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合集下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修订稿草案)国家文物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指导思想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第四条基本要求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做好前期调研和评估工作,充分研究文物价值、明确文物本体的组成要素,分析历史环境的整体格局,依据评估结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利用与研究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确保文物本体的真实性;注重文物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确保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

(三)以整体保护、和谐发展为规划目标,编制重点应立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利用,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构建中长期保护管理制度保障。

第五条技术路线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以文物的价值研究和要素辨认为前提,明确规划的时空范围,依据完整保护的要求设计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划层级、划定各区边界,制定管理规定;针对综合现状评估结论的主要问题,分别制定保护、利用、管理、研究等规划的重点措施与分期实施计划。

第六条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鼓励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理论和技术研究、创新与运用。

编制过程中提倡多学科结合,并广泛征求利益相关者与公众意见。

第七条规划衔接1、与地方相关规划的衔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措施应当与所在地相关规划良好衔接,其中:(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应纳入所在地的城市空间管制措施,其中建设强度控制要求应纳入城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而文物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威胁。

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系统,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个要素。

人类的各种活动,如工业生产、农业开发、城市化进程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和水质恶化,还可能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会破坏原有的生态格局,减少绿色空间,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又会给文物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气温的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会对文物的保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木质文物发霉腐朽,强烈的阳光照射可能会使壁画、彩绘等褪色剥落。

其次,环境污染也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石质文物,使其表面风化;水污染可能会渗透到地下,影响到地下文物的保存状况。

此外,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频发,如洪水、地震、山体滑坡等,这些灾害会直接对文物造成破坏,甚至使其永远消失。

为了有效地分析生态环境对文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为文物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另一方面,要开展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

了解不同类型文物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和耐受程度,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对文物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目录1.1.1环境管理承诺确保施工中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预防污染、美化环境,持续改进环境管理水平。

1.1.1.1环境管理目标及指标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桥区河底铅丝石笼护砌,工程施工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重点在施工期采取一些临时措施避免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在施工期开展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噪声监测,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管理,以达到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目的。

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工地料场的整理,及时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保持施工区的清洁卫生,并安排专人对扬尘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1、施工废水达标排放:100%达标处理后排放或二次使用。

2、控制扬尘、噪声:治理检查得分率90%以上;施工噪声白天低于70db,夜晚低于55db。

3、加强废弃物管理:100%统一收集,分类存放。

4、杜绝火灾事故:火灾事故发生率为;杜绝爆炸事故:爆炸事故发生率为。

5、按要求落实“六个百分百”及“门前三包”。

1.1.1.2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在工程施工中,我公司将在环境管理中建立由公司统一管理下的“分级管理、分层控制”环境管理组织模式。

在该模式中,我公司的环境管理层次有三层:第一层为公司总部——工程管理部;第二层为项目经理部——环境管理员;第三层为操作班组及相关方——作业层监控。

环境管理目标实施是靠工程管理部对项目经理部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项目经理部对操作班组及相关方的控制、操作层对工人监督检查,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1.1.2环境管理步伐1、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工地料场的堆料、机械等的整理工作,及时对施工区域的进行清理,保持施工区的清洁卫生。

并排专人对环境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编制公道的施工打算及影响环境重点工序的环境作业交底,把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本标段中的土石方开挖及填筑施工中产生的扬尘等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我公司将在举行上述工作时,按照公司编制的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的要求举行环境保护。

环境科学与文物保护

环境科学与文物保护
三 、环境控制在文物保护中实现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控 制污染源 、排除污染物 ,废物再生利用 ,以使 环境回归自然 。环境控制具体可分为水体污 染控制 、空气污染控制 、噪声控制和土地林草 资源利用四个部分 。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是减少污染源排 放 ,利用物理净化 、化学净化及生物净化来提 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空气污染控制是环保技 术的重点 ,其基本途径较广 ,主要有合理工业 布局 、区域采暖 、集中供热 、高烟囱排烟 、改变 燃料构成 、减少机动车辆的废气排放 、物理除 尘 、化学吸附等 ;土地林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是 环保技术中的基本规划 ,有利于整体环境的 控制 。
环境科学的具体内容 ,归纳起来可包括 下列几个部分 :
①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 ②污染物在自然 环境中的迁移 、转化 、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 律 ; ③环境污染的危害 ; ④环境状况的调查和 预测 ; ⑤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 ; ⑥自然资源 的保护和合理使用 ; ⑦环境监测 、分析技术和 预报 ; ⑧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 。
则是控制污染源和消除污染物 ,因此 ,有条件 的博物馆首先都要创造藏品的人工环境 ,切 忌任由文物暴露于与外界自由对流的环境之 中。
消除空气飘尘及有害气体是创造人工环 境的重要步骤 ,博物馆 、文物保管所要远离工 矿企业密集区 ,位于其附近的污染型企业应 限期迁离 ,尽量清除排放空气污染的祸根 ,博 物馆所在地应使用清洁燃料 ,实现电气化 、煤 气化和集中供热 ,建筑物四周可建成园林草 地绿化带 ,以减缓空气污染 ,为藏品的人工环 境创造有利条件 。
环境评价包括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 评价两个方面 。所谓环境质量 ,就是指环境 中大气 、水体 、土壤 、生物等受到污染的程度 。 通过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可以准确反映出环境 中污染的现状 ,并指出其将来的发展趋势 ,为 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对环境有明显影响的 开发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科学预测其对周围 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文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是指对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对策研究的过程。

通过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文物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维护。

通过文物保护,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繁荣提供支撑。

同时,文物保护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文物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往往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例如,工业污染、过度开发等行为会导致酸雨、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威胁文物的保存。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需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

一些生态保护项目可能会涉及文物的搬迁和修缮,需要专业的文物保护措施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历史信息的传承。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应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文物调查和保护工作。

在开展重大工程项目之前,应对项目可能涉及的文物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应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在生态保护区范围内,应限制或禁止对文物造成破坏的人类活动,同时加强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和文物的保护意识,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相关活动,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文物保护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领域。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

古海塘文物保护方案

古海塘文物保护方案

古海塘文物保护方案一、背景概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许多古海塘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古海塘面临着严重的文物保护问题。

为了保护古海塘的文物遗产,制定一份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案势在必行。

二、保护目标1. 保护古海塘的原貌:尽可能恢复古海塘的原始面貌,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古代建筑风貌。

2. 保护古海塘所蕴含的历史信息:通过保护古海塘的文物,保存历史资料,为后人提供研究和了解古代人类活动、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3. 提升古海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旅游业的需求和文物保护的目标,实现古海塘的可持续利用,使其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措施1. 进行文物鉴定和保护:对古海塘的文物进行系统的鉴定工作,确保准确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场地安全、设置保护设施等。

2. 进行古海塘保护修复工程:针对古海塘现有的破损和老化问题,制定合理的修复计划,修复古海塘的基本结构,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3. 加强环境管理:对古海塘周边的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包括严禁乱扔垃圾、控制过度开发等。

4.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文化和历史知识,提高公众对古海塘文物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行动。

5.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相关部门、机构和专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借鉴国内外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古海塘文物保护工作。

四、保护效果评估1. 建立保护效果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对古海塘文物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和调整方案。

2.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古海塘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五、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1. 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古海塘作为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保护古海塘的文物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

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

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

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

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摘要: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物环境不和谐、文物环境受到污染及人为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文物产生质量问题,甚至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

文物保护单位应重视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改善文物环境,才能延长文物寿命。

本文分析了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文物保护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对策文物是历史发展中留下的重要的文化瑰宝,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从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情况看,文物环境很容易被污染和破坏,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文物损坏情况时有发生。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文物环境对文物的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文物环境受到污染,环境被人为破坏,或是出现其他不和谐因素等,文物就可能出现很大的质量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研究,从文物环境控制角度出发,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保证文物质量,延长文物寿命。

1、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1.1自然环境因素1.1.1水污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相应水污染对文物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部分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存在随意排放工业废水的问题,相应废水被排入江河湖海中后,水体也就容易被污染。

而被污染的水中大多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酸碱类物质,如果相应物质与文物相应接触,相应文物很容易被侵蚀,进而导致文物损坏。

1.1.2辐射污染纸质和织物类文物是文物中的重要类别,但这类文物很容易受到强烈光线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大气中的蓝光与紫外线。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氟化物严重破坏着地球的臭氧层,蓝光与紫外线问题更加严重,如果纸质和织物类文物长期处于相应环境中,很容易被光线侵蚀,比如敦煌壁画有着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但受到光线侵蚀的影响,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为失去了原本的面貌,损失巨大。

环水保管理体系文件

环水保管理体系文件

目录第一部分环境管理方针及纲要 (2)一、总要求 (2)二、编制依据 (2)二、环境管理方针、纲要 (2)三、环境目标和指标 (2)四、环境目标及指标完成计划 (4)第二部分组织机构及职责 (5)一、环境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5)二、职责及工作内容: (5)三、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6)第三部分资源配备 (7)第四部分环境保护相关管理制度 (8)一、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8)二、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10)三、噪声、光污染管理制度 (13)四、大气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3)五、固体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14)六、临时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4)七、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5)八、环保检查制度 (17)九、奖惩与报告制度 (19)第五部分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20)一、节能降耗管理要求 (20)二、固体废弃物控制 (21)三、粉尘控制 (22)第一部分环境管理方针及纲要我单位依据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强化现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全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周边环境不产生任何超标的环境影响。

一、总要求本项目根据ISO14001 标准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建立项目环境管理体系。

在建立及实施过程中,始终应体现遵章守法、以污染预防为主,满足相关方的环境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不断改善项目的环境行为。

二、编制依据1、有关的国家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2、《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3、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环境管理方针、纲要管理方针:科学管控、预防为主、建设与保护并重。

管理刚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报告书》及批复意见提出的各项环保、水保要求。

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夯实环保基础;强化体系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实行党政同责;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分级考核;强化隐患排查,防范各类事故;强化环保文化,发挥全员作用。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影响日益显著。

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与珍贵的文物保护息息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生态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对于沿海地区的文物古迹构成了直接威胁。

例如,一些古老的海防工事、海滨寺庙可能会受到海水侵蚀,从而失去其原有的风貌和结构完整性。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洪水、飓风等,也会对文物造成严重破坏。

暴雨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毁山区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洪水则可能淹没平原地区的历史城镇和古迹,长时间的浸泡会导致建筑材料腐朽、壁画褪色。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方面。

大气污染中的酸雨会腐蚀文物表面,尤其是对于石雕、金属制品等。

水污染会影响周边的土壤质量,进而影响到地下文物的保存环境。

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样不容忽视。

森林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可能会掩埋一些地下文物;湿地的减少使得周边的文物失去了天然的缓冲和保护屏障。

那么,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文物保护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从物理角度看,环境变化引起的温度、湿度波动会使文物材料膨胀收缩,加速其老化和损坏。

比如木质文物可能会开裂变形,壁画可能会剥落。

化学方面,污染物与文物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文物的材质发生改变。

生物因素也不可小觑,微生物和昆虫的滋生会侵蚀文物。

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当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呢?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比如,加强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减少碳排放以缓解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对于文物自身,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进行文物修复和保护,提高文物的抗灾能力。

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减少文物的损失。

建筑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境保护中的规范要求

建筑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境保护中的规范要求

建筑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境保护中的规范要求施工环境保护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护环境、增强施工安全,建筑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境保护中的规范要求,并以实例说明其具体应用。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建筑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境保护中首先需要遵守国家、地方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得违规操作。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排放废气、废水等,遵循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同时,建筑监理工程师还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环境审批程序和规定,确保施工过程合法、规范。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定与实施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建筑监理工程师需要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按照评价报告中的方案进行施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包括了对周边环境的评估,以及施工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建筑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报告中的要求,合理规划施工过程,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建筑监理工程师担负着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责任。

首先,要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清洁。

及时清理垃圾、废弃物,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合理管理施工车辆和设备。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合理安排车辆进出时间和路线,减少尾气排放污染。

四、污水、噪音、尘埃等排放的控制在施工现场,建筑监理工程师需要控制污水、噪音、尘埃等的排放,以减少对周边环境以及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合理设置污水收集装置,及时清理污水,防止污染水源;采用降噪设备或者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使用湿润方法降低施工尘埃的飞扬。

五、保护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在施工环境保护中,建筑监理工程师还需要重视生态环境及文物的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护周边植被,防止野火、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对于文物保护区域,应严格遵守保护区域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文物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建筑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境保护中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要求,如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实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污水、噪音、尘埃等排放的控制,以及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等。

古代遗址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科学研究

古代遗址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科学研究

古代遗址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科学研究古代遗址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然而,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古代遗址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既是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的,也与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保护古代遗址,需要进行环境科学研究,以制定科学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一、古代遗址环境污染问题的来源1. 人为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古代遗址通常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比如古代居住点、宗教寺庙、城市遗址等。

人们的生活、繁衍和工作等行为都会产生环境污染。

例如,古代遗址附近的居民可能会排放废水、垃圾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历史上的战争、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遗址的环境污染。

2. 自然环境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古代遗址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例如,地震、洪水、风化等自然灾害会破坏古代建筑和遗迹,导致环境污染。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对古代遗址造成影响,例如沙漠化进程加剧,导致土地退化等问题,对古代遗址的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二、环境科学研究在古代遗址保护中的作用1. 环境污染评估与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可以通过对古代遗址环境的污染评估与监测,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程度,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样品,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含量、种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环境污染程度,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古代遗址的环境污染修复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环境科学研究可以对古代遗址环境进行修复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寻找适合的修复方法,例如土壤修复、古建筑修复等。

通过研究修复材料、技术与方法,可以修复受损的古代建筑和文物,恢复其历史风貌,并抑制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

3. 环境管控和政策制定环境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古代遗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通过深入研究遗址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自然灾害等情况,了解其对古代遗址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环境管理和保护政策,规划遗址周边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摘要:文物的不可再生和珍贵价值,决定了必须要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展览、科研等价值。

但是很多文物由于受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在明确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常见环境因素后,文物保护单位应当采取更加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为文物的展览、保护创设良好条件,才能将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措施1自然环境因素对文物保护的影响1.1大气污染阻碍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影响文物保护的自然因素当中,大气污染的影响程度是非常突出的。

酸雨、粉尘以及其他污染物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在这些因素当中,酸雨的破坏力度是比较大的,其蕴含的风险因素以及特别严重的破坏因子,使文物的腐蚀程度和速度不断加剧。

大气中一系列诸如二氧化硫、氧化氮和硫化氢等酸性气体容易对金属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比如,一座放置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门前的、于大正末年时期建造的青铜雕像,在酸性空气的污染和侵蚀下逐渐发黑,在雨后甚至渗流出绿色的液体。

另外,大气中的酸性气体还会对纤维类、皮革类、纸质、玻璃类文物造成不良影响。

以玻璃类文物为例,着色的玻璃文物是欧洲教会常用的装饰物,近数十年间的腐蚀损毁情况极为严重,这是由于其主要成分均属氧化物,且这些氧化物一般无法在玻璃品中匀称分散,故容易使得玻璃内部因发生强弱不一的化学反应而开裂,最终导致玻璃文物的损毁。

1.2微生物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品等文物属于天然有机物,容易受到细菌和微生物的破坏。

以较为常见的硫化物细菌为例,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硫矿石和潮湿物体表面。

在存在硫化物细菌的情况下,如果空气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成分,这些细菌会吸收空气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并将其转化为硫磺和硫酸。

如果这些硫化物细菌存在于金属文物表面,会引起金属文物的腐蚀;如果它存在于潮湿的木质和纸质文物上,会使木质和纸质文物表面发霉。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面临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变得十分重要。

同时,由于历史悠久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无法复制,因此也需要加强对其保护。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及文物保护两个问题。

首先,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是指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目的是提供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的依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环境。

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可能性影响,如乱砍滥伐、过度渔捞、过度放牧等。

这些活动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还会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工作,及时了解环境变化情况。

其次,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环境污染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指对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文物是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瑰宝,它们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许多文物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失的风险。

因此,文物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文物保护工作包括修复和维护古建筑、保护文化遗址、保存历史文献等。

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其次,加强对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另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总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文物保护是当前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同时,通过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以永久保存。

并且,这些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贵广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有效管理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及贵广公司相关的规定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经理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理部管段内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工作重点是沿线噪声、振动、电磁污染控制;自然状态、水资源环境、耕地、植被、农业环境。

第三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的范围为经理部管段内工程建设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时工程的施工场地、施工驻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及施工机械营地及其临近受影响的范围。

第二章管理目标第四条经理部管段内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是耕地、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噪声、振动对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水土流失。

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第五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应贯穿铁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确保环保、水保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第三章工作体系第六条经理部建立以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架子队主管人员为成员的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

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计划、决策经理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经理部环境资金的调配和使用,组织经理部的环境保护的大检查、协调环境保护事故的处理。

常设机构在经理部安质部。

各现场技术员和班组长为经理部的兼职环保员。

环境管理组织结构见下图。

施工环水保组织机构图第七条环水保管理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负责工程建设中环保、水保措施和设施的落实。

(二)建立健全环水保规章制度;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环水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员环水保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施工现场环水保护管理专职人员及其责任。

(三)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将环水保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

(四)积极配合地方环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对环保、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必要时邀请当地环保、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对环水保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指导。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第一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1、建立环保与水保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保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施工段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为直接责任人,下属各岗位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真正的实现各项管理目标。

2、建立环保与水保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小组,并成立宣传队宣传环境保护。

并向当地环保局了解地方环保法规,了解水渠、交通道路、山林植被、对土建施工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施工期间与环保部门签订有关协议,制定报审具体办法,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进场后主动与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建立联系,了解地方环保法规,了解当地河流水文、交通道路、山林植被、对土建施工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严格履行合同中对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承诺,任何时候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及地方政府环境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执行其对环保、水保工作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不因施工扩大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好植被,防止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止因施工造成的河流、沟渠、地下水污染;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乱砍乱伐林木、乱占滥用耕地、破坏、滥用水资源、任意采挖野生植物、猎杀野生动物等破坏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行为。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施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碴、粉尘、以及噪音、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为使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能顺利实现,制定各项保证,同时制定了检查时间要求和有关的内容。

第二节环境保护保证措施一、防止对大气污染(1)施工阶段,定时对道路进行淋水降尘,控制粉尘污染。

(2)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全国重要资料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修订稿)》

《全国重要资料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修订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修订稿草案)国家文物局2017.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指导思想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第四条基本要求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做好前期调研和评估工作,充分研究文物价值、明确文物本体的组成要素,分析历史环境的整体格局,依据评估结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利用与研究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确保文物本体的真实性;注重文物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确保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

(三)以整体保护、和谐发展为规划目标,编制重点应立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利用,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构建中长期保护管理制度保障。

第五条技术路线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以文物的价值研究和要素辨认为前提,明确规划的时空范围,依据完整保护的要求设计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划层级、划定各区边界,制定管理规定;针对综合现状评估结论的主要问题,分别制定保护、利用、管理、研究等规划的重点措施与分期实施计划。

第六条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鼓励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理论和技术研究、创新与运用。

编制过程中提倡多学科结合,并广泛征求利益相关者与公众意见。

第七条规划衔接1、与地方相关规划的衔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措施应当与所在地相关规划良好衔接,其中:(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应纳入所在地的城市空间管制措施,其中建设强度控制要求应纳入城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度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6篇)

度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6篇)

度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文物保护工作总结(模板6篇)度环境爱护工作总结文物爱护工作总结篇一1、单位党支部及全体党员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熟悉到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细心组织、周密支配,为开展好此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了双江镇党支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结合单位实际,确立实施方案,以保证先教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3、仔细学习领悟上级文件精神,讨论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并在学习中不断充实,组织全体党员和文物爱护员仔细学习了《文物法》及相关法规政策,乡镇文物爱护工作总结。

通过学习,全体文物爱护员的政治和业务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干工作的乐观性增加了,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党员同志都仔细撰写了个人的党性分析材料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为巩固成果,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巩固和扩大先教活动成果的实施方案,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当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仔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一年来,我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也得以顺当开展。

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

1、加强《文物法》的宣扬力度,真正使广阔群众的文物意识得以增加和提高。

2、加强分布于我镇不行移动古文化遗存的平安爱护工作。

几年来,对几处市级文物爱护单位,我们都建立起镇、村两级文物爱护网络,并在遗址所在地聘请一至两名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爱护员,并与之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兑现奖惩。

今年3月份,我们接到文物爱护员陈肯定电话,称桃源洞民居墙体破损。

为此,我们准时赶赴现场,调查状况,进行处理,并进行修缮。

3、按市局的工作支配,进行各文物点的修理状况调查工作。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成立了由4名业务水平较强的同志特地负责此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上报了光盘和全部文字资料。

4、按县文物局统一支配,于8月中旬在全镇开展全面文物基本状况调查工作。

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我们组织部分人员加班加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1. 目的本评价的目的是分析项目建设前后对此区域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性保护措施,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7.2.范围项目建设区及周边1km2生态环境。

7.3. 保护对象保护对象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及周边1km2生态系统。

7.4. 内容与方法7.4.1内容分析本项目建设前后区域内的土壤、水、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绿地、水土流失、景观等生态因子的时空分布变化。

7.4.2分析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文字的定性对比分析描述为主,适当辅以预测分析。

7.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5.1 土壤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市境决口、泛滥、改道,使微地貌起伏不平,显著差异,形成临黄滩地、新积土地、背河洼地、冲积和风积沙丘沙地、黄河故道条带状沙丘地、黄土岗地、脱潮土地、泛淤平地等地种。

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受黄河冲积影响,成土母质主要为黄河冲积物。

在经历长期的自然变化和农业耕作种植之后,现在#市境内的土壤可分为潮土、盐土、风沙土、新积土四个大类,其中潮土类占整个土壤面积的97%,而且大部分地势平坦,适宜农作物种植。

7.5.2区域生物多样性据调查,区内养殖动物主要有猫、狗、兔、鸽、画眉、百灵、鹅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虫类等。

区内植物以栽培种植为主,乔本科主要有泡桐、刺槐、毛白杨、沙兰杨、榆、椿、松、柏、格、银杏、合欢等;花灌木类主要有木丁香、碧桃、榆叶梅、紫蔽、月季、红叶李、海棠、迎春、连翘等;常绿灌木主要有冬青、黄杨、侧柏等;草花类主要有各种菊花(2000多个品种)兰草等。

野生植物主要有刺槐、蔷蔽、酸枣、构相、圣柳、芦苇、蒲草、艾篙、目稽、狗尾草等。

鱼塘内水生生物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如鲢鱼、鲤鱼、鲫鱼、白条、泥鳅。

7.5.3区域植被实地调查显示,项目区有1年左右的人工栽培的毛白杨20多棵,高度3~4m,胸径2.5~3cm;地上草本植物多为喜光植物,高度在35cm 以下;由于这里原来分布着对外进行垂钓经营活动的7个鱼塘,人为活动的干扰严重,此地草本植物较为稀疏,物种较少。

项目区西侧作为项目的周边环境,在该项目的评价范围之内;该区有10m宽大堤防护林带,植被发育较好;乔木层居多,毛白杨林群落为主要植物群落,同时伴生着数量较少的其它树种;毛白杨高度3~4.5m,胸径2.5~4cm,郁闭度为0.4~0.55;基本无灌木层,林下的草本植物较为茂盛,且多为喜光植物,高度在35cm以下;物种较为丰富,主要有鹅观草、知风草、狗尾草等,草本层盖度80%。

由于该区土壤较厚,水分较为充足,植物生长良好,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较为丰富,稳定性较好,生态系统容易恢复。

7.5.4 区域水体本评价区域有7个鱼塘和一条引黄干渠,水体情况见表7-1。

表7-1 区域水体情况一览表7.5.5区域土地利用项目区占地55.4654万m2,主要用地类型与面积列于表7-2。

表7-2 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零星种植作物有青菜、茄子、豆类、蕃薯、花生等;园地有梨、桃、苹果等果树栽培。

水域主要有7个鱼塘,进行鱼类养殖、经营。

项目区外有引黄干渠,灌溉面积约500亩耕地。

7.5.6区域人文、古迹评价区域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上文物,项目区所在位置地下为##遗址。

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遗址的位置、范围和形制已基本探明,其遗址在西郊乡南正门口西北一带,东到北正门口,西至吕庄,南界为晋安路西段,北临#到回回寨公路。

7.5.7项目区人居环境现状项目区所在地吕庄这一带方圆两公里地势低洼、潮湿,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之前一直都没有其它村庄,吕庄村民有130户,居民区建筑密度小,容积率低,有大量供自然植被生长的绿地。

市政设施不配套,排水无下水道,居民入厕靠旱厕;居民生活燃料均为蜂窝煤,生活垃圾路边堆放,夏季助长蚊蝇孳生,污物横溢,卫生状况差,居住环境较差。

7.5.8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区内的毛白杨群落相对发育较好,结构完整,生长较快,这与本地区植被生长的土壤及水分条件较好有关,较好的环境、较丰富的群落类型形成生态系统内部物种较多,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特性。

7.5.9 现状期(施工后)的生态环境问题项目东区由于三年前##公园的开工建设,中间出现停滞,区域内原有人工林植被与农作物植被绝大部分已被破坏,工程又未采取较好的防护措施,目前基本没有植被分布,地表裸露严重,土壤风蚀严重。

7.6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主要考虑对水土流失、植被、物种的影响,运营期全面考虑各因子的变化,尤其是长期和潜在的影响。

7.6.1 施工期的生态影响(1)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①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由于建筑施工,区域内绝大部分人工林植被与农作物植被遭到破坏,这部分破坏的植被范围集中,属不可恢复单向性植被覆盖损失,使区域内植被覆盖率由施工前的80%降到10%以下。

因为施工期较长,建议施工单位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在项目区周边种植毛白杨与一些禾本科、菊科植物构成一定面积的植物群落。

②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施工扬尘会影响位于项目区西侧大堤防护林的毛白杨个体的传粉及生长发育。

③对植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期清除的本地区植物物种中,林地乔木多数为人工种植,农田作物及其它灌木、草本均为本地区常见物种,施工期对本地区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影响较大。

项目区的农田生态系统因施工而消失,施工结束后将通过绿化手段建立新的人工绿地、湖面与项目区复合生态系统。

(2)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施工期间,农业用地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公共绿地,植被覆盖的减少,基础工程进行大量土石方的开挖都将会导致土壤侵蚀的增加。

根据工程分析,拟建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约为62.4万m3。

该项目占地约为55.4654万m2,据类比,工程的施工扬尘在旱季造成土壤风蚀量为3.5t/d。

在雨季土壤风蚀量要小得多,但水土流失则会加重:农作物植被受破坏后,表土裸露,遇到强降水会形成溅蚀或因水积成流产生面蚀。

7.6.2营运期的生态影响项目区的建设占用土地,导致了局部植被覆盖率降低,农用土地减少,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人口密度、能耗负荷增大等诸多对生态环境不利的因素。

(1)土地利用及水土恢复由于原有的农田、园地均被清除,而以各类建筑、道路用地、水面、绿化用地等取代,土地利用功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具体情况见表7-3。

项目建成后,土地利用受项目区功能的影响,主要为建筑物、道路、水面、绿化用地。

地面硬化、修建人工湖及绿地建设可以固着土壤,减少土壤侵蚀量。

表7-3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表(2)植被覆盖率项目建成后,总绿地面积达到17.75万m 2,绿化率达到32%,低于现状植被覆盖率。

(3)生物量及生产力根据有关资料,项目区绿化一次性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地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6kg/m 2,2 kg/m 2,1.6 kg/m 2。

种植植被的单位面积的年生长量即生产力,乔木、灌木和草地分别为1.2kg/m 2a ,0.7 kg/m 2a ,0.6 kg/m 2a 。

由于绿化要求一定的乔木、灌木和草地三个层次的有效配比,通常在叠置率为(分绿化面积之和比上总绿化面积)为130%的情况下,乔木比例应保持在50%以上、灌木应至少为30%,草地应达50%。

项目建成后分绿化面积、植物生物量、植被生产力情况见表7-4。

表7-4 分绿化面积、植物生物量、植被生产力从上表可以看出,绿化一次性新增生物量828t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延,绿化植被逐渐生长发育,生物量仍会大幅增加。

(4)景观生态学分析项目建设前,景观格局简单,仅有园地、农田和建设用地三种拼块,异质性程度较低。

项目建成后,有各类建筑物,道路、各类绿地、人工湖等多种拼块,由于绿化树种较多,物种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也相应增高。

但由于人工引进的树木对环境需要一定的选择和适应过程,项目刚建成时可变性大,抗干扰能力较差。

项目建成后,因建设人工湖、楼房、道路使绿地连通程度受到影响。

7.6.3 项目区的生态适宜度评价(1)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内容和目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内容和目的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交通和新建项目区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根据生态适宜度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数由于生态适宜度评价自身尚不成熟,本次环评参阅有关资料,采用了环境质量评价中较常用的方法:单项评价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并在此基础上再作适当修正。

(3)单项评价指数法nP i=ΣP j W jj=1nP k=ΣP i W ij=1ΣW j=1, ΣW i=1其中:P i—各生态适宜性分指数的计权分值P j--各生态适宜性因子的评分值W j--各生态适宜性因子在分指数中的权重。

P k--各生态适宜性分指数的计权分值W i--各生态适宜性分指数在生态适宜性指数中的权重。

单项评价指数法就是将上述的环境质量指数、方便度指数及舒适度指数,各自分成多个生态适宜性分指数,每个生态适宜性分指数又可由若干个生态适宜性因子组成。

先将各生态适宜性因子和它们的生态适宜性基准值相比并进行打分,各打分的评价值见表7-5。

表7-5 分值表在充分考虑各生态适宜性因子在各生态适宜性分指数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确定它们在各分指数中的权重,并计算出各分指数相应的计权分值,进一步在充分考虑各生态适宜性分指数在各生态适宜性指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它们在指数中的权重,并计算出各指数相应的计权分值来进行评价。

(4)综合评价指数法P G=3∑W K P KK=1∑W K=1式中:P G——项目区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W K——各生态适宜性指数在项目区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中的权重。

综合评价是在单项评价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各生态适宜性指数在项目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程度计权,并算出综合评价分值,然后再进行评价。

(5)生态适宜性基准值的确定生态适宜性基准值,采用国家标准、设计规范、统计数据、经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确定。

如在环境质量指数中,大气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GB3095-1996);地表水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在舒适度和方便度指数中根据《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中不同住宅类型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没有标准的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或经验值来确定。

(6)生态适宜性指数、分指数、因子的权重生态适宜性指数、生态适宜性分指数、生态适宜性因子的权重见表7-6。

表7-6 生态适宜性指数、分指数权重值(7)权重性确定的合理性论证对于环境质量指标,声环境分指数权重较高。

在方便度指数中,配套设施(给排水、电、煤气等)的权重最高,因其不仅关系到生活的方便程度,还关系是否会因新建这些配套设施而增加区域的污染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