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生活不同繁荣不同的国家一定会产生贫富差距的问题。
在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的贫富差距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
当前的贫富差距主要由于国内收入分配不均衡所导致。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城乡间、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一些区域和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一些富裕地区和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从而形成了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问题还体现在社会福利方面。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一些弱势群体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而一些高收入群体则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
这种社会福利的不公平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而在一些富裕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和机会。
一些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土地财政依赖、政府官员腐败等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的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历史原因,也包括经济发展、政策实施等多方面的因素。
历史原因导致了中国现有社会结构和体制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放大,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发展较快,而一些地区和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贫富差距。
政策实施不到位和社会制度不完善也是贫富差距增大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损失,使得一些富裕地区和社会群体受益,而一些贫困地区和社会群体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第4讲 分配制度与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问题

Page 18
真相之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三是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特朋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 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总体而言,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 高,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但分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扩 大的趋势。
Page 19
真相之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1980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最低的“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仅为 1.68倍;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最高的“金融保险业”与收入最低行 业“农林牧渔业”之比已扩大为4.77:1,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 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甚至更高。
总的来讲,有关人类社会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论主要有两种:
-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 西方经济学的按要素分配理论
Page 3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1975年《哥达纲领批判》标志着马 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最终形成。其 主要内容包括:
1.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即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方式。 2.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公有制和 计划经济,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3.按劳分配一劳动为尺度,通过劳动量 来衡量和交换劳动者所需要的消费资 料。
Page 17
真相之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二是区域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三农”问题 的关注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 快速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但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仍然 悬殊。
- 1992-2008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地 区间人均GDP差距逐年拉大。 -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1990年东中西部城市居民人均 收入分别为1,621元、1,161元和1,265元,三个区域的居民收入之比 为1.28:0.92:1, 2006年扩大到1.54:1.02:1,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 2008年出现小幅下降,为1.48:1.02:1,但收入的绝对额仍在继续扩 大。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来看,1978年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之比为 3.15:1,2007年扩大为4.44: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由于分配政策上的失误,按劳分配在我国运行的传统的分配模式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工资与工分形式的简单化,导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就按劳分配实现手段来说,因无法正确衡量每个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量及对产品生产的贡献,因而无法完全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操作上只能由中央制定分配的方针政策,并制定全国所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和等级制度,规定统一的工资形式、调整时间及调资比例。
不论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分配政策滋长了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按劳分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理论上即使有一标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操作,并且成本也很高。
我国实际的操作只是在作为劳动者联合体的一个层次一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范围内按同一的标准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而不同行业之间、不同质的劳动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
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就很难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还必须迂回曲折的经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成社会劳动。
因而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在操作上,通过等级制实现按劳分配,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
一个企业或行政单位谁该涨级,谁不该涨级,在实际操作上是扯不清的事情。
在具体调级过程中,大都按资排辈、按工龄筛选,基本上是利益均沾、轮流坐庄。
基本不可能按照劳动的优劣、劳动成果的多少进行调级。
有的甚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领导说了算,即由权力来决定分配。
而这种操作办法导致了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的产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第四,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本来平均主义已经极其严重,但按劳分配原则又被当作资产阶级法权遭到批判,计件工资、奖金、物质刺激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冲击和否定。
浅议中国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

浅议中国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连续三十年gdp年均增长率超9%,经济总量58 7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居民储蓄余额25万多亿元,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居世界之首。
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债权国。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并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令世人刮目相看。
毫无疑问,中国富裕了!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但财富分配不公现象却日益加剧。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
富的越来越富:2010年,招商银行发布信用卡高端客户消费报告显示,从2009年的28人到2010年的64人,中国富豪以超过200%的增长速度盘踞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总数第二位;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高端持卡人在184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直逼50亿元人民币;中国奢侈品消费升至世界第二位等等。
而穷的越来越穷:“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的三座大山压得相当多的居民怨声载道,幸福感越来越低,对未来生活的困惑与担扰越来越强;又有“蚁族”、“蜗居”、“贫二代。
是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日益严重的突出表现。
调查显示,75.2%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1%的财富。
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大大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究其原因,在自负盈亏、“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政策指引下,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央企高管年薪60万元,有的高达6 600多万元,一个大牌明星一天的报酬可达20万元~30万元……可是,全国大多数省市每月的最低工资只有几百元,不到人均工资的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造成当前中国贫富差别过大的主要原因增长模式的缺陷。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贫富两极分化时指出,造成分化的原因,在于“资本有机构成”,或者说,资本对劳动的比例不断提高。
我们现在也存在类似问题。
由于主要依靠投资实现增长,它必然使得资本所有者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而劳动者的收入所占份额越来越小。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是“先富”与“共富”关系。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先富”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但是,“先富”并不是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两极分化。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任何收入分配公平都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公平,不可能是一种静态的绝对公平。
平均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历史告诉我们,平均主义行不通。
因此,对收入差距问题,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树立一种“合理差距论”的公平观,承认差距存在的客观事实,保持一定的合理差距是有利的,反对“差距有害论”和“差距有益论”两个极端。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1.付出同量的劳动,在不同行业不能得到同样的报酬。
2.付出同样的劳动,在不同地区不能得到同样的报酬。
从我国东西部地区比较来看,同样的行业和职务,但取得的收入差距却很大。
3.同在一个地区,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4.面对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同一块“蛋糕”,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分得太少;在再分配中,农村居民分得太少。
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已严重挫伤了广大劳动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地区、行业、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剧了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不稳定性。
在现有的中国分配制度下,对个人收入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

目前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是追求人民当家做主,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是很高,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些差距,收入的提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在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允许一部分的地区先富,再以这些地方起到带头作用,先富带动后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地区之间收入出现差距,但是在我国政策"三步走"的指导下,我过在21世纪50年带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目的就是要缩小东西的收入差距,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我过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制度,实质还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所以这之间也会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毕竟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说生产力的不高,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我国会存在收入差距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力和国民生产总值,这就需要我们去奋斗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形成原因、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在理论和对策上作了许多有见地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试对此类问题作一较全面的梳理。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学术理论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五等分法;二是基尼系数法。
五等分法是将所要分析的居民按收入的高低依次排序分成五等份组,用2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20 %的最低收入家庭之比的倍数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程度。
五等分法又称收入不良指数。
这种测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方式,目前在欧美国家中比较流行,我国也常采用。
最高档收入占全部国民财富比重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
根据曾国安的统计来观察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最高收入组、次高收入组、中间收入组、较低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分别占居民总收入的47%、22%、15%、10%和6%。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量。
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分配制度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制度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我国的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财富分配两方面。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劳动力市场化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原则为基础,兼顾按需分配的原则。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时也要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在财富分配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种综合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政府的调节分配。
按劳分配是保障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相应的报酬;按资分配是根据个人的财富和资产状况来进行分配;政府的调节分配则是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分配。
在当前的分配制度中,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税收调节、推行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政策等。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福祉。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差距加大,这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仍有待加强。
此外,我国在探索新型分配制度中也面临许多难题,如如何平衡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分配制度的研究和改革。
政府应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财富分配政策,更加注重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还应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首先,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通
过税收、国债、经营收入等各种途径获得财政收入,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
和方式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分配、行政职权范围内
的分配、转移支付等。
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分配,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的
纵向和横向调剂,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和社会公平的要求。
最后,贫富差距的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
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贫富差距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各
阶层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税收调节、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等,来减少贫富差距。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并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以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经济、
劳动和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各个领域的综合政策,我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第一篇: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分配、医疗保障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合理有序”转变。
首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
根据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试点方案》,我国将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所得税法的修订案,对高收入者采取了相应的税收调节措施,以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政府加大了对社保基金的投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教育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通过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推进城乡教育公平。
另外,我国还实施了学费减免政策和助学贷款政策,帮助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医疗保障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虽然我国的分配制度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贫富分化现象比较突出。
其次,一些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
此外,教育和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分布不均衡。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其次,要推进医疗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另外,可以进一步探索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以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之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推进医疗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的一种经济社会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收入分配制度和福利分配制度两个方面。
收入分配制度是指通过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方式将经济收入分配给劳动者,以及通过投资和经营获得的利润、红利等分配给资本所有者的过程。
福利分配制度是指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方式,向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在收入分配方面,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来调节收入差距。
首先,通过劳动合同和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获得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防止非法低价劳动现象的发生。
其次,通过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高收入者的税负,减轻低收入者的税负,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此外,还通过发放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均衡。
在福利分配方面,我国实施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这些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了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基本保障,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低保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经济救助,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富裕阶层日益富裕,贫困阶层难以摆脱贫困。
另一方面,福利分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因此,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1、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2)、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不能作为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只能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分配方式,同时还必然存在多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不是以限制或否定其他分配方式为条件。
只有发展其他分配方式,才能更好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面对贫富差距,要完善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配总量的调控,即通过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机制,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是分配结构的调控,即通过各种调节手段,调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
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如何认识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和分配制度

如何认识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和分配制度现如今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一、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等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差异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
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下,GDP的增长确实加快,但是真正的财富增长却不是很快,其中尤其是农业、采矿业、服装加工、电子加工等产出低,使在这些行业的劳动者收入并不客观。
就如农业而言,落后的生产力,封闭的环境,使得有些地区的人至今还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且,耕地的日益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不断的减少,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成本的增加,劳动生产率又得不到提高,成为了农业生产收入不能提高的巨大问题。
而且,我国的宏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也不合适也是导致经历收入不平衡的原因。
二、经济社会体制存在弊端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的突出问题,扩大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差距,成为收入不公平的深层次根源。
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不“以人为本”以及计划经济管理等的旧观念,引发强化了经济管理中的诸多问题,阻碍了社会体制的深化改革。
三、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健全也造成了收入分配的突出问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一、在校期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学校安排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拥有一技之长,而且做的必须比别人做的要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之中有立足之地。
二、培养自己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现如今的开放性经济下,我们的眼界需要开阔,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善于在广阔的时空中吸取新的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问题,以求得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要敢于在这个社会竞争,勇于在这个社会竞争。
建立良好的信心,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建立一番事业。
自动化Z01014166夏金龙。
在现有的中国分配制度下,对个人收入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

目前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是追求人民当家做主,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是很高,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些差距,收入的提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在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允许一部分的地区先富,再以这些地方起到带头作用,先富带动后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地区之间收入出现差距,但是在我国政策"三步走"的指导下,我过在21世纪50年带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目的就是要缩小东西的收入差距,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我过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制度,实质还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所以这之间也会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毕竟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说生产力的不高,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我国会存在收入差距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力和国民生产总值,这就需要我们去奋斗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形成原因、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在理论和对策上作了许多有见地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试对此类问题作一较全面的梳理。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学术理论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五等分法;二是基尼系数法。
五等分法是将所要分析的居民按收入的高低依次排序分成五等份组,用2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20%的最低收入家庭之比的倍数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程度。
五等分法又称收入不良指数。
这种测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方式,目前在欧美国家中比较流行,我国也常采用。
最高档收入占全部国民财富比重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
根据曾国安的统计来观察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最高收入组、次高收入组、中间收入组、较低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分别占居民总收入的47%、22%、15%、10%和6%。
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

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
贫富差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国作
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许
多措施来解决贫富差距,这些措施包括:
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
水平。
此外,政府还通过教育、就业等手段,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
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2. 推进扶贫工作
中国政府将扶贫工作列为重要的政策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
政策。
例如,在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农村电商、旅游开发等途径,促
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在城市地区,政府通过提供住房保障、教育补
贴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和无固定收入的群体。
3.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税收、社会福利、教
育等多种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例如,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
“房住不炒”等,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福利,切实维护收入分配公平。
4.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存在。
为了遏制贫富差距扩大,中国政府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减少投
机和操纵,保护广大小散投资者的利益。
总体来说,中国政府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但是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仍然比较多。
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对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
在分配制度中,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两极分化。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产品分配和消费的方式。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有相应的分配方式与之相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逻辑前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物质条件。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
它只承认劳动差别及由此引起的分配上的差别,否定了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权利,否定了一切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
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分配。
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我国的现阶段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和机会公平三个方面。
首先,收入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核心。
我国采取了一种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方式,既有国家统一调控的收入分配政策,也有市场调节的收入分配机制。
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工资政策等手段来调控收入分配,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并促进社会公平。
此外,市场力量在收入分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劳动力成本的市场调节,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相应的报酬,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财富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富分配主要包括国家对财富的调控和市场对财富的分配。
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财富的分配,以保证财富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稳定。
市场也通过股票、房地产等市场机制来实现财富的分配,通过市场的参与和交易,个人和企业能够实现财富的增长和流转。
最后,机会公平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机会公平包括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等方面。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通过普及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等措施,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改变其命运。
同时,我国积极推进就业公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就业创业,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就业机会的公平分配。
社会保障公平也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点之一,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等措施,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旨在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和机会公平是分配制度的三大支柱,国家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分配的公平与效益。
然而,我国分配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更合理、更公正的分配。
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及其治理对策(共五则)

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及其治理对策(共五则)第一篇: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及其治理对策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及其治理对策摘要:当前我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社会矛盾和挑战,实际上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时期。
而其中,贫富差距就是一个众多社会矛盾之中的一个。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给我国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引发了很多的矛盾。
因此,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并探讨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治理对策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现状现阶段,“中国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拉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当前国内外人士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并且“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早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版)》指出“十一五”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0%,尚低于同期GDP增速,且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以及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将持续拉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间两极分化加剧,东西部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三、不同行为的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四、城市、农村内部以及区域内部贫富差距拉大。
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形势十分严竣。
那么,我国的贫富差距趋势为何会日益明朗化、扩大化呢?一、自然原因与历史原因。
我国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在农村、城市以及区域间甚至区域内部的生态条件相对悬殊,并且历史发展过程中造成各地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上水平的差异。
这些原因都成为贫富差距的潜在原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缺乏分平竞争的平台,行业垄断频繁发生。
2、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非法收入已成为现阶段拉大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的非法收入有: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带来的巨额的租金、流失的税收以及流失的国有资产等。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是形成如此之大的城乡贫富差距的体制原因。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过上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日子,并正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不过,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些人感到困惑,甚至心理不平衡。
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呢?分配制度的新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就是说,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取决于所有制性质和结构。
我国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此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同时,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应当参与收益分配,根据它们在商品生产中贡献的大小取得相应的报酬。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我们反对平均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分配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特别是一些人还误认为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结果,在这一认识支配下,按劳分配的原则得不到很好贯彻,导致严重的“吃大锅饭”现象,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数学系应用数学二班X莹莹学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局部地区和一局部人先富起来已成为现实,由此也拉大了与其它地区和个人的差距。
在收入普遍增长的根底上,中国人并没有平等地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繁荣。
城乡居民贫富差异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09年底举行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城市居民收入可以增长到10%左右,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增长只有6%—7%之间,所以城乡之间收入的增长率又拉开了3、4个百分点,这个情况是中国克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的新难点。
另据2006年2月26日?纽约时报?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缺乏一美元。
〞这就是说,中国大约有2.35亿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而不是世界银行所说的8800万,更不是按我们自己的标准所说的3000万,而这些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的人,绝大多数,或说根本上是农村居民。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呈现新特点,差距扩大,具体表现在: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城乡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缩小为1985年的1.86。
1985年以后农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又逐渐扩大,1994年这一差距扩大到了2.86,1998年为2.51。
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应,城乡的消费水平有明显差距,并从1985年以后,这一差距有逐步扩大之势,由1978年2.93扩大到1997年的3.13。
第二,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对3.5万户的跟踪调查,其中10%最低收入户与10%最高收入户的差距,1981年时为2倍,1986年为3倍,1993年为3.8倍,1997年为4.2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速度十分惊人私存;2.5%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口占83.2%的存款,97%以上的普通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仅1080.5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
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
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12届
药学一班陈海强201214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