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板块构造学说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
《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说课稿
云南省玉溪一中周家坤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
《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程标准】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课堂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火山地震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图、游戏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分析,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讨论地震突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培养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因此我确定了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按6-8人一组进行分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火山、地震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提出什么是火山、地震?分布在哪?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等问题?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直观展示,提出疑问,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对地理现象的存在产生好奇心理,增强求知欲望,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对比实践,明确关系
活动一:敲鸡蛋求结构:
每组学生分发一个鸡蛋,学生观察鸡蛋后将鸡蛋壳敲碎,分析蛋壳与地壳的相似性,将抽象的感念直观化,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板块,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全球板块问题。
活动二:初拼图识板块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组织学生拼图活动,在拼图的过程中认识全球六大板块位置和名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岩石圈除六大板块外还包括许多小板块,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活动三:再拼图明关系
每小组再分发一套七大洲模型图,对照“七大洲和六大板块融合图”,将七大洲模型图粘贴于六大板块拼合图上,对比分析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2、中国、澳大利亚分别位于哪个板块?3、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大洲,位于哪个板块?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通过活动和小组合作,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要求。
承转:学生继续看图分析,板块示意图上还存在什么疑惑,从而过渡到本堂课的第二个教学模块——游戏探究,现象分析。
环节三:游戏探究,了解原因
游戏探究——“大力士争霸赛”:
每小组分发一套板块模型,第一个回合将两块板块平放于桌面上,用力让板块相互碰撞,观察板块的变化。第二个回合将板块配合在一起,用力拉开板块,观察板块发生的变化,同时小组讨论游戏与板块运动的相似之处,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可能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并举例分析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地中海、红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以加深学生对板块运动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承转:再看板块运动图,提出问题——板块碰撞挤压、张裂拉伸现象集中分布于什么位置?转入第三个教学模块——读图思考,总结规律。
环节四:读图思考,总结规律
学生阅读“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总结板块运动规律及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的关系。
设计意图:将板块运动规律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规律结合,让学生感悟地理事物间的运动变化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培育学生科学严密的地理思维能力。
承转:近年来,全球处于地震多发期,火山、地震发生会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提出问题——当地震突然发生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避险呢?过渡到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模块——设疑讨论,服务生活。
环节五:设疑讨论,服务生活
学生观看两幅地震灾后图,讨论总结当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自救互救方法。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有关地震突然发生时需采取的主要的应急措施方面的知识,培养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真正实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最后,课程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