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 食用菌菌种生产(4)
食用菌生产技术项目4-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ppt课件

培养料含水量在53-67%链孢霉生长迅速,特别是棉塞受潮时,能透 过棉塞迅速伸入瓶内,并在棉塞上形成厚厚粉红色的霉层。链孢霉在 pH5-7.5生长最快。
一、食用菌病害
(二)食用菌常见病害 7、酵母霉
渣状。
二、食用菌虫害
(三)瘿蚊
• 瘿蚊成虫可直接飞入防范不严的培养室,其卵、蛹、幼虫及其 休眠体主要通过培养料带入。成虫不直接危害,但能成为病原 菌、螨类等病虫的传播媒介。
• 瘿蚊以幼虫危害为主,其个体小,肉眼较难看清,当幼虫大量 繁殖群聚抱成球状,或成团成堆,呈橘红色番茄酱样出现在培 养料上时,才很明显。幼龄幼虫主要取食菌丝,取食时先用头 部去捣烂菌丝,再食其汁液,受害菌丝断裂衰退后,变色或腐 烂。
(二)食用菌常见病害 9、放线菌 1 为害情况及症状
放线菌发生时在瓶壁上出现白色粉状斑点,有的会大量吐水;有的 会形成干燥发亮的膜状组织;有的会交织产生类似子实体的结构, 多数种会产生土腥味。 2 形态特征
(3)发病规律 放线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尤其是在中性、碱 性或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最多。此外,在稻草、粪肥等也都有分 布。初次侵染是通过空气传播孢子,再次侵染是用于做培养料的原 材料。
二、食用菌虫害
(二)菇蚊
• 菇蚊的卵、幼虫、蛹主要随培养料侵入,成虫则直接飞入培养 场所产卵繁殖。
• 成虫对菌种不直接造成危害,但能携带病原菌。幼虫若较早地 随培养料侵入,则以取食培养料和菌丝为主,从而影响菌种定 植蔓延,造成发菌困难。轻度危害时,因虫体小,隐蔽性较大, 往往不易发现。严重时菌丝被吃尽,培养料变松、下陷,呈碎
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尤其是高温潮湿条件下,再次侵染更为频繁。 • 发生条件:制作菌种的培养料主要是木屑、棉籽壳等,如灭菌不彻底极易受木霉
第七章 食用菌菌种生产

返回本节
返回本章
高压
手提式灭菌锅
卧 式 灭 菌 锅
(四)菌种保藏设备
保藏母种:冰箱(4℃)左右 保藏原种、栽培种: 远离污染源 贮 低温(4~8℃) 藏 干燥、通风、遮光 室 用前要严格消毒杀虫 地面常撒石灰粉
返回本节
(五)菌种厂的布局
根据菌种生产流程合理设置
仓库
配料室
灭菌室
接种室
门 口
晒料场 栽培棚 办公室
返回本节
思考、讨论题
1.栽培时为何不用母种作菌种? 2.母种扩成原种的目的是什么? 3.怎样使用接种箱? 4.菌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外学习资源
1.黄毅.食用菌栽培.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8 2.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返回本节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用菌杂志. 云南:《中国食用菌》编辑部 2004.1~6, 2005.1~6 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6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4~8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4.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4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5.张松.食用菌学.第6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7.中国食用菌信息网 /
概念 用液体基质培养的菌种 2.液体 设备、工艺较复杂 菌种 菌龄短而一致 特点 发酵率高 易老化和自溶
返回本节
生 长 势 的 区 别
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第二节 食用菌制种的条件
一、菌种生产程序
四大步骤
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培养
返回本节
二、制种设备
一、制培养基设备 二、灭菌设备 三、接种设备 四、培养设备 五、保藏设备 六、菌种厂布局
第七章食用菌菌种生产

一支试管可以 扩繁为五瓶原种
• 栽培种:由原种扩大培养而成。可直接用于生产, 又称为三级种、生产种和袋装种。不能用于扩大 繁殖菌种。
栽培种的培养基质与二级种相似,更接近于栽 培基质。三级种数量多、成本低。
粉碎机
自动上料加水原料搅拌机
搅拌机 是将培养料 通过搅拌使 其分布充分 均匀的专业 机械。
装袋机是将搅 拌混合均匀后的培 养料装入塑料薄膜 筒内的机械。
装 袋 机
将培养料 装入料瓶的机 械。生产上采 用的均匀螺旋 挤入式装瓶机。
装 瓶 机
2、接种条件
接种室是 用于接种 的无菌操 作室
接种工具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要根据不同菇类的营养需要配制相应的培养基
如培养木耳、猴头等木腐菌原种和栽培时, 多采用木屑、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而 培养双孢蘑菇、草菇等草腐菌的原种和栽培种时, 要采用粪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 在整个菌种制备过程中,从母种,原种到栽培 种各个阶段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所选用的培养基 营养成分也应有不同。
随着加工方式及 程度的不同,所得米糠及麦麸的质量也不尽相 同。米糠要用细糠,三七糠、统糠所含养分不 足,不宜供配制培养基之用。麦麸有所谓红、 白麦麸之分,宜选用营养成分较丰富的红麦麸。 3、原料的质地、粒径要适宜 原料的质地及 颗粒的粗细对培养基的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应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例如,在用粪草培养 基培养蘑菇菌种时,宜用质地较软的大麦草。 如用质地坚硬、不易软化、折断的小麦草,菌 丝长势较差。
第三节
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
一、培养基
概念
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 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
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doc 7页)

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doc 7页)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单位: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16日经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996年7月1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农农发[1996]6号)同时废止。
部长杜青林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七日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第十五条申请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 生产经营母种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原种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1名以上、生产技术人员2名以上;(三)有相应的灭菌、接种、培养、贮存等设备和场所,有相应的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
生产母种还应当有做出菇试验所需的设备和场所。
(四) 生产场地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第十六条申请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1名以上、生产技术人员1名以上;(三)有必要的灭菌、接种、培养、贮存等设备和场所,有必要的质量检验仪器和设施;(四)栽培种生产场地的环境卫生及其他条件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食用菌菌种管理规定

食用菌菌种管理规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单位: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16日经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996年7月1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农农发[1996]6号)同时废止。
部长杜青林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七日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第六条国家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第七条禁止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食用菌种质资源。
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集手续。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包括长有菌丝体的栽培基质及用于菌种分离的子实体),应当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批准。
第九条从境外引进菌种,应当依法检疫,并在引进后30日内,送适量菌种至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存。
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新品种,引导企业投资选育新品种。
食用菌复习资料

生长较慢,12~14天长满试管
斜面上形成原基的多为早熟品种
二)子实体
单生或丛生
菌盖:圆形,褐色,有鳞片表面龟裂是优质花菇
菌褶:白色,后期红褐色
菌柄:多中生、中实、纤维质、幼脆老韧
子实体的发育原基期:白色,黄豆大瘤状物
菌蕾期:菌柄与菌盖同粗,浅褐色
幼菇期:菌盖直径约4cm,未开伞
11、食用菌中伞菌类的典型生活史(知道)
①担孢子萌发,生活史开始。
②单核菌丝(初生菌丝)开始发育。
③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融合(质配)。
④形成异核的双核菌丝(次生菌丝)。多数食用菌的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能够独立地、无限地繁殖,有些种的双核菌丝能产生粉孢子、厚垣孢子等无性孢子。
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双核菌丝发育成结实性菌丝(三生菌丝)并组织化,产生子实体。⑥子实体菌褶表面或菌管内壁的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发育成担子,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⑨担孢子弹射,待条件适宜时进入新的生活史。
第四章营养生理
*子体体的分化标志着菌丝体从营养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转化。
1、营养生长阶段:指菌丝生长阶段,菌丝以接种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蔓延,向基质内部扩展,分解基质,吸收营养,维持生长,积累养分。
2、食用菌的同化作用(知道):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分解基质,从中吸收营养,转化为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3、食用菌的异化作用(知道):食用菌依靠酶的作用,不断分解体内的物质并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并释放出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和不的过程。
*碳源:常用植物性下脚料,辅助:白糖
*氮源:
第五章食用菌生态
食用菌的理化环境(自己归纳总结)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ppt

原种培养
三级种生产的实际意义
❖ 可使菌种生产量逐级扩大,从 母种到栽培种可扩大约360倍
❖ 可预算菌种生产的投资成本
每支母种 每瓶原种
6~10瓶原种 40~60瓶栽培种
三、制种的主要设备与用 具
❖ 1、称量、拌料设备 ❖ 2、灭菌设备 ❖ 3、接种设备 ❖ 4、培养设备
(一)称量、拌料设备
❖ 1、天平、磅、秤等 ❖ 2、储料场地 ❖ 3、拌料场地 ❖ 4、拌料机、装袋机等
食用菌进行深层培养或制备液体菌 种时,需设置摇床,摇床有往复式和旋 转式。
5、培养容器 玻璃容器:透明度好,污染率
低,但价格较高,且易损坏。和塑 料容器。
塑料容器:轻便成本低但较易 污染杂菌,且不易重复使用。
母种的制种技术 原种的制种技术
第三章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本章重点
制种的程序和设备 制菌种的操作技术及关键环节 菌种质量鉴定及保藏
第一节 制种的程序和设备
一、菌种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
人工栽培时孢子是“种子”,但一般不用孢 子直接播种
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
纯菌丝体
作为播种材料。
为什么人工栽培食用菌时,不使用 孢子直接作为种子进行栽培?
2、电热恒温培养箱 :
采用自然对流通外式 的结构,冷空气从底部风 孔进入,经电热器加温后, 从两侧对流孔间上升,并 从内胆左右侧小孔进入内 室,再经箱顶的封顶盖调 节,使内室温度均恒。
3、菌种搁架
搁架是用来放置 接种后的菌种瓶或塑 料袋的。一般宽1米~ 1.5米,4层~6层,层 间40厘米 。
4、摇床
2)双核菌丝阶段 由两个不同的单核菌丝经过质 配后,产生双核菌丝,这种双核菌丝能独立生长, 具有结实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子实体。
《食用菌菌种生产》课件

食用菌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菌种生产过程中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非 常高,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食用菌菌种生产的流程
菌种分离
从自然界或已有的菌种中分离 出纯菌丝的过程,是菌种生产
的首要步骤。
纯化与保藏
在分离出纯菌丝后,需要进行 纯化及保藏,以确保菌种的纯 度和活性。
扩繁与培养
母种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下进行培养,并观察菌种 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 度和菌落特征。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
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选择适宜的原种培养基配方,按 照比例混合各种成分,并进行灭
菌处理。
原种接种
将母种接入原种培养基中,在无菌 操作下进行接种。
原种培养
将接种后的原种培养基放置在恒温 培养箱中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方法:
04
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管理 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01 03
加强食用菌生长环境的监测 ,及时发现病虫害。
02
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 如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 。
05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
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 国和出口国。
菌种纯度鉴定
通过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菌落 特征、孢子颜色和形态等指标,
确定菌种的纯度。
菌种活力鉴定
通过观察菌种的生长速度、菌丝 颜色和密度等指标,确定菌种的
活力。
菌种抗逆性鉴定
通过观察菌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生长情况,确定菌种的抗逆性
。
03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生产技术流程

食用菌生产技术流程
一、菌种生产
1.食用菌菌种的概念
食用菌的菌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种子,它是营养体,相当于农作物的“苗”。
作为微生物,它相当于我们蒸馒头用的“酵子”,制菌种实际上就是不断扩大“酵子”的过程。
2.菌种分级、培养时间及数量
母种—(7-10天)—→原种—(30天左右)—→栽培种—(30左右)—→生产;香菇栽培种需50—60天
母种—(20-30支)—→母种—(4-5瓶)—→原种—(40-50袋)—→栽培种,香菇栽培种一袋接15袋左右
3.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二、几种主要食用菌的生产流程
1、香菇、木耳、金针菇等所有熟料栽培技术流程:
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2、平菇等所有生料栽培技术流程:
备料→配料→发酵→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三、栽培设施:
除带后墙,带后坡的高效温室不需加温即可出菇外,其它设施从交九后一九到四九期间不加温不能出菇。
四、几种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流程
附表。
食用菌菌种生产

食用菌菌种生产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一、菌种的概念指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
二、菌种重要性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生产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菌种的类型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1、母种: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生产上用的母种实际上是再生母种,又称一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无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木屑、棉籽壳或谷粒等固体培养基一培养的菌种。
又称二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3、栽培种:将二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上的菌种。
又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一般不用于再扩大繁殖菌种。
第二节食用菌制种的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食用菌生产就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一般食用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菌种生产流程二、制种设备和条件(一)机械设备1、原料加工设备枝材切片机、木片粉碎机2、拌料分装设备搅拌机、装瓶机or装袋机(二)灭菌设备1、灭菌设备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2、消毒条件药剂、紫外灯、电子灭菌器等(三)接种设备1、接种条件接种室——无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2、接种设备超净工作台or接种箱、接种工具、酒精灯(四)培养设备1、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室2、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五)保藏设备1、冰箱冷藏室2、冷藏恒温库第三节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一、培养基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含有该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
第三: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一)物理状态1、液体培养基:是指把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加水配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全文)

Hesitation can certainly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but it also loses the chance of succes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第六条国家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第七条禁止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食用菌种质资源。
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集手续。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包括长有菌丝体的栽培基质及用于菌种分离的子实体),应当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批准。
第九条从境外引进菌种,应当依法检疫,并在引进后30日内,送适量菌种至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存。
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新品种,引导企业投资选育新品种。
选育的新品种可以依法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国家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食用菌品种选育(引进)者可自愿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申请品种认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承担品种认定的技术鉴定工作。
食用菌栽培技术

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67
侧耳属(广义的平菇)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68
肺形 侧 耳
亚侧耳
69
菌核侧耳
黄白侧耳
70
紫孢侧耳
裂皮侧耳
71
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
72
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
香菇 13.4~18.5 大白菜 1.1 稻米 8.5
平菇 10.5~30.4 菠菜
1.8 玉米 8.5
草菇 25.9~30.1 黄瓜
0.8 高粱 9.5
返回本 节
表绪2 部分食用菌维生素的含量(mg/kg鲜品)
菌类
VB1
VB2
维生素
VB3
VC
VD原
双孢菇 1.6
0.7
48.0
131.9 1240.0
食用菌转化 优质菌体蛋白
返回本 节
2.不争人地力、效快益高
人争粮
不与
粮争地 地争肥
农争时
食用菌
生效快
生长期短 理想短、平、快项目
效益高: 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2
返回本 节
如7500 kg稻草/hm2土地 3750kg鲜平菇 约含75kg优质蛋白质 约合1065kg大米的蛋白质含量
每亩秸草生产食用菌的产值 约是粮食的2倍
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 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 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元 (麦角甾醇)。
其矿质含量也较丰富,尤其含磷质较多,不仅滋 补脑力,而且有调节人体生 理机能的功效。
菌种生产

(5)分装
• 培养基配制好后,要趁热分装。分装就是将配制 好的培养基分别注入试管。常用试管规格为18~ 20厘米(长)×18~20毫米(口径)。分装可以用带 环铁架和玻璃漏斗装置,漏斗下端套入乳胶管和 小玻管,也可以将玻管插入大量杯内,外端套入 乳胶管和小玻管,小玻管前夹一止水阀。靠止水 阀的启闭控制培养基的注入。分装量为装至试管 的1/4~1/5处。尔后加棉塞。棉塞要用干净的新 棉花制做,上下均匀,松紧适当,以塞好后手提 时不掉为宜。棉塞长度以塞入试管内1.5~2.0厘 米,外露1.5厘米左右为宜。然后7或10支捆成一 捆,上端用牛皮纸包好扎紧。
菌栽培种三级, 也有人将其分别称作一级种、二级种和三 级种。母种是生长在试管琼脂培养基上的 菌种,所以,也常称作试管种。原种是以 母种为接种物生长在天然基质上的菌种。 栽培种是以原种为接种物,生长在天然基 质上的菌种。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级菌种 的制做方法。
• 配方一: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10或20克(视琼脂质量而定)水1000毫 升。 • 配方二:PDA综合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葡 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0.5克、琼脂10 克或20克、水1000毫升。 • 配方三:PDA麦麸综合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 麦麸5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 镁0.5,琼脂10或20克,水1000毫升。
(2)准确称量
• 培养基各成分的浓度都是固定的,不可随 意改动。因此,各成分需准确称量。
(3)配制程序
• 植物性材料的麦麸、木屑、马铃薯,均需 先煮,取其上清液,然后加入琼脂,使其 融化,最后加入各种化学试剂,如葡萄糖, 磷酸二氢钾等。生物制剂,如蛋白胨、酵 母粉要事先用少量水溶解,最后与化学试 剂一起加入。这里要提起注意的是,培养 基中各组分的量都是以1000毫升为基本单 位。因此,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较大量的 某种汁液或浸提液时,要注意计算培养基 的最终容量。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前提,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生产单位的信誉和经济效益,而且更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
生产优质的菌种首先依靠优质的当家菌株和优良的设备条件,培养条件,此外更需要依靠具有水平的食用菌遗传育种知识,生理知识的制种技术人员。
并且这些人员在工作中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就菌种生产计划,操作标准化,菌种检验和质量标准作业具体规定。
为此根据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生产1-2级菌种生产单位必须经农业主管部门批准,3级(栽培种)菌种生产单位必须经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批准方可。
1.菌种级别和种型:(1)菌种分级:原种,是指用于繁殖培养食用菌出发菌株。
作为生产上使用的发出菌株,不管是何种来源都要经过严格的栽培试验,掌握菌株的基本生物特性方可投入大面积使用,原种常用玻璃试管斜面培养,这种培养方法具有观察方便,容易鉴别和易于保存的优点。
二级种:由原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种,这一级菌种是为了加快食用菌繁育进度,满足大面积时生产栽培种的需要,在培养时应当认真检查菌丝的纯培养程度和菌丝长势,保持纯种培养,制作所用的容器要求使用透有度好的玻璃瓶。
三级种(栽培种):是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的菌种,由二级种扩大培养而成,常以菌瓶或菌袋作为容器。
(2)菌种的种型木屑种:以适宜某种食用菌生长的木悄作为培养基主要原料生产的菌种。
木生食用菌的栽培种常用这种种型生产,如香菇、木耳用阔叶树木屑。
粪草种:以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粪草经过发酵或不发酵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生产的菌种,如双孢蘑菇栽培种用麦杆或稻草加牛粪发酵后为培养基;草菇稻草为培养基。
麦粒种:以大、小麦作为培养基生产的菌种,由于大、小麦营养较为丰富,容易污染杂菌。
因此这种种型菌种的制作过程要求麦粒的含水量适度,灭菌要彻底,接种环境无菌条件严格,麦粒种生命率强,播种速度快等优点,但易发生鼠害。
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业指导书

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用菌概述 (3)1.1 食用菌的分类与分布 (3)1.2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经济意义 (4)第2章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5)2.1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5)2.1.1 菌丝体 (5)2.1.2 子实体 (5)2.1.3 孢子 (5)2.2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 (5)2.2.1 菌丝体生长 (5)2.2.2 子实体分化 (5)2.2.3 孢子产生与传播 (5)2.3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与生长要素 (5)2.3.1 温度 (6)2.3.2 湿度 (6)2.3.3 光照 (6)2.3.4 空气 (6)2.3.5 营养 (6)第3章食用菌菌种选育与繁殖 (6)3.1 菌种选育方法 (6)3.1.1 菌种来源与筛选 (6)3.1.2 菌种选育流程 (6)3.2 菌种繁殖技术 (6)3.2.1 母种繁殖 (6)3.2.2 原种繁殖 (7)3.2.3 栽培种繁殖 (7)3.3 菌种保藏与管理 (7)3.3.1 菌种保藏 (7)3.3.2 菌种管理 (7)第4章食用菌栽培原料与设施 (7)4.1 栽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7)4.1.1 原料的选择 (7)4.1.2 原料的处理 (8)4.2 栽培设施的要求与布局 (8)4.2.1 设施要求 (8)4.2.2 设施布局 (8)4.3 栽培环境的调控 (8)4.3.1 温度调控 (8)4.3.2 湿度调控 (8)4.3.3 通风与光照 (8)第5章食用菌栽培技术 (9)5.1.1 选材与处理 (9)5.1.2 菌种选择与接种 (9)5.1.3 栽培管理 (9)5.2 袋料栽培技术 (9)5.2.1 配制培养料 (9)5.2.2 装袋与灭菌 (9)5.2.3 菌种接种与培养 (9)5.3 床栽与箱栽技术 (9)5.3.1 床栽技术 (9)5.3.2 箱栽技术 (10)5.3.3 栽培管理 (10)第6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0)6.1 病虫害类型与发生原因 (10)6.1.1 病害类型 (10)6.1.2 虫害类型 (10)6.1.3 发生原因 (10)6.2 病虫害防治方法 (10)6.2.1 农业防治 (10)6.2.2 物理防治 (11)6.2.3 生物防治 (11)6.3 农药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11)6.3.1 农药选择 (11)6.3.2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11)第7章食用菌采收与加工 (11)7.1 采收时期与标准 (11)7.1.1 采收时期 (11)7.1.2 采收标准 (11)7.2 采收方法与注意事项 (11)7.2.1 采收方法 (12)7.2.2 注意事项 (12)7.3 食用菌加工技术 (12)7.3.1 清洗 (12)7.3.2 切割 (12)7.3.3 烫漂 (12)7.3.4 冷却 (12)7.3.5 装袋 (12)7.3.6 冷藏 (12)7.3.7 加工 (12)第8章食用菌栽培模式与优化 (12)8.1 常见栽培模式分析 (12)8.1.1 室内栽培模式 (13)8.1.2 大棚栽培模式 (13)8.1.3 林下栽培模式 (13)8.2.1 品种选择与搭配 (13)8.2.2 栽培基质优化 (13)8.2.3 环境因子调控 (13)8.2.4 病虫害防治 (13)8.3 创新栽培模式摸索 (13)8.3.1 工厂化栽培 (13)8.3.2 资源循环利用 (14)8.3.3 互联网食用菌栽培 (14)8.3.4 休闲观光与食用菌栽培相结合 (14)第9章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4)9.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9.1.1 生产规模 (14)9.1.2 产区分布 (14)9.1.3 技术水平 (14)9.1.4 市场与消费 (14)9.2 国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经验 (14)9.2.1 美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9.2.2 日本食用菌产业现状 (15)9.2.3 欧洲食用菌产业现状 (15)9.3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15)9.3.1 发展趋势 (15)9.3.2 发展对策 (15)第10章食用菌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5)10.1 食用菌市场分析 (15)10.1.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5)10.1.2 消费者需求分析 (15)10.1.3 竞争态势分析 (15)10.2 营销策略与渠道 (16)10.2.1 产品策略 (16)10.2.2 价格策略 (16)10.2.3 渠道策略 (16)10.2.4 促销策略 (16)10.3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16)10.3.1 品牌定位 (16)10.3.2 品牌形象设计 (16)10.3.3 品牌推广策略 (16)10.3.4 品牌维护与管理 (16)第1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分类与分布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食用菌技术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食用菌基础1.名词解释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
细胞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单核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初生菌丝,然后再形成许多隔膜,使之成为每个细胞仅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担子菌类食用菌中,单核菌丝仅占很短时间,两个单核菌丝很快结合,发生质配,但不核配,形成每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的菌丝,称双核菌丝。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菌核:真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而形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
菌索:由菌丝密集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
其外貌与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
子座: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菌褶: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
孢子: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
菌柄:位于菌褶下方,是菌盖的支持物。
菌环: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
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菌托: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外包着一层膜。
菌蕾长大,外膜破裂,留在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同宗配合:由一个担孢子萌发的两条单核菌丝能进行结合而生育后代者,称为同宗结合或自交亲和。
初级同宗配合:由同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草菇:细胞内两个核没有遗传性差异。
(次级同宗配合:由异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双孢蘑菇:担子上只生两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含有一对异核体。
异宗配合:多数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性别之分,常用“-”与“+”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缓冲室用来放置消毒药品、接种衣帽,以及接种前消 毒菌种、换戴衣帽等。
接种室与缓冲室都应装推拉门,且两门要错开,以 减少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
有条件的可在进缓冲室门处安装风淋门,屋顶安 装排风扇。
接种室要求密闭程度高,墙及地面要光滑,墙角最 好成弧形,便于清扫。
采用塑料袋成本低,操作容易。
装料要松紧适度,装好后要在料的中间 打一洞至瓶底,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及 时灭菌:0.15MPa ,1~2h。
四、消毒灭菌的方法
为了能顺利地进行食用菌的生产,必须对食用菌 栽培的各个环节进行消毒灭菌,这是食用菌生产的一 项基本技术。
(一)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是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高温可引 起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不可逆变性,细胞原生质凝固, 酶被破坏,引起微生物细胞死亡。
2.培养料的配制 (1)常用培养料 a.木屑(saw dust) 锯木生产的下脚料,或用树
枝经切削、破片、晒干、粉碎而成。
除了针叶树种和某些特殊的具有芳香物质的阔叶 树种的木屑之外,绝大部分阔叶树的木屑均可用。
b.棉籽壳(cotton seed hull) 又叫棉籽皮,为脱戎 棉籽的中种皮,是粮油加工厂的下脚料,质地松软, 持水性大,容氧量较高,接种易成活,棉籽壳是食用 菌代料栽培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天然培养料。
此法是在常压下加热到100℃,保持20~30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然后将培养基在恒温箱中(28~37℃)培养,使芽孢长成营养体;
第7章 菌种生产
食用菌的菌种包括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两大类, 两者对生产设备和场所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食用菌的栽培一般包括几个步骤。 首先是制作菌种,即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出菌丝 体,菌丝体扩大繁殖成为生产菌种;其次是将菌种接种 于基质中,生产出食用菌的子实体。
第一节 菌种的制作
要获得产量高,质量好的食用菌产品,必须有适 合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有了优良品种还要有质量高的 菌种。
它是利用湿热蒸气灭菌的一种高压灭菌器。市 售的有手提式、立式、卧式三种(图7-7)。
手提式与立式的容量较小,一般用于制备一级 种培养基的灭菌;
卧式的则容量大,用于二级种、生产种培养基 的灭菌,热源可用电或蒸汽。
另外还有自制
种、生产种培养基的灭菌,同样可以达到灭菌目 的。材料可以是木材或水泥砖砌。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是食用菌生产中 常用的方法。它有干热和湿热灭菌两种。
1.干热灭菌 采用灼烧和热空气进行的灭菌,称干热灭菌(dry
heat sterilization)。
它又分为两种方法:
(1)焚烧灭菌(incineration) (2)烘烤灭菌(baking sterilization):160℃,2h。 2.湿热灭菌 通过蒸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湿热灭菌(moist heat sterilization)。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 灭菌好。
spawn) 3个类型(图7-1)。 (1)一级种 一级种又称为母种、试管种,这是将孢子分
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移接到 斜面培养基上得到的纯种。
除单孢子分离的外,一般获得母种纯 菌丝具有结实性。
一般将菌丝再次转接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 繁殖可得到更多的母种,称为再生母种,即可用于生 产,也适用于菌种保藏。
一、菌种类型及制作程序 1.菌种类型
菌种(spawn)是指以保藏、试验、栽培等用途为 目的,具有繁衍能力,遗传特性相对稳定的菌类孢 子、组织或菌丝体及其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的载体。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可以把菌种分为保藏菌种、 实验菌种和生产菌种三大类。
目前我国生产菌种按生产程序可分为:一级种 (母种,mother culture)、二级种(原种,primary spawn)、三级种(栽培种,culture
调节低于宝温的培养温度。
5.菌种保藏设备 多数菌种常用的保藏设备是冰箱、干燥器等,高
温型菌类要用电热恒温培养箱。
三、菌种培养基质的制备
(一)一级种培养基
制备流程:
配方 材料煮沸或溶解
调节pH值 分装
灭菌
琼脂溶解 倒斜面
定容
1.一级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水l000mL,琼脂20g。
常压灭菌灶要求有较高的密闭度,这样灭 菌效果好,又可节省燃料,密闭程度高的,温度 可达105℃,反之则达不到100℃(图7-8)。 (3)电热恒温干燥箱
它是利用干热空气灭菌,主要用于玻璃器 皿及金属工具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7-8 常压灭菌灶
3.接种设备 (1)无菌室 无菌室是用于接种的房间,该房间不宜太大,一般
废棉是平菇、草菇等食用菌培养料的主要原料 之一,但在配制时需加木屑等疏松物,以增强培养料 的透气性。
e.甘蔗渣(bagasse) 为甘蔗榨糖后的下脚料,是 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主要原料,也是制药工业用以栽培 猴头、灵芝的药典指定原料。
f.稻草(rice straw)
水稻茎叶,是蘑菇、草菇等草腐型菌类的主要栽 培原料。
(二)二级种、三级种培养基
制作流程为:
培养基配方 棉籽壳、木屑的预处理
混合 调节含水量 装入容器 灭菌 冷却 备用
1.常用配方 (1)麦粒菌种 小麦1kg,碳酸钙5g,石膏30g,pH 7.2。 (2)棉籽壳菌种 棉籽壳100kg,过磷酸钙1kg,尿素2kg, 石膏1kg,石灰
3kg。 (3)木屑菌种 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
图7-11 接种工具
4.培养设备 (1)恒温箱
在制作一级种和少量二级种时,可采用电热恒温 箱培养。它能调节温度,并自动控制。有的培养箱 还可以调节湿度。
(2)培养室 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通风、保温性能好。室
内安放培养架,层架的设置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同 时便于检查杂菌。
架子可用角铁、木材、毛竹等材料制作,上面 铺板,层次以5~7层为宜。
过筛机是用于清除木块中 的块、碎木等杂物的装 置。
(4)搅拌机 型号为MJ-70型, 如图7-5,
主要技术指标: 生产率800~ 1000kg/h; 动力:3kw。
(5)装瓶装袋两用机
图7-6,主要技术指标:生产率300~400瓶/h或 400~500袋/h;动力:750w。
2.灭菌设备 (1)高压蒸汽灭菌器
两室内安装日光灯与紫外线灯,以改善接种环 境。 (2)接种箱 常用的接种箱是用木材和玻璃制成的, 形状和规格见图7-9。
(3)净化工作台
净化工作台是一种局部流程装置(平行流或 垂直流),能在局部形成高洁净度的环境(如图710所示)。
它是利用过滤除菌的原理,将空气经过装置 在净化工作台内的预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除尘, 洁净后再以层流状态通过操作区,加上上部狭缝 中喷选出的高速空气流所形成的空气幕,使操作 区呈无菌状态。
c.米糠或麸皮(rice bran or wheat bran)
主要为菌丝生长提供氮源,米糠含大量的生长因 子和粗蛋白。
麸皮不如米糠细,遇湿易结团,先和主料干混后 再加水调节,并力求新鲜。
d.废棉(waste cotton) 棉纺厂、轧花厂生产的下 脚料。其主要成分为短纤维和尘埃,吸水性强,加水 后结团。
通常一支长满菌丝的试管母种可分移成10多支 新试管。
(2)二级种 二级种又称原种,这是由母种转接到麦粒等固
体培养基的专用菌种瓶中经过培养后的培养物。
原种可采用750 mL菌种瓶或500mL罐头瓶作为 培养容器。一般一支母种可扩大繁殖成6~8瓶原种。 (3)三级种
三级种又称栽培种,它是由二级种进一步扩 大培养而成的。
图7-10 净化工作台 1.高效过滤器;2.工作台面; 3.侧玻璃;4.电源
净化工作台要求安置在洁净的房间里,室内安 装紫外线杀菌灯。
净化工作台使用方法:接通电源,按下通风键 钮,开启紫外线杀菌灯,约30min后即可接种操作。
净化工作台有双人操作的也有单人操作的,可 根据需要选用。
(4)接种工具 接种工具如图7-11所示。
栽培种的培养基与二级种相似,更接近于栽培 基质。
三级种成本低,一般用聚乙烯塑料袋或玻璃瓶 作培养容器。通常一瓶原种可接30~50袋栽培种。 2.制种程序
菌种生产是通过无菌操作,大量培养菌种的过 程。食用菌菌种是通过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的 顺序来完成生产菌种的制作。
其程序包括:
准备材料 培养基的混合配制 分装于培养 容器中 消毒或灭菌 接种 培养 检验 使用(图7-2)
部排尽。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对温度的影响如下 表。
(2)常压蒸气灭菌法(normal pressure steam sterilization)
一般自然压力的蒸气,其温度一般为100℃,杀 菌时间为8~12h。
特点:灶简单,成本低,使用普遍;但灭菌时 间长,能耗大,可能有灭菌不彻底的现象。
(3)间歇灭菌法(tyndllization) 间歇一定时间,连续消毒几次的灭菌方法。适 合于不耐高温的培养基的灭菌。
可在室内安装加热设备或空调机等,一般维持空气相 对湿度在65%~70%。
在寒冷的地区,可在培养室培壁的夹层中间填充保 温材料,如棉花、木屑、玻璃纤维、泡沫塑料等,把火 炉的烟道通入室内加热保温。
培养室的门应装纱窗,以防止害虫进入,冬天最 好挂棉帘保温。
(3)生化培养箱 它是装有制冷装置和照明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能
(2)配制方法 以棉子壳、木屑为主的干培养料,应将其加水120
%~130%,充分拌和,使其充分吸透水,使混合培养料 含水量在55%~65%。
其含水量可用手握法简单测量。
以小麦等为主料的,则应先加水浸泡4~6h,然后 加热煮沸15~20min,以粒心尚有干白部分为度,然后捞 出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