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3、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播放歌曲《小白杨》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1、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2、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 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3)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

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

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学生分角色朗读。

(4)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②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①读、记、写下面的词语:(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加上拼音!)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
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此任务主要是 读,要大声读, 读正确,多读、 读流利,读精彩! 提示: 重难点要重点展示
★②多音字我知道: (拼音书写要规范)
★②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红色、曲线画出?并说一说 为什么让你感动? ★③ 感悟理解句子 A:“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我”有这种感受?
B:“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明明是生了红锈的鱼钩,怎么会闪烁出灿烂额金色的光芒?怎么理解这句话?
【展示探究】
展示一定要把握住两个时间:展示时间和评补时间
1、抽签、预展。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通过学习全篇课文,说一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导学案书写要求: 1、 字体工整 2、 内容写完 3、 有使用双色笔 4、 努力写对,不
会的用红笔 标出? 5、 保持干净整洁 请家长认真检查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我能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我能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时间预设】
导入 2′ 合作学习 10′预展 5′展示探究 19 ′ 达标检测 4′
【知识链接】
草地:本文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 余公里,海拔在3 500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编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 刷子李 导学案1、小学语文调整句子顺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 刷子李  导学案1、小学语文调整句子顺序

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23《刷子李》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理解“师傅、包袱、威严、露馅、发怔、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领悟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基础部分】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前通过自己阅读书本预习新知,并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及要点部分会做的内容,时间约10分钟。

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先对学后群学,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

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

)一、搜索引擎:查一查冯骥才《俗世奇人》的资料:二、自学字词: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我再认真地写一遍。

(伙伴学习)再订正:2.我能正确读生字新词,其中要提醒的字音有:;我不理解的词是,通过等方法理解了意思是:。

三、整体感知:1.我读课文给家长听,家长评价()A.流利有感情 . 较流利 C.不太通顺,需努力2.读了课文,我知道刷子李的技艺神奇之处在哪里?【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

然后根据各组疑问情况,安排小组大展示,点评,教师及时追问、点拨,时间约17钟。

)一、研读刷子李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曹小三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什么了呢,让曹小三终生受益?小组交流,在文中划出相关句(1)读这段话,我能从等词语感受到刷子李。

(2)这个段落写得很美,我从等词语中,感受到刷子李将枯燥的刷墙演变成美妙的劳动艺术!我发现作者运用的手法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

(3)我能用朗读读出我的感受!(4)曹小三头一天见到了如此场景,心中不禁感慨:学法指导:1、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2、感情朗读3、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二、小组交流1.曹小三还看到了、听到、学到了什么?小组带着学法,相互交流,写上批注[拓展部分](学习程序:承接上面内容,完成写话训练。

时间5分钟左右。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刷子李这样水平高超的人,请你也用上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

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自学促水平阅读增聪慧18 .将相和学习目标:1.给课文生字注音,每个组两个词,写在课本中。

2.在课文中画出“和氏璧、召集、后退、强逼、典礼、宾馆、胆怯、鼓瑟、诸位、躲避、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解释“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写在书本。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廉颇的形象与品质。

学习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

(一)字词1.给课文生字注音,每个组两个词,写在课本中。

2.在课文中画出“无价之宝”等新词,解释“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写在书本。

(二)课文内容1.理解战国包括哪七个国家?(),《将相和》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将相和》写的是()国家发生的事?2.本课中的“将”指(),“相”指(),“和”是()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

3.将相之间怎样由和---不和---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课文读三次,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重点纠正 qiang qiang qiang qiang qiang强逼、勉强、强迫、坚强、强大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故事分为几个内容?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况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3个小故事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人物的特点。

(学法指导:我会从课文的每个小故事中画出具体的句子,然后根据具体的句子在旁边批注人物特点。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是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一课时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课前小测】同桌签名: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备战,流血牺牲。

所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走进课堂】(一)自主学习1、用“√”给加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两鬓(bìbìng)抽噎(yēyè)收敛(liǎn liàn)青稞(ēguǒ)煎熬(āo áo)奄(yān yǎn)奄一息疙(gāgē)瘩咽(yān yàn)着鱼汤2、对词语的理解。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二)合作探究: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途中,一位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而不惜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对句子的理解。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导学提纲: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四遍。

二、我能把这些词语正确地读下来。

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三、我知道:(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四、我感动:我要把感动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金色的鱼钩(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了不起,由这个词语联想到了……2、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却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3、认读词语。

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1)颧骨两鬓:是指什么地方?(2)这是什么描写?(3)谁找到课本上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你来读一下。

(4)你从这段外貌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你爸爸多大?和老班长岁数差不多,那外貌和老班长一样吗?为什么老班长却这样地苍老呢?(艰苦)(5)那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美,那是草原)来大家看:(大屏幕)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无边无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4。 刷子李》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4。 刷子李》
2.拓展提升练习:四、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课文《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的职业是---------,他的绝活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3.考点强化练习: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
(2)悠然: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比作---------。这样作用是---------。。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的特点。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
仔细读课文,借助一点通独立完成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引导学生根据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句子说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季羡林人生标签: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

被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等。

作者名言: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生平简介: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

文学成就: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精通多国语言。

2006年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作者作品:译著《罗摩衍那》;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2.片段赏析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的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

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

请接着说……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户翩翩起舞。

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课文分析】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2003年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003年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__ ______ __
狰狞撕扯效率高傲威胁
边读边写
用自己的话夸夸修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边读边悟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我读了遍课文,能读(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
①把生字词圈出、读准确,会认、会记、会写。
②我认为易错字词是
3.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父亲带着去往的火车上,望着展开讨论,同时也表达了。
边读边写
1.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这就是()的写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请用上()从来就这样()。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5、细细地回忆、品味。( )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
西山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丝绸之路》导学案
主备人:谢卓娟学习时间:2课时班级:小组: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边读边写
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了,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象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发挥想象写句子。
边读边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词(分层次诵读、按平仄规律读、可以唱读……)。
2.想象画面,理解、品读诗词。
(1)《牧童》描绘了( )的情景。《舟过安仁》描写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导学案

12.半截蜡烛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说说。

学习重、难点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学习准备搜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1、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1)当时,伯纳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2)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达标测评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拓展阅读《智取威虎山》(节选)人物表杨子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排长。

常猎户——常宝的爸爸。

常宝——猎户女儿。

一九四六年冬季。

东北某地。

深山老林,皑皑白雪。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追剿队全副武装,红旗前导,急驰上。

常猎户、常宝正在藏皮子,杨子荣走到屋前敲门。

杨子荣老乡!常猎户示意常宝躲起,然后紧张地由屋内出来。

常猎户(打量杨子荣)你是……杨子荣不认识啦?我就是前几天来过的皮货商啊!常猎户皮货商?杨子荣啊。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你们准备好了吗?你对语文有什么期待呢?让我们开始新的语文征程吧!本学期的知识目标(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按原定计划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册书有如下的内容: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教材,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

本册教科书设置了6个单元。

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杰、自强不息、赤子之情、名著之旅。

这些专题较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要求。

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结构图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1、神鸟第一课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6 第二课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格萨尔王的故事第一课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10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第二课时1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133、冬不拉第一课时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二课时1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4、火把节第一课时1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二课时2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2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4 5、刘三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2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6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2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语文百花园一第一课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二课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3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3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34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35学知识 长本领 崇人文 尚理性 数理化 天下用 文史哲 世理明36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37天下用 文史哲 世理明7、珍珠鸟38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39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40品中升 苦中练 练中精8、海豚救人41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42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9 、老人与海鸥44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45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4610、草虫的村落47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48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49学知识 长本领 崇人文 尚理性 数理化 天下用 文史哲 世理明语文百花园二50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 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 导学案

回顾·拓展五学习目标: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定向:复习回顾本组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学体验:1、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3.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三、合作展示:就上面个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四、归纳提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日积月累: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六、反思总结:口语交际·习作五学习目标: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时数: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导入定向:二、自学体验: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

⑴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⑵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三、合作展示:学生自由讨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

四、归纳提升: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⑴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

⑵学生简要交流。

⑶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1、3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私谥靖节,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B.《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

(正确答案)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D.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uò)一幢房屋(dóng)B、踯躅(zhú)芸芸众生(yún)(正确答案)C、青荇(xìng)礼节甚倨(jū)D、颤动(zhàn)间至赵矣(jiàn)3、4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B.草木荣枯,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正确答案)C.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枪声。

D.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秦可卿死后,贾珍因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请王熙凤帮助丧事。

王熙凤安排妥当,恩威并施,威重令行,将两府的事情安排得停停当当。

B.《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草原(课时一)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1 234第2课 丝绸之路第3课白杨(课时一)第3课白杨(课时二)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草原(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1123第2课 丝绸之路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 姓名:第3课白杨(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3课 白杨(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姓名: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6、冬阳·童年·骆驼队班级姓名评价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7、祖父的园子班级姓名评价8、童年的发现班级姓名评价9、儿童诗两首班级姓名评价第10课杨氏之子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两则(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 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归纳反思】第11课晏子使楚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自主预习】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3、积累生字词。

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

思考:(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2.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敝()淮()赔()矩()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归纳反思】第12课半截蜡烛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一、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1、当时,伯纳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2、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归纳反思】第13课打电话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自主学习】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合作探究】1.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用一个字来表示时间。

(1)十五分钟叫()(2)十二小时叫()(3)七天叫()(4)十天叫()(5)三个月叫()(6)十二个月叫()2.连线题。

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军事家说时间就是粮食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知识科学家说时间就是金钱农民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学生而言时间就是创造与发明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归纳反思】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3、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合作探究】1.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

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组词。

唯()耗()谣()洒()准()耕()遥()酒()乘()持()供()休()趁()特()贡()体()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