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下翻译赏析_万章下阅读答案_孟子的意思
《孟子》原文详细翻译与解读
《孟子》原文详细翻译与解读《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为儒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该书主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孟子》原文的详细翻译与解读,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之作。
目录1. 孟子简介2. 《孟子》主要内容概述3. 原文翻译与解读3.1 孟子见梁惠王3.2 公孙丑上3.3 滕文公上3.4 离娄上3.5 万章上3.6 告子上3.7 尽心上3.8 告子下3.9 尽心上3.10 滕文公下3.11 离娄下3.12 万章下3.13 告在下1.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强调道德修养、仁政爱民,倡导王道政治,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孟子》主要内容概述《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上。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观念: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认为人们应当努力培养和践行这些道德品质。
2. 政治主张:孟子主张仁政爱民,认为君主应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福祉,实现国家和谐稳定。
3. 哲学思想: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自我完善。
4. 教育观念:孟子主张因材施教,强调启发式教育,提倡“不言之教”和“存心养性”。
3. 原文翻译与解读3.1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解读:孟子在此段中批评了梁惠王只关注国家利益而忽视道德修养的做法。
《孟子》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全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孟子》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全文注释及原文翻译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狐媚之色,耳朵不听淫荡之声。
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
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混乱,就退居乡野。
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都不忍心去居住。
他认为同乡下人相处,就好比穿戴着礼服礼帽坐在泥地炭灰之上。
就在商纣的时候,他住在北海边上,期盼着天下的清平。
所以闻知伯夷高风亮节的人中,贪夫都能变得廉洁,懦夫也能独立不移。
伊尹说:'哪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个百姓,不可以使唤?’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混乱也出来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百姓,就是要让先知先觉的人来开导后知后觉的人。
我是天生之民中的先觉者,我将以尧舜之道来开导芸芸众生。
’他这样想:在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被尧舜之道的雨露所沾溉,便好像自己把他推进山沟里让他去死一样。
他就是如此把匡服天下的重任一肩挑上。
”详细翻译“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可耻,也不因官小而辞掉。
《孟子万章下》阅读题及答案
《孟子万章下》阅读题及答案《孟子万章下》阅读题及答案(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孟子)曰:“以君命将①之,再拜稽首而受。
其后廪人②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
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注】①将:拿去、送。
②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选段中孟子引用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
(4分)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公孙丑上》)参考答案:(1)孟子取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统治者应学习尧对待贤士的态度、真诚,而不是要照搬他的方法。
(2)孟子认为,君王尊重、任用贤能之士,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乐意为朝廷效力,这与上面文段强调的国君和诸侯尊贤应该采取的方法。
因此两段文字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为政者要尊贤的.主张。
【译文】(万章)说:‘请问,国君想要供养君子,怎样做可算是(真正的)供养呢?”(孟子)说:“(开始时,)以国君名义送去,他便拱手拜两拜,跪下磕头接受。
以后就让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肉去。
而不必再以国君名义去送。
(这样可以免掉烦琐的礼节。
)子思认为,那点儿肉,使得自己一次接一次地跪拜行礼,这不是供养君子的恰当做法。
尧对于舜,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侍奉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百官、牛羊、粮食都齐备,在田野中供养他,然后提拔他,让他居于很高的职位,所以说.这是天子诸侯尊敬贤人的正确方法。
”。
万章上翻译赏析_万章上阅读答案_孟子的意思
万章上翻译赏析_万章上阅读答案_孟子的意思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昊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
号泣于昊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
’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契。
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
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
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人少,则慕父母。
知好色,则慕少艾。
有妻子,则慕妻子。
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大孝终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
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文命矣。
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
瞽瞍焚廪,使浚井。
出,从而拚之。
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柢朕。
二嫂使治朕栖。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象曰:’郁陶思君尔。
’忸怩。
舜曰:’惟兹臣舜,汝其于予治。
’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
贤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
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万章章句下(四)—《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万章章句下(四)—《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知人论世原文: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
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注释:①尚:同“上”。
②颂:同“诵”。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
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题解: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
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
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有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了。
当然,也只有神交而已。
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
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
实际上,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
它与“以意邀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直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
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的产物。
由此足以见出孟子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本章的文字所发生的。
孟子·万章下
《孟子*萬章下》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天之未喪斯文也【原文】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孟子說:“伯夷這個人,眼睛不看醜惡的色彩,耳朵不聽醜惡的聲音。
【原文】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信任的民眾,不役使。
國家有治就積極進取,國家混亂他就退避隱居。
【原文】橫①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橫暴放縱的政事出現的地方,橫暴放縱的民眾居住的地方,他都不能忍受在那裏居住。
【原文】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
想像著和鄉下人相處,就象穿戴著上朝的衣帽坐在污泥炭灰之中一樣。
【原文】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
在商紂王的時候,他住在北海之濱,以等待天下能夠清明。
【原文】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所以,聽到伯夷這種風範的,痞頑的人也會變得清廉,懦弱的人也會樹立志向。
【原文】“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
“伊尹說:‘為何侍奉不理想的君主呢?為何役使不信任的民眾呢?’國家有治積極進取,國家混亂也積極進取,【原文】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他又說:‘上天生育這些民眾,使先明理的人啟發後明理的人,使先覺悟的人啟發後覺悟的人。
【原文】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
’我,是上天生育這些民眾中先覺悟的人,我要用這個堯、舜之道來啟發上天所生的民眾。
’【原文】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想那天下的百姓,一個個男子和女子如果有沒受到堯、舜之道恩惠的,就好像是自己將他們推進水溝中一樣。
伊尹就是這樣自願把天下的重擔挑在肩頭的。
【原文】“柳下惠不羞於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柳下惠並不覺得侍奉貪官污吏是恥辱,不會因官職小而覺得卑賤;他進職不隱藏自己的才幹,必定要按自己的主張行事;【原文】遺佚③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被冷落遺忘而隱逸也不怨恨,處於困窘之境也不自我憐憫。
孟子万章下全文及解释
孟子万章下全文及解释
可是一篇很有深度的经典之作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比如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
凡五等也。
”这就好像一个等级分明的大家庭,天子就是大家长,公侯
伯子男各有其位。
再比如“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
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这多像一个有序的职场呀!
全篇内容丰富多样,从君臣关系到交友之道,从道德准则到治国理念。
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就拿“敢问友。
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来说,这不就是告诉我们交朋友要注重品德,而不是外在的条件吗?这和我
们现在找真心朋友不是一个道理吗?
在我看来呀,真的是一部瑰宝,它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启示和指引!。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阅读附答案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
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
万章章句下(一)—《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万章章句下(一)—《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圣人风范论原文: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①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②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③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④于我侧,尔焉能浼⑤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⑥宽,薄夫⑦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⑧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⑨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⑩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智,譬则巧也;圣,譬力也。
由⑪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菲尔力也。
”注释:①横:暴。
②顽:贪婪。
③遗佚:不被重用。
④袒揭(XT)裸裎:四个字意思相近,同义复用,都是赤身露体的意思。
⑤浼:污染。
⑥鄙夫:心胸狭窄的人。
⑦薄夫:刻薄的人。
⑧接淅:淘米。
⑨而:则。
以下几句同。
⑩金声:指钋(bo)钟发出的声音。
玉振:指玉磐收束的余韵。
古代奏乐,先以钋钟起音,结束以玉磐收尾。
⑪由:通“犹”。
译文: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丑陋的事物,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
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使唤。
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不出。
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居住。
万章章句下(三)—《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万章章句下(三)—《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位卑莫言高原文: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
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①’。
孔子尝为委吏②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③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④,而道不行,耻也。
”注释:①抱关:守门的小卒。
击拆(tuo):打更;柝指打更用的梆子。
②委吏:管仓库的小史。
③乘田:管苑囿的小吏,负责牲畜的饲养和放牧。
④本朝:朝廷。
译文: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也是因为贫穷;娶妻不是了孝养父母,但有时也是为了孝养父母。
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应该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
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做什么合适呢?比如说做守门打更一类的小吏。
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只说:‘出入的帐目清楚了。
’又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只说:‘牛羊都长得很壮实。
’地位低下却议论朝廷大事,这是罪过;身在朝廷做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
”题解:“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忧固然是忧,但如果你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评议朝纲政纪,那可就要小心你的脑袋了。
因此,孟子有“位卑而言高,罪也”的看法。
尤其是在暴政专制的时代,更是如此,所以有“莫谈国事”的警告。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是“为贫而仕”,不是为了拿工资混饭吃,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而做了高官,“立乎人之本朝”,加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政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不然的话,“道不行”,就是耻辱。
总之还是《中庸》所说“素位而行”的意思。
担任什么角色就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尽什么样的力。
即便圣人如孔子,不也是管帐就说管帐,放羊就说放羊吗?既然如此,我们又放么多余的话可说呢?。
孟子卷五万章原文译文
孟子卷五万章原文译文万章上原文译文(之一)原文: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大孝终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译文——————————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
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
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
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读解】终身都爱慕父母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终身都只爱慕父母,其他如年轻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统统不爱。
另一种是既终身爱慕你母,又不妨害爱姑娘,爱妻子,爱君王等。
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观点来看,第二种是正常的情感心态,第一种则出于“恋父”、“恋母”情结了。
孟子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
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思蓦父母之爱。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万章上原文译文(之二)原文: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译文——————————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
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
”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孟子·万章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万章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9·1 万章问曰①:“舜往于田②,号泣于旻天③,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④。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⑤。
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⑥:‘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
’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⑦,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⑧,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⑨。
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⑩。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11)。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12);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13)。
大孝终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注释〕①万章:孟子的弟子。
②舜往于田:舜到田里去干活。
相传舜曾在历山耕田。
③旻天:即天。
④怨慕:朱熹注:“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
”怨,怨恨。
慕,思慕,怀恋。
⑤此四句见于《礼记·祭义》,曾子语。
劳,忧愁。
⑥长息:公明高弟子。
公明高:曾子弟子。
⑦恝(jiá):不在乎,无忧无虑的样子。
⑧共:通“恭”,恭敬。
⑨畎亩:田地。
⑩胥:尽,全。
迁之:给了舜。
(11)穷人:困窘之人。
(12)少艾:年轻美貌的少女。
(13)热中:焦躁。
9·2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①。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②。
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③,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④,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名师讲题】《孟子 滕文公下》《孟子 万章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
《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
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
’汤使遗之牛羊。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染盛也。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
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
《书》曰:‘葛伯仇饷。
’此之谓也。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复仇也。
‘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齐宣王问卿。
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
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其A杀是童子B而征之C四海之内D皆曰E非F富天下也G为匹夫H复仇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皇皇如也”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滕文公章句下(四)—《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滕文公章句下(四)—《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动机与效果的问题原文: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②于诸侯,不以泰③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④,以羡⑤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⑥皆得食于子。
于此有人焉,人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⑦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漫⑧,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①彭更:人名,孟子的学生。
②传食:指住在诸侯的驿舍(宾馆)里接受饮食。
传,驿舍,相当于今天的宾馆。
③泰:同“太”,过分。
④通功易事:交流成果,交换物资。
⑤羡:余,多余。
⑥梓匠轮舆:梓人、匠人批木工;轮人、舆人指制造车轮和车箱的工人。
⑦待:同“持”,扶持。
⑧墁(man):本义为粉刷墙壁的工具,这里指新粉刷过的墙壁。
译文:彭更问道:“跟在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是太过分了吗?”孟子说:“如果不正当,就是一篮子饭也不能够接受;如果正当,就是像舜那样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
--你说得过分吗?”彭更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觉得,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互通有无,交换各行各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粮食没人吃,妇女有多余的布没人穿。
你如果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吃的。
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
你怎么可以尊重木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彭更说:“木匠车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
万章问曰敢问友。阅读答案附翻译
万章问曰敢问友。
阅读答案附翻译“万章问曰:“敢问友。
”阅读答案(附翻译)“万章问曰:“敢问友。
”阅读答案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
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费②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
晋平公之于亥唐③也。
'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
然终于此而已矣。
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舜尚④见帝,帝馆甥⑤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用⑥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①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
②费:春秋时小国,旧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亭。
③亥唐:晋国人。
晋平公时,朝中多贤臣,但亥唐不愿为官,隐居穷巷,平公曾对他“致礼与相见面请事”,非访敬重。
)④尚:同“上”。
⑤甥:古时称妻子的父亲叫外舅,所以,女婿也称“甥”,舜是尧帝的女婿。
⑥用:以2.下面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然:这样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事:求我办事C.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蔬:通“疏”,粗糙D.亦飨舜,迭为宾主飨:给……吃东西.下面几组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A.其三人,则予忘之矣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B.则不与之友矣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C.虽小国之君亦有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D.吾于子思,则师之矣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孟献子,百乘之家也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C.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D.是天子而友匹夫也5.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平公对亥唐以朋友之道对之,亥唐粗茶淡饭招待他,他也一定吃饱。
《孟子—万章下》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子—万章下》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孟子曰:“齐景公田①,招虞人②以旌③,不至,将杀之。
志士不忘在沟壑④,勇士不忘丧其元⑤。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孟子·万章下》)②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然则孔子非与?”(孟子)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孟子·万章下》)注:①田:打猎。
①虞人:管理山泽苑囿的小吏。
①旌: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古代君王有所召唤,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志,召唤大夫用旌旗,召唤虞人用皮冠。
①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
①元:头颅。
1.选段①“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体现了《孟子·滕文公下》中的“____________”精神。
2.请根据以上两个选段简要说明孟子对“礼”的具体要求。
【答案】1.威武不能屈2.“礼”要符合各种人的身份,对不同身份的人需用不同的“礼”。
合乎“礼”的事情就去做,不合乎“礼”的,即使是国君召见都不可以见,就是杀头也在所不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内容的阅读与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疏通选段文意,然后根据文意分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大意,即志士守节不怕弃尸山沟,勇士重礼不怕丧失头颅,由此可得出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语段①,结合齐景公的行为与小吏的行为,“取非其招不往也”,因为齐景公召唤小吏的行为不合乎礼仪,所以小吏不来,小吏的行为没有错。
语段①,结合国君和孔子的行为,“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国君召唤孔子,而孔子不等车驾准备好就动身,是因为国君是按他的职务召见他的,孔子的行为没有错。
可见,孟子判断国君、小吏、孔子行为的对错的标准是是否合乎“礼”,对不同身份的人需用不同的“礼”。
合乎“礼”的事情就去做,不合乎“礼”的,即使是贵为国君,也不能做,哪怕“在沟壑”“丧其元”。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原文翻译解析
《孟⼦·万章章句下·第⼆节》原⽂翻译解析《孟⼦·万章章句下·第⼆节》原⽂翻译解析 原⽂: 万章章句下·第⼆节 作者:佚名 北宫锜问⽈:“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其详不可得闻也。
诸侯恶其害⼰也,⽽皆去其籍。
然⽽轲也,尝闻其略也。
天⼦⼀位,公⼀位,侯⼀位,伯⼀位,⼦、男同⼀位,凡五等也。
君⼀位,卿⼀位,⼤夫⼀位,上⼠⼀位,中⼠⼀位,下⼠⼀位,凡六等。
天⼦之制,地⽅千⾥,公侯皆⽅百⾥,伯七⼗⾥,⼦、男五⼗⾥,凡四等。
不能五⼗⾥,不达于天⼦,附于诸侯,⽈附庸。
天⼦之卿受地视侯,⼤夫受地视伯,元⼠受地视⼦、男。
⼤国地⽅百⾥,君⼗卿禄,卿禄四⼤夫,⼤夫倍上⼠,上⼠倍中⼠,中⼠倍下⼠,下⼠与庶⼈在官者同禄,禄⾜以代其耕也。
次国地⽅七⼗⾥,君⼗卿禄,卿禄三⼤夫,⼤夫倍上⼠,上⼠倍中⼠,中⼠倍下⼠,下⼠与庶⼈在官者同禄,禄⾜以代其耕也。
⼩国地⽅五⼗⾥,君⼗卿禄,卿禄⼆⼤夫,⼤夫倍上⼠,上⼠倍中⼠,中⼠倍下⼠,下⼠与庶⼈在官者同禄,禄⾜以代其耕也。
耕者之所获,⼀夫百亩。
百亩之粪,上农夫⾷九⼈,上次⾷⼋⼈,中⾷七⼈,中次⾷六⼈,下⾷五⼈。
庶⼈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 ⽂⾔⽂翻译: 北宫錡问:“周王室颁布的爵位和俸禄,是怎么样的呢?” 孟⼦说:“详情已不知道了。
诸侯们都厌恶它妨害了⾃⼰的利益⽽把这⽅⾯的典籍销毁了,但我也听说过⼤概的情况。
天⼦是⼀级,公是⼀级,侯是⼀级,伯是⼀级,⼦、男同是⼀级,总共五个等级。
君是⼀级,卿是⼀级,⼤夫是⼀级,上⼠是⼀级,中⼠是⼀级,下⼠是⼀级,总共六个等级。
天⼦控制的地⽅,⽅圆千⾥,公侯的封地⽅圆百⾥,伯的封地⽅圆七⼗⾥,⼦、男爵的封地⽅圆五⼗⾥,总共四个等级。
不能达到⽅圆五⼗⾥的,不能与天⼦联系,只能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
天⼦朝中的卿所受的封地视同为侯爵⼀样,⼤夫的封地视同为伯爵,元⼠的封地视同为⼦、男爵。
“⼤的诸侯国⽅圆百⾥,国君的俸禄⼗倍于卿,卿的俸禄四倍于⼤夫,⼤夫的俸禄倍于上⼠,上⼠倍于中⼠,中⼠倍于下⼠,下⼠与在官府服役的平民同样俸禄,俸禄⾜以代替他们耕种的收⼊。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的原文及翻译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的原文及翻译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宣王问卿。
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
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
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
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
文言文翻译:
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关于大臣公卿的问题。
孟子说:“大王问的是什么样的卿呢?”
齐宣王说:“难道卿还有不同的'吗?”
孟子说:“是有不同的,有显贵亲戚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异姓公卿。
”
齐宣王说:“请问显贵亲戚的公卿。
”
孟子说:“国君有大的过错他们则劝谏,反复劝谏不听,就另立国君。
”
齐宣王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孟子说:“大王不要见怪,大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面的答案回答。
”
齐宣王脸色平静下来,然后问非王族的公卿。
孟子说:“国君有过错他们则劝谏,反复劝谏不听,他们就会离开这个国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章下翻译赏析_万章下阅读答案_孟子的意思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扼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
伊尹,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
由射于百步之外,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北宫琦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的得而闻也。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
然而轲尝闻其略也。
天子一位,诸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
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地方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被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
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也。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
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
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
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也。
盖不敢不饱也。
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舜尚见帝,帝馆舜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
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万章
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
”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
”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曰:“不可。
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敦。
’是不待教而诛者也。
殷受夏,周
受殷,所不辞也。
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曰:“今之诸侯取之
于民也,犹御也。
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
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
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曰:“然则孔子之
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曰:“为之兆也。
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
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见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
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
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
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
诸侯失国而后托于
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穆公之于子思也,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漂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汲。
’盖自是台无馈也。
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曰:“敢问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
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
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
后举而加诸上位。
故曰王公之遵贤者也。
”万章曰:“敢问不见于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
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
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穆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
何敢与君友也。
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
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
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色,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