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2019-09-20“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中化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尊重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资料引导学⽣⾃主学习,对知识内容和实验要求、过程、结果进⾏探索,完成相关的教学问题。

教师对⾃主学习结果进⾏批阅后,对知识进⾏再讲解,并在讨论中让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步巩固教学知识。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涵义及其具体操作“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即让学⽣在课前“先”进⾏⾃我学习,在⾸次设计的学案下对知识内容进⾏熟悉、认知,同时产⽣学习问题,掌握学习问题和⾃主学习情况后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教学。

此模式下,教学设计需要这样⼏个板块:基础知识板块、⾃主探究的知识板块、实验案例分析板块、经典例题板块、⾃主学习与检测板块、问题与信息反馈板块。

1.“先学后教”中的“先学”“先学”也符合本校“三环节”中的“问题导学”,指学⽣根据⾸次课程设计和学案对课本进⾏⾃主学习,通过课本教材、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等⽅式完成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并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总结和反馈。

例如在“化学键”的教学中(第⼀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和⽬标制定了“先学”的提纲,内容⼀是对离⼦键和离⼦化合物的认识;⼆是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认识;三是对极性键和⾮极性键的理解;四是对极性分⼦和⾮极性分⼦的理解;五是要求学⽣能以电⼦式表⽰简单的离⼦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六是对分⼦间作⽤⼒的拓展。

2.教学⽅案的⼆次“定教”学⽣完成⾃主学习后,教师对学案进⾏批阅,根据完成情况进⾏信息的收集并调整教学策略。

收集的信息包括两个⽅⾯,⼀是学⽣对教材中概念、原理的理解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是学⽣直接反馈的问题。

收集信息后进⾏第⼆次“定教”,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切实解决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的课堂“后教”在前期的“先学”“定教”的基础上进⾏“后教”,也符合“三环节”中的“合作探究”“拓展应⽤”。

“后教”更有利于对重难点的把握,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优势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 决能力。
针对性教学
以学定教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 定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先学后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 点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提高课 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
先学后教模式让学生先行探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通过预习、自学等方式, 提前了解和掌握部分知识,为 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 重点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基础
学生中心理论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强调以学 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概述 •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实践 •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 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 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02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作为一种 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逐渐受到 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探究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教育 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
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提高 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 创新能力的人才。
02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 以学定教在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争论,即是“先学后教”还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

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教师应该先学好所要教授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掌握来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对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教学指导。

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意识。

然而,“先学后教”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而无法完全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这就可能导致知识的不够全面和深入,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受到个人学习经验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与“先学后教”相对应的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水平,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以学定教”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前无法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这就可能导致教学计划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和需求而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综合来看,“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条件。

在某些知识面较为简单和一致的教学内容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掌握来提供准确的教学指导。

在某些知识面较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经验

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经验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什么是“先学后教”?个人认为“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

“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

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是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过去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我领着学生走,他们总可以少走些弯路吧。

但是恰恰是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

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悲哀啊!其实,书本上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是能够解决的,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增加。

六、七百字的课文阅读,一般孩子都能借助拼音、字典完成自主阅读。

老师讲反而更耽误时间。

遇到新的内容,不会的部分再到书中去找一找,看一看,这不就是个反馈的过程吗?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

因为教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检测,学生有一种压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题,不认真学就会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所以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的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了出来。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

学生的相互讨论,实际上是好学生教后进生的过程。

这实际上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法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法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 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 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 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只有 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 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自学指导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目的地。 依据自学指导,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学习 任务。自学指导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思考, 这是设计自学指导的根本宗旨。
科学合理的自学指导,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顺利实施的关键。自学指导设计的是否恰当,直接关 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
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自主学习,自行解 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
“后教”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就是“针对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提出 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 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 他们自已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 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已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 发、引导学生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 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
在“先学后教”中,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学生先
学存在的所有问题,而学生在参与性学习中的各种即 兴表现和自由发挥更是教师所难于预料的,这对以教 案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无疑是一种反叛,对教师来说也 是一种挑战。“以学定教” 考验着我们教师的能力和 智慧。
“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 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 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 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 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 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探究以学定教(Student-Centered Learning)是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

先学后教(Teach-First Learning)则是强调教师先进行知识传授和讲解,然后学生再进行巩固和应用的学习模式。

本文将探讨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模式,比较它们的差异及优劣势,并讨论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来提高教育质量。

以学定教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之相对,先学后教模式注重教师的角色,教师先进行知识传授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

这种模式适合在知识密集度较高的科目中使用,如数学、物理等。

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扮演的是知识传递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作用相对被动。

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

以学定教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然而,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引导和指导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需要加强,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先学后教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巩固,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必要的知识基础,为深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然而,这种模式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析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析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析“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析1、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教、练)具体地说:教师先提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2、先学:在教师未开讲之前,让学生紧紧围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3、先学包括三种:(1)自由式先学(2)互动式先学(3)引领式先学4、先学应注意的几点:(1)先学不是课前预习,而是在课堂上进行。

只有抓住课堂,减负才有可能。

现在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三座大山:课前预习过多;课堂练习滞后;课后作业太多(2)先学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由教师制定,并在课的开始出示。

(3)先学要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体现“自”字,自主不能自由,互动不能浮动、躁动,应是心动、行动。

(4)教师要围绕着自学去指导5、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学习.“在先学的基础上”包括四层意义:(1)不学不教(2)以学定教(3)以教促学(4)教学相长相关问题包括:简单的、复杂的、共性的、个性的、有规律性的、其它的。

教师要善于通过指导、观察、思考去找出学生在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互学习:即兵教兵: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教师是老兵,学生是新兵。

6、当堂训练:在课堂上为了检测自己达成的目标情况,师生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

7、当堂训练注意三点:(1)当堂训练在课上。

千忙万忙当堂训练不慌不忙。

(2)当堂训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贯穿始终的,另外学和教的本身也是练。

(3)当堂训练的形式是多样的:口述、实验、朗读、书写…集中练、分散练…8、“大”——先学后教几章、几节的内容,跨课时的内容放在一起学习。

适合复习课。

“小”——先学后教适合单课时。

(1)一学一教一练(2)几学几教几练9、先学三个步骤:激学、导学、自学后教三个步骤:互教、班教、导教当堂训练三个步骤:自练、互练、导练10、“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的几个特点:(1)真实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是课堂高效的前提,真实的课堂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培训学习,对我启发专门大。

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理念,使我明白教育全然在于改变观念,课堂教学在于打造优质高效。

长期以来,咱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定学”。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支配学”,教学中教师依照参考书或自己的体会来确信重难点;上课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学那么无条件服从教。

这种传统的模式或许会准确达到成效,产生短时间的效益。

但是此刻大多教师发觉重难点不是一概而论的;以为不同的班级、不同届的学生对所谓的重难点的认知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对症下药”。

更何况传统教学模式在专门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制造性和主体性,致使学生厌学。

从久远看,构建一种属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框架才是当前教育的要求,“先教后学、以教定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策略和方式都将符合课堂教学变革要求;咱们借以课程改革的机缘来实践探讨:一、“先学”环节的明白得熟悉:先学它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看书明白得。

而要教师事前精心设计导学,让学生先明确任务,在一按时刻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相关检测,并要求提出相关问题等。

“以学定教”的导学案,教师要导以目标、导以爱好、导以思维、导以方式、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

“教学导学案”模式促使“教”围绕着“学”转,但以学定教,不是对教的全面否定,而是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用这一模式,教师只有本着为学生的终身进展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置好导和学的矛盾,才能符合教育进展的客观规律。

二、“后教”环节是决策的运用:该环节是课堂组织“教”的关键,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自练的基础上,教师依照学生反馈确信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进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进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第二,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学生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露规律性。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尝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尝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向下,在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平台上,在学校“少教多学”课题引领下,我专注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立足于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识到“先学后教”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

“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

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它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

其实,这一模式,不仅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做对了。

后进生没有看懂,做错了;后教时,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解决了,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一)精心设计单元预习单,明确目标。

语文教材的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单元目标,精心设计单元预习单,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预习。

单元预习单针对的不是某一篇课文,而是着眼于整个单元的课文、导语、习题等,提供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预习单,了解学生对单元教材的理解程度、学习的困惑点或兴趣点,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据此修改自己课前预设,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利用单元整体预习单可以有效了解学情,以此指导自己的课堂,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二)注重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策略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一种被广泛采用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先学后教”。

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之前,自身要先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本文将探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通过亲自学习和钻研教学内容,教师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原理和应用。

这种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增强教师对知识的自信心。

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通过“先学后教”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教师会经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从而更加敏锐地发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解答和指导。

这种经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师生联系。

因此,通过“先学后教”,教师可以更加迅速地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么,“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深入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消化。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如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在线课程等。

通过与其他教师和领域专家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获取更多深层次的知识和学习经验。

最后,教师应该实践所学的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然而,“先学后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

在人类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难以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与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学科的最新进展,并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资源和智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注意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 绝对不能将之模式化,变成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模式。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这 样,课堂教学才富有生机与活力,达到高效。

1、切实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先学 后教,当堂训练”的效果。 2、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上,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3、评课பைடு நூலகம்准必须实现三个“转向”。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 夏安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 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 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 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 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 点的理解。
“后教”环节

(1)明确教的内容。 (2)明确教的方式。 (3)明确教的要求
“当堂训练”环节
要保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 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 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 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 抄袭。

4、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学生自 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 5、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 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在实施 前我们应该真正的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讨论,能够把这种 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我校学生自学 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 按照杜郎口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不 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在 杜郎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我校 特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浅议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浅议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浅议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两种转变。

1、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

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

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

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

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

2、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

先学后教,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

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

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层面上,而不是“教”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

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与反思

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与反思

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与反思信息技术新教材有效实施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探索性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研究这一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效果,探索出一套符合信息技术新教材实施需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情景导入—问题先学—任务探究—反馈后教—评价拓展”的“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模式,实验效果明显,证明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适合信息技术新教材有效实施的需要。

一、什么叫以学定教?意义何在?我认为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

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而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

以教定教呢?那教师心中只有自己,忙着灌输知识,忙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接受不解释。

我一直提倡情智教育,就是要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体察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高涨的情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唯有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乐此不疲,兴致勃勃。

我们倡导教师有智慧地教学,就是要摸准学生认知起点、把握学生预习基础,精心准备教学问题,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画龙点睛地智慧地教导、点拨、启发。

这才是情智教育的真谛。

二、怎样以学定教?有什么方法和策略?怎样做到以学定教呢?这里有观念层面、方法和操作层面的问题。

1、真正确立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

叶圣陶先生在多少年前就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他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21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21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21”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文武镇初级中学张发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校响应上级号召,提出构建高效课堂,打造优质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思想,我校在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校情、生情和师情,尝试实践“ 121”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121”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学生能力。

现根据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121课堂教学模式,即:复习引入约5分钟,引导自学约10分钟,释疑解惑约20分钟,训练反馈约10分钟。

“121”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体现了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只给出最低限度的导向材料,几乎不参与具体的项目,当学生产生了不能用现有的观念或模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再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复习引入(约5分钟)教师采用复习旧知,或情境等不同方式引入课题,引入应简洁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新课学习。

二、引导自学(约10分钟)课前约十分钟教师发放预先编写制定好的导学案,依据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在此阶段,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情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制定学案,对学案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的设想,这个问题学生能否自己解答,有多少人可以自主解答,多少人需在别人的帮助下解答,决定采用什么方式反馈,由什么人反馈,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达到的哪些目的,回答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一种情况怎样解决都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在引导自学中还需适时参与学生学习,对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不至于让学困生掉队。

三、释疑解惑(约20分钟)课堂中间约20分钟进行师生反馈交流,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交流反馈,要求做到“三讲与三不讲”即: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讨上杭县南阳中心小学黄庆加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程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它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选择熟悉的方法或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

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置,使学生的问题、疑难提前暴露。

教师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导学案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经过多年地研究与试验,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此提出了一套使群体教育个体化的教育系统。

这个系统基本过程是:一是学生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去整理必需的准备知识;二是实施最优化的群体教学;三是根据教学目标编拟并进行形成性练习评价,对一、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加以诊断,并给予矫正与指导;四是在矫正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巩固提高练习。

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余文森教授说,应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先学”→“后教”→“精练”。

即:每节课都先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提纲的要求进行“自学”,然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精讲”,最后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点进行“精练”。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应该认真把好“先学”、“后教”、“精练”三个关。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把好“先学”第一关。

“先学后教”的“学”是学生自学的意思,但不是盲目的自学,它应是学生是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

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为我们后面的“教”做准备。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

为“后教”指引方向。

在此环节的操作中分两个步骤进行,即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自学的指导。

1、导学案的设计。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辅助材料。

导学案不能只是知识点或训练点的堆积,导学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思考性、深层性,要既能体现知识点的要求,又能让学生的能力、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窃读记》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案:(1)自学课文,画出本课新词;查找工具书理解“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的意思。

(2)作者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写具体的?(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2、学生自学的指导。

学生按教师要求及导学案的问题自学教材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认真自学,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要根据“导学案”的自学内容,给学生规定适宜的自学时间。

同时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看书并在思考,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的,要给以提醒。

及时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学生,激励同学们更加认真的自学。

(2)、学生自学时,教师认真巡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情,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准备。

(3)、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有时有意识地给学困生说些悄悄话,鼓励其积极的自学。

教师一定要记得把给学困生扶持放在重要的位置。

(4)、教师在课堂上不干扰学生的自学。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的自学,切忌漫无目的的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不能把导学案中的答案告诉学生,否者就等于剥夺了“先学”环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后教”环节中集体研讨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学生练就学习能力的机会。

二、灵活用好“导学案”,把好“后教”第二关。

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后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教的内容要少而精。

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

余文森教授说“后教”之教具有以下特性:第一,针对性。

第二,参与性。

第三,开放性。

结合“后教”的这三个特性,后教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通过提问导学案中的问题,或让学生做题板演导学案中的题目,重在了解、发现学生的自学情况,暴露学生自学后还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在指导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针对性的“后教”做好充分的准备。

2、集体研讨自学中暴露的问题。

在这一环节集中体现了“后教”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针对检测自学情况中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质疑、解疑。

首先,由教师把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个一个板书到黑板上,并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

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小组和全班解疑。

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与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

在此过程中,要有效的将导学案内容与后教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三讲”、“三不讲”。

魏书生说:“我上课‘三不讲’:凡是学生能学会的我不讲;凡是学生查资料后能学会的,我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我不讲。

”我觉得后教着重有“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

就如教学《窃读记》一课,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写具体的?”这一教学难点。

3、小结学习情况。

在这一环节只是“画龙点睛”式地小结一下学生自学和研讨的学习成果,教师用简洁的话语进行小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学会了哪些东西和解决了哪些问题;二是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优化练习设计,把好“精练”第三关。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明了语文练习的重要性。

我以为,首先教师要从基于“教”“练”相融的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入手,做到认准时机、依托文本、基于学情、兼顾年级特点,让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

有效练习就必须优化练习设计,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如何优化练习设计?我以为可以遵循以下四个设计原则。

1、抓准切入点,让教与练无缝连接。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生成,很多时候课堂练习也会穿插在“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练习这一教学手段。

设计课堂练习要认准时机使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不分离。

如在教《猫》一课时,在“后教”环节研讨“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后,及时插入课堂练习,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练习的:(1)用“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吧,可是()。

”的句式说说猫的性格。

(2)试用其他的关联词,概括的说明猫的性格。

例如“既……又……”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了解了猫的性格特点。

1、精选练习内容,凸显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精选练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有效率”,因此练习必须是以强化教学重点、难点为目的,同时有效的练习贵在精要,贵在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提高。

比如为了让学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体会到人物品质,同时又能凸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下面的练习: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常会有( )落在我的腮边。

(2)我在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后,外祖父用保险刀(),用细绸子()。

(3)我和妈妈要回国了,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

(4)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地送给我墨梅图。

(5)回国的船快开了,()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梅花手绢。

这样,信息流都集中到每次填写该体会的内容上,排除了其他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定向优化了练习设计。

学生从( )里所填写的“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轻轻刮去污迹”、“慢慢抹净”、“郑重”、“泪眼蒙胧”这些神态和动作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关注个体差异,力求练习设计的梯度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轻松、愉快、满足、成功的心理体验。

练习要求不要划一,既要让少数学困生“吃得了”,还要让大多数中等生学生“吃得好”,又要让少数优等生“吃得饱”。

练习设计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为所有学生发展提供帮助。

我在设计《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的练习题时,就同一内容设计了梯度性的题目,供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题型和题量。

如:阅读课文后填空:(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你喜爱的书就像(),就像()。

(2)一本你喜爱的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因为()。

(3)作者运用了()、()的手法,表达出自己读书的观点,充分表达出了()。

(4)作者一遍又一遍读书的方法是:()—()—()—()—()(5)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

(6)作者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3、重视学科特点,挖掘练习设计的教育性。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在课堂练习设计时也要依据教材特点有机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语文活动式练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机会,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浓浓的乡情”活动汇报时,全班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诗歌诵乡思,歌声传乡音,歌舞颂乡情,故事表乡心等精彩的节目陶冶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又如《梅花魂》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1)梅花的精神指(),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2)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有一颗()的赤子之心,我们也怀有一颗()、()的拳拳之心。

从这两道练习题中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要从小树立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从小怀着一颗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拳拳之心。

4、拓展学习外延,顾及练习设计的生活性。

学习为生活服务,语文练习要适当向课外延伸,要课内外结合,要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我们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充分伸展其外延,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拓展,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跨入广阔社会语文空间的桥梁。

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鼓励学生认姓氏字,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学习诗歌《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自己作简笔画《我家乡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