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共23张PPT)



类型和环节
循 环
水循环
人类的影响
地理意义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 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 降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川积雪融水
2. 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3. 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 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 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 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 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陆地内循环

降 水
发 、 蒸
降 水

下 渗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蒸 发
水循环示意图
海上内循环 降蒸 水发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自然界的水循环
1
地球上的水
2
相互联系的 水体
3
水循环的 过程和意义
96.53% 海洋水
供应人类 所需的淡水
陆地水
水体
大气水
形态
气态
数量最少 但分布最广
液态
数量最大 分布次之固态ຫໍສະໝຸດ 仅高纬、高山 或特殊条件下
全球冰川面积占陆地1/10,水量占淡水总量2/3
但人类目前还难以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3.1自然界的水循环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3.1自然界的水循环 (共31张PPT)
•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河流
流量/m3.s-1 300
流量
200 100
0 1
温度
2 3 4 5 6 7 8 9 10 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温度(0C)
30 20 10
0 -10 11 12
练习:根据我国四条河流径流变化判读河流所处的位置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季风区
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方米)
700
600 500
积雪融水补给
400
春汛
300 200
100
0
夏汛 雨水补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思考:这条河流有哪几种水源补给形式?
这类河流一般分布在我国 东北 。
冬季断流
读我图某地区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哪 一地区的河流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2.该河流4、5月份的汛期的形成原因是 A.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B.春雨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C.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D.山地永久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内流河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塔里木河
长江
人类活动与水循环
• 1、水循环是通过哪两个输送来实现 的?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
•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影 响最大? 陆地上的径流输送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共13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共13张PPT)
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 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 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 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 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 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 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 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 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3、 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线性的。高一学 生将出现阶段性的高原期和飞速发展期,他 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 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 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 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 (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 响。 教育。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 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 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 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 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 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 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 美价值等。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 (共38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 (共38张PPT)

D
C.密西西比河下游
塔里木河
松花江 辽 河
海河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句对吗?
水循环:
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 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
2、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河流补给类型
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
冰川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
3、河流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汛期:河流水丰沛的时期
我国东部季风区
汛期在雨季
冬季
全年
夏季
夏秋
雨水补给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 降水量变化 相一致,降水多,流量大
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
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夏汛:雨水补给--主要补给形式 夏汛 春汛
思考:河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相互补给
河流中下游的 湖泊对河流径 流起调节作用, 使湖泊以下河 段水位变化小。




丰水期
枯水期
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 河流补给湖泊 湖泊补给河流 思考: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及位于河流注入地的湖泊, 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如何?
2、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降水
下渗
基岩
蒸发
海洋
3、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特 环节最都多,范围 补充陆地水 最广,是重要的类 的水量很小 点 型,又称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3.1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0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3.1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0张PPT)

湖泊水
枯 水 期 丰 水 期
融化
大气水
降雨 蒸发
河流水
丰 水 期 枯 水 期
冰 川
地下水
降雪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
小结: 1.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类型不同;同一地 区的河流,在不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 异。 2.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 关系,但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
不科学,因为井水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流水有补给关系 问:地下水和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怎样的?
潜水位线
河流
潜水位线
丰水期
枯水期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
地下水补给的特殊情况
无论什么季节,都是黄河补给地下水。
大 气 降 水 补 给
降水量变化 相一致。 河流流量变化与____________
夏汛:雨水补给 流量(立方米) 700 600 500 400 春汛:季节 300 性积雪融水 200 补给 100 0
类型
海陆间 大循环
范围 海洋与 陆地间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 水—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陆地内 陆地与陆 地上空间 循环 海上内 海洋与海 洋上空间 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蒸发——降水
想一想
在三类水循环中,哪一类水循环参与 水量最多? (海上内循环) 哪一类最少? (陆地内循环) 哪一类水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 到更新? (海陆间循环) 哪一类水循环所经环节最多?
(海陆间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P55 活动探究:黄河断流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 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环节。特别是地表径流。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黄河下游断流与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而 降水却逐渐减少等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黄河上中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 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循环》课件(共20张PPT)

《水循环》课件(共20张PPT)
2. 运 用 水 循 环 的 原 理 , 分 析 常 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循环过程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感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过程及类型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_水__圈、_大__气__圈、_岩__石__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
2 课后总结
拓 展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回流四个环节。 蒸发是指水从地表或水体表面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温度越高,蒸发速度 越快。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它是海洋和陆地水循环的起点,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凝结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较冷的空气或物体表面时,转化为小水滴或冰晶的过程。凝结是水循环的重 要过程之一,它是大气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之一,也是陆地和海洋水体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滴或冰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地面上的过程。降水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它是大气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陆地和海洋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 回流是指水流从地表或水体表面流回水源的过程。回流可以是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回流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它是海洋和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主要 补给来源之一。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a蒸发、b_水__汽__输__送__、c降水、d_地__表__径__流__、e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A
f_________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j蒸发、h植物蒸腾、c降水
陆地内循环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水循环示意图
海陆间循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共29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共29张PPT)
循环图的练习可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思考的能力。 (2)、课堂中的讨论,可激发学生独立思 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引入
瀑 布
循环、运动
(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水循环的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二、讲解内容
1、相互联系的水体
小 结
1、水圈构成 2、水循环的定义与类型 3、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4、水循环过程回顾
(设计意图;回顾、小结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课后作业
1.河流补给是指河 水的来源。图中河流 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 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十分密切。假设河流 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 异,分析它们之间的 补给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球水 循环的知识,对这部分内容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时隔太久和内容难度的加大,因此在教学 中有必要对初中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 由于受年龄(高一)、 理解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的限制,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图片进行直观 上的理解,由于水循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所以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注重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想象、联想力丰富,所以教学中要加 强课本与生活的联系,知识的运用。
淡水资源在水圈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人类可加以利用部分就更少了,那么 怎样合理利用呢?(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 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 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3.1自然界的水循环(共48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3.1自然界的水循环(共48张PPT)
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植被恢复后,植 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 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 水量较大,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
[2016·全国卷Ⅲ]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 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 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 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 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 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 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 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 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 更稳定。
长江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1)大气降水(雨水)补给 (2)冰雪融水补给 (3)湖泊水补给 (4)地下水补给
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修建水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天然淡水制造厂 水量平衡器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物蒸腾
思考5:分析长江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植物蒸腾
小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平衡更新作用: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雨水补给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雨量

化相一致
鄱阳湖
洞庭湖
• 请你分析一下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对长江干流有何影响? •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 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 按人们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ppt.ppt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ppt.ppt
6、下列对地表径流的改造,对环境有利的是( B)
① 修建水库 ② 植树造林 ③ 毁林开荒 ④ 退耕还湖
A. 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练习7:
3
2 4
1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蒸__发____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2 __________3 ____海__陆__间4 循__环________. 2)海图洋中水循环陆的地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
______和______之间。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亮亮:我们怎么 变成了云了呢?
请问:为什么亮亮晶晶变 成云了呢? 因为海洋水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高空凝结成云。
大海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晶晶:我们怎么飘到陆地上空了?!
大海
请问:晶晶是怎样流回海洋的?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广泛。敞开式盾构之中有挤压式盾构、全部敞开式盾构,但在近些年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已很少使用,在此不再说明。 晶晶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流入海洋中。 亮亮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
晶晶:“亮亮怎么 不见啦”?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6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6张PPT)优质课件

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体咯,那么学习历练新媒体技能就是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
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每周必须持续输出几篇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训练。而另外PS也是做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在训练文案的同时,还
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
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路面
含沙量变化 增加 减少
增加
铺设渗水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 砖 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 河流含沙量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 围湖造田
陡落
增加
1.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思考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资源更新, 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塑造地表形态
题组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5~7 题。
5.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陆地水类型
空间 分布
陆 地 分类 水
含盐 多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共24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共24张PPT)

知识储备
河流水
冰川水
湖泊水
生物水
•水体的类型及特征
水体
特征
关系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占
海洋水
全球水量的96.53%
从水的

包括
、湖泊水、沼
角运度动看,
陆地水 泽水、河土流壤水水、
、 各更种新水体之间水
、生物水地等下水 源
水 数冰量川最水少但分布
大气
最广
相互补给
黄河之水天上来Leabharlann ▪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P54 读图思考
腾、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黄河上游: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中游: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 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工农 业生产及生活用水):
A.上中游过度引水(城市及工农业用水量大) B.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漫灌,用水浪费) ……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A. 加强黄河全流域水量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B.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节水意识等。 C.植树造林……
2、水循环的意义
探究7:请结合以下素材分析、总结出水循环的意义
((1))滚水滚循长环江促东进逝水陆。地为水什体么的长不江断水源更源新不,断维东持流了入海全而球 水不量枯竭的?动海态洋平水衡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
(源山(一2是能2,)怎成)水是样为水循海形我循环陆成国环的的第间根是?一联本最中大系能国渔活的量第场跃来纽一呢的源带大?能是渔它什量场与么交水—?—循换三舟环和峡山有物电渔什质站场么发迁。关电移为系的什?过水么这程能舟两之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①水循环由哪些主要环节构成?人类活动影响最 大的有哪些? ②图中有哪几种水循环? ③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活动探究:
绘制一幅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 主要环节。并就下列议题展开学生小组讨 论:
1、人类可以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 响? (结合当地实例)
2、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的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 2.形成“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认识 .增强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①陆地水的相互关系②水循环的 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新课标 的要求.结合本习导入: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地球 的圈层结构,同学们回顾一下地球的外部圈 层有哪些?其中以固、液、气、三相并存且 能相互转化的是哪个圈层?水圈里的水又主 要分布在哪里呢?(今天首先我们来学习第 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
(二)新课过程
1、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读图3.1和图3.2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三部分? ②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③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补给的?
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既加强对学生思 维能力、活动探究能力的训练,也保持了让学生在地理课的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的习惯。每一个主要 知识点的教学中,我都遵循:地理现象———地理规律—— 地理理论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 力的提高。
流量(立方米/秒) (四)课堂练习 A
900
1、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B
600
C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1)图中ABC分别代表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A__地_下__水________ B__冰_川__补__给______ C__降__水__补__给___ (2)图中河流一年中形成_2___个汛期,此河位于我国_北__方_ 地区。 (3)图中的三种补给来源中,可靠而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___地__下__水______。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 读教材中图3.1和图3.2,了解水圈的构成并 学会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 形象思维:读 “水循环示意图”,探索水循环的过程 和主要环节 . 3.归纳创造: 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绘制水循 环示意简图 . 4. 原理应用:用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的地 理意义 .
3、我们省夏秋季节多台风,请问未登陆和登陆 台风所参与的水循环有何不同呢?
案例分析 1
请分析: 98年长江 流域出现 的特大洪 灾是哪些 原因导致 的呢?
案例分析2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但近几十年以来, 泉水经常驻断流。请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据专家研究,只要大气降水达到650毫米左右,地 下水位在27米以上,泉水就可以正常喷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
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重点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水循环是自然界中 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本节课内容是高 中地理教材的基本理论,也是学习第三章《地 球上的水》的重要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的内 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结合教材 的特点,本课时教学我拟制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以及陆地水相互补 给的关系. 2 .理解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掌握水循环 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 资源的影响 .
三、学生学习方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在
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水圈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已有一定 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 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 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 较弱。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 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 2.学法指导:
青藏高原
黄 河
结合学生自学教材60页并归纳:
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 来。
(2)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促使能量流动和物质迁移。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水 是相互联系在一起,重点掌握了水循环的环 节和意义,进一步认识我们人类活动与水的 密切关系.
二、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主要采用问题引 导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如果将总课题突出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 会无从着手。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 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 知识储备,并通过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 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予以适当 补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 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2、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D ) A.长江水 B.台 风 C.刚果河 D.昆仑山冰雪融水 3、有关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B、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C、凡是主要靠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的变化都很大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暖热季节
请问在图中有几种地球上的水体?
冰川融水补给
丰水期
潜水位
河流
枯水期
潜水位
河流
学生思考: 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取决于什么?

洪水期

枯水期
洞庭湖
学生讨论探究: 1、湖水对河流有怎样的调蓄作用? 2、湖泊对我国哪条河流的调蓄作用最明显? 3、长江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什么?
黄河下游的河水与两岸的地下水有怎样 的补给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