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植物种子的萌发为什么种子萌发时需要水分 文字素材3(苏教版七年级上)

5.1 植物种子的萌发为什么种子萌发时需要水分  文字素材3(苏教版七年级上)

为什么种子萌发时需要水分

大家知道,要想使种子发芽,首先必须使它有足够的水分。因为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很少,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都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种子萌发的首先条件是充分吸足水分才能使生命活跃起来。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来。

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把储藏的养料进行分解,成为溶解状态向胚芽转移以供胚芽利用。

胚和胚乳吸水后增大体积,柔软的种皮在胚和胚乳的挤压下容易破裂,为胚芽、胚根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创造了条件。

萌发时的吸水量也因种子不同而不相同,这决定于种子内储藏养料的性质。含蛋白质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大;含脂肪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含淀粉较多的种子吸水量一般不大。一般来讲,种子吸水后要增加重量30%以上,此外种子也能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水分以供萌发的需要。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日期光照下的种子发芽情况黑暗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照片文字描述照片文字描 述10.1长出胚根长出胚 根

10.2露出子叶露出子 叶 10.3子叶长出子叶长 出 10.4胚轴稍微 变长胚轴变长,有真叶 10.5有真叶真叶变 大 10.6上胚轴变 长,有几根 才长出真 叶上胚轴变长

10.7一株比较 成熟,其他 的继续生 长继续生长,都比较成熟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植物种子的萌发

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3、知道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学习内容分析:“种子的萌发”一节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历程。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起始 阶段。在本部分中,《课程标准》已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提倡开展“种子萌发”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农业生产中各种工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多月的生物学,对于生物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种子的结构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 具体目标: 描述种子的结构。 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知道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 师生活动:(一)、情境导入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萌发形成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

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新课讲授 一、种子的结构 1、种子的结构 ①展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讲述:虽然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种子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 2、以大豆种子为例,观察种子的结构。 ①教师指导:先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再剥去种皮,用手掰开种子的两片子叶,观察大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②观察种子后,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一般结构。 ③思考拓展:所有种子的结构都是与大豆种子的一样吗?玉米?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④提问:把煮熟的种子种到土壤里会不会萌发?为什么大米种到地里不会萌发?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过渡:那是不是种子只要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就一定能萌发了呢?种子萌发还需要一些外界条件。那么你知道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吗?】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家里的大人如果要将一块空地种上自己想要的作物,他们会怎样处理种子使种子能够萌发呢?(提示:什么温度?浸不浸种?松不松土?埋不埋到土里?见不见光?施不施肥?)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

简史—植物的演化及与环境的关系

简史—植物的演化及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对于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进化,达尔文曾经精辟地将其规律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类没有出现或者没有能力过多介入自然界的时候,植物就已经在不停地湮灭或者生长繁衍了,植物的进化历程是在不打破自然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万世沧桑,大约四亿年前,植物在这片贫瘠的大陆诞生了在那个遥远的、人类尚未出现的久远年代里,植物这个地球上最为庞大而神奇的生物种族究竟走过了一个怎样的进化历程。自然界中一切物种的进化都源于生命体,而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准备好所有条件,生命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植物的诞生与进化亦是如此。植物的生命从海洋起始,经历了简单的藻类绿体阶段、陆地苔藓阶段、蕨类繁茂阶段、获得繁衍种子的裸子植物阶段,最后进化到了万千纷繁、千姿百态的被子时代。从植物进化的观点出发,目前的被子植物繁荣时代是植物进化史上的最高期,现在已知的植物在地球上已约50万余种。这些众多的植被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覆盖着地球绝大部分的陆地表面以及江河湖海。——《植物的进化历程》中国出版集团 关键词:生长繁衍进化藻类蕨类裸子被子 〈一〉植物进化的四个阶段 人们研究了过去居住在地球上那些动物和植物残余的化石,证明了生物一直在演变,在进化。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和现在的生物完全不一样,年代越是离现在久远,那个时代的生物就越低级,越简单。恩格斯提出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概念,他肯定了生命界和非生命界的统一性,他把生命看成是发展的产物。他给生命下了一个光辉的定义,他断定了蛋白质是物质的生命携带者。一九五二年,米勒通过了科学实验证实了由原始大气演变为生命物质的过程,给唯心主义以致命一击。生命起源的科学规律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了。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结构极为简单,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生活在水域中;经过数亿年的漫长岁月,有些植物从水中转移到陆地上生活.陆地上的环境条件不同于水中,生活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变化很大比如说,植物在水中生活时,用身体的整个表面吸收养料,而在陆地上就需要专门的器官,一方面从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另一方面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氧气。 一、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不断地与外界环境条件作斗争。环境不断在发生变化,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也必然会跟着发生变化。 二、由于某些地理的阻碍而发生的地理隔离,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使许多生物不能自由地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这样,就使在海洋东岸的种群跟西岸的种群隔离了。隔离使得不同的种群有机会在不同条件下积累不同的变异,由此出现了形态差异、生理差异、生态差异或染色体畸变等现象,从而实现了生殖隔离。这样,新的种类就形成了。 三、在自然条件下,植物通过相互自然杂交或人类的长期培育,也使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制作人:肖中豪;邓鑫;李天铭 学号:06;07;07 学校:南村侨联中学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

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篇二: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篇三: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转自:小草范文网: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习题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A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B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D)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干旱疏松的土壤B 、冰冻的土壤C 、潮湿板结的土壤D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 探究计划。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C.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A、A和B可形成对照

可形成对照和CB、B 、清水中缺乏营养C 、种子太少具偶然性D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6,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在上海世博园内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的内部,”,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种子殿堂”) 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B、温度、光A、空气、水 、温度、水D、空气、光C一定不会萌发,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 的是 ( ) (、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8 、防止病虫害A B、保持适宜的温度C、保持空气的流通D、保持充足的水分种子被害虫咬去了一种子被害虫咬坏了胚,B,但是,A9、有两粒玉米种子已经度过了休眠期) 这两粒种子的萌发情况是(小部分胚乳。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两粒种子都会萌发、BA、A ,B种子不会萌发B、A种子会萌发两粒种子都不会萌发A、B、C ,A种子不会萌发BD、种子会萌发) 种子变空瘪的原因是、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后10,( 、被胚芽吸收掉A.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11、下表是某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情况,请判断其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光照C、温度D、空气A、水分B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中学王赛璀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技能目标: 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情感目标: 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或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及观察所用器具。 2、FLASH: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及实物投影。 3、课前两周安排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并完成探究报告。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 一、大豆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结构: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 种皮①:保护作用; 胚 ; 六、课堂练习: 1、识图作答:请填出图中标号的结构名称 2、、填空题 (1)、一粒种子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胚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组成,是新植物体 的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________,胚轴发育成__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 (3)、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胚。 (4)、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选择题 (1)、下列结构中,不是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 .胚 B .胚乳 C .子叶 D .种皮 (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分别贮藏在 ( ) ①胚 ②子叶 ③种皮 ④胚乳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教学反思:本节课既结合了实物投影,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还让学生自己观察了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将抽象化的内容形象化,将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科学知识,感悟客观规律的存在。 1 5

植物的生长历程

植物的生长历程 目录 根系的生长发育及结构 (2) 茎生长发育及结构 (6) 叶的来源及结构 (11) 花的来源、组成 (13) 花粉和胚珠的发育 (14) 果实的形成 (15)

根系的生长发育及结构 种子萌发、胚发育成新一代的个体,其根、茎、叶分别来自于胚根和胚芽等的发育和生长。通常情况下,陆生植物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生长,形成植株的主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支根,成为侧根。 任一植株地下部分的根总称为根系。依据根系的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直根系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此种类型。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及其侧根所组成,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属于此种

类型。 根在系统进化与个体发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植物从水生迈向陆地生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营养器官。 根的解剖结构。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总长1~5cm。 根毛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特点主要有,1.根毛大大增加了根部的吸收表面积。2.根毛还可改善,根与土粒的接触。 根细胞分裂的方向:平周分裂,又称切向分裂,方向与器官表面平行,使增粗和增厚。垂周分裂,又称径向分裂。方向与器官表面垂直,使增粗或面积扩大。横向分裂,方向与器官中轴垂直,使伸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有些植物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

皮层一般又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三部分。 维管柱,又称中柱,包括维管柱鞘(又称中柱鞘)和维管组织。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特别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根在初生生长的基础上产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根的次生生长是根的增粗生长过程,根的不断增粗是根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维管形成层,位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未分化的薄壁细胞和维管柱鞘一定部位的、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所组成。 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简单组织,组成了周皮。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个基本部分,但各部分又各有其特点,尤其是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因而没有次生结构。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一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景泰四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执笔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874833.html,]学案编号课题教研组长(签字)学校领导(审核) 2019.10.17 总第11—012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一学时) 个性修改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备注【本节目标】 1. 描述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874833.html,] 2. 通过观察,认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 重点:描述常见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 难点:探究玉米的内部结构及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准备探究实验器材。2.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本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准备使用材料。2.做调查,农民播种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二、学习新课: 任务一:【自学探究】(自学导航,自主学习,大胆展示,让学生“行”动) (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本 P63-64页,并勾画出重点内容。(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任务二:【合作探究】(动手实验、深入了解,互相交流,让学生“会”动) 探究主题一:种子的结构[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个别展示] 活动一:认植物,识种子(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种子,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活动二:剖种子,寻结构(动手实验,注意方法,观察结构,总结展示,得出结论)[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874833.html,] [来源学。科。网Z。X。X。K]

每位同学发1粒浸泡24小时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分组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尝试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同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1.大豆种子的结构主要由什么组成? 2. 胚由哪几部分组成? 3. 种皮有什么作用? 4.大豆种子的子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通过观察豆芽讨论回答:1.在大豆种子中,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2.对于一粒种子而言,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 活动三:作对比,找异同: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异同[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874833.html,] 类型[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874833.html,]大豆种子玉米种子 不同点 相同点[来源学*科*网]都有和 探究主题二: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选种子,论问题,达共识,谈感受,育情感)(资料剖析,拓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爱”动) 【课堂小结】谈收获,提疑问。(精彩展示、互相竞争,积极参与,让学生“爱”动) 【当堂检测】(学以致用,智力比拼,心动不如行动) 1.俗称“豆瓣”是指菜豆的 (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3. 我们常吃的豆腐和玉米粥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 ①种皮②胚芽③子叶④胚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个谜语说的是。其中“红帐子”是指种子的,“白胖子”是指种子的。 【课后准备】: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好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带进课堂来呈现你们的精彩实践活动。[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874833.html,]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从生理角度看,萌发是无休眠或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吸水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呼吸作用增强,贮藏物质被分解并转化为可供胚利用的物质,引起胚生长的过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萌发的本质是水分、温度等因子使种子的某些基因表达和酶活化,引发一系列与胚生长有关的反应。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以下六个生理生化变化: (一)种子吸水 种子的吸水分为三个阶段:“快—慢—快”(急剧吸水阶段—吸胀性吸水;吸水迟缓阶段;胚根出现;生长吸水阶段—渗透性吸水)。 (二)呼吸作用的变化 在吸水的第一和第二阶段,CO2的产生大大超过O2的消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吸水的第三阶段,O2的消耗大于CO2的释放—有氧呼吸。 (三)酶的变化 1、酶原的活化:种子吸胀后立即出现,如:β-淀粉酶、蛋白酶等。 2、重新合成:如α-淀粉酶、蛋白酶等。 两种途径: (1)活化长寿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 (2)新合成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 (四)贮藏物质的动员 淀粉经水解或磷酸解为葡萄糖,使有机物的种类增加。 (五)植物激素的变化 ABA(脱落酸)等抑制剂下降,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GA(赤霉素)含量上升,使胚乳中贮藏物的降解,促进胚根胚芽的生长,控制幼苗的向地性生长。 种子储藏种子的呼吸作用在种皮未破裂时,先以无氧呼吸供能,后逐渐有氧呼吸。在种皮破裂后,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

种子萌发的常见图像 (1)可溶性糖;(2)淀粉;(3)千粒重(4)含N物质;(5)粗脂肪

种子的休眠 1)休眠的主要原因 ①种皮限制; ②种子未完全成熟; ③胚未完全发育; ④抑制物的存在。 2)休眠意义: 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条件或季节里萌发, 免于幼苗受到伤害和死亡。 1.下列对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植物的进化历程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基本信息 1.课题名称: 《植物进化历程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王怡然 3.课题指导师:龙志雄 4.探究目的:了解植物进化的过程,探究生物进化学 5.具体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 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③写文章或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资料摘自生物秀《植物进化的历程》 在拉马克名着《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这里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植物进化你。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①藻体各式各样,氧气,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菌类植物: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的低等类植物。其中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类。其共同特征是: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 地衣植物: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物。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使其既没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 苔藓植物: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植物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蕨类植物:是只比苔藓植物略高级的的高等植物。繁盛于石炭纪,当时曾是高达20-30m 的高大植物。靠孢子繁衍后代。一些种类可食用、药用绿肥饲料和观赏古代蕨类形成煤。地球上的优质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纪大型蕨类植物形成的。这些蕨类中的绝大多数已在中生代前灭绝。今天它们的后代多生长在湿润阴暗的丛林里,且多为矮小类型。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第一代为无性繁殖世代,而第二代成为有性繁殖世代。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孢子体发达,占绝对优势。多数种类为常绿乔木,有长枝和短枝之分;维管系统发达,网状中柱,无限外韧维管束,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除买麻藤纲植物以外,木质部中只有管胞而无导管和纤维。裸子植物韧皮部中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配子体

植物的进化历程

植物的进化历程 [作者:行云流水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54 更新时间:2006-7-26 新闻录入: yong703 ]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植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化过程,才形成当今世界上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植物世界。植物界依据进化程度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不具备多细胞构成的各种器官,通常生活在水中,它们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之一,包括原核植物(菌类)、藻类植物(紫菜)、真菌(蘑菇)、地衣(地卷);高等植物具有由多细胞构成的各种器官,有根、茎、叶的分化,基本上生活在陆地上,包括苔藓植物(泥炭藓)、蕨类植物(卷柏)、裸子植物(银杏)和被子植物(杨、柳)。 植物的演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即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核生物一直到年轻的被子植物,每一阶段都有化石证据。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出现过千姿百态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已经绝灭了,成为地史上的过客,有的延续至今,一直为我们的地球披着浓重的绿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大约在距今 38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从此,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开始了。原始生命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大约在距今 34 亿年前,在原始的海洋里,已经出现了细菌和真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简单藻类植物 -- 蓝藻。它们在结构上比蛋白质团要完善得多,但是和现在最简单的生物相比却要简单得多,它们没有细胞的结构,连细胞核也没有,它们被称为原核生物,在古老的地层中还可以找到它们的残余化石。 地球上出现的蓝藻,数量极多,繁殖快,在新陈代谢中能把氧气放出来。它的出现在改造大气成份上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能自己能利用太阳光和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质的生物,并且出现了细胞核,如红藻,绿藻等新类型。藻类在地球上曾有过几万世纪的全盛时代,它们植物体的组织逐渐复杂起来,达到了更完善的程度。 由于气候变迁,在距今 4 亿年前后的志留纪末至泥盆纪初,植物开始登陆,它们就是裸蕨植物,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伟大事件。被迫接触陆地,逐渐演化为蕨类植物,这一时代以后便出现了裸子植物。大约一亿年以前,在地形上爆发了一个植物界最大的家族——被子植物。它们快速发展起来,整个植物面貌与现代植物已非常接近,直到现在,还是被子植物的天下。 就这样,植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几经兴衰,由无生命力到有生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才出现了今日形形色色的植物界。 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出现在晚志留纪至早泥盆纪的陆相沉积物中,表明距今4亿年前植物已由海洋推向大陆,实现了登陆的伟大历史进程。植物的登陆,改变了以往大陆一片荒漠的景观,使大陆逐渐披上绿装而富有生机。不仅如此,陆生植物的出现与进化发展,完善了全球生态体系。陆生植物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以海生藻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制造出糖类,而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大气中的CO2,排放出大量的游离氧,从而改善了大气圈的成分比,为提高大气中游离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4亿年前的植物登陆

植物的进化历程研究性学习报告精编版

植物的进化历程研究性学习报告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基本信息 1.课题名称: 《植物进化历程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王怡然 3.课题指导师:龙志雄 4.探究目的:了解植物进化的过程,探究生物进化学 5.具体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 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③写文章或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亿年。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当然其他各类植物也都在发展变化,种类也不少。-----资料摘自生物秀《植物进化的历程》 在拉马克名着《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这里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植物进化你。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①藻体各式各样,氧气,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植物的进化历程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基本信息 1.课题名称: 《植物进化历程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王怡然 3.课题指导师:龙志雄 4.探究目的:了解植物进化的过程,探究生物进化学 5.具体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 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③写文章或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亿年。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当然其他各类植物也都在发展变化,种类也不少。-----资料摘自生物秀《植物进化的历程》在拉马克名着《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这里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植物进化你。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①藻体各式各样,氧气,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菌类植物: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的低等类植物。其中包括细菌、

3.5.1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公开课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杨村中学王红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种子的结构 能力目标: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观察,尝试设计探究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行为习惯。 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教学重点: 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 尝试科学探究,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和准备好实验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小草萌发的视频),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植物发育由

种子萌发开始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现有的知识,大多数绿色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种子 方案一: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花生、绿豆、红豆等),小组讨论: (1)、说出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不一样。 (2)说出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点(都能萌发长出新的植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种子结构的新课。 活动二:认识种子的结构 1、指导学生观察大豆种子的外形、内部结构。 2、师生归纳说出: (1)大豆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 (3)大豆的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肥厚,这是因为贮藏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3、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教师提问: (1)玉米种子结构与大豆种子结构是否相同? (2)它们有没有像大豆的两片肥厚的子叶呢?(这时学生才发现 找不到;教师讲解:其实,它们也有子叶,但很薄很小,紧贴在胚的旁边) 活动三:辩认对比 通过观察,对比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结构的不同,要求学生讨论回答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进行回答:玉米种子有胚乳,而大豆种子没有胚乳;种子的最重要部分是“胚”。 三、拓展应用 教师提问:如果把大豆种子煮一下,再种下去,会不会萌发?如果种子的胚破坏了,会不会萌发?(以上情况都不会萌发)现在,请大家分析:为什么大米粒种下去不会萌发? 学生回答:因为种子的胚不完整。 从而达成共识: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教师总结:可见种子萌发的内因是“胚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满足了这一点,种子萌发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下一节课再讨论学习。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讨论、对比,认识了种子的结构。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在高等植物中是很特殊的,它的配子体高度发达,支配着生活、营养和繁殖。而孢子体不发达,寄居在配子体上,居次要地位。从而对苔藓植物的来源问题,迄今尚未得出结论。根据现代植物学家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主张。 (一)起源于绿藻 主张起源于绿藻的人,认为苔藓植物的叶绿体和绿藻的载色体相似,具有相同的叶绿素和叶黄素。在角苔中并具有蛋白核,储藏物亦为淀粉。其代表植物体发育第一阶段的原丝体,也很像丝藻。在生殖时所产生的游动精子,具有两条等长的顶生鞭毛,也与绿藻的精子相似。其精卵结合后所产生的合子,在配子体内发育,这点在丝藻中的某些种类如鞘毛藻属(Coleo-chaete),也具有相似的迹象。此外,绿藻中的轮藻,植物体甚为分化,其所产生的卵囊与精子囊,也可与苔藓植物的颈卵器与精子器相比拟。而且轮藻的合子萌发时,也先产生丝状的芽体。但轮藻不产生二倍体的营养体,没有孢子行无性生殖,由轮藻演化而来,似乎可能性也不大。 另外在40年代到50年代末,先后在印度发现了佛氏藻(Fritschiella tuberosa)(图4-15),在日本本土及加拿大西部沿海地区,发现了藻苔(Takakia lepidozioides)(图4-16)两种植物。佛氏藻是绿藻门中胶毛藻科(Chaetophoraceae)植物,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上,偶尔也生长在树木上,植物体由许多丝状藻丝构成,并交织在一起而呈垫状,其中有的丝状体伸入土壤中成为无色的假根细胞,有的丝状体向上,形成单列细胞构成的气生枝,此种结构与叶状的苔类相似。而藻苔是苔藓植物门中的苔类植物,植物体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它的配子体没有假根,只有合轴分枝的主茎,在主茎上有螺旋状着生的小叶,小叶深裂成2—4瓣,裂瓣成线形。有颈卵器,侧生或顶生在主茎上。精子器、精子、孢子体迄今尚未发现。它的形态及结构都很像藻类,故以前在没有发现其颈卵器时,一直认为它是一种藻类植物。由于以上两种植物的发现,为认为苔藓植物来源于绿藻类植物者,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例证。 (二)起源于裸蕨类

被子植物的进化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最古老的植物 藻类是所有植物中最古老的。大多数藻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每个可见的个体都没有根、茎、叶的区别━━是一个叶状体。藻类的体形差异很大,如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就非常小,它是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而海带属就是一群很大的海藻,这些褐色海藻可长达4米,而果囊马尾藻则可长达几十米。藻也有不同形状:一些呈简单的线状(直线的或有分支的),另一些是扁平的形状或球形,并有凸凹不平的边缘。 按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 藻和红藻。绿藻(如海莴苣和水绵)只有绿色色素 ━━叶绿素;褐藻(如墨角藻属植物)只有褐色和黄 色色素;红藻则含有红色和蓝色色素。藻类用色素来 获得能源,它们的生长也需要水和光。褐藻只能生长在海水中,绿藻和红藻也可 以生长在淡水中。有些藻类设法离开了水,如绿球藻 属生活在树皮或潮湿的旧墙上。 藻类进行繁殖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非常复杂。 一种长在岩石上的褐藻━━墨角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墨角藻可以是雄性或雌性的,或者同时既是雄性又是雌性的。在一定时间,叶状体的边缘出现膨胀,包住用来生产繁殖细胞(或叫配子)的繁殖器官,而生产出来的繁殖细胞被释放到水中,在水中受精,即雄配子和雌配子融合,形成单个细胞━━受精卵,再由受精卵长成新的植物。 我国学者一般将藻类分为11门:蓝藻、红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褐藻、裸藻、绿藻、轮藻。

最早的陆地“生产者” 美国古植物学家列塔里亚克在对宾夕法尼亚州晚奥陶纪古土壤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了某些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从地表进入土壤深处的足迹化石。根据这些化石推测,供养这些陆生动物的陆生植物早在奥陶纪就已经出现了。由于在这些古土壤中没有发现任何大植物化石和微古植物化石,只有重结晶的钙质管状微粒,列塔里亚克认为,这些微粒是某种藻类。可见,在奥陶纪时,虽然陆地上还没有高等植物,但是却已经存在着陆生藻类植物;而且,陆生高等植物很可能就起源于这些陆生藻类的某些类群,而不是起源于逐渐迁往陆地的水生高等植物。 实际上,在前寒武纪就已经存在了古土壤,其中还发现了有机物的遗迹。 在地球历史上,由于古气候等因素的变化,海平面发生过无数次的上升与下降。对于陆地来说,当海平面上升时,一些低洼地区就被淹没,造成海岸线向陆地深处推进,这一过程称为海浸;当海平面下降时,这些低洼地区又露出海面,造成海岸线向海洋深处退回,这一过程称为海退。 就在前寒武纪海浸-海退过渡带,科学家发现了远古的微生物,其形态很象现代的陆生藻类。科学家推测,这些最早上陆的藻类,则很可能起源于太古代末或元古代初。而它们的后代地衣类植物,则很可能在早古生代就已出现;在志留纪沿海边缘,已经发现了它们的遗迹。 地衣实际上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藻类被菌丝包裹在里面,以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真菌享用;而真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提供给藻类。地衣附着在岩石上生长,能够产生石蕊酸,使岩石表面逐渐分解成为土壤,为其它陆生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地衣可能为其它陆生植物由水上陆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真菌类由于不具有光合作用功能、营腐生或寄生性生活的特点,现在一般都被列为单独的一个界,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它们是某种原始的藻类植物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后不断演化出来的一个大门类,因此也把它们同藻类、地衣类一起列入低等植物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