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第2章

第2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上)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款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款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款审判组织第四款回避第五款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款证据第七款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款调解第九款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款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款诉讼费用第一编总则第一款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案件,适用本法。
第三条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第四条法院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第五条合法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章管辖第六条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特殊地域管辖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章诉讼参加人第九条当事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十条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第十一条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第四章证据第十二条证据种类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第十三条证据的收集和提供当事人应当及时提供证据,并说明证据的来源。
第十四条证据的保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第五章诉讼时效第十五条一般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第十六条短期诉讼时效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十七条特殊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
事诉讼法的整个过程中或者在重要 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第二节 基本原则Βιβλιοθήκη 述❖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第一,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 第二,双方当事人有平等的刑事诉讼权利的机会,同时,人民法院平等
的保障双方当事人刑事诉讼权利。 ❖ 第三,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 四、辩论原则 ❖ 五、处分原则 ❖ 六、检查监督原则 ❖ 七、支持起诉原则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 一、合议制度 ❖ (一)第一审合议庭 ❖ (二)第二审合议庭 ❖ (三)再审合议庭 ❖ 二、回避制度 ❖ 三、公开审判制度 ❖ 四、两审终审制度
民事诉讼法全文

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民事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民事权益关系发生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解决的活动。
第三条民事诉讼的原则是:依法平等、公正、公开、快捷、廉洁。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案件,必须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听取双方的意见,查清事实,审判公正,不许超越诉讼请求限度和事实范围进行判决。
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审判民事诉讼案件时,应当采取便民利民的方式,倡导调解和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促进争议的早期解决和及时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第六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
当事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诉讼主体请求解决民事争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法定的代理人。
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案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法律和事实查明争议的真实情况。
第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诉讼义务,不得滥用诉讼权利。
第十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判决案件。
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裁判和执行,实行独立负责制。
第二章管辖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案件,应当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第十二条跨级上诉的案件,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跨级上诉是指一审判决、裁定被上诉至二级人民法院的案件。
第十三条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案件,由被申请财产保全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隶属于同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根据案件大小、复杂程度以及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原则确定管辖。
第十五条当事人对涉及合同、侵权的民事诉讼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选择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合同订立地等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三章起诉和答辩第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提要
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功能及 分类;明确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掌握民事诉 讼法的特有原则。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检察监督原则
于是主审法官告诉吴某,要实现诉讼请求,必须证 明参加殴打的保安是由王某雇请的,并告知吴某可以尝 试到当地派出所索取案发当天对保安的询问笔录。吴某 的请求遭到派出所拒绝,吴某于是将有关情况告知法院。 主审法官于是亲自到派出所取证,并调取了案发当天派 出所对参与殴打的保安的询问笔录。笔录中保安承认自 己为王某所雇佣,并供述了殴打的经过。据此,法院判 决王某向吴某支付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并根据 当地省人大通过的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例,判决王 某向吴某支付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害赔偿费。 问题:本案法官告知原告如何行使权利、如何取证, 而且还亲自帮助其收集证据,其做法是否违背当事人平 等原则?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 或者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立法准则的功能 (二)行为准则的功能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一)共有原则 (二朋友罗某到H镇上一KTV歌城娱乐,与 当地一私企老板刘某发生冲突。歌城保安甲、乙、丙受刘某驱使, 用警棍殴打吴某,罗某立即报警。警察赶到后将参与殴打的保安 扣留,并将吴某送到医院治疗。 吴某住院共花费2000余元,经鉴定属于轻伤。吴某出院后, 发现当地派出所已将参与殴打的保安释放,保安均已不知去向, 于是吴某向歌城老板王某索赔,被王某拒绝。1999年1月,吴某 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歌城老板王某赔偿住院费、误工费、 营养费,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吴某经济不富裕,没有聘请律师, 王某则聘请了律师代为参加诉讼。在诉讼中,王某的律师提出, 王某并不知道吴某被人打伤的事,打伤吴某的保安并非王某雇请 的,因此,王某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blue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指民事诉讼 法的社会本质属性,不同的社会有不同 性质的民事诉讼法。 我的民事诉讼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二、以社会主义的宪法为根据 三、确立社会主义的诉讼原则和诉讼 制度
关于溯及力问题:新法生效后旧法是否继续有效——新法 有无朔及继往的效力?
四、空间上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在多大的领 域内发生效力。 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民事诉讼,一律适用我国民事 诉讼法。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以及领土的延伸部分。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结构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结构上共由四编、29章、270条 组成。 四编: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总则, 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 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
一、 总
则
《民事诉讼法》总则中共有11章、107条。 基本内容包括: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审判组织、诉 讼管辖、诉讼参加人、诉讼证据、诉讼调解、财产保存、 先予执行、期间、送达、诉讼费用、对妨碍民事诉讼秩序 的强制措施等。
三、时间上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法律约 束力的期间,即从开始生效到终止效力的时间范围。 一般来讲,程序法的效力从立法机关在法律中确定的生效 的期日开始生效,到有关机关明令废止时失效。
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两部民事诉讼法 第一部民事诉讼法:生效日期是1982年10月1日,失效日 期是1991年4月9日。 第二部民事诉讼法,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其生效日期是1991 年4月9日。
三、执行程序
四、涉外民事诉讼程 序的特别规定
3.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本章主要内容: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本章重点与难点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本章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比较第一节民事诉讼法概述案例导入1、罗伯特是某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人员。
他向中国人单伟涛购买了一组红木屏风。
双方付款成交后,单伟涛反悔,提出该屏风是自家祖传的宝物,售价太低,要求罗伯特加一倍价钱。
罗伯特不同意,单便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受理本案后通知罗伯特应诉,罗伯特说:“我是外国人,享有外交特权,中国人不能告我!”2、王晨是某化工厂技术改造科副科长。
1994年3月,该科的科长退休,工厂决定任命厂长办公室副主任罗英当技术改造科科长。
王晨不服气,认为自己学历高,又精通工厂技术改造的业务,而罗英既无学历又未做过技术改造工作,因此他向厂长提出应该由他担任技术改造科科长,早到拒绝。
王晨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道。
思考:这两个案件是否会受到民事诉讼法的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如何?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一)概念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诉讼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性质1.公法2.部门法3.基本法4.程序法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1.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在什么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有效。
(一)对人的效力即哪些人进行民事诉讼时应当遵守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
(二)对事的效力主管范围(三)空间效力《民诉法》第4条(四)时间效力现行的《民诉法》于1991年4月9日颁布实施对《民诉法》的修正(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法院✓检察院✓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法院:审判权✧检察院:抗诉权✧当事人:起诉权,诉讼权,撤诉权;遵守法庭纪律,履行判决等;✧诉讼代理人:代理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不得超越授权范围,合法代理等;✧其他诉讼参与人:如实陈述,如实鉴定等;获得补偿权。
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一节 基本原则
❖考点精解六:检察监督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14条对检察监督原则作 了规定,该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1、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权 进行监督。就现行民事诉讼法而言,人民 检察院不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也不具体参与通常的民事诉讼活动;
❖2、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具体 方式,是对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按照 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LOGO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1
第一节 基本原则
2
第二节 基本制度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
❖考点精解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包括
两个方面: ❖ 1、诉讼权利的相同性 ❖ 2、诉讼权利的对应性 ❖ 注意: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只
❖ 2、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即 调解的进行,应当是在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基础上,调 解程序应当合法,调解的协议也应合法;
第一节 基本原则
❖3、调解是解决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若调 解未能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 不应久调不决。注意应当将调解原则和调 解制度结合起来。
❖ 注意:调解作为必经程序的有两种情 况:(1)根据《民诉意见》第92条,离婚 诉讼应当调解;(2)根据《简易程序的司 法解释》第14条,在特定情况下人民法院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先行调解。
❖ 注意:同等原则可以看成是国民待遇原则在民事诉讼 中的体现,具有普遍适用性;对等原则可以看成是国际法 上报复的反映。报复的适用是有针对性的,它只针对相应 的国家,而不涉及第三国。同时注意平等、同等、对等三 原则的区别,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地位的平等。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适用本法。
第三条民事诉讼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除外。
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婚姻家庭权益。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环境权益。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章管辖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确定。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2.辩论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对辩论权予以
认可和保障的准则。
3.法律依据
【法条链接】 《民事诉讼法》第12条:“人民法院 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二、辩论原则的内容
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也是 辩论原则的核心内容; 2.辩论权行使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 人; 3.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范围包括案件争议的事实 和法律问题、实体和程序问题; 4.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
(1)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同的诉讼权利。 (2)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对等的诉讼权利。 (3)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承担的诉讼义务也是平等。
2.权利保障平等
(1)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有责任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法律规 定的诉讼权利,不得随意限制或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方便,使当事人 能够实际地和有效地行使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权利; (3)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应当一视同仁,不得 偏袒一方,歧视压制另一方。 3.法律适用平等: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取内衣进 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 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 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 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
思考:请问本案一审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 什么?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又称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 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准则。
【法条链接】《民诉法》第8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 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 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2章第2节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与基本原则第一节 司法裁判中的“秘密法”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与效力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的规范表现形式我国的法律渊源包括n《民事诉讼法》n《民诉法解释》n其他立法和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n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n2007年10月28日第一次修正n2012年8月31日第二次修正n2017年6月27日第三次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n2014年12月18日通过n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n2001年12月6日通过n2002年4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相关程序问题的批复》n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n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司法解释性质的法院规范性文件n《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试行)》n《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诉讼和执行程序中试行律师调查令的若干意见》n《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妥善审理涉夫妻债务纠纷案件的通知》等指导性案例n指导案例2号:吴梅诉四川省眉山西城纸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明确了执行和解之外的私下和解协议不具有消灭执行依据的执行力的效力)n指导案例7号:牡丹江市宏阁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诉牡丹江市华隆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继增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建立了当事人处分权约束检察院监督权的规则)n指导案例34号:李晓玲、李鹏裕申请执行厦门海洋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洋实业总公司执行复议案n指导案例56号:韩凤彬诉内蒙古九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产品责任纠纷管辖权异议案检索案例n中国裁判文书网n无讼案例n聚法网等。
(最新整理)第02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学》马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7/26
•35
(二)某些情形下,既判力可扩张到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1.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承继人 2.为当事人或其承继人的利益占有诉讼标的物的人 3.以自己的名义为当事人的利益进行诉讼的该他人 4.形成判决的既判力不仅及于当事人双方,而且还及于
辩论主义是当事人主义的核心
1.判断权利发生或消灭的法律效果所必需的要件事实
(或称主要事实),只要在当事人的辩论中没有出现,法院
不得以它为基础作出判决。
2.法院在判决理由中所需要认定的事实只限于当事人之
间争执的事实。至于没有争执的事实(包括自认及拟制自认
的事实),不仅没有必要以证据加以确认,而且也不允许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7/26
•10
第二节 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的概念
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并且由
法院审判的对象。
二、诉讼标的的功能
(一)是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与中心。
(二)诉讼标的是判别诉的客观变更和诉的客观合并的
依据。
(三)诉讼标的是确定法院审判对象的依据。
(四)诉讼标的决定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2021/7/26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 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7/26
•12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沿革
1.一面关系说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 务关系。 2.两面关系说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产生于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即法院 与原告、法院与被告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诉第二章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引例】2000年,北大方正集团、北京红楼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大方正”)发现北京高术天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术公司”)有销售盗版北大方正软件的行为。
为获取证据,北大方正派出两位员工佯装成用户,在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公证员的随同下,购买了高术公司随机配备的盗版软件。
2001年9月,北大方正将高术公司等相关企业告上法庭。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肯定了北大方正等采取的“陷阱取证”方式,认为法律就此未为禁止,予以认可,遂判决支持方正的诉讼请求。
高术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北京市高院在二审中认为,北大方正的取证方式并非获取侵权证据的唯一方式,且该取证方式有违公平原则,一旦被广泛利用,将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破坏,故对该取证方式不予认可,故在赔偿金额上做了改判。
北大方正不服该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作出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
之后北大方正又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审此案,最终判决认为北大方正的取证方式并无不正当性,其行为并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加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较强、取证难度大等特点,采取该取证方式,有利于解决此类案件取证难问题,起到威慑和遏制侵权行为的作用,也符合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精神。
【问题】本案中,北大方正公司所采取的取证方法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是决定本案胜负的关键问题,法院的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对该问题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为何不同的法官和法院在不同时期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不同理解。
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题1】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因买卖合同发生纠纷,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王某支付货款9万元。
王某在答辩中则以原告交付的货物有瑕疵为理由提出抗辩。
法院在审查了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后发现,原告交付的货物虽然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但对于被告拖欠货款,原告长期未向被告催要,原告主张权利以及超过了《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诉讼时效期间。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台湾《民事诉讼法》第195条:“当事 人就其提出之事实应为真实及完全之陈述”。
日本1996年《民事诉讼法》第2条:“法院 应为民事诉讼公正并迅速地进行而努力;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以诚实信用为 之”。
(二)民事诉讼法中确认诚信原则的原因
——民事诉讼法和民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精 神上的关联性或一脉相承性;
四、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涵义 ——当事人是否起诉或终结诉讼,何时或 何种内容、范围(法院对当事人没有提出 的请求事项不能裁判)对何人起诉,原则 上由当事人自由决定,国家不能干预。
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
1.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起诉权而开始, 因当事人自主的撤诉行为而结束——
不告 不理
2.诉讼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当 事人没有提出的事项法院不能对其做出裁 判。即由当事人决定审判对象;
案例1:张光明策划、伪造18张假欠条,唆 使3名假代理人以讨要农民工工资为案由向 法院起诉,要求中铁二十二局支付40余万 元农民工工资案。
2008年12月,北京市一基层人民法院受 理了18名山东籍农民工起诉中铁二十二局 索要被拖欠工资案。18位起诉民工称:他 们于2007年5月到中铁二十二局的内蒙古 多伦县路基三队工作,包工头张光明向他 们支付一部分工资后,尚欠总计40余万元, 按照国家规定,包工头不能足额支付农民 工工资的,应由工程发包方支付。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依据
1.该原则的规定是为了裁判主体发现案件真实, 做出公正裁决; 2.该原则是程序正义的具体体现; 3.该原则是“公民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一宪法原则在民事诉讼法域的具体化; 4.诉讼地位的平等也是当事人平等的民事实体 法律地位在诉讼中的体现; 5.该原则是民事诉讼对抗式结构的必然要求。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二章)

3.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率的关系
(1)一致性
(2)冲突 民事诉讼法 Civil Procedure Law
第二章>>第二节
三、民事诉讼的实体价值
实体公正:裁判结果公正,主要体现为法院 认定事实准确和适用法律正确。
四、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的关系 1.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之间的一致性。 2.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之间的冲突。 3.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之间的协调。
民事诉讼法
Civil Procedure Law
第二章>>第四节
一、诉
(3)诉的客观合并的种类 1)单纯合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对同一 被告提出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的诉讼标的。 2)预备合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原告提起主位 (或先位)之诉,同时提起或者追加提起备位(或后 位)之诉,原告请求若主位之诉败诉则就备位之诉作 出判决,若主位之诉获得胜诉的确定判决则备位之诉 无须审判: 3)选择合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原告提出两个以 上的诉讼标的,其中任一诉讼标的获得胜诉判决原告 即达到诉讼目的,法院不得再对其他诉讼标的作出判 决。
(三)诉的类型
标准:诉讼标的的性质和内容 1.给付之诉
民事诉讼法
Civil Procedure Law
第二章>>第四节
一、诉
给付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一定给付 义务之诉。包括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包括特定物的 给付和种类物的给付)及行为给付(包括作为和不作 为)。 可分为:现在给付之诉和将来给付之诉。
院行使审判权,旨在启动诉讼程序。 行使诉权→提起“诉”(起诉):行使起诉权→ 诉讼程序的启动 (2)诉权的实体内涵,是指解决民事纠纷或者 保护民事权益的请求。
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如果依传统诉讼标的理论,因法律 关系由侵权法律关系变为合同法律 关系,应是诉讼标的由此到彼的转 变。但是由于婴儿丢失这一自然事 实未变,所以并未形成新诉,所变 更的只不过是原告对这一自然事实 所采用的不同法律评价或法律主张。
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限定
《合同法解释(一)》第30条:一 审开庭以前 《证据规定》第34条第3款:举证 期限届满前
A.
B.
C.
D.
下列哪一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 某丙起诉某丁请求撤销两人之间的 房屋买卖合同 某甲起诉请求某乙停止损害其名誉 女方起诉离婚,请求将二人之女判 归自己抚养 陆某起诉李某,请求解除收养关系
B
A.
B.
C.
D.
下列哪一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确认之诉? 某女起诉前夫,要求将两人之女判归前 夫抚养 刘老汉起诉养子刘晓明,要求支付赡养 费 李大起诉王二,请求判决两人之间的买 卖合同无效 王某向法院起诉孙某,请求判决两人离 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C
刘某夫妻与杨某是大学同学,关系 甚密。后来刘某与杨某在生意中发 生纠纷,刘某起诉至法院,要求杨 某给付货款4000元。法院受理后依 法开庭审理,审理中杨某提出刘某 的妻子曾向其借款5000元未还,要 求刘某夫妻用货款抵债并偿还其余 1000元。法院对此应如何处理? 告知被告杨某另行起诉
①
②
A. B. C. D.
下列属于消极的确认之诉的是( 要求确认收养关系成立 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要求确认合同关系无效 要求改变共有关系 C
)
五、诉的合并与变更
主观合并 主体同一 性 程序同一 性 管辖权同 一性
诉的合并
客观合并
《民事诉讼法》课程笔记

《民事诉讼法》课程笔记第一章: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征1. 民事纠纷的概念民事纠纷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民事活动中因权利义务的冲突而产生的争议。
2. 民事纠纷的特征- 法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纠纷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 纠纷内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民事纠纷通常涉及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
- 自愿性和处分性: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并对自己的权利进行处分。
二、民事纠纷的类型1. 合同纠纷- 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纠纷-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 合同变更和解除的纠纷2. 侵权纠纷- 人格权侵权- 财产权侵权- 知识产权侵权3. 继承纠纷- 遗嘱继承纠纷- 法定继承纠纷4. 其他类型- 不当得利纠纷- 无因管理纠纷- 侵权责任纠纷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1. 和解- 定义: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
- 特点:灵活、快捷、成本低、保密性好。
2. 调解- 人民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 法院调解:在诉讼过程中,由法官主持进行的调解。
- 特点:非强制性、程序简便、有利于保持当事人关系。
3. 仲裁- 定义: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 特点:一裁终局、保密性好、专业性强。
4. 诉讼- 定义:当事人将纠纷提交人民法院,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
- 特点:国家强制力保障、程序严格、公开审理。
四、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1. 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民事权益的请求,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2. 民事诉讼的特征- 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 当事人地位平等: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
- 程序法定:民事诉讼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 诉讼结果的权威性: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无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应当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地位。
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都应当受到同等对待,各方都有权通过法庭来处理和解决纠纷,而不会受到特权或歧视的对待。
二、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诉讼程序和判决结果应当公正、公平。
法庭应当公正地根据法律和事实来审理案件,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法官和各级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三、合理原则合理原则强调诉讼程序应当合理有效。
法院应当制定合理的庭审规则和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参与权利和申辩权利,确保案件得以公正、迅速地审理,并及时作出判决。
同时,法院应当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确保案件的保密性。
四、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不得以虚假证据或欺诈行为来干扰司法正常运作。
当事人应当全面、真实地提供相关证据和事实,并尊重法庭和对方当事人的权益。
对于制造虚假诉讼以及恶意诉讼的行为,法院可以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五、程序公开原则程序公开原则要求诉讼过程应当公开透明。
法庭应当公开开庭审理,并允许公众和媒体的参观和报道。
这有助于公众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并增强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当然,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国家秘密以及商业秘密的事项可以进行适当的限制。
六、快捷原则快捷原则要求案件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法院应当加强对案件的管理,合理安排庭审时间,迅速办结案件。
对于简单明了的案件,法院可以采取简易程序进行审理,提高审判效率。
七、经济原则经济原则要求诉讼费用应当适当、合理。
法院应当合理确定案件受理费、鉴定费、送达费等费用标准,并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给予适当减免。
法院还应当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节约社会资源。
以上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为民事诉讼提供了基本的规范,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效率和经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生效时间为 1991年4月9日。
民事诉讼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院 在民事诉讼法生效前受理的案件,若尚未 审结,则应按新生效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 程序审理。
(三)对人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对人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 对哪些人有约束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的规定,凡在我 国领域内参加民事诉讼的人,无论其国籍 如何,都必须遵守我国民事诉讼法。
区别: 调整的侧重点不同
联系:诉讼对仲裁的支持与监督 区别: 1.纠纷解决机构的性质不同。 2.受理的前提不同。 3.当事人的选择权限不同。 4.具体程序步骤不同。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 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 活动。 公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联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司法豁免权: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 外国人、外国组织或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 诉讼,应当按照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参 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
(四)对事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对事效力,是指法院依照 民事诉讼法审理的案件范围,也即民事 诉讼主管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3条:“人民法院受理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 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规定。 1.因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纠纷发生的诉讼 案件 2.非诉案件 3.劳动纠纷和经济纠纷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产生了争议,层层向最高人 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以侵犯 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 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 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 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 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应承担相应的 民事责任”。本案被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 案”。
一、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一)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制度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民事诉讼制度 (三)我国近代民事诉讼制度 (四)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二、新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三、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一、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1.诉讼宪法化
民事诉讼法呈现出宪法化的特点:民事诉讼法严格 遵从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范,是对宪法原则的具 体实践。
程序法和实体法 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1)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作为统一的法律体系 的共同组成部分,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从属。 (2)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区别: 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2.基本原则不同。 3.诉讼任务不同。 4.举证责任不同。
1.公证文书的特殊证明效力 2.诉讼前的证据保全。 3.公证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
两者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 2.活动性质不同; 3.程序不同。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 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5)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
一、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或形式意义的民事诉讼法:专指 民事诉讼法典,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 广义或实质意义的民事诉讼法:除了 民事诉讼法典之外,尚包括其他法律 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
(一)基本法 (二)公法 (三)程序法
(一)空间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作用和 适用的地域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4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领土 领海 领空
(二)时间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有效,包括生效时间、 失效时间以及是否具有溯及力等事项。
民事诉讼法学是指分析研究民事诉 讼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实施规律和 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规 律的科学。
宪法司法化,就是指宪法可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 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法律依 据。
2.宪法司法化
齐玉苓与陈晓琪原同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 初中毕业生。1990年,齐玉苓参加中专考 试,被一学校录取为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 而陈晓琪则落选。但是,齐所在的中学既未将 考试成绩告知齐,也未将录取通知书送给齐本 人,而是送给了与齐同一届的另一名学生陈晓 琪。陈即以齐的名义读完中专,被分配到金融 单位工作,其人事档案中也一直使用齐的姓名。 此事被掩盖多年后终于东窗事发。1999年 1月29日,齐以陈和她的父亲以及原所在学 校等数家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 至法院,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 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