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合集下载

《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解读

《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解读

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解读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解读,并探讨其中体现的道家哲学原则。

1. 庄子的生命观和自由观庄子的生命观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拒绝抗拒自然而选择顺应自然。

他认为个人的追求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而不应逆其自然。

同时,庄子提倡个人主体意识的超脱和返璞归真,通过寻求心灵上的解放来达到真正的自由。

2. 庄子的无为思想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强调人应该以无为之道来达到最佳状态。

他认为过度努力和执着于功名利禄只会带来烦恼,并主张在适当时机保持内心平静、行动节制。

3. 庄子对人性与善恶的看法庄子认为人性本善,并将善定义为顺从天地之道并养育万物。

他反对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的强加,主张恢复人本性的本真状态,并以“大同”之观念来回归社会和谐。

4. 庄子的自我认知与境界追求庄子强调心灵的解放与成长,认为人应当通过修炼提高自己的境界。

他用“化虚”、“致虚”等概念来揭示个体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间的关系,提倡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归一。

5. 庄子对待人生和死亡的态度庄子对待人生和死亡有着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即梦幻,一切皆虚幻无常,追求宏观存在感才能摆脱对微观事物过分依恋而产生的烦恼。

因此,庄子用“自在”和“逍遥游”的思想导引人们超越生死边缘。

结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代表了道家思想中重要的观念和原则。

通过理解庄子思想和道家哲学,我们可以从更广阔、更深刻的角度理解世界和生命的真谛,并从中汲取启示指引我们的生活。

注意:本文内容是根据我的理解和知识对《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进行解读,仅供参考。

如需深入了解庄子思想,请阅读原著或参考相关研究资料。

庄子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思想概括如下:
一、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到达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

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

二、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主张以“无为”来积极地寻求真正的生命出路,也就是以精神上的超越把人从生命困境中释放出来,认为人只有超越现实,超越生死,超越世俗观念和习俗,通过“心斋”,“坐忘”,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来达到精神自由境界。

三、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庄子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围绕古文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解读。

1. 庄子的自由观念庄子提出了自由观念,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其自然。

他认为,人应当放下一切束缚和执着,以达到心灵的自由状态。

他以自然界为榜样,主张追求无为而不争的境界,摆脱一切烦扰和纷争,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2. 庄子的虚无观念庄子对于人生的虚无观念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生之所以活得疲惫和无趣,是因为过于执着于名利和功成名就。

他倡导人们舍弃这些功利观念,追求思想的纯粹和内心的宁静。

庄子的虚无观念并不是悲观消极的,而是提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态度。

3. 庄子的矛盾统一观念庄子的哲学追求矛盾的统一,他主张相反的事物在某种层面上是相互依存和平衡的。

他在《逍遥游》中提到蝴蝶和周而复始的梦境,以此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处不在的联系。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绝对的对立和矛盾。

庄子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倡导和谐统一的世界观。

4. 庄子的自我超越观念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强调通过超越自我的方式,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身心的执着,超越个人利益和欲望的限制,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通过自我超越,庄子认为人们可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越尘世纷扰,获得返璞归真的心灵解脱。

5. 庄子的反思主义观念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反思主义观念。

他主张人们应该反思现实和自我,超越主观和客观的局限,以达到境界的升华。

他以逍遥游的境地为例,在梦里觉醒的他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进而提出反思和怀疑的观点。

庄子认为,反思和怀疑能够打破既有的框架和常规,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和认识。

总结起来,古文庄子中的哲学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庄子强调自由观念、虚无观念、矛盾统一观念、自我超越观念和反思主义观念,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引领人们超越尘世的困扰和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观点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庄子主要强调了自然无为、自由自在、心境淡泊的思想,与儒家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庄子看来,人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通过达到无为而自然的境界,来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庄子的思想主要以“无为而无不为”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达到无为的境界。

庄子认为,自然界中没有人为的行为,万物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

人们应该效仿自然,不要强求,不要过度干涉。

只有顺势而为,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提出了“大道至简”的观点,认为真实的境界是简单而自然的。

他通过比喻胡蝶与朱雀的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摆脱烦恼和欲望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心境淡泊,才能摆脱生活的烦恼,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庄子对人性的看法与儒家有所不同。

儒家强调人性本善,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就是邪恶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修炼和心灵的觉醒,人们可以超越自我,达到无为而自然的境界。

庄子还提出了著名的“梦蝶”理论,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或者是在别人的梦中。

他认为,现实与虚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世界的真相很难被人们完全把握。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放弃对对象的判断和执着,而是心无所执,保持开放和平等的心态。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无为而遇、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无为而遇强调顺势而为,倡导尊重自然规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无为而治则是要求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社会,尊重市场机制和个人自由,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解读和应用。

无论是西方的自由主义还是东方的佛教禅修,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启发。

庄子的观点对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掌握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找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被尊称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中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文言文的解读,探讨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要点和对今人的启示。

一、自由无为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无为,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逍遥游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自由无忧的境界。

他认为人应当放弃人为的努力,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不认同尘世间的功利和名利,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一思想启示了现代人,在追求成功和财富时,应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自由,不被外界的物质所束缚。

二、相对主义思想庄子主张辩证思考和相对主义。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庄子·达生》中,他以抱朴子和樵子的对话,阐述了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万物之生不可离于生与死的相对,萌芽与衰败的相对。

这一思想表达了庄子对于世界的宏观观察和深刻思考,也给予我们启示,要超越表面现象,看待问题的多面性和相对性。

三、虚无主义思想虚无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无为而治的观点。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以大鹏鸟的形象来形容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和追逐,以及这种执着带来的束缚和痛苦。

他通过描述鸟飞无边、鲲跃九万里,来表达他对于自由无拘束的美好憧憬。

这一思想揭示了世俗名利的虚无和束缚,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自然观念庄子的自然观念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通过描绘花草树木以及万物的生长变化,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界的赞叹和崇敬。

他认为人类应当像自然界一样,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孔子批判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也对当时流行的儒家学派提出了批判。

彻底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彻底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彻底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其思想精髓至今仍能为人们所传颂和借鉴。

彻底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需要从庄子的思想本源、主要论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深入了解。

一、庄子的思想本源庄子的思想本源,源自于道家的理论基础。

在道家思想中,“道”是万物之根,是宇宙本原的存在,庄子认为只有“道”才是万物本质的真正表现,是为了追求“道”而要去掉我们的身体和物质条件。

因此,庄子的思想与道家思想秉承了相同的起源。

二、庄子的主要论点庄子的主要论点包括了“自由心态”、“放松心态”、和“无欲”的思想,这些论点体现了庄子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视,对于追求真理和追求人生意义的主张和对于无欲的崇高诉求。

1.自由心态庄子主张个体应该具有自由心态,即“真正自由”。

这种真正自由并不是指随心所欲,放纵自己,而是指摆脱人为规则和道德束缚,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以达到真正的自由。

2.放松心态庄子认为放松是重要的,放松自己可以帮助人们回归到自然本源,这种放松应当是心境和身体的放松。

3.无欲庄子主张消弭人们的欲望和物质依赖,认为追求“无欲”才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与“道”相一致。

三、庄子的影响庄子的思想为后人所赞叹,影响极其深远。

庄子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哲学界的影响庄子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家影响巨大,不少哲学家借鉴了庄子的思想来创立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如唯心主义的王充、唯物主义的李荀、以及唐代的宗派学家和宋代的味觉学家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

2.文学艺术界的影响庄子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文学和艺术领域。

古代文学家马致远就曾是庄子的忠实追随者,其文学作品歌颂了庄子对于人性自由和个性化追求的主张。

在艺术领域,很多文学、绘画、戏曲作品也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总之,庄子思想体系的典型表现了中国哲学在自由、放松和无欲等方面的基本主张,其影响也不仅限于这些方面。

我们可以培养自由,放松和无欲的态度,增强个性化的追求,不断探索和研究庄子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其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

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庄子大师”。

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独特而深刻,他的哲学思想融汇了自然观、人性观和生活智慧,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解析他对于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思考与观点。

一、心性自由——达到自由的境界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内心自由,摆脱繁杂的物欲纷扰,放下外界的压力和负担,保有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庄子用“逍遥游”来形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认为人应该像自由的鱼游荡在大海中一样,随波逐流,自由自在地生活。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心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心性应当与天地自然相通。

只有认清自己的本性,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自然和谐——顺应自然的法则庄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他认为人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的法则,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他认为人生不应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放下攀比之心,真正融入大自然之中。

庄子对自然界的观察启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观察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成熟、消亡的过程,并从中领悟到人类的生命也有着相似的规律。

他认为人生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不可逆转的规律,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美好。

三、自由心境——争取内在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争取内在的自由,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物欲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在他看来,世俗的欲望只会让人沉浸在无尽的追逐中,而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庄子主张心境的自由,他认为只有摆脱对外物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他用“逍遥游”来形容他对生活的态度,提倡人们要像自由的鱼游荡在大海中一样,摆脱束缚,畅游人生。

四、快乐追求——在逍遥自在中寻找快乐庄子的人生哲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追求目标之一。

他主张人们要在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中寻找快乐,而不是通过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禄来获得满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论庄子的游世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以自然界为基础,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的游世思想是他独特而深远的思考方式,它不仅在顿悟人生本质上有独特见解,而且提供了一种以平静心态面对世事的冷静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游世思想的探讨,体现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一、游世思想的内涵庄子的游世思想是指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

庄子认为人生是一场梦境,一切尘世间的忧愁和纷争都是虚幻的,与自然和谐的心态是人生的真正境地。

他提倡“无为而治”,以此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同时,庄子还通过许多哲理故事,如庖丁解牛、蝴蝶梦、魏文侯梦等,来阐述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社会现象的见解。

庄子游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生的虚幻庄子认为人生如梦,一切尘世的烦恼都是虚幻的。

他通过庖丁解牛的比喻告诉人们,一旦达到心灵的平静,就能看到世间事物的真实本质。

人们常常为名利和权势奔波,追求着虚幻的欲望,而忽略了自己本真的自我。

只有超越这些虚幻和幻象,才能走向真实的境地。

2. 以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在达到平静自在的状态下,做到顺其自然,不去强求改变世事。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放下执着,不操心于外物,而是与自然相融合。

只要心灵达到平和的境地,自然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一切都能够回归自然秩序。

3. 推崇自由和无拘无束庄子强调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他认为人们常常被各种束缚所困扰,丧失了自由的本心。

他提倡人们通过释放自我的方式,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自由。

只有放下执着,不受限制地游走于自然和社会之间,才能真正的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4. 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庄子的游世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流转变化的无穷大世界,人应该顺从自然,融入自然的大道中。

他引用“蝴蝶梦”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种固定的模式里,应该开放心胸,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和谐。

庄子哲学思想解析

庄子哲学思想解析

庄子哲学思想解析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对于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与思考。

本文将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他的观点与思维方式。

一、自由释放的追求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与自我解放。

他认为人不应受限于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而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解放。

庄子有一句名言:“逍遥游”,意指在自由而无拘束的状态下游玩人生。

他主张超越功利心和功利行为,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在和安宁。

庄子以“无为而治”来表达他对于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世界本身就是自然运行的,人们不应该过度干预和控制,而是应顺应自然。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体现了庄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二、相对主义与变化观庄子的思想强调相对主义,即一件事物的存在和意义都是与其他事物相对而言的。

他认为世界是多元的、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

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背景,因此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

庄子对于变化的观点也非常独特。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他用“大梦”来比喻人生,即人生如同一场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而又短暂的,人们应该超越对于世俗的执着,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三、修身养性与自然无为庄子对于人的修身养性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真我,而非被社会和外在世界所左右。

他主张通过内心的修炼与体悟,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只有心无旁骛,方能真正与自然相融合,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平衡。

庄子还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思想。

他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本源,宇宙的根本。

自然的运行是无为而治的,不经意间自然达到万物的和谐。

他倡导人们学习自然,以达到真正的自在和自由。

四、虚静与自由境界虚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提倡虚静的思维和生活状态,认为虚静可以使人超越物质世界和尘俗之喧嚣,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虚静中,人们能够洞悉自身与世界的本质,超越对物质和名利的追求。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收稿日期:2010-11-19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陈晓晨(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学滨150025)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

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模式,引导人们不必采取激烈的发泄,就可以在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的一切精神压力。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

所以,庄子在这方面提供的个体体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可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和最全面地展开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探索。

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探讨,最终落脚点在人生,因此,“庄学”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哲学。

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冲击,使其深感忧惧不安;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在寻求变法革新,招揽人才。

社会变迁和各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文化空前繁荣。

但公元前4世纪—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庄子的人生哲学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随着战国中期经济的变革、阶级的改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分化,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有的依附于新兴地主阶级,而庄子处于痛苦、迷惘,不愿依附于任何集团的尴尬地位,他饱尝了人间的忧患坎坷后,冷静地探索着人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择。

庄子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后世的哲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庄子哲学思想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原文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该著作包含了大量的寓言和对话,以生动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思想观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原文摘录:1.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表明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他强调人与宇宙的和谐共生关系,主张与自然相融、与万物和谐相处。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知识和智慧是无限的。

他提倡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达到智慧的境地。

3. “用心莫也有余,而力莫也不足。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过度的努力和追求会导致力量的消耗和失衡。

他认为应该用心合乎自然,不过度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和和谐。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解析1. 自然无为而治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

他认为自然的发展和运行是自然而然的,人类不应该过度干预和控制。

他提倡顺应自然,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知行合一庄子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他反对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

3. 超越相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超越相对的观念。

他认为世界是充满变化和相对性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存在。

他主张人们要超越对立,超越相对,追求超越个体的真理和无限。

4. 心性自由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心性的自由。

他认为人的内心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达到自由的境界。

他主张心性的自由才能真正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并获得真正的幸福。

5. 游戏人生庄子主张游戏人生的观念。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游戏,人们应该以积极、轻松的态度对待。

他反对过度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自由。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观念、生活的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探索庄子在其著作《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于人们现代生活的启示。

一、自然与道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主张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宇宙是自然而无欲的,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个人欲望的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宁静和平衡的境地。

这一思想与他强调追求道的理念相呼应。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是一种超越个体和事物的普遍规律。

他倡导人们追求道的境地,即超越个人欲望和私利,融入自然的统一之中。

二、无为而治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谦逊和顺应。

他认为许多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过度干预和行动,而是要顺其自然地适应和接受。

他以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为例,认为宇宙运行自有其规律,人们不需要过度干涉,顺其自然即可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和谐。

三、自由心境庄子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认识到个体的内心是一个自由的天地,可以超越世俗的琐事和困扰,达到宁静的境地。

他强调了放弃为名、利和权力的追逐,而是要专注于内心的自我修养和提升。

他认为通过内心的净化和提升,个体能够远离纷扰和烦恼,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四、相对主义庄子提出了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价值都是相对的,不能仅仅依靠人的主观认知和判断来决定。

他以鱼和熊掌的故事为例,指出事物都有其相对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人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模式,不要过于固执己见和陷入狭隘的观念中。

五、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庄子提出了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生苦短,一切荣辱得失都是虚妄的。

他鼓励人们要宽容他人,不要过于计较和争斗,而是要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庄子与道德哲学:《庄子》的思想解读

庄子与道德哲学:《庄子》的思想解读

庄子与道德哲学:《庄子》的思想解读1. 庄子及其重要性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以《庄子》这部著作闻名于世,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被视为一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自然、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

2. 庄子对道德的态度在《庄子》中,庄子反映了他独特的对待道德的观点。

与其他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伦理不同,庄子主张超越传统道德框架,并强调从心灵和本能出发来寻求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2.1 道德自由庄子认为传统形式的道德系统会限制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本性,使人陷入痛苦和束缚。

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跟随内心直觉和真实本性行事,而不是盲目遵守外界规则。

只有当个人解放了自己,并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自由。

2.2 自然道德在庄子看来,道德是一种本然存有于人性和自然之中的力量。

他主张人类应该回归到自然状态,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运作来获得道德指引。

庄子认为,事物无论善恶都是相对的,只有在追求本真和平衡的过程中,个体和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

3. 庄子的价值观与伦理原则传统中国哲学中对于伦理问题有很多讨论,庄子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

3.1 无为而治庄子强调宇宙万物的运行秩序本身就是一种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这种自然秩序,在不干涉或强行改变他人或环境时实现最佳状态。

这种无为而治并非消极无所作为,而是通过放下私欲、不争见微妙之处以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3.2 随遇而安庄子强调要随遇而安,意味着不论面临何种境遇,都应积极适应并寻求内心的平静。

他认为人类苦恼的根源在于追求虚无缥渺的外部成就和财富,而忽略了自身内在的满足和宁静。

3.3 谦逊与均衡庄子主张谦逊和均衡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他认为个体应该摆脱对权力、地位和物质欲望的追求,并学会在各个方面保持适度,并达到内外的平衡。

4. 庄子对当代道德思考的影响尽管《庄子》成书已有两千多年,但其中包含的对于道德、人生和伦理问题的思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庄子逍遥哲学探讨

庄子逍遥哲学探讨

庄子逍遥哲学探讨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以“逍遥”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逍遥哲学,包括其思想核心、逍遥的含义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一、庄子的逍遥思想核心庄子的逍遥思想核心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个是心灵自由的追求。

1. 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子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状态,摆脱功利与压力的困扰,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 心灵自由的追求:庄子提倡人们解放内心,追求“逍遥”的境界。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一切的束缚,包括社会的规范和期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宽广。

只有摆脱了功利的追求,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在和逍遥。

二、逍遥的含义逍遥在庄子的哲学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尘嚣的境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 心境自由:逍遥意味着摆脱烦恼和困扰,心境宁静自在。

人们应该以宽广的心胸对待一切变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时也能泰然处之,坦然接受。

2. 自然追求:逍遥也意味着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们应该顺应天道,放眼大千世界,超越生活的琐碎和困扰,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3. 自我的超越:逍遥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它也涵盖了对于自我的超越。

人们应该超越自我利益的追求,关注他人,去感悟他人的痛苦与乐趣,以一颗平等和关怀的心对待他人。

三、庄子逍遥哲学对人生的启示庄子逍遥哲学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启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1. 返璞归真:庄子的逍遥哲学呼吁人们回归真实的本性,摆脱社会的束缚和压力,返璞归真。

只有返璞归真,回归到最本真的自己,才能获得内心的真正满足和和谐。

2. 心灵自由:逍遥哲学教导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超越功利,超越物欲的追求。

只有内心自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逍遥。

3. 平和宽容:庄子逍遥哲学强调了平和的态度和对他人的关怀。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有关于庄子的哲学,大家多少都有涉猎,他的核心是“庄学”思想,他提出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层面超越出来,以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

一、庄子生活的道隐时代庄子虽然是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与当时儒、墨两家等主流学派格格不入。

其他家学派主张入世治国,然而道家学说却主张出世修身,庄子本人更是其志不在治国这一方面,而是追求个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庄子出生在平民阶层,也因此战国乱世平民的不幸他都遭遇过,平民的痛苦他也感受过,平民的水深火热的生活情况他也目睹过,于是他的作品是站在平民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话题。

他目睹了平民阶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周围世界的一种无助与无奈,因而悟出了世事无常,人在自然中是何等的渺小与脆弱,人本身的遭遇有时是上天冥冥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无力与孤独。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和政治抱负竞相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阐述自己的思想学说,为诸侯富国强兵而出谋划策。

甚至在诸子学说中也没有所谓的是与非之别,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诸子百家都是攻击其他学说主张来证明自己学说主张的正确性。

特别是儒墨之间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各家学说互相诋毁,甚至出现了重大的理论矛盾。

生活这样一个大道消隐、正义无存的世界环境当中,诸子百家争相为自己诸侯君王提供统治服务,甚至不惜依靠压迫平民来获取诸侯君主的信任与支持。

人身自由间接地被诸侯君主所掌控和摆布,失去了相对的人身自由,逐渐变得身不由己而言不由衷。

这是庄子等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所不堪入眼的,因此他选择了消极避世,注重自己内心,顺从自然的生存法则,进而寻求自由洒脱、无所羁绊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从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的运动、发展、变化去阐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二、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的精髓和思想核心,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的起源来自于“道”。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庄子的思想主张自由自在,追求人的内心自由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本文将从庄子思想的自由自在性质、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以及实现自由自在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庄子思想的自由自在性质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和对世界观的独立思考。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真我,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外在的约束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

庄子主张人应该放松心态,顺应自然,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

他认为,人生应该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态度,不要过于计较得失,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二、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庄子主张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他认为,人生就像大自然一样,有四季更替,有风雨雷电,有生老病死。

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人生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

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不要被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困扰。

他主张人应该摆脱外在的约束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三、实现自由自在的途径庄子认为,实现自由自在的人生需要通过修身养性和修炼内心来达到。

他主张人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追求真我,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需要通过顺应自然来实现。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人生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中的人生哲学

庄子中的人生哲学

庄子中的人生哲学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玄妙的言辞,对人生、自由和宇宙真理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自然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会讨论庄子的人生哲学,从中找到我们可以运用于当代生活的智慧。

庄子的人生观可以总结为“道”,这是他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的是道而不是功利和名利,而这个道是和自然相契合的。

他用唯美的描写来表达这个思想:“若果皮为山,五岳是膝,苞秧有重旋之节,大蛇盘列于前,出类拔萃的骏马四足着地,而人采薪栖迟其中,何苦哉,于此时欲它求得‘以生’之道乎?”他的这句话妙在表达了“道”的普遍性和宇宙性。

对于庄子来说,人生应该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他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

他提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只蝴蝶从山头飞下来,它在空中优雅自如地翱翔,毫不拘束。

这只蝴蝶是完全自由的,它不受任何的束缚。

而我们人类呢?我们常常为功名利禄、疾病、贫穷和其他烦恼所困扰,我们在生活的琐碎中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庄子认为,要追求真正的自由,我们需要放松和释放自己,不要过分在意外物和对自己的期望。

庄子的哲学强调了自然和偶然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一生都是注定的,我们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并且随遇而安。

他的有一个故事叫做“梧桐树下的庄周梦”,讲的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展翅翱翔,完全自由自在,没有拘束。

当他从睡梦中醒来时,他产生了困惑:他现在是庄子还是蝴蝶呢?他觉得自己和蝴蝶没有任何区别,他觉得自己和蝴蝶是一个整体。

这个故事让我们思考人之于自然的关系,我们是否能够超越自我的束缚,拥抱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所束缚,我们追逐名利和物质的满足,但我们的内心却常常感到空虚和迷茫。

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应该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而不是追求表面的享乐和成就。

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自由无为”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本文将从庄子的自由无为、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自由无为庄子的自由无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与压力,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他认为,只有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庄子通过各种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蝴蝶梦”等,表达了他对自由无为的追求和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困扰,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的自由无为思想提醒我们,人生并不仅仅是功名利禄的追逐,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只有摆脱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二、自然观庄子的自然观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没有人为的干预。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提出了“道”的概念,即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自然规律。

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机。

庄子的自然观提醒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未来。

三、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的本性应该与自然的规律相一致。

庄子反对人为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不受社会的束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受到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赞许。

庄子的人性观提醒我们,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不受外界的干扰。

概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概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概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一、体制。

先秦说理文中《庄子》最具文学价值。

(一)《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

内篇庄子所作,外、杂篇庄子后学。

(二)思想。

1、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2、源于又发展了老子思想。

“道”是其哲学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3、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4、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二、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

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三、想象和虚构。

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刘熙载《艺概·文概》)。

(一)哲学思想精深玄奥,具神秘色彩,适合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暗示。

(二)从“道”的立场看,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时空无限,宇宙无穷,站在宇宙高度看待万物,因而,其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局限和物我分别,恢诡谲怪,变化万千。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三)想象诡奇是为表达其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1-19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陈晓晨(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学滨150025)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

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模式,引导人们不必采取激烈的发泄,就可以在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的一切精神压力。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

所以,庄子在这方面提供的个体体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可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和最全面地展开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探索。

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探讨,最终落脚点在人生,因此,“庄学”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哲学。

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冲击,使其深感忧惧不安;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在寻求变法革新,招揽人才。

社会变迁和各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文化空前繁荣。

但公元前4世纪—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庄子的人生哲学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随着战国中期经济的变革、阶级的改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分化,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有的依附于新兴地主阶级,而庄子处于痛苦、迷惘,不愿依附于任何集团的尴尬地位,他饱尝了人间的忧患坎坷后,冷静地探索着人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择。

最终,他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逍遥。

二、从人生困境的超脱到“逍遥游”庄子的人生哲学源起于对现实困境的感悟,是寻求人生出路的一种独特努力。

人生而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束缚,按照庄子的理解分别来自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要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格,就要从以上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

庄子认为,人的超脱首先应是从死亡的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如果卸下这个沉重的负累,跨越生死的界限,人生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在庄子看来,生命是无—有—无,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交替运行一样。

死,是返归永恒的自然怀抱,无可悲戚;不仅不值得悲伤,反而值得庆幸,所以“鼓盆而歌”。

哭是不通天命的。

当然,庄子并不是提倡人人都去自杀以解脱人生的苦难,实际上庄子既不悦生恶死,也不恶死悦生,而是要求顺其自然,消除人们对死的恐惧、烦恼、痛苦,从生死问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庄子认为,在现实世界里有两种外在的必然性:———“命”和“时”在主宰着人生。

命运的限制既无法摆脱又不可以抗拒。

而这种限制的力量,这些无法摆脱和抗拒的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命”。

“时”,也就是所谓的时局、时势。

它是人力所无法左右的、特定的社会发展状态。

在《秋水》中,庄子借孔子的口说:“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则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命运的好坏、国家治理得如何,不是看有没有智慧,而是由时势、时机来决定的。

他说:“死生、存亡、穷达、“命”和“时”是人们无法摆脱又不可抗拒的因素,具有先天的必然性,是不可干预和改变的,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必然性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人无法加以左右,对它无可奈何,只能听任其安排。

如何才能从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各种人生困境,提出了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三个层面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

直至今日,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困境;超脱;自由;逍遥中图分类号:B 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1-0097-02Z h e X u e Y a n J i u ☆哲学研究☆97Theory Research学论理★★★★“命”与“时”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呢?庄子提出“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安与命、化与时、顺与人。

他认为既然命是先天的必然性,那就是不可改变的,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的努力都是徒劳。

因此,一切因之顺之就可以获得解脱和自由,主张一切都不必太在意。

庄子“安之若命”的观点是要人们不要被功名利禄、穷达祸福所困扰,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获得精神的解脱。

在超脱了生死和社会的压力和束缚后,庄子认为,要实现绝对的自由还必须从自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摆脱情与欲的限制。

庄子认为,爱、憎、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以及声色、滋味、权势、利禄等欲望因素都是人的先天本性,并不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影响。

一个正常的人只要生活在现实中,就摆脱不了社会文化无孔不入的影响,再加上人趋利避害的生理本性,情欲之无法逾越如同死亡无法克服。

那如何摆脱情与欲的限制呢?庄子的观点是只有真正理解自然本性,才能达到“喜怒哀乐不入胸次”,“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庄子看来,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应顺于自然,相通于大道,这样他才能不再为情所烦扰,他的心也不再受外物变化所影响。

从庄子面对人生困境所提出的解脱方法不难看出,庄子最终的追求目标是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于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是他所要追求的绝对精神自由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他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要达到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格,就要从以上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最后在看透了人类、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后,追求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即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庄子》中,“逍遥游”也叫“逍遥”或“游”(其中“游”出现更多)。

如:“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茫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等等。

逍遥于无何有之乡,逍遥于无为之业,这些并非形体的逍遥而是主观世界里的逍遥,精神的逍遥。

同样,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也不是现实形体的游历,只是精神的遨游。

由此,“逍遥”与“游”意义相当,都是指精神的无拘无束,绝对自由。

结合庄子的处境及其思想历程来看,“逍遥游”指的是个体摆脱人世之累后精神的无牵无挂、怡然自得、来往无羁、绝对自由的状态。

正如成玄英在《庄子序》中引穆夜之解说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

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

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

”在庄子看来,“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天下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子孙,人的一切都只是天地(自然)的附属物,生命也是它所赋予的,所以一切都要顺乎自然。

凡物皆有其自然之性,顺其自然之性,则可获幸福,不须外求,纯粹天然境界是最好的。

顺乎自然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庄子最终的追求目标是精神上的逍遥自由,要忘却一切。

不仅要忘掉身外世界,甚至连自身的存在也暂时忘了,从而使自己与自然合为一体。

庄子正是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的旷达中,大彻于人之生死,达于“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之境界,在这种物与我齐,我与道合的境界中,一切“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渴暑饥寒”皆不入于心。

“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没有了外物的束缚,此种境界实在是最逍遥自由的了。

三、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庄子的哲学是直指人生、关注生命的哲学。

它源自对生命苦难的深切感痛,对人类处境的深层忧患,表现为一种追求人生自由、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哲学,正若其人生理想所诠释的绝对自由———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

庄子人生哲学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以“自然”为母体,一切由此开始。

它认为纯粹天然境界自身即为最好,自现在世界减去人为即为至善。

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境界,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他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庄子对逍遥游的追求大胆而又热烈,执著而又超逸,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对精神世界进行积极探索。

为世俗社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一种物质之外心灵上的满足,使人们从现实压迫和各种物欲的束缚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庄子的逍遥游还给人们展示出无比广阔宏大的精神自由境界,对世俗价值观念的大胆批判,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开阔胸怀、拓宽视野,而且有利于人们打破精神枷锁,从而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扰中解脱出来。

尤其对于知识分子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如何在逆境中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

庄子人生哲学不是否定个体欲求的禁欲主义,也不是放任个体欲求的纵欲主义,而是对社会采取超出眼前狭隘功利的、放达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要求人不为利害得失所动,完全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永恒生机相融为一,培养出一种逆境中的稳定心态,提供了一条消融苦闷的途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庄子人生哲学消极的一面,比如他的“安之若命”理论带有宿命论色彩,在人们心中形成逆来顺受的观念,他的“无欲”“无己”成为一些人不求上进,懒惰的借口。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人生哲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思想观念,不仅告诉人们在乱世中如何生存,教诲人们在失意、无奈中追求内在心性的逍遥,而且还引导人们冷静、理性地思考人生、生命,探索解决现实种种困境的新出路,以实现人生、生命的清新。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平衡作用,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倡导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代,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使其在完善个体人格、优化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人生哲学的组成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1]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2]庄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5]柴忠月.论庄子人生哲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2.[6]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陈雅莉)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