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eb91ec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9.png)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二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比较一、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项二级等保三级等保物理位置的选择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2)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3)机房场地应当避开强电场、强磁场、强震动源、强噪声源、重度环境污染、易发生火灾、水灾、易遭受雷击的地区。
物理访问控制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3)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4)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物理安全防盗窃和防破坏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5)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
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5)设备或存储介质携带出工作环境时,应受到监控和内容加密;6)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的防盗报警系统,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7)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防雷击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2)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2)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3)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1)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良好状态。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edc0b17580216fc700afd8e.png)
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
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5)设备或存储介质携带出工作环境时,应受到监控和内容加密;
6)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的防盗报警系统,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
安全审计
1)安全审计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2)安全审计应记录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重要用户行为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
3)安全相关事件的记录应包括日期和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事件的结果等;
4)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1)安全审计应覆盖到服务器和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7)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业务数据主机。
网络访问控制
1)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出入的接口、会话序列号、发出信息的主机名等信息,并应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用),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物理访问控制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3)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1)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出入的接口、会话序列号、发出信息的主机名等信息,并应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用),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安全等级保护3级和2级的区别long(DOC32页)
![安全等级保护3级和2级的区别long(DOC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c2425bdbb4cf7ec4afed094.png)
安全等级保护3级和2级的区别long(DOC32页)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三级要求比较(三级包含了二级的所有要求)一、技术要求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4)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防盗窃和防破坏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4)应对介质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5)设备或存储介质携带出工作环境时,应受到监控和内容加防雷击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2)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2)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3)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1)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良好状态。
1)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2)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其建筑材料应具有耐火等级;3)机房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防水和防1)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1)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2)应对穿过墙壁和楼墙壁渗透;4)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防静电1)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1)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2)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温湿度控制1)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应设置恒温恒湿系统,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1)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1)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2)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电磁防护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的说明
![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8a0ff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3.png)
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的说明一、等保二级和等保三级的概念和要求1. 等保二级:指的是根据国家对信息安全的分类保护要求,结合我国国情、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等保二级要求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经受一定能力的数字攻击。
2. 等保三级:是在等保二级的基础上,要求信息系统在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必须具备更强的抗攻击能力和应对能力。
二、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技术不断更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意义: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不仅是国家对信息安全的进一步提升,更是企业和组织对自身信息系统安全能力的提升。
只有具备更强的安全防护和应对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重要信息资产和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
三、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的具体要求和举措1. 技术要求:等保三级要求信息系统具备更强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加密技术、安全接入控制、安全审计和监控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企业需要在系统架构、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升级和改进,确保系统在面临各种攻击时能够有效防范。
2. 管理要求:等保三级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安全的守护者。
3. 服务能力:在服务能力上,等保三级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和自愈能力,能够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迅速做出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四、等保二级升级到等保三级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技术挑战:升级到等保三级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可能会面临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522c0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0.png)
机房2级与3级等保要求机房2级和3级等保是指针对机房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等保是我国对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一种规范,按照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1级、2级、3级、4级和5级等保。
等保的目的是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系统内的重要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损坏。
本文将分别对机房2级和3级等保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2级等保要求机房的安保措施要相对较高。
具体要求如下:1.机房出入口要设置门禁系统,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门禁系统要有记录功能,记录所有人员的出入时间和身份信息。
2.机房内要配备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面,监控画面的存储时间要达到要求,存储设备要有密码保护功能。
3.机房内要有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并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机房内的电源设备要有备份,保证机房的供电不中断。
备用电源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设备,以便在停电时维持机房正常运行。
5.机房内的设备要进行分类管理,不同区域或功能的设备要分离布置,以降低可能因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导致的风险。
6.机房内的设备要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
7.机房内的数据备份要定期进行,备份数据要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
而对于3级等保,机房的安保要求更高。
具体要求如下:1.机房出入口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使用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机房。
2.机房要安装严密的监控和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非法侵入和异常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机房要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以保护机房内的网络环境和数据安全。
4.机房内的设备要有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设备或利用接地技术,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损坏。
5.机房内的设备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存放,设备布局合理,避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
6.机房内要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性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蓝色为区别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蓝色为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68ab67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c.png)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蓝色为区别概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性,国家发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通知》,规定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要求和级别。
其中,2级和3级等保要求是较为重要的等级保护,本文将围绕这两个等级保护要求进行介绍,并深入分析它们的区别。
2级等保要求2级等保要求是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安全审计要求涉密信息系统应当开展安全审计,对系统的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
认证和授权要求采用单点登录、多重认证、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系统内部人员的身份信息准确、权限合理、访问受控。
加密保护要求在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安全需求。
恶意攻击检测要求系统应当在实现过程中采用攻击检测和防御技术,随时对恶意攻击进行识别并进行有效的应对。
灾难恢复要求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灾难恢复规划,确保在系统出现灾难性故障时能够正常快速恢复。
3级等保要求3级等保要求是对国家重点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全网监测要求采用网络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全方位实时监测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
多重防御要求系统应当在实现过程中采用多层次防御和多重安全检测机制,确保系统受到攻击时能够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
安全管控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对系统的操作和访问进行精细化管控。
协同应对要求组建应对恶意攻击和紧急事件的应急响应组,对系统安全事件进行最快速的应对和处置。
联合演练要求定期进行联合演练,对应急响应能力进行检测和提升。
蓝色为区别2级等保要求和3级等保要求的区别在于安全保障范围的不同。
2级等保要求主要是对信息系统层面的保护,对于涉密信息的保护需求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和保障,而3级等保要求则是在2级等保要求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主要是对国家重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保护。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151d7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2.png)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个组织和机构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出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并明确了2级和3级等保要求。
本文将就这两个等级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2级等保要求2级等保是指重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等。
2级等保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要求:组织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确定信息安全责任,并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2. 安全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
对系统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实施入侵检测和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3. 应急响应要求: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流程等,能够在安全事件发生时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 安全审计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制度,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监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3级等保要求3级等保是指关键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适用于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电信运营商等领域。
3级等保要求相对较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要求: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制定并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背景审查和安全培训,确保关键人员的安全性。
2. 安全技术要求:要建立可信计算环境,保护系统的核心数据。
加强对系统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确保合法用户的使用权益。
实施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应急响应要求: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组织和机制,及时处置安全事件,并进行事后的调查与分析。
同时,要开展安全事件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33cd0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e.png)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一、前言嘿,朋友!你有没有听说过等保呀?等保呢,就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简称。
随着咱们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那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这些信息系统里可都是有很多重要的数据呢,比如说企业的财务数据、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还有咱们老百姓的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之类的。
为了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等保就应运而生啦。
它就像是一个信息安全的守门员,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定个等级,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保护好这些信息啦。
今天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这可对很多单位和组织都非常重要哦。
## 二、适用范围(一)等保二级适用范围等保二级适用的范围还是挺广的。
一般来说呢,像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是普通的商业网站,只要涉及到一定量的用户信息或者是商业数据的,就可能适用等保二级。
比如说,一个小型的电商网站,虽然它可能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它有用户注册登录的功能,存储了用户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这些基本信息,还涉及到商品的库存、订单这些商业数据。
这种情况下,这个电商网站就应该按照等保二级的标准来进行安全保护。
说白了,就是只要你的信息系统有点重要的数据,但是规模和影响力又不是超级大的那种,等保二级就比较适合你。
(二)等保三级适用范围等保三级的适用范围可就更上一层楼啦。
像一些中型规模的企业,特别是涉及到金融、医疗、教育等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往往需要达到等保三级的标准。
比如说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这里面可是涉及到大量用户的资金信息啊,像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这些,那可都是非常敏感的数据。
还有医院的信息系统,里面有病人的病历、诊断结果、用药信息等隐私信息。
学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包含学生的成绩、学籍信息等重要数据。
这些系统一旦出了安全问题,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它们就得按照等保三级的标准来建设和保护自己的信息系统。
## 三、术语定义(一)信息系统这个就很好理解啦,简单说就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数据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是用来处理信息的。
安全等级保护2级与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与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fe067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5.png)
安全等级保护2级与3级等保要求等级保护2级适用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其他重要信息系统。
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要求:包括安全防护措施、防入侵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以确保物理环境的安全。
2.网络安全要求:包括网络边界安全、访问控制、漏洞管理、加密传输等,以确保网络的安全。
3.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培训、事件管理、备份和恢复等,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4.数据安全要求:包括数据分类、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加密等,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5.应用软件安全要求:包括软件开发规范、软件测试、漏洞修复等,以确保应用软件的安全性。
等级保护3级适用于重要信息系统。
在2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授权、权限管理等,以确保用户访问的合法性和权限的正确性。
2.安全审计要求:包括安全审计日志、审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以便对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控和审计。
3.物理安全要求:在2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善程度、视频监控的覆盖率等要求。
4.网络安全要求:在2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边界防火墙的配置要求、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响应要求等。
5.应急演练要求:包括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等,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总而言之,等级保护2级和3级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涵盖了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管理、数据安全、应用软件安全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从而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54432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9.png)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备注:其中黑色字体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系统要求,蓝色字体为第三级系统等保要求.一、物理安全1、应具有机房和办公场地的设计/验收文档机房场地的选址说明、地线连接要求的描述、建筑材料具有相应的耐火等级说明、接地防静电措施2、应具有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申请、审批记录;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3、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三级明确要求;电子门禁系统有验收文档或产品安全认证资质,电子门禁系统运行和维护记录4、主要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上应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5、介质有分类标识;介质分类存放在介质库或档案室内,磁介质、纸介质等分类存放6、应具有摄像、传感等监控报警系统;机房防盗报警设施的安全资质材料、安装测试和验收报告;机房防盗报警系统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7、应具有机房监控报警设施的安全资质材料、安装测试和验收报告;机房监控报警系统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8、应具有机房建筑的避雷装置;通过验收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9、应在电源和信号线上增加有资质的防雷保安器;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部门对防雷装置的检测报告10、应具有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消防系统的运行记录、检查和定期维护记录;消防产品有效期合格;自动消防系统是经消防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11、应具有除湿装置;空调机和加湿器;温湿度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2、应具有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防水检测装置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3、应具有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4、应具有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如UPS;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5、应具有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如双路供电方式16、应具有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备用供电系统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二、安全管理制度1、应具有对重要管理操作的操作规程,如系统维护手册和用户操作规程2、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3、应具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制度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4、应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论证和审定方式如何如召开评审会、函审、内部审核等,应具有管理制度评审记录5、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收发登记记录,收发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如正式发文、领导签署和单位盖章等----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6、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审定周期多长.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评审记录7、系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出现新的安全漏洞以及技术基础结构和组织结构等发生变更时应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对需要改进的制度进行修订.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修订记录三、安全管理机构1、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2、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3、应设立机房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重要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数量情况管理人员名单、岗位与人员对应关系表4、安全管理员应是专职人员5、关键事物需要配备2人或2人以上共同管理,人员具体配备情况如何.6、应设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最高领导是否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的人员担任7、应对重要信息系统活动进行审批如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发布、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产品的采购、外部人员的访问等,审批部门是何部门,审批人是何人.审批程序:8、应与其它部门之间及内部各部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沟通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或者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9、应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安全工作会议文件或会议记录,定期:10、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安全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文件或工作记录如会议记录/纪要,信息安全工作决策文档等11、应与公安机关、电信公司和兄弟单位等的沟通合作外联单位联系列表12、应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等建立沟通、合作机制.13、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具有安全顾问名单或者聘请安全顾问的证明文件、具有安全顾问参与评审的文档或记录14、应组织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查看检查内容是否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15、应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否包含现行技术措施有效性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具有安全检查表格,安全检查报告,检查结果通告记录四、人员安全管理1、何部门/何人负责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录用工作录用过程2、应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进行审查,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文档或记录3、应与录用后的技术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协议中有保密范围、保密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的签字等内容4、应设定关键岗位,对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是否从内部人员中选拔,是否要求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5、应及时终止离岗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离岗人员所有访问权限终止的记录6、应及时取回离岗人员的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等交还身份证件和设备等的登记记录7、人员离岗应办理调离手续,是否要求关键岗位调离人员承诺相关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具有按照离岗程序办理调离手续的记录,调离人员的签字8、对各个岗位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技能考核;具有安全技能考核记录,考核内容要求包含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9、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审查和考核与一般岗位人员有何不同,审查内容是否包括操作行为和社会关系等.10、应对各类人员普通用户、运维人员、单位领导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和安全技术培训.11、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记录,记录应与培训计划一致12、外部人员进入条件对哪些重要区域的访问须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进入,外部人员进入的访问控制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等13、应具有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的书面申请14、应具有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的登记记录记录描述了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的进入时间、离开时间、访问区域、访问设备或信息及陪同人等五、系统建设管理1、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具有定级文档,明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2、应具有系统建设/整改方案3、应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由何部门/何人负责4、应具有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系统安全建设工作计划中明确了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计划5、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等相关配套文件进行论证和审定配套文件的论证评审记录或文档6、应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等相关配套文件应定期进行调整和修订7、应具有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维护记录或修订版本8、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和使用系统信息安全产品9、安全产品的相关凭证,如销售许可等,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产品10、应具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11、采购产品前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形成候选产品清单,是否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12、应具有产品选型测试结果记录和候选产品名单及更新记录产品选型测试结果文档13、应具有软件设计相关文档,专人保管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应具有软件使用指南或操作手册14、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应进行授权和批准15、应具有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文档或记录16、软件交付前应依据开发协议的技术指标对软件功能和性能等进行验收检测17、软件安装之前应检测软件中的恶意代码该软件包的恶意代码检测报告,检测工具是否是第三方的商业产品18、应具有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19、应具有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操作手册等开发文档20、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21、应具有工程实施过程应按照实施方案形成各种文档,如阶段性工程进程汇报报告,工程实施方案22、在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前,应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安全性测试第三方测试机构出示的系统安全性测试验收报告23、应具有工程测试验收方案测试验收方案与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内容一致24、应具有测试验收报告25、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测试验收工作具有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的意见26、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文档、软件等进行清点系统交付清单27、应具有系统交付时的技术培训记录28、应具有系统建设文档如系统建设方案、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维的文档如服务器操作规程书以及系统培训手册等文档.29、应指定部门负责系统交付工作30、应具有与产品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系统运维商和等级测评机构等相关安全服务商签订的协议文档中有保密范围、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的签字等内容31、选定的安全服务商应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32、应与安全服务商签订的服务合同或安全责任合同书11、采购产品前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形成候选产品清单,是否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12、应具有产品选型测试结果记录和候选产品名单及更新记录产品选型测试结果文档13、应具有软件设计相关文档,专人保管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应具有软件使用指南或操作手册14、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应进行授权和批准15、应具有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文档或记录16、软件交付前应依据开发协议的技术指标对软件功能和性能等进行验收检测17、软件安装之前应检测软件中的恶意代码该软件包的恶意代码检测报告,检测工具是否是第三方的商业产品18、应具有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19、应具有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操作手册等开发文档20、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21、应具有工程实施过程应按照实施方案形成各种文档,如阶段性工程进程汇报报告,工程实施方案22、在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前,应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安全性测试第三方测试机构出示的系统安全性测试验收报告23、应具有工程测试验收方案测试验收方案与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内容一致24、应具有测试验收报告25、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测试验收工作具有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的意见26、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文档、软件等进行清点系统交付清单27、应具有系统交付时的技术培训记录28、应具有系统建设文档如系统建设方案、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维的文档如服务器操作规程书以及系统培训手册等文档.29、应指定部门负责系统交付工作30、应具有与产品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系统运维商和等级测评机构等相关安全服务商签订的协议文档中有保密范围、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的签字等内容31、选定的安全服务商应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32、应与安全服务商签订的服务合同或安全责任合同书六、系统运维管理1、应指定专人或部门对机房的基本设施如空调、供配电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由何部门/何人负责.2、应具有机房基础设施的维护记录,空调、温湿度控制等机房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记录3、应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机房安全管理工作4、应对办公环境保密性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离开座位确保终端计算机退出登录状态、桌面上没有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5、应具有资产清单覆盖资产责任人、所属级别、所处位置、所处部门等方面6、应指定资产管理的责任部门或人员7、应依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8、介质存放于何种环境中,应对存放环境实施专人管理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防潮、防盗、防火、防磁,专用存储空间9、应具有介质使用管理记录,应记录介质归档和使用等情况介质存放、使用管理记录10、对介质的物理传输过程应要求选择可靠传输人员、严格介质的打包如采用防拆包装置、选择安全的物理传输途径、双方在场交付等环节的控制11、应对介质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盘点介质归档和查询的记录、存档介质定期盘点的记录12、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如何管理,销毁前应对数据进行净化处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是否进行内容加密并有领导批准.对保密性较高的介质销毁前是否有领导批准送修记录、带出记录、销毁记录13、应对某些重要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异地存储环境是否与本地环境相同防潮、防盗、防火、防磁,专用存储空间14、介质上应具有分类的标识或标签15、应对各类设施、设备指定专人或专门部门进行定期维护.16、应具有设备操作手册17、应对带离机房的信息处理设备经过审批流程,由何人审批审批记录18、应监控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等19、应有相关网络监控系统或技术措施能够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监测和报警20、应具有日常运维的监控日志记录和运维交接日志记录21、应定期对监控记录进行分析、评审22、应具有异常现象的现场处理记录和事后相关的分析报告23、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设备状态、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24、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网络安全管理工作25、应对网络设备进行过升级,更新前应对现有的重要文件是否进行备份网络设备运维维护工作记录26、应对网络进行过漏洞扫描,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27、对设备的安全配置应遵循最小服务原则,应对配置文件进行备份具有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离线备份28、系统网络的外联种类互联网、合作伙伴企业网、上级部门网络等应都得到授权与批准,由何人/何部门批准.应定期检查违规联网的行为.29、对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应进行限制管理30、应具有内部网络外联的授权批准书,应具有网络违规行为如拨号上网等的检查手段和工具.31、在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前应经过测试,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32、应有补丁测试记录和系统补丁安装操作记录33、应对系统管理员用户进行分类比如:划分不同的管理角色,系统管理权限与安全审计权限分离等34、审计员应定期对系统审计日志进行分析有定期对系统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的分析报告35、应对员工进行基本恶意代码防范意识的教育,如告知应及时升级软件版本对员工的恶意代码防范教育的相关培训文档36、应指定专人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并保存记录.37、应具有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的记录38、应对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进行记录代码库的升级记录,对各类防病毒产品上截获的恶意代码是否进行分析并汇总上报.是否出现过大规模的病毒事件,如何处理39、应具有恶意代码检测记录、恶意代码库升级记录和分析报告40、应具有变更方案评审记录和变更过程记录文档.41、重要系统的变更申请书,应具有主管领导的批准42、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应识别需定期备份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备份文件记录43、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44、应有系统运维过程中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对应的报告或相关文档45、应对安全事件记录分析文档46、应具有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47、应具有应急响应小组,应具备应急设备并能正常工作,应急预案执行所需资金应做过预算并能够落实.48、应对系统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培训记录49、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50、应对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审查并更新51、应具有更新的应急预案记录、应急预案审查记录.。
二级等保与三级等保所需设备
![二级等保与三级等保所需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b3c8039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7.png)
网络设备防护(G3)
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S3) f)应釆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S3) b)应对同一用户釆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堡垒机+UKey认证
备份和恢复(A3)
二级等保要求及所需设备
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所需设备
防盗窃和防破坏(G2〉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机房防盜报警系统
防火(G2)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灭火设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温湿度控制(G2)
机房应设置湿、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机房专用空调
a)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b)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IDS (或IPS〉
安全审计(G2)
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安全审计(G2〉 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d)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日志审计系统 日志服务器
恶意代码防范(G2)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网络版杀毒软件
备份和恢复(A2)
a)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系统
网络安全管理(G2)
d)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系统安全管理<G2) b)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d9e50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8.png)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1.控制措施
2.权限管理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权限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用户身份验证的要求,要求使用多因素认证,如密码、指纹、刷
卡等;对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管理,实施最小权限原则,限制其对系统关
键部件的访问;对个人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权限
设置;定期审核和更新权限列表,确保权限授予合理、一致。
3.网络安全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更高。
其中包括
网络防火墙的要求,要求设立多层次的网络防火墙,实施访问控制和安全
审计;对入侵检测和入侵防护的要求,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洞,及时修复;对数据通信进行加密和隔离,如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设置虚拟
专网等。
4.数据安全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对数据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其中包
括对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要求,定期备份关键信息,并进行存储和恢复测试;对数据分类和加密的要求,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对关键性数据实
施加密保护;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要求,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
总之,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是针对国家关键信息进行的
更严格的安全保护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
相应的控制措施、权限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措施,确保关键信息的安全。
机房2级和3级国家等保要求
![机房2级和3级国家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e974b8755270722182ef726.png)
1)应设置恒温恒湿系统,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
1)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
2)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3)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1)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
1)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出入的接口、会话序列号、发出信息的主机名等信息,并应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用),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2)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3)应依据安全策略允许或者拒绝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
4)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5)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拨号访问控制
1)应在基于安全属性的允许远程用户对系统访问的规则的基础上,对系统所有资源允许或拒绝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2)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7)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防雷击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2)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2)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3)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
1)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良好状态。
1)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
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2567a0b58fb770bf78a554d.png)
3)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4)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5)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以备常用供电系统停电时启用。
电磁防护
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4)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防盗窃和防破坏
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
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
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5)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
6)应具有鉴别警示功能;
7)重要的主机系统应对与之相连的服务器或终端设备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自主访问控制
1)应依据安全策略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2)自主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3)自主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4)应由授权主体设置对客体访问和操作的权限;
2)对于每一个事件,其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1)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全面的监测、记录;
2)对于每一个事件,其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3)应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在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带宽;
等保二级 三级基本要求
![等保二级 三级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47918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d.png)
等保二级三级基本要求
等保二级和三级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是国家对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划分和要求。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基本要求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
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
作得到有效执行。
2. 安全技术措施,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包括访问控制、数据
加密、安全审计等,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安全运维能力,建立健全的安全运维体系,包括系统安全监测、漏洞管理、应急响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保障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备份与恢复、灾难恢复等,确保信息系统在遭受破坏或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
5. 安全审计能力,具备信息系统安全审计能力,包括日志管理、
安全事件分析等,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
等保二级和三级基本要求的实施,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运维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同时,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审计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各类单位和组织在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时,应当严格遵守等保二级和三级基本要求,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5291af8524de518974b7d08.png)
管理要求项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授权和审批沟通和合作审核和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制定和发布制定和发布评审和修订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录用人员离岗人员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第三方人员访问管理系统定级安全方案设计产品采购自行软件开发外包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管理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系统交付系统备案安全测评安全服务商选择环境管理资产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监控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密码管理变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管理二级等保1)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人、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2)应设立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3)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2)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兼任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1)应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关键活动进行审批;2)应列表说明须审批的事项、审批部门和可批准人。
1)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和组织内部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助处理信息安全问题;2)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协调安全工作的实施;3)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
1)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户账号情况、系统漏洞情况、系统审计情况等。
1)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性文件和安全策略等,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责任等;2)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约束人员的行为方式;3)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失误。
机房2级及3级等保要求
![机房2级及3级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3b54adac281e53a5902ffa9.png)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3)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3)安全审计应可以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4)安全审计应可以对特定事件,提供指定方式的实时报警;
5)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边界完整性检查
1)应能够检测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即“非法外联”行为)。
1)应能够检测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即“非法外联”行为);
2)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3)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4)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5)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以备常用供电系统停电时启用。
电磁防护
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2)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3)应支持恶意代码防范的统一管理。
1)应在网络边界及核心业务网段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2)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3)应支持恶意代码防范的统一管理。
网络设备防护
1)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2)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机房2级和3级国家等保要求
![机房2级和3级国家等保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bd3225228ea81c758f578da.png)
6)重要网段应采取网络层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绑定措施,防止地址欺骗。
1)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应具备冗余空间,要求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应设计和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2)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并准确定出位置,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3)应能够对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测后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网络入侵防
1)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入侵事件的发生。
2)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3)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4)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
5)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以备常用供电系统停电时启用。
电磁防护
1)应采用接地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1)应采用接地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1)应在基于安全属性的允远程用户对系统访问的规则的基础上,对系统所有资源允或拒绝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2)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3)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访问规则,决定允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
网络安全审计
1)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事件进行日志记录;
安全审计
1)安全审计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2)安全审计应记录系统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重要用户行为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行检测和清除; 2)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
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3) 应支持恶意代码防范的
2)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 更新;
3) 应支持恶意代码防范的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
网络 1)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 1)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设备 防护
户进行身份鉴别;
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
控制
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
口号、协议、出入的接口、会话序列号、
的端口号、协议、出入的
发出信息的主机名等信息,并应支持地
接口、会话序列号、发出
址通配符的使用),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
信息的主机名等信息,并
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技术要求项
二级等保
三级等保
应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 2)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
二级等保
三级等保
令长度、复杂性和定期的
例如口令长度、复杂性和定期的更新等;
更新等;
6) 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5)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
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能,如:结束会话、限制 7)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如:结束会
非法登录次数,当网络登
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
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当网络登录连
分
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 3) 应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在满足业务高
结构图;
峰期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带宽;
3) 应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 4)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
在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 5)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所
带宽;
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
2) 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3) 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 1) 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 1) 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
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
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 2)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其建
系统的良好状态。
筑材料应具有耐火等级;
3) 机房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
4)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
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
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
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6) 重要网段应采取网络层地址与数据链路
5)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
层地址绑定措施,防止地址欺骗;
能、重要性、所涉及信息 7)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
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
供应(如 UPS 设备)。 5)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
以备常用供电系统停电时启用。
电磁 1)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 1)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
技术要求项
二级等保
三级等保
防护
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
备寄生耦合干扰;
耦合干扰;
2)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
2)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
行有效阻断;
3)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
络的行为进行检测后准确定出位置,并
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网络 1)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 1) 应在网络边界处应监视以下攻击行为:
入侵 防范
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
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 出攻击、IP 碎片攻击、网 络蠕虫攻击等入侵事件
访问 控制
许远程用户对系统访问
统访问的规则的基础上,对系统所有资
的规则的基础上,对系统 所有资源允许或拒绝用 户进行访问,控制粒度为 单个用户;
源允许或拒绝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粒度 为单个用户; 2)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2)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 3)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
接超时,自动退出;
8)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例如
将管理与审计的权限分配给不同的网络
设备用户。
主机 身份 1)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 1)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的身份
系统 安全
鉴别
系统用户的身份标识应
标识应具有唯一性;
具有唯一性; 2)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
据库管理系统的用户进 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过屋顶和墙壁渗透;
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4) 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
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
转移与渗透。
防静 1) 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 1) 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电
静电措施
2) 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温湿 1) 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 1) 应设置恒温恒湿系统,使机房温、湿度
度控
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
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防水 1)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 1)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和防
和活动地板下;
2) 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
潮 2) 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
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
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 3)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
施,如设置套管;
透;
3)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 4) 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
边界 1) 应能够检测内部网络中 1) 应能够检测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
完整
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
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
技术要求项 性检 查
二级等保
三级等保
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
(即“非法外联”行为);
的行为(即“非法外联”行 2)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网络的行
为)。
为进行检查,并准确定出位置,对其进
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坏
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 3)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
易除去的标记;
地下或管道中等;
3)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 4)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
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
案室中;
道中等;
5) 设备或存储介质携带出工作环境时,应
4)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
受到监控和内容加密;
用户的权限分离;
7) 应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强制 无 访问 控制
1)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和访问重要信息资源 的所有主体设置敏感标记;
2) 强制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重要
信息资源直接相关的所有主体、客体及
它们之间的操作;
3) 强制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
如口令长度、复杂性和定期的更新等; 5)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如:结束会
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当登录连接超
非法登录次数,当登录连
时,自动退出;
接超时,自动退出。
6) 应具有鉴别警示功能;
7) 重要的主机系统应对与之相连的服务器
或终端设备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自主 1) 应依据安全策略控制主 1) 应依据安全策略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6)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的防盗报
5) 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
警系统,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
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
为;
窃和破坏行为。
7)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技术要求项
二级等保
三级等保
防雷 1)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 1)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击
置;
2)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
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
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业务数据主机。
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
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
址段;
6) 重要网段应采取网络层
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
绑定措施,防止地址欺骗。
网络 1)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 1)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包括数据包的
访问
(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
范围。
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
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4) 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鉴别
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
防盗 1)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 1)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
窃和
理受限的范围内;
2) 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
防破 2) 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
2)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 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3)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3)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
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系统身份鉴别信息应具 4)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的身份
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例
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例
如口令长度、复杂性和定 期的更新等; 4)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 能,如:结束会话、限制
限的用户数量。
决定允许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
网络 1)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 1)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
安全 审计
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 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全面的监测、
用户行为等事件进行日 志记录; 2) 对于每一个事件,其审计 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
记录; 2) 对于每一个事件,其审计记录应包括:
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计相关的信
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
息;
审计相关的信息。
3) 安全审计应可以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并生成审计报表;
4) 安全审计应可以对特定事件,提供指定
方式的实时报警;
5) 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