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九年级语文下册 《鱼我所欲也》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鱼我所欲也》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版

《鱼我所欲也》习题精选[文笔精华]美文中漫步,品咂心灵的鸡汤……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苟得不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故:苟得: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3人皆有之。

皆:4弗得则死。

弗: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6妻妾之奉。

奉: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文学常识填空。

《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_。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____家大师,被后世称为_______。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藉……一课内精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6.课文哪句话可以概括本文大意7.在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试举一个典型事例并作简要评论。

8.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欲代子相()(3)故不为苟得也()(4)于是鸱得腐鼠()【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2分)【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

(3分)答案:【小题1】同“避”,逃避做国相苟且在这时(2分)【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分)【小题1】志向高洁;功名利禄(2分)【小题1】舍生取义(2分)【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第一篇: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18 鱼我所欲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wù ) 苟得( gǒu ) 不屑( xiè ) ...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蹴尔而与之(cù)...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2)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 ..(3)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 .(5)不可以已乎(停止).3. 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助词 ) 蹴尔而与之( 给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 (3)而:呼尔而与之( 表承接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舍生而取义者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行道之人弗受.D.为宫室之美.皆以美于徐公.是以谓之文也.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A项中的“而”分别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C项中“之”分别为:助词,的/代词,它;D项中“为”分别为:因为/向;只有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比。

)5.(黔东南中考)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B)...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解析:B项中“加”是名词,益处。

)6. 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乞人不屑也( 不屑一顾 )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为非作歹) .(3)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患难与共)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欺人太甚 )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C.贤者能/勿丧耳D.是亦/不可以已乎(解析:贤者/能勿丧耳)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

6.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 (答 “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 “义” 亦可。 ) 本
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课内外均
可) 16.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
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 ?说说理由。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 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15.《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
2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中的“此“指什么 ?
28.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
29.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四、【模拟试题】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7.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8.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
19.舍生取义 见利忘义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当我们人生中遇到在生
就会饿死。 9.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0.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九年级下册 19鱼我所欲也测试题 试题

九年级下册 19鱼我所欲也测试题  试题

19 鱼我所欲也一、阅读理解:〔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所恶.有甚于死者〔〕 (4)留取丹心照汗青..〔〕2.翻译以下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以下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上下表。

“舍生取义〞。

请列举一例。

〔二〕〔甲〕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1.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B. 蹴尔而与之蹴:轻轻地C. 妻妾之奉奉:侍奉 D. 是亦不可以己乎己:停止,放弃【小题2】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故患有所不辟也B. 二者不可得兼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小题3】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B[解析]【小题1】B.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蹴尔而与之”中的“蹴”:用脚踢。

九下24《鱼我所欲也》重要习题答案

九下24《鱼我所欲也》重要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要习题精选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 )( ) 故不为苟.得也(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苟.得( ) 不辟.( ) 患.( ) 所恶.( ) 箪.( )蹴.尔( ) 不屑.( ) 羹.( ) 穷乏.(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 (2) 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4.本文运用_________的手法,论述“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当求“生”与守“义”发生矛盾时,人应当“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14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联系全文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__义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舍生取义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嗟来(jiē)吆喝(yāo)穷乏(fá)俸禄(lù)B.得兼(jiān)苟得(gǒu)蹴尔(cù)所恶(wù)C.不屑(xiè)妻妾(qiè)乡为(xiàng)为之(wéi)D.弗得(fú)不辟(pì)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3.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4.填空。

(1)《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与《》《》《》合称为“四书”。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3)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

(4)本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

(7)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是:,,。

5.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00字左右。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为:(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为:。

同,意思为:(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增加;增长3其他重点实词(1)生,亦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贤者能勿丧.耳丧:(6)蹴.尔而与之蹴:(7)乞人不屑..焉何加:..也不屑:(8)万钟于我何加(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4.一词多义(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未有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2)奉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为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今为.官室之.美为之3.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4.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则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问题探究1.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3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五、理解性默写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一箪食(dān)苟得(gǒu)B. 一豆羹(gēng)不屑(xiè)C. 弗得(fú)蹴尔而与之(cù)D. 勿丧(wù)死亦我所恶(è)3.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蹴尔而与之(一起)B.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C.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D.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4.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一箪食,一豆羹B.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所欲有甚于/生者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 是/亦不可以已乎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 故患有所不辟也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鱼我所欲也》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鱼我所欲也》同步测试习题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一箪.食(dān)苟.得(gǒu)B.豆羹.(gēng)不屑.(xiè)C.弗.得(fú)蹴.尔而与之(cù)D.勿.丧(wù)死亦我所恶.(è)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B.乡.为身死而不受(家乡)C.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不为.苟得也()(1)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舍屋舍.俨然()得.之则生,弗得则死()(3)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设问)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二、能力提升6.根据课文默写。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四个字来概括。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字词专项试题(共3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字词专项试题(共3页)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字词专项一、选择题1.以下(yǐxià)加线词意义一样的一组是()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得之那么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2.以下加线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使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此那么楼之大观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3.选出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汝之不惠4.以下句子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A.行道之人弗受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下面句子(jù zi)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B.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文言文语句专项一、选择题1.对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假如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但凡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B.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只是〕有道德的人可以不丧失罢了。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用脚踏着或者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承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对他来说叫作输掉了人的本心。

2.以下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指出(zhǐ chū)翻译有误的一项〔〕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谢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收〔施舍〕。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不仅)贤者有是.(这个,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高位厚禄)..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万钟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1.与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⑵呼尔而与之(给)2.而⑴蹴尔而与之(表修饰)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3.于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是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5.得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为⑴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wéi做,接受)二、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初中语文最新-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测试题 精品

初中语文最新-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测试题 精品

26.《鱼我所欲也》(共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蹴() 苟得() 不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向.为身死而不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故不为苟.得也⑥万钟于我何加.焉⑦此之谓失其本心..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③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本文的作者是,名,字,是时的家、家、家。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思想,与二、综合园地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7.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9.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一、课文检阅1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课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阅读古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即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蹴尔而与之。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乡为身死而不受。

()⑨.是亦不可以已乎?()()⑩.此之谓失其本心。

()2.翻译句子。

1.二者不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中“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还有以鱼与熊掌设喻的作用是什么?4.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5.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和举几个历史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事例来。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3.(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 6.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三.简答题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3.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____ ___________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此句中“是心” 具体指什么? 8.按要求填空。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__,“甚于死者”就是___。

本文中,作者将__比作鱼,将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

③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___”这个词含义相同。

④文中“ ; 。

”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

⑤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__ _,_ __,__ __;原因是___。

9.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 答: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11.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答:________________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1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15.《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

(课内外均可)16.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

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说说理由。

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7.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第一句话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19.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20.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2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2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23.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2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2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27.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28.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29.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四、【模拟试题】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2.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勿相忘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患.有所不避也C. 非独贤者又是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 故.不为苟得也故.自号曰醉翁也3. 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战于长勺B. 苛政猛于虎也C. 万钟于我何加焉D. 余将告于莅事者4. 翻译下面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5. 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试简要分析。

6、选出画线的词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今为宫室之美而之7、第一段共有九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8、第一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分析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分析论证层进论证C、设喻论证分析论证引用论证D、设喻论证分析论证层进论证《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2.同“避”,躲避3.(1)益处、好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4.感激5.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⑤天性,天良。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3.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4.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6.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7.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8.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9.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0.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11.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12.假如人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或求得生存手段的),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三.简答题1.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2.“贫贱不能移”3.舍生取义4.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5.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