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7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一、中国:悄然兴起的“诺斯热”说明了什么?在中国,“史学危机”已是谈论了多年的话题,在一次更甚于一次的商业化大潮中,专家的呼吁不过如几只“泣血杜鹃”的哀鸣,根本无济于事。然而,在大洋彼岸只有200 多年历史、也是世界上最为商业化的国家美国,道格拉斯·诺斯却名噪一时。他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提出“制度变迁”理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 年3月,诺斯教授应邀来华,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并作题为“制度变迁理论纲要”的演讲。光明日报以“中国过渡经济学诞生”为题作了报道。诺斯是美国“新经济史”学派的代表人物。1989 年,他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在中国翻译出版,诺斯开始为中国经济学界所知晓;1991 年,他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由中国两家权威出版社出版;1994 年,他的新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也在中国出版。至此,诺斯在中国经济学界成名知名人物。在中国,一段时期以来,历史及经济史如此之冷,而诺斯却如此之“火”,的确是一个强烈的反差。那么,中国的“诺斯热”说明了什么?很明显,诺斯在中国走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处在改革过程中,处在由

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用诺斯的专门术语讲,就是处在“制度变迁”中,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国的改革提供了某些颇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诺斯热”也说明,中国的经济改革遇到了传统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二、经济史:是远离现实的“学问”吗?中国改革需要制度变迁理论,呼唤过渡经济学产生。这就是“诺斯热”的原因。然而,改革模式的选择,发展道路的选择,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它都与我们自己的不可割断的历史有关。正如诺斯反复强调的“你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你的过渡是怎么进行的”〔1〕。然而,可悲的是,诺斯的学说,被中国经济学界所重视的,仍只

是他的“经济”而不

是“史”。经济学本来具有理论与历史结合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著作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这一传统,就资产阶级经济学来说,在大卫·李嘉图那里就中断了;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在中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忽视。这就使经济学与经济史逐渐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的分支,其发展命运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学由于党的战略中心转移而日益兴旺,而经济史却由于被人认为“远离现实”而日益衰落,近乎无人问津。诺斯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结合的经济学传统,开创了新经济史学,并提出著名的“制度变迁理论”。他认为,经济史的任务就是“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绩”。所谓“实绩”,就是经济学家通常所注意的问题,如生产多少,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和稳定性;所谓“结构”,是指决定实绩基本因素的社会特征,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技术、人口及意识形

态;所谓“按时序”,就是指经济史从时间上解释结构与实绩的演变,亦即“变迁”。然而,传统的经济史学由于缺少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能解决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即既要解释清楚决定和衡量一种经济体系实绩的制度结构,又要解释这种制度结构的变迁”。而诺斯则运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方法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建立了独特的“新经济史”,并提出著名的制度变迁理论。总之,新经济史学就是“建立有关经济结构的理论,解释这种结构的稳定与变迁”〔2〕。那么,新经济史是不是单纯地解释历史,是不是真的象在有些人眼中那样经济史远离现实呢?关于这个问题,诺斯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诺斯看来,经济史研究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他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序中指出:“历史表明,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他在中国访问期间,不止一次提到历史与现实选择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就不知道今后前进的方向”。关于中国的改

革,他的建议是:“了解周围,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现在到了什么阶段,然后再看有什么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可以选择什么方案”〔3〕。可见,诺斯的理论,不仅是注重“现实”的,而且是侧重于“对策”的。因此,中国的改革呼唤过渡经济学,需要制度变迁理论,同样也需要经济史。特别是,我们的改革是在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进行的改革,“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信仰体系,这一切都是根本的制约因素。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非常敏感地注意到这一点:你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你的过渡是怎样进行的。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切。这样,才能很清楚未来面对的制约因素,选择我们有哪些机会。”〔4〕三、东方与西方:其兴衰更替的原因是什么?东方,或者说中国落后于西方是近代以来的事实。多少年来,中国人藐视乃至诅咒它,而不少学者又试图解释它,从而找到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大量接触西方文明,然而,多少年来对西方文明的理解一直停留于皮毛。例如,西方对中国朝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先进技术。中国为什么屡战屡败?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西夷“船坚炮利”。由此推论,中国落后的原因就在于技术落后。所以,提出:“中体西用”,即保持中国的传统体制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殊不知这正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

悲剧的核心。事实上,中国并不是没有先进技术。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发明是撼动西方封建制度,并引起近代西方经济革命的重要原因。例如,指南针开拓了远洋贸易,事实上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前提;造纸术和印刷术引起了近代第一次信息革命,并且是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的重要条件;而火药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方式,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诺斯指出:“火药、指南针、优良的船舶设计、印刷术和纸张在西欧的扩张中起了作用”〔5〕。然而,在西方轰轰烈烈地进行近代化的

同时,中国却一切如故。而到后来,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船不可谓不坚,炮不可谓不利,却依然一败再败。所以,只靠先进技术不能救中

国。为什么中国的先进技术不能引起中国的经济革命?为什么中国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同样不能导致中国的迅速发展?诺斯教授的制度变迁理论似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东方世界为什么落后与西方世界为什么兴起,是同一个问题的正反面。1973 年,诺斯出版了他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在这本只有几万字的小书中,他研究了西欧国家9 世纪以来的经济史,并全面解释了西方近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有其狭隘性,即它们不考虑制度方面的因素,过多地强调了技术方面的作用,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他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6〕而近代中国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落后。传统的增长理论,一般都把制度因素看作既定的,因而往往将制度因素排除在外,通过物质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的变化说明生产率的变化和经济的增长。然而,根据诺斯的研究,在技术和其他物质要素不变时,生产率也可能变化,也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例如:17~19

世纪中期,海洋运输技术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由于海洋运输变得更安全和市场经济变得更安全,因此,船运制度和市场制度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了海洋运输成本,使海洋运输生产率大大提高。所以他得出结论说: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也

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事实上,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教育和资本积累这些物质要素的变化,本身就是经济增长。因而,不能用这些物质要素的变化来解释经济增长。那么,制度是怎样决定经济的增长呢?诺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而有效率的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即消除“搭便车”行为,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得到最低限度的报偿,其目的就是对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一种普遍的激励效应。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