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学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方案,稳步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新建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8个,总数达到14个。新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总数达到
12个。新建校级实验室3个,基础实验室达到8个、专业实验室达到25个,实训中心达到8个。新增实验室面积32100平方米,实验室与实习场所面积达到82186平方米。新增教学科研设备7749万元,设备总值达到15749万元。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类教室41850平方米,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8.7台,各类教学设施较好地满
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400万欧元,充实分析测试中心,新建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安装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预约,专业测试,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教学、科研、产业开发
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企业,新建校外实习基地98个,总数达到142个,覆盖51个专业,其中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
1.缺乏实验室建设长期规划,建设项目有随意性。实验室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缺乏对实验室资源的科学规划;精密贵重设备论证不够充分,造成使用率偏低;
2. 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认识不够到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维护保养的意识淡薄,致使仪器设备损坏率偏高;对开放共用、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方便使用为由搞“小而全”,存在低水平重复性建设问题;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实验室用房的日趋紧张的局面逐步显现;
3. 二级学院大型仪器设备未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专兼职管理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办法,队伍不稳定,激励机制有待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加强;
4.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不够深入,实验项目没能根据现代实验设备及技术及时更新,缺乏整体性、有显示度的成果;
5. 实验室之间相对封闭、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再加之“谁买谁管,谁管谁用”传统的守旧意识,实验室开放范围小、内容少,参与的学生数少;
6.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薄弱,缺乏长远目标和长期规划。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对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研发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部分实验技术人员不是相应专业出身,而是从非相关专业、岗位转行而来,造成专业技能比较单一,无法保证仪器设备功能最大限度发挥。
7. 专职维修人员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设备维修的现实需求。
8.二级学院学科平台运作模式、运行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学科间的融合及部门间的协作需进一步加强,以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实验室开放体系尚待构建。
9.实验室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10.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未能与共建单位深度的文化、事业、产业、科研融合,重挂牌,轻管理,建设水平差异大;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范围、规模、内涵等需进一步加强,校内基地还不能较好满足涉农专业学生实践教育,诸如畜牧科技创新园等一些校内基地规划、论证建设需纳入5年规划统筹考虑。
二、“十三五”时期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委)》的颁布实施,以及我校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等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强大的舆论氛围及推动力。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家实施了质量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安徽省振兴计划、能力提升计划等多种建设项目,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抓住机遇、谋划未来、加速发展已成为共识。
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实验教学向着“五个转变”迈进,即由传统“教学实验”向“实验教学体系”转变,从依附到相对自主的转变,从单一到相对多样的转变,从封闭到全面开发的转变。这种以学生为
主体,以自主研学为内容,多层次、个性化和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即实验室不仅是简单的硬件条件建设,而是要通过“理念、体系、队伍、条件、管理、运行、效益、特色”等的有机融合与提升,形成现代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型实验室体系。
科研平台是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强化科研人员认识、加强平台内部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以及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切实推动科研创新能力,以提高我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十三五”时期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XXX大学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通过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开放共享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体系;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提升为标志,不断提高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构建具有“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特色的高度共享的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提升和优化实践教学与科研条件,不断增强我校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验室、实践基地的综合效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服务保障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软硬件一体化实践平台体系,建成与学校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办学层次相适应,与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专业相匹配,与教学和科研开发相结合,体制规范、管理科学、手段先进,运行高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1.建成完善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配备方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
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修订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制度;
3.打造2-3个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或工程实训中心,将其培育成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期形成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理、工、农、医二级学院按专业类群通过资源整合设置2-3个实验教学中心(或专业实验室)建制;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平台(院级科研平台)开放体系及运行机制;各类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努力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造最优良的实验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