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终稿

合集下载

2023最新-《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8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备技能。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区别于其他乐器,才习惯叫作古琴或七弦琴。

孔子所教授的课程“六艺”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琴”有关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1、指名检测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

2、分组读、合作读检测课文朗读。

3、说说两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调动五觉,想象画面1、《伯牙鼓琴》这篇课文中,伯牙弹的琴曲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伯牙弹琴的?2、锺子期的语言让你想象到了什么?3、调动“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说一说“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让你想象到了什么?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用上“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触到了……”将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来。

四、人物对比,感受“知音”1、快速阅读资料袋,说说什么是知音?2、思考,为什么伯牙和锺子期二人会成为知音呢?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找出课文中进行对比的两个人物。

(2)逐句分析,将提取到的信息分别填入相应人物的气泡上。

(3)将相同点填在中间的气泡,不同点填在两边的气泡中。

师总结: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伯牙用将高山流水的情志寄托在琴声之中,锺子期能用语言描述出;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他们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这种图表叫做双气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点。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2、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为失去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极端行为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同学们,在听到这段音乐时,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音乐有关,题目是《伯牙鼓琴》。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停顿。

(三)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疑。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适时点拨。

4、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以下词句:(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刚开始弹琴时,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得真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眼前。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弹得真好啊,就像浩浩荡荡的流水奔腾不息。

(四)深入探究1、思考: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体会钟子期对伯牙琴声的精准理解,感受伯牙高超的琴艺和钟子期出色的鉴赏能力。

2、讨论:为什么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通过分析伯牙鼓琴时的心境以及子期的回应,让学生明白伯牙在子期那里得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欣赏,两人心灵相通,互为知音。

3、探究: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极度悲痛和对这份友情的珍视,从而深刻体会“知音难觅”的含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3、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这首乐曲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鼓琴》,齐读课题,理解“鼓”字。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指名读文章2.认识“哉”,读好语气词“乎”,师范读句子,生练读。

3.齐读课文三、依法自学,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2.交流反馈,师点拨指导关键字词的意思3.带着理解再读课文四、感悟知音,体会情感(一)感遇知音之喜1.师:我们知道伯牙和子期,一个会弹,一个会听,具体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2.生反馈。

3.当我们读到“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读到“汤汤乎”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4.琴声是无形的,而子期却可以从无形的琴声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5.我来做伯牙,你们来做子期。

师生合作读文6.你们觉得伯牙的琴声里除了这高山和流水,还会念些什么呢?仿照句式,补充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__。

7.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皆在伯牙的琴声中,为什么我们的课文却只写了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补充资料: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②之风,山高水长③。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注释】①泱泱:形容水深无边的样子。

②先生:指严子陵。

③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比喻志向远大,胸怀宽广。

学生自读自悟,理解高山流水的深意。

(二)痛失知音之悲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他们二人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秋天再来相会,谁料第二年秋,伯牙满怀欣喜地赶来与子期相会,迎接他的却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教师让学生齐读课题和课文第一句话,理解“鼓”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平时他们说“鼓”的时候指的是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在课文中“鼓琴”是“弹琴”的意思。

(3)让学生明白在文言文中,“鼓”字有“弹”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书:看注释看插图)3、教师示范朗读并简单讲解。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并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知道课文讲了伯牙和锺子期这两个热爱音乐的好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4、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并正确朗读。

(1)用多种方式理解句子,读好停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善哉”,知道“善哉乎鼓琴”是“琴弹得真好啊”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说出“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知道“太”在这里是“大”的意思。

③通过“巍巍乎若太山”,引导学生理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大山;通过“汤汤乎若流水”,引导学生明白“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

教师再让学生关注注释中“少选”表示“不久”,对照知道“方”也是表示时间,是“刚刚”的意思。

④借助停顿线,引导学生读好停顿,并告诉学生读到语气词“哉”“乎”的时候声音可以稍微拖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引导学生理解“破琴绝弦”中“破”和“绝”表示动作,再通过“破坏”和“断绝”的词语让学生大致明白这两个字在这里的意思,进而能说出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把琴摔破,把弦弄断”。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7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

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

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

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

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

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

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

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

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

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

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伯牙鼓琴》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伯牙鼓琴》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伯牙鼓琴》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伯牙鼓琴》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鼓琴》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共饮醉当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r“鼓”是什么意思?(弹。

)r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3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过渡:伯牙为什么要断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1、自由读文,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2、指名读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读好语气词“哉、兮”。

3、生齐读课文三、再读释义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要学习有法,一般是——读古文,释字义,连词句,说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2、同位之间互相说给对方听。

3、指名说。

教师随机指导个别字的含义,如“善”的含义等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5、反复读文,读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1、“知音”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是谁的知音?知音2、学生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伯牙—子期3、哪些句子能说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汇报,师板书:善鼓善听4、师生共同读文,体会知音的含义所念必得之5、拓展思维:伯牙的琴声还能描述什么?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兮若___;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若___;……”学生练习说话6、配乐朗读课文五、相遇相知1、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相遇的经过2、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解疑: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当伯牙志在流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

3、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曲入题1、播放《高山流水》2、上课3、音乐能荡涤我们的心灵。

它本身就是一种美,能提高我们对美的欣赏能力,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二、解题1、谁来说说“鼓”的意思呢?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4、这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学习文言文有三步走,分别是读通文言文;读懂文言文;读好文言文。

什么是读通、读懂、读好呢?(预设:读通是把课文读顺,读出节奏;读懂是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读好是带着感情去读。

)5、这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三部曲”。

今天,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继续学习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首先,我们要读通文言文,请你们打开书,认真倾听视频朗读,给容易读错的字音做上记号。

2、出示字音容易读错的字:少选汤汤乎以为复为鼓琴者过渡:“为”字是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意思去选择读音,这叫“据义定音”。

(板书:据义定音)3、现在,我把这些易读错的字放到句子中去(出示句子),大家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4、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请看大屏幕,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四、读懂品情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1、齐读2、它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2023年《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2023年《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2023年《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子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意让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我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挚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驾驭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实力还是很强的,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育他们的自学实力。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化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依据注释和协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挚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汲取祖国语言文化的宝贵遗产,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实力”。

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解并描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

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详细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

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

任务当中有简洁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1)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基于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单元导语“借助语言文字,感受艺术魅力”,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说--悟--写”。

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故采用资料填充,再入情入境品读、感受,让孩子能先有所感,并结合课后作业的补充,让学生了解知音文化,再领悟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大的阅读量,且在学习上也已梳理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五年级学过文言文,也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较少,还欠缺方法上的指导。

【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悟文章情感。

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10篇)《伯牙鼓琴》教学反思篇一《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有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着,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着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

该讲的内容还是要大胆地讲,例如对课文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经过议论确实无法解答的问题的讲解,对课文必要的总结,等等。

但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并且具有启发性。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篇二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内容。

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2、教学难点体会“知音”的内涵,理解“高山流水”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文言文——《伯牙鼓琴》。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答疑解惑。

3、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以下词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鼓,弹奏。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方,刚刚。

志,心志,情志。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乎若流水”: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四)深入探究1、思考:伯牙鼓琴时,钟子期是如何回应的?这体现了钟子期怎样的特点?明确:钟子期能准确地理解伯牙所弹之曲的意境,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体现了钟子期善于倾听、精通音律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明确:因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能够理解他的音乐,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懂得他音乐的人,所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

明确:“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在文中,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懂其心意。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有关友谊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98页《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这已经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了,六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法】情景创设、引导探究、资料拓展【学法】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诵读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

(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语文【年级册数】六年级上册【课题标号和标题】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

【教材内容分析】第七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对于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及知音的理解可能略有难度,作为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

不可枯燥讲解,要让学生作一定理解即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归纳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策略【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点拨引导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句导入,揭题释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4.通过预习,课文介绍了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俞伯牙、锺子期)提示:注意“锺”字的书写。

仔细观察插图,分辨谁是俞伯牙,谁是锺子期?在书中插图标注出来。

完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完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静静聆听后,教师提问所播放的曲子是哪首古曲顺势导入课文。

二、资料链接。

1.《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贤、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2.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锺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是一名樵夫。

3.介绍名画《伯牙鼓琴图》。

三、朗读感知。

1.一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其中“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这句要求学生划分停顿。

)2.二读课文,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语速节奏。

四、文意疏通。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文章,疑问之处组内解决。

翻译完成后组间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鼓琴》详案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知音的文言文——《伯牙鼓琴》。

(板书课题)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教师出示古琴图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播放课文视频,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节奏。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师指名读,全班再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

1.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解释重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
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3.学生分享人物背景材料。

思考:为什么伯牙会为子期破琴绝弦?
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

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

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

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过渡:一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

(一)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播放《高山流水》,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

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①教师举例,激发学生想象力。

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明月皎皎
②学生想象,小组合作用AABC式的词语完成句式练习。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小结: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学生补充“知音啊”)。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

(4)指名读,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学生齐读。

(二)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面对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墓。

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

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欲绝,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2)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①创设情境:面对冰冷的坟墓,伯牙心里会想些什么?
②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3)出示补充资料。

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教师朗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小结:好一句“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述、传颂。

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词,让我们伴着音乐再齐读一遍课文吧!
(4)播放音乐《高山流水》,齐读课文,结束全文。

五、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生:知音。

)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生:知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