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简述
钢铁行业水处理工艺简述
钢铁行业水处理工艺简述钢铁工业水处理工艺简述一、烧结水系统1、系统工艺流程:(1) 工艺流程:↓加药↓补水a、生产循环用水→水池(冷却)→泵(旁滤)→设备用水点。
b、原水→软水制备→软水→泵→余热锅炉发生器。
(2) 工艺流程简述:根据各设备生产用水压力要求,泵房加压泵分高低压给水系统。
高压水系统主要供给烧结室设备冷却用水及小流量冲洗地坪,低压水系统主要供给混合、制粒室、机尾整粒电除尘、原料电除尘和抽风机室生产用水及设备冷却用水及一些地面洒水。
各系统用水经泵加压后送至设备用水点,使用后的水靠余压回流至泵房热水池,经上塔泵加压送至冷却塔冷却,冷却降温后的水流入冷水池,又经高低压系统生产给水泵送至设备使用,如此循环。
此外,为保证循环水水质要求,设稳定水质的加药装置和旁滤设施。
为供余热回收利用蒸汽发生器用水,原水需经过软化处理。
原水经过滤装置,进入软化装置,流入软水池,经软水加压泵供给设备使用。
2、主要设备:(1)泵房主要设备:各高低压加压水泵、冷却塔、加药装置、过滤器、起吊设备。
(2)软水站主要设备:过滤器、软化装置、软水加压泵。
二、炼铁水系统1、系统工艺流程:(1) 工艺流程:↓加药↓补水a、冷却壁、风口等生产循环用水→水池(冷却)→泵(旁滤)→设备用水点。
↓补水b、铸铁机生产循环用水→平流沉淀池→泵→铸铁机冷却用水点↓抓渣↓补水c、高炉冲渣水→渣沟→冲渣过滤池→集水井→泵→冲渣(2) 工艺流程简述:根据各设备生产用水压力及水质要求,系统分为净环和浊环给水系统。
其中净环给水泵房加压泵又分高中压给水系统。
高压给水系统主要供高炉冷却壁背部水管冷却、风口小套、铁口套、炉顶打水等设施的冷却用水。
中压给水系统主要供高炉鼓风机站风机电机、稀油站、冷却壁及风口、炉底冷却水、出铁厂、热风炉等设施的冷却用水。
以上高炉净环冷却高中压供水经设备冷却后,开式自流回循环泵站净环热水池,再由冷却上塔泵送至冷却塔,冷却降温后的水流入净环冷水池,再分别由高压循环水泵和中压循环水泵加压送往高炉高中压用水设备进行循环使用。
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工艺介绍
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工艺介绍在环境工程领域中,水处理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改善和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水处理工艺涵盖了各种方法和技术,旨在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和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
本文将介绍环境工程中常用的水处理工艺和其应用。
一、沉淀和澄清沉淀和澄清是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初级处理步骤。
该工艺通过使用沉淀剂将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并通过澄清处理将悬浮物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去除悬浮固体、泥土、油脂和有机物等杂质。
沉淀和澄清工艺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如重力沉降和过滤,也可以结合化学物质,如聚合物凝聚剂。
二、絮凝絮凝是将悬浮的或分散的小颗粒通过添加絮凝剂聚集,形成较大的沉淀物,以便更容易去除。
絮凝的目的是增加颗粒物的大小和重量,使其易于沉淀或过滤。
絮凝常用的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和有机聚合物等。
通过合理选择絮凝剂和控制处理条件,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
三、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用于去除有机物、溶解性物质和污染物。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提供了大量的吸附表面,可以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质。
水经过活性炭层时,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会被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净化水质。
活性炭吸附工艺常用于水中有机物、色素、氯化物和某些有害金属离子的去除。
四、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的方法,用于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其他溶解性离子。
这种工艺通过固定相上的树脂或吸附介质与水中的离子交换,使水质得到净化。
离子交换工艺可分为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具体选择哪种取决于水中需要处理的离子类型和质量要求。
五、膜分离膜分离是一种基于膜的工艺,通过选择性透过或排除不同大小、形状或电荷的溶质分子,使溶液分离和纯化。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膜分离工艺广泛应用于去除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重金属和溶解性盐等物质。
六、消毒消毒是水处理的重要步骤,旨在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水传播疾病。
水工艺处理
水工艺处理水工艺处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处理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对水进行净化、除垢、消毒等处理,以提高水质的品质。
本文将介绍水工艺处理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水工艺处理的原理水工艺处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水工艺处理主要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
1. 预处理:预处理是水工艺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沉淀、澄清和絮凝等。
其中,絮凝是指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
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水工艺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铁盐、铝盐和高分子聚合物等。
3. 过滤:过滤是水工艺处理中的常用方法,通过过滤介质将水中的颗粒物和溶解物截留下来,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水。
常见的过滤介质有砂石、活性炭和陶瓷等。
4. 消毒:消毒是水工艺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气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水工艺处理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其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1. 生活领域:水工艺处理在生活领域主要应用于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等。
通过水工艺处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提高水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
2. 工业领域:水工艺处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电力、石化、制药、纺织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水作为生产原料或冷却剂,而这些水往往需要经过水工艺处理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此外,水工艺处理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水工艺处理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工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水工艺处理的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未来水工艺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高效节能。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生活饮用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是确保水源安全、提高水质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水质监测等环节。
1. 原水处理原水处理是将自然水源(如河水、湖水、地下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原水处理方法包括:1.1 水源筛选:通过格栅和滤网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1.2 沉淀:将水源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1.3 调节pH值:根据原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适合后续处理工艺。
1.4 混凝剂投加:投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颗粒。
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将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和胶体物质会萃成较大颗粒,以便后续过滤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混凝剂投加:在混凝池中投加适量的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结成较大颗粒。
2.2 混凝搅拌:通过搅拌设备将混凝剂充分混合,促进颗粒的会萃。
2.3 沉淀:将混凝后的水体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使颗粒沉淀到底部。
2.4 澄清水采集:从沉淀池的上层取出澄清水,即混凝沉淀后的水体。
3. 过滤过滤是将混凝沉淀后的水体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残存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滤器、活性炭滤器和微滤器等。
过滤的步骤如下:3.1 砂滤:将混凝沉淀后的水体通过砂滤器,去除较大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3.2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砂滤的水体通过活性炭滤器,去除有机物和异味。
3.3 微滤:将经过活性炭滤器的水体通过微滤器,去除微生物和细菌等。
4.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消毒的步骤如下:4.1 氯消毒:在水体中投加适量的氯化物(如氯气、次氯酸钠),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4.2 紫外线消毒:将水体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
1、混凝反应阶段:在混合反应单元内引入原水,利用净水剂与原水在混合反应池中进行混合反应,将原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凝结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团。
2、沉降处理阶段:一阶段处理后的原水进入各种类型的沉淀池,在此过程中较大的颗粒团由于重力作用会沉淀到水质底部,在将此部分沉淀集中排泥。
3、过滤处理阶段:经过二段处理的过程水进入各种类型的滤池,经过滤池过滤进入清水池,将其储存起来。
4、消毒阶段:应用诸如液氯、次氯酸钠或者氯胺等消毒剂对三段处理后的清水进行消毒,以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再由泵房内的离心泵将清水增压至城市自来水管网中。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水处理是指对水进行净化、消毒、软化等处理,以达到特定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后处理等环节。
首先,预处理是水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筛网过滤、沉淀、絮凝等。
筛网过滤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较大的杂质,如树叶、泥沙等;而沉淀和絮凝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将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处理。
接下来是混凝沉淀,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混凝剂将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过滤。
混凝剂通常是无机盐类或有机高分子物质,通过与水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使其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降或过滤。
然后是过滤,过滤是将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通过过滤介质的作用,使其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砂滤、活性炭、陶瓷滤芯等。
其中,砂滤是通过砂层的深度过滤作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质,活性炭则是通过其多孔的结构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物质。
紧接着是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气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其中,氯气消毒是通过向水中通入氯气或投加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体;臭氧消毒则是通过向水中通入臭氧气体,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杀灭微生物。
最后是后处理,后处理包括调节水质、调节水量和加入防腐剂等环节。
调节水质是根据水的具体要求,进行pH值调节、软化处理等;调节水量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储存;加入防腐剂是为了防止水在输送和储存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总的来说,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后处理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保障用水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水源和水质要求,可以灵活调整工艺流程,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水处理常用工艺
水处理常用工艺以水处理常用工艺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水处理中常用的几种工艺。
一、澄清工艺澄清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工艺之一,通过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微生物等杂质,使水变得清澈透明。
常见的澄清工艺有:1. 自然沉淀:将水放置一段时间,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2. 絮凝剂处理:加入絮凝剂,通过絮凝作用将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
3. 过滤:利用滤料(如石英砂、活性炭等)的孔隙和表面吸附作用,将悬浮物截留下来。
二、消毒工艺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常见的消毒工艺有:1. 氯消毒:向水中加入氯气、次氯酸钠等化学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2. 臭氧消毒:利用臭氧氧化作用来消毒,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杀灭微生物。
3.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照射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三、软化工艺软化是为了去除水中的硬度成分,防止水垢的形成。
硬度主要由钙、镁等离子组成,常见的软化工艺有:1.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如强酸型树脂、强碱型树脂)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释放出等量的钠离子,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2. 反渗透: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将硬度成分和其他溶解物质截留下来,得到软化水。
四、脱盐工艺脱盐是为了去除水中的盐类,得到纯净水。
常见的脱盐工艺有:1. 蒸汽蒸馏:利用水和蒸汽的不同挥发性,将水中的盐类蒸发出去,得到纯净水。
2. 电渗析:利用电场作用,将水中的离子迁移至离子选择性膜上,实现脱盐。
3. 逆渗透: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将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截留下来,得到脱盐水。
五、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是对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以满足特定要求。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有:1.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等。
2. 膜分离:利用微孔膜或超滤膜等对水进行过滤,去除微小颗粒、胶体等。
3. 混凝沉淀: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使胶体颗粒迅速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
水处理工艺介绍
1、预处理
2、除盐处理 3、精处理
水的介绍
• 由于水在自然条件下含有各种的杂质,特
别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天然水体的恶化等 使水中杂质非常复杂,因而需要对水中的 各种杂质进行去除以达到用水要求,水的 净化就是采用合理的工艺对原水中的各种 杂质进行不同程度处理,同时科学发展水 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为水的净化提供了更 多的选择。水净化过程一般分为预处理、 除盐处理、后处理三个步骤:
2、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游离氯和 有机物。游离氯可以氧化反渗透膜,对反渗 透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而有机物不仅是微 生物的饵料,而且当其浓缩到一定程度后, 可以溶解有机膜材料,使膜性能劣化。 由于活性具有发达的细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 面积,对水中的溶解性的各种有机物有很强 的吸附能力,对色度、异味、表面活性剂、 合成洗涤剂有良好的除去效果,在去除游离 氯时除发生物理吸附还发生化学吸附反应。
EDI还可以看成高效的电渗析设施。这种高效 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实现的,而其中离子交换 树脂是被连续再生的。 EDI设施的除盐率可以高达99%以上。如果在 EDI之前使用反渗透设备对水进行初步除盐, 再经EDI除盐就可以产生电阻率高达18兆欧*厘 米的超纯水。 EDI可以以单元组合的形式构成各种流量的净 水设施,因此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EDI 技术简介
在EDI除盐过程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离子 交换膜被清除。在离子交换膜之间充填的离子交换 树脂大大地提高了离子被清除的速度。同时,水分 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 子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连续再生,以使离子交换树 脂保持最佳状态。 EDI在清除弱电解质和胶体硅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EDI可以被看成带有自再生功能的离子交换设施。这 种自再生功能是通过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过程和水 分子的电离过程实现的。
水处理常见工艺方法
水处理常见工艺方法
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方法:
1.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杂质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2. 过滤:通过滤网或滤料过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杂质,以净化水质。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4. 化学处理:投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去除的物质。
5. 膜分离: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与水分子分离,以净化水质。
6. 吸附: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7. 消毒:采用紫外线、氯气、臭氧等消毒剂,杀灭污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这些工艺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不同的水处理工艺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方法需要考虑污水的性质、处理规模、处理成本等因素。
水处理工艺描述汇总
工艺描述1、预处理1.1格栅格栅作用是防止废水中固体悬浮物堵塞、损坏后续的污水泵、阀门、管道等,确保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格栅安装在格栅井内。
1.2 螺杆过滤机螺杆过滤机的作用是截留较大的固体物质,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螺杆过滤机直接安装在进水渠内。
污水流过倾斜安装的筛网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物和大颗粒杂质被截留在筛网上,当螺杆过滤机前后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减速机带动螺杆旋转,滤渣被送入上升管,送入上升管内的滤渣经挤压脱水后被送入垃圾箱或外运。
螺杆在旋转的同时,安装在螺旋片上的毛刷对筛网进行自动清洗。
经过螺杆过滤机后的污水中的渣滓可被去除95%以上。
因为滤渣清洗和压榨脱水过程在同一台机械内进行。
格栅房内省去了传输机和压榨机,从而使投资费及处理费用下降到最低限度。
1.3集水池通过集水池,对排入污水处理站的各股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储存和均衡废水的水质水量。
1.4调节池调节池主要功能是将所排废水的水量、水质进行均质调节,使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单元运行稳定,减少冲击负荷,确保处理效果。
调节池内设置搅拌机或曝气装置防止水中悬浮物沉淀,曝气搅拌比机械搅拌维护量小,费用低,还能改善污水可生化性。
1.5铁碳微电解塔废水经泵提升至铁碳微电解塔,铁碳微电解法是电化学还原、絮凝、吸附、架桥、电沉积等多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能有效去除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反应中产生的Fe2+和原子H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能改变废水中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有机物发生开环、断链;微电池电极周围的电场效应也能使废水中的带电粒子和胶体富集并沉淀在铁碳表面而除去;另外反应生成Fe2+、Fe3+及其水合物具有强烈的吸附絮凝活性,能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同时,Fe2+、Fe3+对废水中的硫化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铁碳还原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氨氮、色度等污染物。
铁碳微电解的主要优点如下:1、废水处理中所用的铁一般为刨花或废弃的铁屑(粉),成本较低。
2、可同时处理多种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该工艺对多种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较理想。
净化水处理工艺过程
净化水处理工艺过程
1.取水与预处理:
•取水:从水源地(如江河湖泊或水库)通过机泵加压将水输送到水厂。
•格栅过滤:利用网格状的栅栏截留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实现初步净化。
•沉砂池:使水中颗粒物沉积下来,进一步去除悬浮物。
•预曝气:向水中充入空气,促进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提高净化效果。
1.主处理:
•混凝:加入混凝剂(如明矾),使悬浮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沉淀:在反应沉淀池中,大颗粒絮凝体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滤:通过石英砂、活性炭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颗粒、细小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进一步澄清。
•生物化学处理:通过活性污泥法、A/O法、BAF法等工艺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有害物质。
1.后处理:
•消毒:通常采用氯化法(如通入氯气)进行消毒,防止水传播疾病。
1.输配: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水通过配水泵供给用户,进入用户家庭前可能还会经
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等步骤。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下面将就这几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进行介绍。
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悬浮沉积物和胶体等杂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过滤、沉淀和吸附等。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对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物质。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砂子、活性炭等。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或胶体沉淀下来,从而去除水中的杂质。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杂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氧化和还原等。
混凝是指向水中添加混凝剂,使其中的微小悬浮物或胶体结合成较大的团聚体,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沉淀是指通过向水中添加沉淀剂,使其中的溶解性物质转变为固体沉淀物,从而去除水中的杂质。
氧化和还原是通过向水中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其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指将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氨氮等污染物。
厌氧处理是指将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作用分解为甲烷等气体和有机酸等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除了以上的常见水处理工艺,还有一些其他的水处理技术。
如电解、超滤、反渗透等。
电解是通过电解作用将水中的离子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超滤是利用超滤膜对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胶体、微生物和高分子有机物等。
反渗透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从而去除其中的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每种处理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饮用水处理工艺(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饮用水处理工艺作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原理、流程以及常用方法。
一、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原理饮用水处理工艺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溶解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至安全水平。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或降低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的工艺。
主要包括沉淀、过滤、澄清、气浮等。
(1)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胶体在水中沉降,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沉淀方法有重力沉淀、化学沉淀、气浮沉淀等。
(2)过滤:通过滤料层的孔隙,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被截留,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过滤方法有砂滤、活性炭滤、陶瓷滤等。
(3)澄清:利用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和过滤。
澄清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池等。
(4)气浮:通过向水中通入空气,使悬浮物和胶体吸附在气泡上,从而实现去除。
气浮方法有溶气气浮、机械气浮等。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与水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变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过程。
主要包括混凝、氧化还原、消毒、软化等。
(1)混凝: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和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
(2)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与水中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臭氧、二氧化氯等;还原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3)消毒:利用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臭氧、二氧化氯等。
(4)软化: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减少水垢的形成。
常用的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石灰软化、膜分离等。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过程。
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
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一、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常规水处理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最终获得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洁水。
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四个阶段。
二、预处理预处理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细颗粒物和沉积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预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格栅过滤、砂沉床和沉淀池等。
格栅过滤是将污水通过格栅屏障,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如树叶、纸张等。
砂沉床是通过水流穿过一层厚度为1-2米的砂床,去除其中的颗粒物。
沉淀池是将污水停留在容器内,使其内部沉淀,将悬浮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三、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第二步,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悬浮颗粒物和生物颗粒物。
初级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沉淀、搅拌和离心等。
沉淀是通过让污水停留在容器内,使其中的悬浮物自然下沉,从而分离出清水。
搅拌是通过搅拌装置将污水搅拌均匀,促进悬浮物的沉淀。
离心是通过离心器旋转,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
四、中级处理中级处理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第三步,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性无机物。
中级处理过程通常包括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两个阶段。
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曝气池、植物池和人工湿地等。
化学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进行氧化、沉淀、吸附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物去除。
五、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最后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难处理物质。
高级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深度过滤、精密过滤和消毒等。
深度过滤是通过多层过滤材料,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
精密过滤是通过微孔隔离膜,去除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消毒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使污水达到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六、总结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是通过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四个阶段,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预处理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主要包括净水和除垢。
净水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溶解物质等杂质,常见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等。
除垢是指去除水中的硬度成分,主要包括碳酸盐、硫酸盐、铁锈等,常用的方法有软化、反渗透等。
二、混凝与絮凝混凝与絮凝是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混凝是指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带电,并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常见的混凝剂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絮凝是指将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与混凝剂形成的絮凝体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以便后续处理。
三、沉淀与过滤沉淀与过滤是将水中的悬浮物、絮凝体等固体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沉淀是指通过重力作用使颗粒沉降到底部,形成沉淀物,常见的设备有沉淀池、沉淀槽等。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将水中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常见的过滤设备有滤筒、滤袋等。
四、消毒消毒是指将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以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消毒后的水可以用于饮用、工业生产等领域。
除了以上基本的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水源和水质要求,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软化、脱气、脱盐等。
软化是指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硬度成分,常见的方法有离子交换、反渗透等。
脱气是指去除水中的溶解气体,常见的方法有通气、加热等。
脱盐是指去除水中的盐分,常见的方法有反渗透、电渗析等。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与絮凝、沉淀与过滤、消毒等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颗粒和微生物,提高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水质要求以及经济和技术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方面。
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胶体颗粒等杂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工艺有筛选、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筛选是利用筛网或筛管将较大的悬浮物截留下来,常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初级处理。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常用的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池。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常见的过滤介质有砂滤料、活性炭等。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树脂等。
化学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水中杂质的性质,使其沉淀或溶解,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处理工艺有混凝、中和、氧化和还原等。
混凝是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便于沉降或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中和是指通过添加酸碱药剂将水中的酸碱度调节到中性,常用的酸碱药剂有石灰和烧碱等。
氧化是指通过添加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还原是指通过添加还原剂将水中的氧化物还原成较低价态,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和硫酸亚铁等。
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从而净化水体。
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有机物的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接触,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等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氧化沟法是将含有有机物的水流入氧化沟中,氧化沟内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除了上述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水处理工艺。
例如,电解法是利用电解作用将水中的杂质沉淀或溶解,常用于海水淡化和工业废水处理。
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常见的膜分离工艺有超滤、逆渗透和电渗析等。
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常用于饮用水的净化。
光催化氧化法是利用光催化剂吸附光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进行有机物的降解。
简述净水工艺的过程和原理
简述净水工艺的过程和原理净水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去除或降低至合格水质标准的过程。
根据水源不同、水质情况不同和水处理要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净水工艺,包括自然过滤、沉淀混凝、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和消毒灭菌等。
自然过滤是最简单的净水工艺之一,通过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沙子、石子等层层过滤,去除悬浮物、固体颗粒和大部分有机物质。
这种净水工艺常用于农村地区的自来水处理。
沉淀混凝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化学净水过程,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聚结成较大的颗粒并沉降,再通过沉淀池将沉淀物分离。
混凝剂常用的有铝盐、铁盐和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可去除水中的浑浊物、颜色、油脂和有机污染物。
沉淀混凝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过滤吸附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工艺,通过预处理过程将水中的颗粒、胶体和有机物质去除,再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溶解有机物和一些重金属。
过滤材料常用的有石英砂、木炭和颗粒活性炭等,可去除水中细菌、病毒、有机物和臭味。
过滤吸附常用于家用自来水和工业用水处理。
膜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净水工艺,通过膜的微孔、孔隙、逆渗透或蒸发凝结等作用,将水中的溶解物、颗粒和亚微米级物质分离。
膜过滤常用的有微滤、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盐类和重金属等。
膜分离广泛应用于纯水制备、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氧化还原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通过添加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其转变为无害的物质或易于去除的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等,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和微生物等。
氧化还原工艺主要用于工业废水、水处理厂和水源污染。
消毒灭菌是一种最后进行的净水工艺,主要是为了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臭氧等,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藻类等。
消毒灭菌工艺常用于自来水处理、游泳池和工业冷却水等。
给水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工艺是指将自然水源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去除,使之符合特定的水质要求的技术过程。
不同的给水处理工艺可以根据水源的不同特点和使用需求来选择和组合。
常见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种:
1. 混凝和絮凝: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
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
2.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混凝后的团块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铁盐、铝盐等。
3.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的作用,去除水中
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常见的过滤方法有砂滤、活性炭滤等。
4.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质、异味物质、重金属等
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
5. 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氯、臭氧、紫外线等)杀灭水中的病
原微生物,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6. 软化:通过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物质,减少水垢的产生,保护管道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7. 脱盐:利用逆渗透、电渗析等技术,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分,获得高纯度的水。
以上给水处理工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和调整,以满足不同水质要求和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简述学校:黄河水院班级:环测1302班姓名:学号:A2/O 工艺原理A2/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其中各段的功能如下:厌氧区从初沉池流出的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系统回流污泥中的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小分子发酵产物,聚磷菌也将释放菌体内储存的多聚磷酸盐,同时释放能量,其中部分能量供专性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抑制环境下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则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类似VFA 等污水中的发酵产物,并以PHA 的形式在菌体内贮存起来。
这样,部分碳在厌氧区得到去除。
在厌氧区停留足够时间后,污水污泥混合液进入缺氧区。
缺氧区在缺氧区中,反硝化细菌利用从好氧区中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大量硝酸盐(视内回流比而定),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是溶解性可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同时去碳和脱氮的目的。
含有较低浓度碳氮和较高浓度磷的污水随后进入好氧区。
好氧区在好氧区聚磷菌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分解体内贮存的PHA 并释放能量,用于菌体生长及主动超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这些被吸收的溶解性磷在聚磷菌体内以聚磷盐形式存在,使得污水中磷的浓度大大降低。
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在经历厌氧、缺氧环境后,进入好氧区时其浓度己经相当低,这将有利于自养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硝化菌在好氧的环境下将完成氨化和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氮转化为NO2 和NO3 。
在二次沉淀池之前,大量的回流混合液将把产生的NOx 带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
二沉池絮凝浓缩污泥,一部分浓缩污泥回流至厌氧区继续参与释磷并保持系统活性污泥浓度,另一部分则携带超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体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
虽然A2/O 工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如基质竞争和污泥龄矛盾,使得脱氮和除磷关系无法均衡,处理效率难以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城市污水水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目前低C/N 比污水在我国十分常见,碳源的缺乏会使得A2/O工艺中的内在矛盾更加激化,A2/O 工艺原有的设计参数是否适合也值得探讨。
基于此,本研究以连续流和序批试验结合的方式对A2/O 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pH 和ORP 的变化可以动态指示A2/O 工艺中的反应过程。
维持适当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增加适当大的缺氧区容积,可强化缺氧区吸磷,节省碳源从而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这为A2/O 工艺用于处理低C/N 比生活污水提供了一个运行思路,也是对传统设计运行参数的一个改良。
采用配水研究表明,A2/O 工艺运行控制不当也会出现污泥膨胀问题,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负荷控制比DO 控制对控制污泥膨胀更为有效。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在运行管理中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50%的污水处理厂都被污泥膨胀所困扰而其中95%以上是由于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
在污水厂实际运行中一旦发生污泥膨胀,则系统即面临着出水水质不达标、污泥流失甚至存在崩溃的危险,如何预防和控制污泥膨胀一直是国内外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而有研究发现,当污水处理系统在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间来回转换的时候有利于丝状菌的增长,而这恰恰是维持生物脱氮除磷的必要条件。
倒置A2/O为了避免传统 A/A/O 工艺回流硝酸盐对厌氧池释磷的影响,通过吸收改良A/A/O 工艺特点,将缺氧池至于厌氧池前面,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 30~50% 的进水, 50~150% 的混合液回流均进入缺氧池,停留时间为 1~3 h 。
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氧,在进入厌氧段, 保证了厌氧池的厌氧状态,强化除磷效果.由于污泥回流至缺氧段,缺氧段污泥浓度可较好氧段高出 50% .单位池容的反硝化速率明显提高,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再根据不同进水水质,不同季节情况下,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变化,调节分配至缺氧段和厌氧段的进水比例,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系统中的除磷效果也有保证,因此,本工艺与其他除磷脱氮工艺相比,具有明显有点。
分点进水倒置 A/A/O 工艺采用矩形的生物池,设置氧段、厌氧段及好氧段,用隔墙分开,水流为推流式.缺氧段、厌氧段设置水下搅拌器,好氧段设微孔曝气系统.为能达到硝化阶段,选择合理的污泥龄.为使出水磷酸盐(以 P 计) ≤0.5mg/l ,在生物除磷的基础上,另外投加化学除磷药剂.由于投加除磷剂,剩余污泥及时排至脱水机房进行浓缩脱水,也能防止污泥中磷的厌氧释放重新回到系统内。
氧化沟工艺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
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氧化沟的技术特点: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o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
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
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
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
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
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
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2) 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
氧化沟从整体上说又是完全混合的,而液体流动却保持着推流前进,其曝气装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沟长逐步下降,出现明显的浓度梯度,到下游区溶解氧浓度就很低,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
氧化沟设计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硝化-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满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
这些有利于节省能耗和减少甚至免去硝化过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学药品数量。
3) 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
传统曝气的功率密度一般仅为20-30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100秒-1。
这不仅有利于氧的传递和液体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颗粒。
当混合液经平稳的输送区到达好氧区后期,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30秒-1,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机会,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
4) 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
氧化沟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沟中的平均流速,对于维持循环仅需克服沿程和弯道的水头损失,因而氧化沟可比其他系统以低得多的整体功率密度来维持混合液流动和活性污泥悬浮状态。
据国外的一些报道,氧化沟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30%。
另外,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工艺可靠性强;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氧化沟工艺 - 1.3 氧化沟技术的发展自1920年英国sheffield建立的污水厂成为氧化沟技术先驱以来,氧化沟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技术方面的提高是在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的:一是工艺的改良;二是曝气设备的革新。
1.3.2曝气设备的革新:曝气设备对氧化沟的处理效率,能耗及处理稳定性有关键性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向水中供氧;推进水流前进,使水流在池内作循环流动;保证沟内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使氧、有机物、微生物充分混合。
针对以上几个要求,曝气设备也一直在改进和完善。
常规的氧化沟曝气设备有横轴曝气装置及竖轴曝气装置。
1)横轴曝气装置为转刷和转盘。
其中转刷更为常见,转刷单独使用通常只能满足水深较浅的氧化沟,有效水深不大于2.0-3.5米。
从而造成传统氧化沟较浅,占地面积大的弊端。
近几年开发了水下推进器配合转刷,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山东高密污水厂,有效水深为4.5米,保证沟内平均流速大于0.3米/秒,沟底流速不低于0.1米/秒,这样氧化沟占地大大减少,转刷技术运用已相当成熟,但因其供氧率低,能耗大,故其逐渐被另外先进的曝气技术所取代。
2)竖轴式表面曝气机,各种类型的表面曝气机均可用于氧化沟,一般安装在沟渠的转弯处,这种曝气装置有较大的提升能力,氧化沟水深可达4-4.5米,如1968年荷兰PHV开发的著名Carrousel氧化沟在一端的中心设垂直轴的一定方向的低速表曝叶轮,叶轮转动时除向污水供氧外,还能使沟中水体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
表曝设备价格较便宜,但能耗大易出故障,且维修困难。
3)射流曝气,1969年Lewrnpt等创建了第一座试验性射流曝气氧化沟(JAC),国外的射流曝气多为压力供气式,而国内通常是自吸空气式,JAC的优点是氧化沟的宽度和水的深度不受限制,可以用于深水曝气,且氧的利用率高,目前最大的JAC在奥地利的林茨,处理流量为17.2万吨/天,水深7.5米。
4)微孔曝气,现在应用较多的微孔曝气装置,采用多孔性空气扩散装置克服了以往装置气压损失大,易堵塞的毛病,且氧利用率较高,在氧化沟技术运用中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广东省某污水厂已成功运用此种曝气系统。
5) 其他曝气设备,包括一些新型的曝气推动设备,如浙江某公司开发的复叶节流新型曝气器,氧利用率较高,浮于水面,易检修,充氧能力可达水下7米,推动能力相当强,满足氧化沟的曝气推动一体化要求,同时能够满足氧化沟底部的充氧和推动。
氧化沟在国内外都发展很快。
欧洲的氧化沟污水厂已有上千座,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引进国外氧化沟的先进技术,从原来的日处理量3000立方米到目前10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已比较普遍,氧化沟工艺已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