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子》《庄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欲速则不达。”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颜渊感叹老师之道时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四书”:《论语》、《孟子》、《大 学》、《中庸》
(四)《论语》的主要内容:
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 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等等。
(五)《论语》的文学成就:
▪ 1、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即子游)也闻诸 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 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 也,前言戏之耳。’” ▪ 又如《侍坐》
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 分三个阶段: ▪ ①春秋末、战国初,《论语》、《老
子》,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 ②战国中期, 《墨子》、《孟子》、
《庄子》,对话体和寓言体; ▪ ③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专题论文(篇章体)。
第二节 孔子和 《论语》
▪ 一、孔子其人: 孔子是中国
历史上最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也是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儒家文 艺思想的奠基者。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即通常所说的 诸子散文。这类散文是春秋战国 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对 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 作,是他们著述的散文集。
第一节 概 说
▪ 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 ▪ 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 ▪ 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 ▪ 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
(一)孔子的生平:
(前551—前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人。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中都宰(中都:京城;宰:长官。)、司寇
(掌管刑狱的官) ▪ 孔子大部分时间用于周游列国、聚徒讲学及
整理典籍。 ▪ 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二)孔子的思想:
于王道的理论和具体主张。
结构划分:
▪ 一、从开头“齐宣王问曰”到“莫之能御也”,提出 “保民而王”的主张。
▪ 二、从“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到“是 以君子远庖厨也”,指出齐宣王有“保民而王”的条件。
▪ 三、从“王说曰”到“然后快于心与”,指出齐宣王行 王道并非不能而是不为。
▪ 四、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 也。’”到“其若是,孰能御之”,阐明霸道必败,王 道必胜。
子:“亚圣”。
2、孟子的思想:
▪ “仁政”思想、性善论和民本论是孟子的主要思想理论。 ▪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 a.政治上主张“保民而王”,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本论)
▪ b.反对霸道,反对虐政害民,主张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 c.经济上主张“省刑罚,薄赋敛”,“制(规定)民之产”
第三节 孟轲和《孟子》
一、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散文家。
1、孟子的生平:
▪ 名轲,邹(今山东邹里)人,鲁国 贵族孟孙氏后裔。
▪ 记其生平事迹的有《史记·孟荀列 传》、《韩诗外传》、《说苑》、 《列女传》。
▪ 思孟学派。 ▪ 孔、孟并称,孔子:“圣人”;孟
▪ 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比句、感叹句、 诘问句、叠句,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 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
如“明察秋毫”、“水深火 热”、“出尔反尔”、“出类拔 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 等等。
四、《孟子》选讲
《齐桓晋文之事章》(ZP148) 本章系统地阐述了孟子关
二、诸子的主要流派:
▪ 班固《汉书·艺文志》载有“九流十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申不害、韩非子; ——名家; ——农家:许行、陈相; ——纵横家:苏秦、张仪; ——杂家:吕不韦; ——小说家。 ——最著名的四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二、《孟子》其书:
▪ 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包括其哲学思想和政治 思想。
▪ 为孟子的门人万章、公孙丑之徒所著。
▪ 全书本为七篇(梁惠王、滕文公、公孙丑、离娄、 万章、告子、尽心),东汉赵歧作注时将每篇分为 上下两章,计十四章。
▪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朱熹以《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在我 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 “毋臆,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泰而不骄”;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有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四科,而教人则循循善诱、重在启发,举 一反三。
2、以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 的道理,富有启发性、哲理性, 流传于后世,许多成为格言、成 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瞩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 概括力强,且长于用各种语气词表 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子罕》:“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 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 也。’”
(五)《论语》选讲: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ZP141) 2、《楚狂接与章》(ZP144) 3、《子路从而后章》(ZP146)
▪ 从内容看,多记春秋时代,故研 究历史、哲学者把它看作研究春 秋时代有关问题的材料。
(三)《论语》的流传:
▪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 其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
齐论、古论,今本为鲁论。
▪ 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最集中、最重要的 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以后 列为“四书”之一,是士子的必读书。
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缘木求鱼”、“日攘一 鸡”、“揠苗助长” 、“鱼我所欲”、“齐人有一妻 一妾” 、“弈秋诲弈” 等。
《离娄下》载“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 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所与 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 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 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 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 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忠、恕”、
“恭、宽、信、敏、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财。”
2、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政”。
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 反对暴君苛政,以恢复西周初 期的稳定局面为其奋斗目标, 因而带有保守性和复古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 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
3、教育方面:
▪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有教无类”;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
(社会实践、品德修养)、忠(忠诚、笃厚)、信 (信实、坚守信约)”四教。 ▪ 3、孔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大教育家。 ▪ A、首开私学。 B、教学态度:C、教学方法:D、学习 态度:
二、关于《论lún语》: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 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一)“论语”的名称及编者:
▪ 《孟子》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 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 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孟子》散文对唐宋古文家 及后世散文的影响巨大。
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 的说理文章,比论语篇幅加长、议 论增多,有较强的文学性。
1、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
4、文学方面:
▪ 重视文学的社会教化作用,如认 为《诗》有“兴、观、群、怨” 的功能。
▪ 主张文质并重。 ▪ 提出了美善统一和中和的审美原
则等等。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 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 兽之名。”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语:语言;
▪ 论:论纂;论:伦也。伦:次序。
▪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 辑录而成。
▪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及弟子相与言而接 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 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二)成书的时代 及内容的时代:
▪ 从语言文字的特点看,属战国初 期的作品,故研究文学者把它看 成战国时代的作品。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曰:思无邪。” 《论语·八佾》: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三)孔子对后代的贡献:
▪ 1、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者。 ▪ 司马迁说孔子“序《诗》、传《易》、正《礼》、
《乐》、作《春秋》” ▪ 2、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者。 ▪ 首开私学,广收门徒。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大普及。 ▪ 孔子的教育分为“文(历代文献、文化知识)、行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2、Leabharlann Baidu势浩然的文风。
▪ 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锋犀利,富于鼓 动性,具雄辩家气概。
▪ 如“许行”、“好辩”、“齐桓晋文”之 章及“天时不如地利”等篇。
▪ 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 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
(民有恒产),使之丰衣足食,幼有所养,老有所归。
▪ d.主张以仁义争取民心,反对暴力改革,反对争城争地的 兼并战争。
▪ 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一个贡献;重民思想是孟子对 儒家学说的第二个贡献。
▪ 性善论和民本论是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两根理论支柱:从 民本论出发,统治阶级必须推行仁政;从性善论出发,统治 阶级可能推行仁政。
▪ (1)比较注意论辩的逻辑性。 ▪ 论证方式有立论(《齐桓晋文之事章》)、有驳论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 常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鱼我所欲也章》以鱼、
熊掌和生、义相类比。 ▪ (2)善设机巧,引人入彀,欲擒故纵,请君入瓮,使
人无法躲避。 ▪ 如《梁惠王上》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 ▪ 如《滕文公上》中的“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 ▪ (3)陈事说理,善用比喻和寓言。 ▪ 如“五十步笑百步” 、“君子远庖厨”、“挟太山以
▪ 五、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结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提出“保民而王”的具 体措施:①经济措施:制民之产(物质);②文化思想 上:加强教化(精神),两者具有同步的意义。
本文特色:
▪ 北宋苏辙:“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 其气之小大,”“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 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上枢密 韩太尉书》)
▪ 1、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 “礼”。
▪ “仁”的基本意思是“爱人”,他提 倡人与人之间建立由近及远、由亲及 疏的有差等的爱,这是他最高的道德 标准;
▪ “礼”即礼制、制度,是奴隶制中上 下尊卑等级之间的规定和人们日常生 活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保证“仁”的 实施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