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中的“见”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 这种效果,为什么?
这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是“心 与境合”的高度概括。当诗人采菊与篱下时,偶一 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怡人,飞鸟结伴相 还,环境优美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悠然自得的 心境相吻合。
抒隐居之情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怎样理解“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
能加深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 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 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 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 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 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 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 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 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 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 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
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
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
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
簪。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写出了“春 望”所见,一个“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 “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 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 悲凉 的气氛。 “国破”与“城春”意思相反,诗人却在此对举, 从而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正是这种别具匠心的艺 术安排,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教案
教(学)具、资料
图片,故事。
难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复习导入
1、简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2、说出一句他们的名言?
二、讲授新课
(一)、“天才的艺术家”
(二)、用生命作画的人
提问
评价并补充
1、概括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2、如何评价他的作品
1、说出《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英雄交响曲》
课后小节:
正确、大声地回答
阅读教材,列举出作品。
学生能够正确概括、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学会独立地概、归纳3分35分
(三)、乐坛雄狮贝多芬
三、小结
四、反馈
2、欣赏《向日葵》、《纺织工》、《吃土豆的人们》几幅作品。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1、贝多芬的音乐成就
2、欣赏《英雄交响曲》说出你从这首音乐当中体会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金州区历史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文学艺术的大师
年级及册别
九年级上册
24课
课型
新授
认知与技能
知道并说出托尔斯泰主要作品,《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过程与方法
搜集作品,读、看、听,学会欣赏、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成员交流感受,说说从他们身上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三位大师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动手绘制表格,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2、从托尔斯泰、凡·高、贝多芬的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指导释疑
学生听、思考
做课后习题及导航
分析作品评价人物
学习大师们的优秀品质

读徐鲁的“二十四堂经典文学阅读课”

读徐鲁的“二十四堂经典文学阅读课”

读徐鲁的“二十四堂经典文学阅读课”写这样的书,举重若轻的文学修养,删繁就简的重述能力,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涉及了对文学经典中的一些普世价值的辨析与认同,对人类的想象力、充分的道义感、健全的人格魅力、坚韧的奋斗意志的发掘和凸显,国际和历史的广阔认同,对于古典美和现代美的高度敏感,以及对于如何重述中国故事,对于中国故事中的传统道义精神与中华风骨的认识、理解与张扬难得的是,所有这些内容,在徐鲁的书中,都有所发现和表达。

一徐鲁是一位坐拥书城的安静的读书人。

他不是作家协会系统里的专业作家,却自称是一位专业读者。

因为经常写一些读书散文和书评文章,有时他自嘲说是在替人读书。

元代陆祖允有诗云: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

我为徐鲁写过一幅字,吾庐门一闭,满眼是深山。

徐鲁把这幅字挂在自己办公室里,朝夕相对。

我与徐鲁有着三十多年的友情了,三十多年来,他读书、教书、写书、编书、评书,几乎天天手不释卷,乐享在书香世界里,是一位真正的爱书人和读书人。

今年春天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采访我时,我都谈到了建设书香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争当书香社会的建设者这个话题。

现在的大学和中小学教育,对人文情怀的培养可以说是大面积缺失,而人文情怀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学阅读和各种艺术门类的教化。

这种阅读和教化风气应该从学校、从家庭、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开始。

家长、老师、学校对于孩子的阅读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才是营建书香社会的一线工作者和最有力的阅读推广人。

二他最近出版的厚厚的六卷新书,和他以往创作的作品不一样,这是六卷类似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式的书卷散文,是一个人的个人阅读史,也是一个人为传播书香、播撒阅读种子而完成的六大卷、将近 150 堂文学阅读课。

这六卷书也带有指导青少年们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何通过领略和品味中外文学大师笔下的思想之美、情怀之美、文学之美而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的性质。

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历史的思维导图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

建立后不久,即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

波斯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

(注意马拉松运动的来历)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内部矛盾激化,希腊极盛时期过去。

在希腊的北部的马其顿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路线及结果: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远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名言:条条道路通罗马)1、请说出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的疆域四至: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在最初约200年间,由于战争停止和统治加强,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2、如何评价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1)、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发展。

(2)、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拉丁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罗马法是人类的重要遗产。

基督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问题探究:1、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主流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方式,原因是什么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或战争)。

和平交往是主流。

赞成和平交往。

原因: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破坏了文化,虽然战争也能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但这种方式到处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如运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 - 中国戏曲一代宗师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病逝于北京。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进芳、梅葆玖等。

梅兰芳从艺一生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 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

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 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

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

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

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24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24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24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文学艺术的大师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月日课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其建立的牛顿力学体系。

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及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搜集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资料。

通过故事会、模拟学术交流报告会、开办科学展览馆等形式,增加对这些科学家的了解。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概括、合作学习等的习惯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探讨,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以及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名言的阅读,学习这些科学家的谦虚、勤奋、珍惜时间等可贵精神,确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自行处理教材和相关资料,去感受探究学习、多渠道学习的过程。

难点围绕主题整理、归纳、提炼有效信息。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复备预设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基础过关一、复习引领时代的思考部分内容二、导入新课:感悟历史:“我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和少说空话。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识结构:结合学案的知识梳理,快速记忆基础知识,然后起立背诵。

你能说出这三句名言分别出自何人么?请你说说你从这些名言中得到的启示。

自主学习23、24课,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5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抢答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边读书边标划重点,并记忆),然后快速反馈合作探究1、牛顿成为科学巨匠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

九年历史上册第24 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10-2【学习目标】1.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如《战争与和平》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

3.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自学提示:(一)重点: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二)学生自学教材(三)预习检测:1.列夫•托尔斯泰最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因此被誉为“”。

他的最著名的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3.终身与“命运”拼搏,以其顽强的意志与毅力,最终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伟大“英雄”的“乐坛雄狮”是,他是古典音乐派的终结者和的开拓者。

二、展示与质疑:三、点拨与归纳:天才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及作品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及作品乐坛雄狮――贝多芬及作品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巩固训练:(二)检测反馈:1.俄国有位伟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的主要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这位作家是()A.列夫•托尔斯泰 B.普希金 C.果戈理 D.屠格涅夫2.他在26岁时听力开始减退,晚年则完全失聪,他一生中创作交响曲最著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李斯特3.世界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A.达•芬奇 B.凡•高 C.莫耐 D.拉斐尔4.贝多芬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伟大业绩的作品是()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悲怆奏鸣曲》 D.《月光奏鸣曲》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

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在( )
A. 新文化运动期间 B. 人民解放战争后
C. 五四运动之后
D. 抗日战争之后
C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4. 以上海为舞台,全景式展现了上海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
面面,并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揭露了中国半殖民地社会
的黑暗的作品是( )
A. 《狂人日记》
B
B. 《子夜》
C. 《祝福》
D. 《雷雨》
5. “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
为抗战筹款。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傲骨嶙峋,具有独创
性和时代感。”这位擅长画马的著名画家是( )
A. 张大千
B. 任伯年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D
6. “他继承国画传统特色,力求推陈出新。他的画作大
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雅俗共赏。七七事变后,他拒
绝日伪大小头目索画,也不卖画,宁可挨饿也不丧失气
节。”这位爱国画家是( B )
产生深远影响。 ②《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对劳动人民的
苦难报以深切的同情,产生广泛影响。 二、茅盾: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子夜》等小
说,深刻反映了 中国近代社会 的发展变化。
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浙江 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 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 改豫才,“鲁迅”是他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 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宣传抗日
,最重要成果是《愚公移山图》国画
。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神话传
说。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负伤之狮》创作 于1938年,当时日 寇侵占了大半个中 国,国土沦丧,生 灵涂炭,徐悲鸿怨 愤难忍。他画的这 头双目怒视的负伤 雄狮在不堪回首的 神情中,准备战斗 、拼搏,蕴藏着坚 强与力量。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北师大版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北师大版
艺术达到了完美的 统一
三、乐坛雄狮贝多芬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 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 拓者。他与海顿、莫扎 特一起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维也纳三杰”。在57年 的短暂生涯里,贝多芬为人类留下了无 穷的音乐宝藏。人们称他为“乐圣”。

贝多芬生于1770年,死于1827年,是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集古典主义之大成, 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6岁患了耳 聋症,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 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 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9部交 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 10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 奏曲、声乐曲、剧乐曲等等。贝多芬的晚 年是他一生中最悲惨、最痛苦的岁月, 1826年12月,他从外地回到维也纳,路上 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使《第十交响 曲》成为绝响。
《复活》
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作品风格: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2.作品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涉及 大量哲理、道德、宗教和历史问题,艺术表 现领域极为广阔。 3.语言特点:精确、鲜明,能够充分提示事 物的特征和本质,人物的性格描写和思想的 表达细致入微。 4.擅长手法: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 其善于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被 誉为“心理描写大师”
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
·
《战争与和平》
• 1863―1869年,他创作了长篇历 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他创 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 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 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 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 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 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 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 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了俄国的前途 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 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 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 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山东省成武县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成武县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知识梳理】1.“天才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

《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

3、乐坛雄师:贝多芬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交响乐的结构形式。

作品:《英雄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命运交响曲》。

【试题演练】◆(2016·四川成都)15.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

填写下列表格,其中空白处应是A.《马可·波罗游记》B.《神曲》C.《哈姆雷特》D.《天方夜谭》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作品有 ①《向日葵》 ②《战争与和平》 ③《安娜•卡列尼娜》 ④《复活》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016·江苏南京)23.他“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是A .牛顿B .伏尔泰C .恩格斯D .列夫·托尔斯泰◆(2016·湖南邵阳)15.2015年9月28日上午,彭丽媛在纽约茱莉亚院仔细观看了贝多芬、莫扎特创作的手稿,并赞叹“太珍贵了“,彭丽媛观看到的手稿属于方面的作品。

A.美术B.音乐C.诗歌D.史学◆(2016·山东东营)20.贝多芬为拿破所写的,第一部明确反应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A.《维也纳森林序曲》B.《英雄交响曲》C.《春之声》D.《蓝色多瑙河》◆(2016·福建莆田)17.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是A.达·芬奇B.莎士比亚C.凡·高 D.贝多芬世界历史上册综合题一、选择题◆(2016·四川乐山)24.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24文学艺术的大师

24文学艺术的大师

2、最重要的贡献:
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交响曲的结构形式。
3、作品特点:
音乐作品线条严整粗犷,旋律简洁质朴、含蓄 深情,极富心灵的震撼力。
4.艺术特色:
用音乐表达他的思想、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 争的精神。
5、思想性:
贝多芬代表了进步的历史观、伦理观和新兴阶级的 审美理想,以他特有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人类博爱的 理想境界。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一、“天才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
1.地位: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2.文学成就: (1)文学风格: 继承了俄国和西欧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 传统,并大胆创新。 (2)作品内容: 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涉及大量哲理、 道德、宗教和历史问题,艺术表现领域 极为广阔。
(3)文学语言: 语言精确、鲜明,能够充分揭示事物的特 征和本质,人物的性格描写和思想的表达 细致入微。 (4)心理描写: 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画人 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被誉为“心理描 写大师”。 (5)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作品的思想性: 小说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揭 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败和教 会的伪善。 “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3.托尔斯泰特别热爱教育事业,热心农民教 育工作。
4.代表作品: 《向日葵》 思想性: 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 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他苦难 生命的缩影。
向 日 葵
自画像
飘黄的树林
太阳下的橄榄
奥维尔的教堂 精神病医院的走廊
《星夜》
《吃土豆的人》
《太阳和云彩下的麦田》
三、乐坛雄狮贝多芬
1、地位: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 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第课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对应学生用书第51~52页)一、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背景:20世纪的世界文学呈现出花团锦簇的繁荣景象。

2.代表作家:西奥图·德莱塞。

3.地位: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4.代表作:《美国的悲剧》等。

5.主题:其作品对“美国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二、一代大师毕加索1.背景:20世纪,西方艺术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反传统”成为艺术的主流派。

2.创作风格:一生追求创新,不断地改变艺术风格,引导着艺术发展的潮流。

3.代表作品:《亚威农的女郎》《格尔尼卡》《和平鸽》等。

4.影响:献身艺术近80年,为20世纪现代艺术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三、爵士乐与好莱坞1.爵士乐(1)特点:即兴的表演风格,节奏感很强,充满活力。

(2)发展: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芝加哥,后来经纽约传遍美国,走向世界。

2.好莱坞(1)地位:好莱坞是美国的电影城,它成了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

*(对应学生用书第52~53页)探究点美国电影与音乐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导学】1.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有哪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怎样风格的作家?答案:略。

2.爵士乐起源于哪里?其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怎样的?最主要的演奏特点是什么?答案:略。

【小贴士】毕加索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塑造世界,随心所欲地展现他的威力。

他不要觃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的艺术历程是没有觃律可循的,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从具体到抽象,来来回回,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的自由适合他。

材料一提起爵士音乐,人们最先联想到的人,很可能是一位具有小丑般形象的,活泼可爱的小人物。

他是一位声音沙哑的歌手,手中常常拿着一支小号。

他以新奥尔良爵士乐风格,在迪克西兰爵士乐配曲下,演奏结构简单、富有戏剧性的作品。

这个人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材料二名片欣赏*【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爵士乐产生于哪里?这种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影片是在哪里拍摄的?这对美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结合二战后的美国历史,分析美国在很多艺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九上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九上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和终结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P72)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克里木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也表明改革前的俄国面临统治危机)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力,避免人民革命3、时间:1861年4、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5、前提:尽量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6、主要内容:政治: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经济:③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只有使用权土地(份地)(无所有权,所有权仍归地主)。

7、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8、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9、影响:进步性:①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②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最重大的影响,也表明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局限性:①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民主权利②农民为获得2、这场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1)从改革的内容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本、市场,因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从改革的影响看:改革后的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它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5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半自由)进一步发展)南北经济上的矛盾表现在:在原料、市场、劳动力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他主张废除黑奴制,这是他能当上总统的重要原因,也是他的当选成为美国内战的直接原因)3、过程(1861-1865):(1)爆发:1861年南方发动叛乱,在里士满另建一个政府,并向联邦政府宣战(2)战争初期北方接连失利(3)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苏教版----701fd3f4-6ea6-11ec-8b1c-7cb59b590d7d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苏教版《告别剑桥》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徐志摩诗歌中华丽而轻盈的语言,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语境,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构图工整、韵律和谐的美。

3.通过收集、筛选徐志摩的相关资料,体验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独特的意境美。

2.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赛诗会古人说:“那些从灵魂中消失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许多古诗吟唱离别诗。

你能说出几个名字?课件展示:1。

说服你多酿酒。

当你离开西魏城区的阳关时,没有老朋友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玲》4、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离别,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多情,过去的岁月变成了美丽的永恒。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以细腻透明的心境,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一种优雅柔和的忧伤,聆听一段绚烂的离别!分手的对象既不是恋人,也不是亲戚朋友,而是??【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二走近志摩1.展示预览结果:谁将向我们介绍你认识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γ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

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著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练习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驰骋.(chěn)尴.(gān)尬.(gà)B.彻.(chè)底抡.(lūn)圆C.奴.(nú)仆.(pú)戛.(gá)然而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骤”的声母是j。

B.“隆”是上下结构的字。

C.“倾”的韵母是inɡ。

D.“弯曲”中“曲”的读音是qǔ。

3.下列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虽然)真马不可能出现在京剧表演的舞台上,(但是)就用一根小小的马鞭来解决了这个问题B.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C.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 就)得“狠狠做戏”。

D.这已经(不是)戏剧,(而是)杂技了。

4.下面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与戏曲无关的一个是()A.有板有眼B.科班出身C.戛然而止D.字正腔圆5.下列句子中,不是..反问句的是哪一项?()A.这,哪里还是戏剧?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C.您是贝多芬先生吗?D.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6.写出近义词。

驰骋——( ) 战胜——( ) 高妙——( )显现——( ) 奇特——( ) 凸现——( )7.比一比,组词语。

虚( ) 维( ) 彻( ) 驰( )虑( ) 唯( ) 切( ) 弛( )扑( ) 凸( ) 绱( ) 戛( )仆( ) 凹( ) 淌( ) 嘠( )8.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1)京剧里还有一些________(虚伪虚拟)的道具,但一样感觉可使用。

(2)京剧________(继承传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3)杂技成分的存在,________(显现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9.京剧常识填空。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剧舞台上的五种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是中国京剧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霸王别姬》《________》《_______》等。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堂笔记

主题: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堂笔记1. 司马光的生平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子长,号游酢,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者。

他是北宋大儒,官至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司马光主张清君侧,力主变法,主张削藩,组织政治清廉,力主宽松行政,对后世有很重要的影响。

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针就是革除祸国病民之根,他主张治理社会贪赃枉法,力主改良朝政。

在学术上,司马光主张程朱理学,同时又注意吸收历代名家之成就,提倡文学的修辞技巧,他是文学革新的先驱之一,培养了王安石等一大批重要人物。

2. 司马光课堂笔记三年级上册第24课主要讲述了司马光的生平以及他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主张。

其中涉及到司马光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官场履历等内容,还有他的政治主张、学术观点和对文学革新的贡献等方面的介绍。

通过本课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司马光这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的形象和思想。

3. 司马光的影响司马光作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在政治、学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在政治上主张清君侧,力主变法,组织政治清廉,力主宽松行政,对后世政治改革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术上主张程朱理学,注重修辞技巧,对后世文学革新有一定推动作用。

司马光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司马光的思想司马光的主要政治主张是清君侧,主张变法,组织政治清廉,主张宽松行政,也力主对社会贪赃枉法进行治理。

在学术方面,他主张程朱理学,注重文学修辞技巧,提倡文学的革新。

可以说,司马光的思想涉及政治、学术、文学等多个领域,都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司马光的成就司马光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他在政治、学术、文学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成就。

他主持变法,组织政治清廉,提倡宽松行政,对北京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术上主张程朱理学,注重文学修辞技巧,提倡文学的革新,对我国文学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司马光的成就在历史上不可忽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4课诗经两首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4课诗经两首

⼈教版语⽂九下第24课诗经两⾸ 初三语⽂的学习,同学们⼀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点⼀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不断进步,语⽂成绩更上⼀个台阶。

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三语⽂课⽂的学习指导,供⼤家学习参考。

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成绩⼀定会不断提升。

《诗经两⾸》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凄凄,⽩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诗经〉两⾸》有关资料 【《诗经》的编排分类】 前⼈有“六诗”“六义”“四始”的说法。

《周礼·春官·⼤(太)师》中说:“⼤师教六诗:⽈风,⽈赋,⽈⽐,⽈兴,⽈雅,⽈颂。

”在《⽑诗序》⾥,“六诗”⼜叫做“六义”。

对这两个名词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其中,孔颖达在《⽑诗正义》中的解释较有代表性。

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兴者,诗⽂之异辞⽿。

⼤⼩不同,⽽得并为六义者,赋、⽐、兴是诗之所⽤,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他认为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法,这看法被长期沿⽤下来。

⾄于《⽑诗序》中⼜把风、⼩雅、⼤雅和颂说成是王道兴衰之所由始的“四始”,则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观点对《诗经》所作的曲解。

《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风歌谣,⼤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风”⼜分为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共160篇。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分“⼤雅”和“⼩雅”。

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中考知识点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运动1、14~17世纪,从意大利开始。

2、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不是以神为中心)3、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

《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

他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

3、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时间(1640——1688)二、过程: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是查理一世。

2、革命领袖:克伦威尔3、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二、重要文献:《权利法案》1、目的与时间:1689年;限制王权。

2、内容: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定,确立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力做了明确的规定。

影响(作用):英国终于确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国际意义:英国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的独立战争)1、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文献:《独立宣言》时间:1776年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核心思想:自由与平等的原则要起草人:杰斐逊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高为什么喜欢向日 葵?这符合他的创作风格 吗?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有 何关系? 在他眼里,向日葵是 阳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 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 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向日葵》
贝多芬
1、贝多芬其人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 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 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也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 音乐家之一。
1、按要求完成下表:
姓名 国家 主要成就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 英国 运动三大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1859 年《物种起源》 达尔文 英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爱因 斯坦
美国 提出“相对论”
打开原子时代大门
2、古代科技成就之一:四大发明
项目 经过 影响 造纸术经 传入欧 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⑴ 时期,中国已有了造纸术。 ⑵ 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 造纸术 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 ”。这是 的一 次革命。
1、主要作品: 有9部交响曲,其中《命运 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最杰出。 还有许多其他体裁的作品,如:《悲怆 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 2、共思想性:
代表了进步的历史观、伦理观和新 兴阶级的审美理想,表达了人类博爱的 理想境界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托尔 俄国 文学 《战争与和平》 批判现实主义 斯泰
(3)列宁评价: “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1、凡高其人
凡 ·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荷兰伟大画家, 表现现实主义的奠基 者 。
2、艺术成就
(1)代表作品: 《向日葵》
(2)特点: 用色彩来提示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 用线条来勾画人类内心情感的冲动,在 他的笔下,一切似乎都在运动和旋转, 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精神和艺术达到 了完美的统一。
5、.近代世界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艺 术的奠基者是 ( A) A、凡•高 B、毕加索 C、达•芬奇 D、米开朗琪罗 6.《向日葵》是谁的作品( A ) A、荷兰画家凡•高 B、法国画家大卫 C、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 D、俄国画家列宾 7.普罗米修斯是传说中将天火带到人间的英雄,而通过音乐将 “自由、平等、博爱”之火带到人间的音乐家是 ( A) A、贝多芬 B、莫扎特 C、约翰•斯特劳斯 D、海顿 8.被称为“乐坛雄狮”的是 A A、贝多芬 B、莫扎特 C、约翰•斯特劳斯 D、海顿 9.列夫•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作品有( C ) ①《战争与和平》②《安娜•卡列尼娜》③《钦差大臣》④《戈 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⑴ 时期,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 ⑵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11 世纪 , 平民 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 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 发明 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 .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⑴ 中国古代 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代_____在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 _________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 迎来了 的时代。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 、火箭、火炮等。 ⑵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 武器的发展,使 ,日益衰落,推动了欧 洲封建社会的瓦解。 四大发现是中国古代劳动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1、列夫·托尔斯泰其人
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1828~1910)
19世纪俄国著名 作家和教育家,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2、文学成就
(1)最著名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擅长手法:
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 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被誉为 “心理描写大师”。
⑴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后来,人们利用磁 指南针 石指南的特性,制成_____________ 。 ⑵ ________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第24课
学习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及其主要作 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 活》。 2.知道荷兰著名的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向 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 3.知道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代 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通过 欣赏这些作品,感受他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 提高对世界名曲的鉴赏能力。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凡高 荷兰 美术 《向日葵》
贝多芬 德国
用色彩来揭示精神, 达到艺术和精想、顽强 音乐《命运交响曲》 的意志、与命 运抗争的精神
巩固练习: B 的批判 1.19世纪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上主要是继承了____ 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A 北美 西欧 B 俄国 西欧 C 俄国 北美 D 英国 法国 2.擅长“深刻细致的刻画人物思想感情”,被誉为“心理描写 大师”的文学大师是( A )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阿•托尔斯泰 C 莎士比亚 D 高尔基 3.有人正在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么,他不可能看到 下列哪一本书? ( D)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母亲》 4.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 大量的不朽的文学作品,也因此得到了后世的尊敬,下面这些 尊称中哪一项不是送给他的 ( C) A、天才的艺术家 B、心理描写大师 C、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D、俄国革命的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