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德育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德育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德育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德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德育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德育课题的可行性,以期为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研究背景德育课题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德育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探讨德育课题的可行性,对于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课题的可行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德育课题的相关概念及内涵解析;(2)德育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3)德育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4)德育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5)构建德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与流程。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文献综述,对德育课题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大师生对德育课题研究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专家学者对德育课题的看法与建议。

三、研究成果预期1. 深化对德育课题的认识。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梳理德育课题的相关概念、内涵与研究现状,有助于加深对德育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2. 探讨德育课题的研究路径。

本研究将分析德育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提出德育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有助于探讨德育课题研究的发展路径。

3. 构建德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

本研究将构建德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与流程,为德育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四、研究展望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课题的可行性,为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加深对德育课题的认识与理解,推动德育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少先队德育工作是培养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少先队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篇1一、国内研究成果1.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础。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

2.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探究,以提高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3.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主要是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进行探究,以提高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二、国外研究成果1.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

例如,美国学者提出了“品德教育”的概念,强调通过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来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2.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国外学者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例如,英国学者提出了“价值教育”的概念,强调通过培养儿童的价值观念来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3.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国外学者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篇2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

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

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标题:培育未来之芽:探讨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导语: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座学堂,其德育教育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德育的研究课题,从多个层面分析其深度和广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和灵活地理解幼儿园德育的观点和理解。

一、了解幼儿园德育的背景和重要性1. 幼儿园德育的定义和功能德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2. 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性- 对孩子个人发展的促进:德育能帮助幼儿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律自立的品质,并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

-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德育能塑造出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二、深入研究幼儿园德育的课题3. 幼儿园德育教育策略与方法- 借助情感教育: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友善相处的教师示范和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情感意识和情商。

- 强调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担当责任的品质。

- 注重实践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环保、公益等,激发幼儿的参与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4. 幼儿园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协作幼儿园德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协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

家庭教育中包括父母的示范、引导和关爱等,应与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培养环境。

三、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的总结与回顾5. 幼儿园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前期教育不足:由于幼儿园德育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需要在幼儿之前的阶段进行补充,以建立健全的德育基础。

- 老师角色转变:幼儿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深入研究德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反馈和指导幼儿的行为。

6. 未来幼儿园德育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德育与其他教育领域的融合,如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等,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 重视实践研究,探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策略和方法。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化,学生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日趋复杂多样化,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行为,比如说玩游戏、互相欺负、辍学等等,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素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开展有效的德育研究和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素质,加快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帮助学校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案例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案例,总结经验,发掘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教育实验法建立良好的德育实验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研究内容1.德育课程的开发和优化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德育课程的评估和优化,制定更加合适的德育教育课程,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设计和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教育养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德育课堂目标的实现开展德育课堂,实现德育目标,教育学生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三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教育实验法。

同时,本研究明确了三个研究内容:德育课程的开发和优化、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德育课堂目标的实现。

通过这三种方法和三个内容的研究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素质,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六、研究建议1.在德育课程开发和优化中,注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定制个性化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价值1、研究的现状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柱,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因此,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成为各学校德育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

但是对于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推行班主任职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2、研究的价值(目的、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日趋深化的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已刻不容缓,班主任是担任学校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逐步使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课程化,帮助班主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实效。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相关概念解读(如社团、校园文化)班主任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班主任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 此外,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校德育管理,密切联系班主任班级管理实际,将德育管理规范化、班主任工作具体化,从而使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课程。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幼儿德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逐渐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养成。

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幼儿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法;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品德教育;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四)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对道德概念、道德行为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内容的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友爱教育等。

(三)幼儿园德育教育方法的研究探索适合幼儿的德育教育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榜样示范法、故事引导法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四)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研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德育教育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德育课题提案: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提案: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提案: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 背景和问题陈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德育课程缺乏主题活动,导致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其次,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教师培训和指导,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2. 目标和意义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和实施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回顾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国内外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

2. 分析现有德育课程的不足和问题,确定开发和实施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关键要素。

3. 设计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框架和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4. 在实际学校中实施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并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5. 分析实施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4. 预期成果和影响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包括课程框架、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等。

2. 学生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评估结果。

3.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议,以促进德育课程的改进和提高。

本研究的成果将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5. 研究计划和预算本研究计划为期一年,按以下时间节点进行:- 第一季度:回顾文献和案例,确定研究问题和方法,编写研究计划。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培养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德育课题的实施方案,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

二、研究内容:1. 了解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目标、原则、内容、形式等。

2. 分析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3. 研究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4. 实施德育课题: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幼儿园师生进行相关德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5. 评估德育课题的效果: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估,对德育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研究报告,了解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实践研究:借助于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观察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四、研究步骤:1. 收集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相关资料,了解德育课题的背景和现状。

2. 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幼儿园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3. 组织观察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实践情况。

4. 分析收集到的资料,总结问题和特点。

5. 制定德育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

6. 实施德育课题,组织相关活动和实践。

7. 观察和评价德育课题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

五、预期成果:1. 明确幼儿园德育教育的规划和目标。

2. 掌握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为教师提供指导。

3. 发现和解决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4. 改进和完善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六、研究时间:本研究计划耗时约3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个月:收集资料、设立调查方式和问卷,进行文献研究。

2. 第二个月: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和实地考察,分析数据。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策划和实现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2.1 课程目标明确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关爱他人;-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2.2 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国旗班、唱国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支教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剧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暴力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3 课程形式与方法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可采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及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德育实践活动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实际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素养。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现代社会又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这些不同程度地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都凸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应得到强化;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许多地方和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德育的地位不能得到充分落实;传统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师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只能被动于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共鸣,难以收到教育实效;本课题以新课改为背景,从强化教师服务功能入手,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补充完善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我校地处农村,他们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不同,行为习惯性格心理各异,整合这些孩子的资源差异,研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同类学校,至少是同区域类似学校的德育工作有重要借鉴价值;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研究内容:主要着眼于强化教师的服务功能,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要求,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主要设计为三个子课题:①构建有利于德育熏陶的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的研究;②构建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活动开展的研究;③探索有利于课内德育渗透的学科教学的研究;二研究目标:总体目标是:以强化教师服务功能为切入口,不断调整和充实德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改进和探索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德育整体水平,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孩子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的常规教育与管理再上新台阶;具体目标是:①探索具有陶冶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②探索丰富的能推动学生德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的系列活动;③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课堂渗透的策略与方法;三、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思路与过程:1启动论证阶段-:①组织参加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课题资料,同时创设浓浓的课题氛围;②运用问卷调查、听课、座谈等方法对现有教师的德育渗透于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出统计分析,制定开展研究的实施对策;2实施阶段-:①每两周组织一次课题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德育理论经验,让每一位教师及时掌握信息,逐步形成正确的方法;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工作实效;②建立新型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外部物质环境,文化氛围营造,熏陶学生情操;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德育功能;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思想;3修正总结阶段-:①全面梳理研究过程,整理收集资料,广泛征询心得体会或意见,反思研究中疑难杂症,给予修正解决;②将实验研究的阶段性和终结性总结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结性成果,以形成该课题研究对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的有价值的或有借鉴作用的有效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③全面提升成果,积极推广,申请结题;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育,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生长;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②调查法:对全校师生的基本情况采取访问、座谈、问卷等方法,以了解每一位实验对象的角色转变轨迹;比照阶段行研究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③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并着手实施;边实验,边总结;④个案分析法:对典型性班级、学生资料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对一些前后差异明显的班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四、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性论文2、研究报告3、学生个案集、教师教育随笔集4、各学科课堂教学案例五、课题研究人员与分工1、课题负责人:李平2、课题组主要成员:一至六年级班主任。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感恩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的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感恩教育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是必要的。

我校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发现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他们景仰的对象包括科学家、体育、影视明星,但很少有人景仰自己的父母。

这种现象揭示了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深层次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久,感恩教育缺失;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潮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

德育课题研究申请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申请报告

一、课题名称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二、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德育内容与时代脱节、德育方法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为提升德育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究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构建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为德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3)丰富德育理论,为我国德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有助于促进初中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3)有助于推动我国德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 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调查初中生道德素养的现状,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

(2)分析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德育内容与时代脱节、德育方法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2. 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1)优化德育内容,使之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2)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实现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3. 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1)在初中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道德演讲、道德故事分享等。

(2)建立德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平台。

(3)开展德育课程建设,将道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

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生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一、选题缘由: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 、道德价值观念错位。

现在独生子女享乐主义轻微,庸俗之风流行;诚信发生危机,欺骗之风轻微;集体主义淡化,结拜兄弟、姐妹之风流行。

2 、心理素质脆弱。

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更有因没达到父母定的预期目标而自杀的等等。

3 、行为习惯缺失。

一就是打架斗殴。

部分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培养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作风,稍存有不顺遂就大动干戈。

二就是谈情说爱。

现在学生恋爱正在公开化、增多,十二、三岁写下情书已不足为奇。

三就是小偷小摸。

由于贫富悬殊加强,庸俗之风流行,现在学生中小偷小摸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演变成让家长揪心、学校忧心、群众担心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任重而道远!而且我指出现在的德育,在行进中还比较轻松,整体表现在:1 、对道德核心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让师生感到不可及。

我们提倡的道德核心与现实之间存有很大的差距。

对学生的教育吧,我们动辄给学生灌输人生意义、价值目标、境界等大道理,往往使孩子一头雾水,料不容及。

拎英雄模范搞榜样,常常践行雷锋、抗震中的英模等等矮小全式的典型,这种冲出来也剥没桃子的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兴趣索然,也就不敢学、不愿学,干脆当做拂面清风。

出任你滔滔不绝,我自岿然不动。

2 、道德教育的形式较为生硬。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常用的方式就是校长或政教主任讲话,恳请先进人物并作事迹报告,举行主题班会,班主任打听学生家访,刊登黑板报等等,这些形式并非一并无可取之处,但大部分孩子特别就是小学生不愿拒绝接受这种嘲弄的方式,这就很难将道德重新认识转变为道德课堂教学及道德行为。

3 、道德教育注重表演的东西太多。

我们每学期都必须积极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除了主题活动之外,除了一些例如:光辉六十年,民主精神月活动,义务植树,学雷锋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等等,我真的这些都挺好,但不顾主题多,任务轻,有时候自然而然整体表现为应付,演化成一种演出。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重视。

德育活动课程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仍面临许多挑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系统性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研发与实施德育活动课程,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 分析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索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原则和方法;3. 提出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和建议;4. 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德育活动课程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访谈法:针对德育活动课程的相关利益相关人员,如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德育活动课程的看法和建议;4. 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2.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原则和方法,如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特色、注重实践性等;3. 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和建议,如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家校合作等;4.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修改完善报告,准备答辩。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拥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假设干意见》,探索一条科学标准、民主和谐、人文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标准,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本校试用从古代文化典籍中选用儒家思想——感恩,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老师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付出多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感恩教育,旨在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善的天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找到善心,善行的源头,让每位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与祖国的培养,感恩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与同学的帮助,感恩与身边一切关心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集大孝、小孝于一身的高尚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势在必行。

各年级段具体内容如下: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

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会算亲情账。

三、课题实施方法:〔一〕支持与保障健全强有力的实验研究机构,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强大阵容。

从教师、家长做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形象。

德育课程建设 实践研究 课题

德育课程建设 实践研究 课题

德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课题一、研究目标:(细化)1、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创设校本德育课程:(1)年级体系;(2)内容体系。

2、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编辑特色校本德育课程教材:(1)《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学材》;(2)《小学生生命教育学材》;(3)《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

3、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教学资源,落实校本德育教学实践:(1)开发校园文化资源(环境资源);(2)开发学校教师资源;(3)开发社区资源;(4)开发家庭资源;(5)开发时势资源;4、开发校本德育实效,实现德育学习创新,发展学生道德素质:(1)评价活动;(2)评选活动:(3)表彰活动:(4)学习活动。

二、研究内容:1、注重整体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显性与隐性德育课程、综合与分科德育课程、德育活动课程等形式的的开发,形成校本五个年级的德育课程系列体系;2、围绕新三年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

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治会,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发展,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3、大胆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中,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贴近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实际、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4、进行案例跟踪,检查目标达成度,完善德育校本课程;5、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经验的总结,形成科学的、德育的理性认识。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辅助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经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比较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具体操作方法:1. 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国家颁布的德育大纲的指导,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为切入口,在校本德育课程科目化改革中,分别确立的目标是(1)形成学生的“三大意识”(时代意识、国家意识、公民人格意识);(2)培养学生的“四大品性”(责任心、进取心、坚韧性、适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研究课题
一、德育研究课题的确定: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确定本学期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各班根据学校课题,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确定本班子课题,写出研究方案,并在班级常规工作中落实,期末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2)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即关心学生又能对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给予指导纠正的教师骨干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以德养性,阳光育人,活动育人,营造自主,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为重点,处理好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学校、教师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意识服务。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总结,根据学校、本班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借鉴理论,从事实出发进行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成立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

定期进行论文、活动的评比。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渗透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分类,概括特点。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意识培养等问题的理论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

(4)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挖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活动渗透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6)实践检验法:在实践中总结处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

五、学校研究实践过程
1、营造自主管理的校园氛围。

开学初,利用校会、班会、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宣传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产生初步的自主意识。

2、建立健全“学生自主管理体制”。

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参与中建立责任意识,养成自主观念。

为此,我想将逐步建立班级值周班长制度、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学生纪律督察委员会、班级文明公约监督委员会、班级及班主任量化考核学生检查委员会等机构,让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班级、学生管理。

3、自主意识的活动养成。

说教是空洞的,学生不易接受,也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采取活动渗透的方法符合学生智力、生理特点,学生乐于参加。

所以在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活动养成的内容是不能缺少的,本学期,拟开展以下活动:
(1)全校师生大讨论:什么是自主意识?自主和责任有何关系?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每人撰写一篇论文。

(2)主题班会:本次班会学校、老师不参与主题的制定、程序的规划。

而是由学生根据他们关心的问题自定主题,自己组织进行,班主任只能作为特约嘉宾参加。

(3)实践阵地:1、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意识、自主管理水平,检验德育效果,我校将在教学楼中设立两块学生自主阅读角,由学校图书馆拿出部分图书、学生自己捐献部分图书,供学生课下阅读。

学校不参与管理,由学生自己管理、建设。

2、在各楼层楼道中布置学生才艺展示栏,供学生自主展示个人作品。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总结经验,及时纪录,在学期末形成自己的经验材料,撰写出个人论文,编辑成学校论文集。

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综合各个子课题的论文,形成学校课题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