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秋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
![秋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https://img.taocdn.com/s3/m/7050b097aaea998fcd220e44.png)
秋冬季节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年的十月卜一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一个高峰期预防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不要猛回头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2.温差别太大寒冷天气,人们常常呆在温度高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低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寒露后的“寒冷天”,由于空气中雾霾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3.饮食要注意天气骤冷导致人的脾胃虚寒,食欲下降,因此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4.晨练别太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
但在初冬,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80喲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早上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寒冷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低、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要穿着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
5.保证水充足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
尤其在秋冬季,气候干燥,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6.血糖别降太低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https://img.taocdn.com/s3/m/16e6acda551810a6f424861c.png)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入秋冬季节一方面因为寒冷的天气引起血管收缩痉孪,使血流不畅,另一方面寒冷让机体活动力减弱,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
所以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潜伏期”,人们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寒冷季节慎早锻炼早上气温较低,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
建议市民天冷时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锻炼。
锻炼要以室内运动为主2、避免强烈运动强烈运动易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市民在冷季需尽量避免激烈的运动项目,不要过度劳累。
但与此同时,对于久坐不动的上班族来说,在长久的静止后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助于避免心血管疾病。
3、饮食不宜过饱吃的太饱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个好建议,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据专家介绍,吃太多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之外,还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大脑早衰等多种问题。
4、控制血压秋冬季节往往会升高,很容易造成冠动脉循环障碍而发生心梗或由于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所以要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
5、预防感冒秋冬天气变凉,要注意保暖御寒,增强机体抵抗力,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梗,脑出血。
同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还要保证睡眠,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
6、常备好药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心脑血管病因其具有突发性,有心脑血管病征兆或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常备一种效果好的心脑血管病药。
如麝香抗栓丸等。
所以,专家提醒大家,秋冬季节一定要预防、治疗兼顾,常备好药,安心过秋冬,不让心脑血管病乘虚而入。
7、适量饮水对于患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特别是早晨起床应该饮用一大杯水,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
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
夜间睡觉前也应适度饮水。
可适量饮用0.9%含盐饮料,口感微咸即可;如果血糖不高,可以喝一杯温蜂蜜水,达到降低血粘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和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75de79f12d2af90342e606.png)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属于突发性的疾病,并且这样的疾病的出现,如果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其实人们在说,当人们在唱歌的时候唱歌用力过大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的因此对于疾病的预防工作我们一定要多加重视了解,那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都是有哪些呢!不定时炸弹!动脉瘤长在脑部尤其危险动脉瘤是动脉管壁长期在血流冲击下,因受到的压力不平均,而形成气球状的局部突出。
它可能长在身体各处动脉,最常见的是在脑部、胸部及腹部,长在脑部尤其危险。
就像颗不定时炸弹,平时几乎感受不到其存在,但只要一爆破,情况往往危急。
尤其,当脑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蜘蛛网膜下腔,便形成出血性中风,约有3分之1的病人连送急诊都来不及救治。
微创脑导管手术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国泰综合医院神经外科苏亦昌医师表示,动脉瘤是脑内动脉因局部管壁病变产生的血管膨出病灶,一旦破裂造成脑出血、脑压升高,容易引发急性水脑症,若脑出血严重,病人会陷入昏迷,需立即处理,否恐造成死亡或植物人。
针对此名女性患者,所幸以微创脑导管手术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免除开脑手术风险,恢复良好。
以往治疗动脉瘤,透过外科开颅手术侵入性夹除动脉瘤,常造成病人及家属莫大的心理负担,目前微创脑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或微创脑导管手术)是一种并用微创及导管技术发展出来的手术,手术方式是从病人鼠蹊部以不到1公分的伤口,穿刺皮肤,并放置导管到动脉血管内进行手术栓塞,病人免除传统开脑,就能获得治疗成效。
微创脑导管手术整合复合室手术室医疗设备微创脑导管手术应用范围包括:出血性脑疾病(动脉瘤、动脉畸形)、缺血性脑疾病(急性脑中风、慢性脑血管阻塞)、头颈部肿瘤栓塞(颅内及颅外肿瘤之术前栓塞),以及其他(动静脉廔管、自发性脑压升高)等。
为了提升手术的稳定精准性,国泰综合医院引进复合室手术室(Hybrid OR),整合血管摄影、手术导航、3D高阶影像处理及实时视讯系统等软、硬设备,病人可于手术室同步完成影像检查及微创(或传统手术)治疗,并可立即评估成效,减少病人在不同检查室、手术室、心导管室等多次移转风险,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c41b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0.png)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1.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2.秋冬季节,老年人该如何保养心脑血管?3.心血管疾病人秋冬季应该如何护暖?4.如何有效的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5.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 每天这样做可以躲过一劫6.老人家冬天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我们都会发现一到秋冬季节中老年人就很难熬,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本来就弱一点,抵抗力较差,气温的影响就会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在秋天来临的时候中老年人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重视日常保健,饮食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保健措施。
那么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应该注意饮食的那些方面才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1.控制脂肪摄入脂肪是人体所必须的物质,但是由于生活水平不到那的提高,人们摄入脂肪的量也就会越来越大,往往是供大于求,不仅会导致多余的脂肪无法分解消耗最后成料自己身上的脂肪所以就肥胖了,易肥胖有的人就会胆固醇升高,引发高脂血症。
所以中老年人在体重方面还是要严格控制的,太胖吃太多油脂不利于血管的流动和通畅,引发的高脂血症就会使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引发了局部血栓之后,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2.减少盐分过高的食物盐是我们每天都吃的东西,百味之首就是“盐”可见他的重要性,但是每天吃的盐分过高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直接影响的就是血压,而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本身就会存在血压问题,所以就更需要饮食方面清淡一点,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是盐还有一些生活的调味品比如酱油,豆瓣酱之类的也是盐分过高的,如果经常食用就会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3.多喝水多喝水在什么时候都是有必要的,夏天天气热流汗多,体内蒸发掉的水分需要及时地补充回来,但是秋冬季节也需要多喝水,天气干燥,也会让身体的血液大量流失,所以就要及时地补水,这样就会避免血液粘稠的问题,血液粘稠就会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喝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人一天喝水量一般保持在两千毫升。
心脑血管中医小知识
![心脑血管中医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cc11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d.png)
心脑血管中医小知识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脑血管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血管炎等。
身体健康需要注意心脑血管系统的保健,下面介绍一些关于心脑血管健康的中医小知识。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维持心脑血管的健康。
首先,合理控制饮食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高盐和高糖食物。
其次,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可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此外,还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体重。
2. 定期活动: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心脑血管健康。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此外,中医还推荐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舒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3. 控制情绪:中医认为情绪因素与心脑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忧郁等会使体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于心脑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与朋友聚会、听音乐、参加兴趣班等,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
4. 中医药调理:中医拥有丰富的草药和针灸等疗法,可用于调理心脑血管健康。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山楂、红枣、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血液循环的功效,可适当饮用或食用。
针灸疗法如耳针、足三里针刺等也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5. 管理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合理管理这些慢性病对于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以上只是一些关于心脑血管健康的中医小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请注意,这些知识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有助于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合理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629af4cb84868762cbaed522.png)
M-nurse
两位著名相声演员急性心梗猝死
M-nurse
胡耀邦急性心梗猝死
M-nurse
M-nurse
认识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
肥胖
暴饮暴食
缺少运动
高龄
压力过大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M-nurse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内容
M-nurse
一、合理用药的概念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 四、过度医疗与不规范医疗
M-nurse
一、合理用药的概念
M-nurse
合理用药的概念
指以现代的、系统的 医药知识,在了解疾 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 上,安全、有效、适 时、简便、经济地使 用药物。
M-nurse
M-nurse
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及合理用药
M-nurse
胡善友简历
• 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ICU 主任 • 嘉定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重症医学分会 委员
合理调整 ➢ ⑦补充粗纤维、膳食纤维素 ➢ ⑧科学饮水
M-nurse
高血压的健康生活
• 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骑自行 车、健身操、慢步行走等有氧运动为 宜。
•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独立 危险因素。体重每增加12.5Kg,收缩 压 可 上 升 10mmHg , 舒 张 压 上 升 7mmHg。
秋季养生心脑血管保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养生心脑血管保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5dd6f5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0.png)
秋季养生心脑血管保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心脑血管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秋季养生心脑血管保健的方法,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心脑血管的健康非常关键。
秋季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铁质的食物,如橙子、菠菜、瘦肉等,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和抗氧化能力。
此外,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减少高油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心脑血管的保健至关重要。
每天坚持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够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 控制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长期的焦虑、抑郁和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导致激素的分泌紊乱,进而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4. 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是心脑血管保健的重要因素之一。
秋季的天气宜人,人们容易放松警惕,导致入睡时间延长。
然而,过长的睡眠时间同样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着不利影响。
每晚睡眠时间控制在7-8小时为宜,可以帮助身体休息和恢复,维持正常的生物钟。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两个重大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血管产生损害,长期的吸烟和过量的饮酒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要坚决戒烟和限制酒精的摄入,以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6.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能够及早发现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总结起来,秋季养生心脑血管保健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情绪、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和定期体检。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我们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心脑血管健康与防治宣传教育
![心脑血管健康与防治宣传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76f3f4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7.png)
心脑血管健康教育 与宣传
宣传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 提高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 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 促进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 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宣传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 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 • 健康宣传册:制作心脑血管健康宣传册,发放给公众 • 健康宣传片:制作心脑血管健康宣传片,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播放 • 健康咨询:设立心脑血管健康咨询台,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 健康活动:组织心脑血管健康相关的活动,如健康跑、健康讲座等
心脑血管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心脑血管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如行动不便、认知功能下降等 • 心脑血管健康可以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心脑血管健康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健康与寿命的关联
E、钙、镁等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 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压力管理:学会释放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 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进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 运动锻炼:坚持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 期识别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 胸痛:胸痛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压迫感或紧缩感。 •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心脏或肺部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
早期症状。 • 头晕、头痛:头晕、头痛可能是由于血压升高、脑部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 肢体麻木或无力:肢体麻木或无力可能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
脑血管护理措施
![脑血管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b31d8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9.png)
脑血管护理措施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脑血管护理措施,帮助护士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脑血管病患者。
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指通过教育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护士和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主动提供相关健康宣教内容,例如:1.预防措施: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时间坐卧、保持适度锻炼等。
2.安全护理:提醒患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摔伤、保持室内通风等。
3.日常生活护理: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坚持充足的睡眠等。
通过健康宣教,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病情观察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病情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感觉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引起警惕:1.意识改变:包括瞳孔异常、神志不清、嗜睡、昏迷等。
2.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不清等。
3.体征异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异常、呼吸困难等。
4.其他症状:头痛加重、呕吐、抽搐等。
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缓解疾病的进展。
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护理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合的体位和姿势,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1.卧位护理: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通常采取侧卧位护理。
侧卧位可以减少脑血管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脑血管病的发展和复发。
2.抬高床头:将患者的床头垫高一些,可以帮助提高脑血流供应,减轻脑充血和水肿的发生。
3.防止压疮: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是疼痛和活动受限的部位,避免长时间的压迫。
体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心理支持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往往伴随着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
心脑血管疾病怎样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怎样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5906b7de87101f69f319555.png)
心脑血管疾病怎样预防一、发病机理行病学调查显示:低气温, 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 人体新陈代谢减慢, 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到冷空气刺激, 血管骤然收缩, 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不畅,形成血栓,诱发心脑血管病。
二、症状心血管病的症状: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等。
脑血管病的症状: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面、舌、唇或肢体麻木,全身疲乏无力等等。
具体的话,如果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去咨询医师。
三、脑出血该如何预防3.1、生活要有规律老人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不可过于劳累。
3.2、控制高血压3.3、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
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3.4、注意饮食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
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3.5、预防便秘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 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要预防便秘, 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 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
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适且的药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开塞露、甘油外用 ; 可有效防治便秘。
3.6、防止劳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3.7、注意天气变化寒天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 要注意保暖, 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
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 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8、经常动左手日常生活中,尽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 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 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 以加强大脑右半球的协调机能。
医学研究表明, 脑溢血最容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 所以防范脑溢血的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在早晚时分, 用左手转动两个健身球, 帮助右脑半球的发达。
3.9、密切注意自己身体变化中风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有的突感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2019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019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02f503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f.png)
2019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
基于《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修订工作,形成《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摘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9.0021、高血压推荐意见:(1)建议各级医院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或24h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或隐性高血压(Ⅰ级推荐,A级证据)。(2)推荐进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评估,有助于选择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时机(Ⅰ级推荐,A级证据)。(3)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Ⅰ级推荐,A级证据);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Ⅰ级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65~79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80岁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6)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使用,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2、吸烟推荐意见:(1)吸烟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是明确的。应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Ⅰ级推荐,A级证据)。(2)吸烟者应戒烟(Ⅰ级推荐,A级证据);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Ⅰ级推荐,B级证据)。(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在办公室、会议室、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以减少吸烟对公众的危害(Ⅱ级推荐,B级证据)。3、糖尿病推荐意见:(1)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Ⅰ级推荐,A 级证据)。(2)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血红蛋白<7.0%(Ⅰ级推荐,A级证据)。(3)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4、血脂异常推荐意见:(1)在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包括<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确诊后应考虑给予他汀治疗;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Ⅰ级推荐,C级证据)。(2)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ASCVD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根据ASCVD风险设定LDL-C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 mmol/L(70mg/dl);高危者LDL-C<2.6mmol/L(100mg/dl)(Ⅰ级推荐,B级证据)。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标者,LDL-C水平至少降低50%(Ⅱ级推荐,B级证据)。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水平如果能达标,LDL-C水平仍应降低30%左右(Ⅰ级推荐,A级证据)。(3)可考虑烟酸用于HDL-C降低或脂蛋白(a)升高的患者,然而其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同时还有增加肌病的风险,故应谨慎使用(Ⅲ级推荐,B级证据)。(4)可考虑贝特类药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可能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但同时可能会增加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风险(Ⅲ级推荐,B级证据);但其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不推荐贝特类和他汀类药物常规联合应用(B级证据)。(5)可以考虑在给予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防脑卒中;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可能获益更多(Ⅲ级推荐,B级证据)。(6)对于不能耐受他汀治疗或他汀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纤维酸衍生物、烟酸、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但其降低脑卒中风险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Ⅲ级推荐,C 级证据)。5、心房颤动推荐意见:(1)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Ⅱ级推荐,B级证据)。高危患者长时程心电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但应结合经济状况考虑个体可接受的监测时长(Ⅱ级推荐,A级证据)。(2)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治疗监测(INR),决定进行适合的个体化抗栓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3)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如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人群,建议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目标值范围在2~3)(Ⅰ级推荐,A级证据)。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a29dfb1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8.png)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1】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等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疾病一本氛围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减少,约占脑血管疾病的40%左右。
不过一旦发生脑出血。
往往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二、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脑血管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1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50%。
2、家族倾向临床实践表明,家庭中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家族倾向的问题,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成正相关。
3、高血压病高血压即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4、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粘度增高,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5、心脏病心脏病引起血流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导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及脑梗塞(脑栓塞)。
6、高脂血症和肥胖高脂血症促使动脉硬化,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发生脑血管病;肥胖易导致高脂血症。
7、吸烟和酗酒吸烟除对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损害外,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少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但酗酒会增加脑血管病发病危险。
因此烟最好不吸,酒可少量饮用。
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可存在数秒、数分、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这些都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
三、脑血管病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先兆1、突然发生眩晕;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3、步态异常;4、哈欠不断;5、高血压患者鼻出血;6、血压异常;7、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及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b669b6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b.png)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及防治xx年xx月xx日•引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目录•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措施•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保健01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指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脑梗死等。
心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食等因素导致。
1 2 3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每年有大量人口因此病死亡。
致死率高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即使及时治疗,也容易导致后遗症,如瘫痪、失语、失明等。
高致残率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危害生命03控制病情发展通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性01降低死亡率通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02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常见的病因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脑溢血和心脏病的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血管损伤和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吸烟会破坏血管壁,增加心脏病、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
病因的多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和血管弹性会逐渐下降,同时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女性高。
年龄和性别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遗传因素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或身体活动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饮食和生活方式肥胖、压力、缺乏睡眠、环境污染等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他因素季节因素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寒冷天气可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年龄因素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人,特别是30岁及以上的年龄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和血管弹性会逐渐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脑梗
![如何预防脑梗](https://img.taocdn.com/s3/m/1ddab2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d.png)
如何预防脑梗脑梗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的一侧或多侧发生堵塞,造成脑部缺血和缺氧的病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预防脑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脑梗的方法和措施。
1.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脑梗的基础。
应该避免高脂、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多摄入低脂、低盐和高纤维的食物。
尽量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和鱼类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此外,多喝水可以帮助维持血液流动,也有助于预防脑梗。
2. 坚持适度的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系统和脑血供,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另外,适当的力量训练也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但是,如果有患有其他疾病或身体不适的人应先咨询医生,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
3. 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梗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要控制好血压和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保持理想的体重和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控制血压和血糖的重要措施。
此外,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及时调整用药是必要的。
4.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该戒烟限酒以减少脑梗的发生风险。
吸烟会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而酒精可增加血压和脂肪含量,增加脑梗的患病风险。
如果无法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至少要减少吸烟量和饮酒量。
5. 控制体重及避免肥胖肥胖是脑梗的危险因素之一,应该控制体重以减少脑梗的发生风险。
通过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并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6. 积极应对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血液中的压力激素升高,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积极应对压力可以通过良好的心理调适技巧,如放松训练、冥想、参加兴趣小组等来缓解。
此外,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社交关系也有助于预防脑梗。
7. 定期体检和检查定期体检和检查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手段。
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检查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等可以发现脑梗的患病风险,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ppt)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12d0d3de80d4d8d05a4f16.png)
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1、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极高的致残率,完全丧失劳动力。 3、相当高的死亡率。
脑血管意外(中风)的前兆
1、一过性的健忘。 2、一过性的失语。 3、一过性的视力模糊。
• 科学家们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证实,所
谓的“富贵病”同生活模式与饮食模式最 有关系,而与脂肪的进食关系更是密切: 如果进食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例如过量食 用动物脂肪),就容易引发“富贵病”; 相反,如果膳食中不饱和脂肪酸,如EPA、 DHA等含量丰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就会降低。
-6多不饱和脂肪(亚 油酸、花生四烯酸)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
1、稳定情绪。 2、控制饮食。 3、谨慎用药。 4、积极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与蛋白质
•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 是用来身体的各种组织:如血液、
血管、肌肉、神经等。
• 制造酶和激素。 • 帮助输送氧气和养分。 • 具有胶原蛋白的支架作用。
冠状动脉心肌缺氧坏死称为心肌梗塞。部 分阻塞心肌供血供氧受限引起的胸痛称心 绞痛。
• 血管阻塞发生在大脑供血的动脉,脑细胞
死亡称为中风。
• 如硬化的脆弱的血管发生破裂即为脑溢血。 • 如血管阻塞发生在体表动脉,相应的体表
部位发生循环不畅即为血栓。
脑血管意外(中风)的分类 1、脑出血(出血型)。 2、脑梗塞(缺血型)。
特别注释:
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可以由 饱和脂肪酸合成,但亚油酸、亚麻 酸、花生四烯酸不能在体内合成,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营养学 家把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称为人体 “必需脂肪酸”。
• EPA与DHA
•
据一九七O年代所做的调查显示,爱斯基摩
人的脂肪摄取量占能源比约40%之多,和丹麦人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b1847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0.png)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 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 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血栓
形成的风险。
吸烟
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动脉粥 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脑 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肥胖
肥胖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血 脂异常、高血压等,进而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纠正患者对疾病 的错误认知,提高应对能 力。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 爱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 理压力。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 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策略
01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心脏、 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 病、脑梗塞、脑出血等。
非药物治疗
健康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 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 摄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 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增强 心肺功能。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和超 重。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心脑血 管疾病风险。
手术治疗
大雪节气中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保健
![大雪节气中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3d5d54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大雪节气中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保健冬季是人体健康的关键时期之一,特别是在大雪节气中更需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对于心脑血管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在这个寒冷干燥的季节里,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保持身体的健康。
首先,保持正常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关键。
在大雪节气中,气温较低,血管会收缩,血压易升高。
为了保持血压正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温度刺激,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适度锻炼,如散步、太极、瑜伽等有益于血液循环的运动;饮食上控制摄入盐分,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
持续保持正常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合理饮食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大雪节气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同时,我们可以增加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苹果、胡萝卜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血管内的沉积物,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此外,适度运动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面。
寒冷的天气可能会使人们变得懒散,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我们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跳绳、慢跑、健身操等,每天坚持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
此外,冬季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另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心脑血管健康也非常重要。
在大雪节气中,由于天黑得早,很多人的作息时间会发生改变。
但是,我们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保证7-9小时的良好睡眠,并注意避免熬夜。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冬季是寒冷季节,容易让人感到情绪低落、压力增加。
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日常
保健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等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疾病一本氛围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减少,约占脑血管疾病的40%左右。
不过一旦发生脑出血。
往往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二、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
脑血管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1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50%。
2、家族倾向
临床实践表明,家庭中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家族倾向的问题,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成正相关。
3、高血压病
高血压即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4、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粘度增高,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5、心脏病
心脏病引起血流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导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及脑梗塞(脑栓塞)。
6、高脂血症和肥胖
高脂血症促使动脉硬化,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发生脑血管病;肥胖易导致高脂血症。
7、吸烟和酗酒
吸烟除对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损害外,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少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但酗酒会增加脑血管病发病危险。
因此烟最好不吸,酒可少量饮用。
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可存在数秒、数分、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这些都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
三、脑血管病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先兆
1、突然发生眩晕;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3、步态异常;
4、哈欠不断;
5、高血压患者鼻出血;
6、血压异常;
7、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四、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1、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
2、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
不要吃的太饱、太咸、少吃肥肉、辛辣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3、生活有规律,劳逸要适度
4、保持大便通畅。
五、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与营养
1、饮食要有节制
2、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3、饮食多样化、切忌偏食。
4、食盐要限量。
5、少吃甜食,特别是控制糖和巧克力的食用量。
6、多吃蔬菜和水果。
7、适当吃一些具有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作用的食物。
如黑木耳、洋葱、芹菜、番茄、苹果、胡萝卜、韭菜、油菜以及豆制品。
8、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