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体味文化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体味文化精品教案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生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历中收集、整理信息,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

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并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①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②收集有关文化概念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总结】: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生活第1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1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高一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高一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220 217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一切文化产业D.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8.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竞选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两党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以期抢占文化的“桥头堡”。

这体现了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D.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9.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这一部署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③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④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①③④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No.01——从社会的发展看文化编写:赵长荣 审核:郑来福 时间:2013.5.23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结合实际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知识自主探究】一.体味文化【预习提示:阅读课本4-7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简要谈谈你对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的理解。

2.简要说明你对文化现象的多样性的理解。

3.文化的内涵:(在课本上找出并背过,默写在下面。

)4.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______________特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理清——文化的含义(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形式①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图示法直观把握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形式2.把握——文化的特点考点二文化的作用1.认识——文化的实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辨清——文化的作用【真题回顾】(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双重影响(正促错阻)
文化的力量——作用的对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 就垮,没有民族的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院士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 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2019·江苏卷)“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
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
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
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自然现象)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这些是文化吗?
深度理解文化的特点 (人化—实践、主动培养、与物质密切联系)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 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套教案(表格版)】【篇二: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精品教案】课题: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优秀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特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小试牛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要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肯定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合理的成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毫无目的。

只有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力量。

情境导入:(1)总有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文学作品让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2)总有一部电影、电视剧曾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了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请大家思考一下,文化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又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
3.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文化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合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8.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编写人:李涛时间:11.3 教学行政姓名教师【自学复习】1.文化的特点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3.文化与政治的关系4.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整合:文化的作用【课内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13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

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9分)3.《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

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聚集实力歌手同台竞技,评判权则掌握在现场普通观众的手中。

这档节目给了音乐足够的尊重,每位歌手演唱的歌曲名下,除了词作者、曲作者、编曲者,还有乐手的名字。

依靠编曲者的不断创新、改编,使得每首歌曲既能引起观众的回忆又让人耳目一新。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必修三体味文化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学生搜集、准备相关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体味 历史中、不同区域、身边的文化 运用书本上的图片、文字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
(一)、文化“万花筒”
本目中有三个探究活动,内容主要是体味 不同的文化和文化的影响,可选择地让学生完 成。但P4页探究活动的第三个问题,需要保留, 可做适当修改,如:有人认为……,你是否赞 成这种观点?哪什么是文化?承上启下。
本目要点: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形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学生可列举一些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文化现象 文化形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活动
•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双重性:促进、阻碍 •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的含义
体 味 文 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什么
文化素养是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对个人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拓展与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人 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 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人类全 部精神 活动及 其产品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一)、自我学习考点:△6、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二)、易错点分析: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三)选择题训练:6、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④原生态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7、自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自我学习考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易错点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和社会》教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和社会》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内涵①从本质上看: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③正确: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概念,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理论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是是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承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展文化消费、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特别提示】〔1〕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界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

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相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根本领域。

〔1〕经济是根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开展的作用也不同。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开展道路。

如中国的开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开展那么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2框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2框

安泰之家
让你更松心!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应用示例 2.“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 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文化软实力” 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说明了( ) ①在推进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③文化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安泰之家
让你更松心!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1.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精讲阐释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 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 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 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 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 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D.文化总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安泰之家 让你更松心!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解析:A项错误,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发展;D项 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文化与 政治、经济的关系,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B项。 答案:B
安泰之家
让你更松心!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安泰之家
让你更松心!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安泰之家
让你更松心!
返回
◆思想政治•必修3•(配人教版)◆
1.结婚照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变化, 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以下对文化生活变 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文化生活第一课(2个课时)

文化生活第一课(2个课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范围:文化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3、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 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文化建设可以 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调 节、市场监管
A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 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 技术和设备流入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 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 为基础
3、以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 坛”于200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 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 >>。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 是因为
经 济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3.1.1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特点【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一:文化及其特点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

“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德州开展得有声有色。

广大青少年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各类优秀图书,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年”。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件

据悉,《变形金刚》总投资是1.5亿美元 票房从季军到冠军,《变形金刚》只用了一天时间。 周一首日试映的880万为全美票房季军,第二日就达到 2750万,成为史上周二票房冠军,六天捞钱1.52亿美元 。 社会的物质基础, 而除北美当地,《变形金刚》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票房也 经济、技术实力。 全线飘红。 1、为什么美国能“导演”变形金刚二十多年的传奇生涯?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 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 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 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 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 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 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 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 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意是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 1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品德、能 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了“教化”的涵义。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仅在《文化: 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所罗列的 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西方学者关于文 化的定义,就有164种。
•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 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月亮对于农民来说, 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而天文学 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关山月
• • • • •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访谈的要求与步骤,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2.把握调查的要求与步骤,学习撰写调查报告3.学会分析评价家乡文化现象,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活动,能够剖析文化现象成因、提炼概括现象本质,评价影响价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第一课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目标: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搜集资料,了解家乡文化变迁。

2.把握访谈的要求与步骤,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教学过程:任务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习俗等,收集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1.活动目的:选取家乡最具特色的人物、景致和习俗,进行访谈,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分析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

2.活动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实地访谈的形式。

3.活动步骤:(1)同学分组讨论,列举那些最能代表自己家乡特色的人物、景致和习俗,简述其经历(来历), 阐释其蕴含的精神,分析其价值。

(2)每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景致和习俗,明确小组访谈的对象。

(3)小组分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为访谈做好充分准备。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5)整理访谈记录;每位同学根据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访谈记录,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6)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家乡人物(风物)志》,选出小组代表作品。

学会访谈:(一)访谈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前最好做一个访谈问卷,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同时对访谈问卷所涉及的知识、背景材料都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带齐进行访谈需要的有关材料,准备好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选择合适的访谈时间、地点;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

(二)访谈提问时的注意事项1.营造合适的“气氛”建立相对融洽的气氛,让被访者受访时感受到此次的访谈是平等的、可信任的、安全的,发言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活动背景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

据有关部门估算,到xx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

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

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文化内涵的理解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序:1.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1)上课听的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

我期末在评价各位的成绩时会加入课堂参与分(10分)。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请准备一本本子记录,并留有适当的空间作分析记录,要求一个星期记录2个事例。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

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并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

你知道“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

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把欢聚盛会的喜悦带给人们。

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

中国文化里有五行之说,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

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凝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过渡:从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

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二、正文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学生活动:结合“福娃”的分析和教材P4的图片,你还能给大家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形式(现象)吗?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举例:“超女”、“莱卡好男儿”、话剧、舞台剧、杂技、舞蹈、曲艺、音乐、社会主义荣辱观、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仰韶文化”、“玛雅文化”学生活动:判断“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不对,艺术只是文化的一种形式)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活动:请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与大家分享。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A.从社会的角度,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的存在举例:如原始社会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封建社会的“祭祀文化”、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文化”B.从个人的角度,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文化的存在举例:出生前的生育文化(中国的多子多孙到优生优育,西方的人本和生命尊重,不许堕胎)、出生时的文化现象(中国的“三朝、满月、百露、抓周”、西方的洗礼等宗教特色)、成长中的文化(中国是严教、呵护,西方的自由成长)、婚姻的文化、死亡的文化等等。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举例:从一个人的生活中也能看出,早晨在家有小区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逛街有商业文化、回家有社区文化、晚上偷偷地来个网络文化。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学生活动:参照P6的内容,选择你熟悉的区域谈谈它们留给你的文化记忆。

举例:城市的市井文化、农村的乡土文化、山村的村野文化学生活动: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环境,你能举例吗?举例:江南的婉约、山东的豪爽、四川的热辣;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

(二)文化是什么学生活动:前面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化现象,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

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文化呢?请阅读P1/6—7,了解什么是文化,它有哪些特点?1.文化的概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概念解析:(1)动态理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

如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举例:行为艺术它没有具体的静态产品,动态的行为过程就是文化、艺术表演、精神创作等。

(2)静态理解:文化是人类具体的精神产品。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文化的理解(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

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举例:知识-文化-素养-魅力(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我们观察所有文化现象都主要是着眼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归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

学生活动〔探究作业设计〕请同学们自己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化现象,阐述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怎样的力量体现。

(三)文化的力量学生活动:学生成果展示。

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选取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引导出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来不及的作业,也可以改为课堂的随机发言)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学生活动:根据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举例:铁人精神、航天精神2.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学生活动:选择你最爱的一本好书或是一个其他的文化现象,谈谈它对你的影响。

举例:黄色、暴力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封建迷信的泛滥对人的斗志的消磨(如烧香拜佛、星座血型说等);博彩业的功利主义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超女现象、芙蓉姐姐现象等奢望一夜成名)。

(认识一个人,可以看他的朋友和他爱读的书。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举例:同样是农民运动,“奴化思想”下是翻身做地主,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思想”下是翻身做主人,成为推动社会基本的动力。

希特勒的“人种净化”鼓吹日耳曼民族、消灭犹太人;“文化大革命”、袁世凯复辟、“补资本主义的课”的思潮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学生活动:“练一练”,由文化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将于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

本届网博会首次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政府部门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逐步实现“以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并举,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的方针政策。

请用本课所学有关文化道理为打造“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