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论

合集下载

财政与金融笔记

财政与金融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论第一节财政的概念发展一、财政现象1、人类的两类需要(1)私人的个体需要是某个单位、家庭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

实现途径:是通过市场交换、相互之间提供私人物品来满足。

(2)社会公共需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社会整体的需要。

实现途径:要靠政府提供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满足和实现---政府通过财政的途径财政活动的本质:财政活动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货币收支活动,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出资、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就表现为政府支出;政府为筹措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资金而进行的征税、举债、收取各种规费和使用费的过程就表现为政府收入。

这种由政府所进行的收支活动就是财政或财政活动。

二、财政的产生1、财政产生的过程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2、财政产生的条件(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财政分配的对象)(2)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财政分配的主体)(3)社会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分配的目的)财政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组织(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等)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享用某种物品并不能排斥其他的人享用该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增加消费者不需要增加物品的数量或成本。

公共物品的这些特征就使得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提供,而且等价交换的原则在这里也不适用。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三、财政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按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可以将这四种形态的国家划分为两类: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农业经济国家,包括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2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财政的区别:1、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看,在农业经济社会,农业和采矿业等第一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公共财政概论重点归纳

公共财政概论重点归纳

绪论1.财政学与公共财政概论的区别;公共财政学与公共财政概论的关系2.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P12,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公共财政不是中国特有的)3.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个人和企业是第二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是第三部门4.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总体来说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

5.中国公共财政的研究对象●公共财政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新的财政模式6.财政收入的两大来源:税收和非税收收入,非税收主要包括:公债、收费和捐赠收入7.我国税收是不完全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共享,分税:国税和地税8.清楚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否,影响程度;规范分析:大,小●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实证分析中9.如何观察和思考财政现象、财政活动(1)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决策和实施)(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政策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1.财政的起源,历史范畴与经济范畴(分别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角度)2.财政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国家(政府、居民、领土的总称)或政府(2)客体: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剩余产品和价值,公共权利具有强制性,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主要是来自V和M,主要是来自M(剩余产品的扩大再生产),剩余产品越多,潜力越大。

3.原始社会初期不产生财政,财政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4.财政的概念●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具有不用性质,国家性质决定财政的性质(财政的本质属性)(1)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2)财政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利,强制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3)财政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财政学概论》教案

《财政学概论》教案

《财政学概论》教案《财政学概论》是财政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核⼼课程之⼀。

主要阐述财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吸收财政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财税改⾰的最新政策和实践。

该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财政职能、财政收⼊、财政⽀出、财政体制、财政政策、财政管理。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能够在了解财政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应⽤财政基本知识,分析归纳有关实际财经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政学概论》教案前⾔⼀、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1.增加知识、了解社会;(财政学与⽣活息息相关)(1)知识时代;(2)作为社会⼈;(3)⾛出认识误区——知识实⽤主义;2.财政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3.树⽴宏观思维观念。

⼆、如何学习。

1.勤于思考;2.善于观察;3.⾃觉接受;4.灵活⽅法;第⼀章财政与财政学因天下之⼒,以⽣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

——王安⽯〖教学⽬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认识种种财政现象,对财政的产⽣、发展有清晰的了解,明确财政与国家的关系,掌握财政的构成要素、⼀般概念和特征,并通过现象把握财政的本质,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法,为学好财政的基本理论和财政管理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核要点〗财政的概念;财政要素与特征;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式;财政是国家调控经济及⼲预社会⽣活的经济⼿段;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课时分配〗5课时〖教学内容〗第⼀节财政的概念⼀、现实⽣活中的种种财政现象(⼀)财政就在我们⾝边;(⼆)财政是⼀个涉及到社会⽣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经济分配活动⼆、财政的产⽣(⼀)剩余产品的出现为财政产⽣奠定了物质基础(三)国家的产⽣是财政形成的必要前提和根本标志三、财政的发展(⼀)奴⾪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三)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四)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四、财政的定义财政是为了满⾜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部分社会产品的集中性分配。

财政收入概论

财政收入概论
The ratio of the total revenue to the national income tends to be smaller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iscal revenue fluctuates with the macroeconomic status
财政收入年增长率(1979—2004)
30 25 20 15 10
5 0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Try to sum up
The scale of the total revenue is increasing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 1根本原则 (1)受益原则 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
益,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消费受益少的 少分担。 (2)支付能力原则 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 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按]:自筹城市供水系统资金是极具吸引力的方 案,其中首要的理由是:谁得到,谁支付,自己 管自己,这样公平合理。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正 确,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这样的猜测:在 服务的供应上,城市对农村,大城市对小城市总 有一种不公平的优惠。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论 第二节 税收 第三节 国有资产收入 第四节 公债
课时:8~12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论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二、财政收入规模、结构:理论与实证 三、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一)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 1、概念: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
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 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 资金; (2)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 (3)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论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论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三十三 分。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收入国家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税收征收、非税收入、外汇收入以及国家资产收益等渠道获得的财政资金。

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财政收入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福祉。

首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

直接税是指直接由个人或企业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等。

间接税则是通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中征收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税收的征收使国家能够从全体居民和企业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财富用于国家建设和公共事业。

其次,非税收入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没收的财产等。

其中,国有资产经营性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这包括企业利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等。

行政事业性收费则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提供一些行政管理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如公路通行费、学校教育费等。

此外,外汇收入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外汇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金融活动等获得的外汇资金。

国家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顺差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获取大量外汇收入。

这些外汇收入能够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和国际支付等方面,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国家资产收益是指国家通过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获得的收入。

国家通过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运营获得的利润、股息和分红等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资产收益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可用于国家发展重点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

总之,国家财政收入是支持国家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来源。

通过税收、非税收入、外汇收入和国家资产收益等多个渠道的运作,国家能够获得必要的财政资金,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福祉。

总结财政概论

总结财政概论

总结财政概论引言财政概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资金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本文将对财政概论进行总结,介绍财政概论的定义、作用、内容、原则以及发展趋势。

定义和作用财政概论是对财政学基本原理的概括和总结,旨在深入了解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原因、规模、结构、分配、管理等问题。

财政概论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改善国民经济运行、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财政概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研究政府获取资金的各种形式和途径,如税收、非税收入、国债等。

2.政府支出:研究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支出。

3.财政平衡:研究政府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包括财政收支结构平衡和财政收支总体平衡。

4.财政分配:研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的来源分配和财政支出的目标分配。

5.财政管理:研究政府财政资源的管理方式和效率,包括财政预算、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原则财政概论研究的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财政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效益原则:政府收入和支出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

2.公平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符合社会公平原则,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3.可行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避免过高的财政压力和财政风险。

4.稳定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具有稳定性,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5.可持续原则:政府财政活动应具有可持续性,保证财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财政活动的长期持续发展。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财政概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财政概论的一些发展趋势:1.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财政概论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国际税收、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2.创新性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财政概论将更加注重财政管理的创新,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3.环境友好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财政概论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概论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概论
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 规章而收取、提取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 政性资金。
2024/7/19
2
预算外收入的范围主要包括:
(1)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凭借政府职权筹集的资金等。
(2)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征收、募集或以政府信誉建立的具有 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入)。
2024/7/19
11
内容: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趋势。绝对数额不断增长,相对数 额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几个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价格 GDP分配制度
2024/7/19
12
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一般而言,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多,则该国的财 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 高。
内容: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能自动对资源进 行最优配置,但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不能不要求政府以其权 威来对资源配置加以调节和管理。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节经 济的一种手段,它的使用必须达到改善资源配置的状况,实 现政府调节经济的目的。
2024/7/19
32
2.公平原则
概念: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 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2024/7/19
36
(三)按支出有无补偿分类 1.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
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这类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各种经济建 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以及行政国防支出等。
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 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 予的这类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 利救济支出。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282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因此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公共财政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财政学》课程的先行基础理论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财政理论知识以及现实财政现象的理解、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多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灵活采用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后作业(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基础上,大胆钻研探索和创新。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重点讲解难点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殊规律,并结合实际研究我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公共财政概论》-绪论

《公共财政概论》-绪论

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横向:同一时期内的不同的国 家公共财政各要素
纵向:公共财政发展进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理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学术传统
实践:公共财政实践模式及运 行方式
四、学习方法
(五)案例研究方法
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某 种现象进行探索、描述或解 释,并试图从中推导出新的 假说或结论
特点:综合性、直接现实性、真实性、实践性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 、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产品分配 和消费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是什么
基础 指导
规范分析方法 应该是什么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
(四)比较分析方法
不同国家、 不同经济制 度下公共部 门的活动及 公共财政现 象加以比较 ,进而总结 出具有指导 意义的结论 或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一)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 公共财政学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 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学以致用
四、学习方法
(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引领的分析方法
原因
➢ 研究公共财政学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即 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公共财政概论》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内容体系

• 三、学习意义
• 四、学习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财政学
研究 对象
公共财政

财政学(第二版)配套课件

财政学(第二版)配套课件

❖③国防支出,包括各种军事装备费、军队 人员给养费、军事科学研究费、对外军事 援助、武装警察、民兵费、防空费等。
❖④行政管理支出,包括国家党政机关、事 业单位、公检法司机关、驻外机构各种经 费、干部培养费(党校、行政学院经费) 等。
❖⑤未列入上述四项的其它支出。
❖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能够揭 示国家执行了哪些职能。通过对一个国家 的支出结构做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 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 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 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
经济分类 1.经常性支出 (1)商品和服务支出 ①工资和薪金 ②雇主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③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2)利息支出 (3)补贴和其他经常性支出 ①对公共企业 ②对下级政府 ③对家庭 ④对其他居民 ⑤国外转让 2.资本性支出 (1)固定资本资产购置 (2)存货购买费 (3)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 (4)资本转让 ①国内资本转让 ②国外资本转让 3.净贷款
作从 用国
民 经 济 各 部 门 的 发 展 角 度 看 : 支 撑 和 促 进
支撑:国 企的基本 建设投资、 重点建设 项目投资 等
促进:科 技三项费 用、支农
支出等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 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基本 原则。
社 效率: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第二章 财政支出
LOGO
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概述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和分类 ❖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和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一、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四)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
2007-2018部分OECD国家财政支出相对规模
单位%
国家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年份 澳大利亚 34.4 35.1 37.8 37.0 36.3 36.6 36.5 36.8 37.4 37.4 36.4 36.8 加拿大 38.5 38.8 43.4 43.1 41.6 40.9 40.0 38.4 40.0 40.6 40.3 40.6 法国 52.6 53.3 57.2 56.9 56.3 57.1 57.2 57.2 56.8 56.6 56.5 56.2 德国 42.8 43.6 47.6 47.3 44.7 44.3 44.7 44.0 43.7 43.9 43.9 43.9 希腊 47.1 50.8 54.1 52.5 54.1 52.8 51.6 50.2 50.6 48.9 47.3 48.6 意大利 46.8 47.8 51.2 49.9 49.4 50.8 51.1 50.9 50.3 49.0 48.9 48.5 日本 34.0 35.0 39.5 38.5 39.4 39.4 39.5 38.9 38.0 37.9 37.4 37.1 韩国 20.5 20.8 21.3 19.5 19.9 20.6 20.9 20.8 20.9 20.7 20.8 21.5 西班牙 39.0 41.2 45.8 45.6 45.8 48.1 45.6 44.8 43.7 42.2 41.0 41.4 瑞典 48.3 49.0 51.7 49.7 49.2 50.2 50.9 50.1 48.7 48.8 48.4 48.7 英国 38.0 40.5 44.1 44.5 43.2 43.3 41.4 40.5 39.7 38.9 38.4 38.3 美国 34.3 37.0 41.1 39.6 38.6 37.0 35.5 35.0 34.6 35.0 34.8 35.1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xt>财政学习题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市场失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作用。

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2.政府失灵:指政府的行政活动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公共物品: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4.混合物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具有拥挤性,并在价格上可以排他的公共产品。

5.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从以上讲,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

6.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到达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7.免费搭车: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9.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10.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填空题1.政府;经济主体2.分配;历史3.财政4.国家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b5.b四、多项选择题1.ac2.abde3.ac4.ace5.abcde6.abcde7.abce8.abcd五、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垄断有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非竞争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财政总论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理解:(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为市场自身存在缺陷,所以需要政府进行调控。

但是政府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处理与市场的关系。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市场的调控程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己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一,政府应当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形成各种各样的市场。

其二,制定好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形成公平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三,用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会资源。

其四,宏观调控市场。

当市场失灵,市场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预市场、调控市场。

调控的方法合法、市场化。

学会用市场的方法、用法律的方法来调控市场。

其五,做诚信政府。

面对市场,政府应当讲信用,应该在市场中让老百姓意识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只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主要手段:【1】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加强税收调节;【3】通过转移性支出。

(3)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并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4、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洛仑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财政与税收》财政部分

《财政与税收》财政部分

1、公共产品2、资源配置职能3、收入分配职能4、稳定经济职能5、消费的非竞争性6、受益的非排他性7、公共生产8、私人生产9、外部效应10、纯公共品11、准公共品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A.国家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制度D.社会化生产方式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是( ).A.税收B. 王室土地收入C.特权收入D.专卖收入3.国家财政收支与统治者的个人收支逐步分离始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早期D.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4.财政收支完全货币化始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5.国家预算产生于( ).A.奴隶社会末期B.封建社会末期C. 资本主义社会中期D.资本主义社会末期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国家B.国有企业C.主管部门D.个人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的是( ).A.国家B.计划C.财政D.市场三.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如何对公共产品分类3.为什么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4.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需求有何区别5.举例说明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分别对资源配置有什么影响6.财政的职能是什么第二章财政收入一.名词解释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规费二.选择题1.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 )等主要形式.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C.国有经济收入D.一般经济收入E.政府收费收入2.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分析包括了财政收入的( )等方面的内容.A.所有制构成B.价值构成C.产业部门构成D.政府部门构成E.社会成员构成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 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的选择C.价格D.特殊情况E.管理水平4.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A.获取财政资金B.进行收入再分配C.改善资源配置D.稳定经济5.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A.政府债务B.国家税收C.企业利润D.政府收费三.简答题:1.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3.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包括哪些内容4.财政收入形式构成的变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公共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二. 多项选择题1.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临时因素D.国际因素2.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主要有( ):A.行政国防支出B.科教文卫支出C.基础产业投资支出D.农业投资支出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西方国家的传统做法.主要有(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对市场的支出D.公务员津贴奖金支出4.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 ( )A.社会保险税B.现收现付制C.完全基金制D.部分基金制E.财政补贴5.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非竞争性B.竞争性C.非排他性D.排他性E.消费性6.能作为混合产品的社会产品通常是( )A.具有拥挤性的公共产品B.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C.在价格上排他的公共产品D.在价格上不排他的私人产品E.所有的公共产品7.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发展的需要B.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C.人口增长D.社会福利的改善E.物价影响三.单项选择题1.对任何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即是( )A.该公共产品的部分数量B.该公共产品的总量C.该公共产品的最低量D.该公共产品的特定量2. 政府的公共支出( )A.只能用于提供公共产品B.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C.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D.只能用于提供部分混合产品3.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生活中.( )A.通常指公共支出的负面效应B.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正面效应C.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D.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可能产生积极效应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A.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B.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C.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D.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混合产品的供给.( )A.只能由政府来提供B.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C.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D.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6.控制公共支出增长总量的基本前提是( )A.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B.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C.确定保证经济增长的需要D.确定社会发展的需要7 .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 )A.经济公平B.社会公平C.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D.社会的绝对公平8.政府发行的公共债务.尽量用于:( )A.以行政国防为主的经常性支出B.以公共投资为主的资本性支出C.以市场为中心的私人支出D.以政府为中心薪俸支出9.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A.经济效益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10.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B.科学研究C.义务教育D.国防提供的服务四.问答题1.西方财政支出理论有哪些2.财政支出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3.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4.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5.为什么说公共品一般要由政府提供第四章国家预算一.名词解释国家预算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政府决算部门预算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二.选择题1.我国从1994年起在全国实行( )财政管理体制.A.包干制B.分成制C.分税制D.分灶吃饭制2.我国目前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 ).A.土地增值税B.资源税C.房产税D.消费税3.我国现行体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 )A.80%与20%B.50%与50%C.55%与45%D.75%与25%4.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分为收入分享转移支付和( )两大类.A.均衡性转移支付B.配套性转移支付C.特殊性转移支付D.无选择性转移支付5.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6.零基预算最早实行于(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7.我国政府预算的执行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中国人民银行D.各级国库8.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A.财政部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9.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A.政府计划B.经费计划C.政府预算D.税收计划三.问答题1.分税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中国的分税制应如何进行完善3.深化税费改革的主要思路4.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程序是什么5.政府预算可以怎样进行分类6.如何完善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五章政府债务一.名词解释公债承购包销法公债流通借新债还旧债公债负担二.单项选择题1.国债发行的依据是( ).A.国家财产B.政府信誉C. 国家收益D.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举借国债依据的是( ).A. 财产所有者身份B.政治权力C.债务人的身份D.债权人的身份3.国债按发行地域分类.可以分为( ).A.国内和国外公债B.中央债和地方债C.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D.建设国债和赤字国债4.国债二级市场一般是( )之间的交易.A.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B.国债承销机构和认购者C.国债持有者与政府D.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5.国债因其有很高的信誉.通常被称为是( ).A. 信誉债券B.国库券C.金边债券D.契约债券6.下列不属于国债结构组成部分的是( ).A.应债主体结构B.债务性质结构C.国债持有者结构D.国债期限结构7.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叫( ).A.国债依存度B.国债偿债率C.国债负担率D.居民应债率8.从一般情况看.实属理论假设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是( ).A.建立偿债基金B.财政盈余C.预算列支D.举借新债三.简答题:1.公债的特点.2.公债的分类.3.公债本息偿还的资金来源.4.公债的功能.第六章财政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汲水政策补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经济稳定与发展二.单项选择题1.为增加社会总需求.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C.紧缩性财政政策D. 中性财政政策2.( )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A.财政B.税收 C货币 D.信贷3.按照在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可以划分为( ).A.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D.短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长期财政政策4.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挥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是( ).A.自动稳定财政政策B.相机抉择财政政策C.微观调节财政政策D.短期调节财政政策三.问答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是政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间接调控手段2.试比较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你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还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为什么4.财政政策目标有哪些方面它们能够同时实现吗为什么5.试述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分 工业部门收入 农业部门收入 建筑业部门收入 交通运输业部门收入 商业和服务业收入等
16
(三)按照财政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分类 中央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 我国国家政权机构分成中央、省、市、县和乡
(镇)五级,而原则上有一级政权就应有一级财政, 因此,我国就有五级财政。
增长率 (%)
22.8 15.0 23.6 12.5 24.6 55.3 -6.5 13.5 16.9 14.2 59.5 141.7 6.1
占财政 总收入 的比重 11.1 2.4
3.7 1.6 1.4 0.7 1.2
14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1、按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分 国有经济收入 集体经济收入 个体经济收入 私营经济收入 中外合营经济收入 外商独资经济收入等
7
8
9
10
11
12
表1:2007年税收总收入和主要税种收入表(单位:亿元)
税种 税收总收入
收入 45612.99
比2006年增 收
11487.11
增长率(%) 33.7
占税收总收 占税收总增 占财政总收
入的比重 收额的比重 入的比重
(%)
(%)
88.9
国内增值税(扣出口退税) 国内消费税(扣出口退税)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关税 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资源税 契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 车辆购置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 耕地占用税 房产税 上述税种收入合计
26
(二)生产技术水平 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称之为技术
进步。其影响表现: ◆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产品质量提高。
技术进步速度越快,GDP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 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 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
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的价值,所以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24.3 17.1 28.3 37.9 29.8 25.5 24.0 26.1 39.3 1017.4 27.6 118.1 74.1 8.1 11.7 34
21.6 4.8 14.4 19.2 7.0 3.1 13.5 0.6 2.6 4.4 1.9 0.8 0.9 0.4 1.3 97
16.8 2.8 12.7 21 6.4 2.5 10.4 0.5 3.0 15.9 1.6 1.8 1.5 0.1 0.5 97
24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 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财政收入来源的总量。 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可以采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
指标加以反映。
绝对额:财政收入总额,
相对额: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的比
重来表示。
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国家财力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
中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
形式。工商税收、关税等
税收的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
2、国有资产收益 指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部门通过上交国有企业应交
给财政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取 得的财政收入。
不同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具体收益形式主要取决于 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
3、公债收入 公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
5
也可分为: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 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
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 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它 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 组成部分。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财政收入名义增长率%
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
30
2、价格再分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从物价上升的原因看 A、物价总水平上升是财政赤字引起,对财政有利,财 政可以从中取得“通货膨胀税”。 B、物价上升是由信用膨胀引起的,财政收入会贬值, 对财政不利。财政和社会公众一样也是受害者。 “通货膨胀税”被金融部门得到了。
率。
32
3、产品比价关系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6
◆收费与税收的区别
(1)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而费具有直接偿还性; (2)征收主体不同:
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而费的收 取主体有的是政府部门,有的是事业单位; (3)收入的稳定性不同:
税收具有稳定性,收费则具有灵活性; (4)收入的使用不同:
税收收入由国家预算统一安排,主要用于固定资产 投资、物资储备、文教、行政、国防等支出,而费一般 有着专门的用途,专款专用。
◆财政收入增长率>物价上升率 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实际正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率<物价上升率 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实际负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率=物价上升率 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实际不增不减。
29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5.00
-10.00
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
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的特性:
有偿发行,必须还本付息;发行灵活,发行规模和 时间可灵活确定;依据信用原则,政府必须按事先约定 好的条件还本付息、按期归还。认购自愿,不必被迫购 买。
4
4、其它收入 事业收入、 规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管理
收入、公产收入、捐赠收入等。
◆公共收费 公共部门中的企事业单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
5691.04 1239.50 179.28 55.51 556.66 89.88 235.28 38.35 1892.26 839.61 726.00 355.91 637.76
比2006年 增收额
1056.72 162.00 34.29 6.15 109.81 32.00 -16.32 4.55 273.21 104.36 272.04 208.68 36.42
27
(三)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决定GDP在国家、企业
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比例。
(四)价格因素 1、物价总水平上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物价总水平上升影响财政收入的购买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 势,而持续下降则为罕见的。
28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价格上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 几种不同情况:
19.2 4.3 12.8 17.1 6.2 2.8 12 0.5 2.4 3.9 1.7 0.8 0.8 0.4 1.1
86 13
表2: 2007年非税收入总额及分类收入表(单位:亿元)
种类
收入
总收入 专项收入 其中: 排污费收入
水资源费收入 教育费附加收入 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 国家留成油销售后收入 行政事业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其他收入
25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收 入不断增长,该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如 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国家,19世纪末财政收入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10%左右,而到20世纪末,则上 升到30%-50%。从横向比较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 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一般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 中国家。
就是预算外之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18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原则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二、兼顾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
利益关系 三、区别对待,合理负担 四、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19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主要包括两方面: 1、必须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 2、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和数额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
31
(2)从财政收入制度(主要是税收制度)看
累进税制: 对财政有利,随着名义收入的提高,适用税率会提
高,即出现档次爬升效应,财政收入增长率会高于物价 上升率,财政收入实际是增长的,这种增长就是物价水 平上升引起的。
比例税制: 对财政收入没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
升率。
定额税制: 对财政不利,财政收入增长率必然低于物价上升
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调节企业间的级差收入,使企业间收入较公平。 二是就负担能力强弱进一步调节。
23
四、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自力更生是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的一贯原
则,坚持自力更生,这是由国际环境和我国国情决定 的。
自力更生地筹集资金,不等于提倡闭关锁国,拒 绝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援力量。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是加速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9844.42 2197.59 6581.99 8769.47 3185.54 1432.54 6152.21 261.14 1208.65 2005.31 876.87 385.57 402.84 184.94 575.51 44064.59
1927.42 321.24 1453.28 2408.33 731.83 290.76 1189.57 54.03 340.98 1825.85 189.41 208.76 171.52 13.82 60.33 11187.31
所谓区别对待,是指对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 不同地区而言的。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在组织财政 收入的过程中,对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企业、不同 地区的收入,在负担上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