镜的放大倍数M物为M物=A1B1/AB =△/F1
目镜的放大倍数M目为M目=A2B2/A1B1=250/F2
显微镜观察时总的放大倍数M为M =M物·M目=△/F1·250/F2
3.XJG-05型金相显微镜极其光学系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